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柴煮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废柴煮酒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府上的仆人们本就笃信鬼神之说,如此一来,更加相信五娘子是灶君入梦亲手传授了厨艺的弟子了。
一进家门,一个个的眼睛就乌溜溜乱转,几乎是明示的期待着能否尝到刘兄女儿的手艺。
刘绰年纪小,曹氏自然也不避讳让她去厅堂拜见夫君的同仁和朋友。
回礼嘛,就一碗她亲手做的鸡蛋羹就行。
更别说那个鸡蛋羹了。软嫩香滑,真是看着就好吃。
可他们都是奴仆,哪有资格让主人给自己做饭吃。只有她因为是贴身伺候娘子的,有幸吃到过。
娘子在庖屋做的时候,她在一旁帮手也跟着看过。那流程是真的复杂,他们平日里做饭可没那么讲究,能做熟,做出味道来,能下饭就可以了。
“绰绰,阿娘看你这些日子一直在屋子里写大字。你是女孩子,又不用考进士,怎么跟你兄长似的,整天不是读书就是写字呢?”
“府里的人都羡慕奴婢呢!”
“你当兄长的,自家妹妹想要读书练字,你不说好好教导,还跟妹子要好处?桐哥儿来家作客,你端着个碗晃来晃去的像什么样子?”曹氏气不打一处来,揪着刘谦的耳朵教训完,有些歉意地看着一旁馋得不行的少年,“桐哥儿,晚饭就留在我家吃吧,让绰绰新给你做一份,你别跟这个混小子一般见识!”
曹氏很高兴,连声道:“好好好,阿娘记住了,以后啊,阿娘带着他们做就行。你也不必早起给我们做蛋羹了,以后阿娘做给你吃!”
那么鸡蛋羹对县令大人来说,大概便如同糖炒栗子之于刘绰。
寻常人还知道敬畏个鬼神,灶君弟子的菜谱,怎敢随意打听。
每天早上都给全家人蒸蛋羹,除了自家院子里,还记着隔壁院里的祖父祖母。哄得夏氏逢人就夸,别看年纪大了,牙口不好了,这口福倒是比年轻的时候还好。见到曹氏的时候也都眉开眼笑,态度慈和得很。
小儿子正端着一碗吃了一半的鸡蛋羹跟自己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眉飞色舞地炫耀着。纵是了解自家儿子的脾性,曹氏也有些受不了。
但自家女儿出了名,还是贤名,说他心里不得意,那是不可能的。
见曹氏一脸愁容,刘绰忍不住问:“阿娘你怎么了?”
刘绰有些不解。她也没出什么新的菜色,怎么就引得这些人乐此不疲地来她家呢。而且每次这些人说的客套话都是同样的内容,一是夸饭菜口味好,二是夸小姑娘相貌好。
桐哥儿自然没什么意见,他乐得不行。
子不曰怪力乱神,那么他也不曰。
曹氏就更得意,因为刘主簿坚持不曰怪力乱神,说她是妇人之言,想来女儿只是在烹饪这方面特别有天赋罢了。大概,便如书上写的那些过目不忘的神童一般。
红果还在一旁嘚吧嘚吧说着,这些天这孩子也变得比从前活泼了许多。
说刘绰不烦,那是不可能的。虽说每次做菜,她也只是在旁指挥而已。
她便又去找小儿子。
曹氏不想当着小女儿的面数落大女儿一家,只好转移话题。
她乐意去正厅应酬一番,也是觉得说不定能对刘主簿在仕途上有些助益。
何况人家总共才吃过几回?
