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坝西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坝坝西柚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西屋因久未生火,透着一股子彻骨的冰寒,墙壁上结着薄薄一层霜花,似是给屋子披上了一层“银纱”。元沉蹲下身子,熟练地清理炉灶里的灰烬,我则在一旁帮忙整理柴禾,将它们粗细搭配着码放整齐。不多时,炉灶里便燃起了熊熊烈火,橘红色的火苗欢快地舔舐着锅底,映红了我们的脸庞,也渐渐烘暖了整个屋子。
我一边呵着气暖着清木的手,一边对元沉说道:“我们三个借宿,最好能找个大点的房子,这样住着舒坦些,也免得打扰到主人家。”
好在,生活的苦难虽如荆棘缠身,却未能斩断亲情纽带。三个女儿,虽各自成家,肩负生活琐碎,却始终记挂着母亲,隔三岔五便带着米面粮油、衣物布匹,赶回娘家探望接济。在女儿们的帮衬下,小女儿得以健康长大,出落成乖巧懂事的姑娘,披上嫁衣,嫁入夫家。
我们随着老婆婆走进东屋,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烟火气息,混合着陈旧家具散发的古朴木香,倒也让人觉着踏实亲切。老婆婆手脚麻利,转身从柜子上拿了两个杯子和一个碗,走到火炉旁,提起烧水壶,往里面一一倒满热水,热气腾腾地递到我们跟前,热情地说道:“来,喝点水暖暖身子,这天可冷得邪乎。”
岁月从不饶人,往昔熬夜赶制针线活、就着微弱灯光细细甄别布料纹理的日子,如同慢性毒药,悄然侵蚀她的双眼。如今,张婆婆已是两眼昏花,视物模糊,曾经得心应手的针线活计,如今拿起针来,都要摸索许久,更别提那细致入微、需眼力与巧手完美配合的绣工了。
老婆婆闻言,探出身子,目光越过元沉,看向他身后正呵着手、跺着脚的我和清木,眼神里的戒备瞬间化作了怜惜,赶忙点点头,侧身让我们进了院子,嘴里还念叨着:“哎呦,这天寒地冻的,可别冻坏了,快进来,快进来。”
一进院子,老婆婆便径直走向清木,伸手一把拉住他的小手,眉头紧皱,满是心疼地说道:“快进屋吧,这孩子冻的手冰凉啊。”我抬眼打量着这个院子,里面空间不算宽敞,地面被清扫得干干净净,积雪堆在墙角,宛如几座小雪山。
元沉微微欠身,脸上挂着温和有礼的笑意,言辞恳切地说道:“婆婆,实在对不住,打扰您了。我们一家三口赶路至此,本想着能赶到下一个镇子歇脚,奈何路上积雪太深,迷了路,这才误打误撞进了村子,想借住一宿,避避这寒夜冷风,还望您行个方便。”
在田间地头,望着广袤无垠、生机盎然的土地,她满心无奈与怅惘,只因这双小脚,使她难以像寻常农妇那般,稳稳扎根泥土,挥汗如雨地操持农活,春种秋收、翻地除草,于她而言,皆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婚后,丈夫怜惜她过往不易,将家中大小事务一肩挑,田间劳作从无二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坚实脊梁扛起家庭重担。张婆婆也重燃生活热忱,精心操持家务,将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久,家中迎来新生命,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呱呱坠地,为这个小家添了欢声笑语,也让张婆婆满心欢喜,以为幸福自此便能稳稳扎根。
然而,命运似是妒恨她这短暂欢愉,再度无情挥下重锤。丈夫突患重病,卧床不起,家中积蓄如流水般耗费在求医问药之路,却依旧未能挽回他的性命。病榻之上,丈夫紧紧握着张婆婆的手,满眼眷恋与不舍,咽下最后一口气,徒留张婆婆一人,守着年幼无知的小女儿,在这冰冷世界里,再次陷入无边孤寂与艰难。
元沉神君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赞同,目光在昏暗的村子里快速扫视一番,随即抬手指向前方不远处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轻声道:“我去前面看看。”
据张婆婆介绍,她们祖上乃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虽然后来落魄了,但是规矩依然存在,自幼便遵循家族严苛礼教,裹上了小脚。那小脚,三寸金莲,看似精致小巧,却成为她往后余生困于生活泥沼的枷锁。
我赶忙接过碗,连声道谢,热水入喉,暖意瞬间在胸腹间蔓延开来,驱散了些许寒意。老婆婆看着我们喝完水,又接着道:“我去西屋把屋子烧热乎,你们先坐在这。”
言罢,他便大步流星地朝着那院子走去,身姿挺拔,步伐沉稳,即便身处这寒夜困境,举手投足间依旧透着往昔的矜贵与从容。
随
村子里一位憨厚老实、勤劳踏实的单身汉,经媒人牵线搭桥,走进了她的生活。见她一人拉扯女儿辛苦,心生怜惜,诚挚求娶。张婆婆犹豫再三,念及往后日子漫长,身旁需有个依靠,终是红着脸、点着头,应允下这门亲事,开启了第二段婚姻生活。
天色已然彻底暗沉下来,墨色的夜幕如同一块厚重的绸缎,严严实实地笼罩着这个陌生的村子,寒风如尖锐的哨音,呼啸着穿梭在街巷之间,带着刺骨的凛冽,催促着我们赶紧寻一处安身之所。
老婆婆见我们安置妥当,也打了个哈欠,嘱咐我们几句,便回屋去睡了,留下我们在这陌生却温暖的西屋,静候黎明的到来。
我恍然回神,嘴角上扬,漾出一抹释然笑意,轻轻摇了摇头,似是要将那些纷繁思绪抖落,抬眸望向他,诚挚说道:“这张婆婆真是个好人呢。”
正出神思忖间,元沉神君那醇厚沉稳、仿若古钟鸣响般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想什么呢?”
