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白鹤眠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十年前,苏堰还是文安县的小县令。为兴当地教育,苏堰从别地请来了颇有名望的先生,开办了学堂。
柳元州劝道:“我来叁生堂坐诊也得你付银钱啊,又不是白白为你做工的。至于我父亲那边,你也不必替他忧愁。如今杏林馆的大小琐事都有盈盈打理,他一天天的可清闲着呢。不过,此事若你不愿,我自不会勉强于你。过几日待杏林馆安定下来,我们一家自会登门拜访,那时你再告诉我你的决断也可。”
苏絮并未理睬,充耳不闻,大步越过了那人。
《嫁给妹婿后》
为了脸面,就算是爹荆玮也能卖了。
那日苏絮开口问阮书云时,她才道当年她来此地时,带了好些疑难偏方。阮书云只道,若柳元州用得上便全部赠予他。可苏絮想着这毕竟是母亲的嫁妆,外祖父的手记,便自行誊抄下来拿给了柳元州。
柳元州将这两本书记小心翼翼地放在布包里,苏絮此时也已将账目对齐,二人吹灭屋内灯烛,这才从堂中出来。
“那便好,岁月如梭,一晃十年就过去了。不过我还总怀念幼时与你们一同念书那时,无忧无虑,自在许多......”
因此,也多有外地之人慕名往文安县去求医的。
文安县的百姓见着柳敏生并非俗手大夫,有的人便也听了他的话,将孩子往学堂里送。这不但无噩耗发生,孩子回家后还更恭敬懂事了。于是,文安县的学堂这才兴办起来。
柳元州低头笑了两声,未有言语。
荆玮顿时醒了酒,忙作揖解释道:“哎唷,苏姑娘,误会!误会!这药其实是给我爹用的,嘿嘿嘿,那谢怀安力壮如牛,又怎用得上这种东西!姑娘可万万莫要将此事告知你家妹子,否则我这兄弟日后还怎么见人呐!”
待荆玮走后,柳元州才问,“阿絮,方才那位就是阿婉的未婚夫婿?”
柳元州立在月色中,温言道:“你我是自小的情谊,何必言谢。杏林馆那边有家父与小妹打理,你这边就你一人,我还是过来帮衬一二的好。”
苏絮浅笑道:“我自是不会的。只是婚期在即,还请这位郎君转告谢公子,莫要在外头花天酒地惯了,忘了自己的身份才是。”
苏絮正说着,柳元州已将五石散往柜台上一置,“此药多服伤身,服药过后,令尊身体有何不适尽管来找我就好。”
这户人家一家四口,上有一老,下有两小。苏堰见其可怜,便自掏腰包救济了他们,可有一条件,便是要将幼子送入学堂念书。
说罢,柳元州又踯躅半晌,“这些年我也从父亲那儿学了不少,医术算不上精进,可医治一些小病也不在话下,若你不弃,我可来叁生堂坐诊。再说,我父亲也总想令我独当一面,这些年一直在文安县,也并无良机。如今可与你一道开医馆,既可遂了我父亲的愿,也免去你寻大夫的烦心事。”
柳元州瞧着这竹纸上的小楷,又用手指摩挲了两下,墨迹尚新,想来是苏絮缮写的。他也知晓苏絮母亲之事,道谢过后也并未多问。
于是,文安县便流传出一段传说来。说是有人得罪了文曲星老爷,引得天怒,这才令文安县读书的没一个好下场。
苏絮笑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月轮本就恒久,亘古不灭,何须担忧。”
“这......”苏絮有些犹豫,“可伯父那边,也缺人手,你已帮衬了我不少,如今还来叁生堂坐诊,我怎过意得去。”
谁知,柳敏生却不甚在意,只当这是个玩笑就过去了。不将自家儿子从学堂接 回来就罢了,他还帮着苏堰劝百姓将孩子送去学堂。
柳元州点头,“家中一切都好,你看我们一家这不是从文安县搬来益州城了么。”
柳元州回头看了一眼那男子,面露厌恶道:“阿絮,你当时为何会选此地啊,这夜里这么多醉汉,你一女子,也多有顾虑。”
文安县之人世代从农,起初本有一两个爱看书的,可有的念书念疯了、有的因屡试不中悬梁自尽了,总之皆是不得善终。且这么些年来,过县试者竟无一人,至死还是童生。
柳元州一路将苏絮送回府中,苏絮站在门中笑道:“这几日多谢你了,叁生堂中药材和家什皆已备好,你家的杏林馆也正当置办中。明日你就不必过来了,正巧着我明日也去寻些大夫来堂中坐诊。”
可毕竟柳敏生乃宫中逃出来的,他只敢屈居于文安县一隅,哪敢往外头去。直到前不久,朝廷收复了兖北十二州,皇帝下令大赦天下,柳敏生这才敢往益州城来。
说着,苏絮便从一旁拿起两本典籍,交到了柳元州手中。
二人踏碎一地月光,身影长驱往街巷里去。
这中年人听了倒高兴,既可念书,又可得救,何乐而不为?于是当日便毅然将幼子——也就是柳元州,送入学堂。
听了苏絮之言,柳元州仰头望着天上的圆月,轻声道:“但幸好,月光依旧。”说罢,他转头看着苏絮。
柳敏生本就医术绝佳,这到百姓口中去走了一遭,更是神乎其神。说是能活死人、肉白骨,在世扁鹊,当朝华佗!
