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庵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杏花庵人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一晃几十年,院子里有的香椿树已经长得很高,高处的香椿芽需要用钩子采摘,但青林每次回家,总是感觉那样的亲切。房子和小院都有些老旧了,青林跟父亲商量,准备近两年就花钱重新收拾一下。家里的香椿树,还是想留着,回头等院子收拾好了,再多种一些。
同年,哥哥青山结束了自己的学习生涯,正式做了一名普通农民,并四处撒网相亲,开始物色对象。待在家里纯粹务农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得考虑一个稍微体面些的营生。
后来青林离开故乡后,每年的春天,他只能在市场上看到香椿的身影,而且它们与记忆中的也不太相同。若正赶上春夏之交回老家,青林便能看到它们,如同多少年的老朋友一样。返程时,母亲总会给青林采摘一些新鲜的香椿芽,或者带一些腌制好的香椿咸菜。后来母亲不在了,便没有再带过。
香椿的吃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香椿炒鸡蛋”。刚从院里采摘下来的香椿芽,配上自家散养母鸡新下的蛋,经过最简单的烹饪,那种纯粹的鲜香,经过这么多年,青林依然认为是人间至味。还有一种便于存放的吃法,就是腌制香椿咸菜,香椿芽、香椿叶皆可,且不需要任何的其他佐料,只需用粗盐便可腌制满满的一缸,一年到头随吃随取。
海红姐也在何家村进入育红班,她平时不再经常来青林家了。过了很长时间,秋假的一天,海红姐终于来了,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棉袄,还是那么美丽,不过似乎瘦了些,面色也有些苍白。青林捕捉到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海红姐变得有些眼神忧郁,她本来是多么开朗的一个女孩子啊。
青山大青林五岁,跟彦武三叔家的青宝一样,对读书没有太多兴趣,他们将初中毕业作为终极目标,因为再读也实在是读不懂了。他们哥俩不喜欢读书,却对喜欢读书的青恩嗤之以鼻。放学后,他们玩累了路过青恩家,发现青恩正在点着煤油灯用功,不禁相视一笑,回家对父亲彦亭说:“青恩这种傻读书的学习方法,嘿嘿......”,彦亭虽然自小务农,但爱好读书、思路开阔,心想这老大实在不是读书的料,自己懒惰还嘲笑别人,实在是难成大器。痛骂一阵后,决定让青山尽快投身到家庭经济发展中去。
在青林看来,这房子虽然并不阔绰,但风水却是极好的,一是格局方正,采光通风都非常好,二是门前的布局难得一见。门外正前方二十米开外是一大片树园,里面种有槐树、椿树、榆树、楸树、柏树、杨树、柿子树等,且树木高大,气势非凡,如同候命待发的兵营一般。每当夜幕降临,成群的喜鹊聚集树端,鸣叫声此起彼伏,令人心情大好,似乎每天都有喜讯来临一般。
青山购置了摩托车、遮阳伞、剪刀、石笔、米尺等各类必备的工具,家里准备了启动资金,到集市上协调了一个摊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到去远处的布料批发市场备好货,青山的布料销售就风风火火地搞起来了。生意一直非常稳定,而且由于接触的人多,交际面迅速打开,介绍对象的人络绎不绝,看来这件事还真是做对了。
经过反复琢磨,考虑到青山形象干净、干活利索,家里决定让他到集市上卖布。镇上逢五逢十是大集,其他的日子,则由各个村轮流组织集市,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基本上保障了每天的货物交易和生活物品采买。