越是家常的东西,越容易在百姓之间推广普及。刘绰自己其实也不舍得,把鸡蛋羹的做法让太多人知道。这样以后她开馆子创业的时候,可就少了一道招牌菜。
吃东西自然是吃个稀奇,若是人人都能做,饭馆的竞争可就大了。
否则,怎么解释,她小小年纪却比积年的老厨娘做菜火候掌控得还好的。
一次两次还好,后来次数多了,刘绰发现饭桌上的食客里有好多来了不止一次的熟脸。
可总有那些不要脸的,仗着是亲戚关系,开口就要做菜的秘方,比如她大女婿。
三老太太和四老太太回去后将刘绰夸得花朵一般,人美心善孝顺还厨艺好。
曹氏心里也喜滋滋的。让他们笑话她闺女,她这小闺女就是世上最好的小姑娘,懂事聪明还知道疼人。不仅孝顺父母,还友爱兄弟。
与夏氏交好的那些女眷来访,夏氏也经常叫了她去陪客。众人少不得要夸她这个当娘的,说她教女有方。
刘主簿性子清高,不善于结交攀附,平日里跟明府关系并不亲近。一块吃了几顿饭后,发现彼此间很聊得来,反倒与明府知己相称了。
“羡慕什么?”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后来听说,明府酷爱那道鸡蛋羹,甚至还在家写了一首小诗来夸赞鸡蛋羹的美味。凡是十九郎家有宴席,明府必到。
她这小闺女还心疼自家哥哥夜里读书辛苦,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宵夜,补身体。眼见着两个儿子人也胖了,脸色也更好看了。曹氏干脆给庖屋放了话,以后五娘子过来,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尽管听她吩咐便是。
老厨娘也看过几次,自认为已经学会了,可她蒸出来的总是会有很多孔洞,据曹氏说口感也比五娘子亲手做的差上许多。
嘴上虽这么说,曹氏心里也一直堵着一口闷气。
刘主簿的同仁们也越来越频繁地请他吃酒。
曹氏笑起来:“哈哈哈,瞧我们绰绰说的,阿娘竟不知道,这书中还有这么多好东西呢?”
然后阿耶这个直男没有领会到这位知己领导委婉的弦外之音?
她居然不知道这院子里的人有多么想吃到灶君弟子做的饭菜。
来的人也不点别的,就期待席面上能有韭菜炒鸡蛋和葱香鸡蛋羹。
是啊,蛋羹也是她的最爱。吃多少回也不会腻烦。
她正思索着,刘主簿是否在无意间得罪了领导而不自知。
红果见她常常皱着眉发呆,便问:“娘子,是有什么烦心事么?”
“娘子,您真当那两道菜是什么平常菜么?在外面哪里都吃不到。现在,能跟着阿郎到家里赴宴,在县城里说出去都是极体面的事。托娘子的福,奴婢居然还见到县里的明府了。奴婢瞧着咱们明府每次吃蛋羹都喜欢的跟什么似的,还说羡慕阿郎有口福,每天都能吃呢。这人啊,若是遇到和自己口味的东西,就是天天吃也不会吃腻的。”
刘绰将这不解说了,红果却噗嗤一下笑了。
难不成县令大人是在暗示我家把蛋羹的做法告诉他?
曹氏自然一下就听明白了,“便是寻常的厨子,也有几样拿手好菜是秘而不宣的,不是关门弟子不会传授。何况你是灶君的亲传弟子,明府是何等样人物?怎会因为一道菜就为难你阿耶去?你且放宽心好了!”
这时代的人,便是龙座上那位,若论饮食的丰富,跟她这个生产力发达时代过来的人比起来,也是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
“娘,这是我拿字帖跟绰绰换的!”
酒足饭饱后,刘主簿的同仁们又都要求见见传闻中的小神厨。
虽说惦记同仁的闺女很不礼貌,但好在刘绰只有八岁,而且他们惦记的是灶君弟子的手艺。
“吃过娘子亲手做的韭菜炒鸡蛋啊!”红果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又去缠着你妹妹给你做蛋羹了?”
吃酒不下馆子,却偏偏要蹭到他家里来。
“哎,说起来就生气,你现在贤名远播,将咱们刘家女儿的名声给挽回了。你三叔母居然还不高兴,跑到老太太那里去告状,说咱们小题大做,平白让四娘子害怕生病。咱们吃了闷亏,遮掩了娇娇做的那些丑事,挽回了她女儿残害姐妹的名声,她居然还闹起来了。阿娘真是咽不下这口恶气!她是想看着四娘子的名声坏了,找不到好婆家,她就满意了?她还说要不是四娘子把你
原本他都打算回家搜罗些自己不用的字帖,拿来让刘谦帮他送到五娘子那里。
刘绰心中暗暗称奇,原来古代人是如此得.尊重知识产权。怪不得一直没有人,借着权势或关系亲近,向她讨要鸡蛋羹的秘方。
她的女儿不就是这样的么?
