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不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煮酒不喝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刘健的迫不及待,还真把朱佑樘吓一大跳,真想不到平日里一直反对自己的刘健竟然第一个跳出来赞同,而且还要毛遂自荐,这让朱佑樘多少有些突兀。
“刘爱卿,卿乃大明堂堂内阁次辅,如是成为大明之苏武,朕情何以堪?”朱佑樘拒绝道。
“陛下,为大明计,损一人而得天下平,此乃吾辈之本分。”刘健傲然道。
“如此一来,既可以教化蒙古,归顺大明,又可以防范蒙古反复,诸爱卿以为此议如何?”朱佑樘问道。
他是真的做到了“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乃良策,以理服人,此乃圣人之道也,陛下若是不弃,老臣愿意亲自去蒙古走一遭。”刘健迫不及待开口道。
不等刘健多想,皇帝朱佑樘继续开口道:“今后藩属除开进宫给大明钱财,若是再有礼物赠送给大明,大明将采取对等原则,那就是赠送等价值之礼物给予藩属国,而不再像以前那般,厚礼相待!”
于是马文升开口驳斥道:“刘次辅,此话更是无稽之谈,大明虽有十几个藩属国,但不是所有的藩属国愿意同大明签署协定,即便是全部签署协定,大明也不用派数万人去各个藩属国,盖因藩属国实力有强有弱,纵观几个藩属国,实力最强也就是日本同朝鲜,其他实力弱小的藩属国,根本无需派遣太多军队,有些小国也许数百人即可。”
在他看来皇帝朱佑樘是可以成为一位比肩唐太宗似的一代明君,若是不加以引导,这会误入歧路,而他则是那个诤臣魏征,将皇帝带入正途的直臣。
于是刘健迫不及待地出列禀奏道:“启禀陛下,蒙古乃宿敌也,切不可急切,否则臣担心土木堡旧事再次重演。”
虽然时下艰难,皇帝常常固执己见,但是刘健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他相信终究有一天,皇帝会知道他这位魏征似的诤臣之价值。
整个大堂,听到刘健那铿锵之话语,顿时肃然而立。虽然刘健固执,但是他却是不愧是读书人之典范,无惧生死,为天下生民,而不顾己身。
“陛下,对于藩属国,仅有圣人教诲,那是不够的,很多番邦子民,那是畏威而不怀德。”兵部尚书,内阁阁臣马文升出列禀奏道。
“陛下,还望陛下肯准臣之请,臣久食朝堂俸禄,却一直未曾有所建树,实在有愧朝廷多年栽培,若能给大明带来一丝太平,臣死而无憾。”刘健泣泪道。
如今的内阁,首辅刘吉,不用说,那叫一个对皇帝言听计从,而最近颇受皇帝重用的次辅李东阳,越来越有成为一代佞臣的趋势,对皇帝也是言听计从,原本寄予厚望的谢迁,想不到竟然也有派皇帝马屁之时,这让刘健很有些灰心意冷,还好内阁还有一位君子,那便是兵部尚书马文升。
“再说外派军队成为藩镇割据之势,更是无稽之谈,若是仅凭数千人便可以灭一藩属国,我大明有将士百万,岂不是灭它便在顷刻间,又何惧之有?所以刘次辅才是杞人忧天。”马文升不屑道。
“哦,对此,马爱卿有何建言?”朱佑樘开口询问道。
刘健见皇帝朱佑樘虽然出言安抚了自己,但是终究还是答应了马文升的提议,很是难过,如今整个内阁都是皇帝的应声虫,长此下去,距离皇帝独断专横不远已,此乃乱国之兆。
“谢主隆恩!”刘健跪地叩谢道。
若是换了其他人,见无力回天,早就辞官归故里,这也一向是大明文官的常规操作,若是皇帝不听自己的,大不了挂印归故里,种田开办学院,教育家中子弟,以待来时。
但刘健却是一个意志及其坚定之人,越是这种困难事情,越会迎难而上,对于他来说,如今内阁越发是皇帝的一言堂,他越不能离去,否则皇帝真的会成为霸道独夫。
“你……”刘健被马文升驳斥得气得胡子都要翘起来。
这就是儒门子弟的魅力,虽然有着这种那样的不是,但是在为天下这一点上,儒家很多时候,是能够做到不惜身的。这也是为什么儒门能够兴盛两千多年,而未断绝。
此时的朱佑樘完全没有估计到刘健这个老臣内心戏那么丰富,继续开口道:“朕认为我大明完全可以不用同蒙古打生打死,其实蒙古不是草原就是沙漠,对于大明来说都是无用之地,我们只是苦于蒙古时常扰边而已,既然如此,也许我们可以将蒙古也纳入大明藩属国之列,在蒙古派驻使节还有驻军。”
马文升见皇帝朱佑樘同意了他的建议,顿时喜上眉梢,马文升刚入内阁不久,所以才急需证明自己,而身为兵部尚书,派遣军队外驻藩属国,这也许就是他入内阁的第一笔政绩。
马文升也不是一个好易于之辈,而且此君虽然是在刘健之后入的内阁,但是此君资历及高,早在景泰帝时就进士及第,所以资格远比刘健要老,见刘健反驳他,顿时有些不悦。
不等刘健有所反应,朱佑樘继续开口道:“谢卿此言深合朕意,藩属国,不是大明,他们没有经过圣人教诲,正需要我大明饱学之士传播圣人教诲,让其明白人间至理。”
刘健见朱佑樘开始谈起蒙古,顿时来了精神,对于皇帝想要再次征伐蒙古,最激烈反对的就是属他刘健。
“臣以为,藩属国不仅要派遣使节,应该参照日本朝鲜例,驻军若干。让他们见识见识大明军队之威仪。”马文升建言道。
听到自己一直认为是正直君子的马文升也开始赞同皇帝朱佑樘的提议,刘健彻底站不住了,出列反对道:“荒谬,若是所有的藩属国都派驻军队,大明有十几个藩属国,岂不是说大明外派之军队就高达数万之众,如此多的军队养在国外,今后大明若何?若是外派之军队成为藩镇割据之势,又若何?”
