夕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夕胤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朱瞻基进来坐下就开口道:“有件事,原本是准备等儿子确认后再来禀报的,可是刚听说,皇爷爷下午的事,这件事恐怕要立马做个了断了。”
“儿媳给母妃请安。”
“太子见他了?”朱棣还是问清楚,这事和太子有没有关系。
此时解缙正偕同检讨偁王取道广东,游览山川,上疏请求开凿赣江勾通南北。搞的抓他的人还跑了老远,到第二年才把他逮入诏狱。
“据说是没有,但是,从前解缙在南京的时候就时常挑拨您和儿臣们的父子关系,这次又,要是太子见了,那岂不是……所以,就算太子是个没问题的,但解缙的居心确实昭然于心了,留着他,始终是个祸患。”
“你说的倒是有理。”
“母亲不必自责。”
此时内侍侯泰来报:“殿下,小殿下来了。”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让舅父把那些人送回家里,可现在东宫太扎眼,怕动静太大反而引起别人怀疑,所以为今之计,只能让舅父对外说这是为今年大选准备的人,都送进宫里。”
朱高煦怕朱棣不信自己,连忙又说:“可是他不仅私自拜见太子,而且竟然没有到六部述职,就回了黔州,父皇,他此次进京真的是来公干的吗?那为什么专门找父皇不在的时候进京,天子亲征的事早就告知天下了,他会不知道吗?天子不在私自进京见太子,这非人臣之礼啊,父皇。”
太子在东宫听说了这事,吓的站起来又因为腿脚不便差点摔倒,又是一阵人仰马翻。
一旁的嬷嬷给她端来茶水:“娘娘歇一歇。”
“这件事,你母亲知晓吗?”太子半眯着眼睛,突然盯着朱瞻基。
“这么生气做什么,不过是进来些人,没有子嗣,又不是什么勋贵家的小姐,有什么好生气的。”
朱瞻基再次提醒:“倘若在今天之前,那舅父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是,父亲不要忘了,这事要是让二叔和三叔知道了,这件事到皇爷爷那里会被说成什么样子就难说了。往小了说,不过是外祖家为儿子准备些适龄女子,不过是惯例,可往大了说,外祖家已经出了一位太子妃,可还不知足,连太孙妃也准备插一脚,到时候,这笔账二叔他们定会算到父亲头上,各种夺权的帽子扣下来,届时父亲怎么解释呢?”
“就按你说的办吧。”
太子在宫人的搀扶下坐好后说:“让阿圭进来吧。”
“儿臣给父亲请安。”
大臣无一例外都说太子事务处理的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失误。
“太子是个好的,但是解缙,这事确实做的不合礼数,既然已有人提出异议,为了以后杜绝这种行为,把解缙关押起来吧。”朱棣说了这么多,对太子是没有什么疑问了,可是对解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儿臣有要事禀告。”汉王朱高煦一大早就来了,朱棣知道他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随即让他回话。
“娘娘都不生气吗?这叫什么事呀,太子妃母家为陛下选上来这么些人,娘娘现在还要给他们安排宫殿住处。”宫人为她鸣不平。
国舅家已经出了一个太子妃,还准备这么些人,为谁而选,昭然若揭。
“谢父亲。”
朱瞻基从太子处出来后,来到太子妃处,把这件事也大概说了一下。
“太子监国期间,都是和臣等一同议事,平时东宫门都没出。”
“那他怎么没去六部奏事,又回去了?”朱棣又抛出一个炸弹。
“你怎么突然想到去查外祖父家里的事?”
“真正的忠臣是不会倒下的,那些墙头草留着也没什么用。”
“太子殿下向来是个知礼数的。”站在一旁的只有一个王景弘。
“父皇教训的是,儿臣领命。”
“平身吧。给太子妃看茶。”
等他们说完,朱棣抛出一句:“听说解缙专门进京奏事,他不知道朕不在京师吗?”
