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渐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常山渐青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那扇居中的拱形红色大门此刻虚掩着,上面竟然是油漆斑驳,凸凹不平,外面的红和里面的黄杂乱相间,都是让人厌烦的色调,一望而知就是刷了劣质油漆的结果。这大门虽然皮面不好,但骨架却显得十分苗条玲珑,犹如传统油画中西方的两位女模特。
过了梅花山,向西直行到永平路的尽头,再向北拐上崇仁街,这三轮车无暇欣赏城镇的热闹与喧嚣,很快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旧天主教堂,圆满完成了它的单程使命,趴在门口一颗大槐树下休息了,重又变成一个没有任何生命气息的老怪物了。
老神甫的生意看来不错,后边紧接着又来了几个瞧病的人,春英在瓦屋里面停留了一阵子,想看看后边那几个人是如何治疗的,她这人从来不缺看热闹的热情,而桂卿则信步走到院子里,想仔细瞧瞧这座陌生而又新奇的建筑,因为之前他从未来过这种地方,这里属于他完全不了解的另一个世界。
那个用来做礼拜和唱赞美诗的大房子坐西朝东,周身都刷着黄色的涂料,颜色鲜明倒是鲜明,只是让这座从久远时光中走来的老建筑少了不少沧桑古朴的韵味,多了些不伦不类的感觉,本来是保护的措施,最后却造成了大煞风景的结果。不过在那些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十分虔诚的信徒心中,它这些外在的形式应该是不需要计较的东西,他们看重的该是心中的东西。有一个大大的红色十字架比例很是协调,庄重严肃地立在山墙顶端,告诉众人这里是谁的领地,切不可轻易地亵渎。
县城离桂卿家大约有15里地左右,路上他和母亲轮流蹬着家里那辆劳苦功高的三轮车。前半程多是山区小路,高高低低,崎岖不平,把那三轮车颠簸得受了好些内外伤。不过好在它老当益壮,很有些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志气,既没有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也没有被尖锐的石头扎破轮胎,而是信心十足地载着母子二人进了县城的柏油马路,像个脾气非常倔强而又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小老头。
桂卿母子二人问了句“屋里有人吗”之后便进了瓦房堂屋,只见负责管理这座教堂并且兼职给周边群众瞧瞧小病小灾的神甫大约七十岁上下年纪,清瘦挺拔,没有胡须,比较干净,活像一株秋天的云杉。待这位老神甫看见进屋的人影后,竟然很随和地从躺椅上站起来主动和来者打招呼,让他们母子二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一扫因为是初来乍到而产生的压抑局促之意。想来这巫医不分不只是中国的光辉传统,洋人也不能免此俗,所以这座教堂一直以来在救人灵魂之余,从未丢掉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不忘救治人的身体。
桂卿觉得神甫大约是一种比较正规称呼,但是他又真切地以为叫神父也没什么错,反正当地老百姓差不多都是这么叫的,至于这其中的区别他是没有那个本事去研究的,他的智力水平也就到此为止。
他觉得有些震撼,因为他轻易地就对自己所有的过往进行了一种迅捷无比而又庄重深刻的回想和反思。
在仔细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之后,老神甫便招呼来他的一个小跟班,要那人拿出一套带着红绿电线的东西来摊开。他把一根带细电线的银针平着刺进桂卿的头皮,把另一根同样带细电线的银针刺向桂卿的大母脚趾头,然后轻轻按了一下某处的一个开关。瞬间,一股肥壮无比的灼灼电流,从桂卿的头顶贯通到他的脚趾,仿佛一股强大的气团把多年熏堵的老烟筒强烈地清理通畅了一遍一般,令他感觉格外的神清气爽,如释重负。然后,老神甫又换着刺了桂卿另一只脚的大拇脚趾头,他又被爽爽地电了一回。从电流的强度来看,老神甫把火候拿捏得十分到位,电流既不会太弱起不到治疗作用,又不会太强把人电伤。这情形正如《登徒子好色赋》中形容“东家之子”的名句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物理疗法当然要配合化学疗法,正如生理治疗少不得心理治疗一样,老神甫又安排小跟班拿来两瓶他独家配制的胶囊,嘱咐桂卿一定要把胶囊咬碎了之后,再用温开水吞服。同时他又特别交待道,每日晚上把两个煮熟的鸡蛋分别放在太阳穴上热敷一阵后,趁着温热把鸡蛋吃下去。桂卿和母亲把老神甫的话都一一答应并仔细记了下来,神情显得特别恭敬虔诚。