“再则,就是关于蒙古问题,朕相信诸位已经都知道朕意欲征伐蒙古,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大明北方这位宿敌,朕也知道,很多卿家对此有忧虑,认为蒙古乃大明宿敌,不可急切为之,需要徐徐图之。”朱佑樘说道。
当看到谢迁也出列,赞同皇帝朱佑樘的话,这让刘健很有种无力感,怎么内阁辅臣个个毫无立场,长此以往,皇帝身边再无直臣,皇帝会迷失自己的,对此,刘健显得忧心忡忡,但是又无可奈何。
听完刘健的坚持,朱佑樘不免有些动容,有些欲言又止,但是终究变成了一声叹息:“也罢,既然刘爱卿拳拳一片忠君爱国之心,朕怎忍心拒绝,卿家的请奏,朕准了!”
“皇上圣明!”低下百官一片赞叹之声。
听了刘健的禀奏,朱佑樘点了点头,开口道:“朕这些天思虑良多,特别是汪直带回的这两份协定,更是给了朕无数启发。”
“好了,两位爱卿不要吵了,都是为了大明着想,刘卿顾虑的也并无不妥,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对藩属国派驻使节和驻军,是对大明有利之事,我们不能因为担忧出现问题,而不去做,我们只需在做的同时做好防范,便可不必忧虑。”朱佑樘开口道。
刘健听到皇帝朱佑樘头一次赞同自己的建议,顿时泪流满面,不容易啊,他这个自诩为大明魏征之人,终于谏言一次成功,看来未来可期啊。
] 刘健的迫不及待,还真把朱佑樘吓一大跳,真想不到平日里一直反对自己的刘健竟然第一个跳出来赞同,而且还要毛遂自荐,这让朱佑樘多少有些突兀。
“刘爱卿,卿乃大明堂堂内阁次辅,如是成为大明之苏武,朕情何以堪?”朱佑樘拒绝道。
“陛下,为大明计,损一人而得天下平,此乃吾辈之本分。”刘健傲然道。
“如此一来,既可以教化蒙古,归顺大明,又可以防范蒙古反复,诸爱卿以为此议如何?”朱佑樘问道。
他是真的做到了“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乃良策,以理服人,此乃圣人之道也,陛下若是不弃,老臣愿意亲自去蒙古走一遭。”刘健迫不及待开口道。
不等刘健多想,皇帝朱佑樘继续开口道:“今后藩属除开进宫给大明钱财,若是再有礼物赠送给大明,大明将采取对等原则,那就是赠送等价值之礼物给予藩属国,而不再像以前那般,厚礼相待!”
