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溟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北溟鱼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他二十多岁时与朋友吴指南游洞庭,吴指南病死。李白抱着他的尸身大哭,泪尽后泣血。那会儿他没钱,只能草草埋了,而后继续游历。过了几年还是放心不下,李白又回到洞庭,挖出吴指南的尸身,剔去筋肉,包起吴指南的骨头,裹在背囊里,一边旅行一边乞讨借钱,终于把吴指南的骨头厚葬在鄂城之东。
这就是他们最后的见面。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对于杜甫来说,李白是从天而降的异类,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
在李白的蛊惑下,杜甫这孔子的好学生竟然与李白“方期拾瑶草”——要去王屋山访谒道士华盖君。但命运皱了皱眉头:杜甫的未来应该属于脚下兴亡斗转的大地,属于受困于家族的凡人。修道成仙,不是他的路——杜甫刚到王屋山便得到消息,华盖君已经去世。于是他又悻悻然回到汴州。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我们大约知道他们在天宝三载(744年)的秋天碰面,但他们怎样认识,究竟在哪里相识,已经杳不可考。后代的研究家有许多浪漫的猜测。
李白没有重要到有专人追踪他在这时的行踪,他自己也不耐烦写日记。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情,一概不清不楚。几种李白年谱都认为,在这场战祸蔓延的时候,李白一直在江南。但更有可能,安禄山起兵的时候,他还停留在梁、宋一带寻找机会。河南河北陷落,李白没来得及逃走。比起他那些中原出身的朋友们,他还有保命的绝技——他会胡语,长得高眉深目,像胡人。他便改换胡服,混在叛军中,竟然逃了出来。
——《寄东鲁二稚子》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天宝六载,李白在南京。他终于远远逃开家庭的琐事与世俗的审视。但在精神自由与舐犊之情间,李白并没有他常常表现出的那样潇洒。没有酣宴与冶游时,他还是会想念起他的一双儿女。他想,离家时在屋旁种下的桃树应该已经长成,恐怕跟屋子一样高。开花的时节,小儿子伯禽与小女儿平阳也许双双在树下玩耍,小女儿折下桃花想要献给父亲,才想起来,阿爷已经有三年多不曾回家了。他寄给孩子们一首诗: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六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十一月,带着血腥味的战鼓如同被诅咒的野火在北中国蔓延。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带领奚、契丹十五万人在范阳反叛。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有的弃城出逃,有的直接开门出迎。不到一个月,就打到洛阳城下。封常清、哥舒翰相继兵败,原先在长安城里观望战局的京畿大家族们终于开始庞大又沉重的迁徙。通往淮南道、江南道、山南道与剑南道的道路渡口,扶老携幼,车马相连,甚至有些家族迢迢迁往更险远的岭南道。
在《奔亡道中》五首里,他写中原被占领成为边塞——“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他自己“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也写“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这样的变乱,是他效仿他春秋战国的偶像们建立不朽功勋的机会。他听说封常清在洛阳招募军士,也听说高仙芝带着五万甲士出长安,驻守函谷关,立刻往函谷关投奔高仙芝的军队。但战乱中,没人有空搭理一个浪漫诗人报效国家的热情。他没有能够在函谷关参军,也没有能够在玄宗离开长安前见到皇帝,只能跟着逃亡的队伍上了华山。从山上望下去,洛阳一带的平原上,茫茫都是安禄山的军队。当杜甫被囚在长安城里写“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时,李白看见了洛阳相同的场景,“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杜甫从长安城里向朝廷所在的凤翔逃去的时候,李白被逃难的人群一路裹挟
天地山川,从他的眼里看过去有不一样的尺度:他生长在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一带)的群山之中,他少时攀登游玩的紫云山、大匡山上常有云雾缭绕,有紫云结于山顶,有骑羊仙人凌日而去。他描绘道宫仙境绘声绘色,让人神往。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而后,藏起对儿女的思念,他返回梁、宋之间,往来南北的繁华埠口,总该有富,有贵,或者有他的机会。