顿时底下一顿静默,最后还是杨士奇出声回话,“解大人入京奏事,是奉命奏报粮饷一事。”
朱棣再问了一些太子监国的事情,就让大臣们回去了,好几个大人的衣服都湿了,出来后都感到后怕。
“外祖母时常进宫陪母亲说话,也多次提到过为儿子选妃一事,所以多久留了个心眼罢了。”
“可这事,也并非什么大事。”太子知道自个儿子向来聪慧,自然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不过这件事也不算什么。
朱棣坐在那看着窗外,“你说这事和太子有关系吗?”
朱瞻基听到这话,立马起身跪下:“母亲向来严格约束母家,这事要是母亲知道,怎么会由着他们做成这样,父亲明鉴。”
“可这也不是什么好说法……”太子依然担心。
“上个月,解缙原本是进京述职,因着父皇北征未归,他就在京城呆了一段时间,后来,他竟然私自拜见太子。”朱高煦说完抬头看了一眼永乐帝。
朱瞻基喝了口端上来的茶,“我上段时间,让人去永城那边查看外祖父一家的情况,没想到回来的人,查到了不得了的事情,听说舅舅舅母,在永城一带找寻有才貌的女子,加以培养。”话只说到这,太子再傻也听出这件事的问题。
“儿臣陪您用膳吧。”
朱棣皱着眉:“朕不在宫里,太子监国,他朝见太子也无不可。”
“出了今天的事,恐怕
“嗯,那就回吧,”朱高煦行了个礼正准备退步离开,突然朱棣再次开口:“对了,不要一天到晚就知道盯着太子,自个也做点正事。”
一天,郭侧妃来给太子妃请安时有意无意提到国舅爷充盈后宫的事,太子妃面色有些不虞,但又不好发作。
太子一脸疑惑,忙问:“什么事这么急?”
“就该让太子妃来安排这事。”
“阿圭突然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太子妃欲言又止,过了许久还是开口道:“母妃
太子妃笑了笑:“本宫省得,只是担心你父亲,本宫没帮上什么忙,还差点拖后腿。真是。”
下午,朱棣就召见了辅佐太子监国的翰林学士杨士奇等了解这段时间太子监国的各方面的情况。
“解大人来到京城才知陛下北征还没回来,又不知陛下何时归。”杨士奇再次回话。
朱瞻基看出太子妃心情不好,安慰道:“母亲不用担心,父亲不会怪罪到您的,至于外祖母那边,如果她过来,您就当不知道,这件事本来就是他们做的有失分寸。”
“既然你过来,是不是想到了这件事的解决方法。”问题说出来了,到了这个时候,只能想想怎么解决了。
“太子妃娘娘来请安了,正在殿外候着。”
“陛下想知道事情全貌,不若询问和太子一同监国的大人们?”
“好啊。”太子妃没什么胃口,没吃几口就让人撤了下去。
“好了,快些起来,孤也就是这么一问,瞧你担心的。”
“好了,朕知道了,你过来还有什么事吗?”朱棣对此事已有的决断。
“什么话,出去掌嘴。”
站在那里的几个官员满头大汗。
乾清宫内
“现下先处理这些人才是,再说,皇爷爷的所有做法一是为了历练您,二是让您知道还是他说了算。这件事这么做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么做,表足了对皇爷爷的忠心,这就够了。”
翊坤宫,王贵妃处。
太子经此提醒反应过来,不管这件事怎么样,要是自己那两个好弟弟知道了,还不知道闹成什么样子呢?
“快把这些收起来,请太子妃进来。”王贵妃端坐着。
朱棣听完好一会没说话,正当所有人以为这事结束后,“朕怎么听说他私自谒见太子,此事你可知晓?”
“回陛下,儿臣没有其他事了。”
“多谢母妃。”
“朕不是不知道汉王故意找太子的错处,不过解缙是太子的人,这一点朕是没什么疑问,几年前立太子时,解缙可是帮了太子的大忙,太子还专门跑去感谢。哼,他也不想想,这个位子,是他老子给他的,和他解缙有什么关系?”
