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心如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剑心如君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他没有去问这个名字的含义,因为下一瞬,男人的手就从他的掌心滑落,并再也没有抬起。
他遇到师父的那一年是六岁,正好是他学刀的那一年。
其中包括了很多全面的分析,涉及到骨骼相貌,身材腿型,饮食习惯,口音腔调等诸多方面。
但他记的最深的,始终是师徒两人的相遇别离。
荆何惜的记忆中,恰巧有着这样的一幕。
让师父彻底溃败,遭受致命之伤的不是大离王朝的虎豹骑,而是摘下伪善面具,露出凶恶面目的易洗尘。
那种感觉,就仿佛他不是楚人。
而荆何惜对这位易叔叔虽然有些好奇,但更多的兴趣还是在学刀上,也就没有多问,只是专注练师父教给他的无奇刀法,日以继夜,反复训练,从未懈怠,只是到了冬季,才不免受到影响。
并非所有的残阳都如血。
得到一个全新的名字,稚童的脸上仍没有任何高兴之色,唯有无限哀伤之后的默然。
……
“用刀不败的刀客可能会被刀以外的方式击败,用剑无伤的剑客也可能会被剑以外的利刃所伤。”
可是和荆何惜一起逃亡的人,没有一个质疑他的身份,就连他的师父,在找到他之后也立刻确定了他身为楚人的一点,并说出了诸多理由。
但说起来很奇怪,他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恐惧的反应或者害怕的心理,由始至终,都是用一种漠然的眼光,麻木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
荆何惜首次出现的恐惧心理也来源于此,但他怕的不是死亡阴影向他笼罩,而是怕师父的性命就此陨灭。
“世事终究变幻无常,人心从来捉摸不透!”
“要想活下去,便只能顺势而为,绝不能逆……逆势……”
到了那时,始终是一袭青衣的师父或许也会穿上不同颜色的衣袍。
逃亡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年,他都是一个孩童的年纪,极其幼小,按理说很容易受到刺激和惊吓,可诡异的是,看到生离死别的场景,他一不怕,二不悲,三不大喊大叫,完全不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具备的思维模式。
九岁的他背着沉重如山的刀,握着苍白如纸的手,稚嫩的脸上满是泪痕,模糊的双眼直直凝望着一人的生死弥留。
刚开始学刀的荆何惜穿上了师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棉服棉袜,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却依旧落地个肌肤皲裂,手脚生疮的下场,疼了大半个冬天。
他的话音哽咽,断断续续的声线中夹杂着明显的哭腔,像是一个长期刻苦用功的孩子突然失去目标,宛若一头幼小的麋鹿不慎入了迷途。
“用刀不败,用剑无伤……这些……这些……不都是他们对师父你的形容吗?”
为了护他,平局的圣手陡然变得有胜负之心,无痕的剑客也瞬间懂得了与大离王朝上万精锐虎豹骑厮杀的狠厉招数!
荆何惜对此自然不解,想得知其中原因,师父只是笑而不语,他还是从易洗尘那里得知师父曾是江湖上的传奇人物,竟是号称刀剑双绝,有着“用刀不败,用剑无伤”的美誉,享有“平局圣手”,“无痕剑客”之类的尊称。
……
“为何……到头来,竟会是……”
跟着师父在孤山上待了两三月,他这个“木头”也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变得逐渐适应,并且认识了一些字,读了一些书,也就是从那时起,不知道师父本名的他,将对方的大名当作是“青衣先生”。
不知过去多久,稚童才听到男人低沉的声音再度传出:“往后,你便不叫木头了,我给你姓,也给你名。自古便有荆楚之说,你的确是楚人,我又恰巧是在荆河捡到的你,你便以荆为姓,至于名……便唤作何惜……”
那样一来,他或许就不会看见,万军围山,一人血战,青衣化红衣的场景了。
而他有比较清晰的记忆的年纪是三岁,也就是说,在遇到师父之前,他至少跟那些楚人一起逃亡了三年。
“平局圣手,无痕剑客……不都是那些江湖中人给师父你起的绰号么?”