细细端详她,面容之上,那一双眼睛虽因年岁渐长、历经生活磨砺而浑浊黯淡,却藏不住眼底深处闪烁的善意光芒,恰似夜空中微弱却顽强闪烁的星辰。偶然与我们目光交汇时,那眼神里流淌出的关切与热情,瞬间就能驱散陌生人之间的疏离与隔阂。她那满是老茧、粗糙干裂如同树皮的双手,曾在漫长岁月里,为了生活,或在冰冷水盆中反复揉搓衣物,或捏着绣花针在布帛间穿梭忙碌,如今虽已不再灵活,却依旧习惯在与人交谈时,不自觉地微微摆动,传递着内心的热忱与真诚。
无奈之下,她只能在昏暗狭小的屋内,伴着昏黄如豆的油灯,日复一日,凭借着手中一根绣花针、一团五彩线,以及一盆盆冰冷刺骨或热气腾腾的洗衣水,艰难地编织着生活的经纬,维系着一家三口的生计。
在这个宁静质朴、仿若被时光遗忘的村子里,生活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张婆婆。岁月悠悠,回溯往昔,她的命运轨迹早在青春韶华之际,便被命运无情地划下一道凄厉创口。那时的她,正值花信年华,面容姣好,身姿婀娜,满心期许着与丈夫携手走过漫长岁月,共赏人间烟火,却未曾料到,命运的巨轮陡然转向,丈夫早早撒手人寰,徒留她一人在这尘世踽踽独行,守着两个尚在咿呀学语、懵懂稚嫩的女儿,直面生活的惊涛骇浪。
我和元沉听闻,赶忙起身,我满脸感激地说道:“婆婆,已经够麻烦您了,烧火这事儿我们自己来就行,哪能再让您劳累。”说罢,我和元沉便一同走向院内,寻了堆放干柴的角落,抱了几捆柴禾返回西屋。
我悄然动用灵力,微眯双眸,凝神望向她,只见她头顶上方,隐隐约约氤氲着一团柔和光晕,那光晕仿若被薄纱轻掩的明灯,散发着温润且祥瑞的气息。这奇异景象,旁人或许难以察觉,于我而言,却恰似命运摊开的神秘书页,昭示着天机命理。
元沉走到院门前,抬手叩响那扇略显斑驳的木门,“咚咚咚”的敲门声在静谧夜里传得格外清晰。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位老婆婆探出头来,她身形佝偻,脸上布满岁月的褶皱,恰似风干的橘皮,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生活的故事,浑浊的眼眸里透着几分疑惑与戒备,开口问道:“你们找谁啊?”
