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香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寻香踪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老常摇头:“没有,我们厂里没这么个人。我在这里干很多年了,从来没听说过这么个人。”
远夏有些沮丧地往桂花树走,努力回想郁行一到轴承厂的具体时间,他记得郁行一是79年到的轴承厂,那可能是下半年才过来的?
马安民父子都惊讶地看着他:“打听什么事?”
马安民也赞许点头:“租书不错啊。这样你爷爷也不会太辛苦,你弟弟妹妹跟着也能多看点书。”
是的,他没有看错,这是一家租书铺。准确来说,是租书摊,因为没有店面,摊主只是用一个大木架装书,靠放在一堵墙上,里面摆满了小人书。
远夏跑回到门卫室,对老常说:“师傅,跟你打听个人。你们厂是不是有一个叫郁行一的人?”
男人们光着膀子或者穿着背心在树下纳凉,喝茶下棋聊天,女人们摇着蒲扇旁若无人地唠家常,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围在一块玩玻璃弹珠,拍画片儿。
远夏犹豫一下,决定买下这两本,给弟弟妹妹们看,他们需要了解肃阳甚至中国以外的世界。
他一路看到售货员趴着的柜台处,眼睛一亮,竟有不少耳熟能详的外国文学名著,这在前几年是不可能看到的,这说明什么?这些**可以出版发售,出版界的风向变了,思想开始解冻了。
售货员见他付款爽快,倒也有些意外。
远夏说:“姓郁,忧郁的郁,行一。”他用手指在桌上写下了行一两个字。
但如果一套有十本,这就不便宜了,家长肯定不舍得给孩子买,毕竟内容含量少,不值得反复翻阅。
远夏溜达到新华书店门口,便抬腿进去了,书都摆在玻璃柜台里或柜台后的架子里,顾客只能瞪大眼挑选,想买什么书都是不能试阅的,只能报书名让售货员取。
远夏粗略数了一下,看书的小孩有二三十个,他们一天肯定也不止看一本,赚个块把钱完全不成问题。
店铺都是国字号的,不外乎衣食住行,跟肃阳差不多,只是品种更多更齐全,规模更大一些。
远夏让售货员帮忙用旧报纸将书包了,免得自己手上的汗渍弄脏了新书,拿着书心满意足地走了。
远夏舔舔唇,笑着说:“没有啊,那棵树不是桂花树吗?我看叶子和树冠猜出来的。”
马安民开着车,带他们到了越城轴承厂。
远夏拿起一本小人书,翻看了一下定价,一本差不多定价一角五分左右,非常便宜。
车子在轴承厂门外停了下来,没开进去,马安民下了车,步行进去交提货单。
所以孩子想看小人书,就只能自己攒钱买,但自己买毕竟有限,买一本只能看一本,买一套只能看一套,还有那么多呢。
她拿出来两本书是《安徒生童话选》和《猎人笔记》。
机械厂将他安排到了自己的子厂轴承厂,在那里认识了郁行一。两个年轻人十分投缘,志趣相投,成了最好的朋友。
“我决定开个租书摊,出租小说和小人书。”
马建设略思索片刻,竖起大拇指:“行啊,远夏,有想法啊,我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点子!”
远夏指着玻璃柜台下的文学名著,礼貌地说:“你好,请帮我拿一下这几本书。”
远夏和马建设跟着他一起进去了,门卫还是远夏认识的老常。
远夏兴冲冲回到旅社,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闹钟,三点一刻,他回到房间,马安民父子刚刚还没醒,便忍不住拍醒了马建设。
马安民问:“新华书店没有吗?”
远夏对轴承厂十分熟悉,上辈子他参加工作后,干的是最肮最累的机械修理工,但他并没有抵触,很快就上手,表现优秀,各种机器都能修,厂里还送他到越城机械厂进修学习。
马建设意外地问:“远夏你来过吗?那么远你怎么知道是桂花树?”
他家里有一套毛选,就没必要买了。
这想法正好与远夏的不谋而合,两人便一起停薪留职下海,办了一个叫行远机械的零部件加工厂,就是后来行远机械集团的前身。
远夏也兴致勃勃:“我这两天要去买书。想去出版社问问,能不能买到书。”
马安民笑了:“怎么不可以?完全可以。
马安民读书少,还是参加八路军后才扫盲的,他一直都认为读书是非常有用的事,哪怕是那些年知识分子被批臭老九,他也不赞同。没有文化知识,哪能造得出这么精密的机械呢。
“远夏,你干什么呢?笑得这么诡异,有什么好事吗?”马建设和他爸出现了。
远夏说:“这几本外国文学名著。”
马建设便大声说:“爸,三点半了,我们什么时候去学车?”
老常听完便问:“什么?叫什么?哪几个字?”