师父有一间木屋,在一座距离漠北数千里的孤山上,偏僻至极,山路也是崎岖难行,若是遇上雨天,泥泞小路更是麻烦的屏障,稍有不慎,便会摔倒在地,所以无论上山下山,都是师父背着幼小的他前行。
待叹声也平息,衣衫沾满血污,意识逐渐涣散的中年男子却忽然有了一丝精神,试图用最后的力气反握住稚童的手。
小时候的荆何惜似乎很喜欢用木头打造的东西,虽然看见它们不会展露明显的笑容,可每次都要伸手把玩许久方才作罢,将这些细节看在眼里,师父便用闲暇时间给他做了许多木刀木剑以及木雕,甚至还给了荆何惜一个“木头”的小名。
夕阳西下,没有万千灯火遥相映照,只剩三两行人诉说哀怨离愁。
顾名思义,在江湖人的传说中,荆何惜的师父每一次与人战斗,无论对手实力高低,只要他使用的兵器是刀,那么战绩都是保持在平局,不胜不败,而若其所用兵刃恰好是剑,那么其身不会有丝毫伤痕,甚至连对手身上也是如此,十分玄妙神异!
那时易洗尘也趁着酒劲说只学刀不学剑的荆何惜太傻,错过了一种高深剑法,荆何惜则只是很固执地摇了摇头,表示他只喜欢学刀,不喜欢学剑,更不喜欢什么从不伤人的规矩,倘若有人要伤他,他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会有丝毫留情。
询问之后是沉默,沉默之后是长叹。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身为“异类”的荆何惜都没有得到什么明显的关注。
到了九岁那年,他终究是遇到一次看见师父变化的机会,同时也是他印象中的唯一一次。
尘世是一场争锋。
稚童将这些看在眼里,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只是木然地点头,听着对方最后的说教。
一袭青衫尽化红衣的男人喉咙剧烈滚动,胸腔亦是不断起伏,可终究没有接着说下去,只是接连吐出了几口鲜血,诡异的是,这次的色泽并不殷红,而是漆黑如墨。
后来的一两年,易洗尘偶尔会上山,找师父喝酒叙旧,偶尔双方还舞刀弄剑,切磋比试,双方并未使用木刀木剑,皆是使用各自最擅长的锋利兵刃,可每次都是以平局收场,毫不例外。
血腥而枯燥的过程往复循环。
但他并不是中毒,而是被他自己以及那人的功法双重反噬。
若不是那些楚人几乎每天都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以至于无暇他顾,像他这种异类估计早被抓起来好好研究一番了。
迄今为止,无论何时想起这些话,记起这些道理,荆何惜都觉得晦涩难懂。
两人酒量不分伯仲,一喝就是几天几夜,喝到山上无酒,易洗尘方才下山,之后许久没有音讯。
无情之人往往浅尝辄止,有情之人常常深陷其中。
听到这些话,当时的易洗尘先是一愣,接着大笑几声,很是欣赏地拍了怕荆何惜的肩膀,随后面露讳莫如深的表情,一言不发地离去,又去找荆何惜的师父喝酒。
师父没有食言,可那时的他宁愿师父食言。
不是荆何惜存心要在那个时候偷懒,而是到了深冬之际,高山之上自然苦寒。
师父其实可以直接用自身功力治好他,却只是弄来个火炉放在他身边,并且笑着说,知道疼痛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强烈的痛觉才会逐渐有深切的情感,当这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转化好,原本的“异类”也可以变成正常人。
无能之人最难谈笑风生,有能之人最易展露峥嵘。