苏堰知晓这一切只是流言,可不管他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开办学堂之初,还是无一人敢来。为证传说为虚言,他便将自己的亲生女儿苏絮,送入了学堂。
荆玮点头称好,又对苏絮道:“自然自然,我身为怀瑾好友,与他相识也一年有余,未见他几时回有夜不归家。姑娘便与苏婉娘子说道两句,嫁与我这兄弟,是不亏的。”
此后柳家与苏家也多有往来,逢年过节皆会走动,两家的孩子自是相熟。后来直到苏堰升官,举家搬去了益州城,苏柳两家这才渐断往来。
那时苏絮才五六岁,每日里便与先生大眼瞪小眼的。就这样过去了约莫半月,终有一日,不知从何处逃亡来一户人家。
柳元州拍了拍身侧的布包,点头道:“你说的有理。我回家后也问问我父亲能否将杏林馆开一间在此处。”
明光微弱,夜空黯淡,可苏絮的眼睛却亮堂堂的,像是嵌了星子。
可这不知不觉间已然过去十年,也不知当年的救命恩人苏堰可还在益州否。柳敏生忙于医馆之事,未来得及去打听,可这恰巧让柳元州遇上了苏絮,苏絮才知柳家也来益州了。
“喂,小娘子,来陪大爷喝一杯~”一个身着粗衣的中年男子倒在沿街的石阶上,一手举着酒壶,一手指着苏絮。
谢怀安两三步出了叁生堂,倒留下荆玮一人傻在原处,方才谢怀安称这位姑娘为苏姑娘,二人又相熟,里头那位拿药的小郎君又唤她阿絮,莫非她就是......
这中年人名为柳敏生,听说本是个御医。后来因牵扯入了后宫嫔妃的争斗之中,有人要将其赶尽杀绝,这才逃到益州来。
柳敏生在此受了苏堰的救助,又别无他处可去,这益州又是个距京偏远之地,他便在次定居,还开了个医馆名为杏林馆。
苏絮摇摇头,叹气道:“此地乃大昭与吐蕃互市之地,吐蕃人多是蛮民,他们既无多少银钱,又少有会医术的大夫。每每病重,只顾驱邪除祟依仗神灵。大昭与吐蕃既为友邦,我们做百姓的,也该多帮衬着些。”
柳元州双手接过,两眼放光,他随手翻了几页,言语间眼睛都不抬一下,“竟这么多,好些都是我未见过的,你从哪儿找到的?”
苏絮有些心不在焉,她面上并无半点波澜,只轻点了点头,又道:“柳济之,这些天医馆之事相烦于你了,多亏有你相助,叁生堂新张才能如此顺当。上月你不是问我寻一些偏方古方么......”
自此,苏絮终于多了个伴儿。二人念书也有了劲儿,背诗诵文皆是相互追赶。
荆玮说罢,便慌慌张张地要走,方才走到门口,思量再三又退了回来,将五石散往兜里一揣,带走了。
益州不设宵禁,此地又是兰若街,虽已时至亥时,但街上仍是人流如织。又因此地多酒楼,街上大多都是些醉汉。
这些皆是从阮书云尘封已久的嫁妆箱子里头找出来的,她年少时与家中决裂,虽有嫁妆傍身,但除必要之外几乎不用。后来苏家发达了,便更用不上了。又怕睹物思怀,阮书云便将这些老物件悉数封在箱子里落灰。
前两日碰上,苏絮向柳元州说明了自己开了个医馆的事,柳元州忙不迭得要来帮忙。
文安县本是小县,只有一个半吊子大夫,一些小病尚可医治,可一旦不能自愈,便会危及性命。柳敏生这一来,不出两月便救活了好些已被阎王划上名之人。百姓皆念其恩德,于是接着便有人告知柳敏生文安县的传言。
苏絮抬眼一笑,“多年未见伯父,不知你家中一切可好?”
