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豆聊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麦豆聊斋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阚老汉摇摇头,说道:“技艺达到如此出神入化,就算不得毫末技艺了吧?”
那边冯忠见麦保兴如此动作,又听到他故意又提及‘脚后跟’,顿时觉得这小子是在故意羞臊自己,只气的得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举起巴掌冲麦保兴说道:“乖乖儿!再拿大人开涮,看我一把掌下去,管叫你的屁股肿八天!”
麦保兴慌忙躲到看阚老汉的身后,拽着阚老汉衣襟摇了几摇,撒娇道:“阚爷爷,您看这位冯叔叔,自己猜不出来,却拿小孩子出气,凶神恶煞似的,咱不和他玩了!”
豆有德、冯忠附和着阚老汉,沿着东北方向缓缓而行,对店铺门脸儿上的楹联,仔细看来。开始无非是些“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笑迎天下客,喜接四海财”、“敬天敬地敬财神,收金收银收元宝”之类。
“阚爷爷,这不是一家剃头铺吗?”突然,一句稚嫩的童声飘进大家的耳朵。
阚老汉哈哈大笑,转身又把麦保兴揽住,哄劝道:“小保兴,别怕!冯叔叔是在与你开玩笑的 ,难道他还能真的动手打你吗?”
阚老汉仍然仍是摇头,说道:“雕虫小技,怎能算得上顶上功夫?我看,你们好像都没有注意到幌子上那四个字吧?”
麦保兴见豆有德和善可亲,心里也生出几分亲切,说道:“豆叔叔,小侄正上着蒙学,念过些《百家姓》、《千字文》,自己又胡乱读了一些家中藏的什么《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还有《诗》、《书》、《礼》、《易》、《春秋》之类的,也弄不太懂,只是觉得有趣而已。”
那边冯忠听老汉如此发问,惊得瞪着眼自言自语说道:“怎么着?这里真是家剃头铺?难道剃头铺敢挂如此大口气的楹联?”
“保兴回豆叔叔的话,”麦保兴神秘兮兮地把嘴附到豆有德耳旁,轻声说道:“小侄家住京畿路开封府拱州襄邑县麦家庄,我和爹娘辞别爷爷和姑姑坐着驴车,走了整整半个月才来到这里。不为别的,就为能多吃几次阚爷爷家的卤肉。”
“你爹与你谈起过这家剃头铺吗?”阚老汉接着问道。
“做天下顶上功夫,试问,人的头发长在何处?”麦保兴说着,摸着自己的头顶,调皮地冲冯忠眨了眨眼睛,说道,“难道剃头匠不在头顶上做功夫,却要在脚后跟上做功夫吗?”
众人均被吓了一跳,低头看时,却是刚才与冯忠斗嘴的麦保兴。
豆有德走过去,蹲下身子,双手按住麦保兴的双肩,面带微笑,欣喜地把麦保兴看了好一阵儿,才止住笑,问道,:“孩子,你读过书吗?”
麦保兴又摇了摇头。
“阚爷爷,这有何难!你看这楹联儿的上句是:操世间毫末技艺,‘毫末’不就是人的头发吗?”麦保兴说完话,仰脸望了一眼阚老汉。
麦保兴用同样的方式回答道:“以前都是在家里等着爹爹捎些回去,大家一分,到嘴的不过三口两口,好吃是好吃,只是吃得不太过瘾,这一回是我哭着闹着才挣来的机会。”
阚老汉把这一切看到眼里,锁了一下眉头,旋即抚须笑道:“鱼走鱼路,虾走虾路,翻来覆去走的都是水路,眼下分开,最后聚首就是了。他先拜他的神庙,咱先赏咱的楹联,这叫各得其乐!”
“难道是家吹糖人的?我在东京瓦肆中常见一位吹糖人的高手,稀松平常的糖稀,被他手拿小木棍挑上一团,绕来绕去,又鼓着腮帮,努着嘴,几口气吹得,啧啧,龙飞凤舞,鸡飞狗跳,人欢马叫……吹啥像啥,难道不是顶上功夫吗?”冯忠自作聪明地连说带比划道。
阚老汉鼓励道:“不错,接着说下去!”
