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融相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冰融相溅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赫连春山因暂时无法南下,且新攫取的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需要消化、治理,故提出和议。齐国这一战,包括御林军在内的十万骑兵尽没,四十万步卒仅十余万退回河南,再无一战之力,对于周国的议和条件,姜琮无奈几乎全盘接受。
萧挞亲率九路轻骑,围追堵截。就在突围当日,燕京城五万守卒、十万百姓降周。且说这姜家尚武,皇家子弟人人习武,姜琮本人亦是高手,再加上有先祖遗风,英气勃发,深得官兵敬仰,二百余人的突围队伍,多为大内高手,人人誓死效忠,一路且战且退,三日不眠不休之后,余十六人逃到位于檀州的太行山脚下,就在进山之前,不幸被二百骑龙卷风包围,更可怕的是这二百骑中居然还藏着三位八脉高手,更有一位密宗护法随行。
天禧十八年,江湖治理初步完成,齐境内只余六大门派受皇帝敕封,分别是全真派、云门派、华山派、金陵派、峨眉派、天山派。这六派也是组成武备馆的基石,贡献了大量的武学典籍和教员。云门派在清理
姜琮并不甘心失利,十年间大力整治军备,天禧十四年,刚刚出师青阳真人的杨征投身边军,从一名普通士卒开始,凭卓决武艺,经三年军功积累,升至营指挥史,驻守太行山下的檀州。天禧十六年,风云突变,一代枭雄赫连大地突然病逝,北周三王四子夺位,王庭血案连连,朝内动荡不安。姜琮见时机难得,再次御驾亲征,驱十万精骑,四十万步卒,不宣而战。第二次齐周大战爆发。
姜氏为中原望族,建族已历千年,在大梁时期被封于齐地,故定国号为齐。而在中原乱战时,西北草原党项族赫连氏默默崛起,历经大大小小百余场战事,从西至东,征服千余草原部落,建立周国。因赫连氏崇尚千年前中原王朝周朝的强盛,自视为周朝遗民,全力仿效中原体制,定国号为周。
齐境内大大小小的门派几乎在一年内关了一大半,大大小小的武夫因此生计断绝,均转投他路,当时江湖便传出民谣:一流武夫进庙堂;二流武夫进虎堂;三流武夫进刑堂;四流武夫进镖堂;五流武夫入行伍;末流武夫进澡堂。说的就是一流高手被武备馆、大内吸收;二流高手被征召为军官;三流高手大多进了遍布天下的武察司衙门;四流高手则进了镖局或为豪门看家护院;五流的武者则只能从军吃饷;而不入流的武者则被调侃为空有一身气力,却只能当澡堂的搓澡工,当然很多人还是回家种田去了。
周国重用中原流民;全面推广汉字;建立科举制度。本来北方胡人胜在体魄强健、弓马娴熟,但自后梁离乱时,大量武林人士进入周国,周国天龙教竭力礼遇中原高手,教授大量党项青年武学;再加上中原匠人的涌入,周国冶炼、锻造兵器的能力亦与中原王朝无两。加上境内多铁矿,短短几十年,小小的党项兵甲之盛在草原部落里如鹤立鸡群,一统草原后,气势更是稳稳压过齐国。
开战伊始,突然发难的齐军如泰山压顶,势如破竹,一月之内接连收复幽北五州,夺得十七处关隘,仅余位于燕山中部的镇远关久攻不下。镇守此关的正是退防至此的周朝天南大都督老将萧挞。镇远关经萧挞十余年经营,建有内城、外城、瓮城,依山而建的骑墙、边墙箭楼密布,城内粮草水源充足,可谓固若金汤。加上萧挞也不是一味死守,一有机会就出动骑兵奇袭,七日之内齐军抛下万具尸体,仍是不能动摇镇远关分毫。
当日午夜,五百御林军骑兵加上一百多名皇家侍卫与普通士兵互换军服,拥齐帝自西北门出,另有六千骑从另外八个城门各自突围。齐都本位于燕京南方,从西北突围只是无奈之举,周军在城南兵力雄厚,已围歼了几次齐国的援军,姜琮只能选择出奇不意地从西北门出,经太行山,绕道回洛阳。九路突围队伍最终都有人突围成功,可惜的是,萧挞马上判断出齐帝的方向,因为西北突围的队伍虽然人最少,但突围之人身手最佳,且最终有二百余人冲出重重包围,其他几路最多的也只有几十人突出。