桂卿想这扬善播福之地应该是虚怀若谷且大开方便之门的,该是随时欢迎任何一个苦难灵魂进入的,于是就轻轻地推开那门,走进了大厅。他看见西方大墙上,是三幅巨大的彩色画像,画着那传说中著名的人物,至于这人物究竟是谁,他是不知晓的,他没有那么广博的知识面。一排排高背椅子整齐地站立着,如同等待检阅的队伍。上午金色的阳光从南墙上高大的五彩玻璃窗映射进来,又从东面山墙上的高窗直射进来,令整个大厅金碧辉煌,熠熠生辉。一种庄严神圣而又温暖充盈的感觉,如刚才通过身体的电流一般,刹那间涌上了他的心头,过往的种种艰辛和磨难都不请自来,像决堤的洪水一样一重一重地淹没着他的心智。他万万不曾想到,在这样陌生的环境下,他竟是如此这般容易被感化被召唤,心里充满着说不出的千种滋味和万种感慨,他只恨自己来晚了,一种想要迅速获得解脱的异样感觉强烈地袭来,赶也赶不走,忘也忘不掉,尽管他并不喜欢这种突如其来的感觉。
老青云县城素有“九庙一堂”的说法,九庙系指泰山庙、人祖庙、关帝庙、马王庙、火神庙、玄帝庙、二郎庙、福神庙、土地庙,而一堂系指德国神甫于清末民初主持修建的这座天主教堂。历经岁月沧桑和风雨变幻,仅有主体建筑侥幸得以保存下来的这座教堂很是好找,因为它是方圆几十里不少人心中的膜拜之地,母子二人略一打问就寻到了。它有一个朝东开放的小门脸,门头上方安稳地嵌着整块的雕花大青石,其雕工非常精湛,一看就是技艺超群的高手雕刻的。这块大石头虽然历经百余年疾风骤雨的不断侵蚀,但看起来依然古色古香,韵味悠长。据说这雕花大青石乃是当年建造教堂时从北边不远处一个早就衰败了的大家族的老院落处买来的,看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建筑物都明白有粉先往脸上搽的道理。进入这个稍微有点阴森古怪和凉气沉沉的院落,但见一座高阔宏伟的哥特式建筑耸立在庭院的西边,占据了大半个院子,把北面的几间普通的红瓦房给比下去了,而那瓦房才是神甫日常起居会客的地方。
] 那扇居中的拱形红色大门此刻虚掩着,上面竟然是油漆斑驳,凸凹不平,外面的红和里面的黄杂乱相间,都是让人厌烦的色调,一望而知就是刷了劣质油漆的结果。这大门虽然皮面不好,但骨架却显得十分苗条玲珑,犹如传统油画中西方的两位女模特。
过了梅花山,向西直行到永平路的尽头,再向北拐上崇仁街,这三轮车无暇欣赏城镇的热闹与喧嚣,很快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旧天主教堂,圆满完成了它的单程使命,趴在门口一颗大槐树下休息了,重又变成一个没有任何生命气息的老怪物了。
老神甫的生意看来不错,后边紧接着又来了几个瞧病的人,春英在瓦屋里面停留了一阵子,想看看后边那几个人是如何治疗的,她这人从来不缺看热闹的热情,而桂卿则信步走到院子里,想仔细瞧瞧这座陌生而又新奇的建筑,因为之前他从未来过这种地方,这里属于他完全不了解的另一个世界。
那个用来做礼拜和唱赞美诗的大房子坐西朝东,周身都刷着黄色的涂料,颜色鲜明倒是鲜明,只是让这座从久远时光中走来的老建筑少了不少沧桑古朴的韵味,多了些不伦不类的感觉,本来是保护的措施,最后却造成了大煞风景的结果。不过在那些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十分虔诚的信徒心中,它这些外在的形式应该是不需要计较的东西,他们看重的该是心中的东西。有一个大大的红色十字架比例很是协调,庄重严肃地立在山墙顶端,告诉众人这里是谁的领地,切不可轻易地亵渎。
县城离桂卿家大约有15里地左右,路上他和母亲轮流蹬着家里那辆劳苦功高的三轮车。前半程多是山区小路,高高低低,崎岖不平,把那三轮车颠簸得受了好些内外伤。不过好在它老当益壮,很有些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志气,既没有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也没有被尖锐的石头扎破轮胎,而是信心十足地载着母子二人进了县城的柏油马路,像个脾气非常倔强而又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小老头。
