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梅子刀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这里还是老样子,什么变化都没有。芳姨家的鸭子都卖掉了,大黄狗还在,见到嘉莉,围着她腿边打圈儿转,兴奋地“汪汪”吠着。嘉莉一下想起从前,拂了拂裙子蹲下身来,抚摸大黄狗的脑袋。正摸着,身前落下一道淡淡阴影。
芳姨的母亲也逝去了,她告假回了清水镇,施嘉莉向她表示了哀思。芳姨回来后,手指抹了抹泪叹道:“就这么没灾没病地走了也好,也不知接下来是什么日子呢……”
梁子就此结上。后来施嘉莉了解到,这位女同学名叫陈端玉,祖父中过进士,是清朝遗臣,如今家中虽落魄了,却还端着书香世家的清高。嘉莉与陈端玉坐得近,互看不惯做派,经常出言讽一讽对方。不过,二人也十分有默契,没有去找老师调开座位。
陈端玉的脸红得要滴血,将情书团成一团攥在手心,拘谨地坐了许久,忽地一转身,胳膊搂过嘉莉的颈,小声哀求道:“嘉莉,好嘉莉,求你不要告诉别人。”
当然,嘉莉的烦恼不止这一件。学校里有几个毛头小子喜欢她,常在走廊里拦下她与她说话,还写情书寄到她家里去,又是文言又是白话又是英文,掺杂在一起,拼写、语法上的错误一大堆;她代数学得不好,施承良便叫管家给她找了家教,每个礼拜天都要早起上课;凌瑜对她的要求愈来愈严格,每日都在她脸蛋与身体上涂抹各式养肤膏,同时控制她饮食,避免她有长胖的可能……
邬大附中开学那日,施嘉莉到母亲屋里,问她要不要送自己去学校。这邀请是嘉莉对过往的一次弥补,当初她在上海的育爱女中住读,母亲怕她在学校里过得不好,打电话过来,说想来学校看一看她,她千般百般地拒绝了,怕被同学瞧见母亲的模样。十几岁的年纪,把一颗自尊心捧得比天还高,她不能在同学面前丢这个脸。
随后两人双双陷入沉默,凝望彼此片刻,又迅速移开,低下眼睛。
这项工作做了许久,等船篷完整地在眼前呈现出来,天已经黑了。
说完这话,嘉莉觉得失言,站起身来不再看方峪祺了。方峪祺却也站起身,望着她问道:“要不要和我去个地方?”
“他才不是老男人,他才二十九岁!”陈端玉急着反驳。
陈端玉见她细读,也觉察不对,将那页评语抢了去,自己一瞧,顿时头脑轰然。
听芳姨这样说,施嘉莉忽然很想再回清水镇看看,算是做个告别。待到暑假,她征得施承良同意,与芳姨一起回到了清水镇。
“他要考哪里的大学?”嘉莉问道。
“哪有那么娇贵。”嘉莉道。
方峪祺听了,微微地笑了一笑,像是想起了什么。随后嘉莉也想起了什么,脸上泛起羞意,把竹条丢在地上,不给他递了。
这女同学是很冷淡的长相,眼角和嘴角都尖尖的,又留着短发。嘉莉见她课桌上摆着一本司汤达的英文原著,也嗤一声道:“原来是小小文学家啊。”
“这些我不是很明白,他自己有分寸,我也不操心……”芳姨感慨道,“只是我老娘死了,阿峪也要去读大学了。等过了今年夏天,我们怕是不会再回清水镇了。”
方峪祺登上了船,先在船头坐了一会儿,又躺下了,胳膊枕在脑袋下,眼睛望向漆黑苍穹。
·
那年十月,西方国家果然爆发了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一切如嘉莉所说,许多国内企业受到冲击,倒闭了一片。嘉莉得意洋洋,从此在陈端玉面前都是挺着胸脯走路的。
“就不是,就不是!”陈端玉撇起嘴,不理嘉莉了,过了一会儿,又凑过来问,“嘉莉,你心里有喜欢的人么?”
