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老克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王公此言差矣!”太子左庶子长孙无忌道,“事分大小,经有权变。而今北寇突厥兵临灵下,长安即将面临数十万敌军的袭击,这是战争。打仗的事情可不是几个儒生在那里斗嘴皮子,是要真刀真枪上阵是要流血死人的。此刻因为一场秋种而放弃征发府军,以现下的兵力应敌,放走了贼军主力,日后再要征伐起来,恐怕更是劳师糜饷得不偿失啊!这却又何必呢?”
李世民傲然一笑:“不只他们二人,我已经命尚书省行文隽州,召韦挺回朝。李纲年前病故了,否则我也要把他召回来。朝廷公器,不能以私恩授。天策府的众臣僚,辅佐我多年,不可轻弃,然则治理天下,终归要兼容并蓄,武德老臣、天策文武,东宫旧人,门阀世族,寒庶仕子,都应在朝中有其相应位置,这才是个朝廷的样子。”
戴胄诚挚地答道:“是臣这些年在外任职上得来的体会。如今百姓苦与战乱久矣,若是不能与民休息持重治庶,则秦、隋之危,亦将现于我大唐。”
戴胄答道:“无忌兄雄才伟略,城府森严,可托付大事。然则于辅佐君主治理庶政上,终归不及房杜二公。”
戴胄谢恩后坐下,道:“王珪此人,臣原先一直以为不过是一个腐儒书生,今日听得他这一番宏论,方晓其人确有王佐之材,建成才会将其延至左右。臣以为他当个民部尚书绰绰有余。”
“何人大胆拦路”一名统军骑着马排众而出,来在队前,斜着眼睛打量了打量魏徵,撇着嘴问道:“你这老儿好大的胆子,这里押解的都是朝廷的钦犯,你胆敢拦路,
戴胄喜道:“殿下能够这样想,真乃大唐社稷之福……”
李世民摆了摆手:“现在说这话尚早,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天下政务之所系,必须要一些年富力强又忠勤审慎的人来担任,不过目下说这个还不是时候,你我是老朋友了,你又在地方日久,与朝中诸臣没有来往,我才征询一下你的意见。如今朝局尚且不稳,你还要谨慎言行才是……”
他转过脸来极认真地道:“玄胤,大理寺这个地方主司朝廷法度管理狱讼,是人命所系,若是所托非人可着实了不得,是以我召你回京,是希望你这个老朋友能够出任大理寺少卿,随时准备接过崔善的差事!若说呢,大理寺虽是九卿之一,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也算不上什么大官了,以你的资历能力,进三省宣麻拜相也是等闲事。如今百政方举,处处都缺人。说不得,既是老朋友,你总要替我这个太子分分忧的嘛!”
李世民叹了口气:“崔善本月下旬忽染急症,我派了三拨宫医去给他诊脉,都不见效,眼见这几日就不行了……”
王珪坦然道:“连年征战,各地人丁锐减,以关中为例,贵为京兆之地,武德元年一府之丁不足万户。朝廷征薛仁杲,去其一成,征刘武周,又去一成,征王窦,去两成。今年眼见山东河南两道大灾,便是扬州东吴之地,也已现出欠收的端倪,天下还指望着关中荆襄两地能略略多收成些,也能匀给其他的州郡一些赈民的口粮,如今一旦征发了两地军府,则今年的秋种便没有指望了,如此两地明年开春能够粮种自给就已经很不错了。”
戴胄跟进来道:“臣晚间进的城,身体一向还不错。”
李世民笑道:“方才的会议倒也热闹,王珪最后那个谏陈当真是出乎意料、闻所未闻啊!”
戴胄道:“开创新朝,需要君主以大气魄、大胆识为常人之所不能为,于是战乱杀戮所不能免;然则治理天下却须朝廷与民休息慎用刑罚,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经过数十年战乱,天下本来就已经元气大伤,此时擅动刀兵,无异于惩民于水火,故此臣对适才王珪所言深以为然。恕臣直言,当年在天策府,殿下主掌征伐,身边人除房杜二公外余皆乱世之材,而建成为太子监国治政,身边多盛世治庶之材,殿下能重新起用王珪和魏徵,此真社稷之福也!”