当时深得朕宠的杨征建议姜琮效周朝设立武校,开武举,治理江湖,收武士为国所用。姜琮深以为是,故颁国策如下:在国子监下设立武备馆,下辖四所武校,命杨征为国子监右祭酒兼领武备馆;命杨征整治江湖,召集天下高手为武备馆教授,征集天下武学典籍为教材;大开皇家教派云门派门禁,广招天下俊材为国所用;推行禁武令,封禁江湖,在刑部下设武察司,除天下六大门派外所有门派、武馆均须受武察司节制、战时需听从官府调遣。
前朝大梁时期,草原各部尚未开化,无文字,少工匠,部落繁多,各自征战,虽各部对中原时有侵略,但大多不足为患。但大梁末期,外戚、内宦作乱,草莽军阀割据,先后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数十个国家。为逐鹿中原,各国争相用重金、土地、人口引援草原上擅骑射之部落,中原汉人越战越弱,而草原胡人则相继崛起,纷纷反客为主,引入中原帝制,在中原建立政权。各胡人政权继续混战,前后二百余年,史称后梁离乱。直至姜氏驱胡人,统一中华,建立齐国。
此令一出,江湖沸腾,当时杨征率先说服师兄,齐国国教全真教掌教元通真人决定大力支持武备馆;云门派亦是全力投入。杨征又携同云门派、华山派五位高手按江湖规矩,转战江湖,稍有名望、规模的江湖门派都受到了六人的挑战,战败的门派必须接受朝廷监督管辖、缴纳税赋、服兵役劳役,当然没有什么门派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输了大多散伙了事。而稍有胜绩或为武备馆贡献良多的门派则可以不受朝廷节制、免税免役,朝廷甚至还按这些门派的功劳岁拨公帑。
正在姜琮慨叹天亡我也之时,有一队百余人的骑兵自山中冲出,与周骑展开搏杀,战力更胜周骑,那二百骑追兵最终仅余十余骑见势不妙,逃回去报信,四位高手悉数死于救兵带队之人手上。 不过苦战之后,救援的一百余人也仅剩下三十余骑,护着姜琮退入太行山。
那带队之人正是杨战,自周军进入关内后,在燕京被围期间,原北燕境内的齐军基本被肃清,檀州守军主将未经一战就降周,杨征率营中四百官兵冒死突围,最终逃入太行山中,伺机收拢残兵,攻打小股周军和投降的齐军,杨征的士兵大多跟着他习武,不仅学得一身武艺,更是感染了一身正气,故杨征的队伍战力极强,对上龙卷风亦可占尽上风。在杨征的一路护送下,姜琮辗转千余里,最终回到洛阳。
杨伐之所以被破格追封,主要是还皇帝惊叹于杨征的武功,想一力重用杨征。经数日廷议,内阁整理出此战失利原因,共计周之十胜并齐之十败,分别为:周人擅骑射,齐人慢于行;周人强体魄,齐人弱体格;周人尚武艺,齐人重科举;周人善国战,齐人喜私斗;周人多军马,齐人无牧场;周人强者在国家,齐人武者在江湖;周人身经百战,齐人久疏战阵;周人兵将常相随,齐兵临阵组将兵;周人愿吸纳中原之长,齐人鄙夷胡人之风;周人自统一后兵力强盛,齐人自统一后武将凋零。
天禧十七年,军队少了一名游骑将军,江湖多了六名绝世高手,人称天家六仙。杨征领衔的这六人,每挑战一个门派,对方都可以选择战三场、五场或一场定胜负,一年之内,转战十六省、二百余门派,历七百余场打斗,天家六仙仅负四场,而杨征更是百战百胜,名震天下。
在那年治理江湖的过程中,很多确有劣迹的帮派、江洋大盗是真正遭到了灭顶之灾,有数万人被六仙及背后的官府剿灭、缉捕,一些人从此进山为寇;有一些真正的高手、散人不愿受朝廷节制,也会选择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天家六仙到后来渐渐被叫成天家鹰犬、朝廷走狗、姜家六魔等等,而杨征被当成天下第一高手的同时,也被唤作了天下第一魔头。
