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有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无有竹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三娘子是低嫁,陈家人自然是要尽力给顾家及三娘子体面的,若是凌家订的也是高门女,必也是周全体面的,这是世间常理,报怨何用。
她是愿家里女孩子们都平平安安的长大,出阁,在夫家也是太太平平的,万不想有任何一个女孩儿似两个夫子这般的遭遇。
三娘子被他一笑,脸立刻红了,含着羞送上了自己缝制的香袋,接过陈小郎递来的珠钗,往头上一插,兔子似的飞快跑走了。
邹氏见了这两人,一口气差点儿没上来,又气又怒,生生把手上的青筋都拧出来才忍着没将两人扔出去。不管如何,好歹先把两人安顿下来,回屋躲开人就是一顿哭。
凌家与陈家两遭不一样的订亲形式,可算把邹氏打明白了,小娘子在婆家的底气,除了娘家和嫁妆,还得加一样儿——她得自个儿有能耐。
不过……三娘子好像才十三岁吧?这就能谈恋爱了?还是被家长们允许的?
然后托娘家在京里给寻摸两个教养姑姑来。
老太太嫌弃,玲珑却不嫌弃,她看中的不是两个夫子的琴棋书画诗酒花,她看中的是两个夫子身上的韧性。
恰好,能
两个夫子,一个姓许,一个姓高,虽是女冠,却不似当下女冠形容枯槁心死如灰的模样,她们身上带了这个时代的女人都没有的拼死也要挣扎着活出来的劲势。
这是给家里几个女孩子心头扎剌儿。
如今的境况,只能称为苟且。
只可惜两人为了试探顾家的态度,不敢过多动作,只在安稳线上慢悠悠走着,不肯越线一步。
大娘子那时颜家送的是两只各八两八钱的银雁,二娘子去年凌家送的是两只九两九钱的金雁,轮到三娘子这里,就只是两只活雁……就这两只活雁,让顾家一家子比收到金雁银雁还高兴。
再一想,这年头谈恋爱的人,只会相顾无言,连个手指都不敢相触,这种恋情,也就那样吧。
玲珑也见了陈家小郎,果然是个极俊朗的后生,身材是少见的高大阳健,面皮不像别的书生那样白皙,衬的眼珠子越发黑亮牙齿洁白,声音也浑厚低沉,整个人反像是武将家出来的根苗。
顾家上下都对陈小郎挺满意的,除了家境困窘了些,失了父亲之外,一切都好。
这种不屈与隐忍,玲珑看着分外熟悉,她六岁之前的不屈,六岁之后的隐忍,她们身上有她曾有过的影子,那些影子像是一条条勒的紧紧的绳索,将她和这全天下所有女子都束缚在一个窄□□厌的条框里面,这个条框,叫做规矩。
可她知道的规则有限,有些真正保命的规则,她还没学过。
过两日,陈家果然上门提亲了,礼数做的很周到充足,为了表现诚意,还带了两只活雁过来。
三娘子平时是不耐烦这些琐事的,可自从订了亲,许是对陈小郎上了心,又许是二娘子说教管了用,知晓了一家主母必须该做什么会做什么,邹氏再让她学管家的时候,很顺从的应了,每日不落的过去应事。
管家理事倒没甚说头,横竖家里别的女孩儿还小,也学不了什么,就只这两个订了亲的女孩儿,早些学好,日后去了婆家,自己家里也放心些。真正什么都不学才让人着急。
玲珑和四娘子几个看的吃吃笑,笑的陈小郎脸色膛红,冲着她们揖了一礼,也转身匆匆走了。
邹氏为此很生了一场气。后来凌家特意修书来解释了一通,邹氏才消了气。虽然消了气,但凌家的态度仍在她心里梗了一个梗。为这事,没少去老太太那里埋怨,说顾大伯订的亲家不靠谱。
如果只为了这一夕安枕,那挣扎着活出来也没什么意思。活着,不只是单单的为了如此活着。
顾大伯下了衙,就见邹氏在屋里敷着脸,问了原由,邹氏不好意思的给丈夫说了娘家办的荒唐事,人已经来了,她拿不定主意,想问问丈夫的想法。
这两个少年少女,一个健气一个高挑,也算是相配了。