正对着院门的是三间房,呈东西屋格局,此时唯有东屋透着朦胧的煤油灯光,那昏黄光晕仿若暗夜中的一点温暖星火,吸引着我们快步趋近;西边的屋子则黑漆漆一片,隐匿在暗影之中,透着几分神秘未知。
在这偏远静谧、仿若隐匿于尘世喧嚣之外的小村子里,岁月仿若一位沉默且严苛的画师,用风霜雨雪作笔,在张婆婆的面庞与身躯上肆意勾勒,刻下了深深浅浅、纵横交错的皱纹,那每一道褶皱,都宛如一段被折叠收藏的往昔故事,诉说着生活的坎坷与艰辛。她身形佝偻,脊背弯弯似一张紧绷许久后松弛下来的弓,每一步挪动都透着迟缓与吃力,恰似背负着岁月沉甸甸的重量,可举手投足间,又满是质朴与温和,犹如春日暖阳下静静伫立的老槐树,虽饱经风雨侵袭,却依旧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气息。
此后,张婆婆又回到独居生活,院子外的老槐树见证着她的寂寞与坚韧,她不愿拖累孩子们,总说自己身子骨还硬朗,能照顾好自己,可女儿们送来的关怀与温暖,又何尝不是她在漫长岁月里,坚守下去的慰藉与支撑呢?日子,便在这平淡、孤寂又不乏温情的氛围中,缓缓流淌,如同村头那条静静流淌的小溪,虽历经波折,却依旧不息。
待屋子足够热乎,暖意如春日暖阳般充盈每一个角落,元沉又快步走到驴车旁,抱回我们的被褥,在屋内的土炕上仔细铺展开来,铺平压实,还贴心地为清木掖好被角。清木许是一路上实在累坏了,一沾着热乎乎的被窝,便眼皮打架,很快就沉沉睡去,小脸上还挂着满足的笑意,仿若正做着甜美的美梦。
寒来暑往,岁月在指尖悄然溜走,当年那两个依偎在她身旁、怯生生叫着娘亲的小女儿,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相继披上了嫁衣,嫁为人妇,开启新的生活篇章。本以为生活就此能步入平缓航道,未曾想,命运又一次敲响无常钟声。
我心下了然,知晓这便是她积攒下的深厚福泽,犹如地底深处默默汇聚的清泉,虽平日隐匿无形,却会在来世乃至往后几世,如涌泉般喷薄而出,润泽她的人生旅程,护佑她尽享安康顺遂、喜乐无忧的生活。
元沉神君闻言,目光自张婆婆身上收回,微微颔首,神色间满是认同与赞许,缓声应道:“良善之人必有后福,她心怀仁爱,以慈悲处世,纵历经风雨,命运也定会馈赠她甘甜果实,庇佑余生。”言语间,恰似洞悉世事规律的智者,对这世间善恶因果报应有笃定把握,那笃定,也悄然在我心间种下一颗同样坚信的种子,愈发觉得张婆婆往后的日子,定如春日繁花,绚烂绽放。
] 西屋因久未生火,透着一股子彻骨的冰寒,墙壁上结着薄薄一层霜花,似是给屋子披上了一层“银纱”。元沉蹲下身子,熟练地清理炉灶里的灰烬,我则在一旁帮忙整理柴禾,将它们粗细搭配着码放整齐。不多时,炉灶里便燃起了熊熊烈火,橘红色的火苗欢快地舔舐着锅底,映红了我们的脸庞,也渐渐烘暖了整个屋子。
我一边呵着气暖着清木的手,一边对元沉说道:“我们三个借宿,最好能找个大点的房子,这样住着舒坦些,也免得打扰到主人家。”
好在,生活的苦难虽如荆棘缠身,却未能斩断亲情纽带。三个女儿,虽各自成家,肩负生活琐碎,却始终记挂着母亲,隔三岔五便带着米面粮油、衣物布匹,赶回娘家探望接济。在女儿们的帮衬下,小女儿得以健康长大,出落成乖巧懂事的姑娘,披上嫁衣,嫁入夫家。
我们随着老婆婆走进东屋,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烟火气息,混合着陈旧家具散发的古朴木香,倒也让人觉着踏实亲切。老婆婆手脚麻利,转身从柜子上拿了两个杯子和一个碗,走到火炉旁,提起烧水壶,往里面一一倒满热水,热气腾腾地递到我们跟前,热情地说道:“来,喝点水暖暖身子,这天可冷得邪乎。”
岁月从不饶人,往昔熬夜赶制针线活、就着微弱灯光细细甄别布料纹理的日子,如同慢性毒药,悄然侵蚀她的双眼。如今,张婆婆已是两眼昏花,视物模糊,曾经得心应手的针线活计,如今拿起针来,都要摸索许久,更别提那细致入微、需眼力与巧手完美配合的绣工了。
