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叶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辞叶宵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战斗由敌方发起,因敌早已占据了晏朝三座城池,所以战场在临时建立起的城门隔离带附近。
可如今的皇帝尚处壮年,没有一点儿要退位让贤的迹象,甚至,他可能不觉得自己的儿子比自己厉害。
开始有观望派出来说话,他们的观点也很简单,敌军的进攻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最高强度的战斗已经过去了,战斗讲究气势,到现在还没能越过晏朝的兵士夺去一个城市,就足以说明,这一场战争,敌方应该无法达成他们的目的了。
作为公主,淑宁并不能直接参与政事,因此势单力薄,大部分时候,她都与陆颐时一起。
陆老将军去世,除了最表面最浅显的,皇帝的势力被削弱,太子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吗?
若是守下来了,那朝廷就可以选择继续打或者议和休养生息,到时候即便是议和,也多了可商量的空间。
没有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权利一点儿也不垂涎,何况那是执掌辽阔疆土,为臣民无条件拥戴的无上之位。
陆颐时知道淑宁的意思,他眼眸中有深藏的无奈,“嫂嫂仁心,可怜那些人,但没有办法,晏城是国度,看起来还要好一些。这就是战争,壮丁被征兵后,仅存老弱在家,能吃上饭已经十分不易。”
在陆家其他人焦急的等待中,战争最终的胜负尚未分出,陆颐蹊的书信却已被送到家。
话都说到这份上,再维持诡异的沉默也不是个事儿,太子看向淑宁,轻轻叹息一声说:“我们好久没有坐在一起好好说话了。”
短暂的低头换来修整的时间,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她不再成日待在府中,开始频繁奔走,与陆颐蹊往日的同僚和好友相见。
陆颐蹊在信中说,他在军营熟悉之后,花了一段时间重新整合了兵士,针对不同类型的兵做了不同的处理,分配,让人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
淑宁看完信,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半——还有一半不等到战争结束,是无法放下的了。
淑宁看见太子,千丝万缕杂乱思绪涌上心头。
尤其现在,太子势力与皇帝旧部明里暗里的斗争更加激烈,陆家一直坚定地站在皇帝那边,仅从政治立场来看,太子要对陆老将军下手,并不是完全说不过去。
淑宁认为没有,在战场上,将军直接被刺杀,而后战场陷落,没有首领的士兵弃城而逃……不管怎么说,太子都是这个国家的储君,国土面积变少,对他来说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外邦攻打我朝,不就是看上了丰裕的物资和土地么?到时候便偿他们一些银钱物资,只要不割土地,一切都可以商量。www.yuzhan.me
太子需要一个表态——现在的陆家,到底是站在他的敌对面,还是如从前一样,站在皇帝那边。
淑宁沉默半响,一直到陆颐时的眼神落到她身上,她才勉强扯了个笑,说:“道理说来容易,视之却仍然刺眼,不若明日吩咐下人在将军府门口搭个棚子,做些粗面馍馍,略接济些。”
朝堂争论了几天,而后发现边境依然□□,没有被敌军打下来之后,焦灼的气氛便有所缓和。
敌人的野心被喂大了,那求和只会助长对方的气焰,让他们的胃口更大,更心无旁骛地向晏朝发动战事。
她突然说:“这几日我频繁外出,见街道还是一如既往的繁华,可路过巷子时,却发现宿于泥地的乞丐变多了,且多是幼童。”
不过淑宁相信他,她知道陆颐蹊可以做到,他一贯说到做到,一言九鼎。
淑宁闭上眼,陆颐时率兵迎接此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期间淑宁和淑宛常常见面,可以说,最希望陆颐蹊打胜仗的,除了陆家众人,可能就是淑宛了。
简单来说,他死在了不同派系的政治斗争中,虽然调查出来的结果真假参半,但纸包不住火,这世上的事情只要做了,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淑宁弯起潋滟的眸子笑笑,说:“太子哥哥既然特意在此等我,想必有要事交待,那就让太子哥哥先说吧。”
所以,不管未来要继续战斗,还是求和舍弃一定的利益,换取一段时间的和平。都可以等战斗结束,敌军撤兵之后再做决策。
在敌军的进攻势头不猛烈的时候,就让零时兵多的小队出去应敌,若敌军修整过后士气涨了一些,观察各种细枝末节发现他们想要拿下战斗,就换精锐部队。
在战争结束的前夕,淑宁在淑宛府里见到了太子殿下。
在那其中发现太子手下运作的痕迹,无论怎么说,太子本人都脱不清干系。
随着时间拉长,持这种意见的大臣占了多数,皇帝也终于松口,说等边境战斗的结果。
淑宁读过很多书,这些道理她也懂。
淑宁也没有再发言,她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
许久不见,难免会觉得陌生,太子殿下这段时间日子也不好过,他要防备自己的弟弟,又要面对皇帝的猜忌。同时,还有很多政事等着他去处理。
太子今日来淑宛的公主府,便是早知淑宁要来,特地来等她的。
但她不愿就此屈服。
边境战事还在僵持,至少我方没有很快节节败退,还有喘息的机会。
如今边疆的精锐军不过数千,其余的大多是零时抓去充军,敌人本就骁勇善战,这种兵上了战场,不过是做炮灰的命。
太子转着手上的珠串,许久一言不发。
太子颔首,对淑宁的配合表示满意,而后他说:“前线的事情,你有什么消息吗?”
