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十月海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朱文骥狐疑地看着纪霈之,他以为,纪霈之以狠闻名,议和之所以顺利,是因为大弘人足够了解他,非是他擅长政事。
说到这里,他看向了门口的吕游。
……
纪霈之缓缓走了进来,目光在众人脸上游移,“请朱大人解释解释,那是什么意思!”
纪霈之的脸色越来越差,朱大人快要哭了。
水榭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三千。”
“您是咱的父母官,可不能不管咱们啊!”
纪霈之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当然,我毕竟是生意人。”
……
“既然如此,草民也捐。”
……
朱文骥的脸色很不好看,他抬手压了压,“本官不是不管你们,而是没法管,那位可是端王。不瞒你们说,他来南州其实是为了邵大人的儿子和弟弟,结果刚找着人,就被同袍义社的人杀了,端王倒也不怒,就是往邵明诚敞开的脖子里塞了两个文玩核桃。”
淡青色的飘拂的窗纱上有了一道颀长的身影,旋即,门开了,一席白衣的纪霈之进了水榭。
纪霈之道:“所以,本王若不依着你们,就是不体察民情,对吗!”
他一下子跳起来,撞翻了身前的小几,上面的盘子纷纷落地,发出一阵稀里哗啦的声音。
朱文骥的呼吸声变粗了,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却不敢擦,“他们是生意人,习惯了讨价还价,此番只是想求王爷通融一二。”
这话说得含蓄,但懂的都懂,翻译过来就是,你要多少咱们就给你多少,直接捅上去就没意思了。
……
莳花院的东家道:“王爷放心,草民定当尽力而为。”
朱大人长长地松了口气——当然是实话,他就是有三个脑袋,也不敢跟纪霈之叫板。
纪霈之道:“便如此门吧,本王决不食言。”
“草民愿捐一万石。”有人一开口就是大手笔。
巡抚是南州一带的土皇帝,朱大人按说很有话语权,可他平日没少收这些富商的各种孝敬,拿人家的手短,此时此刻,他便使不出雷霆手段,逼迫他们就范。
这让所有人都想起了邵明诚的死,他们规规矩矩地站起来,惊恐地看着那张因为逆光而模糊不清的脸。
他明白了,纪霈之有备而来,一应举措肯定与上面商议过了,绝不是其一人的主意。
“对对,草民恳请王爷体察民情。”
这也是实话,众人面面相觑。
众人一滞,不敢再说,齐齐看向朱文骥。
六月二十七,朱大人把粮商、盐商、布商等大商贾召集到南州西城的莳花院,商议应对纪霈之突然而来的筹粮举措。
纪霈之逼问:“到底是二,还是三!”
荷园,水榭。
“三三,王爷,三千石。”钱员外一脸肉痛,“王爷,真的减免赋税吗!”
他简单两句话,画面感就有了,水榭里静了静。
朱大人尴尬地笑了笑,“我要是知道,早逼着你们捐款捐粮,进京去烧热灶了,还用得着跟你们愁眉苦脸,应付这位冷门王爷!”
“朱大人想想办法吧。”
未发现异常。
钱员外松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想到纪霈之的手段,他便心浮气躁,无法安坐。
上了马车,薛焕笑道:“表弟一方面施压,一方面让利,还让莳花院带头屈服,可谓恩威并施,事半功倍,佩服佩服。”
第2回。朱大人,不是我姓钱的不支持您,而是耗不起啦,再捐就真的倾家荡产了啊!”
“是啊王爷,上次捐了一回,已然尽了全力,此番再捐就要想些法子了。”
纪霈之摇了摇头,“朱大人掌握了同袍义社的四个人,想必会牵出很长一串来,只要他看好南州城,万鹤翔
话题又转回来了,总结四个字:没有,不捐。
朱文骥拱手道:“王爷,他们绝无此意,绝无此意啊。”
“是啊是啊,朱大人。”
“两千石。”
其他人愤怒地看了过去,见是莳花院的东家,又纷纷垂下了脑袋——莳花院有江湖势力,一般无人敢惹。
掌柜们可以要求加薪,有难事也可以借款,但贪墨者严惩不贷,自打五年前剁了两个人(一个掌柜和一个账房)的手,类似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纪霈之道:“你们也是这个意思吗!”
“对策,是对付本王的对策吗。”一道声音在水榭外响了起来,淡淡的,冷冷的,可听在朱文骥的耳朵里,如同炸雷一般。
纪霈之道:“感谢诸位,本王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也请诸位在十天内筹好粮食,届时本王亲自押送回京。”
“不过……”薛焕道,“如果表弟亲自押送,一定会引来……哦,难不成表弟要的就是这个!”