齐国姜氏本就是个尚武的大族,位于洛阳的云门派武功卓绝,自古就是姜氏的私家门派,仅教授姜氏子弟,姜氏能在大梁离乱时胜出与此也关系重大。当时齐国境内门派林立,绝学大多不外传,还有不成文的规矩,拜师之后如转投他门,就会被视为欺师灭祖,遭到追杀,以致中原武学竟有凋敝之象,由于乱世日久,这些门派轻视官府武力,只知江湖规矩,而不理朝廷法度,很多门派的金钱来源都不正当,明里是教授武学,暗里是勾结地方官府设青楼、开赌坊、欺行霸市、走私盐铁;更有甚者还会干起打家劫舍、通敌暗杀的勾当;民间有大量江湖人士枉法而朝廷无力缉捕。
战后在齐境东北,双方以太行山、黄河为国界,齐国岁供白银五十万两,绢丝二十万匹,设榷场,齐帝称弟于周帝。此战过后,姜琮痛定思痛,一边征民夫加固黄河防线,一边广开言路求对敌之策。同时发罪己诏、屠叛将家属、赏有功之臣。杨征因救驾有功,从七品校尉提至五品游骑将军,其兄杨伐因力战而亡,被追授三品忠武将军,封乡侯。
这赫连春山之能绝不在其兄赫连大地之下,一举攻得北燕全境后,周军继续南下,三百里内无人撄其锋芒,一举将齐军全部赶回黄河南岸,周军主力更是隔黄河与齐都洛阳相望。所幸齐军将国都附近五百里黄河上的船只尽数凿沉,且洛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周军一时也无法渡河。只是当时齐都朝野震动,由于姜琮生死未卜,群臣迁都、议和、立新帝之争不绝,更有大批权贵南迁,洛阳一时竟有不攻自破之象。所幸姜琮在杨战护送下及时赶回洛阳,姜琮力主坚守,愿以天子守国门,一日之内连斩十三名绝意迁都和准备南逃的大臣,总算稳定下局势。
此后只能困而不打,在齐军足足围困五个月后,拥有重兵的辽王赫连春山承袭哥哥赫连大地大宝,周廷初定。赫连春山力排众议,举全国之力,发马步兵各二十万,自镇远关攻入,齐军不敌,退守燕京、范阳、涿郡等十余座大城,不过这一次周军作了持久战的准备,一城一池均不放过,死守者,破城后屠尽男丁。被北周接连攻破两城后,震动了立足未稳的齐军,有一半的城池都降了北周,而杨战的大哥涿郡守将杨伐因死守不降,就是在城破当日战死的。原北燕境内仅剩城防坚固的燕京城被三十万周军围困四个月后仍在坚守,齐帝姜琮也一直被困城中,河南补给已被周骑完全切断,城中断粮六日,齐帝无奈选择弃城突围。
] 赫连春山因暂时无法南下,且新攫取的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需要消化、治理,故提出和议。齐国这一战,包括御林军在内的十万骑兵尽没,四十万步卒仅十余万退回河南,再无一战之力,对于周国的议和条件,姜琮无奈几乎全盘接受。
萧挞亲率九路轻骑,围追堵截。就在突围当日,燕京城五万守卒、十万百姓降周。且说这姜家尚武,皇家子弟人人习武,姜琮本人亦是高手,再加上有先祖遗风,英气勃发,深得官兵敬仰,二百余人的突围队伍,多为大内高手,人人誓死效忠,一路且战且退,三日不眠不休之后,余十六人逃到位于檀州的太行山脚下,就在进山之前,不幸被二百骑龙卷风包围,更可怕的是这二百骑中居然还藏着三位八脉高手,更有一位密宗护法随行。
天禧十八年,江湖治理初步完成,齐境内只余六大门派受皇帝敕封,分别是全真派、云门派、华山派、金陵派、峨眉派、天山派。这六派也是组成武备馆的基石,贡献了大量的武学典籍和教员。云门派在清理
姜琮并不甘心失利,十年间大力整治军备,天禧十四年,刚刚出师青阳真人的杨征投身边军,从一名普通士卒开始,凭卓决武艺,经三年军功积累,升至营指挥史,驻守太行山下的檀州。天禧十六年,风云突变,一代枭雄赫连大地突然病逝,北周三王四子夺位,王庭血案连连,朝内动荡不安。姜琮见时机难得,再次御驾亲征,驱十万精骑,四十万步卒,不宣而战。第二次齐周大战爆发。
姜氏为中原望族,建族已历千年,在大梁时期被封于齐地,故定国号为齐。而在中原乱战时,西北草原党项族赫连氏默默崛起,历经大大小小百余场战事,从西至东,征服千余草原部落,建立周国。因赫连氏崇尚千年前中原王朝周朝的强盛,自视为周朝遗民,全力仿效中原体制,定国号为周。