快乐总是转瞬即逝,烦恼却挣不开时间。忽忽数年,施嘉莉长到十七岁了。
能考取邬大附中的学生,家中大多非富即贵,这个年纪的孩子又喜欢装大人,听嘉莉这样讲,便煞有介事地与她讨论起来。一直说到上课时间,还意犹未尽,当下便约嘉莉周末去家里玩。散了之后,嘉莉也满足地从书包中取出课本,预备上课,不想,坐在她身旁的女同学淡淡哼了一声:“小小生意人,满口生意经。”
到了学校,因嘉莉是新来的,老师叫她到台上作了介绍。同学们见她长得漂亮,又是从上海过来的,下课后便围过来,问她许多话,问的最多的,便是为何要从上海转到邬城来。嘉莉道:“我父亲过来做生意,我就跟着过来了。”
若是写给男同学的普通情书也就罢了,可这情书,分明是写给英文老师的!
嘉莉想起身边围着的男同学,或是调皮捣蛋,上蹿下跳的像只猴儿,或是夸夸其谈,比她还会吹牛,真是毫无魅力。正要摇头时,她忽然想起清水镇的那个少年,站在薄雾里,唇红齿白,眉眼冷郁。
教她们英文的老师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性,皮肤白皙,高大瘦弱,神情总是郁郁寡欢,说起英文也是一番忧伤别致的语调。据说,他曾在英国留学。
“不会回去了。”
中午一起吃了一顿饭,那种熟悉感才又回来了。嘉莉问方峪祺考了哪里的大 学,他说是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嘉莉惊喜道:“我爸爸也是那里毕业的呢!你要成为他的校友了。”
“不会回去了么?”施嘉莉讶异道。
他有时对她很好,有时对她很坏。她有时想要对他撒娇,有时又气他恼他。也许,她是既喜欢着他,又恨着他。
可是,她喜欢他么?
自此,这成为嘉莉的烦恼。
“比你足足大十五岁!还说不是老男人!”
喜欢与恨都在心里,不就抵消了么?嘉莉便对陈端玉说:“我没有喜欢的人。”
“嗯?”他的声音极短极轻,像是控制不住从喉咙里逃出来的。
嘉莉咬着下唇,胸腔笑得一颤一颤的。陈端玉又求她,她才答应了。
施嘉莉望着她侧脸,听她用言语为自己描绘出清晰的人生轨迹,忽地有些怔住。她也是十四岁,可她还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学生之间流行写“同学录”,在“喜欢”那一栏,陈端玉写的是“英国文学”,而她写的是“兔子”。
走近了,施嘉莉才发现乌篷船旁放着许多根扁竹条,有一些已经被编进了船篷里,显得那船篷半新半旧的。方峪祺继续做起这项工作,极其细致地将扁竹条一根一根地编入船顶。
《繁华信》
嘉莉抬起头。
守着一个秘密,两人成为朋友。陈端玉跟嘉莉悄悄说起她对英文老师的爱慕,将他喻为一首美丽的诗歌。“你不这么认为么?”她问嘉莉。
嘉莉感激地冲她笑笑,接过那页评语,开始在自己的作业薄上誊抄。毕竟有一定的英文基础,嘉莉抄着抄着就觉得不对劲,为何这评语写得这般温柔缱绻、羞羞答答?嘉莉拿过那评语仔细读了,脸愈读愈红,才发现这哪是什么评语,分明是一封情书!
“很舒服么?”嘉
“好罢。”陈端玉合上手里的书,抱在胸前憧憬道,“等我读完中学,我就向他告白。无论他答不答应我,我都会继续读英国文学。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去考国立邬城大学的外文系,毕业后,再去英国留学。嘉莉,这是我的梦想。”
不过后来,施嘉莉与陈端玉竟神奇地成为了朋友。起因是英文老师要求学生们读莎士比亚的篇目,并写一篇评语。嘉莉向来对英文书不感兴趣,直接忘记读了,要交评语时才想起,只得低声下气地跟陈端玉借一篇。她知道,陈端玉最爱的就是英国文学,指定写了不止一篇。陈端玉蔑她一眼,却还是翻了翻自己的薄子,取下一页评语给她。
如今她主动邀请母亲,心思也是极复杂的。说起来她并未变得比过去更坦荡,只是比以往更会伪装。母亲坐在梳妆台前,在脸上扑了一层又一层粉,直到脸上像刮了腻子的墙,眉眼口鼻都模糊了,戴了假面一样。母亲摇了摇头,说:“今日我就不过去了,还是让芳姨跟着。换上校服就过去罢,开学第一日,别耽搁了。”闻言,嘉莉松一口气,说了声“是”,慢慢地退出去了。
忽而她又沮丧道:“可惜我已经不在上海了。”
方峪祺没说,只直接将她带至一片水塘,塘边有一条被遗弃了的破旧乌篷船。他站在岸边,望着平静的水面,望了许久,才声音低哑道:“这船破了,我想把它修好。”
少年模样也不曾改变,眉眼冷峭,纤薄红润的嘴唇,只是个子长高了些。他也在望着她,不知是不是错觉,神情似乎渐渐变得柔和。嘉莉以为自己这些年已经忘了他,可仅需这一眼,陡然间的暗昧化为长风晴空,他的身影一点一点地拓入她眼睛。
“怎么来邬城做生意?上海的生意不好做么?”