“谷雨”前后,是吃香椿的最佳时节,娇嫩无比、毛茸茸的淡紫色香椿芽,带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只消用手指轻轻一别一碰,就“叭”的一声弹落下来,其脆嫩若此。香椿树开始不是很高,往往在院里院外栽种成直直的几列,采摘起来非常方便,那种天然挥发的清香之气更令人沉醉其中。
夏秋之交,青林在西瓜地里的草棚里守夜,枕下放着短刀,不过从来没有遇到过“猹”,只是记得那金黄的月色和碧绿的西瓜。
香椿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无论是最新鲜的香椿芽,还是略略老些的香椿叶,只要不是太老,总会成为集市上的顶尖畅销品。所以,不要小看院里院外的几十棵香椿树,只需略加照看,每年它们总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就这样,它们不显山露水地,也资助过青林的求学之路。
青林娘、青林、海红姐午饭后一起到西洼拔红薯秧,海红明显对青林淡漠了许多,不再向以往一样,跟青林磨磨叽叽嘻嘻哈哈,也刻意减少着身体甚至是双手的触碰,可他们原来就是实质上的“小夫妻”嘛。
鲁北地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春天的香椿、榆钱,夏天的槐花等,很多都是“舌尖上的美味”。尤其是新院子里的香椿,在青林记忆中散发着分外浓厚持久的香味。
一九八八年,青林考入镇上唯一的联合中学(初中),青林觉得,他没有辜负启蒙老师峰亭先生的期望。
在收知了龟的过程中,青林开始展现卓越的智力水平。晚上村里的知了龟是相当多的,拿手电找知了龟的村民更多,而且每个人每天都收获满满。不管谁过来卖,卖多少只,青林的账目那是清清楚楚,而且价钱脱口而出,付钱从来不用手电筒,但分毫不差,村里人无不称奇。由于超高的计算效率,哥俩每晚都能收满满的一大水桶,转天就卖给饭店,赚的那叫一个痛快。而那时候,青林不过刚刚上育红班。
冬天家里做鞭炮,晚上要用木悠子擀鞭筒,装火药,安导火信子,煤油灯却只有一盏。青林跟彦亭说:“爹,你们干活先用灯吧,我明天早起再做作业。”第二天凌晨四点,家里人都睡得正熟,青林悄悄起床,开始做作业,等天亮作业也就做完了。也许有人觉得这实在也没什么,可是你得知道,青林并没有手表,也没有闹钟,他是怎样不耽误起床的,只有天知道。
青林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他的担忧似乎变成了眼前的现实。看着母亲走远了,青林拉一拉海红的手,海红竟然摆脱了,她对青林说:“我们都长大了,以后就别......”,海红并没有把话说完,而青林已经明白了一切。
班主任赵峰亭明白青林的不同寻常,对这个矮小黑丑的孩子格外重视,到镇上参加考试,峰亭老师都是拿自行车推着青林走,舍不得让他走路,青林实在是太矮小了。
于是青山赶集摆摊的时候,经常有形迹可疑的女人在不远处的角落窥视,而且交头接耳嘀嘀咕咕的,青山只是假装看不见,心里却不禁洋洋得意起来。
青林出生于秋天,对秋天有着特殊的感情。读小学期间,在每个金色的秋天,他渡过了充满唯美回忆的光阴。鲁中农村一望无际的庄稼,在秋日里由绿转黄,玉米、大豆、高粱、红薯,都是小伙伴们野炊烧烤的美食。
清晨,青林骑着自行车的“大梁”回家,弯弯的小路两旁长满青草,裤腿和鞋子都被秋日的露水打湿,氤氲水气笼罩的庄稼地和菜园里,全是碧绿或金黄的粮食瓜果,青林想,那是对人们辛勤劳作的最好馈赠。
峰亭老师在一次救火过程中被砸掉了门牙,从此落下了教书讲课嘴里漏风的毛病,许多音都咬不准了。又过了几年,峰亭老师罹患癌症离世,年仅四十二岁。峰亭老师的离去,对青林的打击是空前的,因为从来没有人对他那么好、那么看重。
一九八三年,青林七岁。彦亭一家搬离“杏花庵”,搬进了在后街新建的三间“大北屋”,所谓的“北屋”,就是农村里南北向的正房。这座新房并不是纯砖瓦房,而是土坯和红砖各占一半,尤其是房子的“前脸”都是红砖砌成,门窗都安上了玻璃,房顶没有用瓦,还是用的麦秸覆盖,多年以后才换成红瓦。院子方方正正,西侧厢房是“厨屋”,东南侧则是“栏”,也就是猪圈兼厕所。院子里栽满了梧桐树、香椿树,院墙外则是榆树。