玲珑没想过要去打破这个框架,因为她清楚,这框架如今已经牢不可破,她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勇气。那就换个方式,以这个框架为保护,学习在规则内如何让自己更好的活着。
门第上的差矩就摆在那儿,如今说让顾大伯再上进几级也不可能,便只从二娘子身上使力,让她减了身份门第上的差异,好好儿的嫁入凌家。
玲珑只听着,不说她说的对也不说她说的不对,老太太的见识就这么广,大家都说好的,她必也会说好;大家嫌晦气的,她也一样嫌晦气。两个夫子招了邹氏的嫌,她也喜欢不起来,偏邹氏让玲珑跟着学习,她就更不喜欢了。
于是尽心尽力的给两人教起来。
老太太只听着,一句多余话都不说,心里却嘀咕:靠不靠谱的,你们这对爹妈都没想着悔亲,明知凌家其他人必然看不上二娘子的家世,仍是撑着上赶着要嫁去,人家给你甩脸子你不得白受着么。虽是常话说低头娶妇抬头嫁女,但门第差的大了,你的头想抬起来都难。
因为,从古礼来说,活雁才是正礼,别的金啊银啊铸的雁子都是代礼,尽管物品昂贵,但从规格上讲,都落于正礼一筹。
顾大伯安抚邹氏道:“人既来了,先用着吧,且看看再安排。”
本就是依附着家族的弱势之人,家族一旦出了事,她们岂能安然无恙?这便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一个道理。她们家的女人们大多都是死了的,就算是罪不至死,遇到这种事,也多是活不下来的。可她俩却尽全力活下来了,不止活了下来,还有能耐离开道观,改头换面来到冀中,进了官家后院成为一个夫子,这能耐,可比琴棋书画利害多了。
如今家里女孩子都是散养着的,正经礼数一个不懂,学文识字也是一知半解,与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出来的女孩子,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邹氏原是极满意大娘子二娘子的,那真真是她用心教出来的,就算是高嫁,那款面儿也是尽够的,只是可怜大娘子嫁给了那样的人家,不说日子过的委屈不委屈吧,只能说,且有的熬呢。二娘子高嫁原本是好事吧,结果人家抽冷子给顾家来了那么一下子,明摆着就是不甚中意顾家门庭不甚中意二娘子……这都不甚中意了,又不能退亲,只能给二娘子多些嫁妆,多教些礼数和本事,日后去了凌家,唯盼着凌家眼清目明,看中二娘子这个人,多善待她几分。
读书人家的规矩,礼比天大。
闹了那么久,装乖顺了那么久,为的不就是想好好的活着么。
知晓这一点后,玲珑默然,好吧她知道自已就是个俗人,才觉的金银比活雁值钱。
玲珑有些怀疑他们带活雁的原因,不只是因为表现诚意,关键是省钱——这个季节的活雁很好捉,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有成群的大雁在栖息,只要张个网,一网就能捉好几只。
从前,都过的是命不由己的日子,只图今后,如何过活,全由她们自己说了算。
闲时两人喝茶说话,兴致来了也会对诗作画,偶尔下一回棋,多数时候,两人都是安静的。都是聪明人,她们知道自己的身份犯了主家忌讳,便暂时忍下不争,等主家消疑了这些顾虑再图以后。
很健气。
这两件事落在老太太眼中,就是邹氏处置的失了恰当,二娘子三娘子就不说了,邹氏生的,多为她俩谋划是应该的,可是一家子姐妹,姐姐们忌讳夫子的身份,难道妹妹们就不必忌讳?若要实在忌讳,就好好打发了人家,那两个也不是不晓事的人,人情道理,人家必是都懂的,也埋怨不了什么。偏偏把人留了,又不许二娘子三娘子跟人家学,这中间原由,不必问都知道是为了什么。
或是,蛰伏。
邹氏不令二娘子三娘子跟两个夫子学习,遂让她们跟在自己左右,学习处理家中事务。这也是一项必学的技能,若是成了家不懂得管理家事,让人看了只说顾家没教养,邹氏多骄傲的人,如何能容忍女儿被人说没教养?
