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清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共赏清歌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劝说无果,若不是正好遇到了祖逍,二人意气相投,王羲之早就离开此地,投奔他丈人郗鉴去了。
“如果没猜错,逸少此来武昌,当也是别有用心。”
沉默半晌,祖逍决定赌一赌,与他开诚公布。
所以并未事先防备,等到王敦顺江而下,再下诏书命令各路人马进京,就已经迟了。
“果然妙极!”
“彼此彼此。”
此人可以说是当断不断,反受其害的典型了。
要不是“仲父”王导和中书令温峤力挺,恐怕早被废除了太子身份。
这一点祖逍心里跟明镜似的,所以从未有过试图出城的举动,免得打草惊蛇。
不知逸少有何打算?”
所以司马绍最近都比较低调,祖逖若想说动太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少郎君,我们得到消息,王敦派参军乐道融入梁州游说甘卓。”
“这倒无妨,只要能出城即可,豫州那边自有人来接应。”
“难,最近城中看似松散,却外松内紧,盘查严格。
如今大将军与朝廷势如水火,万一兵刀骤起,我等恐有玉石俱焚之灾。
他这番话,已然将其叔父王敦骂了进去,指其忙于内斗,导致北伐之时机稍纵即失。
“宗主已秘密潜至庐江郡,暗中调兵遣将,少郎君且放宽心吧。”
羲之抚掌大笑,倒让祖逍微微一惊,但见他没有恶意,随即又失笑。
祖逍既然知晓这段典故,就绝不会坐视不理,提前让祖父笼络甘卓。
唯令祖与余之妇父,苦守兖豫,然若待贼胡内斗完毕,则收复之时机已失。
只是这两年司马绍的日子也不好过,司马睿对他威望素著之事颇为不满,竟然有废立之念。
眼看着到了腊月底,这日有侍从前来传话,让祖逍明日参加新年宴会。
所以他也不能肯定,祖父如今的布局,到底如何。
祖逍目中精光一闪,“看来他起兵之日,已经迫在眉睫。”
谁知半路上便听说王师已败,这位梁州刺史也是绝了,居然一声不吭地就把人马又给拉了回去。
算来算去,祖逍觉得只有一个人合适,那就是太子司马绍,也就是后来的晋明帝。
兵贵神速,王敦想要出其不意,就只能顺江而下,而庐江郡就是最好的伏击之地。
以至于最后的结果是隔岸观火,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联络了多位刺史准备共同勤王。
因此他根本没什么气节可言,哪方势大便倒向哪方,结果到最后两头不落好。
“祖父那边有什么消息么?”
有了这番交心之谈,二人的关系更加牢固,不过表面上却比从前淡了一些,以免引起怀疑。
“自寇乱以来,朝廷各派倾轧不休,自上而下,竟无一北顾者。
王羲之毫不避讳,大方地承认,有些人一见便如故友,正如他们一般。
而且即便出了城,要想走出江州地界,没有叔父的手令,插翅难飞。”
武昌城本就在江边,而江北就是豫州,也就是祖逖的地盘,所以出逃的关键就在于,能如何无声无息地出城。
毕竟这种人之所以首鼠两端,踌躇不决,主要还是担心失败,自身利益受损。
祖逍万万没想到,历史上不问政事,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书圣王羲之,却有一腔忧国忧民之心。
祖逍目光明亮,兴奋地低笑道,一语未了,外面守门的侍卫却匆匆前来传报,王家九娘求见……
来了此地一个多月,这还是第一次接到正式的邀请。
作为臣子,影响力太大,绝对是君王大忌,即使将来斗倒了王敦,那么下一个倒霉的也就是自己了。
历史上此人在王敦造反一事上,态度摇摆不定,一会儿打算反,一会儿又想维护朝廷。
若论搞军事,十个祖逍也拍马难及祖父半点,庐江郡正在武昌和建康中间。
如此多的兵马,之所以后来勤王失败,主要还是制度问题。
而司马睿忌惮王敦,怕激怒了他,又心怀幻想,总觉得对方是虚张声势,不会动真格的。
“如此说来,我倒是可以替你想想办法,不过急不得,最好是新年时候再动手。”
究其原因,还是没人牵头,但祖逖毕竟只是一方刺史,如果由他牵头联络,显然很不合适。
“哈哈……我早看出你身在曹营心在汉,果然如此。”
王羲之大摇其头,他每日看似只知纵情游乐,背地里却也关心城中局势。
真是可恨可叹!”
