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雾圆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东苑原名“忘椿园”,是洛阳城中某位富贵已极的将军在城东梓泽修建的别苑。
就这样,阿母带着小昭,在她从前做工的“东苑”中落了脚。
洛阳城南邻洛水,北望邙山,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开城门十二座,九经九纬,大道通天。待走近了,却不似郊外远眺时巍峨壮丽——官道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低矮的灰瓦遍布道路两端,全不见殊异府邸。
另一客则不为所动。
“……你当你还是从前的乔姬?”
别苑方圆几十里,极尽奢华。花木葳蕤郁葱,一点风动,万叶听声。亭台楼阁掩映于自然百景之中,又凿池塘清溪,水色溶溶滟滟,时有绛红锦纱障于流虹复道间,起伏随云,如登琼宇。
阿母坏了身子,早就不能生育了。
言罢,她看向一侧的小昭,上下打量,眼睛一亮,口气终于缓和了几分:“你女儿……倒是生了个好模样。”
堂间漆樽酒香、笑语不断,台上却飘一段低迷悲音,唱着甚么“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白纻舞盛,滟滟一室,五色华光。
“此为外城,里坊间居住的多是小民。顺着这条街一直走,有一座比我们方才所入高大得多的城门,叫西明门。门内才是贵人居所,阿母从前只进去过一次。”
虽然她们只能住在下人庖厨之后的阴冷隔间中,但总归有饼子吃、有干净的水喝,能勉强果腹了。
她回到家乡,嫁与青梅竹马的阿父,成为了山野林间最寻常的妇人。
一客不忍,纵不善饮酒亦连饮五杯,她因此苟全性命。
阿母抓着她的衣袖,艰难道:“母亲若能留下我们,乔姬粉身碎骨、绝难忘恩……只是她实在……至少过些时日……”
阿父亲手镂刻的刀鞘上盘着一条冰冰冷冷的长蛇,吐着信子舔舐她的手心。
此处是主人帐饮之地,不仅贮满黄金珠玉、玛瑙犀珀,更蓄养了各色倡女|优伶。阿母因生得美丽,曾被选到席前酌酒。
静夜中万叶婆娑,水声潺湲。天色阴蓝,落尽春花的海棠树连绵摇荡,将她的视线带往远方一座金光耀灿的高楼。她感觉微微眩晕,良久才收回了目光,低垂下头来。
只是她稍有松懈便会挨打,那些人打得可比阿母重多了。为了留下,也因着阿母反复叮嘱的“隐忍”,小昭不敢反抗,又不愿挨打,学得勤勤恳恳。
那一场宴会死了三名酌酒女,美人的尸体如凋坠残花般被清扫出庭院。她吓得夜不能寐,络姑却对此讳莫如深,说主人平素并非暴虐之人,那日来客身份特殊,如此行事只为威慑。
日子便一日似一日地过去,直到某天,小昭回去得早些,竟撞见络姑来到房中,正指着榻上病了许久的阿母大骂。
阿母年幼时,便因天灾被父亲卖掉,后经多次转手,辗转来到了“东苑”。
阿母的母亲?
而阿母面敷厚重胡粉,青蛾朱唇,身搭绛晕帔子,行动优雅、仪态万千,她双手将盛酒的耳杯高举过眉,口中祝酒的漂亮话儿一句接一句。
小昭每日穿梭于逼仄小屋与教习楼阁之间,远远望见这花园的一角,总觉得十分荒谬——野郊的道路上堆满生蝇白骨,此处却终年如春,不似在同一个人间。
“要不是看你女儿生得好,我才不会留你们!东苑白白养了她十三个月,现在要她去侍奉公子,你倒不肯。说到底,她又不是你生的,你何必死拽着不撒手?”
阿母笑着摇头,目光飘得很远。
不久后便有人将她们从流民草棚里捞出来,塞入牛车,运到了另一个地方。
不过既来则安,她无心窥探园里园外的世界,只想让自己和阿母好好活下去。
那岂非是她的大母!