但这其中还是有蹊跷的地方,淑宁认为政治斗争不可能这么简单,为什么一查就查到太子头上?凭心而言,淑宁不觉得她这位兄长是做事这么不靠谱的人。
淑宛有点看不下去了,她不解地问:“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有什么问题就摊开了说嘛!说清楚不就好了?”
淑宁看完陆颐时整合过后的各方态度文书后,只是无力地叹气。
然,最后她什么也没说,只是行了个礼。
主战派的观点很简单,如今外族的狼子野心一点儿也不遮掩,他们原本的目的可能只是通过战争掠夺一些物资,但现在发现晏朝的军队也不是铁板一块,完全可以获得更多东西,那,何乐而不为呢?
淑宛大大咧咧地坐在主位,叫侍女奉茶之后,看热闹不嫌事大地瞧着下首的淑宁和太子。
自从边境战事又起,淑宁就在晏城活跃起来,她心中担心陆颐蹊,但又不像陆夫人那样,将全部希望寄托于神佛。
淑宁谨慎地说:“我这边的消息到底不灵通,只知道边境的战事胶着,短时间分不出个输赢来,再多的,我就不知道了。”
举国上下都不希望打败仗,若是这一仗败了,就意味着晏朝的国土进一步缩小,即便站场离晏城还很远,但,一步退,步步退,一直战败,晏朝易主只是时间问题。
太子久居高位,有些话其实早已不知要如何开口。
淑宁只觉得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未浮出水面,她
主和派也有话可说,自古以来打不过就求和,以获得喘息之机,而后养精蓄锐,重整旗鼓的例子不少,晏朝如今打不过对方,最大的问题,是军队青黄不接。
虽说晏朝兵弱,但人数一直占据上风。陆颐蹊知道家人一定担心他,便给她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说这场战斗虽难胜,但要守住城池不被攻破,他可以做到。
淑宁不清楚太子究竟是突生感慨,还是想打打感情牌,她探究的眼神轻轻扫过太子,而后说:“是啊,自从我们长大,这种机会就很少有了。”
敌军试图攻城掠池,我方寸步不让,默默对峙。
当朝的大臣和皇帝都是这么想的。
淑宁盯着手上的茶叶,同样安静。
淑宁想起陆老将军的死亡真相,前段时间探子回报的消息表明,陆老将军的死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
只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真于现实中显现,才能真切地感到那些事情的恐怖之处。
若是成功了,回到晏城一切都可商量,但若是失败城破,迎接陆家的,轻则皇帝震怒,夺去兵权,重则贬为白丁,发配边疆。
两方就继续打仗还是求和换取短暂和平的问题每天在朝堂上吵,孟帝高居王座上,有冕旒的遮掩,没人知道他脸上的表情,也就无从判断他的立场。
晏城的平静并没有维持多久,大约在赏花会后半月,边疆就传来了打仗的消息。www.qingshen.me
深夜来临的时候,她总是会感到痛苦,那种痛苦的根源是自己做不了什么,淑宁只能多多了解朝廷的风向,边境的战况,以及,趁乱稳住自身,找到真正搅浑水,并害死陆将军的人。
陆颐时眸光依然温柔,他声音和缓,像是安慰,“嫂嫂此法不错,就当是,为大哥祈福。”
她一点也不想被当成和亲公主被嫁到敌国,山高路远,水土不服不说,和亲公主的下场,除了查无此人,就是悲剧。
淑宛深切地感到,命运的大手伸出,欲遏住她的咽喉。
孟帝是怎么想的,就连他身边最亲近的大臣都不知道。
太子依然转着他手上那串珠子,对淑宁的话不置可否。
仅从传回的只言片语,只能窥见边境战况只激烈,更细节的,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传信官也无暇仔细罗列。
陆颐时能通过祭酒大人了解许多情报,如今朝廷上的官员,绝大部分都曾是祭酒大人的学生,因此要知道一些消息,还是很容易的。
边境打起来,一刻也不得安宁,晏朝朝廷也是一样,众大臣每日在朝堂上激烈辩驳外交问题,有主战派,就有主和派。
淑宁心里也清楚,但太子没有说话,她也没有要先开口的意思。
] 战斗由敌方发起,因敌早已占据了晏朝三座城池,所以战场在临时建立起的城门隔离带附近。
可如今的皇帝尚处壮年,没有一点儿要退位让贤的迹象,甚至,他可能不觉得自己的儿子比自己厉害。
开始有观望派出来说话,他们的观点也很简单,敌军的进攻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最高强度的战斗已经过去了,战斗讲究气势,到现在还没能越过晏朝的兵士夺去一个城市,就足以说明,这一场战争,敌方应该无法达成他们的目的了。
作为公主,淑宁并不能直接参与政事,因此势单力薄,大部分时候,她都与陆颐时一起。
陆老将军去世,除了最表面最浅显的,皇帝的势力被削弱,太子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吗?