直到那一天他因为饥渴交加,与大队伍走散,凭着散乱的意识随意行走,最终昏倒在荆河旁,被路过的师父看见,一切才有所改变。
他见过东离的军队追杀而来的场景,也见过楚人逃离不及被一刀毙命的画面,血肉横飞,尸首分离,饿殍遍地……这些听起来都颇为恐怖的词语他都亲眼见识过具象化的表现,自然也明白其意义。
但一定有那么一天,是浓血穿透薄雾,黄昏代替白昼。
奈何这些东西都是他那位师父在世之时常常挂在嘴边的,所以他不得不想,也不得不记。
东离灭西楚之战,大局既定,无人可逆,但楚人的反抗,在国灭后的数年之间,并未有片刻停息。
“孩子,你听好,这世上根本没有不败之人……正如同,世上根本没有不朽的国度一般……”
师父的真名,荆何惜并不知晓,他只知道,对方无论是春夏秋冬,都喜欢穿着一袭单薄青衣,上面没有任何花纹图案,只有诸多肉眼可见的补丁。
取其中者,未必可应。
听到对应的解释后,荆何惜也不再怀疑他楚人的身份,但他内心的疑惑并没有消散。
至于东离军队那一方,根本不会把幼小的荆何惜当作什么头号通缉对象,所以也不会专门费尽心思去对付他,更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像他这种身材瘦小的孩童上。
左右摇摆,上下不定。
荆何惜听进去了,并对此深以为然,充满期待。
荆何惜也不知道他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与之存在血缘之亲的生身父母有着什么样的相貌,他只知道,自他记事起,就跟着诸多同病相怜的楚人四散逃亡。
故国是一场迷梦。www.yyun.net
镇压,反抗,奔走,逃亡……
然而这样的改变,并没有让那时的荆何惜感到丝毫高兴,相反,他那时心里感受最多的除了震撼和疑惑之外,便是久违的悔恨和恐惧!
自那之后,他终究是摆脱了“异类”的身份,却多了一个伴随十余年的心魔,直到现在,回忆起当年场景,对他而言,都是魔影重重,历历在目。
说起两人之间的故事,也是颇为曲折。
] 他没有去问这个名字的含义,因为下一瞬,男人的手就从他的掌心滑落,并再也没有抬起。
他遇到师父的那一年是六岁,正好是他学刀的那一年。
其中包括了很多全面的分析,涉及到骨骼相貌,身材腿型,饮食习惯,口音腔调等诸多方面。
但他记的最深的,始终是师徒两人的相遇别离。
荆何惜的记忆中,恰巧有着这样的一幕。
让师父彻底溃败,遭受致命之伤的不是大离王朝的虎豹骑,而是摘下伪善面具,露出凶恶面目的易洗尘。
那种感觉,就仿佛他不是楚人。
而荆何惜对这位易叔叔虽然有些好奇,但更多的兴趣还是在学刀上,也就没有多问,只是专注练师父教给他的无奇刀法,日以继夜,反复训练,从未懈怠,只是到了冬季,才不免受到影响。
并非所有的残阳都如血。
得到一个全新的名字,稚童的脸上仍没有任何高兴之色,唯有无限哀伤之后的默然。
……
“用刀不败的刀客可能会被刀以外的方式击败,用剑无伤的剑客也可能会被剑以外的利刃所伤。”
可是和荆何惜一起逃亡的人,没有一个质疑他的身份,就连他的师父,在找到他之后也立刻确定了他身为楚人的一点,并说出了诸多理由。
但说起来很奇怪,他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恐惧的反应或者害怕的心理,由始至终,都是用一种漠然的眼光,麻木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
荆何惜首次出现的恐惧心理也来源于此,但他怕的不是死亡阴影向他笼罩,而是怕师父的性命就此陨灭。
“世事终究变幻无常,人心从来捉摸不透!”
