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白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桃花白茶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纪彬仔细看了看,确定没问题,直接买了五百根绣花针,又去村里买了染坏的丝线。
说着,婶娘就要给纪彬塞钱。
这些礼物就足够了。
从刘铁匠这进货一个铜板三根好针,出给货郎们一个铜板一根。
铁匠姓刘,看着四十多岁,古代农人的四十多已经老态横生,背也有点驼,他儿子接了他的铁匠活计,一家能补贴点用度,但也好不到哪去。
但李老二就有点黑了。
刘铁匠见纪彬做事利落,又看天色已晚,干脆道:“要不然你在我家住下,明日再走也行,晚上有狼不太安全。”
可见古代的知识获取有多难。
货郎还好说,毕竟走街串巷,赚的是个力气活。
纪彬快速回家,也想让引娘放心。
至于那乡人说他买些残次品只能赚脚力钱,他也是愿意的。
这一下就跟刘铁匠关系拉近了很多。
现在的纪彬一心只有赚钱。
一个买针线的婶娘也愣了,忽然道:“你可识字,能不能帮我看封信,我多买些针线。”
古代女子生存本就不易,尽他所能让引娘不因为这些事难受,也是他为数不多能做的了。
纪彬忙道:“会的,认识几个字。也不用买针线就行,我帮您看。”
不管怎么样,纪彬揣着银钱紧赶慢赶,到邑伊县的时候天都快黑了。
好在他对买什么心里都有数,先买了只大公鸡,寓意吉祥如意,然后又买了鸡蛋跟肉,再买点邑伊县出名的点心一包。
不过他还是准备帮这个婶娘看看信,毕竟能碰到识字的人应该不容易。
纪彬赶紧道:“不用了,这本就是小事。我现在收拾东西就去隔壁庄子了,回头需要什么再买就好。”
意思就是,有需要再买,没需要也无所谓的。
但这些都是他亲自送到县城。
等婶娘把信拿过来的时候,纪彬就觉得有点不对,这信封的纸张特殊,不像是平常人家用的。
但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先回邑伊县买礼物,明天一早就要带着引娘回门,必须把礼数做足了。
纪彬再醒过来,天也还没亮,这家人已经出来洒洗,准备一天的忙碌。
如果换成大点的郡县,那专门做针线买卖就够维持生计,因为有足够多的人买。
纪彬当然不介意,这只是他打开销路的第一步而已。
其实村子也好,庄户也好,还是种田为生,像这种针线买卖也只是农闲的时候做着玩的,毕竟大多数人买针线也珍惜的很,不会常常购买。
婶娘的儿子前年去当兵,今年才找机会寄信,大概说的就是他在边关一切都好,自己学了点字,但写的不好,来信就是报平安的。
人家东封村的乡人常卖针线,自然是知道行情的。
纪彬心里有数,这些钱也不能长久,毕竟李老二能垄断这些买卖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他暂时不知道而已。
回程的路总是格外轻快。
纪彬刚开始做,自然先要了解情况。
他们这种乡村之间,买得起的人就少,自然做这种生意的人也少。
纪彬把早就买好的烧饼拿出来给铁匠一家人吃,自己也啃着干粮就些凉水。
说到这刘铁匠果然有点愤慨,但又不能多说,只讲李老二那边收,他就给。
可能是他们私塾也就教了这么多。
在纪彬那个年代,回门都是很重要的礼节,更不要说古代了。
而且他们这里远的很,平日里很少有货郎过来,这些便宜针还是很受欢迎的。
第3章
也是乡里人老实,更是纪彬直接找东封村铁匠的原因,普通货郎去李老二那进货,肯定赚不到这么多。
刘铁匠也只是农闲的时候做一批送过来,他给邑伊县刘老二的价格是完好的绣花针一个铜钱三根,残次品的一个铜板八个。
成语对现代人来说基本手到擒来,到了古代则成了有学问的人。
有人忍不住道:“你这货郎架也太空了,下次能多带点东西吗?”
纪彬又笑:“自然可以,下次来的时候,肯定琳琅满目。”
毕竟还有两天时间就要陪引娘回门。
这正合纪彬的意,他本就想留宿。
这乡人果然没怀疑什么,收残次品倒也正常。
果然,偏远的庄户或者村落人家立刻被便宜的绣花针吸引。
一个铜板可以买两个不太好的绣花针,薄利多销,他也不坑人。
不求回门风风光光,但不能让引娘因为他受委屈。
他也不骗人,直接说这些针哪里不好,价格也更低。
接下来一天半里,纪彬脚都要磨出水泡,但好在把这五个偏远的村落都走了个遍,针线荷包全都卖完了。
既来之则安之,总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卖完东西之后还要会邑伊县准备回门礼物,时间紧张的很。
货郎架的前面是给引娘回门准备的,货郎架后面则是他们日常要用的米面。
刘铁匠点头:“可以的,只是一个月也能出一百多根,再多卖不出去。”
这也是纪彬没想到的。
纪彬暗暗记下,开口道:“回头我这残次品的针卖完了,还能来拿吗?”