“你真的觉得这些书很有趣吗?我可是一见那些圣贤之道就头大眼昏,还没有琢磨卤肉的配料来劲。如此看来,这孩子还真是一块读书的好材料!”阚老汉伸出大拇指,朝麦保兴比划了两下,笑着说道。
“阚爷爷过奖了,嘿,嘿嘿……”麦保兴说完,又得意地冲着冯忠扮了个鬼脸。
阚老汉面露惊奇地问麦保兴道:“好小子,那你为何猜度这是一家剃头铺呢?说说看,说得好的话,你在这儿待一天,阚爷爷就请你免费吃一天卤肉,说的不好,连今天的卤肉也给你取消喽。”
豆有德听了也是一头雾水,挠着后脑勺,百思不得其解地说道:“怎么会是间剃头铺呢?”
冯忠听了,指着麦保兴哈哈大笑道:“这小厮又在胡诌!大人说话,哪有你个小毛孩子插腔的份?去,去,去!到一边玩你的尿泥去吧!哈哈哈……这小子,就会胡扯八道!”
冯忠瞪着眼朝麦保兴扬了扬巴掌,对空上下划拉了三四回,鼻孔中喷出一股长长的怒气。
“孩子,听你口音不像附近人氏,倒与这位冯叔叔的东京口音有些相似,仔细听来却又有些不同。你到底家住何方?”有德有些好奇地问道。
阚老汉弯腰一把揽过麦保兴,问道:“孩子,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突然冯忠“咦”了一声,豆佑德忙凑过去,只见这间店铺门脸儿上的楹联好别致:右边写道“操世间毫末技艺”,左边写道“做天下顶上功夫”。门头上却没有写出是一家什么店铺,幌子上却写了四个吓人的大字:“吃我一刀”。
豆有德也学着麦保兴的样子,附耳轻声回问道:“你以前吃过阚爷爷家的卤肉吗?”
麦保兴摇了摇头。
阚老汉走过来,故意打趣道:“两位猜一猜,看谁先猜到是一家什么店铺?”
豆有德说道:“外甥在淮南府老家卖豆腐时,曾见过一个卖杂货的货郎,能把手中的拨浪鼓摇得花样百出,围上来的人多时,还能应景给大家变些戏法,一枚铜钱在他手里抛来转去,一会儿有一会儿无的,看来比较符合这‘毫末技艺,顶上功夫’一说。”
] 阚老汉摇摇头,说道:“技艺达到如此出神入化,就算不得毫末技艺了吧?”
那边冯忠见麦保兴如此动作,又听到他故意又提及‘脚后跟’,顿时觉得这小子是在故意羞臊自己,只气的得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举起巴掌冲麦保兴说道:“乖乖儿!再拿大人开涮,看我一把掌下去,管叫你的屁股肿八天!”
麦保兴慌忙躲到看阚老汉的身后,拽着阚老汉衣襟摇了几摇,撒娇道:“阚爷爷,您看这位冯叔叔,自己猜不出来,却拿小孩子出气,凶神恶煞似的,咱不和他玩了!”
豆有德、冯忠附和着阚老汉,沿着东北方向缓缓而行,对店铺门脸儿上的楹联,仔细看来。开始无非是些“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笑迎天下客,喜接四海财”、“敬天敬地敬财神,收金收银收元宝”之类。
“阚爷爷,这不是一家剃头铺吗?”突然,一句稚嫩的童声飘进大家的耳朵。
阚老汉哈哈大笑,转身又把麦保兴揽住,哄劝道:“小保兴,别怕!冯叔叔是在与你开玩笑的 ,难道他还能真的动手打你吗?”
阚老汉仍然仍是摇头,说道:“雕虫小技,怎能算得上顶上功夫?我看,你们好像都没有注意到幌子上那四个字吧?”
麦保兴见豆有德和善可亲,心里也生出几分亲切,说道:“豆叔叔,小侄正上着蒙学,念过些《百家姓》、《千字文》,自己又胡乱读了一些家中藏的什么《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还有《诗》、《书》、《礼》、《易》、《春秋》之类的,也弄不太懂,只是觉得有趣而已。”
那边冯忠听老汉如此发问,惊得瞪着眼自言自语说道:“怎么着?这里真是家剃头铺?难道剃头铺敢挂如此大口气的楹联?”