这几年世道不安稳。日本人打了进来,东北三省沦陷,广州等城市也是暴动不断。邬城还算太平,经济却也受到二九年的危机影响,持续走低。嘉莉此时才意识到,当初她为父亲预测中危机而洋洋自得是多么幼稚的事,浪潮袭来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幸免于难。
嘉莉在一旁给他递竹条,他说:“你不要动,当心刺到手。”
“哪里?”
时不时的,芳姨就把这些年攒下的钱拿出来数一数。她向嘉莉请教怎样把钱存到银行里去,说:“阿峪就要考大学了,这些都是为他攒的学费。”
嘉莉道:“邬城有铁矿石、有煤炭,人口也多,成本要比上海低得多;又是革命新城,有政府帮持,发展得快,需求也大;最重要的是,我父亲说了,就这两年,西方国家可能会遭遇危机,到时候就会向国内倾销商品,上海作为中外贸易中心,自然是首当其冲。”
“……阿峪。”嘉莉站起身,滞涩地叫了他一声。
嘉莉不喜欢英文,也对英文老师毫无感觉,便道:“他年纪太大啦!我才不喜欢老男人呢!”
] 这里还是老样子,什么变化都没有。芳姨家的鸭子都卖掉了,大黄狗还在,见到嘉莉,围着她腿边打圈儿转,兴奋地“汪汪”吠着。嘉莉一下想起从前,拂了拂裙子蹲下身来,抚摸大黄狗的脑袋。正摸着,身前落下一道淡淡阴影。
芳姨的母亲也逝去了,她告假回了清水镇,施嘉莉向她表示了哀思。芳姨回来后,手指抹了抹泪叹道:“就这么没灾没病地走了也好,也不知接下来是什么日子呢……”
梁子就此结上。后来施嘉莉了解到,这位女同学名叫陈端玉,祖父中过进士,是清朝遗臣,如今家中虽落魄了,却还端着书香世家的清高。嘉莉与陈端玉坐得近,互看不惯做派,经常出言讽一讽对方。不过,二人也十分有默契,没有去找老师调开座位。
陈端玉的脸红得要滴血,将情书团成一团攥在手心,拘谨地坐了许久,忽地一转身,胳膊搂过嘉莉的颈,小声哀求道:“嘉莉,好嘉莉,求你不要告诉别人。”
当然,嘉莉的烦恼不止这一件。学校里有几个毛头小子喜欢她,常在走廊里拦下她与她说话,还写情书寄到她家里去,又是文言又是白话又是英文,掺杂在一起,拼写、语法上的错误一大堆;她代数学得不好,施承良便叫管家给她找了家教,每个礼拜天都要早起上课;凌瑜对她的要求愈来愈严格,每日都在她脸蛋与身体上涂抹各式养肤膏,同时控制她饮食,避免她有长胖的可能……
邬大附中开学那日,施嘉莉到母亲屋里,问她要不要送自己去学校。这邀请是嘉莉对过往的一次弥补,当初她在上海的育爱女中住读,母亲怕她在学校里过得不好,打电话过来,说想来学校看一看她,她千般百般地拒绝了,怕被同学瞧见母亲的模样。十几岁的年纪,把一颗自尊心捧得比天还高,她不能在同学面前丢这个脸。
随后两人双双陷入沉默,凝望彼此片刻,又迅速移开,低下眼睛。
这项工作做了许久,等船篷完整地在眼前呈现出来,天已经黑了。
说完这话,嘉莉觉得失言,站起身来不再看方峪祺了。方峪祺却也站起身,望着她问道:“要不要和我去个地方?”