她们身上真正值得学习的,是求生的精神和活命的本事。
但邹氏心里仍是堵的很,不想二娘子三娘子交给这两人教,只分出一间房舍充做女学堂,让家里另外几个小娘子跟着两人习字修礼。
许高两位夫子不喜说自家之事,初来之时,也是很安份的只给小娘子们教文字学礼仪,别的一概不做。
邹氏何尝不知这样的道理?只道理是道理,人心是人心,人心何尝处处都随道理走?
老太太絮叨着邹氏处事不周全,许是还带了几分将玲珑排在二娘子三娘子之外的埋怨。老太太心里其实也忌讳的很,自玲珑遭了退亲之后,她在玲珑身上更加用心,总想着事事顺遂,再不生波折。然后邹氏就带了这样两个夫子来,还让玲珑跟着学习……就算是两个夫子都是贤德人,可她们的命运实在波折,又是家族犯事又是被夫家休离被娘家放逐,就算她俩学识再好能耐再高,偏就缺了那份好福气……说起这个,老太太也免不了要忌讳。
若是两个只愿安然度日的夫子,玲珑倒不想费心思了,这两人安然也安然,可野心都在眼里藏着,她们求的可不是一朝的安然,一夕的安枕。
正儿八经有品级的出了宫的女官是轮不到顾家的,那些人未出宫廷就被人预订走了,邹府也才养着一个,家里也有女孩子要教养,万舍不得给了顾家,于是就送来两名女冠。说两位昔日也是有贤名的人,不过时运不济,一个夫家犯了事,一个娘家犯了事,一个被娘家送去了观里躲祸,一个被夫家送进观里避嫌,可巧两人都去了一个观里。
与此相较,凌家来与二娘子订亲时就显得有几分怠慢,凌家只来了一个婶娘,订礼也中规中矩,看着不甚尽心,凌婶娘只与二娘子头上插了根金钗,住也没住一晚,吃过一顿饭就转道回京了。
冀中离京城不远,要寻摸个教女儿家礼数的人也比别处容易些,若在本地寻不着,去京里特意请一个来也不算难事,只要肯出得起养教费用。
] 三娘子是低嫁,陈家人自然是要尽力给顾家及三娘子体面的,若是凌家订的也是高门女,必也是周全体面的,这是世间常理,报怨何用。
她是愿家里女孩子们都平平安安的长大,出阁,在夫家也是太太平平的,万不想有任何一个女孩儿似两个夫子这般的遭遇。
三娘子被他一笑,脸立刻红了,含着羞送上了自己缝制的香袋,接过陈小郎递来的珠钗,往头上一插,兔子似的飞快跑走了。
邹氏见了这两人,一口气差点儿没上来,又气又怒,生生把手上的青筋都拧出来才忍着没将两人扔出去。不管如何,好歹先把两人安顿下来,回屋躲开人就是一顿哭。
凌家与陈家两遭不一样的订亲形式,可算把邹氏打明白了,小娘子在婆家的底气,除了娘家和嫁妆,还得加一样儿——她得自个儿有能耐。
不过……三娘子好像才十三岁吧?这就能谈恋爱了?还是被家长们允许的?