齐境内大大小小的门派几乎在一年内关了一大半,大大小小的武夫因此生计断绝,均转投他路,当时江湖便传出民谣:一流武夫进庙堂;二流武夫进虎堂;三流武夫进刑堂;四流武夫进镖堂;五流武夫入行伍;末流武夫进澡堂。说的就是一流高手被武备馆、大内吸收;二流高手被征召为军官;三流高手大多进了遍布天下的武察司衙门;四流高手则进了镖局或为豪门看家护院;五流的武者则只能从军吃饷;而不入流的武者则被调侃为空有一身气力,却只能当澡堂的搓澡工,当然很多人还是回家种田去了。
周国重用中原流民;全面推广汉字;建立科举制度。本来北方胡人胜在体魄强健、弓马娴熟,但自后梁离乱时,大量武林人士进入周国,周国天龙教竭力礼遇中原高手,教授大量党项青年武学;再加上中原匠人的涌入,周国冶炼、锻造兵器的能力亦与中原王朝无两。加上境内多铁矿,短短几十年,小小的党项兵甲之盛在草原部落里如鹤立鸡群,一统草原后,气势更是稳稳压过齐国。
开战伊始,突然发难的齐军如泰山压顶,势如破竹,一月之内接连收复幽北五州,夺得十七处关隘,仅余位于燕山中部的镇远关久攻不下。镇守此关的正是退防至此的周朝天南大都督老将萧挞。镇远关经萧挞十余年经营,建有内城、外城、瓮城,依山而建的骑墙、边墙箭楼密布,城内粮草水源充足,可谓固若金汤。加上萧挞也不是一味死守,一有机会就出动骑兵奇袭,七日之内齐军抛下万具尸体,仍是不能动摇镇远关分毫。
当日午夜,五百御林军骑兵加上一百多名皇家侍卫与普通士兵互换军服,拥齐帝自西北门出,另有六千骑从另外八个城门各自突围。齐都本位于燕京南方,从西北突围只是无奈之举,周军在城南兵力雄厚,已围歼了几次齐国的援军,姜琮只能选择出奇不意地从西北门出,经太行山,绕道回洛阳。九路突围队伍最终都有人突围成功,可惜的是,萧挞马上判断出齐帝的方向,因为西北突围的队伍虽然人最少,但突围之人身手最佳,且最终有二百余人冲出重重包围,其他几路最多的也只有几十人突出。
当时深得朕宠的杨征建议姜琮效周朝设立武校,开武举,治理江湖,收武士为国所用。姜琮深以为是,故颁国策如下:在国子监下设立武备馆,下辖四所武校,命杨征为国子监右祭酒兼领武备馆;命杨征整治江湖,召集天下高手为武备馆教授,征集天下武学典籍为教材;大开皇家教派云门派门禁,广招天下俊材为国所用;推行禁武令,封禁江湖,在刑部下设武察司,除天下六大门派外所有门派、武馆均须受武察司节制、战时需听从官府调遣。
前朝大梁时期,草原各部尚未开化,无文字,少工匠,部落繁多,各自征战,虽各部对中原时有侵略,但大多不足为患。但大梁末期,外戚、内宦作乱,草莽军阀割据,先后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数十个国家。为逐鹿中原,各国争相用重金、土地、人口引援草原上擅骑射之部落,中原汉人越战越弱,而草原胡人则相继崛起,纷纷反客为主,引入中原帝制,在中原建立政权。各胡人政权继续混战,前后二百余年,史称后梁离乱。直至姜氏驱胡人,统一中华,建立齐国。
此令一出,江湖沸腾,当时杨征率先说服师兄,齐国国教全真教掌教元通真人决定大力支持武备馆;云门派亦是全力投入。杨征又携同云门派、华山派五位高手按江湖规矩,转战江湖,稍有名望、规模的江湖门派都受到了六人的挑战,战败的门派必须接受朝廷监督管辖、缴纳税赋、服兵役劳役,当然没有什么门派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输了大多散伙了事。而稍有胜绩或为武备馆贡献良多的门派则可以不受朝廷节制、免税免役,朝廷甚至还按这些门派的功劳岁拨公帑。
正在姜琮慨叹天亡我也之时,有一队百余人的骑兵自山中冲出,与周骑展开搏杀,战力更胜周骑,那二百骑追兵最终仅余十余骑见势不妙,逃回去报信,四位高手悉数死于救兵带队之人手上。 不过苦战之后,救援的一百余人也仅剩下三十余骑,护着姜琮退入太行山。