老婆婆闻言,探出身子,目光越过元沉,看向他身后正呵着手、跺着脚的我和清木,眼神里的戒备瞬间化作了怜惜,赶忙点点头,侧身让我们进了院子,嘴里还念叨着:“哎呦,这天寒地冻的,可别冻坏了,快进来,快进来。”
一进院子,老婆婆便径直走向清木,伸手一把拉住他的小手,眉头紧皱,满是心疼地说道:“快进屋吧,这孩子冻的手冰凉啊。”我抬眼打量着这个院子,里面空间不算宽敞,地面被清扫得干干净净,积雪堆在墙角,宛如几座小雪山。
元沉微微欠身,脸上挂着温和有礼的笑意,言辞恳切地说道:“婆婆,实在对不住,打扰您了。我们一家三口赶路至此,本想着能赶到下一个镇子歇脚,奈何路上积雪太深,迷了路,这才误打误撞进了村子,想借住一宿,避避这寒夜冷风,还望您行个方便。”
在田间地头,望着广袤无垠、生机盎然的土地,她满心无奈与怅惘,只因这双小脚,使她难以像寻常农妇那般,稳稳扎根泥土,挥汗如雨地操持农活,春种秋收、翻地除草,于她而言,皆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婚后,丈夫怜惜她过往不易,将家中大小事务一肩挑,田间劳作从无二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坚实脊梁扛起家庭重担。张婆婆也重燃生活热忱,精心操持家务,将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久,家中迎来新生命,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呱呱坠地,为这个小家添了欢声笑语,也让张婆婆满心欢喜,以为幸福自此便能稳稳扎根。
然而,命运似是妒恨她这短暂欢愉,再度无情挥下重锤。丈夫突患重病,卧床不起,家中积蓄如流水般耗费在求医问药之路,却依旧未能挽回他的性命。病榻之上,丈夫紧紧握着张婆婆的手,满眼眷恋与不舍,咽下最后一口气,徒留张婆婆一人,守着年幼无知的小女儿,在这冰冷世界里,再次陷入无边孤寂与艰难。
元沉神君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赞同,目光在昏暗的村子里快速扫视一番,随即抬手指向前方不远处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轻声道:“我去前面看看。”
据张婆婆介绍,她们祖上乃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虽然后来落魄了,但是规矩依然存在,自幼便遵循家族严苛礼教,裹上了小脚。那小脚,三寸金莲,看似精致小巧,却成为她往后余生困于生活泥沼的枷锁。
我赶忙接过碗,连声道谢,热水入喉,暖意瞬间在胸腹间蔓延开来,驱散了些许寒意。老婆婆看着我们喝完水,又接着道:“我去西屋把屋子烧热乎,你们先坐在这。”
言罢,他便大步流星地朝着那院子走去,身姿挺拔,步伐沉稳,即便身处这寒夜困境,举手投足间依旧透着往昔的矜贵与从容。
随
村子里一位憨厚老实、勤劳踏实的单身汉,经媒人牵线搭桥,走进了她的生活。见她一人拉扯女儿辛苦,心生怜惜,诚挚求娶。张婆婆犹豫再三,念及往后日子漫长,身旁需有个依靠,终是红着脸、点着头,应允下这门亲事,开启了第二段婚姻生活。
天色已然彻底暗沉下来,墨色的夜幕如同一块厚重的绸缎,严严实实地笼罩着这个陌生的村子,寒风如尖锐的哨音,呼啸着穿梭在街巷之间,带着刺骨的凛冽,催促着我们赶紧寻一处安身之所。
老婆婆见我们安置妥当,也打了个哈欠,嘱咐我们几句,便回屋去睡了,留下我们在这陌生却温暖的西屋,静候黎明的到来。
我恍然回神,嘴角上扬,漾出一抹释然笑意,轻轻摇了摇头,似是要将那些纷繁思绪抖落,抬眸望向他,诚挚说道:“这张婆婆真是个好人呢。”
正出神思忖间,元沉神君那醇厚沉稳、仿若古钟鸣响般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想什么呢?”