然后托娘家在京里给寻摸两个教养姑姑来。
老太太嫌弃,玲珑却不嫌弃,她看中的不是两个夫子的琴棋书画诗酒花,她看中的是两个夫子身上的韧性。
恰好,能
两个夫子,一个姓许,一个姓高,虽是女冠,却不似当下女冠形容枯槁心死如灰的模样,她们身上带了这个时代的女人都没有的拼死也要挣扎着活出来的劲势。
这是给家里几个女孩子心头扎剌儿。
如今的境况,只能称为苟且。
只可惜两人为了试探顾家的态度,不敢过多动作,只在安稳线上慢悠悠走着,不肯越线一步。
大娘子那时颜家送的是两只各八两八钱的银雁,二娘子去年凌家送的是两只九两九钱的金雁,轮到三娘子这里,就只是两只活雁……就这两只活雁,让顾家一家子比收到金雁银雁还高兴。
再一想,这年头谈恋爱的人,只会相顾无言,连个手指都不敢相触,这种恋情,也就那样吧。
玲珑也见了陈家小郎,果然是个极俊朗的后生,身材是少见的高大阳健,面皮不像别的书生那样白皙,衬的眼珠子越发黑亮牙齿洁白,声音也浑厚低沉,整个人反像是武将家出来的根苗。
顾家上下都对陈小郎挺满意的,除了家境困窘了些,失了父亲之外,一切都好。
这种不屈与隐忍,玲珑看着分外熟悉,她六岁之前的不屈,六岁之后的隐忍,她们身上有她曾有过的影子,那些影子像是一条条勒的紧紧的绳索,将她和这全天下所有女子都束缚在一个窄□□厌的条框里面,这个条框,叫做规矩。
可她知道的规则有限,有些真正保命的规则,她还没学过。
过两日,陈家果然上门提亲了,礼数做的很周到充足,为了表现诚意,还带了两只活雁过来。
三娘子平时是不耐烦这些琐事的,可自从订了亲,许是对陈小郎上了心,又许是二娘子说教管了用,知晓了一家主母必须该做什么会做什么,邹氏再让她学管家的时候,很顺从的应了,每日不落的过去应事。
管家理事倒没甚说头,横竖家里别的女孩儿还小,也学不了什么,就只这两个订了亲的女孩儿,早些学好,日后去了婆家,自己家里也放心些。真正什么都不学才让人着急。
玲珑和四娘子几个看的吃吃笑,笑的陈小郎脸色膛红,冲着她们揖了一礼,也转身匆匆走了。
邹氏为此很生了一场气。后来凌家特意修书来解释了一通,邹氏才消了气。虽然消了气,但凌家的态度仍在她心里梗了一个梗。为这事,没少去老太太那里埋怨,说顾大伯订的亲家不靠谱。
如果只为了这一夕安枕,那挣扎着活出来也没什么意思。活着,不只是单单的为了如此活着。
顾大伯下了衙,就见邹氏在屋里敷着脸,问了原由,邹氏不好意思的给丈夫说了娘家办的荒唐事,人已经来了,她拿不定主意,想问问丈夫的想法。
这两个少年少女,一个健气一个高挑,也算是相配了。
玲珑没想过要去打破这个框架,因为她清楚,这框架如今已经牢不可破,她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勇气。那就换个方式,以这个框架为保护,学习在规则内如何让自己更好的活着。
门第上的差矩就摆在那儿,如今说让顾大伯再上进几级也不可能,便只从二娘子身上使力,让她减了身份门第上的差异,好好儿的嫁入凌家。
玲珑只听着,不说她说的对也不说她说的不对,老太太的见识就这么广,大家都说好的,她必也会说好;大家嫌晦气的,她也一样嫌晦气。两个夫子招了邹氏的嫌,她也喜欢不起来,偏邹氏让玲珑跟着学习,她就更不喜欢了。
于是尽心尽力的给两人教起来。
老太太只听着,一句多余话都不说,心里却嘀咕:靠不靠谱的,你们这对爹妈都没想着悔亲,明知凌家其他人必然看不上二娘子的家世,仍是撑着上赶着要嫁去,人家给你甩脸子你不得白受着么。虽是常话说低头娶妇抬头嫁女,但门第差的大了,你的头想抬起来都难。
因为,从古礼来说,活雁才是正礼,别的金啊银啊铸的雁子都是代礼,尽管物品昂贵,但从规格上讲,都落于正礼一筹。
顾大伯安抚邹氏道:“人既来了,先用着吧,且看看再安排。”
本就是依附着家族的弱势之人,家族一旦出了事,她们岂能安然无恙?这便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一个道理。她们家的女人们大多都是死了的,就算是罪不至死,遇到这种事,也多是活不下来的。可她俩却尽全力活下来了,不止活了下来,还有能耐离开道观,改头换面来到冀中,进了官家后院成为一个夫子,这能耐,可比琴棋书画利害多了。