阿母本想在外郭中寻个铺子谋生,但近日城中涌入不少流民,大多店家关门谢客,更不招帮工,道中无人、举目哀索。阿母谋生之望落空,只好想尽办法给“故人”捎了信,请她救命。
小昭用拇指顶着刀柄,让短刀悄无声息地出了鞘。
她只是阿母离开洛阳那一日、在洛水引到城中的沟渠里捡的无名婴孩。
阿母正跪在席间,手持漆勺为客人舀酒。
六盏风灯在黑暗中晃动,一位年长的妇人从摇晃的灯影中走近了。小昭没忍住微微抬头,看见她身后有一片银光斑驳的小池塘,池上的廊道一路绵延了老远,与融融的夜色合二为一。
阿母被安排在后厨做扫地婢,小昭则被拉去学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奏乐、跳舞、唱曲儿,还有个没有胡须的老翁教她仪礼和“谈吐”。
阿母哀求许久,络姑才不耐烦地甩了甩手,松口道:“罢了罢了,你运气好,苑中正要添新婢,我便赏你们母女一口饭吃。”
当她看清面前的一切时,忽然僵住了。
小昭从未见过阿母这副模样。
阿母告诉她,那片连绵的山叫邙山。
这并非一件好事,甚至不如留在后厨洒扫——据阿母说,她曾经历一场宴会,客不饮尽杯中之酒,主人便杀酌酒之人。
白日里,小昭不常见到阿母。只有一次,阿母被人匆匆带走,她放心不下,借口如厕,跟着他们偷跑到了一个宽敞的正堂。
“……”
“你不到十岁的时候,都已被转手卖了好几回了,”络姑嗤道,“既舍不得女儿,何必在信上写甚么‘死生难报’?”
屋里络姑的言语愈发尖酸刻薄,小昭听着阿母断断续续的咳嗽,心如刀割。她死死攥紧衣摆,顺着衣带摸到了离开家乡时便贴身携带的短刀。
阿母不愿叫她去,偷偷叮嘱她不必好好学。
她躲在屏风后,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阿母。
来往“贵人”看上谁,当即便可出金买她身契,带回去做家伎。
“你就不是个能享福的命,当年我 为你铺路,你放着高枝儿不攀,偏要嫁个一穷二白的跛子。如今快饿死了,竟腆着脸回来,瞧你如今这副样子,站在门前都添晦气,东苑里可容不下吃白食的人!”
阿母听了这话,面上神色不变,甚至笑得更开怀了些:“便是真桃李,又有谁能长盛多年而不衰?乔姬年华不复,倒是公子少年意气,叫人好生羡慕。”
在阿母夜间的断续言语中,小昭拼凑出了她的过去。
学这些时,小昭要直挺挺地跪在席上,一跪便是半日。
吃土造成的肿坠、死于偷袭他人时的反杀,都没有走到洛河重新蓄水的地方。
不过小昭今日才知道,自己原来也不是父母的亲生女儿。
哭久了,便哭得呕血,哭得一病不起。
阿母饿了许久,说话有气无力:“求……母亲怜我,她、她才不到十岁。”
所幸,东苑中美人众多,她虽酌酒案前、为客所幸,但并未被主人铭记,尚可脱身。眼见年岁渐长,阿母想尽办法,终于被“赶出”了东苑。
原来“倡优之流”是这样的意思,小昭想。
阿母说,这并不是真正的洛阳。
不知过了多久,小昭在阿母的背上睁开眼睛,看见了北方阴云低垂的高山,以及高山之下城池的壮丽廓影。
车在颠簸的道路上行至入夜才停下,小昭被阿母从车上抱下来,揉了揉困倦的眼睛。
阿母从未同她说过昔日在洛阳时的事情,她丝毫不知阿母竟有一个做贵人的母亲。
她面前的客人接了耳杯,戏谑道:“乔姬,听闻你当年容华盛于桃李,惹得我兄长念念不忘。此次他知晓我来拜访君侯,特意要我来看望你。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仍在东苑,却现老态,再不复皓齿朱唇之时了。”
有一瞬间,她几乎疑心自己已登仙境。
他们没有仔细搜她的身,任谁也想不到,未满十岁的小女郎会随身携带这样的锐器。
阿母说过,络姑并非她的亲生母亲,而是她们那一批女孩子的教习仆妇,为表亲切,众人皆以母相称。
“不……我住在城东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花园虽不在内城中,但也是……人间极乐处。”
除了阿母,堂间还有许多或执鼓、或抱琵琶、或抚琴的美人。
夜里,阿母总抱着小昭痛哭。
仆役们称这妇人为“姑姑”,阿母拽着她跟妇人行礼,低声道:“小昭,快向络姑见礼,这是阿母的……母亲。”
小昭抬起头来,刚要欣喜地唤出口,络姑便抖了抖手中的刀扇,冲阿母讥讽地笑了一声。
小昭问:“那阿母从前也住在这里吗?”
