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即正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胜者即正义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但是,如果孙可望不听亲信们的劝阻,一定要去保宁的话,到时真的犯错了,又该如何呢?
听的话,自己不亲临战场,刘文秀不听军令怎么办?四川战局就不要了?上万将士的性命就弃之不顾了?可是听了军令,打赢了,涨的还是他刘文秀的声望,大西军所谓的“三将军”,岂不是离心力更强了?
本来就是以弱击强,以西南一隅拼死抵抗,再不团结一心,还各自为战的话,哪里还有什么胜利的可能?
否则,别说是整合大西军内部的三股力量,吸收大顺军余部,南明军残余力量,全心全意抗清了。就是手下的亲信,到时也不一定会听话了。
如果四川的四万大军,只知南府刘大将军,而不知有秦国主的话,那就算保宁之战赢了,局势也好不到哪里去!
其实,如果不是开了上帝视角,刘文秀的做法虽然说不够稳妥,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是合理的,若是等到白文选大军抵达保宁,那更是胜券在握了。
而且,如果能全歼吴三桂大军,清廷再组建一支具有同等战力的大军,没有两三年,根本不可能。
“国主是担心西府到时会不服指挥,不听调遣?”王尚礼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道,另外两人见谈到这个话题,也都噤若寒蝉。
而原本的历史上,无论是孙可望,还是李定国,都犯了这样的错误,都不服气对方,然后刘文秀一家还在其中搅浑水,以至于孙李两个原本都离不开对方的人,一步步走向对立,抗清的局势也随之一步步恶化。
“但是,臣亦以为,若是白文选所率大军抵达保宁,两军合力,定能将吴三桂大军一举歼灭。m.mankewenxue.com到时,则进可北击陕西,东攻湖北,退可经营四川,牵制陕西,湖北的清军。
“孤知道!”孙可望说着,不由得微微叹了口气。
从目前的大局来看,如果三将军不能统一在其中某个人的手里,令行禁止,相互配合,一起用力,这场仗根本打不赢。
所以说,有时候知己知彼也是一种能力。军事上李定国是当之无愧的英才,可是要说政治手腕,发展经济,特别是种田能力,明末第一人,非孙可望莫属。
“如此说来,湖南的战事,是一定要用到殿前军的咯?”孙可望似问非问道,看起来更像是自言自语。
王尚礼自然不知道孙可望心里的想法,但是他也很清楚,仅仅依靠李定国和冯双礼两路大军,不过五六万人马,是绝对不可能击败清廷十万大军的。
王尚礼的想法其实更符合当下的局势与朝中普遍乐观的心态,毕竟这次清军攻入四川,就是这么一回事,而北路军的表现,不可谓不惊艳。
可是,随着永历帝的到来,李定国领军出滇,战果丰硕,威望越来越高,同时受到了南明旧官绅的蛊惑,奉永历帝为尊,触碰到了孙可望的底线——永历-大西复合政权只能有一个话事人。
在这件事情上,其实很难说谁对谁错,因为这时候的两人,都是坚定的抗清派,他们的争斗,就如同这些年来,南明各地的军阀一般,属于内部派系的领导权之争。
当然,就算如此,八旗兵的战斗力还没有脆弱到“三藩之乱”的那种程度,但是和大西军精锐相比,已经不占上风了。
而这六年来,大西军一直都是在和南明军阀,绿营汉军打交道,对满清八旗的印象,还停留在六年前,特别是王尚礼,颇有点“畏满如虎”的意思。
这还真不是孙可望心胸狭隘,偏偏要打压兄弟,而是当前的局势,便是这样,他还真指挥不动刘文秀,李定国手下的人马。
要知道,在此之前,除了留守贵阳的三四万殿前军,孙可望可是把所有的军队都交给两个兄弟了,并在后方为两人竭力供应军需。
而穿越而来的孙可望,自然清楚八旗兵战力最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八旗兵和六年前的八旗兵,已经不能说是一个概念了。
为此,在送回贵阳的战报上,冯双礼还特地向孙可望讨要了公道。
所以,孙可望这时候,倒是有点和稀泥的意思了。
在冷热兵器混用,军人职业化的时代,练兵的成本是非常之高的。更重要的是,没有了那些经验丰富,作战技巧娴熟的骨干老兵,军队的战斗力很难提高。
否则,这仗,怎么可能打得那么顺利?
孙可望见其他人都不说话,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的心里是已经有了决定的,但还缺少一个契机说出来。
那到时候该不该听呢?
“但是,清廷十万八旗兵已经南下,以西府和冯双礼的兵力,恐怕不能一战!”
