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汉末三杰卢子干
九星连珠mc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九星连珠mc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谁说大儒就一定是很严肃的、很庄重的,高顺看着郑玄和卢植两个四五十多岁还在互相调笑的师兄弟,心中感慨到,“大儒也是人,他们在人前必须很严肃,但是在朋友、师兄弟面前就没必要继续端着了,可以表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有一个懂你而且还能跟你有共同语言的好友知己的感觉,真好!”
高顺赶忙向着卢植行了一礼,“学生勃海高顺,拜见卢尚书。”
“哈哈!子干,好久不见了!”郑玄笑呵呵的望着那中年汉子,想来那中年壮汉便是卢植卢子干了。
“康成兄,数年未见,植愈发想念,这次听闻康成兄到了雒阳,植本欲前去拜见,只是被这政务所困,实属惭愧......”
还能治学教书育人:卢植的学生包括公孙瓒、刘备等人物。
郑玄笑着说道:“这是我最近刚刚手的亲传弟子高顺。”
郑玄将高顺支走后,笑着对着卢植说,“子干刚刚看了我这弟子,为何隐而不发一言?”
郑玄眼见卢植如此,便也没继续说下去了,“你之前收的都是记名弟子吧?”
上马能统兵平叛: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很快便平定叛乱。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庐江郡再次发生蛮族叛乱,朝廷再次拜其为庐江郡太守,卢植依旧很快便平定叛乱。光和七年(184年)二月,冀州钜鹿郡人张角发动起义,史称“黄巾之乱”,刘宏便拜卢植为北中郎将,命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
卢植只是笑笑,用一种“你懂的”的眼神望着郑玄。
郑玄笑了笑,表示知道卢植最近与蔡邕等人忙于《熹平石经》的编撰整理工作,“知道你忙,所以我才上门来看你啊。”
就在高顺欲离开之时,郑玄将其叫住,让他将今晨出门之时所背的包袱交给他,待高顺将包袱递交给郑玄后,便离开了郑、卢二人所在的房间。
高顺理了理思路,恭敬的回答道:“顺仰慕蔡议郎的才学久矣,蔡议郎的经学、音律、辞赋、书法俱是天下一绝,听闻老师与蔡议郎有旧,便也想一睹蔡议郎的风采。”
“这位是?”卢植此时也注意到了郑玄身后的高顺。
郑玄听了卢植肯定的话后,微微叹息了下,便回身对高顺说道,“你且到外堂去,我有些话要与子干说。”
卢植点了点头,“这些年一直忙于各种政务军务,没有时间能够传授弟子的,为了不误人子弟,所以只是收了记名弟子,而且还把其中好的苗子都介绍给别人了,比如公孙伯圭我就介绍给了刘太尉(刘宽,字文饶。曾两度出任太尉,是天子帝师)。”
次日便是郑玄约好拜访好友卢植的日子了。
说完二人皆是哈哈一笑,共同步入府内。
下马能修经:卢植早年师从经学大师马融和太尉陈球,与老师郑玄是师兄弟,被誉为海内大儒。卢植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卢植与蔡邕等人一起编撰《熹平石经》。
郑玄摸了摸胡须问道,“你怎么突然对蔡伯喈这么感兴趣?”
“诺。”高顺马上就知道郑玄要和卢植要谈大事,不方便自己知道,于是对着郑玄和卢植行了一礼,便欲起身离去。
话说高顺随郑玄乘车到了位于步广里的卢府,递上名刺后不久,一个看起来约莫身长八尺有余、四十岁左右的一个中年壮汉便开门迎接二人。
高顺闻言大喜,大礼拜谢。
卢植闻言点了点头。
而高顺就这么一直陪坐在二人身旁,看着两个大儒谈起当年在马融门下学习时偷跑出去被马融教训之类的趣闻,还有卢植和郑玄抱怨前些他被朝廷委派到庐江任太守平定叛乱,耽误了自己参与东观校勘古卷的故事,还有近期参与编撰《熹平石经》时和今文经学就毛诗应不应该归入六经的争吵。
日子过了很快,救人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天。
高顺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能见到又一个三国大佬,心中难掩激动之情。
高顺此时虽然说的振振有词,但其实内心的台词则是“我总不能说我想去蔡府看看能不能再遇上蔡昭姬吧......”