那带队之人正是杨战,自周军进入关内后,在燕京被围期间,原北燕境内的齐军基本被肃清,檀州守军主将未经一战就降周,杨征率营中四百官兵冒死突围,最终逃入太行山中,伺机收拢残兵,攻打小股周军和投降的齐军,杨征的士兵大多跟着他习武,不仅学得一身武艺,更是感染了一身正气,故杨征的队伍战力极强,对上龙卷风亦可占尽上风。在杨征的一路护送下,姜琮辗转千余里,最终回到洛阳。
杨伐之所以被破格追封,主要是还皇帝惊叹于杨征的武功,想一力重用杨征。经数日廷议,内阁整理出此战失利原因,共计周之十胜并齐之十败,分别为:周人擅骑射,齐人慢于行;周人强体魄,齐人弱体格;周人尚武艺,齐人重科举;周人善国战,齐人喜私斗;周人多军马,齐人无牧场;周人强者在国家,齐人武者在江湖;周人身经百战,齐人久疏战阵;周人兵将常相随,齐兵临阵组将兵;周人愿吸纳中原之长,齐人鄙夷胡人之风;周人自统一后兵力强盛,齐人自统一后武将凋零。
天禧十七年,军队少了一名游骑将军,江湖多了六名绝世高手,人称天家六仙。杨征领衔的这六人,每挑战一个门派,对方都可以选择战三场、五场或一场定胜负,一年之内,转战十六省、二百余门派,历七百余场打斗,天家六仙仅负四场,而杨征更是百战百胜,名震天下。
在那年治理江湖的过程中,很多确有劣迹的帮派、江洋大盗是真正遭到了灭顶之灾,有数万人被六仙及背后的官府剿灭、缉捕,一些人从此进山为寇;有一些真正的高手、散人不愿受朝廷节制,也会选择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天家六仙到后来渐渐被叫成天家鹰犬、朝廷走狗、姜家六魔等等,而杨征被当成天下第一高手的同时,也被唤作了天下第一魔头。
齐国姜氏本就是个尚武的大族,位于洛阳的云门派武功卓绝,自古就是姜氏的私家门派,仅教授姜氏子弟,姜氏能在大梁离乱时胜出与此也关系重大。当时齐国境内门派林立,绝学大多不外传,还有不成文的规矩,拜师之后如转投他门,就会被视为欺师灭祖,遭到追杀,以致中原武学竟有凋敝之象,由于乱世日久,这些门派轻视官府武力,只知江湖规矩,而不理朝廷法度,很多门派的金钱来源都不正当,明里是教授武学,暗里是勾结地方官府设青楼、开赌坊、欺行霸市、走私盐铁;更有甚者还会干起打家劫舍、通敌暗杀的勾当;民间有大量江湖人士枉法而朝廷无力缉捕。
战后在齐境东北,双方以太行山、黄河为国界,齐国岁供白银五十万两,绢丝二十万匹,设榷场,齐帝称弟于周帝。此战过后,姜琮痛定思痛,一边征民夫加固黄河防线,一边广开言路求对敌之策。同时发罪己诏、屠叛将家属、赏有功之臣。杨征因救驾有功,从七品校尉提至五品游骑将军,其兄杨伐因力战而亡,被追授三品忠武将军,封乡侯。
这赫连春山之能绝不在其兄赫连大地之下,一举攻得北燕全境后,周军继续南下,三百里内无人撄其锋芒,一举将齐军全部赶回黄河南岸,周军主力更是隔黄河与齐都洛阳相望。所幸齐军将国都附近五百里黄河上的船只尽数凿沉,且洛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周军一时也无法渡河。只是当时齐都朝野震动,由于姜琮生死未卜,群臣迁都、议和、立新帝之争不绝,更有大批权贵南迁,洛阳一时竟有不攻自破之象。所幸姜琮在杨战护送下及时赶回洛阳,姜琮力主坚守,愿以天子守国门,一日之内连斩十三名绝意迁都和准备南逃的大臣,总算稳定下局势。
此后只能困而不打,在齐军足足围困五个月后,拥有重兵的辽王赫连春山承袭哥哥赫连大地大宝,周廷初定。赫连春山力排众议,举全国之力,发马步兵各二十万,自镇远关攻入,齐军不敌,退守燕京、范阳、涿郡等十余座大城,不过这一次周军作了持久战的准备,一城一池均不放过,死守者,破城后屠尽男丁。被北周接连攻破两城后,震动了立足未稳的齐军,有一半的城池都降了北周,而杨战的大哥涿郡守将杨伐因死守不降,就是在城破当日战死的。原北燕境内仅剩城防坚固的燕京城被三十万周军围困四个月后仍在坚守,齐帝姜琮也一直被困城中,河南补给已被周骑完全切断,城中断粮六日,齐帝无奈选择弃城突围。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