羲之闻言拍案而起。
以他这些天对王羲之的了解,这绝对是肺腑之言,而非虚伪试探之语。
正准备找董昭商量一下,后者却先找来了。
他还数次安慰祖逍,说无论如何都会护他周全,让他不要担忧。
“不瞒逸少,逍困于武昌,实逼不得已。
“逸少可有办法将某带出武昌?”
一旦司马睿政权稳定,绝对会秋后算账,还不如赌一把,成王败寇,说不定还能博得一片天下。
与他老爹相比,司马绍算得上是英明神武,有勇有谋了,他历来主张以雷霆手段对付王敦。
董昭目标太大,也一样老实本分,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早已将城内路线暗中摸熟。
只能说尽力一试,至于成与不成,那就尽人事听天命了。
二人相视一笑,细谈之下才知道,原来羲之此次来武昌,是受王导所托,前来劝阻王敦的。
虽然祖逍给祖父提了许多建议,但他也不可能全盘接受,在许多方面,两人考虑事情的方式都截然不同。
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到时候,机会怎么都比现在多一些。
武昌城重兵把守,祖逍平日里看似比较自由,实际上四处都是眼线,还没等他走出城门,早被人给拦下了。
譬如湘州刺史司马氶、广州刺史陶侃,兖州刺史郗鉴、巴东监军柳纯、南平太守夏侯承、宜都太守谭该等等,都属于忠义之辈。
至于甘卓的事情,在离开豫州之前,祖逍便已经与祖父谈过。
祖逍怀疑祖父在城中早就安插有间谍,但情况瞬息万变,若能有万全之策,他还是不希望护卫们去冒险。
当然,其结果不言而喻,王敦已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哪怕他此时停下来,也一样没有好下场。
谁说他是个毫无心机的直汉子,看来这史书也有骗人的时候,狡黠一笑。
王敦趁他士气低落回军之际,派襄阳太守周密突袭,甘卓大败身亡。
但他对整个王氏的态度是半剿半抚,对于自己的太傅王导,感情甚深,而且十分信赖。
他曾经与祖父详谈过江东局势,也针对后来的历史走向,多次建言献策。
现在已经是腊月十六,距离过年没几天了,为了笼络人心,迷惑朝廷,王敦势必不会禁止各种庆祝活动。
各地武将,在一般情况下,无诏不得擅动,否则视同谋反。
] 劝说无果,若不是正好遇到了祖逍,二人意气相投,王羲之早就离开此地,投奔他丈人郗鉴去了。
“如果没猜错,逸少此来武昌,当也是别有用心。”
沉默半晌,祖逍决定赌一赌,与他开诚公布。
所以并未事先防备,等到王敦顺江而下,再下诏书命令各路人马进京,就已经迟了。
“果然妙极!”
“彼此彼此。”
此人可以说是当断不断,反受其害的典型了。
要不是“仲父”王导和中书令温峤力挺,恐怕早被废除了太子身份。
这一点祖逍心里跟明镜似的,所以从未有过试图出城的举动,免得打草惊蛇。
不知逸少有何打算?”
所以司马绍最近都比较低调,祖逖若想说动太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少郎君,我们得到消息,王敦派参军乐道融入梁州游说甘卓。”
“这倒无妨,只要能出城即可,豫州那边自有人来接应。”
“难,最近城中看似松散,却外松内紧,盘查严格。
如今大将军与朝廷势如水火,万一兵刀骤起,我等恐有玉石俱焚之灾。
他这番话,已然将其叔父王敦骂了进去,指其忙于内斗,导致北伐之时机稍纵即失。
“宗主已秘密潜至庐江郡,暗中调兵遣将,少郎君且放宽心吧。”
羲之抚掌大笑,倒让祖逍微微一惊,但见他没有恶意,随即又失笑。
祖逍既然知晓这段典故,就绝不会坐视不理,提前让祖父笼络甘卓。
唯令祖与余之妇父,苦守兖豫,然若待贼胡内斗完毕,则收复之时机已失。
只是这两年司马绍的日子也不好过,司马睿对他威望素著之事颇为不满,竟然有废立之念。
眼看着到了腊月底,这日有侍从前来传话,让祖逍明日参加新年宴会。
所以他也不能肯定,祖父如今的布局,到底如何。
祖逍目中精光一闪,“看来他起兵之日,已经迫在眉睫。”
谁知半路上便听说王师已败,这位梁州刺史也是绝了,居然一声不吭地就把人马又给拉了回去。
算来算去,祖逍觉得只有一个人合适,那就是太子司马绍,也就是后来的晋明帝。
兵贵神速,王敦想要出其不意,就只能顺江而下,而庐江郡就是最好的伏击之地。
以至于最后的结果是隔岸观火,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联络了多位刺史准备共同勤王。
因此他根本没什么气节可言,哪方势大便倒向哪方,结果到最后两头不落好。
“祖父那边有什么消息么?”
