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骚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丰城骚云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郯王别业,后寝殿。
道者侃侃而谈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汤末五国纷争,历经九十余年,而终归于陶唐,方才天下一统,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单就这一点来说,不能不说是伪帝陶景寰的一大功绩。然而想当年卫逼汤禅让,而唐又逼卫传位,谁都觉得自己是正统,不过实质上都是权臣篡位故事的重演罢了。卫受汤禅让,传世不过四十余年,而唐受卫传位,虽然至今方二十余年,但依我看也终难逃卫之宿命,定又是个短命的王朝,毕竟两者都是得国不正的。”
麻衣少年极为真诚道:“孩儿一出生便被遗弃,若非义父携养,早已死于非命了,义父对孩儿有再造之恩,孩儿愿任凭义父驱驰。”
在目送燕文姬三人身影远去后,陶福这才朝萧氏兄弟道:“二位公子,请随我来!”
这时,夜空中突然传来数声夜枭长鸣,麻衣少年的神思顿时被打断,复又回到了眼前,重新借着月光审视着玉佩上的五字小篆,一想到此行的目的,久久才轻叹一声道:“这还真是世事无常啊!”
也不知过了多久,陶影靓这才悠悠醒转,睁眼先是看了看王妃,而后想侧过头来
礼,而后连忙紧跑几步,跟随母亲和妹妹而去。
麻衣少年不免有些惶恐道:“义父真折煞孩儿了!”
道者立时一脸的阴狠道:“就算不大乱,为父也要把它搅得大乱,我要让他陶氏一门血债血偿。”
道者显然是发现了自己的失言,迅疾恢复常态后,自我解嘲道:“我儿放心,为父刚才只是忍不住一时激愤,说了一句愤懑之言而已。须知天命从来自有所归,绝不可能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为父固然一心想复仇,但也绝不会以牺牲天下百姓的福祉为代价的。”
麻衣少年忙躬身道:“孩儿谨遵义父教诲。”
道者的神情显然是在追忆,眼中充满崇敬和无限的悲伤之意,良久才道:“这是你义祖父当年所用之剑,虽然很普通,但对为父来说,却有着特别的意义。”
麻衣少年多少有些不以为然道:“就算是当今陛下将在不日内殡天,那也未见得就一定会天下大乱啊。”
道者已恢复平淡道:“为父之所以一直不肯告诉你个中详情,只是因为这个包袱本就不该你跟着来背,而且时机也远还尚未成熟。为父现在把这剑交给你,其意是希望你能汲取你义祖父血的教训,万不能学文仲韩信之流,务须要效法范蠡张良等辈。”
道者欣慰道:“有我儿这话,为父便可放心将大任托付与你了。”
道者顿时来了兴致道:“哦,不知我儿怎么看?”
麻衣少年眼中也跟着充满崇敬道:“孩儿常听义父说,当年义祖父虽出身平民,就连寒族都算不上,却能凭借军功官至后将军,实在不能不令人感佩。”
道者满意地拍了拍麻衣少年的肩膀,神情振奋道:“有我儿辅助,何愁大事不成?请随我来,为父还有一样东西要给你。”
“父王!父王!...”陶文姝也已紧随着跪倒在床前,同样语声悲切地呼唤着。
道者沉思良久,而后不住点头道:“我儿见解果然独到,不过这天下即将大乱,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麻衣少年再次忍不住打断道者道:“义父,恕孩儿冒犯,孩儿可不做如是看。”
道者一脸严肃道:“为父此话绝非妄言,你也不要妄自菲薄。”
刚一踏进寝殿大门,陶文睿便已无法控制自己,踉跄着大步跑到父王陶影靓的床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语声悲切地大声呼唤:“父王!父王...”。
麻衣少年很是诚恳道:“义父过奖了,您的本事,孩儿还未学到十之一二呢。”
麻衣少年接过匣子,神色凝重道:“义父放心,孩儿定当竭力为之,绝不负义父所望。”
虽然早已知晓道者一心只想复仇的心思,但麻衣少年乍闻此言,也不禁愕然,一时无言以对。
麻衣少年忽然跪倒,语声恳切道:“天下大乱,从来受苦的总是平民百姓,孩儿虽然不知义父究竟与陶唐王朝有何深仇大恨,但还是能够理解,并愿助力义父的复仇行动,只是希望义父能够顺势而为,不要逆天而行,以使百姓少受涂炭之苦。”