“保兴回豆叔叔的话,”麦保兴神秘兮兮地把嘴附到豆有德耳旁,轻声说道:“小侄家住京畿路开封府拱州襄邑县麦家庄,我和爹娘辞别爷爷和姑姑坐着驴车,走了整整半个月才来到这里。不为别的,就为能多吃几次阚爷爷家的卤肉。”
“你爹与你谈起过这家剃头铺吗?”阚老汉接着问道。
“做天下顶上功夫,试问,人的头发长在何处?”麦保兴说着,摸着自己的头顶,调皮地冲冯忠眨了眨眼睛,说道,“难道剃头匠不在头顶上做功夫,却要在脚后跟上做功夫吗?”
众人均被吓了一跳,低头看时,却是刚才与冯忠斗嘴的麦保兴。
豆有德走过去,蹲下身子,双手按住麦保兴的双肩,面带微笑,欣喜地把麦保兴看了好一阵儿,才止住笑,问道,:“孩子,你读过书吗?”
麦保兴又摇了摇头。
“阚爷爷,这有何难!你看这楹联儿的上句是:操世间毫末技艺,‘毫末’不就是人的头发吗?”麦保兴说完话,仰脸望了一眼阚老汉。
麦保兴用同样的方式回答道:“以前都是在家里等着爹爹捎些回去,大家一分,到嘴的不过三口两口,好吃是好吃,只是吃得不太过瘾,这一回是我哭着闹着才挣来的机会。”
阚老汉把这一切看到眼里,锁了一下眉头,旋即抚须笑道:“鱼走鱼路,虾走虾路,翻来覆去走的都是水路,眼下分开,最后聚首就是了。他先拜他的神庙,咱先赏咱的楹联,这叫各得其乐!”
“难道是家吹糖人的?我在东京瓦肆中常见一位吹糖人的高手,稀松平常的糖稀,被他手拿小木棍挑上一团,绕来绕去,又鼓着腮帮,努着嘴,几口气吹得,啧啧,龙飞凤舞,鸡飞狗跳,人欢马叫……吹啥像啥,难道不是顶上功夫吗?”冯忠自作聪明地连说带比划道。
阚老汉鼓励道:“不错,接着说下去!”
“你真的觉得这些书很有趣吗?我可是一见那些圣贤之道就头大眼昏,还没有琢磨卤肉的配料来劲。如此看来,这孩子还真是一块读书的好材料!”阚老汉伸出大拇指,朝麦保兴比划了两下,笑着说道。
“阚爷爷过奖了,嘿,嘿嘿……”麦保兴说完,又得意地冲着冯忠扮了个鬼脸。
阚老汉面露惊奇地问麦保兴道:“好小子,那你为何猜度这是一家剃头铺呢?说说看,说得好的话,你在这儿待一天,阚爷爷就请你免费吃一天卤肉,说的不好,连今天的卤肉也给你取消喽。”
豆有德听了也是一头雾水,挠着后脑勺,百思不得其解地说道:“怎么会是间剃头铺呢?”
冯忠听了,指着麦保兴哈哈大笑道:“这小厮又在胡诌!大人说话,哪有你个小毛孩子插腔的份?去,去,去!到一边玩你的尿泥去吧!哈哈哈……这小子,就会胡扯八道!”
冯忠瞪着眼朝麦保兴扬了扬巴掌,对空上下划拉了三四回,鼻孔中喷出一股长长的怒气。
“孩子,听你口音不像附近人氏,倒与这位冯叔叔的东京口音有些相似,仔细听来却又有些不同。你到底家住何方?”有德有些好奇地问道。
阚老汉弯腰一把揽过麦保兴,问道:“孩子,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突然冯忠“咦”了一声,豆佑德忙凑过去,只见这间店铺门脸儿上的楹联好别致:右边写道“操世间毫末技艺”,左边写道“做天下顶上功夫”。门头上却没有写出是一家什么店铺,幌子上却写了四个吓人的大字:“吃我一刀”。
豆有德也学着麦保兴的样子,附耳轻声回问道:“你以前吃过阚爷爷家的卤肉吗?”
麦保兴摇了摇头。
阚老汉走过来,故意打趣道:“两位猜一猜,看谁先猜到是一家什么店铺?”
豆有德说道:“外甥在淮南府老家卖豆腐时,曾见过一个卖杂货的货郎,能把手中的拨浪鼓摇得花样百出,围上来的人多时,还能应景给大家变些戏法,一枚铜钱在他手里抛来转去,一会儿有一会儿无的,看来比较符合这‘毫末技艺,顶上功夫’一说。”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