“他才不是老男人,他才二十九岁!”陈端玉急着反驳。
陈端玉见她细读,也觉察不对,将那页评语抢了去,自己一瞧,顿时头脑轰然。
听芳姨这样说,施嘉莉忽然很想再回清水镇看看,算是做个告别。待到暑假,她征得施承良同意,与芳姨一起回到了清水镇。
“他要考哪里的大学?”嘉莉问道。
“哪有那么娇贵。”嘉莉道。
方峪祺听了,微微地笑了一笑,像是想起了什么。随后嘉莉也想起了什么,脸上泛起羞意,把竹条丢在地上,不给他递了。
这女同学是很冷淡的长相,眼角和嘴角都尖尖的,又留着短发。嘉莉见她课桌上摆着一本司汤达的英文原著,也嗤一声道:“原来是小小文学家啊。”
“这些我不是很明白,他自己有分寸,我也不操心……”芳姨感慨道,“只是我老娘死了,阿峪也要去读大学了。等过了今年夏天,我们怕是不会再回清水镇了。”
方峪祺登上了船,先在船头坐了一会儿,又躺下了,胳膊枕在脑袋下,眼睛望向漆黑苍穹。
·
那年十月,西方国家果然爆发了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一切如嘉莉所说,许多国内企业受到冲击,倒闭了一片。嘉莉得意洋洋,从此在陈端玉面前都是挺着胸脯走路的。
“就不是,就不是!”陈端玉撇起嘴,不理嘉莉了,过了一会儿,又凑过来问,“嘉莉,你心里有喜欢的人么?”
快乐总是转瞬即逝,烦恼却挣不开时间。忽忽数年,施嘉莉长到十七岁了。
能考取邬大附中的学生,家中大多非富即贵,这个年纪的孩子又喜欢装大人,听嘉莉这样讲,便煞有介事地与她讨论起来。一直说到上课时间,还意犹未尽,当下便约嘉莉周末去家里玩。散了之后,嘉莉也满足地从书包中取出课本,预备上课,不想,坐在她身旁的女同学淡淡哼了一声:“小小生意人,满口生意经。”
到了学校,因嘉莉是新来的,老师叫她到台上作了介绍。同学们见她长得漂亮,又是从上海过来的,下课后便围过来,问她许多话,问的最多的,便是为何要从上海转到邬城来。嘉莉道:“我父亲过来做生意,我就跟着过来了。”
若是写给男同学的普通情书也就罢了,可这情书,分明是写给英文老师的!
嘉莉想起身边围着的男同学,或是调皮捣蛋,上蹿下跳的像只猴儿,或是夸夸其谈,比她还会吹牛,真是毫无魅力。正要摇头时,她忽然想起清水镇的那个少年,站在薄雾里,唇红齿白,眉眼冷郁。
教她们英文的老师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性,皮肤白皙,高大瘦弱,神情总是郁郁寡欢,说起英文也是一番忧伤别致的语调。据说,他曾在英国留学。
“不会回去了。”
中午一起吃了一顿饭,那种熟悉感才又回来了。嘉莉问方峪祺考了哪里的大 学,他说是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嘉莉惊喜道:“我爸爸也是那里毕业的呢!你要成为他的校友了。”
“不会回去了么?”施嘉莉讶异道。
他有时对她很好,有时对她很坏。她有时想要对他撒娇,有时又气他恼他。也许,她是既喜欢着他,又恨着他。
可是,她喜欢他么?
自此,这成为嘉莉的烦恼。
“比你足足大十五岁!还说不是老男人!”