糖炒栗子和冰糖葫芦她也吃不够,见到了就想买,好久不吃了就会想。
要脸面的,知进退的,比如明府,便是再喜欢,也不好意思开口问。
看见女儿面对一桌子不怎么熟悉的大人也是举止得体,应对自如,曹氏虽读书不多,脑子里不免也蹦出来自己夫君说过的一句话: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阿娘,最好了!”刘绰趴在曹氏脸上亲了一口。
番茄炒鸡蛋和酸辣土豆丝虽说是家常菜,读书的时候她在食堂见到,也会重复买来吃。
是这个道理,刘绰恍然大悟。
可她家这个大女婿是个不知进退的混货,竟想着打听出来开个蛋羹店。
她家娘子有时候极聪明,有时候又有些迟钝。
刘绰突然正经起来,严肃地问曹氏,“阿娘,明府如此喜欢吃鸡蛋羹,我们要不要告诉他做法?不然,会不会得罪了他去?”
“阿娘!”她趴在曹氏耳边将鸡蛋羹的兑水比例和火候掌控告诉了她,“以后你就是灶君弟子的大弟子了!”
刘主簿是读书人,自然不信灶君收徒的说法。
刘绰搂着曹氏的胳膊,“阿娘,你没听过有句话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车簇簇。”
后来,除了衙门里的同仁,住的近的亲戚们也纷纷找了理由上门蹭饭。
而她们,可是在明府之前,就吃到了自家孙女孝顺的鸡蛋羹。那意义可就更加非同一般了!
红果说的明府便是县令大人。刘绰的确每次都能见到他。
她去找刘珍,想寻求儿子的支持。哪知道刘珍捧着一本书,也是同样的说辞。
每隔两三天,刘主簿家就一桌酒席。
] 府上的仆人们本就笃信鬼神之说,如此一来,更加相信五娘子是灶君入梦亲手传授了厨艺的弟子了。
一进家门,一个个的眼睛就乌溜溜乱转,几乎是明示的期待着能否尝到刘兄女儿的手艺。
刘绰年纪小,曹氏自然也不避讳让她去厅堂拜见夫君的同仁和朋友。
回礼嘛,就一碗她亲手做的鸡蛋羹就行。
更别说那个鸡蛋羹了。软嫩香滑,真是看着就好吃。
可他们都是奴仆,哪有资格让主人给自己做饭吃。只有她因为是贴身伺候娘子的,有幸吃到过。
娘子在庖屋做的时候,她在一旁帮手也跟着看过。那流程是真的复杂,他们平日里做饭可没那么讲究,能做熟,做出味道来,能下饭就可以了。
“绰绰,阿娘看你这些日子一直在屋子里写大字。你是女孩子,又不用考进士,怎么跟你兄长似的,整天不是读书就是写字呢?”
“府里的人都羡慕奴婢呢!”
“你当兄长的,自家妹妹想要读书练字,你不说好好教导,还跟妹子要好处?桐哥儿来家作客,你端着个碗晃来晃去的像什么样子?”曹氏气不打一处来,揪着刘谦的耳朵教训完,有些歉意地看着一旁馋得不行的少年,“桐哥儿,晚饭就留在我家吃吧,让绰绰新给你做一份,你别跟这个混小子一般见识!”
曹氏很高兴,连声道:“好好好,阿娘记住了,以后啊,阿娘带着他们做就行。你也不必早起给我们做蛋羹了,以后阿娘做给你吃!”