“这样真心不好......”就在高顺还在感慨这样真好的时候,却听到自己老师郑玄正在狠批卢植,“子干啊,你现在公务繁忙,没有时间教授弟子,但也不能如此放任他们,我之前可是在青州都听说了,卢尚书的记名弟子可是整日放鹰逐犬啊,你卢尚书的名声啊,都被败坏了......”
倒不是说高顺说的不对,卢植确实不是单纯的文官,他也确实多次统兵,简单的文武双全都不足以描述卢植了。卢植被誉为汉末三杰,是一个在军学政三方面都非常出众的顶级大佬。
卢植听说郑玄又收了一个徒弟,便饶有兴趣的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笑了笑也没有评价什么。
郑玄对此自然是不知情的,以为高顺真的是仰慕蔡邕,于是便点了点头,“伯喈确实是才华横溢,当年他主持校书东观之时,为师也在雒阳,曾与他多有来往,也算有旧。此番到了雒阳,也确实需要前去拜访一下,这样吧,我过几日让人去递上名刺,你既然如此仰慕伯喈,到时候便也随我一起吧。”
卢植虽然年岁小于郑玄,但是却早于郑玄拜于马融门下,所以按拜师顺序,卢植是郑玄的师兄。而卢植与郑玄私谊很好,所以并未以师兄弟相称。
高顺在老师郑玄考究自己学习的时候,趁机问了一些关于蔡邕的情况。
还能提出政见,光和元年(178年)卢植上书,提出八策,可惜并未被刘宏接受。
高顺站在郑玄身后望着卢植,很难想象面前这个看起来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说起话来声如洪钟的壮汉就是海内名儒卢植,与其说是文官,那外形、那作风,都更像是个武将。
二人数年未见,自然是有说不完的话。
卢植,字子干,幽州涿郡涿县人,范阳卢氏现任家主,目前官拜尚书。
“看来你是看出来了?”郑玄意味深长的说道,“那你应该也知道我带他到你府上的目的了?”
卢植听着郑玄的话语,只得苦笑,其实他自己当时也听说了,当初自己在庐江平叛的时候,只得将学生留在缑氏山下,让其自行学习,结果几个学生整日与雒阳城中的权贵子弟放鹰逐犬。当然了等他从庐江返回雒阳后也好好的批评众人。
] 谁说大儒就一定是很严肃的、很庄重的,高顺看着郑玄和卢植两个四五十多岁还在互相调笑的师兄弟,心中感慨到,“大儒也是人,他们在人前必须很严肃,但是在朋友、师兄弟面前就没必要继续端着了,可以表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有一个懂你而且还能跟你有共同语言的好友知己的感觉,真好!”
高顺赶忙向着卢植行了一礼,“学生勃海高顺,拜见卢尚书。”
“哈哈!子干,好久不见了!”郑玄笑呵呵的望着那中年汉子,想来那中年壮汉便是卢植卢子干了。
“康成兄,数年未见,植愈发想念,这次听闻康成兄到了雒阳,植本欲前去拜见,只是被这政务所困,实属惭愧......”
还能治学教书育人:卢植的学生包括公孙瓒、刘备等人物。
郑玄笑着说道:“这是我最近刚刚手的亲传弟子高顺。”
郑玄将高顺支走后,笑着对着卢植说,“子干刚刚看了我这弟子,为何隐而不发一言?”
郑玄眼见卢植如此,便也没继续说下去了,“你之前收的都是记名弟子吧?”
上马能统兵平叛: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很快便平定叛乱。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庐江郡再次发生蛮族叛乱,朝廷再次拜其为庐江郡太守,卢植依旧很快便平定叛乱。光和七年(184年)二月,冀州钜鹿郡人张角发动起义,史称“黄巾之乱”,刘宏便拜卢植为北中郎将,命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
卢植只是笑笑,用一种“你懂的”的眼神望着郑玄。
郑玄笑了笑,表示知道卢植最近与蔡邕等人忙于《熹平石经》的编撰整理工作,“知道你忙,所以我才上门来看你啊。”
就在高顺欲离开之时,郑玄将其叫住,让他将今晨出门之时所背的包袱交给他,待高顺将包袱递交给郑玄后,便离开了郑、卢二人所在的房间。
高顺理了理思路,恭敬的回答道:“顺仰慕蔡议郎的才学久矣,蔡议郎的经学、音律、辞赋、书法俱是天下一绝,听闻老师与蔡议郎有旧,便也想一睹蔡议郎的风采。”
“这位是?”卢植此时也注意到了郑玄身后的高顺。
郑玄听了卢植肯定的话后,微微叹息了下,便回身对高顺说道,“你且到外堂去,我有些话要与子干说。”
卢植点了点头,“这些年一直忙于各种政务军务,没有时间能够传授弟子的,为了不误人子弟,所以只是收了记名弟子,而且还把其中好的苗子都介绍给别人了,比如公孙伯圭我就介绍给了刘太尉(刘宽,字文饶。曾两度出任太尉,是天子帝师)。”
次日便是郑玄约好拜访好友卢植的日子了。
说完二人皆是哈哈一笑,共同步入府内。
下马能修经:卢植早年师从经学大师马融和太尉陈球,与老师郑玄是师兄弟,被誉为海内大儒。卢植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卢植与蔡邕等人一起编撰《熹平石经》。
郑玄摸了摸胡须问道,“你怎么突然对蔡伯喈这么感兴趣?”
