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霖麓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孝远,下一步我们怎么做。”赵文说道。
“所以殿下这次知道了?人总是会变的,这个世间哪有绝对的公平,张丞相触碰了这个平衡,平衡被打破,落得如此下场,殿下也敢去触碰这个平衡吗?自古都是谁有权,谁就代表正确的观点。”王墨恒微微说道。
王孝东说道“来年怎么做,我告诉过你了吧,一定按计划走。”
“谢谢王师傅。”
王墨恒指了指自己的二儿子,对着赵文说
“就算不荣登大位,我也要尽力去争,万一能坐上大位。还有什么不能改变的呢?”
“那政策呢?政策不再落实?”赵文问道
赵文点点头。他知道这四个字是先帝赐予的,自己也是听他的故事长大的,战役以少胜多,三拒胡人,先帝所赐国之柱石。
李家庄内,感染越发严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生病之人,也没有办法出去拿药。衙役封住了村子里的四面八方。
赵文明白了王墨恒的意思,自己不像太子有刑部尚书,也不像二皇子有宰相出谋划策,没有人在身边帮忙,遇到事情也没有商量的余地。他望向床上的王墨恒,深深鞠了一躬。
“先回府吧殿下,很多事还是要回去说。”
王府内,赵文走后,王孝东坐在父亲床边轻声说道
赵文听到此处,面对床上的老者深深拜下“小子一定会做到,王师傅放心。”
清河县令缩了缩脖子,点了点头。等到了李家村,王福生二人站在村子中央,吩
“老臣真的年纪大了,很想看看以后什么样,老臣希望殿下能走下去,带着今天这份心,殿下,一定要记得初心。”
“怎么落实?陛下只保留了轻赋税的政策,其余关于普通百姓的政策一概废除,好在这几十年大梁无仗可打,所以综合国力看上去比以前要强盛得多。”
王孝远点了点头,缓缓走到赵文身边跪下
“所以我说殿下不适合做皇帝。皇家没有私情。”
王墨恒见眼前的人又恢复了年轻时的魄力,欣慰地笑了,咳嗽了几声开口说道。
王墨恒点了点头“夏侯玉本是兵部之人,先帝在时,曾经打过几场胜仗,比一些将军有军事天赋,那时先帝就亲笔书写四个大字,国之柱石。现在还刻在他门口。”
赵文见此疑惑地看向王墨恒。
“夏侯玉?当朝宰辅?”赵文不相信地问道。
“没有绝对的公平又能怎样?难道我朝真没有第二个张丞相?没有张丞相,那我愿意做第二个张丞相。”赵文起身坚定地说道“先帝的遗志就是让国家强大,而不是一时的强大。我要让大梁永远强大下去。”
“来人。把府里的卫兵叫上,去李家庄。通知清河知县也过去”
赵文听见此处急忙制止“王师傅怎么能现在告老,朝堂之上还有许多事晦暗不明。”
“父亲是让孝远辅佐宁王殿下,觉得宁王有望荣登大位?”
“老臣老啦,不中用了,历经两朝,也够本了,孝东在礼部任职,朝堂皆知礼部是二皇子的,但是有孝东在,殿下便又多了一份保障。”王孝东朝赵文躬身。
王墨恒见赵文不言语就知道他还没消化自己说的这么多话,让他慢慢理解,随即又缓慢开口道。“这些事,京都之人没人敢提起,张丞相下死牢之后,张家满门抄斩,为堵住那些士绅贵族的嘴,将寒门提拔上来能作为的官员全部罢免,几日后都死在了自己家中。朝堂之上谁敢提起此事,或许是陛下还不至于昏庸,把张皇后的两个弟弟封侯爵,扔到了安庆府,并且派内卫一直严加看管。朝堂之上将夏侯玉提拔为新的丞相,废除给予寒门子弟科考更多名额的政策,但是把赋税减轻,重农的政策贯彻了下来,兵部交给了太子府的统领护卫。”
“王孝远见过殿下。”
上政治清廉,提拔了一大批寒门出身的子弟,肃清了一大批门阀豪族,整顿了军队,安顿了百姓,让国库充盈,让年轻人出使燕国,使其与我大梁通商。让我大梁能腾出手专心应对北边的胡人。可是就在先帝准备一展抱负之时就病倒了,一辈子操劳,身体忽然就垮了,先帝临终也不甘心,他找到了富国强民之法,临终前他要求太子,也就是当今陛下,要按照他的路继续走下去,太子年轻,要张丞相辅政,多多担待。张丞相怎敢不尽心尽力,更何况自己的女儿也是太子妃。含泪跪倒答应了先帝,先帝临终望着地图的漠北久久不语。这一切,那时候整个朝堂都是知道的。”
“变了?”