其他人原本还想谈谈条件,但有人应下了,他们便不好推辞,只能捏着鼻子答应下来。
朱文骥想起了纪霈之与大弘议和的经过,抽筋似的给穿朱红色纱衣的钱员外使眼色。
“我早上没给你吃饭吗,就不能用点力气”他先是申斥打扇的长随一句,随即胖脸上又浮起一丝笑意,“好吧,本官已然充分了解诸位的苦楚,理由很充分,很充分嘛,哈哈,那本官就张罗张罗,让诸位亲自与端王哭哭穷,想来端王心怀宽广,能够体谅大家的难处,免了这么一遭。”
“所以第一次捐的时候,我有多大力出多大力,实在人就是吃亏。”
毕竟,纪霈之给的月俸一般是其他商铺的一倍、两倍,乃至数倍,端看个人能力如何。
“我就说嘛,在商言商,有付出必然要有所得,如此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薛焕进了门,“恭喜王爷,总算不虚此行。”
纪霈之道:“为朝廷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理应得到回馈,本王说到做到。”
纪霈之道:“大家都是生意人,算一算账就知道了,其实不亏。”
朱文骥看向薛焕——薛焕易了容,儒生打扮,和师爷一般无二。
“是啊是啊!”
隔了片刻,还是朱红衣服的钱员外率先开口,“朱大人,如今京里到底是什么情况,齐王和瑞王哪个可能性更大一些!”
可即便如此,大部分客人依然汗如雨下,丝绸帕子不顶用,棉布帕子湿了一层又一层。
众人表情微妙。
朱大人坐正位,和二十几个大商贾围坐在一个大冰雕四周。
“这话在理。”
“唉,大人呐,我是真的没有余力了,要是有余力咱们不会眼看着,毕竟大炎完了,咱们也好不了。”
“那倒是。”
那男子大概还沉溺在又要割一大块肉的痛苦心情中,根本没看见他的跟明示一样的暗示。
薛焕道:“好是好,但同袍义社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在暗,这些商人在明,只怕会闹出人命来。”
朱大人很满意这个效果,又道:“诸位还有没有余力,你们清楚我也清楚,想必端王和瑞王也清楚,否则他不会张嘴。”
“确实。”薛焕道,“一方面让朝廷和京城的老百姓领情,另一方面又让莳花院减免了赋税,我怎么看表弟都稳赚不赔。”
薛焕以为,这是纪霈之经营有道,御下有方,但元宝等老人都知道,这是纪霈之用雷霆手段管束出来的。
纪霈之道:“一石三鸟,不好么!”
但此番筹粮,却让他看到了另外一面,难道……他也有夺嫡之心
屋子里鸦雀无声,众商贾打着眼神官司,无一人敢应承,更无一人敢拒绝。
他赶紧说道:“来人啊,把这里收拾了,再上两套新的来。”
所有人都哆嗦了一下。
第91章
“不必了。”纪霈之停下脚步,“我来只想说三句话,第一,本王查过诸位的家底,知道你们能拿出多少;第二,本王会奏明朝廷,来年会按照诸位纳捐的数额商定减免的税负,期限为八年;如果诸位不捐……”
他在门口停下脚步,背着光,一时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但左手的手指动得很快,一对文玩核桃转得无声无息。
这时,钱员外总算接到了朱大人的示意,迟疑着说道:“草民也愿捐,就二、三千石吧。”
熏风微拂,冷气四散,屋子里的温度与外面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忙了三天,南州的商界终于有了动静。
一个年过六旬的老者说道:“朱大人,这就不必了吧。咱们之间的事情好说,到上面就不好说了,你说呢!”
吕游心领神会,拔剑,劈门,只听“咔嚓”一声,上好的酸枝木门一分为二。
纪霈之点点头,“朱大人,这句实话暂时保住了你的朱砂帽。”他也是生意人,最懂生意人的心理,朱大人的话说服了他。
……
“王爷英明,定能体察民情。”
一个穿着朱红色纱衣的中年男子说道:“只要有灾就来南州要,捐一回不够,还要捐
“我信王爷,捐四千。”
朱文骥快步过去,拱手道:“王爷误会了,下官绝无此意,下官说的对策是针对此次筹粮的计策,对对,就是想让大家伙儿筹粮,与朝廷一起过此难关。”
朱文骥的笑意彻底沉了下去,“如果本官能做主,就不会找大家来商议对策。”
从巡抚衙门回来后,纪霈之对南州及其周边州县商铺的账目进行了抽查。
这是人之常情,朱大人到底是巡抚,尽管已经紧张得要死了,但理智在,脑子在,急智还在。
] 朱文骥狐疑地看着纪霈之,他以为,纪霈之以狠闻名,议和之所以顺利,是因为大弘人足够了解他,非是他擅长政事。
说到这里,他看向了门口的吕游。
……
纪霈之缓缓走了进来,目光在众人脸上游移,“请朱大人解释解释,那是什么意思!”
