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依法治国的启蒙
番茄初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番茄初七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你还是没有理解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但这确实是能让大明国强民富的路。’
“多谢鄂国公,多谢鄂国公,多谢鄂国公。”十几个跪在了地上边说边磕着头。
还不等常遇春说下去,十几个人又跪了下去。“求鄂国公替草民做主,求鄂国公替草民做主。”
“这些人挺快的嘛。你去告诉他,我已经休息了,有什么事明日再说。”
“戚祥,你去点齐二十人,护送这些人去应天府,把这个奏折呈给陛下。务必保证这些人的安全,快去办吧。等这些人吃饱了就出发。”
“馒头管够,吃慢点,别噎着了。戚祥你再去准备些茶水。”
常遇春接着说道:“我听说大家是来伸冤的,有什么冤情边吃边说。”
“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
“目前来看,依法治国,辅以德治才是最理想的。但必须保证所有人都必须在法的框架之内,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之上,超脱于法之外。但这又跟皇权冲突,会把皇帝的权利限制起来,想要执行下去,就必须得对皇权有所让步,否则任何皇帝都不会支持这种制度。”
“都是四书五经。”
“这人是干什么的?”
“你说吧。”
“这么说的话周礼确实存在大量问题。”
“这个事我确实无权过问。www.chunchou.me”
戚祥急急忙忙从驿馆外跑到常遇春房间出,敲了敲门,在得到让他进去的命令后,进入房间向常遇春汇报外面的情况。www.chunrou.me
“孩儿明白了。”
“回鄂国公,此人自称是曹家大掌柜。”
“当时在公堂上,知府大人让他们沈家念了出来,说是什么我们把田契抵押给沈家,沈家借钱给我们支付租牛的费用。那租牛的费用比平时高了几十倍啊,我们也没见到钱,被他们骗着说是把田契抵押给沈家,付完租金就把田契还给我们。”
“分封制有这么大的问题吗?”
“那李斯不是个小人吗?篡改始皇帝诏书助胡亥篡位,还矫诏杀了扶苏。秦朝的暴政也离不开他。荀子也被孟子视为异类。那这个法家真的能用吗?”
常遇春开口问道:“你们说的这个沈家,是沈万三吗?”
“跟儒家有冲突,但又争不过儒家,只有隐忍了。出仕的法家也基本都以儒家的身份出现。葛太医就是医家的,他们跟儒家没有任何冲突,儒家也就没针对他们。兵家也是稳固皇权所必须的,才能够正大光明的出现在儒家面前,等天下稳定了就会被儒家打压。那墨家就是儒家的死敌。战国时期齐国建了个稷下学宫,从那里走出了无数贤才。”
“周朝的分封也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周朝最多的时候存在一百七十多个诸侯,每多一个诸侯,周天子的势力就会削弱一分,周天子能一直保持贤明倒还好,若是周天子并非贤主却又遇到有雄才大略诸侯,这天子宝座可能就坐不稳了。”
常遇春接着说道:“你们这个事我确实无权过问,我现在就写个奏折把这个事上报陛下。我再命人护送你们去应天府,你们把你们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陛下,陛下一定会为你们做主的。”
‘勋贵多有不法,陛下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是按你这么做,勋贵都得出来反对。’
“别的为什么都选择藏起来了呢?”
十几个人互相看了看,都陆陆续续站了起来。
“首先,我是武将,擅自拿下一个知府,容易被御史言官弹劾。第二,这个事我们目前只是听到了他们这十几个人的说辞,并没有了解详细情况,若是以此定那知府的罪,难免会出现冤假错案。第三,这个陈宁曾经也是兵部尚书,是被贬到这苏州府的,我不便插手这件事。”
“稷下学宫?”
“汉朝的七王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这不都是活生生的教训吗?”
‘他算是被儒家那套三纲五常毒害的不浅,一句父为子纲,他就不会质疑你说的话,也不会去怀疑你怎么会有这样的认识。不过这句父为子纲也确实被宋濂他们曲解了。最初的三纲说的是君臣、父子,夫妻这三种关系是天定的。’
“你们都快起来。那字据上都写了些什么。”
“所有人都必须在法的框架之内?”
“你在宫里跟着宋学士都学了些什么?”
