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叶永烈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三年后,他到白斯托督克当会计。
俄共(布)中央仔细研究了远东地区委员会负责人的报告,获知了来自中国的最新信息,于1920年3月批准建立了“俄共(布)远东局”,作为俄共(布)专门负责同远东各国革命者联系的机构。在海参崴,成立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维廉斯基·西比利亚可夫被任命为分局的负责人。俄共(布)远东局选择海参崴建立分局,是由于海参崴这“东方的门户”跟中国联系方便——那时,从莫斯科到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道遭到战争的破坏,一趟列车起码要二三十天才能到达。
杨明斋被选人代表团。他的职务是翻译。
在中国发生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之后,1919年6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区委的负责人之一加蓬向俄共(布)中央建议,在西伯利亚区委成立“东方局”(又称“东方民族部”),专门负责和东方各国的革命力量进行联系,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共产党。
不幸的是,新婚不久,妻子便去世了。村里有人去“闯俄罗斯”,正陷于苦闷之中的他,也随着去了。这样,1901年春,十九岁的杨明斋来到了俄国东方的门户——海参崴,在那里做工。
原来,那启事是中国共产党平度县委党史征集办公室出面登的,为的是寻觅谢世已久的名叫“杨明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的史料。最初,连杨明斋是哪里人都不知道,从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王翔千之女黄秀珍(本姓王,化名时改姓黄)那儿听说杨明斋是平度县人,于是在《平度大众》登启事。杨德信的大爷正是杨明斋。这么一来,才使杨明斋的早年身世有了眉目。尽管如此,迄今为止,尚未能找到一张杨明斋的照片,使后人一睹这位先辈的面容……
当红军进入海参崴之后,杨明斋受到了重视。不言而喻,他身为布尔什维克,又是中国人,通晓中、俄两国语言,是难得的,是可以从事与中国共产主义者建立联系的恰当人才。杨明斋参加了设在海参崴的俄共(布)远东地区委员会的工作。
海参崴地处绥芬河口海湾东岸,原本是大清帝国的领土。1860年,沙俄强迫清**订立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从此那儿成了俄国的领地。沙俄在那里筑寨建港,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控制东方”。不过,那里毕竟曾是中国的领土,那儿的居民之中,有三分之一是华人。杨明斋去到那里,把华侨组织起来。他的公开身份是华侨联合会负责人。他在这样的公开身份掩护下,为布尔什维克做地下秘密工作。
据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注释3]表明,派遣这个代表团的使命是:“同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
不久,当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考虑派一个代表团去中国,物色人选时,选中了维经斯基。二十七岁的维经斯基被选中,是因为他具备了这样一些条件:经历过严峻的生死考验,表明他对革命赤胆忠心;他具有地下工作的经验;流利的英语,使他便于在国外开展工作。
1920年3月,就在建立远东局不久,俄共(布)中央与共产国际磋商,并获得了共产国际的批准、同意,给俄共(布)中央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发去电报:派遣一个代表团前往中国。
听说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他欢欣鼓舞从美国回到俄国,在海参崴加入了俄共(布)。不久,他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参加苏维埃工作。
代表团得到指示,增加一项使命:“考察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可能性。”
1918年11月,原沙俄海军上将、黑海舰队司令高尔察克叛乱,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者的支持下,在鄂木斯克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俄国最高执政者和陆海军总司令”,与列宁分庭抗礼。高尔察克曾占领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一带。维经斯基奉命参加地下工作,反对高尔察克。
维经斯基显示了他的组织才能。他暗中联合了岛上被流放的政治犯,成功地进行了暴动,战胜了白匪,获得了自由。
除了刘绍周、张永奎、安恩学,还有一位被岁月淡化而曾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出过大力的人物……
杨明斋在十月革命之后,成为旅俄华工中一位活跃的人物,他组织华工们参加红军,为保卫苏维埃而战。
李大钊不是江亢虎。中国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与俄共(布)挂上了钩。从海参崴派出的俄共老布尔什维克伯特曼住在天津,不断发来准确、可靠的情报——他找到了中国的共产主义战友!