就拿当下的情况而言,他其实也不知道孙征淇这个便宜儿子是纸上谈兵,瞎猫碰到死耗子,还是真的天纵奇才,更不清楚自己的军令对刘文秀有没用。
而孙可望看到李定国送回贵阳的缴获如此之少,还给被软禁在安龙的永历帝特地送去了捷报和战利品,心中哪里能不起猜疑?
“启禀国主,东路军也是一路大胜。如今除梧州城被清军夺回,辰州城,常德府,岳阳府暂未收复以外,广西,湖南大部已经悉数兴复。”
“这家伙难道想要背着我另立中央?”孙可望都能猜到原主当时脑子在想什么了。
所以,必须要去保宁,去收买军心,驯服刘文秀,拉拢夔东的大顺军余部,然后才能安心主持东面的战事,和李定国合力,用战功来整合全军。
孙可望和李定国的矛盾,在大西政权内部,虽然说是公开化的,但也还隔着一层窗户纸,除了两个当事人,没人敢主动捅破。
这就是穿越者的通病了——一时之间还难以适应新的人生角色。
“提督,此事暂且放到一边,说说东路军的情况吧!”
凭借着在企业里面的多年管理经验,他很清楚,要是自己直接说出要去“保宁救火”这种咋一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绝对会被亲信们劝阻。
所以说,这本就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局,听与不听都不行。
这才是孙可望心中真正的想法——他要借着解决四川和湖南战局危机的机会,加强中央的领导,解决内部危机。
毕竟,原主本身并不能完全服众,刘文秀和李定国本来就是独成一军的,而且李定国还一心遵奉永历帝。
而在经营云南,反攻川贵的这段时间,孙可望展现了强大的政治经济能力,一手民族大义抓政治,一手土地改革抓经济,使得大西军钱粮如山,不断壮大,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威望。
只是,谁能想到他的实力那么强,运气那么好,在如此危局下拼死一战,居然都能成功反杀。
只不过,因为后面孙可望投清,李定国宁死不屈,再加上这段历史确实不出名,许多没有认真研读史书,仅仅是看了些极其片面的垃圾儿童科普读物的人,就先入为主,把过错推到了孙可望的身上。
“是,国主。”王尚礼的语气忽然间变得异常坚定,“八旗兵战力非凡,别说是劣势兵力了,便是势均力敌,也未必可胜啊!”
毕竟,大西军内部的三将军体制,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孙可望这个盟主,说话并不是那么算数!
“世子天纵奇才,臣深以为然!”王尚礼立即应和道,但随后话锋一转,又继续说道:
“嗯,提督说的也很有道理。”孙可望笑了笑,“孤其实也知道,这种整建制歼灭清军的机会,若是这次没把握住,之后大抵上也不会再有了。”
毕竟,吴三桂虽然说毫无道德底线,是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但统兵作战的能力,确实是当世一流。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孙可望想要做老大,在政治上就不能有个人错误,就得有人来背锅。
这时候,他还做不到原主那般杀伐果断,很多事情要不是提前想好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答……
其实,不止是孙可望和李定国有矛盾,收复广西之后,李定国对战利品的分配不公,也使得冯双礼抱怨不已,实在是太偏心了。
如此,我军方能说是掌握了主动。否则,若是未伤吴三桂大军根本,其败退后卷土重来,四川依旧危在旦夕。”
君不见,后来李定国回军救驾,洪承畴误以为孙李两人冰释前嫌,一时心灰意冷,直接上书请辞了。
不过,前提是双方势均力敌,如果人数上不占优势,大西军精锐也很难说可以取得决定性胜利。因为除了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他和满清八旗交过手的将士,心中还是畏满的。
而且,要是此战胜了,擒杀了吴三桂这个智勇双全的绿营第一猛将,那可不比李定国击杀孔有德,收复广西全境的功绩小,更是足以震动天下!
大西军最后一次和满清八旗的大决战,已经是六年前在四川西充凤凰山的时候了。那一战,八旗兵进军神速,战力不俗,王尚礼本部的大西军五大主力之一——御营便是在此战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孙可望和王尚礼等人对当前八旗兵的战力认识是不一样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孙可望是充分信任两兄弟的,不然不可能把除了嫡系以外的所有军队,都交出来了
而且,不过是入关八年而已,满清八旗还不至堕落到不能一战的地步。
这就使得不少人认为,北路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自然应该乘胜追击,毕其功于一役了。
破局的唯一办法,就只能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找个不得不去的理由,到时候若是干预失败了,再找个背锅的就行。
再加上兄弟俩谁也不服谁,都觉得自己很有手腕,实力更强,可以做大西军的领袖,俩人的感情,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裂痕。
因为,他想起了原本历史上两兄弟不合,谣言四起,李定国负气出走,孙可望势单力薄,指挥失误,导致了宝庆之战的失败。
] 但是,如果孙可望不听亲信们的劝阻,一定要去保宁的话,到时真的犯错了,又该如何呢?
