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提三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那你们公司真是眼睛都不好吧,这么一个大美人在那儿都没人看得见。”同学笑着,接着道:“不过我们现在这年龄也都不小了,是该结个婚生个小孩子了。”
那道声音旷古久远,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另一个,阔别已久的世界。
二零一二年她又去往了另一座城市,未曾得知那一年澄州的天气到底如何,此后,澄州这两个字也开始逐渐淡出了她的脑海。
她在这条路上,隐约听见两个字。
她心底一动,看了一眼它的价格,决定带回家。
“真没想到正说着呢就碰见了。”他说,“我前两天电脑坏了,来这里修个电脑,还真巧。我和真真的婚礼你一定要来啊…”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她在这张沙发上睡了过去,闭上眼之前还在精打细算明天的柴米油盐。
商场大楼下的旁边就是一家书店,店员往里搬着一些老旧报纸,她动了心思,家具买不起报纸总是买得起的,就抬脚往里面走去。手机上的新闻排版让她看得眼睛痛,也有太多花里胡哨的消息。但是没办法,互联网行业兴起,纸媒的倒退是必然的。
从澄州离开之后,她去了一个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地方,香港。说不上为什么,可能是喜欢这里的粤语歌,也可能是贪图香港这个几乎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与澄州相隔甚远。她这几年过得很容易叙述,写成日记也几乎每页都一样的那种,一笔就能缓缓带过。
她看见自己的名字,只好编辑了一条信息,准备发过去:“最近在外地出差,可能过不去了,两位新人百年好合。”
“还有谁能来?白杨能来吗,她还没说话呢。”
每天奔忙,曾经没有摧眉折腰的那三年又报复回来了,日子实在说不上顺畅悠然,但好在所劳即所得,终于不算虚度光阴。
她浑身发冷,脸上却热的厉害。脑子晕了,不知道倒带回了几年前,她刻意不去想他,不舍得想,一颗糖要是一直含在嘴里,没多久就没滋没味了。时不时舔一下,仿佛就还能一直如初。
重拾课本,她又开始做一个学生,读一年半研究生,然后开始工作。
白杨了然,连扬州都不太回,只往家里寄点东西和钱。
正怅然时,手机忽然息屏,再按已经按不开了,屋子里的窗户还没关,风吹进来,冻得她打了个哆嗦。
两人拉扯一番,钱终究是没送出去,她自得其乐,恭喜两位新人永结同心。结果同学问起她的近况,是一个人还是已经有归属了。
再次回到澄州,已经是互联网腾飞的二零一四年。街上的报纸亭越来越少,都几乎是成了景点的程度。白杨被时代推着向前,换智能手机,注册微博,微信和企鹅,看着人人网和天涯网大势已去,成为智能时代的牺牲品。
白杨走出书店,在江北路上往东走,风吹过来,带着隐约的一丝凉意,是秋天来临的前兆。
二零零九年一月二十日,澄州,大雪。
陈西原对她并不难理解,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她只是他的锦上花,而非雪中炭。
《一任平生》
白杨叹了一口气,仰躺在沙发上思考着该找个什么副业。明天还要去修手机,尽管最近没什么重要的人联系,但毕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通讯工具。
他似乎成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总监,吃上时代红利,拿着不菲的薪资,俨然是一副高管做派。她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不欢而散的那一天,这次看到他的新身份,阔别长长的六年终于有了实感。
她基本不冒泡,进群的时候只说了两句客套话,剩下时间基本藏在屏幕背后。她盘算着去一趟也不知道要拿多少礼金, 自己以后定然也没机会回请,就也没说话,直到有人提到了她。
虽然有医保和工伤赔偿之类的,可这里毕竟是澄州,她的日子也有点紧凑凑的,从大一开始面临的谋生问题,兜兜转转了几年还是没能解决。
白杨所在的地方没有雪,湿冷的天气刺的她的双腿隐隐作痛。答完最后一道题,她放下笔。伸手揉着自己的膝盖,眼睛看向窗外,想起澄州的冬日盛景。附近街上的一家面店的老板总是准时看天气预报,她也总是准时去那家店里吃饭,不知道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态,仔细期盼着澄州的天气。
白杨最后一次声势浩大地回忆那段时光,是在某一天的深夜,避难营的外面风呼呼作响,她裹着一层厚重的军大衣忽然惊醒,有一个词就像幽灵一样冒了出来。
她并不牵绊,身上莫名流淌起从陈西原那里学来的坦然。
那个夜晚寒风凛冽,避难所里物资匮乏,随行的无国界医生喂她喝了点水,给她找来一只打火机和两根烟,让她不要睡过去。白杨没有睡,最后忽然想到,这样凛冽的寒风怎么像极了澄州呢。
她偶尔也会想陈西原此刻在做什么,是在美利坚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概他又找到了新的可以陪伴的女伴,温柔缱绻的情话再对另一个人说一遍。当她以旁观者的视角再去回溯过往的时候,也是如梦初醒般地明了了。
名著那一栏里有一册很厚的《红楼梦》,文言文原版,开篇有几页,写的是《红楼梦十二曲》。白杨摊开,一眼看到了王熙凤的判词,聪明累。
白杨说的上是混得挺不好的一类人了。
白杨,白杨!