纪霈之的脸色越来越差,朱大人快要哭了。
水榭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三千。”
“您是咱的父母官,可不能不管咱们啊!”
纪霈之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当然,我毕竟是生意人。”
……
“既然如此,草民也捐。”
……
朱文骥的脸色很不好看,他抬手压了压,“本官不是不管你们,而是没法管,那位可是端王。不瞒你们说,他来南州其实是为了邵大人的儿子和弟弟,结果刚找着人,就被同袍义社的人杀了,端王倒也不怒,就是往邵明诚敞开的脖子里塞了两个文玩核桃。”
淡青色的飘拂的窗纱上有了一道颀长的身影,旋即,门开了,一席白衣的纪霈之进了水榭。
纪霈之道:“所以,本王若不依着你们,就是不体察民情,对吗!”
他一下子跳起来,撞翻了身前的小几,上面的盘子纷纷落地,发出一阵稀里哗啦的声音。
朱文骥的呼吸声变粗了,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却不敢擦,“他们是生意人,习惯了讨价还价,此番只是想求王爷通融一二。”
这话说得含蓄,但懂的都懂,翻译过来就是,你要多少咱们就给你多少,直接捅上去就没意思了。
……
莳花院的东家道:“王爷放心,草民定当尽力而为。”
朱大人长长地松了口气——当然是实话,他就是有三个脑袋,也不敢跟纪霈之叫板。
纪霈之道:“便如此门吧,本王决不食言。”
“草民愿捐一万石。”有人一开口就是大手笔。
巡抚是南州一带的土皇帝,朱大人按说很有话语权,可他平日没少收这些富商的各种孝敬,拿人家的手短,此时此刻,他便使不出雷霆手段,逼迫他们就范。
这让所有人都想起了邵明诚的死,他们规规矩矩地站起来,惊恐地看着那张因为逆光而模糊不清的脸。
他明白了,纪霈之有备而来,一应举措肯定与上面商议过了,绝不是其一人的主意。
“对对,草民恳请王爷体察民情。”
这也是实话,众人面面相觑。
众人一滞,不敢再说,齐齐看向朱文骥。
六月二十七,朱大人把粮商、盐商、布商等大商贾召集到南州西城的莳花院,商议应对纪霈之突然而来的筹粮举措。
纪霈之逼问:“到底是二,还是三!”
荷园,水榭。
“三三,王爷,三千石。”钱员外一脸肉痛,“王爷,真的减免赋税吗!”
他简单两句话,画面感就有了,水榭里静了静。
朱大人尴尬地笑了笑,“我要是知道,早逼着你们捐款捐粮,进京去烧热灶了,还用得着跟你们愁眉苦脸,应付这位冷门王爷!”
“朱大人想想办法吧。”
未发现异常。
钱员外松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想到纪霈之的手段,他便心浮气躁,无法安坐。
上了马车,薛焕笑道:“表弟一方面施压,一方面让利,还让莳花院带头屈服,可谓恩威并施,事半功倍,佩服佩服。”
第2回。朱大人,不是我姓钱的不支持您,而是耗不起啦,再捐就真的倾家荡产了啊!”
“是啊王爷,上次捐了一回,已然尽了全力,此番再捐就要想些法子了。”
纪霈之摇了摇头,“朱大人掌握了同袍义社的四个人,想必会牵出很长一串来,只要他看好南州城,万鹤翔
话题又转回来了,总结四个字:没有,不捐。
朱文骥拱手道:“王爷,他们绝无此意,绝无此意啊。”
“是啊是啊,朱大人。”
“两千石。”
其他人愤怒地看了过去,见是莳花院的东家,又纷纷垂下了脑袋——莳花院有江湖势力,一般无人敢惹。
掌柜们可以要求加薪,有难事也可以借款,但贪墨者严惩不贷,自打五年前剁了两个人(一个掌柜和一个账房)的手,类似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纪霈之道:“你们也是这个意思吗!”
“对策,是对付本王的对策吗。”一道声音在水榭外响了起来,淡淡的,冷冷的,可听在朱文骥的耳朵里,如同炸雷一般。
纪霈之道:“感谢诸位,本王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也请诸位在十天内筹好粮食,届时本王亲自押送回京。”
“不过……”薛焕道,“如果表弟亲自押送,一定会引来……哦,难不成表弟要的就是这个!”