若是守下来了,那朝廷就可以选择继续打或者议和休养生息,到时候即便是议和,也多了可商量的空间。
没有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权利一点儿也不垂涎,何况那是执掌辽阔疆土,为臣民无条件拥戴的无上之位。
陆颐时知道淑宁的意思,他眼眸中有深藏的无奈,“嫂嫂仁心,可怜那些人,但没有办法,晏城是国度,看起来还要好一些。这就是战争,壮丁被征兵后,仅存老弱在家,能吃上饭已经十分不易。”
在陆家其他人焦急的等待中,战争最终的胜负尚未分出,陆颐蹊的书信却已被送到家。
话都说到这份上,再维持诡异的沉默也不是个事儿,太子看向淑宁,轻轻叹息一声说:“我们好久没有坐在一起好好说话了。”
短暂的低头换来修整的时间,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她不再成日待在府中,开始频繁奔走,与陆颐蹊往日的同僚和好友相见。
陆颐蹊在信中说,他在军营熟悉之后,花了一段时间重新整合了兵士,针对不同类型的兵做了不同的处理,分配,让人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
淑宁看完信,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半——还有一半不等到战争结束,是无法放下的了。
淑宁看见太子,千丝万缕杂乱思绪涌上心头。
尤其现在,太子势力与皇帝旧部明里暗里的斗争更加激烈,陆家一直坚定地站在皇帝那边,仅从政治立场来看,太子要对陆老将军下手,并不是完全说不过去。
淑宁认为没有,在战场上,将军直接被刺杀,而后战场陷落,没有首领的士兵弃城而逃……不管怎么说,太子都是这个国家的储君,国土面积变少,对他来说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外邦攻打我朝,不就是看上了丰裕的物资和土地么?到时候便偿他们一些银钱物资,只要不割土地,一切都可以商量。www.yuzhan.me
太子需要一个表态——现在的陆家,到底是站在他的敌对面,还是如从前一样,站在皇帝那边。
淑宁沉默半响,一直到陆颐时的眼神落到她身上,她才勉强扯了个笑,说:“道理说来容易,视之却仍然刺眼,不若明日吩咐下人在将军府门口搭个棚子,做些粗面馍馍,略接济些。”
朝堂争论了几天,而后发现边境依然□□,没有被敌军打下来之后,焦灼的气氛便有所缓和。
敌人的野心被喂大了,那求和只会助长对方的气焰,让他们的胃口更大,更心无旁骛地向晏朝发动战事。
她突然说:“这几日我频繁外出,见街道还是一如既往的繁华,可路过巷子时,却发现宿于泥地的乞丐变多了,且多是幼童。”
不过淑宁相信他,她知道陆颐蹊可以做到,他一贯说到做到,一言九鼎。
淑宁闭上眼,陆颐时率兵迎接此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期间淑宁和淑宛常常见面,可以说,最希望陆颐蹊打胜仗的,除了陆家众人,可能就是淑宛了。
简单来说,他死在了不同派系的政治斗争中,虽然调查出来的结果真假参半,但纸包不住火,这世上的事情只要做了,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淑宁弯起潋滟的眸子笑笑,说:“太子哥哥既然特意在此等我,想必有要事交待,那就让太子哥哥先说吧。”
所以,不管未来要继续战斗,还是求和舍弃一定的利益,换取一段时间的和平。都可以等战斗结束,敌军撤兵之后再做决策。
在敌军的进攻势头不猛烈的时候,就让零时兵多的小队出去应敌,若敌军修整过后士气涨了一些,观察各种细枝末节发现他们想要拿下战斗,就换精锐部队。
在战争结束的前夕,淑宁在淑宛府里见到了太子殿下。
在那其中发现太子手下运作的痕迹,无论怎么说,太子本人都脱不清干系。
随着时间拉长,持这种意见的大臣占了多数,皇帝也终于松口,说等边境战斗的结果。
淑宁读过很多书,这些道理她也懂。
淑宁也没有再发言,她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
许久不见,难免会觉得陌生,太子殿下这段时间日子也不好过,他要防备自己的弟弟,又要面对皇帝的猜忌。同时,还有很多政事等着他去处理。
太子今日来淑宛的公主府,便是早知淑宁要来,特地来等她的。
但她不愿就此屈服。
边境战事还在僵持,至少我方没有很快节节败退,还有喘息的机会。
如今边疆的精锐军不过数千,其余的大多是零时抓去充军,敌人本就骁勇善战,这种兵上了战场,不过是做炮灰的命。
太子转着手上的珠串,许久一言不发。
太子颔首,对淑宁的配合表示满意,而后他说:“前线的事情,你有什么消息吗?”