听的话,自己不亲临战场,刘文秀不听军令怎么办?四川战局就不要了?上万将士的性命就弃之不顾了?可是听了军令,打赢了,涨的还是他刘文秀的声望,大西军所谓的“三将军”,岂不是离心力更强了?
本来就是以弱击强,以西南一隅拼死抵抗,再不团结一心,还各自为战的话,哪里还有什么胜利的可能?
否则,别说是整合大西军内部的三股力量,吸收大顺军余部,南明军残余力量,全心全意抗清了。就是手下的亲信,到时也不一定会听话了。
如果四川的四万大军,只知南府刘大将军,而不知有秦国主的话,那就算保宁之战赢了,局势也好不到哪里去!
其实,如果不是开了上帝视角,刘文秀的做法虽然说不够稳妥,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是合理的,若是等到白文选大军抵达保宁,那更是胜券在握了。
而且,如果能全歼吴三桂大军,清廷再组建一支具有同等战力的大军,没有两三年,根本不可能。
“国主是担心西府到时会不服指挥,不听调遣?”王尚礼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道,另外两人见谈到这个话题,也都噤若寒蝉。
而原本的历史上,无论是孙可望,还是李定国,都犯了这样的错误,都不服气对方,然后刘文秀一家还在其中搅浑水,以至于孙李两个原本都离不开对方的人,一步步走向对立,抗清的局势也随之一步步恶化。
“但是,臣亦以为,若是白文选所率大军抵达保宁,两军合力,定能将吴三桂大军一举歼灭。m.mankewenxue.com到时,则进可北击陕西,东攻湖北,退可经营四川,牵制陕西,湖北的清军。
“孤知道!”孙可望说着,不由得微微叹了口气。
从目前的大局来看,如果三将军不能统一在其中某个人的手里,令行禁止,相互配合,一起用力,这场仗根本打不赢。
所以说,有时候知己知彼也是一种能力。军事上李定国是当之无愧的英才,可是要说政治手腕,发展经济,特别是种田能力,明末第一人,非孙可望莫属。
“如此说来,湖南的战事,是一定要用到殿前军的咯?”孙可望似问非问道,看起来更像是自言自语。
王尚礼自然不知道孙可望心里的想法,但是他也很清楚,仅仅依靠李定国和冯双礼两路大军,不过五六万人马,是绝对不可能击败清廷十万大军的。
王尚礼的想法其实更符合当下的局势与朝中普遍乐观的心态,毕竟这次清军攻入四川,就是这么一回事,而北路军的表现,不可谓不惊艳。
可是,随着永历帝的到来,李定国领军出滇,战果丰硕,威望越来越高,同时受到了南明旧官绅的蛊惑,奉永历帝为尊,触碰到了孙可望的底线——永历-大西复合政权只能有一个话事人。
在这件事情上,其实很难说谁对谁错,因为这时候的两人,都是坚定的抗清派,他们的争斗,就如同这些年来,南明各地的军阀一般,属于内部派系的领导权之争。
当然,就算如此,八旗兵的战斗力还没有脆弱到“三藩之乱”的那种程度,但是和大西军精锐相比,已经不占上风了。
而这六年来,大西军一直都是在和南明军阀,绿营汉军打交道,对满清八旗的印象,还停留在六年前,特别是王尚礼,颇有点“畏满如虎”的意思。
这还真不是孙可望心胸狭隘,偏偏要打压兄弟,而是当前的局势,便是这样,他还真指挥不动刘文秀,李定国手下的人马。
要知道,在此之前,除了留守贵阳的三四万殿前军,孙可望可是把所有的军队都交给两个兄弟了,并在后方为两人竭力供应军需。
而穿越而来的孙可望,自然清楚八旗兵战力最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八旗兵和六年前的八旗兵,已经不能说是一个概念了。
为此,在送回贵阳的战报上,冯双礼还特地向孙可望讨要了公道。
所以,孙可望这时候,倒是有点和稀泥的意思了。
在冷热兵器混用,军人职业化的时代,练兵的成本是非常之高的。更重要的是,没有了那些经验丰富,作战技巧娴熟的骨干老兵,军队的战斗力很难提高。
否则,这仗,怎么可能打得那么顺利?
孙可望见其他人都不说话,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的心里是已经有了决定的,但还缺少一个契机说出来。
那到时候该不该听呢?
“但是,清廷十万八旗兵已经南下,以西府和冯双礼的兵力,恐怕不能一战!”