又据日本波多野乾一所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5卷透露,列宁对这个代表团下达了三项任务:
不过,作者并未注明列宁的三点指示的出处。施瓦茨著的《中国共产主义和毛**的兴起》(b.i.schwartz,《 chinese muni** and the rise of mao》)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同样没有注明原始材料出处。
他,1882年出生在山东平度县马戈庄一位名叫杨仁鉴的农民家中。父亲最初为他取名杨好德。父亲粗知诗书,总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文化的人,于是省吃俭用,把他送入私塾。十六岁那年,家中已无力供养杨明斋上学,他只好回家务农。不久,他成了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代表团的成员还有库兹涅佐娃——维经斯基的妻子。马马耶夫充当他的秘书。马马耶夫的妻子马马耶娃也参加了代表团。二十五岁的马马耶夫本是苏维红军军官,马马耶娃则是莫斯科歌舞演员。她在代表团里担任打字员。这样,两对夫妇同行,看上去像去中国旅游似的,便于遮人耳目。
1915年,二十二岁的他在美国加入了社会党。他开始介入政治。
三、物色一些中国的进步青年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选择一些进步分子到俄国游历。
代表团的负责人是俄国人格列高里·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又译为“乌金斯基”、“威经斯基”、“魏金斯基”)。他又名查尔金。后在中国曾取了一个汉名,叫吴廷康;他还取了中国式的两个笔名——魏琴、卫金。
不久,杨明斋被派往海参崴。当时,海参崴还在日本占领之下,而杨明斋曾在这儿做过工,熟悉那里的情况。
1907年,十四岁的维经斯基中学毕业以后,家庭无法继续供他上学。他在维切布斯克印刷厂里当排字工人。
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负责人维廉斯基·西比利亚可夫向共产国际报告:已经组成赴中国的代表团。
不论怎么说,代表团负有“同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这一使命,是确切无疑的。
也就在这份报告送出不久,李大钊送走了陈独秀,来到了天津“特别一区”那幢小楼。来自天津的重要信息,迅速传到了海参崴。
1919年5月,维经斯基在海参崴被白匪逮捕,关入监狱。他被判处无期徒刑,流放到黑龙江口外的库页岛做苦役。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指导中国工人运动,成立各种工会;
一边做工,一边也就学会了俄语。
1920年1月,维经斯基回到了海参崴,参加了俄共(布)东方民族部的工作。
1920年1月,一份来自海参崴的重要报告,送到了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这份报告是由为库什纳列夫和萨赫扬诺娃共同署名的。他俩都是俄共(布)远东地区委员会的负责人。这份报告向俄共(布)中央反映了他俩的意见:俄共(布)远东地区委员会着手和中国的革命者建立经常的联系。
此后,他进入广漠荒僻的西伯利亚做工,成为劳苦华工中的一员。一无所有的他,加入了俄国工人运动。他和布尔什维克日渐接近,以至成了布尔维克中的一员。
中等身材,温文尔雅,学问渊博,维经斯基给以良好的印象。1893年4月,他出生在俄国维切布斯克州涅韦尔市,父亲是森林工厂的管理员。
杨明斋是一位谜一样的人物。兼通中俄两国语言的他,曾在沙皇俄国的外交机关里工作。其实,那时的他,已是布尔什维克。他在那里做秘密工作——为布尔什维克工作。
就在红军长驱直入西伯利亚前夕,1919年3月,在西伯利亚西缘鄂木河畔的鄂木斯克城,一次秘密会议正在举行。那是俄共(布)第二次西伯利亚代表会议。会议除了研究东进问题之外,还决定成立一个秘密机构——“俄共(布)西伯利亚区委情报宣传局”。这个情报宣传局的任务是“建立和加强同东方及美国共产主义组织的联系”。这是俄共(布)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系东方及美国共产主义组织的机构。
一、同中国社会主义团体联系,组织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及青年团;
那时,苏俄的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处于日、英、美等帝国主义的干涉军和白俄的高尔察克、谢苗诺夫部队统治之下。到了1919年下半年,苏俄红军越过乌拉尔山东进,抓住并枪决了高尔察克,西伯利亚落入了红军手中:海参崴也插上了红旗。
二十岁那年,贫困潦倒的他,前往美国谋生,边学习边做工。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经历。来到美国之后,他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阅世不深的他。明白了许多道理。他的英语也讲得流畅,这为他后来成为国际社会活动家准备了便利的条件。
1982年11月,山东平度县的县报《平度大众》上的一则“寻人启事”,使该县西乡马戈庄的杨德信陷入了无限的兴奋之中。www.zhuoxinge.com
] 三年后,他到白斯托督克当会计。