随着农村生产政策的改变,彦亭家的光景迅速进入快车道。家里的地除了种冬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红薯,夏天还专攻黄菸这种高收益的经济作物,冬天农闲时则全家上阵做鞭炮,黄菸和鞭炮的经营生产都非常专业,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但对家庭经济的改善是相当显著的。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彦亭家就先后添置了自行车、收录机、黑白电视机等“奢侈品”。
然而青山毕竟年龄不大,也并没有什么技能,除了帮忙务农,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营生。他先后卖过冰棍、卖过装家兔的铁笼子、收过知了龟,还收过一段时间的孕妇尿。自行车后座两侧放了装尿的塑料桶,四处打听哪里有孕妇,然后每天定点去收,这孕妇尿到底是干什么用的,青林始终不得而知,不过哥哥青山干了两个月就不干了,说不好意思,而且也没挣到啥钱。青山卖冰棍倒是挣了一些钱,收知了龟也挣了一笔,知了龟收的价格是五分钱两个,卖到饭店则是一毛钱一个。
一九八四年,青林开始读小学。除了名扬全村的绘画能力,其学习能力创造了一个高峰,因为一到五年级,他永远都是第一名,别人根本不具备与他比拼的能力。
青林佯装着无所谓的样子,跟海红姐一起继续帮母亲干农活。傍晚的时候,海红就回家了,并没有像以前一样留宿在二姨家。晚上睡觉的时候,青林一声不吭,睁着双眼,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青林知道,他喜欢和挚爱的海红姐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峰亭老师写的一手好字,他身兼语文、体育、音乐三门课程,他用塑料布书写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既有歌词又有歌谱,那熟悉的旋律,青林至今耳熟能详,那是青林学会的第一首歌。
] 一晃几十年,院子里有的香椿树已经长得很高,高处的香椿芽需要用钩子采摘,但青林每次回家,总是感觉那样的亲切。房子和小院都有些老旧了,青林跟父亲商量,准备近两年就花钱重新收拾一下。家里的香椿树,还是想留着,回头等院子收拾好了,再多种一些。
同年,哥哥青山结束了自己的学习生涯,正式做了一名普通农民,并四处撒网相亲,开始物色对象。待在家里纯粹务农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得考虑一个稍微体面些的营生。
后来青林离开故乡后,每年的春天,他只能在市场上看到香椿的身影,而且它们与记忆中的也不太相同。若正赶上春夏之交回老家,青林便能看到它们,如同多少年的老朋友一样。返程时,母亲总会给青林采摘一些新鲜的香椿芽,或者带一些腌制好的香椿咸菜。后来母亲不在了,便没有再带过。
香椿的吃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香椿炒鸡蛋”。刚从院里采摘下来的香椿芽,配上自家散养母鸡新下的蛋,经过最简单的烹饪,那种纯粹的鲜香,经过这么多年,青林依然认为是人间至味。还有一种便于存放的吃法,就是腌制香椿咸菜,香椿芽、香椿叶皆可,且不需要任何的其他佐料,只需用粗盐便可腌制满满的一缸,一年到头随吃随取。
海红姐也在何家村进入育红班,她平时不再经常来青林家了。过了很长时间,秋假的一天,海红姐终于来了,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棉袄,还是那么美丽,不过似乎瘦了些,面色也有些苍白。青林捕捉到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海红姐变得有些眼神忧郁,她本来是多么开朗的一个女孩子啊。