就拿当下的情况而言,他其实也不知道孙征淇这个便宜儿子是纸上谈兵,瞎猫碰到死耗子,还是真的天纵奇才,更不清楚自己的军令对刘文秀有没用。
而孙可望看到李定国送回贵阳的缴获如此之少,还给被软禁在安龙的永历帝特地送去了捷报和战利品,心中哪里能不起猜疑?
“启禀国主,东路军也是一路大胜。如今除梧州城被清军夺回,辰州城,常德府,岳阳府暂未收复以外,广西,湖南大部已经悉数兴复。”
“这家伙难道想要背着我另立中央?”孙可望都能猜到原主当时脑子在想什么了。
所以,必须要去保宁,去收买军心,驯服刘文秀,拉拢夔东的大顺军余部,然后才能安心主持东面的战事,和李定国合力,用战功来整合全军。
孙可望和李定国的矛盾,在大西政权内部,虽然说是公开化的,但也还隔着一层窗户纸,除了两个当事人,没人敢主动捅破。
这就是穿越者的通病了——一时之间还难以适应新的人生角色。
“提督,此事暂且放到一边,说说东路军的情况吧!”
凭借着在企业里面的多年管理经验,他很清楚,要是自己直接说出要去“保宁救火”这种咋一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绝对会被亲信们劝阻。
所以说,这本就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局,听与不听都不行。
这才是孙可望心中真正的想法——他要借着解决四川和湖南战局危机的机会,加强中央的领导,解决内部危机。
毕竟,原主本身并不能完全服众,刘文秀和李定国本来就是独成一军的,而且李定国还一心遵奉永历帝。
而在经营云南,反攻川贵的这段时间,孙可望展现了强大的政治经济能力,一手民族大义抓政治,一手土地改革抓经济,使得大西军钱粮如山,不断壮大,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威望。
只是,谁能想到他的实力那么强,运气那么好,在如此危局下拼死一战,居然都能成功反杀。
只不过,因为后面孙可望投清,李定国宁死不屈,再加上这段历史确实不出名,许多没有认真研读史书,仅仅是看了些极其片面的垃圾儿童科普读物的人,就先入为主,把过错推到了孙可望的身上。
“是,国主。”王尚礼的语气忽然间变得异常坚定,“八旗兵战力非凡,别说是劣势兵力了,便是势均力敌,也未必可胜啊!”
毕竟,大西军内部的三将军体制,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孙可望这个盟主,说话并不是那么算数!
“世子天纵奇才,臣深以为然!”王尚礼立即应和道,但随后话锋一转,又继续说道:
“嗯,提督说的也很有道理。”孙可望笑了笑,“孤其实也知道,这种整建制歼灭清军的机会,若是这次没把握住,之后大抵上也不会再有了。”
毕竟,吴三桂虽然说毫无道德底线,是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但统兵作战的能力,确实是当世一流。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孙可望想要做老大,在政治上就不能有个人错误,就得有人来背锅。
这时候,他还做不到原主那般杀伐果断,很多事情要不是提前想好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答……
其实,不止是孙可望和李定国有矛盾,收复广西之后,李定国对战利品的分配不公,也使得冯双礼抱怨不已,实在是太偏心了。
如此,我军方能说是掌握了主动。否则,若是未伤吴三桂大军根本,其败退后卷土重来,四川依旧危在旦夕。”
君不见,后来李定国回军救驾,洪承畴误以为孙李两人冰释前嫌,一时心灰意冷,直接上书请辞了。
不过,前提是双方势均力敌,如果人数上不占优势,大西军精锐也很难说可以取得决定性胜利。因为除了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他和满清八旗交过手的将士,心中还是畏满的。
而且,要是此战胜了,擒杀了吴三桂这个智勇双全的绿营第一猛将,那可不比李定国击杀孔有德,收复广西全境的功绩小,更是足以震动天下!
大西军最后一次和满清八旗的大决战,已经是六年前在四川西充凤凰山的时候了。那一战,八旗兵进军神速,战力不俗,王尚礼本部的大西军五大主力之一——御营便是在此战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孙可望和王尚礼等人对当前八旗兵的战力认识是不一样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孙可望是充分信任两兄弟的,不然不可能把除了嫡系以外的所有军队,都交出来了
而且,不过是入关八年而已,满清八旗还不至堕落到不能一战的地步。
这就使得不少人认为,北路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自然应该乘胜追击,毕其功于一役了。
破局的唯一办法,就只能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找个不得不去的理由,到时候若是干预失败了,再找个背锅的就行。
再加上兄弟俩谁也不服谁,都觉得自己很有手腕,实力更强,可以做大西军的领袖,俩人的感情,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裂痕。
因为,他想起了原本历史上两兄弟不合,谣言四起,李定国负气出走,孙可望势单力薄,指挥失误,导致了宝庆之战的失败。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伐清1652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胜者即正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伐清1652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