喜欢与恨都在心里,不就抵消了么?嘉莉便对陈端玉说:“我没有喜欢的人。”
“嗯?”他的声音极短极轻,像是控制不住从喉咙里逃出来的。
嘉莉咬着下唇,胸腔笑得一颤一颤的。陈端玉又求她,她才答应了。
施嘉莉望着她侧脸,听她用言语为自己描绘出清晰的人生轨迹,忽地有些怔住。她也是十四岁,可她还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学生之间流行写“同学录”,在“喜欢”那一栏,陈端玉写的是“英国文学”,而她写的是“兔子”。
走近了,施嘉莉才发现乌篷船旁放着许多根扁竹条,有一些已经被编进了船篷里,显得那船篷半新半旧的。方峪祺继续做起这项工作,极其细致地将扁竹条一根一根地编入船顶。
《繁华信》
嘉莉抬起头。
守着一个秘密,两人成为朋友。陈端玉跟嘉莉悄悄说起她对英文老师的爱慕,将他喻为一首美丽的诗歌。“你不这么认为么?”她问嘉莉。
嘉莉感激地冲她笑笑,接过那页评语,开始在自己的作业薄上誊抄。毕竟有一定的英文基础,嘉莉抄着抄着就觉得不对劲,为何这评语写得这般温柔缱绻、羞羞答答?嘉莉拿过那评语仔细读了,脸愈读愈红,才发现这哪是什么评语,分明是一封情书!
“很舒服么?”嘉
“好罢。”陈端玉合上手里的书,抱在胸前憧憬道,“等我读完中学,我就向他告白。无论他答不答应我,我都会继续读英国文学。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去考国立邬城大学的外文系,毕业后,再去英国留学。嘉莉,这是我的梦想。”
不过后来,施嘉莉与陈端玉竟神奇地成为了朋友。起因是英文老师要求学生们读莎士比亚的篇目,并写一篇评语。嘉莉向来对英文书不感兴趣,直接忘记读了,要交评语时才想起,只得低声下气地跟陈端玉借一篇。她知道,陈端玉最爱的就是英国文学,指定写了不止一篇。陈端玉蔑她一眼,却还是翻了翻自己的薄子,取下一页评语给她。
如今她主动邀请母亲,心思也是极复杂的。说起来她并未变得比过去更坦荡,只是比以往更会伪装。母亲坐在梳妆台前,在脸上扑了一层又一层粉,直到脸上像刮了腻子的墙,眉眼口鼻都模糊了,戴了假面一样。母亲摇了摇头,说:“今日我就不过去了,还是让芳姨跟着。换上校服就过去罢,开学第一日,别耽搁了。”闻言,嘉莉松一口气,说了声“是”,慢慢地退出去了。
忽而她又沮丧道:“可惜我已经不在上海了。”
方峪祺没说,只直接将她带至一片水塘,塘边有一条被遗弃了的破旧乌篷船。他站在岸边,望着平静的水面,望了许久,才声音低哑道:“这船破了,我想把它修好。”
少年模样也不曾改变,眉眼冷峭,纤薄红润的嘴唇,只是个子长高了些。他也在望着她,不知是不是错觉,神情似乎渐渐变得柔和。嘉莉以为自己这些年已经忘了他,可仅需这一眼,陡然间的暗昧化为长风晴空,他的身影一点一点地拓入她眼睛。
“怎么来邬城做生意?上海的生意不好做么?”
这几年世道不安稳。日本人打了进来,东北三省沦陷,广州等城市也是暴动不断。邬城还算太平,经济却也受到二九年的危机影响,持续走低。嘉莉此时才意识到,当初她为父亲预测中危机而洋洋自得是多么幼稚的事,浪潮袭来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幸免于难。
嘉莉在一旁给他递竹条,他说:“你不要动,当心刺到手。”
“哪里?”
时不时的,芳姨就把这些年攒下的钱拿出来数一数。她向嘉莉请教怎样把钱存到银行里去,说:“阿峪就要考大学了,这些都是为他攒的学费。”
嘉莉道:“邬城有铁矿石、有煤炭,人口也多,成本要比上海低得多;又是革命新城,有政府帮持,发展得快,需求也大;最重要的是,我父亲说了,就这两年,西方国家可能会遭遇危机,到时候就会向国内倾销商品,上海作为中外贸易中心,自然是首当其冲。”
“……阿峪。”嘉莉站起身,滞涩地叫了他一声。
嘉莉不喜欢英文,也对英文老师毫无感觉,便道:“他年纪太大啦!我才不喜欢老男人呢!”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