“驿馆外有十几个佃农,说是代表几百户佃农来向鄂国公伸冤,末将仔细观察了他们的手,手上的茧子起码也得是在地里劳作了十几年才能留下的。”
“快把他们都带进来吧。”
这群佃农听到这话,手里捧着馒头,连忙跪在了地上,为首的一个中年人开口说道:“草民们本都是这苏州府的农民,前些年还能种地养活一家人,可这苏州府知府陈大人上任以后,凭空多出来一堆从来都没听说过的税,我们把税缴了就没钱去租耕牛。这个时候他们沈家就跑出来骗我们用田契作为抵押去租他们的耕牛,我们哪里认得什么字,就被连哄带骗地按了手印,结果到了去年年底陈大人带人来收了税之后没过几天,他们沈家就带人来抢我们的田地,我们打不过他们,就跑到知府衙门去告状。到了公堂上我们才知道我们按的那个手印是向他们沈家借钱的字据。鄂国公你可要替草民们做主啊。”
常遇春看了看那张字据又重新叠了起来,交还给了那个佃农。
“那岂不是用错误的理论用了一千多年吗?”
“先秦时期有诸子百家,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那你为什么选常森?’
“对,这是法治最核心的内容。但也是最难的。”
不一会十几个枯瘦的佃农来到了常遇春面前。
这时戚祥又拎着些馒头走了进来。
随后常森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不多时戚祥把馒头分给了这些佃农。
“孩儿不太明白。”
“父亲,容孩儿回去好好思考一下。”
“末将遵命”
‘嗯,我是在布局给大明来个彻底的改革。给他灌输我那个时代的法治思想。这个改革会触动非常多的人的利益,难度非常大。’
常遇春又询问了那些没来的佃农的情况,随后就离开了驿馆前往军营。常遇春在军营点了三百自己带了的兵,在城里买了点粮食,送到那几百户佃农家里。还嘱咐苏州府指挥使蔡本多注意一下这几百户佃农。等常遇春回到驿馆,已经是日暮时分了。戚祥也已经带着奏折,护送那十几人前往应天府了。
“草民拜见鄂国公。”
“父亲为何不直接把知府抓拿归案?而是选择上报给陛下?”
“并不是。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这里面儒家是最贴合皇权的。别的多数都选择了隐藏起来。与其说皇权选择了儒家,不如说儒家选择依附皇权。”
“历史确实不好评价李斯。秦灭六国李斯功不可没,秦朝的灭亡李斯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好了就是强国之策,用不好就是乱国之策。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不都是让国家强盛百姓富足吗?。孔子一生不都在试图恢复周礼吗?周礼真的好吗?真的适合这国家这天下百姓吗?王莽篡汉之后恢复周礼不也把天下搞得一团糟,百姓流离失所。”
“还请父亲教诲。”
“孩儿记住了。”
‘你告诉他这些,是有什么安排吗?’
“那日公堂上陈大人让我们把欠沈家的钱还上,沈家就把田契还给我们。那字据写的钱本来就多的离谱,还是九出十三归,我们哪有那么多钱。最后陈大人就把那田契判给了他们沈家,我们不服要去抢,结果被乱棍打了出来,趁乱之中只抢到了一张当时签的字据。”为首的那个佃农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叠起来的字据,双手递给了常遇春。
常遇春开口说道:“大家别着急,慢慢吃,别噎着了。戚祥你再去准备些馒头。”
“知府陈大人最后怎么判的?”
“这宋学士也确实只学了儒家的东西,别的他确实也教不了。”
“禀报鄂国公,驿馆外有个自称是曹宏逸的求见。”前来禀报的正是常遇春在北平府养伤时,问孙兴祖要来的一名小兵丘福。
“大家都快快起来吧。戚祥快去准备些馒头和茶水。”
“可惜到荀子之后就断了传承了。这个荀子也确实很有趣,算是儒家,但思想上却与孔孟有所不同,他最出名的两个弟子李斯和韩非却又都是法家弟子。荀子不同意孔孟的天命观,他的性恶论也跟孟子的性善论完全相悖,治国理念也是礼制为主法治为辅。”
“难道不是因为儒家最强?”
“你们都快起来,我不是不帮你们,你们快起来听我把话说完。”
“不是沈万三,是他弟弟沈贵,还有沈贵的两个儿子沈德昌和沈汉杰。”
“那我就从周礼说起,所谓周礼就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它对社会各个阶层、统治的各个阶级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和设置。当时的社会依然是贵族社会,贵族也就是‘士’凌驾于其他阶层之上,而礼就成为了他们维持自身地位,控制其他阶层的重要工具。周朝礼崩乐坏的根源却又恰恰是贵族这个阶层导致的,士大夫僭越礼制已成常态,但却要求平民百姓遵守礼制。这样的制度百姓如何能拥护。”
“你今天表现的很不错,没有鲁莽行事。切记凡事三思而后行,多听多看多问少说。”
“那怎样的制度才能兴国安邦长治久安?”