道者轻叹道:“为父连日来夜观天象,见帝星越发日渐晦暗,已知伪帝陶景寰将在不日内就要殡天了。说句实话,其实为父心里还是很佩服陶景寰的,他的确不失为一代明君。想当年五国纷争之时,卫武帝燕操那是何的等雄才大略,然终其一生也未能统一天下,虽说陶景寰是仗着父祖之余烈和强大的宗室支持,才完成这天下一统的,但自古创业难,守成更难,何况他开创了这近三十年的‘泰安盛世’,让天下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已实属不易。为父原本以为,天下民心思定,且早都已归心于唐,加之内有人才济济的强盛宗室支撑,外有众多的忠臣良将为辅,这陶唐的天下不说是百年永固,最起码也是短期内根本无人可以撼动的。可惜,可惜啊!只可惜这一代明君毕竟还是犯了几乎所有聪明人都会犯的错误,他们都太过自负了,自以为可以掌控一切,自以为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照他们所设定的线路去发展。陶景寰不信任宗室,为父可以理解,毕竟以宗室之强,当初能够助他成就帝业,自然也能够顺理成章夺了他的帝位。至于说他不信任朝臣,则更是可以理解,毕竟和前朝一样,他陶氏也是从普通臣子一步步走向权臣,最终逼迫别人禅位而得天下的。他最大的错,就错在不但不该立那么一个憨傻儿子为太子,还把如此重大的顾命之任只交到羊昶那个蠢材一个人手里。”
麻衣少年看着竹杖,不禁皱眉道:“义父,这是什么?”
“孩儿参见义父,不知义父唤孩儿所为何事?”那时的麻衣少年自然是一袭白衣,头戴纶巾,恭敬地朝正打坐在洞中石床上的道者深施一礼。
麻衣少年慌忙跪下,神色凝重道:“孩儿谨遵义父教诲。”
道者说完,将竹杖递给麻衣少年。
萧道衍萧道承忙双双躬身还礼道:“王妃,贤弟,你们请自便!”
道者这才和悦色道:“这就对了!不过自古以来,有才者不知凡几,而能成功成名就的却如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无非是时运不济罢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方今天下将要大乱,为父正要你成就一番大功业,不知我儿可愿意?”
“我儿快起!快起!”道者赶忙起身从石床上下来,扶起麻衣少年,敛容道,“你能有这份忧民爱民的心思,足见你胸怀博大,为父很是欣慰。然天数有变,神器更易,终归有得之人,此乃自然之理。纵观古今,凡朝代更替,无不都要历经惨痛的战乱,而后方得大治,这也是人类应该为此付出的代价。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为父希望我儿存忧民爱民之心则可,却不能有妇人之仁啊。为父郑重问你,你真的愿助我复此血海深仇吗?”
麻衣少年道:“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认为伪帝最大的错,就是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突然得这一场病。都说伪帝当年是受了佞臣赵怀义的蛊惑,还因顾及与先皇后之间的情分,这才最终确立当今太子的,我想这也未免太小看了伪帝的智慧了吧。”
道者也动情道:“你虽是我义子,实则胜似亲生,为父当年收养你,绝非是为了让你今日报恩于我。”
麻衣少年道:“这事义父已不止一次给孩儿说过,只是从未提及个中详情。”。
道者说罢,转身朝洞内深处走去,麻衣少年连忙紧随其后,很快便来到一道小小的石壁前。道者将身站定,抬手轻轻转动石壁上的一根毫不起眼的钟乳石,而后轻轻一按,看起来天衣无缝的石壁上竟然弹开一道六寸见方的小门。这小门高约六尺,门后很显然是一个暗箱,道者上前一步,从里面拿出一根虽然做工精致,但很普通的黄竹杖来。
洛都城外约五十里处的一座关帝庙内。
道者不禁皱眉道:“那我儿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麻衣少年理了理思绪道:“第一,太子虽然质朴,但他毕竟为嫡长子,自古废长立幼,至为不详,纵观史册,多少帝王家祸起萧墙,不都为此吗?第二,既然不能废长立幼,那也就只有采取补救措施,而当今陛下的补救措施无疑便是皇太孙,再就是他自认为还能在有生之年扶他们父子上马,为他们保驾护航,只可惜天不假年罢了。”
道者说罢,从袖中掏出一个小小的黑檀匣子,郑重递给麻衣少年。接着道:“这是为父事先为你拟定的行动计划纲要,你此去京城后,可按此纲要逐步施行。不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父这纲要也只能给予你战略性指导,具体到每一步如何实施,主要还得靠你自己临机应变。”
麻衣少年自然难掩心中激动道:“若能顺天应时,孩儿自然愿意。不过,义父,此时就断定天下即将大乱,是否有些言之过早了些?”