桂卿母子二人问了句“屋里有人吗”之后便进了瓦房堂屋,只见负责管理这座教堂并且兼职给周边群众瞧瞧小病小灾的神甫大约七十岁上下年纪,清瘦挺拔,没有胡须,比较干净,活像一株秋天的云杉。待这位老神甫看见进屋的人影后,竟然很随和地从躺椅上站起来主动和来者打招呼,让他们母子二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一扫因为是初来乍到而产生的压抑局促之意。想来这巫医不分不只是中国的光辉传统,洋人也不能免此俗,所以这座教堂一直以来在救人灵魂之余,从未丢掉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不忘救治人的身体。
桂卿觉得神甫大约是一种比较正规称呼,但是他又真切地以为叫神父也没什么错,反正当地老百姓差不多都是这么叫的,至于这其中的区别他是没有那个本事去研究的,他的智力水平也就到此为止。
他觉得有些震撼,因为他轻易地就对自己所有的过往进行了一种迅捷无比而又庄重深刻的回想和反思。
在仔细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之后,老神甫便招呼来他的一个小跟班,要那人拿出一套带着红绿电线的东西来摊开。他把一根带细电线的银针平着刺进桂卿的头皮,把另一根同样带细电线的银针刺向桂卿的大母脚趾头,然后轻轻按了一下某处的一个开关。瞬间,一股肥壮无比的灼灼电流,从桂卿的头顶贯通到他的脚趾,仿佛一股强大的气团把多年熏堵的老烟筒强烈地清理通畅了一遍一般,令他感觉格外的神清气爽,如释重负。然后,老神甫又换着刺了桂卿另一只脚的大拇脚趾头,他又被爽爽地电了一回。从电流的强度来看,老神甫把火候拿捏得十分到位,电流既不会太弱起不到治疗作用,又不会太强把人电伤。这情形正如《登徒子好色赋》中形容“东家之子”的名句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物理疗法当然要配合化学疗法,正如生理治疗少不得心理治疗一样,老神甫又安排小跟班拿来两瓶他独家配制的胶囊,嘱咐桂卿一定要把胶囊咬碎了之后,再用温开水吞服。同时他又特别交待道,每日晚上把两个煮熟的鸡蛋分别放在太阳穴上热敷一阵后,趁着温热把鸡蛋吃下去。桂卿和母亲把老神甫的话都一一答应并仔细记了下来,神情显得特别恭敬虔诚。
桂卿想这扬善播福之地应该是虚怀若谷且大开方便之门的,该是随时欢迎任何一个苦难灵魂进入的,于是就轻轻地推开那门,走进了大厅。他看见西方大墙上,是三幅巨大的彩色画像,画着那传说中著名的人物,至于这人物究竟是谁,他是不知晓的,他没有那么广博的知识面。一排排高背椅子整齐地站立着,如同等待检阅的队伍。上午金色的阳光从南墙上高大的五彩玻璃窗映射进来,又从东面山墙上的高窗直射进来,令整个大厅金碧辉煌,熠熠生辉。一种庄严神圣而又温暖充盈的感觉,如刚才通过身体的电流一般,刹那间涌上了他的心头,过往的种种艰辛和磨难都不请自来,像决堤的洪水一样一重一重地淹没着他的心智。他万万不曾想到,在这样陌生的环境下,他竟是如此这般容易被感化被召唤,心里充满着说不出的千种滋味和万种感慨,他只恨自己来晚了,一种想要迅速获得解脱的异样感觉强烈地袭来,赶也赶不走,忘也忘不掉,尽管他并不喜欢这种突如其来的感觉。
老青云县城素有“九庙一堂”的说法,九庙系指泰山庙、人祖庙、关帝庙、马王庙、火神庙、玄帝庙、二郎庙、福神庙、土地庙,而一堂系指德国神甫于清末民初主持修建的这座天主教堂。历经岁月沧桑和风雨变幻,仅有主体建筑侥幸得以保存下来的这座教堂很是好找,因为它是方圆几十里不少人心中的膜拜之地,母子二人略一打问就寻到了。它有一个朝东开放的小门脸,门头上方安稳地嵌着整块的雕花大青石,其雕工非常精湛,一看就是技艺超群的高手雕刻的。这块大石头虽然历经百余年疾风骤雨的不断侵蚀,但看起来依然古色古香,韵味悠长。据说这雕花大青石乃是当年建造教堂时从北边不远处一个早就衰败了的大家族的老院落处买来的,看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建筑物都明白有粉先往脸上搽的道理。进入这个稍微有点阴森古怪和凉气沉沉的院落,但见一座高阔宏伟的哥特式建筑耸立在庭院的西边,占据了大半个院子,把北面的几间普通的红瓦房给比下去了,而那瓦房才是神甫日常起居会客的地方。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不堪春梦太匆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常山渐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不堪春梦太匆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