他知道该回去了,下午马安民要去越城轴承厂,虽然只是提交订单,取货要到明天,但他也想跟着过去看看,没准能碰到郁行一呢。
“是什么?”马建设急忙问。
而围在摊子边上的都是小孩儿,他们坐在人行道上,低着头聚精会神地看书,多数是人手一本,也有少部分是两个人看一本。
老常认识马安民,见他们过来,只是例行公事登记了一下,说:“进去吧。”
对方听他说普通话,也不敢轻慢,掩着嘴打着哈欠起来了:“哪本书?”
远夏又看了一下这些小人书的出版社,就是省出版社出的,印刷地点都在越城,这就意味着,他可以直接从越城买书回去,等下午去了轴承厂,他就去出版社问问情况。
马安民也醒了:“三点半了吗?那我起来,先去轴承厂交提货单吧,再带你们去学车。”
马安民说:“还真是棵桂花树,你眼真尖,那行,一会儿树下见吧。”
远夏赶紧收拾表情:“哦,没什么,我今天给我爷爷找到一个赚钱的法子。”
算了,等上大学后再来吧,他一定会找到郁行一,重新认识他,再次跟他成为最好的朋友。
远夏满腔希望被浇灭:“哦,那我可能记错了,谢谢啊。”
远夏看了一圈,各种马克思**著作,文学著作则以红色题材为主。
马建设一脸迷瞪,抹了一把脸,打着哈欠问:“几点了?”
远夏在桂花树下的石凳上坐着,仰头看着枝叶纷披的树冠,想起曾经很多次,他跟郁行一坐在这儿畅谈人生和理想,他的嘴角不由得勾了起来。
远夏张开嘴,犹豫一下,还是没出声。等他们进去之后,他又突然停下来,说:“马叔你们先去,我去打听点事。”
远夏快步往回走,回程路上,他注意到马路对面聚集了很多人,他不是爱凑热闹的人,便不打算过去。但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便停了下来,穿过没什么车辆的马路到了对方,发现了一家租书铺。
人虽然很多,但很安静,大家都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
这也是租书摊之所以这么受欢迎的缘故,买一本连环画的钱,能够看十五本!谁不愿意呢!
后来郁行一不满轴承厂死气沉沉的景象,想出来单干,便写信征询远夏的意见。
远夏说的是标准普通话,他们厂里的人都来自五湖四海,平时交流都用普通话,虽然他们在家里还是说方言,在外面跟本地人交流是用本地方言,这几种语言切换起来毫无障碍。
“三点一刻,要不要叫醒你爸?”远夏压低了声音问。
虽是重建的,但也是在原来的老城基础上建起来的,城区街巷有点窄,不过也有好处,保留了不少参天古木,街道两侧绿树成荫,给行人提供了不少方便。
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样子,远夏看着越城轴承厂大门的时候,手不禁颤抖起来,眼泪差点夺眶而出,他赶紧扭头控制了一下情绪。
远夏忽然有了主意,他要给爷爷开个租书摊,也不用卖别的了,如果生意好,甚至可以租个房子,再也不担心风吹日晒。
远夏笑着说:“有。但是新华书店都是原价书,我想批发价买。马叔,能不能以咱们厂子的名义去出版社买书,就说咱们厂里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要办个图书馆,想去买点书。”
远夏再次看了看柜台里的名著,都想要,但目前真没有实力买那么多书,他是出来寻赚钱门路的,而不是为了花钱。
一名女售货员在趴在柜台上瞌睡,见人来也没挪窝,只是脑袋换了个方向。
茫茫人海,他根本不知道郁行一在哪儿,但想到郁行一就生活在这世上的某一处,他又安慰了不少。
越城是一座千年古城,惜毁于战火,现在的城市是战后重建的。
现在这个时间他应该已经毕业了,是还没进厂报到?那他人现在在哪儿?老家吗?可他家里也没什么人了啊。
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家长认为这是闲书,根本不愿意给孩子买来看。
对方拿了两本出来:“轻点翻,别弄坏了。”
远夏说:“一点小事。你们先去忙吧,我一会儿在那棵桂花树下等你们。”他伸手指着前方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
远夏看见书架边上写着“小人书租借:1本1分1天”。他仔细看了看,老板的小人书足有两三百本之多,有古典名著,也有神话传说故事、历史故事,更多的则是各种革命战争故事,比如《鸡毛信》《狼牙山五壮士》等,还有不少电影绘本,五花八门,内容庞杂,图画精彩,难怪会吸引这么多孩子。
但想到这个年代的工资水平和物价,实在不算便宜,普通工人一个月也才二三十块钱。
远夏就溜着树荫漫步,看街市店铺,观百态人生。
远夏翻看了一下,都是极优美的译文,他又看了一下价格,一本是1.8元,一本是2元,下意识里觉得这书真便宜。
] 老常摇头:“没有,我们厂里没这么个人。我在这里干很多年了,从来没听说过这么个人。”
远夏有些沮丧地往桂花树走,努力回想郁行一到轴承厂的具体时间,他记得郁行一是79年到的轴承厂,那可能是下半年才过来的?