细细端详她,面容之上,那一双眼睛虽因年岁渐长、历经生活磨砺而浑浊黯淡,却藏不住眼底深处闪烁的善意光芒,恰似夜空中微弱却顽强闪烁的星辰。偶然与我们目光交汇时,那眼神里流淌出的关切与热情,瞬间就能驱散陌生人之间的疏离与隔阂。她那满是老茧、粗糙干裂如同树皮的双手,曾在漫长岁月里,为了生活,或在冰冷水盆中反复揉搓衣物,或捏着绣花针在布帛间穿梭忙碌,如今虽已不再灵活,却依旧习惯在与人交谈时,不自觉地微微摆动,传递着内心的热忱与真诚。
无奈之下,她只能在昏暗狭小的屋内,伴着昏黄如豆的油灯,日复一日,凭借着手中一根绣花针、一团五彩线,以及一盆盆冰冷刺骨或热气腾腾的洗衣水,艰难地编织着生活的经纬,维系着一家三口的生计。
在这个宁静质朴、仿若被时光遗忘的村子里,生活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张婆婆。岁月悠悠,回溯往昔,她的命运轨迹早在青春韶华之际,便被命运无情地划下一道凄厉创口。那时的她,正值花信年华,面容姣好,身姿婀娜,满心期许着与丈夫携手走过漫长岁月,共赏人间烟火,却未曾料到,命运的巨轮陡然转向,丈夫早早撒手人寰,徒留她一人在这尘世踽踽独行,守着两个尚在咿呀学语、懵懂稚嫩的女儿,直面生活的惊涛骇浪。
我和元沉听闻,赶忙起身,我满脸感激地说道:“婆婆,已经够麻烦您了,烧火这事儿我们自己来就行,哪能再让您劳累。”说罢,我和元沉便一同走向院内,寻了堆放干柴的角落,抱了几捆柴禾返回西屋。
我悄然动用灵力,微眯双眸,凝神望向她,只见她头顶上方,隐隐约约氤氲着一团柔和光晕,那光晕仿若被薄纱轻掩的明灯,散发着温润且祥瑞的气息。这奇异景象,旁人或许难以察觉,于我而言,却恰似命运摊开的神秘书页,昭示着天机命理。
元沉走到院门前,抬手叩响那扇略显斑驳的木门,“咚咚咚”的敲门声在静谧夜里传得格外清晰。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位老婆婆探出头来,她身形佝偻,脸上布满岁月的褶皱,恰似风干的橘皮,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生活的故事,浑浊的眼眸里透着几分疑惑与戒备,开口问道:“你们找谁啊?”
正对着院门的是三间房,呈东西屋格局,此时唯有东屋透着朦胧的煤油灯光,那昏黄光晕仿若暗夜中的一点温暖星火,吸引着我们快步趋近;西边的屋子则黑漆漆一片,隐匿在暗影之中,透着几分神秘未知。
在这偏远静谧、仿若隐匿于尘世喧嚣之外的小村子里,岁月仿若一位沉默且严苛的画师,用风霜雨雪作笔,在张婆婆的面庞与身躯上肆意勾勒,刻下了深深浅浅、纵横交错的皱纹,那每一道褶皱,都宛如一段被折叠收藏的往昔故事,诉说着生活的坎坷与艰辛。她身形佝偻,脊背弯弯似一张紧绷许久后松弛下来的弓,每一步挪动都透着迟缓与吃力,恰似背负着岁月沉甸甸的重量,可举手投足间,又满是质朴与温和,犹如春日暖阳下静静伫立的老槐树,虽饱经风雨侵袭,却依旧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气息。
此后,张婆婆又回到独居生活,院子外的老槐树见证着她的寂寞与坚韧,她不愿拖累孩子们,总说自己身子骨还硬朗,能照顾好自己,可女儿们送来的关怀与温暖,又何尝不是她在漫长岁月里,坚守下去的慰藉与支撑呢?日子,便在这平淡、孤寂又不乏温情的氛围中,缓缓流淌,如同村头那条静静流淌的小溪,虽历经波折,却依旧不息。
待屋子足够热乎,暖意如春日暖阳般充盈每一个角落,元沉又快步走到驴车旁,抱回我们的被褥,在屋内的土炕上仔细铺展开来,铺平压实,还贴心地为清木掖好被角。清木许是一路上实在累坏了,一沾着热乎乎的被窝,便眼皮打架,很快就沉沉睡去,小脸上还挂着满足的笑意,仿若正做着甜美的美梦。
寒来暑往,岁月在指尖悄然溜走,当年那两个依偎在她身旁、怯生生叫着娘亲的小女儿,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相继披上了嫁衣,嫁为人妇,开启新的生活篇章。本以为生活就此能步入平缓航道,未曾想,命运又一次敲响无常钟声。
我心下了然,知晓这便是她积攒下的深厚福泽,犹如地底深处默默汇聚的清泉,虽平日隐匿无形,却会在来世乃至往后几世,如涌泉般喷薄而出,润泽她的人生旅程,护佑她尽享安康顺遂、喜乐无忧的生活。
元沉神君闻言,目光自张婆婆身上收回,微微颔首,神色间满是认同与赞许,缓声应道:“良善之人必有后福,她心怀仁爱,以慈悲处世,纵历经风雨,命运也定会馈赠她甘甜果实,庇佑余生。”言语间,恰似洞悉世事规律的智者,对这世间善恶因果报应有笃定把握,那笃定,也悄然在我心间种下一颗同样坚信的种子,愈发觉得张婆婆往后的日子,定如春日繁花,绚烂绽放。
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