但这其中还是有蹊跷的地方,淑宁认为政治斗争不可能这么简单,为什么一查就查到太子头上?凭心而言,淑宁不觉得她这位兄长是做事这么不靠谱的人。
淑宛有点看不下去了,她不解地问:“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有什么问题就摊开了说嘛!说清楚不就好了?”
淑宁看完陆颐时整合过后的各方态度文书后,只是无力地叹气。
然,最后她什么也没说,只是行了个礼。
主战派的观点很简单,如今外族的狼子野心一点儿也不遮掩,他们原本的目的可能只是通过战争掠夺一些物资,但现在发现晏朝的军队也不是铁板一块,完全可以获得更多东西,那,何乐而不为呢?
淑宛大大咧咧地坐在主位,叫侍女奉茶之后,看热闹不嫌事大地瞧着下首的淑宁和太子。
自从边境战事又起,淑宁就在晏城活跃起来,她心中担心陆颐蹊,但又不像陆夫人那样,将全部希望寄托于神佛。
淑宁谨慎地说:“我这边的消息到底不灵通,只知道边境的战事胶着,短时间分不出个输赢来,再多的,我就不知道了。”
举国上下都不希望打败仗,若是这一仗败了,就意味着晏朝的国土进一步缩小,即便站场离晏城还很远,但,一步退,步步退,一直战败,晏朝易主只是时间问题。
太子久居高位,有些话其实早已不知要如何开口。
淑宁只觉得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未浮出水面,她
主和派也有话可说,自古以来打不过就求和,以获得喘息之机,而后养精蓄锐,重整旗鼓的例子不少,晏朝如今打不过对方,最大的问题,是军队青黄不接。
虽说晏朝兵弱,但人数一直占据上风。陆颐蹊知道家人一定担心他,便给她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说这场战斗虽难胜,但要守住城池不被攻破,他可以做到。
淑宁不清楚太子究竟是突生感慨,还是想打打感情牌,她探究的眼神轻轻扫过太子,而后说:“是啊,自从我们长大,这种机会就很少有了。”
敌军试图攻城掠池,我方寸步不让,默默对峙。
当朝的大臣和皇帝都是这么想的。
淑宁盯着手上的茶叶,同样安静。
淑宁想起陆老将军的死亡真相,前段时间探子回报的消息表明,陆老将军的死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
只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真于现实中显现,才能真切地感到那些事情的恐怖之处。
若是成功了,回到晏城一切都可商量,但若是失败城破,迎接陆家的,轻则皇帝震怒,夺去兵权,重则贬为白丁,发配边疆。
两方就继续打仗还是求和换取短暂和平的问题每天在朝堂上吵,孟帝高居王座上,有冕旒的遮掩,没人知道他脸上的表情,也就无从判断他的立场。
晏城的平静并没有维持多久,大约在赏花会后半月,边疆就传来了打仗的消息。www.qingshen.me
深夜来临的时候,她总是会感到痛苦,那种痛苦的根源是自己做不了什么,淑宁只能多多了解朝廷的风向,边境的战况,以及,趁乱稳住自身,找到真正搅浑水,并害死陆将军的人。
陆颐时眸光依然温柔,他声音和缓,像是安慰,“嫂嫂此法不错,就当是,为大哥祈福。”
她一点也不想被当成和亲公主被嫁到敌国,山高路远,水土不服不说,和亲公主的下场,除了查无此人,就是悲剧。
淑宛深切地感到,命运的大手伸出,欲遏住她的咽喉。
孟帝是怎么想的,就连他身边最亲近的大臣都不知道。
太子依然转着他手上那串珠子,对淑宁的话不置可否。
仅从传回的只言片语,只能窥见边境战况只激烈,更细节的,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传信官也无暇仔细罗列。
陆颐时能通过祭酒大人了解许多情报,如今朝廷上的官员,绝大部分都曾是祭酒大人的学生,因此要知道一些消息,还是很容易的。
边境打起来,一刻也不得安宁,晏朝朝廷也是一样,众大臣每日在朝堂上激烈辩驳外交问题,有主战派,就有主和派。
淑宁心里也清楚,但太子没有说话,她也没有要先开口的意思。
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