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红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扫红阶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话音落地,忽起疾风。
“把那根树枝扛回去。”
她不可思议道:“这是要我盯这炉火盯七天七夜不合眼吗?”
奉行困意全消,盯着木材精神抖擞地问:“成了?”
赵结究竟是从未癔症,还是早早痊愈佯作痴愚,她不得而知,也不忍探寻。
她注意到赵结两掌空空,再将木匣前推,温声柔笑:“那表哥就当这是久别重逢的小妹捎来的手信。”
已经太多年了。
“哪个添油加醋的这样瞧不起我?”
“我跟你轮换。这里火势太旺,烟呛得很,还需得黑家白日地熬,不舍得使唤我那些小徒弟。大徒弟们各怀心思,保不齐会往外说些什么。”宜巽掩面长长哈欠,“逃筝要是能来,咱们三个轮换,就能多睡些时候。”
断枝约有手臂粗,枝头长着长短不一的细枝。她数了数,共计五根,像是手掌的模样。
古寺宛如昔,稚松森已行②。
“意外而已,茹悲不必挂怀。”
清晨时分,奉行随手拂去粘衣木屑,在日出前悄然离宫,背向巍峨宫楼奔回家中。玉楼金殿背后,红日喷薄而出,璀璨金光驱散缠绵月余的寒湿。
逃筝给抬箱内侍分了赏钱,带人离开。
“不吃。”
等到雨势渐弱,马车驶离香安寺,她撩起窗帘,看向车后。香安寺被斜风细雨笼罩,渐渐遥远,渐渐迷离。
宜巽在前庭大型铸铁香炉里扒出堆花生,吹去香灰,装进干干净净的鎏金小炉。
“我跟着数过一回,就记下了。”
或许,是对她芥蒂太深、戒备太甚,至今始相识。
宜巽琢磨着回答:“倒有个办法可以试试。”
宜巽的手艺她尝过,难吃,远不如西梵宫的火夫。
两根白烛立在墓前,三根柱香插进香炉。
“既已发愿,自当履约。”闲言少叙,她自袖中取出木匣,递向赵结道:“前有冒犯,也当赔礼。”
话停了许久,宜巽没有催她,耐心等着后半截。
鸡鸣与宜巽的抱怨同时传进耳中:“天没亮就叫个不停。今天给你炖鸡汤吧。”
陆调羽还想还口,可见到奉行去取白烛柱香,忙收敛笑容,在旁帮着点火。
逃筝剪枝牡丹递给次杏,同时给奉行递去眼色。
似句梦话,说完便没了音儿。
东玄宫修有炼丹房,宜巽偶尔在屋里起炉烹肉,作出炼丹的模样,最后搓几盒蜜丸糖丸大补丹丸出来,对外宣称丹药已成,随之献给圣上。奉行曾经错把补丸当糖丸,吃了整盒,燥了半月有余,隔三差五嘴裂鼻衄。
“多日不见,茹悲清瘦许多。”
宜巽笑嘻嘻道:“我是有些好奇,你不修道、不参禅,如何晓得那串珠子少了一颗?”
次杏与她梳头时问:“这几日窝哪儿去了?”
逃筝摆好贡品,扶正香炉,摇摇头说:“陆公子,哪有在长辈墓前嬉皮笑脸的?”