王孝东没有说话,只听见父亲又说
“那为什么现在这些政策不推动了?要是这样推动,怕是更有希望。”
王墨恒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知道赵文要消化这些内容,然后就闭口不出声了。赵文是在想象,他难以想象自己的父皇,那个坐在大殿上让人敬仰的帝王有这么一段往事。
“殿下有此心老臣很欣慰,可是老臣年纪大了,不然定当帮衬殿下,臣的这个二儿子,一直跟在老臣身边,老臣言传身教。就留在殿下身边,做个文书吧。”
从王府走出,赵文身边跟着王孝远,今天他得知了太多的消息,需要慢慢消化思考。王孝远看着眼前这位以后要跟随的人。
“臣办事不力,以至于河西全境旱灾严重,光河西全境就死伤八十余人。”这是认罪的折子。随后将此折子放了起来,叫到外面的人。
“殿下有这话,老臣就放心了。”王墨恒说道,随即朝门外叫道“孝东,把你弟弟叫来。”
“强盛?拿普通人换取的强盛有什么用?就靠这些庙堂上的官员吗?”赵文咬牙说道。
“张丞相极力反对回收兵权,因为漠北胡人不知道何时再次卷土重来,劝皇上要三思慎重,以国事为先。被皇上罢相。其实想来,张丞相何尝不难受呢?毕竟走的是他的女儿啊。可是没办法,百官之中为丞相求情的人多之又多,夏侯玉罗列了一大堆罪名,大致是张丞相权倾朝野,不把皇权放在眼里,又说兵部是他提拔上来的寒门子弟,六部之中已有四部是他的人,这样下去迟早架空朝廷。陛下一怒之下将其下了死牢。”
“我若是辞官,你的日子不会好过,有什么事,要糊涂着办,先保住自己。”
赵文点了点头,王孝远回头看了眼王府,心想以后或许再难回来了。
王墨恒摆了摆手,让王孝远起来,随机嘱咐道。
“这样妥吗?大人?”
一直守候在外的王孝东听见这话,轻声推门进来,应了一声到外面叫人去了。不一会王孝东便领着王墨恒的次子进来,此人是王墨恒的第二子,王孝远。
去的路上,王福生告知了清河县令京里的意思,起初听到这个消息,清河县令吓得一哆嗦,问道
“两日后的朝会,本官会辞官告老,吏部 殿下暂时不要着急,老臣能保证来年科考礼部能为殿下所有,到时候孝东会安排。殿下只要做就可以。”
赵文连忙把他扶起。王墨恒见此事解决,又开口说道。
“难啊”王墨恒听见赵文说的话,语气激动地说道“太难了,陛下刚登基之时确实是按照先帝的路线一路推进,直到国库充盈,战胜漠北。然后陛下就变了。”
王墨恒摸了摸胡须,指了指自己的大儿子
王福生冷冷地看着清河县令“妥不妥也只能这样办?你有几个脑袋?不听丞相的话?”