她还是个小小基层,看领导脸色,朝九晚五,存了点钱,给养父母打过去一部分也不剩多少,勉强是人家一月的薪资。
白杨按灭手机,扶了扶耳朵上的东西,装作惋惜叹道:“真不巧,过几天我就得出差了,一时半刻也回不来,这样吧,礼金你收着,当时我的心意了。”
二零一一年一月二十日,澄州,小雪。
三年,足以让一个人成就另一个人的一部分。她以为那是一块肿瘤,割掉就好,可实际上,那是融进骨血的药物,挖不出,去不掉。
工作忙,几年来连扬州也没回多少次,白桃已经开始走进青春期,开朗活泼的姑娘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对她的话也少了很多,两人每次见面,她都十分拘谨。
二零一零年一月二十一日,澄州,大雪。
这颗糖也终于化进了嘴里,容入肺腑,茫茫不见。
她笑着说是,又说没有他们运气那么好,总算含混过去。从手机店走出来,白杨决定去逛逛宜家,给自己添置一些家具,不至于这么一直都蜗居在那个小小的沙发上。
她不是个多么精明的人,连自己的人生都算计不好,同班同学里已经开始陆续有人实现所谓的梦想,或者飞黄腾达,再不济至少家庭幸福,和谐美满,是某个公司的骨干人员,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就连这些一打一打的报纸,价格都变得十分低廉。她翻了几张,从里面拿了几份出来,又去看书架上的书。
在工作中受了伤,澄州的医疗条件相对好些,公司打包把她送回来了,正好在澄州也有分公司。不过这种情况只能拿底薪。
这段时间白杨获得了一个很长的假期,是病假,也是她回澄州的原因。
“白杨?!”那个人惊呼她的名字,白杨抬起头看他,觉得比他在朋友圈发的婚纱照胖了不止一点。
只是可惜了,她的钱包并不是那么争气,看上一个餐桌,又被它两千块的价格劝退,最后从里面出来的时候,只买了两只碗。
天色已经晚了,暮色四合,乌金遍野。
令人惶恐不安的零八年终于在新年的钟声里过去,那年下了挺大一场雪,遍地素裹银妆,脏乱泥污都被完美掩埋。
手机修好时,绿色软件就开始一条接着一条弹消息。大学里一个同学结婚,也是和同班同学,嚷嚷着要请人来喝喜酒,还有人提议顺便办个同学聚会。然后就是艾特全体成员。
她一身布衣,回到这片土地,已经没什么特殊的感觉。
她熟练地跟人打太极拳:“我这整天忙工作的,哪来这个时间,不像你,现在都是大老板了。”
昔日的朋友同学纷纷加上联系方式,还组建了很多莫名的群聊,某一次她刷着一个叫朋友圈的功能时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是梁惟。
临时的房子床垫都还没送来,唯一可供休息的就是房东留下的一个黄绿波点沙发。也还好,不至于家徒四壁。
那一晚她自虐般放纵自己,去不断思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注脚,都反复打磨抛光十几遍。也是到最后发现,原来恨和怨都不剩多少了。它们成了两个空泛的词,内核的情感早已枯萎。那个夜晚实在太嚣张,差一点就要再次将她侵蚀。
发送键还没按到,就很巧合到碰见了群里的男主角。
后来离开香港,去别的地方,信号中断是常有的事,于是竟然开始彻底断了联系。连相处十多年的“家人”都跨不过时间和距离的鸿沟,更遑论他人呢?