不一会常遇春就写好了奏折。
] “你还是没有理解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但这确实是能让大明国强民富的路。’
“多谢鄂国公,多谢鄂国公,多谢鄂国公。”十几个跪在了地上边说边磕着头。
还不等常遇春说下去,十几个人又跪了下去。“求鄂国公替草民做主,求鄂国公替草民做主。”
“这些人挺快的嘛。你去告诉他,我已经休息了,有什么事明日再说。”
“戚祥,你去点齐二十人,护送这些人去应天府,把这个奏折呈给陛下。务必保证这些人的安全,快去办吧。等这些人吃饱了就出发。”
“馒头管够,吃慢点,别噎着了。戚祥你再去准备些茶水。”
常遇春接着说道:“我听说大家是来伸冤的,有什么冤情边吃边说。”
“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
“目前来看,依法治国,辅以德治才是最理想的。但必须保证所有人都必须在法的框架之内,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之上,超脱于法之外。但这又跟皇权冲突,会把皇帝的权利限制起来,想要执行下去,就必须得对皇权有所让步,否则任何皇帝都不会支持这种制度。”
“都是四书五经。”
“这人是干什么的?”
“你说吧。”
“这么说的话周礼确实存在大量问题。”
“这个事我确实无权过问。www.chunchou.me”
戚祥急急忙忙从驿馆外跑到常遇春房间出,敲了敲门,在得到让他进去的命令后,进入房间向常遇春汇报外面的情况。www.chunrou.me
“孩儿明白了。”
“回鄂国公,此人自称是曹家大掌柜。”
“当时在公堂上,知府大人让他们沈家念了出来,说是什么我们把田契抵押给沈家,沈家借钱给我们支付租牛的费用。那租牛的费用比平时高了几十倍啊,我们也没见到钱,被他们骗着说是把田契抵押给沈家,付完租金就把田契还给我们。”
“分封制有这么大的问题吗?”
“那李斯不是个小人吗?篡改始皇帝诏书助胡亥篡位,还矫诏杀了扶苏。秦朝的暴政也离不开他。荀子也被孟子视为异类。那这个法家真的能用吗?”
常遇春开口问道:“你们说的这个沈家,是沈万三吗?”
“跟儒家有冲突,但又争不过儒家,只有隐忍了。出仕的法家也基本都以儒家的身份出现。葛太医就是医家的,他们跟儒家没有任何冲突,儒家也就没针对他们。兵家也是稳固皇权所必须的,才能够正大光明的出现在儒家面前,等天下稳定了就会被儒家打压。那墨家就是儒家的死敌。战国时期齐国建了个稷下学宫,从那里走出了无数贤才。”
“周朝的分封也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周朝最多的时候存在一百七十多个诸侯,每多一个诸侯,周天子的势力就会削弱一分,周天子能一直保持贤明倒还好,若是周天子并非贤主却又遇到有雄才大略诸侯,这天子宝座可能就坐不稳了。”
常遇春接着说道:“你们这个事我确实无权过问,我现在就写个奏折把这个事上报陛下。我再命人护送你们去应天府,你们把你们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陛下,陛下一定会为你们做主的。”
‘勋贵多有不法,陛下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是按你这么做,勋贵都得出来反对。’
“别的为什么都选择藏起来了呢?”
十几个人互相看了看,都陆陆续续站了起来。
“首先,我是武将,擅自拿下一个知府,容易被御史言官弹劾。第二,这个事我们目前只是听到了他们这十几个人的说辞,并没有了解详细情况,若是以此定那知府的罪,难免会出现冤假错案。第三,这个陈宁曾经也是兵部尚书,是被贬到这苏州府的,我不便插手这件事。”
“稷下学宫?”
“汉朝的七王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这不都是活生生的教训吗?”
‘他算是被儒家那套三纲五常毒害的不浅,一句父为子纲,他就不会质疑你说的话,也不会去怀疑你怎么会有这样的认识。不过这句父为子纲也确实被宋濂他们曲解了。最初的三纲说的是君臣、父子,夫妻这三种关系是天定的。’
“你们都快起来。那字据上都写了些什么。”
“所有人都必须在法的框架之内?”
“你在宫里跟着宋学士都学了些什么?”