七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唐代为防御外敌入侵在东北、西北边境设立了六个都护府,玄宗天宝年间,为了应对边境战事又增加十节度使,屯集重兵。屡屡有人向皇帝谏言,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权力膨胀,恐怕有反心。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最擅长向他喜欢的朋友表达火热的感情,他为孟浩然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为秋浦崔县令写“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但他只对杜甫说,“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转蓬”在乐府中常见,曹植曾经用过这个典,“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在植物的盛衰里,诗人观察到人生的本质:短暂相聚之后,如同枝叶,各自有枯荣。他面前的年轻人有清白的家世,有显赫的宗族,他上进而聪慧,他可以去考进士,考制举,朝廷的选官制度为他这样的人精心铺设了走向政权中心的红地毯。他将会走向一种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
但皇帝并不放在心上,甚至很乐意他的朝臣们以一种敌对的状态各分阵营,相互攻讦:西北军哥舒翰与东北的安禄山是死敌,甚至不能坐在一桌吃饭。太子与军队的联系被切断,在朝堂上与李林甫相互制约,杨国忠继承李林甫的相位之后与安禄山互相敌对,屡屡报告安禄山要反。他们的互相敌视正说明玄宗这个五十年太平天子的政治平衡之术越发精湛。玄宗皇帝以为自己了解人性,却没计算在利益的反复博弈之下,是“忠诚”这个棱角分明的概念在经受磨砺。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总之,杜甫在三十二岁这年识得了他这辈子最看重的朋友。他有一双过于明亮的眼睛。这是很多人对李白的第一印象:“眸子炯然,哆如饿虎。”他腰上挂着一把锋利华丽的长剑,袖子里藏着一把匕首。像是书里写过春秋时期的游侠。他特别强调自己小时候行侠仗义,曾经杀过几个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杀人竟然也可以这么得意?杜甫听了,竟然很兴奋,夸奖他是“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甚至危险地跃跃欲试。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李白的父辈在西域经商,直到他五岁才因为避祸搬回唐土。他从小便接受中原的教育,却充满异域情调。他爱历史,也写怀古诗,但他的怀古是搂着歌姬,坟头跳舞:
天宝四载秋天,杜甫离开兖州,李白在尧祠摆酒为他饯行。他为杜甫写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但在李白继续他迂回曲折的“重回长安”之旅前,在离开长安的这一年,并不是纯然一无所获。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收获了一个新朋友——杜甫。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东山吟》
有人说,李白住在东鲁时他们便认识。杜甫的父亲是兖州司马,杜甫在齐鲁漫游时,李白也在儒生与女友的嘲讽中四处游荡,他们很可能早就结识在路边的酒馆旅店。有人说,他们共同的前辈李邕一定要攒个局,让这两位后生互相认识。更多的人认为,住在洛阳附近首阳山的杜甫进城的时候与漫游的李白相会在洛阳。更有可能,天宝三载(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在汴州徘徊,杜甫因为祖母丧事来回奔走在梁、宋之间,不期而遇。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他便写“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谢朓曾经做过宣城太守,李白把谢朓赴任的路线都摸清了,跟着走了一遍。他后来漫游江南,甚至把家安在敬亭山下谢朓故居边,“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他也登上宣州谢朓楼,唱“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李白还有许多皇帝赏赐的黄金,杜甫的父亲杜闲正在兖州做司马,供给他肥马轻裘。这两位后来穷到吃不了饭屡屡要写信向朋友借钱的诗人,加上还籍籍无名的高适,此时还不需承受世俗生活油烹火炸的刻薄煎熬,在齐州、宋州过了一段快活日子:他们游访西汉梁孝王留存的园林,登上半月形的单父台,一边“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一边在繁华汴州一马平川的原野上奔驰,望见“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至于在酒垆中谈论诗歌与政治,在歌姬的温柔陪伴里厮混一天更是常事。携手去寻访有名的隐士,“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喝醉了便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
在谢灵运身上,李白找到身世与际遇的共鸣。谢灵运是谢安的重侄孙,家族高门,但他自己却从小就被寄养,人人都叫他“阿客”,甚至在他无法为自己说一句的时候,他被排除在时代之外的命运便这样定下了。李白也是这个时代的客人,但他上天入地使尽浑身解数为冲破严丝合缝的选官制度罩住他的一张大网,抗议他被排除在时代主流外的命运。他像一头固执的蛮牛,必须要去撞击长安城政权中心固若金汤的圈层,但在他心底,总恋恋不忘的是他偶像们生活过的地方,他的精神故乡。
还是举起酒杯,快乐地干了这杯酒吧!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天宝十四载(755年)的秋天,第一片黄叶落下的时候,天气并不太冷。李白依然热衷于劳而无功的求官,但聪明的人已经感觉到凉意。