酉时初,赵结的身影出现在东宫门前长街尽头。
“第十八颗。取自松枝。”奉行轻语,“记得你我初为学宫同窗时,正逢夫子授《诗》。夫子哀我孤苦,有感而慨:‘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①如今回想,竟已过去那么多年,我自知早早怠惰成性,不及表哥仍如往昔勤勉好学。”
隔日,抄经抬进西梵宫,松枝运进东玄宫。
奉行等了七日,东玄宫的消息才来。
“等我再睡醒就去。”
“忘带伞了。”逃筝翻翻竹篮,催道:“快回吧,看样子雨又要下大了。”
“约么是成了。”等温度降下,宜巽拎起段松木试了试,随后抛进奉行怀中:“成了。磨珠子去吧,我也得去搓丹丸了。”东玄宫里起了炉,自然是要成丹的。< 磨珠工具已经组装好,奉行抱起松木进里间。在宫外等信儿时,她做过练习,今日动起手来还算熟悉。
鬼使神差,赵结接过木匣,当面启开。
赵结看到今岁最后的几分春光向她涌去,照出的柔媚旖旎,见所未见。记忆里,她似乎从不做这样的装扮,也从没有过娴静婉丽的模样。
听到她话中悲戚,宜巽收起散漫,认真翻看几口箱子,最后拎起那根松枝:“用这根吗?刚离树的枝太湿,少说要阴干两年才能拿来用。”
陆调羽将她送回香安寺后门,先行带着松枝离开。
她看着熊熊炉火,见到火势有减弱的趋势就往炉底添炭。初时全神贯注,添的次数多了,心里估算出大概,便有了空闲分神。
暮色浓浓,熏风习习。
话说半截,她恍然发觉,赵结捻珠的习惯,或许不是缘于二十多年的参禅修行,而是源于亡母遗体旁数过的一遍又一遍的“十八”。
春风吹来,她微微抬头,阳光宛若花黄覆面,浅浅呼吸与风同律。
辨出树身刻字,陆调羽兴冲冲道:“我知道,这是《诗经》里的句子,夫子教过。”
“逃筝来不了。”她舒展完胳膊腿,将蒲团拉到身后倒栽落座,双腿回曲交盘,手肘压膝,掌根托腮,百无聊赖望着炉火:“我既然要待在这里七天七夜,逃筝就得在外帮我打掩护。”
一截松枝砸在坟头。
“成吧,那咱俩熬呗。”宜巽摆摆手进里间休息。
盎然春意在云髻盛放,淡黄花瓣伴鬓发飘摇,浅碧鹅黄衣衫似烟霭随风徐徐流动,在脚边堆出绵绵细浪。
雨势渐大,寺中仍然香火旺盛。
先到静室觅来几箱抄经,转回禅房时,解桑正在檐下等她。解桑看到抄经,没再追问她的去向,只说樊家嫂子已经离去。她松了口气。
宜巽打趣:“我是听说你把太子那串宝贝珠子给弄断了,吓得趴地上冒雨找了一整天,饭都不敢去吃一口。”
她随口回说:“他捻着珠串时,习惯一圈一停——”
奉行应声起身,刚走出两步,听到身后“咔嚓”一声响。耳边犹如暴雨来临,“哗啦啦”不停,可雨势并未见涨。她回头看去,找到根源。
她披着春光,孤身来到东宫。
转瞬间,她笑弯了双眼:“原来舅舅在偷懒。”
“怎么了?”陆调羽刹住脚步,回头看向定在原地的奉行。
她想起那颗珠子,或许是罗氏在天之灵,在给她将功补过的机会。
不过上次她吃的素斋,应是新来的火夫,口味有些熟悉,像是挖的如月楼墙角。她心里突然生出主意,悄声喊说:“帮我传信逃筝,让她散出消息,就说我在香安寺为绫姐姐的事发了愿,要吃素七七四十九日。”
炼丹房灯火通明,宜巽静坐炉前,守着炉火。
“不是来种树的。”奉行把鎏金小炉搁进铸铁香炉,打开其余木箱,露出各类工具,笑道:“来你这里打磨颗念珠。”
切块削棱,打磨抛光,几经失败,料终成珠。
连日窝在丹炉边,奉行几乎觉得自己要被烤干,两眼越发酸涩。到三月二十九,宜巽减了添炭的回数。炉火渐渐减弱,推开炉盖,取把火钳夹出预先锯成数段的松木。
“箱子里装的什么?”鎏金小炉塞给奉行,宜巽自顾自上前掀开木箱。箱子里是根松枝,枝头针叶仍绿。“我这儿没空地栽树。”
“难得好天气,想认真过个春天。”
牡丹簪发间,次杏笑说:“难怪灰头土脸地回来。特地叫我来梳头,是有什么盘算?”