如今家里女孩子都是散养着的,正经礼数一个不懂,学文识字也是一知半解,与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出来的女孩子,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邹氏原是极满意大娘子二娘子的,那真真是她用心教出来的,就算是高嫁,那款面儿也是尽够的,只是可怜大娘子嫁给了那样的人家,不说日子过的委屈不委屈吧,只能说,且有的熬呢。二娘子高嫁原本是好事吧,结果人家抽冷子给顾家来了那么一下子,明摆着就是不甚中意顾家门庭不甚中意二娘子……这都不甚中意了,又不能退亲,只能给二娘子多些嫁妆,多教些礼数和本事,日后去了凌家,唯盼着凌家眼清目明,看中二娘子这个人,多善待她几分。
读书人家的规矩,礼比天大。
闹了那么久,装乖顺了那么久,为的不就是想好好的活着么。
知晓这一点后,玲珑默然,好吧她知道自已就是个俗人,才觉的金银比活雁值钱。
玲珑有些怀疑他们带活雁的原因,不只是因为表现诚意,关键是省钱——这个季节的活雁很好捉,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有成群的大雁在栖息,只要张个网,一网就能捉好几只。
从前,都过的是命不由己的日子,只图今后,如何过活,全由她们自己说了算。
闲时两人喝茶说话,兴致来了也会对诗作画,偶尔下一回棋,多数时候,两人都是安静的。都是聪明人,她们知道自己的身份犯了主家忌讳,便暂时忍下不争,等主家消疑了这些顾虑再图以后。
很健气。
这两件事落在老太太眼中,就是邹氏处置的失了恰当,二娘子三娘子就不说了,邹氏生的,多为她俩谋划是应该的,可是一家子姐妹,姐姐们忌讳夫子的身份,难道妹妹们就不必忌讳?若要实在忌讳,就好好打发了人家,那两个也不是不晓事的人,人情道理,人家必是都懂的,也埋怨不了什么。偏偏把人留了,又不许二娘子三娘子跟人家学,这中间原由,不必问都知道是为了什么。
或是,蛰伏。
邹氏不令二娘子三娘子跟两个夫子学习,遂让她们跟在自己左右,学习处理家中事务。这也是一项必学的技能,若是成了家不懂得管理家事,让人看了只说顾家没教养,邹氏多骄傲的人,如何能容忍女儿被人说没教养?
她们身上真正值得学习的,是求生的精神和活命的本事。
但邹氏心里仍是堵的很,不想二娘子三娘子交给这两人教,只分出一间房舍充做女学堂,让家里另外几个小娘子跟着两人习字修礼。
许高两位夫子不喜说自家之事,初来之时,也是很安份的只给小娘子们教文字学礼仪,别的一概不做。
邹氏何尝不知这样的道理?只道理是道理,人心是人心,人心何尝处处都随道理走?
老太太絮叨着邹氏处事不周全,许是还带了几分将玲珑排在二娘子三娘子之外的埋怨。老太太心里其实也忌讳的很,自玲珑遭了退亲之后,她在玲珑身上更加用心,总想着事事顺遂,再不生波折。然后邹氏就带了这样两个夫子来,还让玲珑跟着学习……就算是两个夫子都是贤德人,可她们的命运实在波折,又是家族犯事又是被夫家休离被娘家放逐,就算她俩学识再好能耐再高,偏就缺了那份好福气……说起这个,老太太也免不了要忌讳。
若是两个只愿安然度日的夫子,玲珑倒不想费心思了,这两人安然也安然,可野心都在眼里藏着,她们求的可不是一朝的安然,一夕的安枕。
正儿八经有品级的出了宫的女官是轮不到顾家的,那些人未出宫廷就被人预订走了,邹府也才养着一个,家里也有女孩子要教养,万舍不得给了顾家,于是就送来两名女冠。说两位昔日也是有贤名的人,不过时运不济,一个夫家犯了事,一个娘家犯了事,一个被娘家送去了观里躲祸,一个被夫家送进观里避嫌,可巧两人都去了一个观里。
与此相较,凌家来与二娘子订亲时就显得有几分怠慢,凌家只来了一个婶娘,订礼也中规中矩,看着不甚尽心,凌婶娘只与二娘子头上插了根金钗,住也没住一晚,吃过一顿饭就转道回京了。
冀中离京城不远,要寻摸个教女儿家礼数的人也比别处容易些,若在本地寻不着,去京里特意请一个来也不算难事,只要肯出得起养教费用。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