可她听不懂,更不愿懂。
] 东苑原名“忘椿园”,是洛阳城中某位富贵已极的将军在城东梓泽修建的别苑。
就这样,阿母带着小昭,在她从前做工的“东苑”中落了脚。
洛阳城南邻洛水,北望邙山,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开城门十二座,九经九纬,大道通天。待走近了,却不似郊外远眺时巍峨壮丽——官道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低矮的灰瓦遍布道路两端,全不见殊异府邸。
另一客则不为所动。
“……你当你还是从前的乔姬?”
别苑方圆几十里,极尽奢华。花木葳蕤郁葱,一点风动,万叶听声。亭台楼阁掩映于自然百景之中,又凿池塘清溪,水色溶溶滟滟,时有绛红锦纱障于流虹复道间,起伏随云,如登琼宇。
阿母坏了身子,早就不能生育了。
言罢,她看向一侧的小昭,上下打量,眼睛一亮,口气终于缓和了几分:“你女儿……倒是生了个好模样。”
堂间漆樽酒香、笑语不断,台上却飘一段低迷悲音,唱着甚么“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白纻舞盛,滟滟一室,五色华光。
“此为外城,里坊间居住的多是小民。顺着这条街一直走,有一座比我们方才所入高大得多的城门,叫西明门。门内才是贵人居所,阿母从前只进去过一次。”
虽然她们只能住在下人庖厨之后的阴冷隔间中,但总归有饼子吃、有干净的水喝,能勉强果腹了。
她回到家乡,嫁与青梅竹马的阿父,成为了山野林间最寻常的妇人。
一客不忍,纵不善饮酒亦连饮五杯,她因此苟全性命。
阿母抓着她的衣袖,艰难道:“母亲若能留下我们,乔姬粉身碎骨、绝难忘恩……只是她实在……至少过些时日……”
阿父亲手镂刻的刀鞘上盘着一条冰冰冷冷的长蛇,吐着信子舔舐她的手心。
此处是主人帐饮之地,不仅贮满黄金珠玉、玛瑙犀珀,更蓄养了各色倡女|优伶。阿母因生得美丽,曾被选到席前酌酒。
静夜中万叶婆娑,水声潺湲。天色阴蓝,落尽春花的海棠树连绵摇荡,将她的视线带往远方一座金光耀灿的高楼。她感觉微微眩晕,良久才收回了目光,低垂下头来。
只是她稍有松懈便会挨打,那些人打得可比阿母重多了。为了留下,也因着阿母反复叮嘱的“隐忍”,小昭不敢反抗,又不愿挨打,学得勤勤恳恳。
那一场宴会死了三名酌酒女,美人的尸体如凋坠残花般被清扫出庭院。她吓得夜不能寐,络姑却对此讳莫如深,说主人平素并非暴虐之人,那日来客身份特殊,如此行事只为威慑。
日子便一日似一日地过去,直到某天,小昭回去得早些,竟撞见络姑来到房中,正指着榻上病了许久的阿母大骂。
阿母年幼时,便因天灾被父亲卖掉,后经多次转手,辗转来到了“东苑”。
阿母的母亲?
而阿母面敷厚重胡粉,青蛾朱唇,身搭绛晕帔子,行动优雅、仪态万千,她双手将盛酒的耳杯高举过眉,口中祝酒的漂亮话儿一句接一句。
小昭每日穿梭于逼仄小屋与教习楼阁之间,远远望见这花园的一角,总觉得十分荒谬——野郊的道路上堆满生蝇白骨,此处却终年如春,不似在同一个人间。
“要不是看你女儿生得好,我才不会留你们!东苑白白养了她十三个月,现在要她去侍奉公子,你倒不肯。说到底,她又不是你生的,你何必死拽着不撒手?”
阿母笑着摇头,目光飘得很远。
不久后便有人将她们从流民草棚里捞出来,塞入牛车,运到了另一个地方。
不过既来则安,她无心窥探园里园外的世界,只想让自己和阿母好好活下去。
那岂非是她的大母!