道者不禁惨然一笑道:“只可惜从来祸福相依,上天在眷顾你义祖父的同时,却也无端给我们一家带来了杀身之祸。”
麻衣少年正独自斜靠在关帝神像的腿上,双目微闭,似睡非睡。突然,麻衣少年猛地睁开眼,缓缓坐直身子,从怀中拿出那块玉佩,借着窗外透射而来的微弱月光,仔细端详着玉佩上“郯王世子睿”五个小篆,神思顿时飞到了数天前,飞到汲郡云梦山鬼谷洞中。
道者慢慢张开双目,慈祥地打量着麻衣少年,半晌才脸带笑意,语气祥和地道:“我儿天资聪颖,又肯勤奋努力,这些年已算是学有所成了。”
“王爷!王爷!睿儿他们回来了,你快睁眼看看他们吧!”王妃燕文姬也早已疾步走到床头处站定,躬下身去,将嘴贴到陶影靓的耳边,不住地轻声呼唤着。
道者正色道:“我儿不必过谦,其实除了剑法外,你的才学实已在为父之上了。”
麻衣少年很是感动道:“义父襟怀坦荡,又岂是那施恩望报之人。”
麻衣少年忍不住插言道:“何以见得?”
] 郯王别业,后寝殿。
道者侃侃而谈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汤末五国纷争,历经九十余年,而终归于陶唐,方才天下一统,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单就这一点来说,不能不说是伪帝陶景寰的一大功绩。然而想当年卫逼汤禅让,而唐又逼卫传位,谁都觉得自己是正统,不过实质上都是权臣篡位故事的重演罢了。卫受汤禅让,传世不过四十余年,而唐受卫传位,虽然至今方二十余年,但依我看也终难逃卫之宿命,定又是个短命的王朝,毕竟两者都是得国不正的。”
麻衣少年极为真诚道:“孩儿一出生便被遗弃,若非义父携养,早已死于非命了,义父对孩儿有再造之恩,孩儿愿任凭义父驱驰。”
在目送燕文姬三人身影远去后,陶福这才朝萧氏兄弟道:“二位公子,请随我来!”
这时,夜空中突然传来数声夜枭长鸣,麻衣少年的神思顿时被打断,复又回到了眼前,重新借着月光审视着玉佩上的五字小篆,一想到此行的目的,久久才轻叹一声道:“这还真是世事无常啊!”
也不知过了多久,陶影靓这才悠悠醒转,睁眼先是看了看王妃,而后想侧过头来
礼,而后连忙紧跑几步,跟随母亲和妹妹而去。
麻衣少年不免有些惶恐道:“义父真折煞孩儿了!”