苏絮笑道:“这些都是我的外祖早年四处游历时编撰的,听我娘说,他老人家最求笃实。你便放心看,若有不懂的便告知我,我回去问问我娘。”
] 十年前,苏堰还是文安县的小县令。为兴当地教育,苏堰从别地请来了颇有名望的先生,开办了学堂。
柳元州劝道:“我来叁生堂坐诊也得你付银钱啊,又不是白白为你做工的。至于我父亲那边,你也不必替他忧愁。如今杏林馆的大小琐事都有盈盈打理,他一天天的可清闲着呢。不过,此事若你不愿,我自不会勉强于你。过几日待杏林馆安定下来,我们一家自会登门拜访,那时你再告诉我你的决断也可。”
苏絮并未理睬,充耳不闻,大步越过了那人。
《嫁给妹婿后》
为了脸面,就算是爹荆玮也能卖了。
那日苏絮开口问阮书云时,她才道当年她来此地时,带了好些疑难偏方。阮书云只道,若柳元州用得上便全部赠予他。可苏絮想着这毕竟是母亲的嫁妆,外祖父的手记,便自行誊抄下来拿给了柳元州。
柳元州将这两本书记小心翼翼地放在布包里,苏絮此时也已将账目对齐,二人吹灭屋内灯烛,这才从堂中出来。
“那便好,岁月如梭,一晃十年就过去了。不过我还总怀念幼时与你们一同念书那时,无忧无虑,自在许多......”
因此,也多有外地之人慕名往文安县去求医的。
文安县的百姓见着柳敏生并非俗手大夫,有的人便也听了他的话,将孩子往学堂里送。这不但无噩耗发生,孩子回家后还更恭敬懂事了。于是,文安县的学堂这才兴办起来。
柳元州低头笑了两声,未有言语。
荆玮顿时醒了酒,忙作揖解释道:“哎唷,苏姑娘,误会!误会!这药其实是给我爹用的,嘿嘿嘿,那谢怀安力壮如牛,又怎用得上这种东西!姑娘可万万莫要将此事告知你家妹子,否则我这兄弟日后还怎么见人呐!”
待荆玮走后,柳元州才问,“阿絮,方才那位就是阿婉的未婚夫婿?”
柳元州立在月色中,温言道:“你我是自小的情谊,何必言谢。杏林馆那边有家父与小妹打理,你这边就你一人,我还是过来帮衬一二的好。”
苏絮浅笑道:“我自是不会的。只是婚期在即,还请这位郎君转告谢公子,莫要在外头花天酒地惯了,忘了自己的身份才是。”
苏絮正说着,柳元州已将五石散往柜台上一置,“此药多服伤身,服药过后,令尊身体有何不适尽管来找我就好。”
这户人家一家四口,上有一老,下有两小。苏堰见其可怜,便自掏腰包救济了他们,可有一条件,便是要将幼子送入学堂念书。
说罢,柳元州又踯躅半晌,“这些年我也从父亲那儿学了不少,医术算不上精进,可医治一些小病也不在话下,若你不弃,我可来叁生堂坐诊。再说,我父亲也总想令我独当一面,这些年一直在文安县,也并无良机。如今可与你一道开医馆,既可遂了我父亲的愿,也免去你寻大夫的烦心事。”
柳元州瞧着这竹纸上的小楷,又用手指摩挲了两下,墨迹尚新,想来是苏絮缮写的。他也知晓苏絮母亲之事,道谢过后也并未多问。
于是,文安县便流传出一段传说来。说是有人得罪了文曲星老爷,引得天怒,这才令文安县读书的没一个好下场。
苏絮笑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月轮本就恒久,亘古不灭,何须担忧。”
“这......”苏絮有些犹豫,“可伯父那边,也缺人手,你已帮衬了我不少,如今还来叁生堂坐诊,我怎过意得去。”
谁知,柳敏生却不甚在意,只当这是个玩笑就过去了。不将自家儿子从学堂接 回来就罢了,他还帮着苏堰劝百姓将孩子送去学堂。
柳元州点头,“家中一切都好,你看我们一家这不是从文安县搬来益州城了么。”
柳元州回头看了一眼那男子,面露厌恶道:“阿絮,你当时为何会选此地啊,这夜里这么多醉汉,你一女子,也多有顾虑。”
文安县之人世代从农,起初本有一两个爱看书的,可有的念书念疯了、有的因屡试不中悬梁自尽了,总之皆是不得善终。且这么些年来,过县试者竟无一人,至死还是童生。
柳元州一路将苏絮送回府中,苏絮站在门中笑道:“这几日多谢你了,叁生堂中药材和家什皆已备好,你家的杏林馆也正当置办中。明日你就不必过来了,正巧着我明日也去寻些大夫来堂中坐诊。”
可毕竟柳敏生乃宫中逃出来的,他只敢屈居于文安县一隅,哪敢往外头去。直到前不久,朝廷收复了兖北十二州,皇帝下令大赦天下,柳敏生这才敢往益州城来。
说着,苏絮便从一旁拿起两本典籍,交到了柳元州手中。
二人踏碎一地月光,身影长驱往街巷里去。
这中年人听了倒高兴,既可念书,又可得救,何乐而不为?于是当日便毅然将幼子——也就是柳元州,送入学堂。
听了苏絮之言,柳元州仰头望着天上的圆月,轻声道:“但幸好,月光依旧。”说罢,他转头看着苏絮。
柳敏生本就医术绝佳,这到百姓口中去走了一遭,更是神乎其神。说是能活死人、肉白骨,在世扁鹊,当朝华佗!