马安民父子都惊讶地看着他:“打听什么事?”
马安民也赞许点头:“租书不错啊。这样你爷爷也不会太辛苦,你弟弟妹妹跟着也能多看点书。”
是的,他没有看错,这是一家租书铺。准确来说,是租书摊,因为没有店面,摊主只是用一个大木架装书,靠放在一堵墙上,里面摆满了小人书。
远夏跑回到门卫室,对老常说:“师傅,跟你打听个人。你们厂是不是有一个叫郁行一的人?”
男人们光着膀子或者穿着背心在树下纳凉,喝茶下棋聊天,女人们摇着蒲扇旁若无人地唠家常,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围在一块玩玻璃弹珠,拍画片儿。
远夏犹豫一下,决定买下这两本,给弟弟妹妹们看,他们需要了解肃阳甚至中国以外的世界。
他一路看到售货员趴着的柜台处,眼睛一亮,竟有不少耳熟能详的外国文学名著,这在前几年是不可能看到的,这说明什么?这些**可以出版发售,出版界的风向变了,思想开始解冻了。
售货员见他付款爽快,倒也有些意外。
远夏说:“姓郁,忧郁的郁,行一。”他用手指在桌上写下了行一两个字。
但如果一套有十本,这就不便宜了,家长肯定不舍得给孩子买,毕竟内容含量少,不值得反复翻阅。
远夏溜达到新华书店门口,便抬腿进去了,书都摆在玻璃柜台里或柜台后的架子里,顾客只能瞪大眼挑选,想买什么书都是不能试阅的,只能报书名让售货员取。
远夏粗略数了一下,看书的小孩有二三十个,他们一天肯定也不止看一本,赚个块把钱完全不成问题。
店铺都是国字号的,不外乎衣食住行,跟肃阳差不多,只是品种更多更齐全,规模更大一些。
远夏让售货员帮忙用旧报纸将书包了,免得自己手上的汗渍弄脏了新书,拿着书心满意足地走了。
远夏舔舔唇,笑着说:“没有啊,那棵树不是桂花树吗?我看叶子和树冠猜出来的。”
马安民开着车,带他们到了越城轴承厂。
远夏拿起一本小人书,翻看了一下定价,一本差不多定价一角五分左右,非常便宜。
车子在轴承厂门外停了下来,没开进去,马安民下了车,步行进去交提货单。
所以孩子想看小人书,就只能自己攒钱买,但自己买毕竟有限,买一本只能看一本,买一套只能看一套,还有那么多呢。
她拿出来两本书是《安徒生童话选》和《猎人笔记》。
机械厂将他安排到了自己的子厂轴承厂,在那里认识了郁行一。两个年轻人十分投缘,志趣相投,成了最好的朋友。
“我决定开个租书摊,出租小说和小人书。”
马建设略思索片刻,竖起大拇指:“行啊,远夏,有想法啊,我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点子!”
远夏指着玻璃柜台下的文学名著,礼貌地说:“你好,请帮我拿一下这几本书。”
远夏和马建设跟着他一起进去了,门卫还是远夏认识的老常。
远夏兴冲冲回到旅社,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闹钟,三点一刻,他回到房间,马安民父子刚刚还没醒,便忍不住拍醒了马建设。
马安民问:“新华书店没有吗?”
远夏对轴承厂十分熟悉,上辈子他参加工作后,干的是最肮最累的机械修理工,但他并没有抵触,很快就上手,表现优秀,各种机器都能修,厂里还送他到越城机械厂进修学习。
马建设意外地问:“远夏你来过吗?那么远你怎么知道是桂花树?”
他家里有一套毛选,就没必要买了。
这想法正好与远夏的不谋而合,两人便一起停薪留职下海,办了一个叫行远机械的零部件加工厂,就是后来行远机械集团的前身。
远夏也兴致勃勃:“我这两天要去买书。想去出版社问问,能不能买到书。”
马安民笑了:“怎么不可以?完全可以。
马安民读书少,还是参加八路军后才扫盲的,他一直都认为读书是非常有用的事,哪怕是那些年知识分子被批臭老九,他也不赞同。没有文化知识,哪能造得出这么精密的机械呢。
“远夏,你干什么呢?笑得这么诡异,有什么好事吗?”马建设和他爸出现了。
远夏说:“这几本外国文学名著。”
马建设便大声说:“爸,三点半了,我们什么时候去学车?”
老常听完便问:“什么?叫什么?哪几个字?”