俄共(布)中央仔细研究了远东地区委员会负责人的报告,获知了来自中国的最新信息,于1920年3月批准建立了“俄共(布)远东局”,作为俄共(布)专门负责同远东各国革命者联系的机构。在海参崴,成立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维廉斯基·西比利亚可夫被任命为分局的负责人。俄共(布)远东局选择海参崴建立分局,是由于海参崴这“东方的门户”跟中国联系方便——那时,从莫斯科到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道遭到战争的破坏,一趟列车起码要二三十天才能到达。
杨明斋被选人代表团。他的职务是翻译。
在中国发生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之后,1919年6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区委的负责人之一加蓬向俄共(布)中央建议,在西伯利亚区委成立“东方局”(又称“东方民族部”),专门负责和东方各国的革命力量进行联系,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共产党。
不幸的是,新婚不久,妻子便去世了。村里有人去“闯俄罗斯”,正陷于苦闷之中的他,也随着去了。这样,1901年春,十九岁的杨明斋来到了俄国东方的门户——海参崴,在那里做工。
原来,那启事是中国共产党平度县委党史征集办公室出面登的,为的是寻觅谢世已久的名叫“杨明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的史料。最初,连杨明斋是哪里人都不知道,从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王翔千之女黄秀珍(本姓王,化名时改姓黄)那儿听说杨明斋是平度县人,于是在《平度大众》登启事。杨德信的大爷正是杨明斋。这么一来,才使杨明斋的早年身世有了眉目。尽管如此,迄今为止,尚未能找到一张杨明斋的照片,使后人一睹这位先辈的面容……
当红军进入海参崴之后,杨明斋受到了重视。不言而喻,他身为布尔什维克,又是中国人,通晓中、俄两国语言,是难得的,是可以从事与中国共产主义者建立联系的恰当人才。杨明斋参加了设在海参崴的俄共(布)远东地区委员会的工作。
海参崴地处绥芬河口海湾东岸,原本是大清帝国的领土。1860年,沙俄强迫清**订立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从此那儿成了俄国的领地。沙俄在那里筑寨建港,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控制东方”。不过,那里毕竟曾是中国的领土,那儿的居民之中,有三分之一是华人。杨明斋去到那里,把华侨组织起来。他的公开身份是华侨联合会负责人。他在这样的公开身份掩护下,为布尔什维克做地下秘密工作。
据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注释3]表明,派遣这个代表团的使命是:“同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
不久,当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考虑派一个代表团去中国,物色人选时,选中了维经斯基。二十七岁的维经斯基被选中,是因为他具备了这样一些条件:经历过严峻的生死考验,表明他对革命赤胆忠心;他具有地下工作的经验;流利的英语,使他便于在国外开展工作。
1920年3月,就在建立远东局不久,俄共(布)中央与共产国际磋商,并获得了共产国际的批准、同意,给俄共(布)中央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发去电报:派遣一个代表团前往中国。
听说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他欢欣鼓舞从美国回到俄国,在海参崴加入了俄共(布)。不久,他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参加苏维埃工作。
代表团得到指示,增加一项使命:“考察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可能性。”
1918年11月,原沙俄海军上将、黑海舰队司令高尔察克叛乱,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者的支持下,在鄂木斯克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俄国最高执政者和陆海军总司令”,与列宁分庭抗礼。高尔察克曾占领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一带。维经斯基奉命参加地下工作,反对高尔察克。
维经斯基显示了他的组织才能。他暗中联合了岛上被流放的政治犯,成功地进行了暴动,战胜了白匪,获得了自由。
除了刘绍周、张永奎、安恩学,还有一位被岁月淡化而曾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出过大力的人物……
杨明斋在十月革命之后,成为旅俄华工中一位活跃的人物,他组织华工们参加红军,为保卫苏维埃而战。
李大钊不是江亢虎。中国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与俄共(布)挂上了钩。从海参崴派出的俄共老布尔什维克伯特曼住在天津,不断发来准确、可靠的情报——他找到了中国的共产主义战友!