道者立时一脸的阴狠道:“就算不大乱,为父也要把它搅得大乱,我要让他陶氏一门血债血偿。”
道者显然是发现了自己的失言,迅疾恢复常态后,自我解嘲道:“我儿放心,为父刚才只是忍不住一时激愤,说了一句愤懑之言而已。须知天命从来自有所归,绝不可能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为父固然一心想复仇,但也绝不会以牺牲天下百姓的福祉为代价的。”
麻衣少年忙躬身道:“孩儿谨遵义父教诲。”
道者的神情显然是在追忆,眼中充满崇敬和无限的悲伤之意,良久才道:“这是你义祖父当年所用之剑,虽然很普通,但对为父来说,却有着特别的意义。”
麻衣少年多少有些不以为然道:“就算是当今陛下将在不日内殡天,那也未见得就一定会天下大乱啊。”
道者已恢复平淡道:“为父之所以一直不肯告诉你个中详情,只是因为这个包袱本就不该你跟着来背,而且时机也远还尚未成熟。为父现在把这剑交给你,其意是希望你能汲取你义祖父血的教训,万不能学文仲韩信之流,务须要效法范蠡张良等辈。”
道者欣慰道:“有我儿这话,为父便可放心将大任托付与你了。”
道者顿时来了兴致道:“哦,不知我儿怎么看?”
麻衣少年眼中也跟着充满崇敬道:“孩儿常听义父说,当年义祖父虽出身平民,就连寒族都算不上,却能凭借军功官至后将军,实在不能不令人感佩。”
道者满意地拍了拍麻衣少年的肩膀,神情振奋道:“有我儿辅助,何愁大事不成?请随我来,为父还有一样东西要给你。”
“父王!父王!...”陶文姝也已紧随着跪倒在床前,同样语声悲切地呼唤着。
道者沉思良久,而后不住点头道:“我儿见解果然独到,不过这天下即将大乱,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麻衣少年再次忍不住打断道者道:“义父,恕孩儿冒犯,孩儿可不做如是看。”
道者一脸严肃道:“为父此话绝非妄言,你也不要妄自菲薄。”
刚一踏进寝殿大门,陶文睿便已无法控制自己,踉跄着大步跑到父王陶影靓的床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语声悲切地大声呼唤:“父王!父王...”。
麻衣少年很是诚恳道:“义父过奖了,您的本事,孩儿还未学到十之一二呢。”
麻衣少年接过匣子,神色凝重道:“义父放心,孩儿定当竭力为之,绝不负义父所望。”
虽然早已知晓道者一心只想复仇的心思,但麻衣少年乍闻此言,也不禁愕然,一时无言以对。
麻衣少年忽然跪倒,语声恳切道:“天下大乱,从来受苦的总是平民百姓,孩儿虽然不知义父究竟与陶唐王朝有何深仇大恨,但还是能够理解,并愿助力义父的复仇行动,只是希望义父能够顺势而为,不要逆天而行,以使百姓少受涂炭之苦。”
道者轻叹道:“为父连日来夜观天象,见帝星越发日渐晦暗,已知伪帝陶景寰将在不日内就要殡天了。说句实话,其实为父心里还是很佩服陶景寰的,他的确不失为一代明君。想当年五国纷争之时,卫武帝燕操那是何的等雄才大略,然终其一生也未能统一天下,虽说陶景寰是仗着父祖之余烈和强大的宗室支持,才完成这天下一统的,但自古创业难,守成更难,何况他开创了这近三十年的‘泰安盛世’,让天下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已实属不易。为父原本以为,天下民心思定,且早都已归心于唐,加之内有人才济济的强盛宗室支撑,外有众多的忠臣良将为辅,这陶唐的天下不说是百年永固,最起码也是短期内根本无人可以撼动的。可惜,可惜啊!只可惜这一代明君毕竟还是犯了几乎所有聪明人都会犯的错误,他们都太过自负了,自以为可以掌控一切,自以为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照他们所设定的线路去发展。陶景寰不信任宗室,为父可以理解,毕竟以宗室之强,当初能够助他成就帝业,自然也能够顺理成章夺了他的帝位。至于说他不信任朝臣,则更是可以理解,毕竟和前朝一样,他陶氏也是从普通臣子一步步走向权臣,最终逼迫别人禅位而得天下的。他最大的错,就错在不但不该立那么一个憨傻儿子为太子,还把如此重大的顾命之任只交到羊昶那个蠢材一个人手里。”
麻衣少年看着竹杖,不禁皱眉道:“义父,这是什么?”
“孩儿参见义父,不知义父唤孩儿所为何事?”那时的麻衣少年自然是一袭白衣,头戴纶巾,恭敬地朝正打坐在洞中石床上的道者深施一礼。
麻衣少年慌忙跪下,神色凝重道:“孩儿谨遵义父教诲。”
道者说完,将竹杖递给麻衣少年。
萧道衍萧道承忙双双躬身还礼道:“王妃,贤弟,你们请自便!”