] “那你们公司真是眼睛都不好吧,这么一个大美人在那儿都没人看得见。”同学笑着,接着道:“不过我们现在这年龄也都不小了,是该结个婚生个小孩子了。”
那道声音旷古久远,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另一个,阔别已久的世界。
二零一二年她又去往了另一座城市,未曾得知那一年澄州的天气到底如何,此后,澄州这两个字也开始逐渐淡出了她的脑海。
她在这条路上,隐约听见两个字。
她心底一动,看了一眼它的价格,决定带回家。
“真没想到正说着呢就碰见了。”他说,“我前两天电脑坏了,来这里修个电脑,还真巧。我和真真的婚礼你一定要来啊…”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她在这张沙发上睡了过去,闭上眼之前还在精打细算明天的柴米油盐。
商场大楼下的旁边就是一家书店,店员往里搬着一些老旧报纸,她动了心思,家具买不起报纸总是买得起的,就抬脚往里面走去。手机上的新闻排版让她看得眼睛痛,也有太多花里胡哨的消息。但是没办法,互联网行业兴起,纸媒的倒退是必然的。
从澄州离开之后,她去了一个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地方,香港。说不上为什么,可能是喜欢这里的粤语歌,也可能是贪图香港这个几乎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与澄州相隔甚远。她这几年过得很容易叙述,写成日记也几乎每页都一样的那种,一笔就能缓缓带过。
她看见自己的名字,只好编辑了一条信息,准备发过去:“最近在外地出差,可能过不去了,两位新人百年好合。”
“还有谁能来?白杨能来吗,她还没说话呢。”
每天奔忙,曾经没有摧眉折腰的那三年又报复回来了,日子实在说不上顺畅悠然,但好在所劳即所得,终于不算虚度光阴。
她浑身发冷,脸上却热的厉害。脑子晕了,不知道倒带回了几年前,她刻意不去想他,不舍得想,一颗糖要是一直含在嘴里,没多久就没滋没味了。时不时舔一下,仿佛就还能一直如初。
重拾课本,她又开始做一个学生,读一年半研究生,然后开始工作。
白杨了然,连扬州都不太回,只往家里寄点东西和钱。
正怅然时,手机忽然息屏,再按已经按不开了,屋子里的窗户还没关,风吹进来,冻得她打了个哆嗦。
两人拉扯一番,钱终究是没送出去,她自得其乐,恭喜两位新人永结同心。结果同学问起她的近况,是一个人还是已经有归属了。
再次回到澄州,已经是互联网腾飞的二零一四年。街上的报纸亭越来越少,都几乎是成了景点的程度。白杨被时代推着向前,换智能手机,注册微博,微信和企鹅,看着人人网和天涯网大势已去,成为智能时代的牺牲品。
白杨走出书店,在江北路上往东走,风吹过来,带着隐约的一丝凉意,是秋天来临的前兆。
二零零九年一月二十日,澄州,大雪。
陈西原对她并不难理解,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她只是他的锦上花,而非雪中炭。
《一任平生》
白杨叹了一口气,仰躺在沙发上思考着该找个什么副业。明天还要去修手机,尽管最近没什么重要的人联系,但毕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通讯工具。
他似乎成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总监,吃上时代红利,拿着不菲的薪资,俨然是一副高管做派。她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不欢而散的那一天,这次看到他的新身份,阔别长长的六年终于有了实感。
她基本不冒泡,进群的时候只说了两句客套话,剩下时间基本藏在屏幕背后。她盘算着去一趟也不知道要拿多少礼金, 自己以后定然也没机会回请,就也没说话,直到有人提到了她。
虽然有医保和工伤赔偿之类的,可这里毕竟是澄州,她的日子也有点紧凑凑的,从大一开始面临的谋生问题,兜兜转转了几年还是没能解决。
白杨所在的地方没有雪,湿冷的天气刺的她的双腿隐隐作痛。答完最后一道题,她放下笔。伸手揉着自己的膝盖,眼睛看向窗外,想起澄州的冬日盛景。附近街上的一家面店的老板总是准时看天气预报,她也总是准时去那家店里吃饭,不知道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态,仔细期盼着澄州的天气。
白杨最后一次声势浩大地回忆那段时光,是在某一天的深夜,避难营的外面风呼呼作响,她裹着一层厚重的军大衣忽然惊醒,有一个词就像幽灵一样冒了出来。
她并不牵绊,身上莫名流淌起从陈西原那里学来的坦然。
那个夜晚寒风凛冽,避难所里物资匮乏,随行的无国界医生喂她喝了点水,给她找来一只打火机和两根烟,让她不要睡过去。白杨没有睡,最后忽然想到,这样凛冽的寒风怎么像极了澄州呢。
她偶尔也会想陈西原此刻在做什么,是在美利坚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概他又找到了新的可以陪伴的女伴,温柔缱绻的情话再对另一个人说一遍。当她以旁观者的视角再去回溯过往的时候,也是如梦初醒般地明了了。
名著那一栏里有一册很厚的《红楼梦》,文言文原版,开篇有几页,写的是《红楼梦十二曲》。白杨摊开,一眼看到了王熙凤的判词,聪明累。
白杨说的上是混得挺不好的一类人了。
白杨,白杨!