青山大青林五岁,跟彦武三叔家的青宝一样,对读书没有太多兴趣,他们将初中毕业作为终极目标,因为再读也实在是读不懂了。他们哥俩不喜欢读书,却对喜欢读书的青恩嗤之以鼻。放学后,他们玩累了路过青恩家,发现青恩正在点着煤油灯用功,不禁相视一笑,回家对父亲彦亭说:“青恩这种傻读书的学习方法,嘿嘿......”,彦亭虽然自小务农,但爱好读书、思路开阔,心想这老大实在不是读书的料,自己懒惰还嘲笑别人,实在是难成大器。痛骂一阵后,决定让青山尽快投身到家庭经济发展中去。
在青林看来,这房子虽然并不阔绰,但风水却是极好的,一是格局方正,采光通风都非常好,二是门前的布局难得一见。门外正前方二十米开外是一大片树园,里面种有槐树、椿树、榆树、楸树、柏树、杨树、柿子树等,且树木高大,气势非凡,如同候命待发的兵营一般。每当夜幕降临,成群的喜鹊聚集树端,鸣叫声此起彼伏,令人心情大好,似乎每天都有喜讯来临一般。
青山购置了摩托车、遮阳伞、剪刀、石笔、米尺等各类必备的工具,家里准备了启动资金,到集市上协调了一个摊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到去远处的布料批发市场备好货,青山的布料销售就风风火火地搞起来了。生意一直非常稳定,而且由于接触的人多,交际面迅速打开,介绍对象的人络绎不绝,看来这件事还真是做对了。
经过反复琢磨,考虑到青山形象干净、干活利索,家里决定让他到集市上卖布。镇上逢五逢十是大集,其他的日子,则由各个村轮流组织集市,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基本上保障了每天的货物交易和生活物品采买。
“谷雨”前后,是吃香椿的最佳时节,娇嫩无比、毛茸茸的淡紫色香椿芽,带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只消用手指轻轻一别一碰,就“叭”的一声弹落下来,其脆嫩若此。香椿树开始不是很高,往往在院里院外栽种成直直的几列,采摘起来非常方便,那种天然挥发的清香之气更令人沉醉其中。
夏秋之交,青林在西瓜地里的草棚里守夜,枕下放着短刀,不过从来没有遇到过“猹”,只是记得那金黄的月色和碧绿的西瓜。
香椿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无论是最新鲜的香椿芽,还是略略老些的香椿叶,只要不是太老,总会成为集市上的顶尖畅销品。所以,不要小看院里院外的几十棵香椿树,只需略加照看,每年它们总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就这样,它们不显山露水地,也资助过青林的求学之路。
青林娘、青林、海红姐午饭后一起到西洼拔红薯秧,海红明显对青林淡漠了许多,不再向以往一样,跟青林磨磨叽叽嘻嘻哈哈,也刻意减少着身体甚至是双手的触碰,可他们原来就是实质上的“小夫妻”嘛。
鲁北地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春天的香椿、榆钱,夏天的槐花等,很多都是“舌尖上的美味”。尤其是新院子里的香椿,在青林记忆中散发着分外浓厚持久的香味。
一九八八年,青林考入镇上唯一的联合中学(初中),青林觉得,他没有辜负启蒙老师峰亭先生的期望。
在收知了龟的过程中,青林开始展现卓越的智力水平。晚上村里的知了龟是相当多的,拿手电找知了龟的村民更多,而且每个人每天都收获满满。不管谁过来卖,卖多少只,青林的账目那是清清楚楚,而且价钱脱口而出,付钱从来不用手电筒,但分毫不差,村里人无不称奇。由于超高的计算效率,哥俩每晚都能收满满的一大水桶,转天就卖给饭店,赚的那叫一个痛快。而那时候,青林不过刚刚上育红班。
冬天家里做鞭炮,晚上要用木悠子擀鞭筒,装火药,安导火信子,煤油灯却只有一盏。青林跟彦亭说:“爹,你们干活先用灯吧,我明天早起再做作业。”第二天凌晨四点,家里人都睡得正熟,青林悄悄起床,开始做作业,等天亮作业也就做完了。也许有人觉得这实在也没什么,可是你得知道,青林并没有手表,也没有闹钟,他是怎样不耽误起床的,只有天知道。