天光自窗口浸来,她依次举起几颗松珠,迎着熹微晨光仔细端详,挑出最圆满的那颗。微明光里,拇指腹底,有一线殷红沁入,与珠身缠绕木纹浑然一体,躲过了她的审视,随珠深藏匣中。
松枝、《蓼莪》,言外之意,心照不宣。
她悄声进屋,歪斜着身子对上宜巽那双半睁半闭、似睡非睡的眼睛,左看右看、横看竖看,最后猛喝一声,骇得两双眼睛霎时浑圆,互相紧瞪。
当最后一线春光消失在大地尽头,东宫佛堂神台上,两盏熠熠燃烧的烛火,照
这是靖肃十四年季春的最后一天。
三月二十二,亥时人定,她避开禁军值夜侍卫,悄悄潜入东玄宫中。
她想起那株松树。
宜巽回了神:“我盯这炉火盯得眼睛都快瞎了,困得不得了。该你盯着了。”说完伸着懒腰打哈欠,站起身给奉行腾位置:“火势不能减,更不能灭,盯仔细些,烧足七天七夜,就能成了。”
树下伶仃孤坟在脑中挥之不去,她叹了叹。
奉行立在墓前,自责道:“我算来算去,大约该称您舅母。表哥不便来,我替他来了,您别怨他。那串珠子他时刻戴着,但被我弄丢了颗,您要怪就怪我吧。”
被剥出的树身刻字,即便不论内容,只谈字迹也绝非癔症少年的手笔。可怜风木含悲,几致柴毁骨立,却要忍得苦楚,弃生母作荒坟野冢。
“有没有快点儿的法子?”
天朗气清。
《孽归》
拿着火钳捣松炉炭,奉行无声笑笑。
宜巽说的办法,就是要用这口丹炉,因不确定是否能成,宜巽叫奉行先回去等消息。
风摇树动,引云坠雨。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①”
她坐进繁花丛里,浅碧外衫松松垮垮披在身上,周身笼着沐浴梳洗带来的水汽。
“到城外风餐露宿几日,醒醒神,静静心。”她回家时,衣衫肌肤沾着没有掸尽的炭灰木屑,指掌落有血肉模糊的伤口,风餐露宿的解释,说得过去。
] 话音落地,忽起疾风。
“把那根树枝扛回去。”
她不可思议道:“这是要我盯这炉火盯七天七夜不合眼吗?”
奉行困意全消,盯着木材精神抖擞地问:“成了?”
赵结究竟是从未癔症,还是早早痊愈佯作痴愚,她不得而知,也不忍探寻。
她注意到赵结两掌空空,再将木匣前推,温声柔笑:“那表哥就当这是久别重逢的小妹捎来的手信。”
已经太多年了。
“哪个添油加醋的这样瞧不起我?”
“我跟你轮换。这里火势太旺,烟呛得很,还需得黑家白日地熬,不舍得使唤我那些小徒弟。大徒弟们各怀心思,保不齐会往外说些什么。”宜巽掩面长长哈欠,“逃筝要是能来,咱们三个轮换,就能多睡些时候。”
断枝约有手臂粗,枝头长着长短不一的细枝。她数了数,共计五根,像是手掌的模样。
古寺宛如昔,稚松森已行②。
“意外而已,茹悲不必挂怀。”
清晨时分,奉行随手拂去粘衣木屑,在日出前悄然离宫,背向巍峨宫楼奔回家中。玉楼金殿背后,红日喷薄而出,璀璨金光驱散缠绵月余的寒湿。
逃筝给抬箱内侍分了赏钱,带人离开。
“不吃。”
等到雨势渐弱,马车驶离香安寺,她撩起窗帘,看向车后。香安寺被斜风细雨笼罩,渐渐遥远,渐渐迷离。
宜巽在前庭大型铸铁香炉里扒出堆花生,吹去香灰,装进干干净净的鎏金小炉。
“我跟着数过一回,就记下了。”
或许,是对她芥蒂太深、戒备太甚,至今始相识。
宜巽琢磨着回答:“倒有个办法可以试试。”
宜巽的手艺她尝过,难吃,远不如西梵宫的火夫。
两根白烛立在墓前,三根柱香插进香炉。
“既已发愿,自当履约。”闲言少叙,她自袖中取出木匣,递向赵结道:“前有冒犯,也当赔礼。”
话停了许久,宜巽没有催她,耐心等着后半截。
鸡鸣与宜巽的抱怨同时传进耳中:“天没亮就叫个不停。今天给你炖鸡汤吧。”
陆调羽还想还口,可见到奉行去取白烛柱香,忙收敛笑容,在旁帮着点火。
逃筝剪枝牡丹递给次杏,同时给奉行递去眼色。
似句梦话,说完便没了音儿。
东玄宫修有炼丹房,宜巽偶尔在屋里起炉烹肉,作出炼丹的模样,最后搓几盒蜜丸糖丸大补丹丸出来,对外宣称丹药已成,随之献给圣上。奉行曾经错把补丸当糖丸,吃了整盒,燥了半月有余,隔三差五嘴裂鼻衄。
“多日不见,茹悲清瘦许多。”
宜巽笑嘻嘻道:“我是有些好奇,你不修道、不参禅,如何晓得那串珠子少了一颗?”