道者这才和悦色道:“这就对了!不过自古以来,有才者不知凡几,而能成功成名就的却如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无非是时运不济罢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方今天下将要大乱,为父正要你成就一番大功业,不知我儿可愿意?”
“我儿快起!快起!”道者赶忙起身从石床上下来,扶起麻衣少年,敛容道,“你能有这份忧民爱民的心思,足见你胸怀博大,为父很是欣慰。然天数有变,神器更易,终归有得之人,此乃自然之理。纵观古今,凡朝代更替,无不都要历经惨痛的战乱,而后方得大治,这也是人类应该为此付出的代价。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为父希望我儿存忧民爱民之心则可,却不能有妇人之仁啊。为父郑重问你,你真的愿助我复此血海深仇吗?”
麻衣少年道:“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认为伪帝最大的错,就是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突然得这一场病。都说伪帝当年是受了佞臣赵怀义的蛊惑,还因顾及与先皇后之间的情分,这才最终确立当今太子的,我想这也未免太小看了伪帝的智慧了吧。”
道者也动情道:“你虽是我义子,实则胜似亲生,为父当年收养你,绝非是为了让你今日报恩于我。”
麻衣少年道:“这事义父已不止一次给孩儿说过,只是从未提及个中详情。”。
道者说罢,转身朝洞内深处走去,麻衣少年连忙紧随其后,很快便来到一道小小的石壁前。道者将身站定,抬手轻轻转动石壁上的一根毫不起眼的钟乳石,而后轻轻一按,看起来天衣无缝的石壁上竟然弹开一道六寸见方的小门。这小门高约六尺,门后很显然是一个暗箱,道者上前一步,从里面拿出一根虽然做工精致,但很普通的黄竹杖来。
洛都城外约五十里处的一座关帝庙内。
道者不禁皱眉道:“那我儿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麻衣少年理了理思绪道:“第一,太子虽然质朴,但他毕竟为嫡长子,自古废长立幼,至为不详,纵观史册,多少帝王家祸起萧墙,不都为此吗?第二,既然不能废长立幼,那也就只有采取补救措施,而当今陛下的补救措施无疑便是皇太孙,再就是他自认为还能在有生之年扶他们父子上马,为他们保驾护航,只可惜天不假年罢了。”
道者说罢,从袖中掏出一个小小的黑檀匣子,郑重递给麻衣少年。接着道:“这是为父事先为你拟定的行动计划纲要,你此去京城后,可按此纲要逐步施行。不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父这纲要也只能给予你战略性指导,具体到每一步如何实施,主要还得靠你自己临机应变。”
麻衣少年自然难掩心中激动道:“若能顺天应时,孩儿自然愿意。不过,义父,此时就断定天下即将大乱,是否有些言之过早了些?”
道者不禁惨然一笑道:“只可惜从来祸福相依,上天在眷顾你义祖父的同时,却也无端给我们一家带来了杀身之祸。”
麻衣少年正独自斜靠在关帝神像的腿上,双目微闭,似睡非睡。突然,麻衣少年猛地睁开眼,缓缓坐直身子,从怀中拿出那块玉佩,借着窗外透射而来的微弱月光,仔细端详着玉佩上“郯王世子睿”五个小篆,神思顿时飞到了数天前,飞到汲郡云梦山鬼谷洞中。
道者慢慢张开双目,慈祥地打量着麻衣少年,半晌才脸带笑意,语气祥和地道:“我儿天资聪颖,又肯勤奋努力,这些年已算是学有所成了。”
“王爷!王爷!睿儿他们回来了,你快睁眼看看他们吧!”王妃燕文姬也早已疾步走到床头处站定,躬下身去,将嘴贴到陶影靓的耳边,不住地轻声呼唤着。
道者正色道:“我儿不必过谦,其实除了剑法外,你的才学实已在为父之上了。”
麻衣少年很是感动道:“义父襟怀坦荡,又岂是那施恩望报之人。”
麻衣少年忍不住插言道:“何以见得?”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