“要想活下去,便只能顺势而为,绝不能逆……逆势……”
到了那时,始终是一袭青衣的师父或许也会穿上不同颜色的衣袍。
逃亡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年,他都是一个孩童的年纪,极其幼小,按理说很容易受到刺激和惊吓,可诡异的是,看到生离死别的场景,他一不怕,二不悲,三不大喊大叫,完全不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具备的思维模式。
九岁的他背着沉重如山的刀,握着苍白如纸的手,稚嫩的脸上满是泪痕,模糊的双眼直直凝望着一人的生死弥留。
刚开始学刀的荆何惜穿上了师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棉服棉袜,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却依旧落地个肌肤皲裂,手脚生疮的下场,疼了大半个冬天。
他的话音哽咽,断断续续的声线中夹杂着明显的哭腔,像是一个长期刻苦用功的孩子突然失去目标,宛若一头幼小的麋鹿不慎入了迷途。
“用刀不败,用剑无伤……这些……这些……不都是他们对师父你的形容吗?”
为了护他,平局的圣手陡然变得有胜负之心,无痕的剑客也瞬间懂得了与大离王朝上万精锐虎豹骑厮杀的狠厉招数!
荆何惜对此自然不解,想得知其中原因,师父只是笑而不语,他还是从易洗尘那里得知师父曾是江湖上的传奇人物,竟是号称刀剑双绝,有着“用刀不败,用剑无伤”的美誉,享有“平局圣手”,“无痕剑客”之类的尊称。
……
“为何……到头来,竟会是……”
跟着师父在孤山上待了两三月,他这个“木头”也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变得逐渐适应,并且认识了一些字,读了一些书,也就是从那时起,不知道师父本名的他,将对方的大名当作是“青衣先生”。
不知过去多久,稚童才听到男人低沉的声音再度传出:“往后,你便不叫木头了,我给你姓,也给你名。自古便有荆楚之说,你的确是楚人,我又恰巧是在荆河捡到的你,你便以荆为姓,至于名……便唤作何惜……”
那样一来,他或许就不会看见,万军围山,一人血战,青衣化红衣的场景了。
而他有比较清晰的记忆的年纪是三岁,也就是说,在遇到师父之前,他至少跟那些楚人一起逃亡了三年。
“平局圣手,无痕剑客……不都是那些江湖中人给师父你起的绰号么?”
师父有一间木屋,在一座距离漠北数千里的孤山上,偏僻至极,山路也是崎岖难行,若是遇上雨天,泥泞小路更是麻烦的屏障,稍有不慎,便会摔倒在地,所以无论上山下山,都是师父背着幼小的他前行。
待叹声也平息,衣衫沾满血污,意识逐渐涣散的中年男子却忽然有了一丝精神,试图用最后的力气反握住稚童的手。
小时候的荆何惜似乎很喜欢用木头打造的东西,虽然看见它们不会展露明显的笑容,可每次都要伸手把玩许久方才作罢,将这些细节看在眼里,师父便用闲暇时间给他做了许多木刀木剑以及木雕,甚至还给了荆何惜一个“木头”的小名。
夕阳西下,没有万千灯火遥相映照,只剩三两行人诉说哀怨离愁。
顾名思义,在江湖人的传说中,荆何惜的师父每一次与人战斗,无论对手实力高低,只要他使用的兵器是刀,那么战绩都是保持在平局,不胜不败,而若其所用兵刃恰好是剑,那么其身不会有丝毫伤痕,甚至连对手身上也是如此,十分玄妙神异!