] 朱瞻基进来坐下就开口道:“有件事,原本是准备等儿子确认后再来禀报的,可是刚听说,皇爷爷下午的事,这件事恐怕要立马做个了断了。”
“儿媳给母妃请安。”
“太子见他了?”朱棣还是问清楚,这事和太子有没有关系。
此时解缙正偕同检讨偁王取道广东,游览山川,上疏请求开凿赣江勾通南北。搞的抓他的人还跑了老远,到第二年才把他逮入诏狱。
“据说是没有,但是,从前解缙在南京的时候就时常挑拨您和儿臣们的父子关系,这次又,要是太子见了,那岂不是……所以,就算太子是个没问题的,但解缙的居心确实昭然于心了,留着他,始终是个祸患。”
“你说的倒是有理。”
“母亲不必自责。”
此时内侍侯泰来报:“殿下,小殿下来了。”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让舅父把那些人送回家里,可现在东宫太扎眼,怕动静太大反而引起别人怀疑,所以为今之计,只能让舅父对外说这是为今年大选准备的人,都送进宫里。”
朱高煦怕朱棣不信自己,连忙又说:“可是他不仅私自拜见太子,而且竟然没有到六部述职,就回了黔州,父皇,他此次进京真的是来公干的吗?那为什么专门找父皇不在的时候进京,天子亲征的事早就告知天下了,他会不知道吗?天子不在私自进京见太子,这非人臣之礼啊,父皇。”
太子在东宫听说了这事,吓的站起来又因为腿脚不便差点摔倒,又是一阵人仰马翻。
一旁的嬷嬷给她端来茶水:“娘娘歇一歇。”
“这件事,你母亲知晓吗?”太子半眯着眼睛,突然盯着朱瞻基。
“这么生气做什么,不过是进来些人,没有子嗣,又不是什么勋贵家的小姐,有什么好生气的。”
朱瞻基再次提醒:“倘若在今天之前,那舅父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是,父亲不要忘了,这事要是让二叔和三叔知道了,这件事到皇爷爷那里会被说成什么样子就难说了。往小了说,不过是外祖家为儿子准备些适龄女子,不过是惯例,可往大了说,外祖家已经出了一位太子妃,可还不知足,连太孙妃也准备插一脚,到时候,这笔账二叔他们定会算到父亲头上,各种夺权的帽子扣下来,届时父亲怎么解释呢?”
“就按你说的办吧。”
太子在宫人的搀扶下坐好后说:“让阿圭进来吧。”
“儿臣给父亲请安。”
大臣无一例外都说太子事务处理的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失误。
“太子是个好的,但是解缙,这事确实做的不合礼数,既然已有人提出异议,为了以后杜绝这种行为,把解缙关押起来吧。”朱棣说了这么多,对太子是没有什么疑问了,可是对解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儿臣有要事禀告。”汉王朱高煦一大早就来了,朱棣知道他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随即让他回话。
“娘娘都不生气吗?这叫什么事呀,太子妃母家为陛下选上来这么些人,娘娘现在还要给他们安排宫殿住处。”宫人为她鸣不平。
国舅家已经出了一个太子妃,还准备这么些人,为谁而选,昭然若揭。
“谢父亲。”
朱瞻基从太子处出来后,来到太子妃处,把这件事也大概说了一下。
“太子监国期间,都是和臣等一同议事,平时东宫门都没出。”
“那他怎么没去六部奏事,又回去了?”朱棣又抛出一个炸弹。
“你怎么突然想到去查外祖父家里的事?”
“真正的忠臣是不会倒下的,那些墙头草留着也没什么用。”
“太子殿下向来是个知礼数的。”站在一旁的只有一个王景弘。
“父皇教训的是,儿臣领命。”
“平身吧。给太子妃看茶。”
等他们说完,朱棣抛出一句:“听说解缙专门进京奏事,他不知道朕不在京师吗?”