苏堰知晓这一切只是流言,可不管他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开办学堂之初,还是无一人敢来。为证传说为虚言,他便将自己的亲生女儿苏絮,送入了学堂。
荆玮点头称好,又对苏絮道:“自然自然,我身为怀瑾好友,与他相识也一年有余,未见他几时回有夜不归家。姑娘便与苏婉娘子说道两句,嫁与我这兄弟,是不亏的。”
此后柳家与苏家也多有往来,逢年过节皆会走动,两家的孩子自是相熟。后来直到苏堰升官,举家搬去了益州城,苏柳两家这才渐断往来。
那时苏絮才五六岁,每日里便与先生大眼瞪小眼的。就这样过去了约莫半月,终有一日,不知从何处逃亡来一户人家。
柳元州拍了拍身侧的布包,点头道:“你说的有理。我回家后也问问我父亲能否将杏林馆开一间在此处。”
明光微弱,夜空黯淡,可苏絮的眼睛却亮堂堂的,像是嵌了星子。
可这不知不觉间已然过去十年,也不知当年的救命恩人苏堰可还在益州否。柳敏生忙于医馆之事,未来得及去打听,可这恰巧让柳元州遇上了苏絮,苏絮才知柳家也来益州了。
“喂,小娘子,来陪大爷喝一杯~”一个身着粗衣的中年男子倒在沿街的石阶上,一手举着酒壶,一手指着苏絮。
谢怀安两三步出了叁生堂,倒留下荆玮一人傻在原处,方才谢怀安称这位姑娘为苏姑娘,二人又相熟,里头那位拿药的小郎君又唤她阿絮,莫非她就是......
这中年人名为柳敏生,听说本是个御医。后来因牵扯入了后宫嫔妃的争斗之中,有人要将其赶尽杀绝,这才逃到益州来。
柳敏生在此受了苏堰的救助,又别无他处可去,这益州又是个距京偏远之地,他便在次定居,还开了个医馆名为杏林馆。
苏絮摇摇头,叹气道:“此地乃大昭与吐蕃互市之地,吐蕃人多是蛮民,他们既无多少银钱,又少有会医术的大夫。每每病重,只顾驱邪除祟依仗神灵。大昭与吐蕃既为友邦,我们做百姓的,也该多帮衬着些。”
柳元州双手接过,两眼放光,他随手翻了几页,言语间眼睛都不抬一下,“竟这么多,好些都是我未见过的,你从哪儿找到的?”
苏絮有些心不在焉,她面上并无半点波澜,只轻点了点头,又道:“柳济之,这些天医馆之事相烦于你了,多亏有你相助,叁生堂新张才能如此顺当。上月你不是问我寻一些偏方古方么......”
自此,苏絮终于多了个伴儿。二人念书也有了劲儿,背诗诵文皆是相互追赶。
荆玮说罢,便慌慌张张地要走,方才走到门口,思量再三又退了回来,将五石散往兜里一揣,带走了。
益州不设宵禁,此地又是兰若街,虽已时至亥时,但街上仍是人流如织。又因此地多酒楼,街上大多都是些醉汉。
这些皆是从阮书云尘封已久的嫁妆箱子里头找出来的,她年少时与家中决裂,虽有嫁妆傍身,但除必要之外几乎不用。后来苏家发达了,便更用不上了。又怕睹物思怀,阮书云便将这些老物件悉数封在箱子里落灰。
前两日碰上,苏絮向柳元州说明了自己开了个医馆的事,柳元州忙不迭得要来帮忙。
文安县本是小县,只有一个半吊子大夫,一些小病尚可医治,可一旦不能自愈,便会危及性命。柳敏生这一来,不出两月便救活了好些已被阎王划上名之人。百姓皆念其恩德,于是接着便有人告知柳敏生文安县的传言。
苏絮抬眼一笑,“多年未见伯父,不知你家中一切可好?”
苏絮笑道:“这些都是我的外祖早年四处游历时编撰的,听我娘说,他老人家最求笃实。你便放心看,若有不懂的便告知我,我回去问问我娘。”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