李世民缓缓点头:“你说的有道理,这一阵子我常常在想,一朝气数,虽决于天命,然福善祸淫,亦由人事,为善者福祚绵长,为恶者降年不永。若是朝廷不能使万民安居,则虽有兵甲百万,亦不能不败其事。从这一层上说,体恤民力善用征伐确实是立朝之本。”
这一日行到磁州境内,却见远远的来了一队军兵,押解着一长串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囚犯正在逶迤而行。这般囚犯男女老幼均有,一个个浑身带伤步履维艰,显然是吃了不少的苦头。魏徵在马上见了,不禁回想起自己在大理寺天牢当中的光景来,暗自皱起了眉头,稍一转念,飞马赶到了押解队伍的头里,高声问道:“这里谁主事?”
太子詹事主簿山东宣慰使魏徵与宣慰副使李桐客一行人持节前往山东,在数州郡宣示了皇帝和太子对于玄武门一案案犯的赦令,兼且巡视了一番地方灾情。魏徵在历城接了当地富绅百姓的状子,当机立断请节斩了山东道行台右仆射诸葛德威,这才安定了地方。宣慰使团一行人又返回头驰至并州,山东道行台尚书令并州都督李世勣向来尊重魏徵,以师礼待之,两人见面自然又有一番话讲。这么一来一回,便过去了二十多日,待得魏徵等人启程回京时,已经是七月下旬了。
长孙无忌还没有说话,李世民却已经开了腔:“王公以为此番不宜毕其功于一役?”
王珪毫不客气地反驳道:“长孙大人可知征伐高丽失利并未导致前隋社稷崩坏,倒是大业十一年的一场蝗灾惹下了塌天大祸。一时间大江南北大河两岸千里饿殍,知事郎起于长白,翟让兴于瓦岗,转眼间十八路反王蜂起,大隋天下顿时支离破碎。殷鉴不远,我大唐当以为戒。大人所言劳师糜饷之说,王珪不敢苟同,打个比方吧,现下的大唐就好比一个乞丐,能花一文钱办了这个事情,可是乞丐今天身上只有这一文钱,花掉了就饿死了,所以不能花;待得明日,乞丐讨得了十文钱,于是花五文钱办了这个事情,如此看来他办得亏了,花了五倍的冤枉钱。可是实际上呢,头一天乞丐是要用全副的身家来办这个事情,第二天乞丐却只需要用一半的身家来办这个事情。这个比方虽然不雅,却极贴切的,请长孙大人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戴胄站了起来,神情认真地道:“臣愿为朝廷分忧!”
“房玄龄、杜如晦!”戴胄毫不迟疑地答道
李世民站起身来,绕着案子走了两圈,说道:“你说下去,我听着呢!”
又说了一些细务,众臣方散去。李世民招手叫上了戴胄,大步走进偏殿,一边解着朝服一边问道:“你几时到的?这一向身子骨还好?”
他顿了顿,道:“不说他了,先说说你吧,你知道我急着要你回京师为了什么?”
王珪恳切地道:“国朝方立,四海方平,大灾之年在即,臣以为朝廷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萧瑀和封伦都上了年纪,虽说忠勤练达治事审慎,精神总归不及壮年人。尚书省这两个位子,你以为如今朝中诸臣,谁来接掌最为妥当。”
”
戴胄一愣,欠身垂头道:“臣——不知!”
会议开到此时,已经基本上接近收尾,当下又议了后方粮秣调度等相干事宜,李世民直接点将由尚书左仆射萧瑀总揽其事。
“长安不会失守,我将亲自担起守卫长安之责!”杜如晦还未来得及说话,李世民已然抢先将话头接了过来。
戴胄神情肃穆地道:“臣却不这么觉得,便拿臣担任太守的江陵为例,偌大一个都城,只有五千户住民,百业凋零民生凋敝,一派破败局面。臣窃以为,殿下现在是太子,不是原先专事征伐的秦王了,万事当从大局处着眼,目下国家最紧要的便是体恤民力,止征伐、兴文事!”