] 他二十多岁时与朋友吴指南游洞庭,吴指南病死。李白抱着他的尸身大哭,泪尽后泣血。那会儿他没钱,只能草草埋了,而后继续游历。过了几年还是放心不下,李白又回到洞庭,挖出吴指南的尸身,剔去筋肉,包起吴指南的骨头,裹在背囊里,一边旅行一边乞讨借钱,终于把吴指南的骨头厚葬在鄂城之东。
这就是他们最后的见面。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对于杜甫来说,李白是从天而降的异类,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
在李白的蛊惑下,杜甫这孔子的好学生竟然与李白“方期拾瑶草”——要去王屋山访谒道士华盖君。但命运皱了皱眉头:杜甫的未来应该属于脚下兴亡斗转的大地,属于受困于家族的凡人。修道成仙,不是他的路——杜甫刚到王屋山便得到消息,华盖君已经去世。于是他又悻悻然回到汴州。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我们大约知道他们在天宝三载(744年)的秋天碰面,但他们怎样认识,究竟在哪里相识,已经杳不可考。后代的研究家有许多浪漫的猜测。
李白没有重要到有专人追踪他在这时的行踪,他自己也不耐烦写日记。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情,一概不清不楚。几种李白年谱都认为,在这场战祸蔓延的时候,李白一直在江南。但更有可能,安禄山起兵的时候,他还停留在梁、宋一带寻找机会。河南河北陷落,李白没来得及逃走。比起他那些中原出身的朋友们,他还有保命的绝技——他会胡语,长得高眉深目,像胡人。他便改换胡服,混在叛军中,竟然逃了出来。
——《寄东鲁二稚子》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天宝六载,李白在南京。他终于远远逃开家庭的琐事与世俗的审视。但在精神自由与舐犊之情间,李白并没有他常常表现出的那样潇洒。没有酣宴与冶游时,他还是会想念起他的一双儿女。他想,离家时在屋旁种下的桃树应该已经长成,恐怕跟屋子一样高。开花的时节,小儿子伯禽与小女儿平阳也许双双在树下玩耍,小女儿折下桃花想要献给父亲,才想起来,阿爷已经有三年多不曾回家了。他寄给孩子们一首诗: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六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十一月,带着血腥味的战鼓如同被诅咒的野火在北中国蔓延。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带领奚、契丹十五万人在范阳反叛。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有的弃城出逃,有的直接开门出迎。不到一个月,就打到洛阳城下。封常清、哥舒翰相继兵败,原先在长安城里观望战局的京畿大家族们终于开始庞大又沉重的迁徙。通往淮南道、江南道、山南道与剑南道的道路渡口,扶老携幼,车马相连,甚至有些家族迢迢迁往更险远的岭南道。
在《奔亡道中》五首里,他写中原被占领成为边塞——“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他自己“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也写“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这样的变乱,是他效仿他春秋战国的偶像们建立不朽功勋的机会。他听说封常清在洛阳招募军士,也听说高仙芝带着五万甲士出长安,驻守函谷关,立刻往函谷关投奔高仙芝的军队。但战乱中,没人有空搭理一个浪漫诗人报效国家的热情。他没有能够在函谷关参军,也没有能够在玄宗离开长安前见到皇帝,只能跟着逃亡的队伍上了华山。从山上望下去,洛阳一带的平原上,茫茫都是安禄山的军队。当杜甫被囚在长安城里写“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时,李白看见了洛阳相同的场景,“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杜甫从长安城里向朝廷所在的凤翔逃去的时候,李白被逃难的人群一路裹挟
天地山川,从他的眼里看过去有不一样的尺度:他生长在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一带)的群山之中,他少时攀登游玩的紫云山、大匡山上常有云雾缭绕,有紫云结于山顶,有骑羊仙人凌日而去。他描绘道宫仙境绘声绘色,让人神往。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而后,藏起对儿女的思念,他返回梁、宋之间,往来南北的繁华埠口,总该有富,有贵,或者有他的机会。
七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唐代为防御外敌入侵在东北、西北边境设立了六个都护府,玄宗天宝年间,为了应对边境战事又增加十节度使,屯集重兵。屡屡有人向皇帝谏言,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权力膨胀,恐怕有反心。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最擅长向他喜欢的朋友表达火热的感情,他为孟浩然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为秋浦崔县令写“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但他只对杜甫说,“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转蓬”在乐府中常见,曹植曾经用过这个典,“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在植物的盛衰里,诗人观察到人生的本质:短暂相聚之后,如同枝叶,各自有枯荣。他面前的年轻人有清白的家世,有显赫的宗族,他上进而聪慧,他可以去考进士,考制举,朝廷的选官制度为他这样的人精心铺设了走向政权中心的红地毯。他将会走向一种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