河西知府,王福生坐在后堂,管家跑进来说道“老爷,京里来信了。”
赵文听他说了这么多,大脑有点转不过来,这都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事情,这些往事也从未听京都之人提起过。
“哦?来信了?快拿来看看。”王福生急忙站起身夺过信件拆封看了起来,看完整封信过后,王福生有了底,他让管家先下去,自己坐下,先写了一份奏折,奏折上写到
“替殿下做事,要做到替殿下所能想之想,尽心尽力。”
“嗯,陛下先是以抚远大将军一直在塞外戍边辛苦,召回了京都,撤裁了镇守漠北剑门关的抚远大将军,把军权收回兵部,然后找个理由想罢免了当时的兵部尚书。当时张丞相以漠北之战刚刚结束,换了将军再裁撤兵部不妥为理由,顶住压力,陛下没有裁撤兵部尚书。仅仅只是换了大将军。再后来有人上书,寒门子弟太多,给予这些贵族士绅的名额太少,自己的子弟考试也要挤破头皮,要求增加一部分贵族子弟的名额然后还要增加一部分贵族子弟的特权,举荐就可以当官,如果是军队,世袭就可以做将军。领朝廷的俸禄,吃朝廷的大米。其中就有当时领头的人,是夏侯玉。”
“夏侯玉在先帝之时是个能臣,因为先帝能压住他,他害怕先帝,先帝走后,他就不再是当初的他,他先是要求陛下给予这些大臣的孩子可以免试通过进入朝堂的机会,又大肆上书要求陛下收回兵部的军权。这一下就搔到了圣上的心里,任谁没有大战,手握几十万军马在外不是自己人也不放心。陛下就听信他的折子,打算按照他说的办。奈何张丞相有先帝遗命,有辅政之权,加之皇后娘娘是陛下的青梅竹马,感情深厚,陛下也没有轻易下决断。可是事情就在此时发生了变化,皇后娘娘诞下了皇子,也就是当今太子殿下,身体一落千丈。陛下为此停了朝会,召集天下所有名医去诊治,也诊治不好,皇后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直到去世。陛下伤心至极,大哭一场。当场召集文武百官将孩子封为太子,亲自扶着皇后的灵柩下葬,自此之后,陛下像换了一个人。夏侯玉见皇后仙去,又一次提出陛下应当回收军权。这一次张丞相再反对,也没有用了。”王墨恒睁开眼,赵文看见他的眼眶里竟然有泪水。
“儿子记住了。”
王墨恒闭着眼摇了摇头“殿下能走到哪一步,老夫也不知道,但肯定机会不会小的。”
] “孝远,下一步我们怎么做。”赵文说道。
“所以殿下这次知道了?人总是会变的,这个世间哪有绝对的公平,张丞相触碰了这个平衡,平衡被打破,落得如此下场,殿下也敢去触碰这个平衡吗?自古都是谁有权,谁就代表正确的观点。”王墨恒微微说道。
王孝东说道“来年怎么做,我告诉过你了吧,一定按计划走。”
“谢谢王师傅。”
王墨恒指了指自己的二儿子,对着赵文说
“就算不荣登大位,我也要尽力去争,万一能坐上大位。还有什么不能改变的呢?”
“那政策呢?政策不再落实?”赵文问道
赵文点点头。他知道这四个字是先帝赐予的,自己也是听他的故事长大的,战役以少胜多,三拒胡人,先帝所赐国之柱石。
李家庄内,感染越发严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生病之人,也没有办法出去拿药。衙役封住了村子里的四面八方。
赵文明白了王墨恒的意思,自己不像太子有刑部尚书,也不像二皇子有宰相出谋划策,没有人在身边帮忙,遇到事情也没有商量的余地。他望向床上的王墨恒,深深鞠了一躬。
“先回府吧殿下,很多事还是要回去说。”
王府内,赵文走后,王孝东坐在父亲床边轻声说道
赵文听到此处,面对床上的老者深深拜下“小子一定会做到,王师傅放心。”
清河县令缩了缩脖子,点了点头。等到了李家村,王福生二人站在村子中央,吩
“老臣真的年纪大了,很想看看以后什么样,老臣希望殿下能走下去,带着今天这份心,殿下,一定要记得初心。”
“怎么落实?陛下只保留了轻赋税的政策,其余关于普通百姓的政策一概废除,好在这几十年大梁无仗可打,所以综合国力看上去比以前要强盛得多。”
王孝远点了点头,缓缓走到赵文身边跪下
“所以我说殿下不适合做皇帝。皇家没有私情。”
王墨恒见眼前的人又恢复了年轻时的魄力,欣慰地笑了,咳嗽了几声开口说道。
王墨恒点了点头“夏侯玉本是兵部之人,先帝在时,曾经打过几场胜仗,比一些将军有军事天赋,那时先帝就亲笔书写四个大字,国之柱石。现在还刻在他门口。”
赵文见此疑惑地看向王墨恒。
“夏侯玉?当朝宰辅?”赵文不相信地问道。
“没有绝对的公平又能怎样?难道我朝真没有第二个张丞相?没有张丞相,那我愿意做第二个张丞相。”赵文起身坚定地说道“先帝的遗志就是让国家强大,而不是一时的强大。我要让大梁永远强大下去。”
“来人。把府里的卫兵叫上,去李家庄。通知清河知县也过去”
赵文听见此处急忙制止“王师傅怎么能现在告老,朝堂之上还有许多事晦暗不明。”
“父亲是让孝远辅佐宁王殿下,觉得宁王有望荣登大位?”