其他人原本还想谈谈条件,但有人应下了,他们便不好推辞,只能捏着鼻子答应下来。
朱文骥想起了纪霈之与大弘议和的经过,抽筋似的给穿朱红色纱衣的钱员外使眼色。
“我早上没给你吃饭吗,就不能用点力气”他先是申斥打扇的长随一句,随即胖脸上又浮起一丝笑意,“好吧,本官已然充分了解诸位的苦楚,理由很充分,很充分嘛,哈哈,那本官就张罗张罗,让诸位亲自与端王哭哭穷,想来端王心怀宽广,能够体谅大家的难处,免了这么一遭。”
“所以第一次捐的时候,我有多大力出多大力,实在人就是吃亏。”
毕竟,纪霈之给的月俸一般是其他商铺的一倍、两倍,乃至数倍,端看个人能力如何。
“我就说嘛,在商言商,有付出必然要有所得,如此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薛焕进了门,“恭喜王爷,总算不虚此行。”
纪霈之道:“为朝廷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理应得到回馈,本王说到做到。”
纪霈之道:“大家都是生意人,算一算账就知道了,其实不亏。”
朱文骥看向薛焕——薛焕易了容,儒生打扮,和师爷一般无二。
“是啊是啊!”
隔了片刻,还是朱红衣服的钱员外率先开口,“朱大人,如今京里到底是什么情况,齐王和瑞王哪个可能性更大一些!”
可即便如此,大部分客人依然汗如雨下,丝绸帕子不顶用,棉布帕子湿了一层又一层。
众人表情微妙。
朱大人坐正位,和二十几个大商贾围坐在一个大冰雕四周。
“这话在理。”
“唉,大人呐,我是真的没有余力了,要是有余力咱们不会眼看着,毕竟大炎完了,咱们也好不了。”
“那倒是。”
那男子大概还沉溺在又要割一大块肉的痛苦心情中,根本没看见他的跟明示一样的暗示。
薛焕道:“好是好,但同袍义社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在暗,这些商人在明,只怕会闹出人命来。”
朱大人很满意这个效果,又道:“诸位还有没有余力,你们清楚我也清楚,想必端王和瑞王也清楚,否则他不会张嘴。”
“确实。”薛焕道,“一方面让朝廷和京城的老百姓领情,另一方面又让莳花院减免了赋税,我怎么看表弟都稳赚不赔。”
薛焕以为,这是纪霈之经营有道,御下有方,但元宝等老人都知道,这是纪霈之用雷霆手段管束出来的。
纪霈之道:“一石三鸟,不好么!”
但此番筹粮,却让他看到了另外一面,难道……他也有夺嫡之心
屋子里鸦雀无声,众商贾打着眼神官司,无一人敢应承,更无一人敢拒绝。
他赶紧说道:“来人啊,把这里收拾了,再上两套新的来。”
所有人都哆嗦了一下。
第91章
“不必了。”纪霈之停下脚步,“我来只想说三句话,第一,本王查过诸位的家底,知道你们能拿出多少;第二,本王会奏明朝廷,来年会按照诸位纳捐的数额商定减免的税负,期限为八年;如果诸位不捐……”
他在门口停下脚步,背着光,一时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但左手的手指动得很快,一对文玩核桃转得无声无息。
这时,钱员外总算接到了朱大人的示意,迟疑着说道:“草民也愿捐,就二、三千石吧。”
熏风微拂,冷气四散,屋子里的温度与外面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忙了三天,南州的商界终于有了动静。
一个年过六旬的老者说道:“朱大人,这就不必了吧。咱们之间的事情好说,到上面就不好说了,你说呢!”
吕游心领神会,拔剑,劈门,只听“咔嚓”一声,上好的酸枝木门一分为二。
纪霈之点点头,“朱大人,这句实话暂时保住了你的朱砂帽。”他也是生意人,最懂生意人的心理,朱大人的话说服了他。
……
“王爷英明,定能体察民情。”
一个穿着朱红色纱衣的中年男子说道:“只要有灾就来南州要,捐一回不够,还要捐
“我信王爷,捐四千。”
朱文骥快步过去,拱手道:“王爷误会了,下官绝无此意,下官说的对策是针对此次筹粮的计策,对对,就是想让大家伙儿筹粮,与朝廷一起过此难关。”
朱文骥的笑意彻底沉了下去,“如果本官能做主,就不会找大家来商议对策。”
从巡抚衙门回来后,纪霈之对南州及其周边州县商铺的账目进行了抽查。
这是人之常情,朱大人到底是巡抚,尽管已经紧张得要死了,但理智在,脑子在,急智还在。
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