那时易洗尘也趁着酒劲说只学刀不学剑的荆何惜太傻,错过了一种高深剑法,荆何惜则只是很固执地摇了摇头,表示他只喜欢学刀,不喜欢学剑,更不喜欢什么从不伤人的规矩,倘若有人要伤他,他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会有丝毫留情。
询问之后是沉默,沉默之后是长叹。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身为“异类”的荆何惜都没有得到什么明显的关注。
到了九岁那年,他终究是遇到一次看见师父变化的机会,同时也是他印象中的唯一一次。
尘世是一场争锋。
稚童将这些看在眼里,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只是木然地点头,听着对方最后的说教。
一袭青衫尽化红衣的男人喉咙剧烈滚动,胸腔亦是不断起伏,可终究没有接着说下去,只是接连吐出了几口鲜血,诡异的是,这次的色泽并不殷红,而是漆黑如墨。
后来的一两年,易洗尘偶尔会上山,找师父喝酒叙旧,偶尔双方还舞刀弄剑,切磋比试,双方并未使用木刀木剑,皆是使用各自最擅长的锋利兵刃,可每次都是以平局收场,毫不例外。
血腥而枯燥的过程往复循环。
但他并不是中毒,而是被他自己以及那人的功法双重反噬。
若不是那些楚人几乎每天都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以至于无暇他顾,像他这种异类估计早被抓起来好好研究一番了。
迄今为止,无论何时想起这些话,记起这些道理,荆何惜都觉得晦涩难懂。
两人酒量不分伯仲,一喝就是几天几夜,喝到山上无酒,易洗尘方才下山,之后许久没有音讯。
无情之人往往浅尝辄止,有情之人常常深陷其中。
听到这些话,当时的易洗尘先是一愣,接着大笑几声,很是欣赏地拍了怕荆何惜的肩膀,随后面露讳莫如深的表情,一言不发地离去,又去找荆何惜的师父喝酒。
师父没有食言,可那时的他宁愿师父食言。
不是荆何惜存心要在那个时候偷懒,而是到了深冬之际,高山之上自然苦寒。
师父其实可以直接用自身功力治好他,却只是弄来个火炉放在他身边,并且笑着说,知道疼痛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强烈的痛觉才会逐渐有深切的情感,当这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转化好,原本的“异类”也可以变成正常人。
无能之人最难谈笑风生,有能之人最易展露峥嵘。
直到那一天他因为饥渴交加,与大队伍走散,凭着散乱的意识随意行走,最终昏倒在荆河旁,被路过的师父看见,一切才有所改变。
他见过东离的军队追杀而来的场景,也见过楚人逃离不及被一刀毙命的画面,血肉横飞,尸首分离,饿殍遍地……这些听起来都颇为恐怖的词语他都亲眼见识过具象化的表现,自然也明白其意义。
但一定有那么一天,是浓血穿透薄雾,黄昏代替白昼。
奈何这些东西都是他那位师父在世之时常常挂在嘴边的,所以他不得不想,也不得不记。
东离灭西楚之战,大局既定,无人可逆,但楚人的反抗,在国灭后的数年之间,并未有片刻停息。
“孩子,你听好,这世上根本没有不败之人……正如同,世上根本没有不朽的国度一般……”
师父的真名,荆何惜并不知晓,他只知道,对方无论是春夏秋冬,都喜欢穿着一袭单薄青衣,上面没有任何花纹图案,只有诸多肉眼可见的补丁。
取其中者,未必可应。
听到对应的解释后,荆何惜也不再怀疑他楚人的身份,但他内心的疑惑并没有消散。
至于东离军队那一方,根本不会把幼小的荆何惜当作什么头号通缉对象,所以也不会专门费尽心思去对付他,更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像他这种身材瘦小的孩童上。
左右摇摆,上下不定。
荆何惜听进去了,并对此深以为然,充满期待。
荆何惜也不知道他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与之存在血缘之亲的生身父母有着什么样的相貌,他只知道,自他记事起,就跟着诸多同病相怜的楚人四散逃亡。
故国是一场迷梦。www.yyun.net
镇压,反抗,奔走,逃亡……
然而这样的改变,并没有让那时的荆何惜感到丝毫高兴,相反,他那时心里感受最多的除了震撼和疑惑之外,便是久违的悔恨和恐惧!
自那之后,他终究是摆脱了“异类”的身份,却多了一个伴随十余年的心魔,直到现在,回忆起当年场景,对他而言,都是魔影重重,历历在目。
说起两人之间的故事,也是颇为曲折。
武侠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