那么鸡蛋羹对县令大人来说,大概便如同糖炒栗子之于刘绰。
寻常人还知道敬畏个鬼神,灶君弟子的菜谱,怎敢随意打听。
每天早上都给全家人蒸蛋羹,除了自家院子里,还记着隔壁院里的祖父祖母。哄得夏氏逢人就夸,别看年纪大了,牙口不好了,这口福倒是比年轻的时候还好。见到曹氏的时候也都眉开眼笑,态度慈和得很。
小儿子正端着一碗吃了一半的鸡蛋羹跟自己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眉飞色舞地炫耀着。纵是了解自家儿子的脾性,曹氏也有些受不了。
但自家女儿出了名,还是贤名,说他心里不得意,那是不可能的。
见曹氏一脸愁容,刘绰忍不住问:“阿娘你怎么了?”
刘绰有些不解。她也没出什么新的菜色,怎么就引得这些人乐此不疲地来她家呢。而且每次这些人说的客套话都是同样的内容,一是夸饭菜口味好,二是夸小姑娘相貌好。
桐哥儿自然没什么意见,他乐得不行。
子不曰怪力乱神,那么他也不曰。
曹氏就更得意,因为刘主簿坚持不曰怪力乱神,说她是妇人之言,想来女儿只是在烹饪这方面特别有天赋罢了。大概,便如书上写的那些过目不忘的神童一般。
红果还在一旁嘚吧嘚吧说着,这些天这孩子也变得比从前活泼了许多。
说刘绰不烦,那是不可能的。虽说每次做菜,她也只是在旁指挥而已。
她便又去找小儿子。
曹氏不想当着小女儿的面数落大女儿一家,只好转移话题。
她乐意去正厅应酬一番,也是觉得说不定能对刘主簿在仕途上有些助益。
何况人家总共才吃过几回?
越是家常的东西,越容易在百姓之间推广普及。刘绰自己其实也不舍得,把鸡蛋羹的做法让太多人知道。这样以后她开馆子创业的时候,可就少了一道招牌菜。
吃东西自然是吃个稀奇,若是人人都能做,饭馆的竞争可就大了。
否则,怎么解释,她小小年纪却比积年的老厨娘做菜火候掌控得还好的。
一次两次还好,后来次数多了,刘绰发现饭桌上的食客里有好多来了不止一次的熟脸。
可总有那些不要脸的,仗着是亲戚关系,开口就要做菜的秘方,比如她大女婿。
三老太太和四老太太回去后将刘绰夸得花朵一般,人美心善孝顺还厨艺好。
曹氏心里也喜滋滋的。让他们笑话她闺女,她这小闺女就是世上最好的小姑娘,懂事聪明还知道疼人。不仅孝顺父母,还友爱兄弟。
与夏氏交好的那些女眷来访,夏氏也经常叫了她去陪客。众人少不得要夸她这个当娘的,说她教女有方。
刘主簿性子清高,不善于结交攀附,平日里跟明府关系并不亲近。一块吃了几顿饭后,发现彼此间很聊得来,反倒与明府知己相称了。
“羡慕什么?”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后来听说,明府酷爱那道鸡蛋羹,甚至还在家写了一首小诗来夸赞鸡蛋羹的美味。凡是十九郎家有宴席,明府必到。
她这小闺女还心疼自家哥哥夜里读书辛苦,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宵夜,补身体。眼见着两个儿子人也胖了,脸色也更好看了。曹氏干脆给庖屋放了话,以后五娘子过来,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尽管听她吩咐便是。
老厨娘也看过几次,自认为已经学会了,可她蒸出来的总是会有很多孔洞,据曹氏说口感也比五娘子亲手做的差上许多。
嘴上虽这么说,曹氏心里也一直堵着一口闷气。
刘主簿的同仁们也越来越频繁地请他吃酒。
曹氏笑起来:“哈哈哈,瞧我们绰绰说的,阿娘竟不知道,这书中还有这么多好东西呢?”
然后阿耶这个直男没有领会到这位知己领导委婉的弦外之音?
她居然不知道这院子里的人有多么想吃到灶君弟子做的饭菜。
来的人也不点别的,就期待席面上能有韭菜炒鸡蛋和葱香鸡蛋羹。
是啊,蛋羹也是她的最爱。吃多少回也不会腻烦。
她正思索着,刘主簿是否在无意间得罪了领导而不自知。
红果见她常常皱着眉发呆,便问:“娘子,是有什么烦心事么?”
