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天才曹子建
迈克尔杰克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迈克尔杰克驴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植获增邑五千户,共计有一万户封邑。 [43]
……
曹植的《七启》中假托一个“镜机子”对另一个“玄微子”论述饮食、容饰、羽猎、宫馆、声色、友朋、王道等七个方面的妙处。此赋以招隐求贤、辅君济世为主旨,大约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发布《求贤令》后。令文有“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作
刘邦此刻也若有所思。
此刻天幕也已经出现了新的内容。
曹植少年早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亦能文,援笔立成,深受曹操宠爱,几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饮酒无度失宠。曹操死后,曹植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的十几年里,多次被迫迁徙封地,初封平原侯,后徙临淄侯。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屡遭迫害,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七步诗》表达当时的煎熬与愤懑。后被贬为安乡侯,又徙封陈王,最终因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郁郁死于壮年。 [46] [47]
忧生之嗟
“孩儿愚钝,不知该如何评价。”
建安十九年(214年),转封临菑侯。 [40]七月,曹操攻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临行前告诫曹植说:“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而曹丕一面运用计谋,一面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得到了许多支持,曹操便立曹丕为继承人。 [42]
李白杜甫都已经上榜,而且排名都很高。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就让自己的孩子们登台作赋,曹植一气呵成,写下《登台赋》,曹操对曹植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奇。 [38]
一旁的曹植不服气的说道:“这些诗文在孩儿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可是人心多变,除了道家之外,还有儒家、法家、兵家、墨家、阴阳家等各个派系,仅以一家思想,恐怕难以让天下所有人臣服啊!”
“诸位哥哥的才华确实不比这李白杜甫差,孩儿觉得父王和哥哥们都应该上榜!”曹冲也笑着说道。
洛水感怀
曹植在建安诗坛上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他在汉乐府古诗的基础上,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8]其现存诗七八十首,是建安诗人中最多的。前期的诗歌以《白马篇》为代表,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后期因为生活的突变而导致诗风的转变,从以前轻松乐观、浪漫向上的情调改变为是忧虑、悲愤、抑郁和痛苦,代表有《赠白马王彪》等。除诗歌创作外,曹植的散文和辞赋写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着有《与杨德祖书》《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等历代传通的名篇。
第三位:曹植。
曹植生于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2]
大汉位面。
曹植曾经乘车疾驰,并擅自打开司马门,曹操对此十分生气,将负责管理司马门的公车令处死,曹植也因此失去了曹操的宠信。 [44]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 [6]
现在来看,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文化传承其实是思想,统一了思想才算是真正的统一!
三国位面。
曹操望着天幕笑着说道:“丕儿、植儿、冲儿,你们几个觉得这李白和杜甫如何啊?”
黄初四年(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4]
虽然各个学派的文人都不怎么研究诗词歌赋,大多数时间都在研究怎么辅佐君王治理国家,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这方面没有才华。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敏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3]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1]
黄初二年(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
之前嬴政想着只要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等东西,大家就能彼此相融。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着作,研究儒典。
“陛下何出此言啊?道家博大精深,是这世上最优秀的文化思想,而且还能让大汉长治久安,为何不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
虽然在他看来这些诗词歌赋没什么大的用处,但这是文明的传承,文化的沉淀,后世子孙只要知道这些东西,就会融入华夏文明这个大家庭之中。
这时候李斯说道:“回禀陛下,后世子孙评选这个榜单看的并非一个朝代,而是寻求华夏文明印记,就像那些口口相传的礼乐舞曲,才让咱们的后世子孙紧紧融合,华夏薪火传承不灭!”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7]
“这几年咱们一直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但这么做真的有效么?”
……
大秦位面。
听到这个解释,嬴政恍然大悟。
建安十六年(211年)春正月,曹植获封平原侯。 [39] [41]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同年,曹丕称帝。曹植、苏则听说曹丕废汉自立,都穿上丧服为汉朝悲哀哭泣。曹丕愤怒说道:“我顺应天命当了皇帝,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 [5]此后,严加防范。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汉武帝在位时空。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东临沧海”即指此事。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着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1]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铁石心肠之人动容。但过于冷静理智的曹叡却心如古井,不起微澜,对于曹植的种种表白和要求,只是口头上给予嘉许而已。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
立嗣之争
曹植(2张)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岁的曹植随父南征刘表至新野,后又随父与孙权战于赤壁。
秦始皇嬴政并不看重诗词歌赋这种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些咬文嚼字的文绉绉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治理天下难道就只依靠这些诗词歌赋么?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植随父征战第一次回到家乡亳州。 [2]
……
“李斯,你说这李白和杜甫真的很有才学么?他们的诗文虽然看似对仗工整了一些,但是这对于治国有何帮助?”
对于这个结果,很多古人都是不认同的。
曹丕慌忙的低下头,这个时候还是要低调一些。
“原来如此,看来寡人有必要统一一下百姓的文化思想,否则仅仅是武力统一六国,又怎能让六国百姓心甘情愿的归附大秦?”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50]魏文帝曹丕之弟。中国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 [46] [48]
刘彻望着天幕沉吟片刻,然后对一旁的董仲舒说道:“你说的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有思想统一了,这天下的人心才能统一!”