阿母本想在外郭中寻个铺子谋生,但近日城中涌入不少流民,大多店家关门谢客,更不招帮工,道中无人、举目哀索。阿母谋生之望落空,只好想尽办法给“故人”捎了信,请她救命。
小昭用拇指顶着刀柄,让短刀悄无声息地出了鞘。
她只是阿母离开洛阳那一日、在洛水引到城中的沟渠里捡的无名婴孩。
阿母正跪在席间,手持漆勺为客人舀酒。
六盏风灯在黑暗中晃动,一位年长的妇人从摇晃的灯影中走近了。小昭没忍住微微抬头,看见她身后有一片银光斑驳的小池塘,池上的廊道一路绵延了老远,与融融的夜色合二为一。
阿母被安排在后厨做扫地婢,小昭则被拉去学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奏乐、跳舞、唱曲儿,还有个没有胡须的老翁教她仪礼和“谈吐”。
阿母哀求许久,络姑才不耐烦地甩了甩手,松口道:“罢了罢了,你运气好,苑中正要添新婢,我便赏你们母女一口饭吃。”
当她看清面前的一切时,忽然僵住了。
小昭从未见过阿母这副模样。
阿母告诉她,那片连绵的山叫邙山。
这并非一件好事,甚至不如留在后厨洒扫——据阿母说,她曾经历一场宴会,客不饮尽杯中之酒,主人便杀酌酒之人。
白日里,小昭不常见到阿母。只有一次,阿母被人匆匆带走,她放心不下,借口如厕,跟着他们偷跑到了一个宽敞的正堂。
“……”
“你不到十岁的时候,都已被转手卖了好几回了,”络姑嗤道,“既舍不得女儿,何必在信上写甚么‘死生难报’?”
屋里络姑的言语愈发尖酸刻薄,小昭听着阿母断断续续的咳嗽,心如刀割。她死死攥紧衣摆,顺着衣带摸到了离开家乡时便贴身携带的短刀。
阿母不愿叫她去,偷偷叮嘱她不必好好学。
她躲在屏风后,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阿母。
来往“贵人”看上谁,当即便可出金买她身契,带回去做家伎。
“你就不是个能享福的命,当年我 为你铺路,你放着高枝儿不攀,偏要嫁个一穷二白的跛子。如今快饿死了,竟腆着脸回来,瞧你如今这副样子,站在门前都添晦气,东苑里可容不下吃白食的人!”
阿母听了这话,面上神色不变,甚至笑得更开怀了些:“便是真桃李,又有谁能长盛多年而不衰?乔姬年华不复,倒是公子少年意气,叫人好生羡慕。”
在阿母夜间的断续言语中,小昭拼凑出了她的过去。
学这些时,小昭要直挺挺地跪在席上,一跪便是半日。
吃土造成的肿坠、死于偷袭他人时的反杀,都没有走到洛河重新蓄水的地方。
不过小昭今日才知道,自己原来也不是父母的亲生女儿。
哭久了,便哭得呕血,哭得一病不起。
阿母饿了许久,说话有气无力:“求……母亲怜我,她、她才不到十岁。”
所幸,东苑中美人众多,她虽酌酒案前、为客所幸,但并未被主人铭记,尚可脱身。眼见年岁渐长,阿母想尽办法,终于被“赶出”了东苑。
原来“倡优之流”是这样的意思,小昭想。
阿母说,这并不是真正的洛阳。
不知过了多久,小昭在阿母的背上睁开眼睛,看见了北方阴云低垂的高山,以及高山之下城池的壮丽廓影。
车在颠簸的道路上行至入夜才停下,小昭被阿母从车上抱下来,揉了揉困倦的眼睛。
阿母从未同她说过昔日在洛阳时的事情,她丝毫不知阿母竟有一个做贵人的母亲。
她面前的客人接了耳杯,戏谑道:“乔姬,听闻你当年容华盛于桃李,惹得我兄长念念不忘。此次他知晓我来拜访君侯,特意要我来看望你。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仍在东苑,却现老态,再不复皓齿朱唇之时了。”
有一瞬间,她几乎疑心自己已登仙境。
他们没有仔细搜她的身,任谁也想不到,未满十岁的小女郎会随身携带这样的锐器。
阿母说过,络姑并非她的亲生母亲,而是她们那一批女孩子的教习仆妇,为表亲切,众人皆以母相称。
“不……我住在城东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花园虽不在内城中,但也是……人间极乐处。”
除了阿母,堂间还有许多或执鼓、或抱琵琶、或抚琴的美人。
夜里,阿母总抱着小昭痛哭。
仆役们称这妇人为“姑姑”,阿母拽着她跟妇人行礼,低声道:“小昭,快向络姑见礼,这是阿母的……母亲。”
小昭抬起头来,刚要欣喜地唤出口,络姑便抖了抖手中的刀扇,冲阿母讥讽地笑了一声。
小昭问:“那阿母从前也住在这里吗?”
可她听不懂,更不愿懂。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