“娘子,您真当那两道菜是什么平常菜么?在外面哪里都吃不到。现在,能跟着阿郎到家里赴宴,在县城里说出去都是极体面的事。托娘子的福,奴婢居然还见到县里的明府了。奴婢瞧着咱们明府每次吃蛋羹都喜欢的跟什么似的,还说羡慕阿郎有口福,每天都能吃呢。这人啊,若是遇到和自己口味的东西,就是天天吃也不会吃腻的。”
刘绰将这不解说了,红果却噗嗤一下笑了。
难不成县令大人是在暗示我家把蛋羹的做法告诉他?
曹氏自然一下就听明白了,“便是寻常的厨子,也有几样拿手好菜是秘而不宣的,不是关门弟子不会传授。何况你是灶君的亲传弟子,明府是何等样人物?怎会因为一道菜就为难你阿耶去?你且放宽心好了!”
这时代的人,便是龙座上那位,若论饮食的丰富,跟她这个生产力发达时代过来的人比起来,也是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
“娘,这是我拿字帖跟绰绰换的!”
酒足饭饱后,刘主簿的同仁们又都要求见见传闻中的小神厨。
虽说惦记同仁的闺女很不礼貌,但好在刘绰只有八岁,而且他们惦记的是灶君弟子的手艺。
“吃过娘子亲手做的韭菜炒鸡蛋啊!”红果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又去缠着你妹妹给你做蛋羹了?”
吃酒不下馆子,却偏偏要蹭到他家里来。
“哎,说起来就生气,你现在贤名远播,将咱们刘家女儿的名声给挽回了。你三叔母居然还不高兴,跑到老太太那里去告状,说咱们小题大做,平白让四娘子害怕生病。咱们吃了闷亏,遮掩了娇娇做的那些丑事,挽回了她女儿残害姐妹的名声,她居然还闹起来了。阿娘真是咽不下这口恶气!她是想看着四娘子的名声坏了,找不到好婆家,她就满意了?她还说要不是四娘子把你
原本他都打算回家搜罗些自己不用的字帖,拿来让刘谦帮他送到五娘子那里。
刘绰心中暗暗称奇,原来古代人是如此得.尊重知识产权。怪不得一直没有人,借着权势或关系亲近,向她讨要鸡蛋羹的秘方。
她的女儿不就是这样的么?
糖炒栗子和冰糖葫芦她也吃不够,见到了就想买,好久不吃了就会想。
要脸面的,知进退的,比如明府,便是再喜欢,也不好意思开口问。
看见女儿面对一桌子不怎么熟悉的大人也是举止得体,应对自如,曹氏虽读书不多,脑子里不免也蹦出来自己夫君说过的一句话: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阿娘,最好了!”刘绰趴在曹氏脸上亲了一口。
番茄炒鸡蛋和酸辣土豆丝虽说是家常菜,读书的时候她在食堂见到,也会重复买来吃。
是这个道理,刘绰恍然大悟。
可她家这个大女婿是个不知进退的混货,竟想着打听出来开个蛋羹店。
她家娘子有时候极聪明,有时候又有些迟钝。
刘绰突然正经起来,严肃地问曹氏,“阿娘,明府如此喜欢吃鸡蛋羹,我们要不要告诉他做法?不然,会不会得罪了他去?”
“阿娘!”她趴在曹氏耳边将鸡蛋羹的兑水比例和火候掌控告诉了她,“以后你就是灶君弟子的大弟子了!”
刘主簿是读书人,自然不信灶君收徒的说法。
刘绰搂着曹氏的胳膊,“阿娘,你没听过有句话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车簇簇。”
后来,除了衙门里的同仁,住的近的亲戚们也纷纷找了理由上门蹭饭。
而她们,可是在明府之前,就吃到了自家孙女孝顺的鸡蛋羹。那意义可就更加非同一般了!
红果说的明府便是县令大人。刘绰的确每次都能见到他。
她去找刘珍,想寻求儿子的支持。哪知道刘珍捧着一本书,也是同样的说辞。
每隔两三天,刘主簿家就一桌酒席。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