]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植获增邑五千户,共计有一万户封邑。 [43]
……
曹植的《七启》中假托一个“镜机子”对另一个“玄微子”论述饮食、容饰、羽猎、宫馆、声色、友朋、王道等七个方面的妙处。此赋以招隐求贤、辅君济世为主旨,大约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发布《求贤令》后。令文有“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作
刘邦此刻也若有所思。
此刻天幕也已经出现了新的内容。
曹植少年早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亦能文,援笔立成,深受曹操宠爱,几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饮酒无度失宠。曹操死后,曹植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的十几年里,多次被迫迁徙封地,初封平原侯,后徙临淄侯。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屡遭迫害,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七步诗》表达当时的煎熬与愤懑。后被贬为安乡侯,又徙封陈王,最终因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郁郁死于壮年。 [46] [47]
忧生之嗟
“孩儿愚钝,不知该如何评价。”
建安十九年(214年),转封临菑侯。 [40]七月,曹操攻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临行前告诫曹植说:“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而曹丕一面运用计谋,一面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得到了许多支持,曹操便立曹丕为继承人。 [42]
李白杜甫都已经上榜,而且排名都很高。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就让自己的孩子们登台作赋,曹植一气呵成,写下《登台赋》,曹操对曹植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奇。 [38]
一旁的曹植不服气的说道:“这些诗文在孩儿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可是人心多变,除了道家之外,还有儒家、法家、兵家、墨家、阴阳家等各个派系,仅以一家思想,恐怕难以让天下所有人臣服啊!”
“诸位哥哥的才华确实不比这李白杜甫差,孩儿觉得父王和哥哥们都应该上榜!”曹冲也笑着说道。
洛水感怀
曹植在建安诗坛上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他在汉乐府古诗的基础上,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8]其现存诗七八十首,是建安诗人中最多的。前期的诗歌以《白马篇》为代表,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后期因为生活的突变而导致诗风的转变,从以前轻松乐观、浪漫向上的情调改变为是忧虑、悲愤、抑郁和痛苦,代表有《赠白马王彪》等。除诗歌创作外,曹植的散文和辞赋写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着有《与杨德祖书》《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等历代传通的名篇。
第三位:曹植。
曹植生于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2]
大汉位面。
曹植曾经乘车疾驰,并擅自打开司马门,曹操对此十分生气,将负责管理司马门的公车令处死,曹植也因此失去了曹操的宠信。 [44]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 [6]
现在来看,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文化传承其实是思想,统一了思想才算是真正的统一!
三国位面。
曹操望着天幕笑着说道:“丕儿、植儿、冲儿,你们几个觉得这李白和杜甫如何啊?”
黄初四年(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4]
虽然各个学派的文人都不怎么研究诗词歌赋,大多数时间都在研究怎么辅佐君王治理国家,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这方面没有才华。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敏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3]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1]
黄初二年(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
之前嬴政想着只要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等东西,大家就能彼此相融。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着作,研究儒典。
“陛下何出此言啊?道家博大精深,是这世上最优秀的文化思想,而且还能让大汉长治久安,为何不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
虽然在他看来这些诗词歌赋没什么大的用处,但这是文明的传承,文化的沉淀,后世子孙只要知道这些东西,就会融入华夏文明这个大家庭之中。
这时候李斯说道:“回禀陛下,后世子孙评选这个榜单看的并非一个朝代,而是寻求华夏文明印记,就像那些口口相传的礼乐舞曲,才让咱们的后世子孙紧紧融合,华夏薪火传承不灭!”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7]
“这几年咱们一直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但这么做真的有效么?”
……
大秦位面。
听到这个解释,嬴政恍然大悟。
建安十六年(211年)春正月,曹植获封平原侯。 [39] [41]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同年,曹丕称帝。曹植、苏则听说曹丕废汉自立,都穿上丧服为汉朝悲哀哭泣。曹丕愤怒说道:“我顺应天命当了皇帝,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 [5]此后,严加防范。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汉武帝在位时空。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东临沧海”即指此事。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着名的《洛神赋》。在《洛神赋》中,诗人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1]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铁石心肠之人动容。但过于冷静理智的曹叡却心如古井,不起微澜,对于曹植的种种表白和要求,只是口头上给予嘉许而已。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
立嗣之争
曹植(2张)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岁的曹植随父南征刘表至新野,后又随父与孙权战于赤壁。
秦始皇嬴政并不看重诗词歌赋这种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些咬文嚼字的文绉绉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治理天下难道就只依靠这些诗词歌赋么?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植随父征战第一次回到家乡亳州。 [2]
……
“李斯,你说这李白和杜甫真的很有才学么?他们的诗文虽然看似对仗工整了一些,但是这对于治国有何帮助?”
对于这个结果,很多古人都是不认同的。
曹丕慌忙的低下头,这个时候还是要低调一些。
“原来如此,看来寡人有必要统一一下百姓的文化思想,否则仅仅是武力统一六国,又怎能让六国百姓心甘情愿的归附大秦?”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50]魏文帝曹丕之弟。中国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 [46] [48]
刘彻望着天幕沉吟片刻,然后对一旁的董仲舒说道:“你说的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有思想统一了,这天下的人心才能统一!”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迈克尔杰克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