次杏与她梳头时问:“这几日窝哪儿去了?”
逃筝摆好贡品,扶正香炉,摇摇头说:“陆公子,哪有在长辈墓前嬉皮笑脸的?”
酉时初,赵结的身影出现在东宫门前长街尽头。
“第十八颗。取自松枝。”奉行轻语,“记得你我初为学宫同窗时,正逢夫子授《诗》。夫子哀我孤苦,有感而慨:‘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①如今回想,竟已过去那么多年,我自知早早怠惰成性,不及表哥仍如往昔勤勉好学。”
隔日,抄经抬进西梵宫,松枝运进东玄宫。
奉行等了七日,东玄宫的消息才来。
“等我再睡醒就去。”
“忘带伞了。”逃筝翻翻竹篮,催道:“快回吧,看样子雨又要下大了。”
“约么是成了。”等温度降下,宜巽拎起段松木试了试,随后抛进奉行怀中:“成了。磨珠子去吧,我也得去搓丹丸了。”东玄宫里起了炉,自然是要成丹的。< 磨珠工具已经组装好,奉行抱起松木进里间。在宫外等信儿时,她做过练习,今日动起手来还算熟悉。
鬼使神差,赵结接过木匣,当面启开。
赵结看到今岁最后的几分春光向她涌去,照出的柔媚旖旎,见所未见。记忆里,她似乎从不做这样的装扮,也从没有过娴静婉丽的模样。
听到她话中悲戚,宜巽收起散漫,认真翻看几口箱子,最后拎起那根松枝:“用这根吗?刚离树的枝太湿,少说要阴干两年才能拿来用。”
陆调羽将她送回香安寺后门,先行带着松枝离开。
她看着熊熊炉火,见到火势有减弱的趋势就往炉底添炭。初时全神贯注,添的次数多了,心里估算出大概,便有了空闲分神。
暮色浓浓,熏风习习。
话说半截,她恍然发觉,赵结捻珠的习惯,或许不是缘于二十多年的参禅修行,而是源于亡母遗体旁数过的一遍又一遍的“十八”。
春风吹来,她微微抬头,阳光宛若花黄覆面,浅浅呼吸与风同律。
辨出树身刻字,陆调羽兴冲冲道:“我知道,这是《诗经》里的句子,夫子教过。”
“逃筝来不了。”她舒展完胳膊腿,将蒲团拉到身后倒栽落座,双腿回曲交盘,手肘压膝,掌根托腮,百无聊赖望着炉火:“我既然要待在这里七天七夜,逃筝就得在外帮我打掩护。”
一截松枝砸在坟头。
“成吧,那咱俩熬呗。”宜巽摆摆手进里间休息。
盎然春意在云髻盛放,淡黄花瓣伴鬓发飘摇,浅碧鹅黄衣衫似烟霭随风徐徐流动,在脚边堆出绵绵细浪。
雨势渐大,寺中仍然香火旺盛。
先到静室觅来几箱抄经,转回禅房时,解桑正在檐下等她。解桑看到抄经,没再追问她的去向,只说樊家嫂子已经离去。她松了口气。
宜巽打趣:“我是听说你把太子那串宝贝珠子给弄断了,吓得趴地上冒雨找了一整天,饭都不敢去吃一口。”
她随口回说:“他捻着珠串时,习惯一圈一停——”
奉行应声起身,刚走出两步,听到身后“咔嚓”一声响。耳边犹如暴雨来临,“哗啦啦”不停,可雨势并未见涨。她回头看去,找到根源。
她披着春光,孤身来到东宫。
转瞬间,她笑弯了双眼:“原来舅舅在偷懒。”
“怎么了?”陆调羽刹住脚步,回头看向定在原地的奉行。