他知道该回去了,下午马安民要去越城轴承厂,虽然只是提交订单,取货要到明天,但他也想跟着过去看看,没准能碰到郁行一呢。
“是什么?”马建设急忙问。
而围在摊子边上的都是小孩儿,他们坐在人行道上,低着头聚精会神地看书,多数是人手一本,也有少部分是两个人看一本。
老常认识马安民,见他们过来,只是例行公事登记了一下,说:“进去吧。”
对方听他说普通话,也不敢轻慢,掩着嘴打着哈欠起来了:“哪本书?”
远夏又看了一下这些小人书的出版社,就是省出版社出的,印刷地点都在越城,这就意味着,他可以直接从越城买书回去,等下午去了轴承厂,他就去出版社问问情况。
马安民也醒了:“三点半了吗?那我起来,先去轴承厂交提货单吧,再带你们去学车。”
马安民说:“还真是棵桂花树,你眼真尖,那行,一会儿树下见吧。”
远夏赶紧收拾表情:“哦,没什么,我今天给我爷爷找到一个赚钱的法子。”
算了,等上大学后再来吧,他一定会找到郁行一,重新认识他,再次跟他成为最好的朋友。
远夏满腔希望被浇灭:“哦,那我可能记错了,谢谢啊。”
远夏看了一圈,各种马克思**著作,文学著作则以红色题材为主。
马建设一脸迷瞪,抹了一把脸,打着哈欠问:“几点了?”
远夏在桂花树下的石凳上坐着,仰头看着枝叶纷披的树冠,想起曾经很多次,他跟郁行一坐在这儿畅谈人生和理想,他的嘴角不由得勾了起来。
远夏张开嘴,犹豫一下,还是没出声。等他们进去之后,他又突然停下来,说:“马叔你们先去,我去打听点事。”
远夏快步往回走,回程路上,他注意到马路对面聚集了很多人,他不是爱凑热闹的人,便不打算过去。但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便停了下来,穿过没什么车辆的马路到了对方,发现了一家租书铺。
人虽然很多,但很安静,大家都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
这也是租书摊之所以这么受欢迎的缘故,买一本连环画的钱,能够看十五本!谁不愿意呢!
后来郁行一不满轴承厂死气沉沉的景象,想出来单干,便写信征询远夏的意见。
远夏说的是标准普通话,他们厂里的人都来自五湖四海,平时交流都用普通话,虽然他们在家里还是说方言,在外面跟本地人交流是用本地方言,这几种语言切换起来毫无障碍。
“三点一刻,要不要叫醒你爸?”远夏压低了声音问。
虽是重建的,但也是在原来的老城基础上建起来的,城区街巷有点窄,不过也有好处,保留了不少参天古木,街道两侧绿树成荫,给行人提供了不少方便。
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样子,远夏看着越城轴承厂大门的时候,手不禁颤抖起来,眼泪差点夺眶而出,他赶紧扭头控制了一下情绪。
远夏忽然有了主意,他要给爷爷开个租书摊,也不用卖别的了,如果生意好,甚至可以租个房子,再也不担心风吹日晒。
远夏笑着说:“有。但是新华书店都是原价书,我想批发价买。马叔,能不能以咱们厂子的名义去出版社买书,就说咱们厂里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要办个图书馆,想去买点书。”
远夏再次看了看柜台里的名著,都想要,但目前真没有实力买那么多书,他是出来寻赚钱门路的,而不是为了花钱。
一名女售货员在趴在柜台上瞌睡,见人来也没挪窝,只是脑袋换了个方向。
茫茫人海,他根本不知道郁行一在哪儿,但想到郁行一就生活在这世上的某一处,他又安慰了不少。
越城是一座千年古城,惜毁于战火,现在的城市是战后重建的。
现在这个时间他应该已经毕业了,是还没进厂报到?那他人现在在哪儿?老家吗?可他家里也没什么人了啊。
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家长认为这是闲书,根本不愿意给孩子买来看。
对方拿了两本出来:“轻点翻,别弄坏了。”
远夏说:“一点小事。你们先去忙吧,我一会儿在那棵桂花树下等你们。”他伸手指着前方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
远夏看见书架边上写着“小人书租借:1本1分1天”。他仔细看了看,老板的小人书足有两三百本之多,有古典名著,也有神话传说故事、历史故事,更多的则是各种革命战争故事,比如《鸡毛信》《狼牙山五壮士》等,还有不少电影绘本,五花八门,内容庞杂,图画精彩,难怪会吸引这么多孩子。
但想到这个年代的工资水平和物价,实在不算便宜,普通工人一个月也才二三十块钱。
远夏就溜着树荫漫步,看街市店铺,观百态人生。
远夏翻看了一下,都是极优美的译文,他又看了一下价格,一本是1.8元,一本是2元,下意识里觉得这书真便宜。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之科技兴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寻香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重生之科技兴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