“诺。”高顺马上就知道郑玄要和卢植要谈大事,不方便自己知道,于是对着郑玄和卢植行了一礼,便欲起身离去。
话说高顺随郑玄乘车到了位于步广里的卢府,递上名刺后不久,一个看起来约莫身长八尺有余、四十岁左右的一个中年壮汉便开门迎接二人。
高顺闻言大喜,大礼拜谢。
卢植闻言点了点头。
而高顺就这么一直陪坐在二人身旁,看着两个大儒谈起当年在马融门下学习时偷跑出去被马融教训之类的趣闻,还有卢植和郑玄抱怨前些他被朝廷委派到庐江任太守平定叛乱,耽误了自己参与东观校勘古卷的故事,还有近期参与编撰《熹平石经》时和今文经学就毛诗应不应该归入六经的争吵。
日子过了很快,救人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天。
高顺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能见到又一个三国大佬,心中难掩激动之情。
高顺此时虽然说的振振有词,但其实内心的台词则是“我总不能说我想去蔡府看看能不能再遇上蔡昭姬吧......”
“这样真心不好......”就在高顺还在感慨这样真好的时候,却听到自己老师郑玄正在狠批卢植,“子干啊,你现在公务繁忙,没有时间教授弟子,但也不能如此放任他们,我之前可是在青州都听说了,卢尚书的记名弟子可是整日放鹰逐犬啊,你卢尚书的名声啊,都被败坏了......”
倒不是说高顺说的不对,卢植确实不是单纯的文官,他也确实多次统兵,简单的文武双全都不足以描述卢植了。卢植被誉为汉末三杰,是一个在军学政三方面都非常出众的顶级大佬。
卢植听说郑玄又收了一个徒弟,便饶有兴趣的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笑了笑也没有评价什么。
郑玄对此自然是不知情的,以为高顺真的是仰慕蔡邕,于是便点了点头,“伯喈确实是才华横溢,当年他主持校书东观之时,为师也在雒阳,曾与他多有来往,也算有旧。此番到了雒阳,也确实需要前去拜访一下,这样吧,我过几日让人去递上名刺,你既然如此仰慕伯喈,到时候便也随我一起吧。”
卢植虽然年岁小于郑玄,但是却早于郑玄拜于马融门下,所以按拜师顺序,卢植是郑玄的师兄。而卢植与郑玄私谊很好,所以并未以师兄弟相称。
高顺在老师郑玄考究自己学习的时候,趁机问了一些关于蔡邕的情况。
还能提出政见,光和元年(178年)卢植上书,提出八策,可惜并未被刘宏接受。
高顺站在郑玄身后望着卢植,很难想象面前这个看起来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说起话来声如洪钟的壮汉就是海内名儒卢植,与其说是文官,那外形、那作风,都更像是个武将。
二人数年未见,自然是有说不完的话。
卢植,字子干,幽州涿郡涿县人,范阳卢氏现任家主,目前官拜尚书。
“看来你是看出来了?”郑玄意味深长的说道,“那你应该也知道我带他到你府上的目的了?”
卢植听着郑玄的话语,只得苦笑,其实他自己当时也听说了,当初自己在庐江平叛的时候,只得将学生留在缑氏山下,让其自行学习,结果几个学生整日与雒阳城中的权贵子弟放鹰逐犬。当然了等他从庐江返回雒阳后也好好的批评众人。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到三国之我是高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九星连珠mc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穿越到三国之我是高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