“驿馆外有十几个佃农,说是代表几百户佃农来向鄂国公伸冤,末将仔细观察了他们的手,手上的茧子起码也得是在地里劳作了十几年才能留下的。”
“快把他们都带进来吧。”
这群佃农听到这话,手里捧着馒头,连忙跪在了地上,为首的一个中年人开口说道:“草民们本都是这苏州府的农民,前些年还能种地养活一家人,可这苏州府知府陈大人上任以后,凭空多出来一堆从来都没听说过的税,我们把税缴了就没钱去租耕牛。这个时候他们沈家就跑出来骗我们用田契作为抵押去租他们的耕牛,我们哪里认得什么字,就被连哄带骗地按了手印,结果到了去年年底陈大人带人来收了税之后没过几天,他们沈家就带人来抢我们的田地,我们打不过他们,就跑到知府衙门去告状。到了公堂上我们才知道我们按的那个手印是向他们沈家借钱的字据。鄂国公你可要替草民们做主啊。”
常遇春看了看那张字据又重新叠了起来,交还给了那个佃农。
“那岂不是用错误的理论用了一千多年吗?”
“先秦时期有诸子百家,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那你为什么选常森?’
“对,这是法治最核心的内容。但也是最难的。”
不一会十几个枯瘦的佃农来到了常遇春面前。
这时戚祥又拎着些馒头走了进来。
随后常森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不多时戚祥把馒头分给了这些佃农。
“孩儿不太明白。”
“父亲,容孩儿回去好好思考一下。”
“末将遵命”
‘嗯,我是在布局给大明来个彻底的改革。给他灌输我那个时代的法治思想。这个改革会触动非常多的人的利益,难度非常大。’
常遇春又询问了那些没来的佃农的情况,随后就离开了驿馆前往军营。常遇春在军营点了三百自己带了的兵,在城里买了点粮食,送到那几百户佃农家里。还嘱咐苏州府指挥使蔡本多注意一下这几百户佃农。等常遇春回到驿馆,已经是日暮时分了。戚祥也已经带着奏折,护送那十几人前往应天府了。
“草民拜见鄂国公。”
“父亲为何不直接把知府抓拿归案?而是选择上报给陛下?”
“并不是。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这里面儒家是最贴合皇权的。别的多数都选择了隐藏起来。与其说皇权选择了儒家,不如说儒家选择依附皇权。”
“历史确实不好评价李斯。秦灭六国李斯功不可没,秦朝的灭亡李斯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好了就是强国之策,用不好就是乱国之策。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不都是让国家强盛百姓富足吗?。孔子一生不都在试图恢复周礼吗?周礼真的好吗?真的适合这国家这天下百姓吗?王莽篡汉之后恢复周礼不也把天下搞得一团糟,百姓流离失所。”
“还请父亲教诲。”
“孩儿记住了。”
‘你告诉他这些,是有什么安排吗?’
“那日公堂上陈大人让我们把欠沈家的钱还上,沈家就把田契还给我们。那字据写的钱本来就多的离谱,还是九出十三归,我们哪有那么多钱。最后陈大人就把那田契判给了他们沈家,我们不服要去抢,结果被乱棍打了出来,趁乱之中只抢到了一张当时签的字据。”为首的那个佃农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叠起来的字据,双手递给了常遇春。
常遇春开口说道:“大家别着急,慢慢吃,别噎着了。戚祥你再去准备些馒头。”
“知府陈大人最后怎么判的?”
“这宋学士也确实只学了儒家的东西,别的他确实也教不了。”
“禀报鄂国公,驿馆外有个自称是曹宏逸的求见。”前来禀报的正是常遇春在北平府养伤时,问孙兴祖要来的一名小兵丘福。
“大家都快快起来吧。戚祥快去准备些馒头和茶水。”
“可惜到荀子之后就断了传承了。这个荀子也确实很有趣,算是儒家,但思想上却与孔孟有所不同,他最出名的两个弟子李斯和韩非却又都是法家弟子。荀子不同意孔孟的天命观,他的性恶论也跟孟子的性善论完全相悖,治国理念也是礼制为主法治为辅。”
“难道不是因为儒家最强?”
“你们都快起来,我不是不帮你们,你们快起来听我把话说完。”
“不是沈万三,是他弟弟沈贵,还有沈贵的两个儿子沈德昌和沈汉杰。”
“那我就从周礼说起,所谓周礼就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它对社会各个阶层、统治的各个阶级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和设置。当时的社会依然是贵族社会,贵族也就是‘士’凌驾于其他阶层之上,而礼就成为了他们维持自身地位,控制其他阶层的重要工具。周朝礼崩乐坏的根源却又恰恰是贵族这个阶层导致的,士大夫僭越礼制已成常态,但却要求平民百姓遵守礼制。这样的制度百姓如何能拥护。”
“你今天表现的很不错,没有鲁莽行事。切记凡事三思而后行,多听多看多问少说。”
“那怎样的制度才能兴国安邦长治久安?”
不一会常遇春就写好了奏折。
暂未分类相关阅读More+
魂穿大明:洪武十七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番茄初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魂穿大明:洪武十七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