青林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他的担忧似乎变成了眼前的现实。看着母亲走远了,青林拉一拉海红的手,海红竟然摆脱了,她对青林说:“我们都长大了,以后就别......”,海红并没有把话说完,而青林已经明白了一切。
班主任赵峰亭明白青林的不同寻常,对这个矮小黑丑的孩子格外重视,到镇上参加考试,峰亭老师都是拿自行车推着青林走,舍不得让他走路,青林实在是太矮小了。
于是青山赶集摆摊的时候,经常有形迹可疑的女人在不远处的角落窥视,而且交头接耳嘀嘀咕咕的,青山只是假装看不见,心里却不禁洋洋得意起来。
青林出生于秋天,对秋天有着特殊的感情。读小学期间,在每个金色的秋天,他渡过了充满唯美回忆的光阴。鲁中农村一望无际的庄稼,在秋日里由绿转黄,玉米、大豆、高粱、红薯,都是小伙伴们野炊烧烤的美食。
清晨,青林骑着自行车的“大梁”回家,弯弯的小路两旁长满青草,裤腿和鞋子都被秋日的露水打湿,氤氲水气笼罩的庄稼地和菜园里,全是碧绿或金黄的粮食瓜果,青林想,那是对人们辛勤劳作的最好馈赠。
峰亭老师在一次救火过程中被砸掉了门牙,从此落下了教书讲课嘴里漏风的毛病,许多音都咬不准了。又过了几年,峰亭老师罹患癌症离世,年仅四十二岁。峰亭老师的离去,对青林的打击是空前的,因为从来没有人对他那么好、那么看重。
一九八三年,青林七岁。彦亭一家搬离“杏花庵”,搬进了在后街新建的三间“大北屋”,所谓的“北屋”,就是农村里南北向的正房。这座新房并不是纯砖瓦房,而是土坯和红砖各占一半,尤其是房子的“前脸”都是红砖砌成,门窗都安上了玻璃,房顶没有用瓦,还是用的麦秸覆盖,多年以后才换成红瓦。院子方方正正,西侧厢房是“厨屋”,东南侧则是“栏”,也就是猪圈兼厕所。院子里栽满了梧桐树、香椿树,院墙外则是榆树。
随着农村生产政策的改变,彦亭家的光景迅速进入快车道。家里的地除了种冬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红薯,夏天还专攻黄菸这种高收益的经济作物,冬天农闲时则全家上阵做鞭炮,黄菸和鞭炮的经营生产都非常专业,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但对家庭经济的改善是相当显著的。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彦亭家就先后添置了自行车、收录机、黑白电视机等“奢侈品”。
然而青山毕竟年龄不大,也并没有什么技能,除了帮忙务农,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营生。他先后卖过冰棍、卖过装家兔的铁笼子、收过知了龟,还收过一段时间的孕妇尿。自行车后座两侧放了装尿的塑料桶,四处打听哪里有孕妇,然后每天定点去收,这孕妇尿到底是干什么用的,青林始终不得而知,不过哥哥青山干了两个月就不干了,说不好意思,而且也没挣到啥钱。青山卖冰棍倒是挣了一些钱,收知了龟也挣了一笔,知了龟收的价格是五分钱两个,卖到饭店则是一毛钱一个。
一九八四年,青林开始读小学。除了名扬全村的绘画能力,其学习能力创造了一个高峰,因为一到五年级,他永远都是第一名,别人根本不具备与他比拼的能力。
青林佯装着无所谓的样子,跟海红姐一起继续帮母亲干农活。傍晚的时候,海红就回家了,并没有像以前一样留宿在二姨家。晚上睡觉的时候,青林一声不吭,睁着双眼,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青林知道,他喜欢和挚爱的海红姐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峰亭老师写的一手好字,他身兼语文、体育、音乐三门课程,他用塑料布书写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既有歌词又有歌谱,那熟悉的旋律,青林至今耳熟能详,那是青林学会的第一首歌。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