于是马文升开口驳斥道:“刘次辅,此话更是无稽之谈,大明虽有十几个藩属国,但不是所有的藩属国愿意同大明签署协定,即便是全部签署协定,大明也不用派数万人去各个藩属国,盖因藩属国实力有强有弱,纵观几个藩属国,实力最强也就是日本同朝鲜,其他实力弱小的藩属国,根本无需派遣太多军队,有些小国也许数百人即可。”
在他看来皇帝朱佑樘是可以成为一位比肩唐太宗似的一代明君,若是不加以引导,这会误入歧路,而他则是那个诤臣魏征,将皇帝带入正途的直臣。
于是刘健迫不及待地出列禀奏道:“启禀陛下,蒙古乃宿敌也,切不可急切,否则臣担心土木堡旧事再次重演。”
虽然时下艰难,皇帝常常固执己见,但是刘健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他相信终究有一天,皇帝会知道他这位魏征似的诤臣之价值。
整个大堂,听到刘健那铿锵之话语,顿时肃然而立。虽然刘健固执,但是他却是不愧是读书人之典范,无惧生死,为天下生民,而不顾己身。
“陛下,对于藩属国,仅有圣人教诲,那是不够的,很多番邦子民,那是畏威而不怀德。”兵部尚书,内阁阁臣马文升出列禀奏道。
“陛下,还望陛下肯准臣之请,臣久食朝堂俸禄,却一直未曾有所建树,实在有愧朝廷多年栽培,若能给大明带来一丝太平,臣死而无憾。”刘健泣泪道。
如今的内阁,首辅刘吉,不用说,那叫一个对皇帝言听计从,而最近颇受皇帝重用的次辅李东阳,越来越有成为一代佞臣的趋势,对皇帝也是言听计从,原本寄予厚望的谢迁,想不到竟然也有派皇帝马屁之时,这让刘健很有些灰心意冷,还好内阁还有一位君子,那便是兵部尚书马文升。
“再说外派军队成为藩镇割据之势,更是无稽之谈,若是仅凭数千人便可以灭一藩属国,我大明有将士百万,岂不是灭它便在顷刻间,又何惧之有?所以刘次辅才是杞人忧天。”马文升不屑道。
“哦,对此,马爱卿有何建言?”朱佑樘开口询问道。
刘健见皇帝朱佑樘虽然出言安抚了自己,但是终究还是答应了马文升的提议,很是难过,如今整个内阁都是皇帝的应声虫,长此下去,距离皇帝独断专横不远已,此乃乱国之兆。
“谢主隆恩!”刘健跪地叩谢道。
若是换了其他人,见无力回天,早就辞官归故里,这也一向是大明文官的常规操作,若是皇帝不听自己的,大不了挂印归故里,种田开办学院,教育家中子弟,以待来时。
但刘健却是一个意志及其坚定之人,越是这种困难事情,越会迎难而上,对于他来说,如今内阁越发是皇帝的一言堂,他越不能离去,否则皇帝真的会成为霸道独夫。
“你……”刘健被马文升驳斥得气得胡子都要翘起来。
这就是儒门子弟的魅力,虽然有着这种那样的不是,但是在为天下这一点上,儒家很多时候,是能够做到不惜身的。这也是为什么儒门能够兴盛两千多年,而未断绝。
此时的朱佑樘完全没有估计到刘健这个老臣内心戏那么丰富,继续开口道:“朕认为我大明完全可以不用同蒙古打生打死,其实蒙古不是草原就是沙漠,对于大明来说都是无用之地,我们只是苦于蒙古时常扰边而已,既然如此,也许我们可以将蒙古也纳入大明藩属国之列,在蒙古派驻使节还有驻军。”
马文升见皇帝朱佑樘同意了他的建议,顿时喜上眉梢,马文升刚入内阁不久,所以才急需证明自己,而身为兵部尚书,派遣军队外驻藩属国,这也许就是他入内阁的第一笔政绩。
马文升也不是一个好易于之辈,而且此君虽然是在刘健之后入的内阁,但是此君资历及高,早在景泰帝时就进士及第,所以资格远比刘健要老,见刘健反驳他,顿时有些不悦。
不等刘健有所反应,朱佑樘继续开口道:“谢卿此言深合朕意,藩属国,不是大明,他们没有经过圣人教诲,正需要我大明饱学之士传播圣人教诲,让其明白人间至理。”
刘健见朱佑樘开始谈起蒙古,顿时来了精神,对于皇帝想要再次征伐蒙古,最激烈反对的就是属他刘健。
“臣以为,藩属国不仅要派遣使节,应该参照日本朝鲜例,驻军若干。让他们见识见识大明军队之威仪。”马文升建言道。
听到自己一直认为是正直君子的马文升也开始赞同皇帝朱佑樘的提议,刘健彻底站不住了,出列反对道:“荒谬,若是所有的藩属国都派驻军队,大明有十几个藩属国,岂不是说大明外派之军队就高达数万之众,如此多的军队养在国外,今后大明若何?若是外派之军队成为藩镇割据之势,又若何?”
“再则,就是关于蒙古问题,朕相信诸位已经都知道朕意欲征伐蒙古,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大明北方这位宿敌,朕也知道,很多卿家对此有忧虑,认为蒙古乃大明宿敌,不可急切为之,需要徐徐图之。”朱佑樘说道。
当看到谢迁也出列,赞同皇帝朱佑樘的话,这让刘健很有种无力感,怎么内阁辅臣个个毫无立场,长此以往,皇帝身边再无直臣,皇帝会迷失自己的,对此,刘健显得忧心忡忡,但是又无可奈何。
听完刘健的坚持,朱佑樘不免有些动容,有些欲言又止,但是终究变成了一声叹息:“也罢,既然刘爱卿拳拳一片忠君爱国之心,朕怎忍心拒绝,卿家的请奏,朕准了!”
“皇上圣明!”低下百官一片赞叹之声。
听了刘健的禀奏,朱佑樘点了点头,开口道:“朕这些天思虑良多,特别是汪直带回的这两份协定,更是给了朕无数启发。”
“好了,两位爱卿不要吵了,都是为了大明着想,刘卿顾虑的也并无不妥,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对藩属国派驻使节和驻军,是对大明有利之事,我们不能因为担忧出现问题,而不去做,我们只需在做的同时做好防范,便可不必忧虑。”朱佑樘开口道。
刘健听到皇帝朱佑樘头一次赞同自己的建议,顿时泪流满面,不容易啊,他这个自诩为大明魏征之人,终于谏言一次成功,看来未来可期啊。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