但皇帝并不放在心上,甚至很乐意他的朝臣们以一种敌对的状态各分阵营,相互攻讦:西北军哥舒翰与东北的安禄山是死敌,甚至不能坐在一桌吃饭。太子与军队的联系被切断,在朝堂上与李林甫相互制约,杨国忠继承李林甫的相位之后与安禄山互相敌对,屡屡报告安禄山要反。他们的互相敌视正说明玄宗这个五十年太平天子的政治平衡之术越发精湛。玄宗皇帝以为自己了解人性,却没计算在利益的反复博弈之下,是“忠诚”这个棱角分明的概念在经受磨砺。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总之,杜甫在三十二岁这年识得了他这辈子最看重的朋友。他有一双过于明亮的眼睛。这是很多人对李白的第一印象:“眸子炯然,哆如饿虎。”他腰上挂着一把锋利华丽的长剑,袖子里藏着一把匕首。像是书里写过春秋时期的游侠。他特别强调自己小时候行侠仗义,曾经杀过几个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杀人竟然也可以这么得意?杜甫听了,竟然很兴奋,夸奖他是“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甚至危险地跃跃欲试。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李白的父辈在西域经商,直到他五岁才因为避祸搬回唐土。他从小便接受中原的教育,却充满异域情调。他爱历史,也写怀古诗,但他的怀古是搂着歌姬,坟头跳舞:
天宝四载秋天,杜甫离开兖州,李白在尧祠摆酒为他饯行。他为杜甫写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但在李白继续他迂回曲折的“重回长安”之旅前,在离开长安的这一年,并不是纯然一无所获。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收获了一个新朋友——杜甫。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东山吟》
有人说,李白住在东鲁时他们便认识。杜甫的父亲是兖州司马,杜甫在齐鲁漫游时,李白也在儒生与女友的嘲讽中四处游荡,他们很可能早就结识在路边的酒馆旅店。有人说,他们共同的前辈李邕一定要攒个局,让这两位后生互相认识。更多的人认为,住在洛阳附近首阳山的杜甫进城的时候与漫游的李白相会在洛阳。更有可能,天宝三载(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在汴州徘徊,杜甫因为祖母丧事来回奔走在梁、宋之间,不期而遇。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他便写“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谢朓曾经做过宣城太守,李白把谢朓赴任的路线都摸清了,跟着走了一遍。他后来漫游江南,甚至把家安在敬亭山下谢朓故居边,“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他也登上宣州谢朓楼,唱“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李白还有许多皇帝赏赐的黄金,杜甫的父亲杜闲正在兖州做司马,供给他肥马轻裘。这两位后来穷到吃不了饭屡屡要写信向朋友借钱的诗人,加上还籍籍无名的高适,此时还不需承受世俗生活油烹火炸的刻薄煎熬,在齐州、宋州过了一段快活日子:他们游访西汉梁孝王留存的园林,登上半月形的单父台,一边“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一边在繁华汴州一马平川的原野上奔驰,望见“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至于在酒垆中谈论诗歌与政治,在歌姬的温柔陪伴里厮混一天更是常事。携手去寻访有名的隐士,“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喝醉了便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
在谢灵运身上,李白找到身世与际遇的共鸣。谢灵运是谢安的重侄孙,家族高门,但他自己却从小就被寄养,人人都叫他“阿客”,甚至在他无法为自己说一句的时候,他被排除在时代之外的命运便这样定下了。李白也是这个时代的客人,但他上天入地使尽浑身解数为冲破严丝合缝的选官制度罩住他的一张大网,抗议他被排除在时代主流外的命运。他像一头固执的蛮牛,必须要去撞击长安城政权中心固若金汤的圈层,但在他心底,总恋恋不忘的是他偶像们生活过的地方,他的精神故乡。
还是举起酒杯,快乐地干了这杯酒吧!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天宝十四载(755年)的秋天,第一片黄叶落下的时候,天气并不太冷。李白依然热衷于劳而无功的求官,但聪明的人已经感觉到凉意。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