“老臣老啦,不中用了,历经两朝,也够本了,孝东在礼部任职,朝堂皆知礼部是二皇子的,但是有孝东在,殿下便又多了一份保障。”王孝东朝赵文躬身。
王墨恒见赵文不言语就知道他还没消化自己说的这么多话,让他慢慢理解,随即又缓慢开口道。“这些事,京都之人没人敢提起,张丞相下死牢之后,张家满门抄斩,为堵住那些士绅贵族的嘴,将寒门提拔上来能作为的官员全部罢免,几日后都死在了自己家中。朝堂之上谁敢提起此事,或许是陛下还不至于昏庸,把张皇后的两个弟弟封侯爵,扔到了安庆府,并且派内卫一直严加看管。朝堂之上将夏侯玉提拔为新的丞相,废除给予寒门子弟科考更多名额的政策,但是把赋税减轻,重农的政策贯彻了下来,兵部交给了太子府的统领护卫。”
“王孝远见过殿下。”
上政治清廉,提拔了一大批寒门出身的子弟,肃清了一大批门阀豪族,整顿了军队,安顿了百姓,让国库充盈,让年轻人出使燕国,使其与我大梁通商。让我大梁能腾出手专心应对北边的胡人。可是就在先帝准备一展抱负之时就病倒了,一辈子操劳,身体忽然就垮了,先帝临终也不甘心,他找到了富国强民之法,临终前他要求太子,也就是当今陛下,要按照他的路继续走下去,太子年轻,要张丞相辅政,多多担待。张丞相怎敢不尽心尽力,更何况自己的女儿也是太子妃。含泪跪倒答应了先帝,先帝临终望着地图的漠北久久不语。这一切,那时候整个朝堂都是知道的。”
“变了?”
王孝东没有说话,只听见父亲又说
“那为什么现在这些政策不推动了?要是这样推动,怕是更有希望。”
王墨恒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知道赵文要消化这些内容,然后就闭口不出声了。赵文是在想象,他难以想象自己的父皇,那个坐在大殿上让人敬仰的帝王有这么一段往事。
“殿下有此心老臣很欣慰,可是老臣年纪大了,不然定当帮衬殿下,臣的这个二儿子,一直跟在老臣身边,老臣言传身教。就留在殿下身边,做个文书吧。”
从王府走出,赵文身边跟着王孝远,今天他得知了太多的消息,需要慢慢消化思考。王孝远看着眼前这位以后要跟随的人。
“臣办事不力,以至于河西全境旱灾严重,光河西全境就死伤八十余人。”这是认罪的折子。随后将此折子放了起来,叫到外面的人。
“殿下有这话,老臣就放心了。”王墨恒说道,随即朝门外叫道“孝东,把你弟弟叫来。”
“强盛?拿普通人换取的强盛有什么用?就靠这些庙堂上的官员吗?”赵文咬牙说道。
“张丞相极力反对回收兵权,因为漠北胡人不知道何时再次卷土重来,劝皇上要三思慎重,以国事为先。被皇上罢相。其实想来,张丞相何尝不难受呢?毕竟走的是他的女儿啊。可是没办法,百官之中为丞相求情的人多之又多,夏侯玉罗列了一大堆罪名,大致是张丞相权倾朝野,不把皇权放在眼里,又说兵部是他提拔上来的寒门子弟,六部之中已有四部是他的人,这样下去迟早架空朝廷。陛下一怒之下将其下了死牢。”
“我若是辞官,你的日子不会好过,有什么事,要糊涂着办,先保住自己。”
赵文点了点头,王孝远回头看了眼王府,心想以后或许再难回来了。
王墨恒摆了摆手,让王孝远起来,随机嘱咐道。
“这样妥吗?大人?”