她想起那颗珠子,或许是罗氏在天之灵,在给她将功补过的机会。
不过上次她吃的素斋,应是新来的火夫,口味有些熟悉,像是挖的如月楼墙角。她心里突然生出主意,悄声喊说:“帮我传信逃筝,让她散出消息,就说我在香安寺为绫姐姐的事发了愿,要吃素七七四十九日。”
炼丹房灯火通明,宜巽静坐炉前,守着炉火。
“不是来种树的。”奉行把鎏金小炉搁进铸铁香炉,打开其余木箱,露出各类工具,笑道:“来你这里打磨颗念珠。”
切块削棱,打磨抛光,几经失败,料终成珠。
连日窝在丹炉边,奉行几乎觉得自己要被烤干,两眼越发酸涩。到三月二十九,宜巽减了添炭的回数。炉火渐渐减弱,推开炉盖,取把火钳夹出预先锯成数段的松木。
“箱子里装的什么?”鎏金小炉塞给奉行,宜巽自顾自上前掀开木箱。箱子里是根松枝,枝头针叶仍绿。“我这儿没空地栽树。”
“难得好天气,想认真过个春天。”
牡丹簪发间,次杏笑说:“难怪灰头土脸地回来。特地叫我来梳头,是有什么盘算?”
天光自窗口浸来,她依次举起几颗松珠,迎着熹微晨光仔细端详,挑出最圆满的那颗。微明光里,拇指腹底,有一线殷红沁入,与珠身缠绕木纹浑然一体,躲过了她的审视,随珠深藏匣中。
松枝、《蓼莪》,言外之意,心照不宣。
她悄声进屋,歪斜着身子对上宜巽那双半睁半闭、似睡非睡的眼睛,左看右看、横看竖看,最后猛喝一声,骇得两双眼睛霎时浑圆,互相紧瞪。
当最后一线春光消失在大地尽头,东宫佛堂神台上,两盏熠熠燃烧的烛火,照
这是靖肃十四年季春的最后一天。
三月二十二,亥时人定,她避开禁军值夜侍卫,悄悄潜入东玄宫中。
她想起那株松树。
宜巽回了神:“我盯这炉火盯得眼睛都快瞎了,困得不得了。该你盯着了。”说完伸着懒腰打哈欠,站起身给奉行腾位置:“火势不能减,更不能灭,盯仔细些,烧足七天七夜,就能成了。”
树下伶仃孤坟在脑中挥之不去,她叹了叹。
奉行立在墓前,自责道:“我算来算去,大约该称您舅母。表哥不便来,我替他来了,您别怨他。那串珠子他时刻戴着,但被我弄丢了颗,您要怪就怪我吧。”
被剥出的树身刻字,即便不论内容,只谈字迹也绝非癔症少年的手笔。可怜风木含悲,几致柴毁骨立,却要忍得苦楚,弃生母作荒坟野冢。
“有没有快点儿的法子?”
天朗气清。
《孽归》
拿着火钳捣松炉炭,奉行无声笑笑。
宜巽说的办法,就是要用这口丹炉,因不确定是否能成,宜巽叫奉行先回去等消息。
风摇树动,引云坠雨。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①”
她坐进繁花丛里,浅碧外衫松松垮垮披在身上,周身笼着沐浴梳洗带来的水汽。
“到城外风餐露宿几日,醒醒神,静静心。”她回家时,衣衫肌肤沾着没有掸尽的炭灰木屑,指掌落有血肉模糊的伤口,风餐露宿的解释,说得过去。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