她还是个小小基层,看领导脸色,朝九晚五,存了点钱,给养父母打过去一部分也不剩多少,勉强是人家一月的薪资。
白杨按灭手机,扶了扶耳朵上的东西,装作惋惜叹道:“真不巧,过几天我就得出差了,一时半刻也回不来,这样吧,礼金你收着,当时我的心意了。”
二零一一年一月二十日,澄州,小雪。
三年,足以让一个人成就另一个人的一部分。她以为那是一块肿瘤,割掉就好,可实际上,那是融进骨血的药物,挖不出,去不掉。
工作忙,几年来连扬州也没回多少次,白桃已经开始走进青春期,开朗活泼的姑娘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对她的话也少了很多,两人每次见面,她都十分拘谨。
二零一零年一月二十一日,澄州,大雪。
这颗糖也终于化进了嘴里,容入肺腑,茫茫不见。
她笑着说是,又说没有他们运气那么好,总算含混过去。从手机店走出来,白杨决定去逛逛宜家,给自己添置一些家具,不至于这么一直都蜗居在那个小小的沙发上。
她不是个多么精明的人,连自己的人生都算计不好,同班同学里已经开始陆续有人实现所谓的梦想,或者飞黄腾达,再不济至少家庭幸福,和谐美满,是某个公司的骨干人员,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就连这些一打一打的报纸,价格都变得十分低廉。她翻了几张,从里面拿了几份出来,又去看书架上的书。
在工作中受了伤,澄州的医疗条件相对好些,公司打包把她送回来了,正好在澄州也有分公司。不过这种情况只能拿底薪。
这段时间白杨获得了一个很长的假期,是病假,也是她回澄州的原因。
“白杨?!”那个人惊呼她的名字,白杨抬起头看他,觉得比他在朋友圈发的婚纱照胖了不止一点。
只是可惜了,她的钱包并不是那么争气,看上一个餐桌,又被它两千块的价格劝退,最后从里面出来的时候,只买了两只碗。
天色已经晚了,暮色四合,乌金遍野。
令人惶恐不安的零八年终于在新年的钟声里过去,那年下了挺大一场雪,遍地素裹银妆,脏乱泥污都被完美掩埋。
手机修好时,绿色软件就开始一条接着一条弹消息。大学里一个同学结婚,也是和同班同学,嚷嚷着要请人来喝喜酒,还有人提议顺便办个同学聚会。然后就是艾特全体成员。
她一身布衣,回到这片土地,已经没什么特殊的感觉。
她熟练地跟人打太极拳:“我这整天忙工作的,哪来这个时间,不像你,现在都是大老板了。”
昔日的朋友同学纷纷加上联系方式,还组建了很多莫名的群聊,某一次她刷着一个叫朋友圈的功能时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是梁惟。
临时的房子床垫都还没送来,唯一可供休息的就是房东留下的一个黄绿波点沙发。也还好,不至于家徒四壁。
那一晚她自虐般放纵自己,去不断思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注脚,都反复打磨抛光十几遍。也是到最后发现,原来恨和怨都不剩多少了。它们成了两个空泛的词,内核的情感早已枯萎。那个夜晚实在太嚣张,差一点就要再次将她侵蚀。
发送键还没按到,就很巧合到碰见了群里的男主角。
后来离开香港,去别的地方,信号中断是常有的事,于是竟然开始彻底断了联系。连相处十多年的“家人”都跨不过时间和距离的鸿沟,更遑论他人呢?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