戴胄道:“开皇末年,海内殷阜,府库存粮可供五十年之用,然隋炀帝二十载而亡其国,何也?殿下当年在天策府时曾经言道,炀帝广置宫室,以肆行幸,所造离宫别馆,自长安至洛阳,乃至并州、涿郡、扬州,相望道次,遍布各地,此其败亡之一也;美女珍玩,征求无度,朝中皆以为晋身之阶,为君者贪心不足,欲壑难填,为臣者曲意逢迎不敢谏劝,此其败亡之二也;东征西讨,穷兵黩武,恃其富强,徭役无时,干戈不息,百姓不堪盘剥压迫,这才揭竿而起,终至身戮国灭,为天下所笑,此其败亡之三也,这时眼前之事。史上秦亦二世而亡其国,因其虽平六国而据有四海,却不知息民养生,妄恣骄纵,北筑长城万里,关中修阿房宫八百里,恣其奢淫,好行刑罚,终归数十年而亡其国。这两朝一远一近,臣以为殿下都应善自借鉴,引以为戒。”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问道:“哦,为什么?”
李世民“哦”了一声,沉吟片刻问道:“无忌如何?”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谏议大夫王珪突然开言道:“杜公,目下朝廷兵力,是否不足以打赢这一仗?如若不征发军府,长安便有失守之虞?”
李世民脱掉了外袍,坐在自己的席位上,挥手命戴胄也坐。
王珪冲着李世民欠了欠身,道:“若是长安无虞,臣以为不宜征发关中及荆襄一带的军府。”
李世民摆了摆手:“你坐下,听我说。崔善这个人不是我的旧臣,我当太子前也未曾和他打过交道。可是我从心里极器重他,不为别的,此人能够紧守律例抗拒我的太子令,这份风骨实实令人钦佩,更何况年初他还顶撞过元吉,救下了张亮一条性命。身为廷尉,最要紧的是用法行权,这需要个忠直方正的人来坐镇方可让皇上和我放心。崔善别的能为如何,我不清楚,可他做这个大理寺卿是称职的,我希望你在这方面能学崔善,恪尽职守不畏权贵,大唐开国不久,可以做错事,却万万不可杀错人啊!”
李世民点了点头:“此事容我再想想!”
戴胄道:“请殿下放心,臣当竭力报国,不敢惜身!”
李世民笑了笑:“我有比民部尚书更重要的差事委他去做!”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问道:“你方才所言体恤民力,止征伐、兴文事,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与别人商讨得来?”
] “王公此言差矣!”太子左庶子长孙无忌道,“事分大小,经有权变。而今北寇突厥兵临灵下,长安即将面临数十万敌军的袭击,这是战争。打仗的事情可不是几个儒生在那里斗嘴皮子,是要真刀真枪上阵是要流血死人的。此刻因为一场秋种而放弃征发府军,以现下的兵力应敌,放走了贼军主力,日后再要征伐起来,恐怕更是劳师糜饷得不偿失啊!这却又何必呢?”
李世民傲然一笑:“不只他们二人,我已经命尚书省行文隽州,召韦挺回朝。李纲年前病故了,否则我也要把他召回来。朝廷公器,不能以私恩授。天策府的众臣僚,辅佐我多年,不可轻弃,然则治理天下,终归要兼容并蓄,武德老臣、天策文武,东宫旧人,门阀世族,寒庶仕子,都应在朝中有其相应位置,这才是个朝廷的样子。”
戴胄诚挚地答道:“是臣这些年在外任职上得来的体会。如今百姓苦与战乱久矣,若是不能与民休息持重治庶,则秦、隋之危,亦将现于我大唐。”
戴胄答道:“无忌兄雄才伟略,城府森严,可托付大事。然则于辅佐君主治理庶政上,终归不及房杜二公。”
戴胄谢恩后坐下,道:“王珪此人,臣原先一直以为不过是一个腐儒书生,今日听得他这一番宏论,方晓其人确有王佐之材,建成才会将其延至左右。臣以为他当个民部尚书绰绰有余。”
“何人大胆拦路”一名统军骑着马排众而出,来在队前,斜着眼睛打量了打量魏徵,撇着嘴问道:“你这老儿好大的胆子,这里押解的都是朝廷的钦犯,你胆敢拦路,
戴胄喜道:“殿下能够这样想,真乃大唐社稷之福……”
李世民摆了摆手:“现在说这话尚早,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天下政务之所系,必须要一些年富力强又忠勤审慎的人来担任,不过目下说这个还不是时候,你我是老朋友了,你又在地方日久,与朝中诸臣没有来往,我才征询一下你的意见。如今朝局尚且不稳,你还要谨慎言行才是……”
他转过脸来极认真地道:“玄胤,大理寺这个地方主司朝廷法度管理狱讼,是人命所系,若是所托非人可着实了不得,是以我召你回京,是希望你这个老朋友能够出任大理寺少卿,随时准备接过崔善的差事!若说呢,大理寺虽是九卿之一,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也算不上什么大官了,以你的资历能力,进三省宣麻拜相也是等闲事。如今百政方举,处处都缺人。说不得,既是老朋友,你总要替我这个太子分分忧的嘛!”