一直守候在外的王孝东听见这话,轻声推门进来,应了一声到外面叫人去了。不一会王孝东便领着王墨恒的次子进来,此人是王墨恒的第二子,王孝远。
去的路上,王福生告知了清河县令京里的意思,起初听到这个消息,清河县令吓得一哆嗦,问道
“两日后的朝会,本官会辞官告老,吏部 殿下暂时不要着急,老臣能保证来年科考礼部能为殿下所有,到时候孝东会安排。殿下只要做就可以。”
赵文连忙把他扶起。王墨恒见此事解决,又开口说道。
“难啊”王墨恒听见赵文说的话,语气激动地说道“太难了,陛下刚登基之时确实是按照先帝的路线一路推进,直到国库充盈,战胜漠北。然后陛下就变了。”
王墨恒摸了摸胡须,指了指自己的大儿子
王福生冷冷地看着清河县令“妥不妥也只能这样办?你有几个脑袋?不听丞相的话?”
河西知府,王福生坐在后堂,管家跑进来说道“老爷,京里来信了。”
赵文听他说了这么多,大脑有点转不过来,这都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事情,这些往事也从未听京都之人提起过。
“哦?来信了?快拿来看看。”王福生急忙站起身夺过信件拆封看了起来,看完整封信过后,王福生有了底,他让管家先下去,自己坐下,先写了一份奏折,奏折上写到
“替殿下做事,要做到替殿下所能想之想,尽心尽力。”
“嗯,陛下先是以抚远大将军一直在塞外戍边辛苦,召回了京都,撤裁了镇守漠北剑门关的抚远大将军,把军权收回兵部,然后找个理由想罢免了当时的兵部尚书。当时张丞相以漠北之战刚刚结束,换了将军再裁撤兵部不妥为理由,顶住压力,陛下没有裁撤兵部尚书。仅仅只是换了大将军。再后来有人上书,寒门子弟太多,给予这些贵族士绅的名额太少,自己的子弟考试也要挤破头皮,要求增加一部分贵族子弟的名额然后还要增加一部分贵族子弟的特权,举荐就可以当官,如果是军队,世袭就可以做将军。领朝廷的俸禄,吃朝廷的大米。其中就有当时领头的人,是夏侯玉。”
“夏侯玉在先帝之时是个能臣,因为先帝能压住他,他害怕先帝,先帝走后,他就不再是当初的他,他先是要求陛下给予这些大臣的孩子可以免试通过进入朝堂的机会,又大肆上书要求陛下收回兵部的军权。这一下就搔到了圣上的心里,任谁没有大战,手握几十万军马在外不是自己人也不放心。陛下就听信他的折子,打算按照他说的办。奈何张丞相有先帝遗命,有辅政之权,加之皇后娘娘是陛下的青梅竹马,感情深厚,陛下也没有轻易下决断。可是事情就在此时发生了变化,皇后娘娘诞下了皇子,也就是当今太子殿下,身体一落千丈。陛下为此停了朝会,召集天下所有名医去诊治,也诊治不好,皇后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直到去世。陛下伤心至极,大哭一场。当场召集文武百官将孩子封为太子,亲自扶着皇后的灵柩下葬,自此之后,陛下像换了一个人。夏侯玉见皇后仙去,又一次提出陛下应当回收军权。这一次张丞相再反对,也没有用了。”王墨恒睁开眼,赵文看见他的眼眶里竟然有泪水。
“儿子记住了。”
王墨恒闭着眼摇了摇头“殿下能走到哪一步,老夫也不知道,但肯定机会不会小的。”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