顿时底下一顿静默,最后还是杨士奇出声回话,“解大人入京奏事,是奉命奏报粮饷一事。”
朱棣再问了一些太子监国的事情,就让大臣们回去了,好几个大人的衣服都湿了,出来后都感到后怕。
“外祖母时常进宫陪母亲说话,也多次提到过为儿子选妃一事,所以多久留了个心眼罢了。”
“可这事,也并非什么大事。”太子知道自个儿子向来聪慧,自然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不过这件事也不算什么。
朱棣坐在那看着窗外,“你说这事和太子有关系吗?”
朱瞻基听到这话,立马起身跪下:“母亲向来严格约束母家,这事要是母亲知道,怎么会由着他们做成这样,父亲明鉴。”
“可这也不是什么好说法……”太子依然担心。
“上个月,解缙原本是进京述职,因着父皇北征未归,他就在京城呆了一段时间,后来,他竟然私自拜见太子。”朱高煦说完抬头看了一眼永乐帝。
朱瞻基喝了口端上来的茶,“我上段时间,让人去永城那边查看外祖父一家的情况,没想到回来的人,查到了不得了的事情,听说舅舅舅母,在永城一带找寻有才貌的女子,加以培养。”话只说到这,太子再傻也听出这件事的问题。
“儿臣陪您用膳吧。”
朱棣皱着眉:“朕不在宫里,太子监国,他朝见太子也无不可。”
“出了今天的事,恐怕
“嗯,那就回吧,”朱高煦行了个礼正准备退步离开,突然朱棣再次开口:“对了,不要一天到晚就知道盯着太子,自个也做点正事。”
一天,郭侧妃来给太子妃请安时有意无意提到国舅爷充盈后宫的事,太子妃面色有些不虞,但又不好发作。
太子一脸疑惑,忙问:“什么事这么急?”
“就该让太子妃来安排这事。”
“阿圭突然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太子妃欲言又止,过了许久还是开口道:“母妃
太子妃笑了笑:“本宫省得,只是担心你父亲,本宫没帮上什么忙,还差点拖后腿。真是。”
下午,朱棣就召见了辅佐太子监国的翰林学士杨士奇等了解这段时间太子监国的各方面的情况。
“解大人来到京城才知陛下北征还没回来,又不知陛下何时归。”杨士奇再次回话。
朱瞻基看出太子妃心情不好,安慰道:“母亲不用担心,父亲不会怪罪到您的,至于外祖母那边,如果她过来,您就当不知道,这件事本来就是他们做的有失分寸。”
“既然你过来,是不是想到了这件事的解决方法。”问题说出来了,到了这个时候,只能想想怎么解决了。
“太子妃娘娘来请安了,正在殿外候着。”
“陛下想知道事情全貌,不若询问和太子一同监国的大人们?”
“好啊。”太子妃没什么胃口,没吃几口就让人撤了下去。
“好了,快些起来,孤也就是这么一问,瞧你担心的。”
“好了,朕知道了,你过来还有什么事吗?”朱棣对此事已有的决断。
“什么话,出去掌嘴。”
站在那里的几个官员满头大汗。
乾清宫内
“现下先处理这些人才是,再说,皇爷爷的所有做法一是为了历练您,二是让您知道还是他说了算。这件事这么做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么做,表足了对皇爷爷的忠心,这就够了。”
翊坤宫,王贵妃处。
太子经此提醒反应过来,不管这件事怎么样,要是自己那两个好弟弟知道了,还不知道闹成什么样子呢?
“快把这些收起来,请太子妃进来。”王贵妃端坐着。
朱棣听完好一会没说话,正当所有人以为这事结束后,“朕怎么听说他私自谒见太子,此事你可知晓?”
“回陛下,儿臣没有其他事了。”
“多谢母妃。”
“朕不是不知道汉王故意找太子的错处,不过解缙是太子的人,这一点朕是没什么疑问,几年前立太子时,解缙可是帮了太子的大忙,太子还专门跑去感谢。哼,他也不想想,这个位子,是他老子给他的,和他解缙有什么关系?”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