李世民叹了口气:“崔善本月下旬忽染急症,我派了三拨宫医去给他诊脉,都不见效,眼见这几日就不行了……”
王珪坦然道:“连年征战,各地人丁锐减,以关中为例,贵为京兆之地,武德元年一府之丁不足万户。朝廷征薛仁杲,去其一成,征刘武周,又去一成,征王窦,去两成。今年眼见山东河南两道大灾,便是扬州东吴之地,也已现出欠收的端倪,天下还指望着关中荆襄两地能略略多收成些,也能匀给其他的州郡一些赈民的口粮,如今一旦征发了两地军府,则今年的秋种便没有指望了,如此两地明年开春能够粮种自给就已经很不错了。”
戴胄跟进来道:“臣晚间进的城,身体一向还不错。”
李世民笑道:“方才的会议倒也热闹,王珪最后那个谏陈当真是出乎意料、闻所未闻啊!”
戴胄道:“开创新朝,需要君主以大气魄、大胆识为常人之所不能为,于是战乱杀戮所不能免;然则治理天下却须朝廷与民休息慎用刑罚,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经过数十年战乱,天下本来就已经元气大伤,此时擅动刀兵,无异于惩民于水火,故此臣对适才王珪所言深以为然。恕臣直言,当年在天策府,殿下主掌征伐,身边人除房杜二公外余皆乱世之材,而建成为太子监国治政,身边多盛世治庶之材,殿下能重新起用王珪和魏徵,此真社稷之福也!”
李世民缓缓点头:“你说的有道理,这一阵子我常常在想,一朝气数,虽决于天命,然福善祸淫,亦由人事,为善者福祚绵长,为恶者降年不永。若是朝廷不能使万民安居,则虽有兵甲百万,亦不能不败其事。从这一层上说,体恤民力善用征伐确实是立朝之本。”
这一日行到磁州境内,却见远远的来了一队军兵,押解着一长串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囚犯正在逶迤而行。这般囚犯男女老幼均有,一个个浑身带伤步履维艰,显然是吃了不少的苦头。魏徵在马上见了,不禁回想起自己在大理寺天牢当中的光景来,暗自皱起了眉头,稍一转念,飞马赶到了押解队伍的头里,高声问道:“这里谁主事?”
太子詹事主簿山东宣慰使魏徵与宣慰副使李桐客一行人持节前往山东,在数州郡宣示了皇帝和太子对于玄武门一案案犯的赦令,兼且巡视了一番地方灾情。魏徵在历城接了当地富绅百姓的状子,当机立断请节斩了山东道行台右仆射诸葛德威,这才安定了地方。宣慰使团一行人又返回头驰至并州,山东道行台尚书令并州都督李世勣向来尊重魏徵,以师礼待之,两人见面自然又有一番话讲。这么一来一回,便过去了二十多日,待得魏徵等人启程回京时,已经是七月下旬了。
长孙无忌还没有说话,李世民却已经开了腔:“王公以为此番不宜毕其功于一役?”
王珪毫不客气地反驳道:“长孙大人可知征伐高丽失利并未导致前隋社稷崩坏,倒是大业十一年的一场蝗灾惹下了塌天大祸。一时间大江南北大河两岸千里饿殍,知事郎起于长白,翟让兴于瓦岗,转眼间十八路反王蜂起,大隋天下顿时支离破碎。殷鉴不远,我大唐当以为戒。大人所言劳师糜饷之说,王珪不敢苟同,打个比方吧,现下的大唐就好比一个乞丐,能花一文钱办了这个事情,可是乞丐今天身上只有这一文钱,花掉了就饿死了,所以不能花;待得明日,乞丐讨得了十文钱,于是花五文钱办了这个事情,如此看来他办得亏了,花了五倍的冤枉钱。可是实际上呢,头一天乞丐是要用全副的身家来办这个事情,第二天乞丐却只需要用一半的身家来办这个事情。这个比方虽然不雅,却极贴切的,请长孙大人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戴胄站了起来,神情认真地道:“臣愿为朝廷分忧!”