有了这番交心之谈,二人的关系更加牢固,不过表面上却比从前淡了一些,以免引起怀疑。
“自寇乱以来,朝廷各派倾轧不休,自上而下,竟无一北顾者。
王羲之毫不避讳,大方地承认,有些人一见便如故友,正如他们一般。
而且即便出了城,要想走出江州地界,没有叔父的手令,插翅难飞。”
武昌城本就在江边,而江北就是豫州,也就是祖逖的地盘,所以出逃的关键就在于,能如何无声无息地出城。
毕竟这种人之所以首鼠两端,踌躇不决,主要还是担心失败,自身利益受损。
祖逍万万没想到,历史上不问政事,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书圣王羲之,却有一腔忧国忧民之心。
祖逍目光明亮,兴奋地低笑道,一语未了,外面守门的侍卫却匆匆前来传报,王家九娘求见……
来了此地一个多月,这还是第一次接到正式的邀请。
作为臣子,影响力太大,绝对是君王大忌,即使将来斗倒了王敦,那么下一个倒霉的也就是自己了。
历史上此人在王敦造反一事上,态度摇摆不定,一会儿打算反,一会儿又想维护朝廷。
若论搞军事,十个祖逍也拍马难及祖父半点,庐江郡正在武昌和建康中间。
如此多的兵马,之所以后来勤王失败,主要还是制度问题。
而司马睿忌惮王敦,怕激怒了他,又心怀幻想,总觉得对方是虚张声势,不会动真格的。
“如此说来,我倒是可以替你想想办法,不过急不得,最好是新年时候再动手。”
究其原因,还是没人牵头,但祖逖毕竟只是一方刺史,如果由他牵头联络,显然很不合适。
“哈哈……我早看出你身在曹营心在汉,果然如此。”
王羲之大摇其头,他每日看似只知纵情游乐,背地里却也关心城中局势。
真是可恨可叹!”
羲之闻言拍案而起。
以他这些天对王羲之的了解,这绝对是肺腑之言,而非虚伪试探之语。
正准备找董昭商量一下,后者却先找来了。
他还数次安慰祖逍,说无论如何都会护他周全,让他不要担忧。
“不瞒逸少,逍困于武昌,实逼不得已。
“逸少可有办法将某带出武昌?”
一旦司马睿政权稳定,绝对会秋后算账,还不如赌一把,成王败寇,说不定还能博得一片天下。
与他老爹相比,司马绍算得上是英明神武,有勇有谋了,他历来主张以雷霆手段对付王敦。
董昭目标太大,也一样老实本分,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早已将城内路线暗中摸熟。
只能说尽力一试,至于成与不成,那就尽人事听天命了。
二人相视一笑,细谈之下才知道,原来羲之此次来武昌,是受王导所托,前来劝阻王敦的。
虽然祖逍给祖父提了许多建议,但他也不可能全盘接受,在许多方面,两人考虑事情的方式都截然不同。
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到时候,机会怎么都比现在多一些。
武昌城重兵把守,祖逍平日里看似比较自由,实际上四处都是眼线,还没等他走出城门,早被人给拦下了。
譬如湘州刺史司马氶、广州刺史陶侃,兖州刺史郗鉴、巴东监军柳纯、南平太守夏侯承、宜都太守谭该等等,都属于忠义之辈。
至于甘卓的事情,在离开豫州之前,祖逍便已经与祖父谈过。
祖逍怀疑祖父在城中早就安插有间谍,但情况瞬息万变,若能有万全之策,他还是不希望护卫们去冒险。
当然,其结果不言而喻,王敦已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哪怕他此时停下来,也一样没有好下场。
谁说他是个毫无心机的直汉子,看来这史书也有骗人的时候,狡黠一笑。
王敦趁他士气低落回军之际,派襄阳太守周密突袭,甘卓大败身亡。
但他对整个王氏的态度是半剿半抚,对于自己的太傅王导,感情甚深,而且十分信赖。
他曾经与祖父详谈过江东局势,也针对后来的历史走向,多次建言献策。
现在已经是腊月十六,距离过年没几天了,为了笼络人心,迷惑朝廷,王敦势必不会禁止各种庆祝活动。
各地武将,在一般情况下,无诏不得擅动,否则视同谋反。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