又据日本波多野乾一所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5卷透露,列宁对这个代表团下达了三项任务:
不过,作者并未注明列宁的三点指示的出处。施瓦茨著的《中国共产主义和毛**的兴起》(b.i.schwartz,《 chinese muni** and the rise of mao》)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同样没有注明原始材料出处。
他,1882年出生在山东平度县马戈庄一位名叫杨仁鉴的农民家中。父亲最初为他取名杨好德。父亲粗知诗书,总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文化的人,于是省吃俭用,把他送入私塾。十六岁那年,家中已无力供养杨明斋上学,他只好回家务农。不久,他成了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代表团的成员还有库兹涅佐娃——维经斯基的妻子。马马耶夫充当他的秘书。马马耶夫的妻子马马耶娃也参加了代表团。二十五岁的马马耶夫本是苏维红军军官,马马耶娃则是莫斯科歌舞演员。她在代表团里担任打字员。这样,两对夫妇同行,看上去像去中国旅游似的,便于遮人耳目。
1915年,二十二岁的他在美国加入了社会党。他开始介入政治。
三、物色一些中国的进步青年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选择一些进步分子到俄国游历。
代表团的负责人是俄国人格列高里·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又译为“乌金斯基”、“威经斯基”、“魏金斯基”)。他又名查尔金。后在中国曾取了一个汉名,叫吴廷康;他还取了中国式的两个笔名——魏琴、卫金。
不久,杨明斋被派往海参崴。当时,海参崴还在日本占领之下,而杨明斋曾在这儿做过工,熟悉那里的情况。
1907年,十四岁的维经斯基中学毕业以后,家庭无法继续供他上学。他在维切布斯克印刷厂里当排字工人。
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负责人维廉斯基·西比利亚可夫向共产国际报告:已经组成赴中国的代表团。
不论怎么说,代表团负有“同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这一使命,是确切无疑的。
也就在这份报告送出不久,李大钊送走了陈独秀,来到了天津“特别一区”那幢小楼。来自天津的重要信息,迅速传到了海参崴。
1919年5月,维经斯基在海参崴被白匪逮捕,关入监狱。他被判处无期徒刑,流放到黑龙江口外的库页岛做苦役。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指导中国工人运动,成立各种工会;
一边做工,一边也就学会了俄语。
1920年1月,维经斯基回到了海参崴,参加了俄共(布)东方民族部的工作。
1920年1月,一份来自海参崴的重要报告,送到了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这份报告是由为库什纳列夫和萨赫扬诺娃共同署名的。他俩都是俄共(布)远东地区委员会的负责人。这份报告向俄共(布)中央反映了他俩的意见:俄共(布)远东地区委员会着手和中国的革命者建立经常的联系。
此后,他进入广漠荒僻的西伯利亚做工,成为劳苦华工中的一员。一无所有的他,加入了俄国工人运动。他和布尔什维克日渐接近,以至成了布尔维克中的一员。
中等身材,温文尔雅,学问渊博,维经斯基给以良好的印象。1893年4月,他出生在俄国维切布斯克州涅韦尔市,父亲是森林工厂的管理员。
杨明斋是一位谜一样的人物。兼通中俄两国语言的他,曾在沙皇俄国的外交机关里工作。其实,那时的他,已是布尔什维克。他在那里做秘密工作——为布尔什维克工作。
就在红军长驱直入西伯利亚前夕,1919年3月,在西伯利亚西缘鄂木河畔的鄂木斯克城,一次秘密会议正在举行。那是俄共(布)第二次西伯利亚代表会议。会议除了研究东进问题之外,还决定成立一个秘密机构——“俄共(布)西伯利亚区委情报宣传局”。这个情报宣传局的任务是“建立和加强同东方及美国共产主义组织的联系”。这是俄共(布)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系东方及美国共产主义组织的机构。
一、同中国社会主义团体联系,组织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及青年团;
那时,苏俄的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处于日、英、美等帝国主义的干涉军和白俄的高尔察克、谢苗诺夫部队统治之下。到了1919年下半年,苏俄红军越过乌拉尔山东进,抓住并枪决了高尔察克,西伯利亚落入了红军手中:海参崴也插上了红旗。
二十岁那年,贫困潦倒的他,前往美国谋生,边学习边做工。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经历。来到美国之后,他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阅世不深的他。明白了许多道理。他的英语也讲得流畅,这为他后来成为国际社会活动家准备了便利的条件。
1982年11月,山东平度县的县报《平度大众》上的一则“寻人启事”,使该县西乡马戈庄的杨德信陷入了无限的兴奋之中。www.zhuoxinge.com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