“房玄龄、杜如晦!”戴胄毫不迟疑地答道
李世民站起身来,绕着案子走了两圈,说道:“你说下去,我听着呢!”
又说了一些细务,众臣方散去。李世民招手叫上了戴胄,大步走进偏殿,一边解着朝服一边问道:“你几时到的?这一向身子骨还好?”
他顿了顿,道:“不说他了,先说说你吧,你知道我急着要你回京师为了什么?”
王珪恳切地道:“国朝方立,四海方平,大灾之年在即,臣以为朝廷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萧瑀和封伦都上了年纪,虽说忠勤练达治事审慎,精神总归不及壮年人。尚书省这两个位子,你以为如今朝中诸臣,谁来接掌最为妥当。”
”
戴胄一愣,欠身垂头道:“臣——不知!”
会议开到此时,已经基本上接近收尾,当下又议了后方粮秣调度等相干事宜,李世民直接点将由尚书左仆射萧瑀总揽其事。
“长安不会失守,我将亲自担起守卫长安之责!”杜如晦还未来得及说话,李世民已然抢先将话头接了过来。
戴胄神情肃穆地道:“臣却不这么觉得,便拿臣担任太守的江陵为例,偌大一个都城,只有五千户住民,百业凋零民生凋敝,一派破败局面。臣窃以为,殿下现在是太子,不是原先专事征伐的秦王了,万事当从大局处着眼,目下国家最紧要的便是体恤民力,止征伐、兴文事!”
戴胄道:“开皇末年,海内殷阜,府库存粮可供五十年之用,然隋炀帝二十载而亡其国,何也?殿下当年在天策府时曾经言道,炀帝广置宫室,以肆行幸,所造离宫别馆,自长安至洛阳,乃至并州、涿郡、扬州,相望道次,遍布各地,此其败亡之一也;美女珍玩,征求无度,朝中皆以为晋身之阶,为君者贪心不足,欲壑难填,为臣者曲意逢迎不敢谏劝,此其败亡之二也;东征西讨,穷兵黩武,恃其富强,徭役无时,干戈不息,百姓不堪盘剥压迫,这才揭竿而起,终至身戮国灭,为天下所笑,此其败亡之三也,这时眼前之事。史上秦亦二世而亡其国,因其虽平六国而据有四海,却不知息民养生,妄恣骄纵,北筑长城万里,关中修阿房宫八百里,恣其奢淫,好行刑罚,终归数十年而亡其国。这两朝一远一近,臣以为殿下都应善自借鉴,引以为戒。”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问道:“哦,为什么?”
李世民“哦”了一声,沉吟片刻问道:“无忌如何?”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谏议大夫王珪突然开言道:“杜公,目下朝廷兵力,是否不足以打赢这一仗?如若不征发军府,长安便有失守之虞?”
李世民脱掉了外袍,坐在自己的席位上,挥手命戴胄也坐。
王珪冲着李世民欠了欠身,道:“若是长安无虞,臣以为不宜征发关中及荆襄一带的军府。”
李世民摆了摆手:“你坐下,听我说。崔善这个人不是我的旧臣,我当太子前也未曾和他打过交道。可是我从心里极器重他,不为别的,此人能够紧守律例抗拒我的太子令,这份风骨实实令人钦佩,更何况年初他还顶撞过元吉,救下了张亮一条性命。身为廷尉,最要紧的是用法行权,这需要个忠直方正的人来坐镇方可让皇上和我放心。崔善别的能为如何,我不清楚,可他做这个大理寺卿是称职的,我希望你在这方面能学崔善,恪尽职守不畏权贵,大唐开国不久,可以做错事,却万万不可杀错人啊!”
李世民点了点头:“此事容我再想想!”
戴胄道:“请殿下放心,臣当竭力报国,不敢惜身!”
李世民笑了笑:“我有比民部尚书更重要的差事委他去做!”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问道:“你方才所言体恤民力,止征伐、兴文事,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与别人商讨得来?”
武侠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