走这一圈纪彬对自己以后要卖什么,心里都有数了。
这话说完,不少人觉得纪彬这个小货郎还挺有学问的,竟然会用成语。
不仅如此,纪彬还记下这些村子里的人都需要什么,下次过来一定给带上。
说起三天回门的规矩,有些地方是第三天回门,但有些地方是过了三天,第四天回去。
东封村的人见纪彬说得客气,也就答应带着他回乡,知道他是隔壁纪滦村的之后,对他更没什么顾虑。
就算只拿引娘当妹妹对待,这种礼数必须做足。
他以后想跟刘铁匠做长久生意,自然要搞好关系。
纪彬装做无意道:“我瞧李老二那边,出个货郎的价格都是一个铜板一根针,竟然能赚那么多吗。”
来到东封村后,乡人把他直接带到铁匠家里,现在的绣花针并不像后世那样漂亮,多是粗沙铜跟顶头的铁结合,一个铜板可以买十根残次品绣花针,多是些不太好看,或者凹凸不平。
不过纪彬本人自然不同,他好歹也是大学毕业,这里的字跟他那个时空的繁体字又很像,基本可以认全。
“宣引兰,你还好意思当我们纪家的儿媳妇,赶紧收拾东西滚吧!”
纪彬看了看手里的钱,针线荷包都卖出去,去掉成本,到手差不多三钱银子。
晚上吃过饭,自然是没事闲聊。
这些东西都没问题,纪彬直接装好,白天赚的一钱银子已经花得七七八八。
婶娘听完忍不住落泪,直言:“平安就好,平安就好。”
为引娘,也为他的以后。
真是世事无常。
他们这边的规矩就是后者。
纪彬点头:“我刚开始做货郎,也没甚本钱,赚些脚力钱就好。”
乡人又道:“针线又卖不了几个钱,顶多卖到更偏远的庄子上,他们手上没钱,只能买些不好用的,可这样你也只能挣个脚力钱啊。”
纪彬打定主意,要在这几天赚够钱,而且他也托同村的婶子交代过了,自己要在外多待几天,一定会赶在回门前到家。
去一次县城对很多农人来说太远了,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自己村子,所以就需要走南闯北的货郎们带来新鲜物件。
谁知道刚走到村口,就看到他家门口似乎有个人在那叫骂,骂的还很难听。
好在纪彬反应极快,笑着道:“只是想买些残次品,若是李老二家店铺不收的次品,我也是要的。”
“你这个新媳妇儿到底怎么做事的?”
纪彬也没让婶娘额外买什么,走得也快,这本就是小事一桩。
如今纪彬自己找过来,也就给他一个铜板十个,毕竟这针容易断,实在买不上价格。
纪彬脸上带笑,说话也好听,大家自然愿意跟这样的人做买卖。
两人不再闲聊,纪彬也回到柴房准备睡觉。
果然,这信竟然是从军中寄过来的。
“刚成亲一天,男人就跑了两天,你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
他先赚些辛苦钱,顺便了解东封村做针线买卖的情况,以后总有挣大钱的时候。
出门两天弄回来这么多东西,也算是满载而归了吧!
不过好在这个国家还算平稳,这附近山贼也不少,不跟隔壁郡县山贼横行,否则他还不敢做这生意呢。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县的,戒心也就少了很多。
纪彬随便吃了点干粮,就去更偏远的庄子上卖这些绣花针。
之前纪彬整理记忆的时候,发现原身会的字也少之又少,基本那就是最简单的十几个字。
没想到来古代的第二天,自己竟然是在农户人家的柴房里睡的。
原本纪彬要走,毕竟他要在两天内把进的货全都卖完,至少要走四五个村落。
而且他的毛笔字写得还可以,上辈子也算他的业余爱好。
只是纪彬带的东西太少,货郎架上只有针线跟几个香囊荷包,买了这些东西就没意思了。
纪彬当然了解怎么回事,一个地方的购买力跟财力直接挂等号。
礼物包得也喜庆,看着鼓鼓囊囊的,提着就很有面子。
货郎们售价多在两个或者三个铜板一根。
] 纪彬仔细看了看,确定没问题,直接买了五百根绣花针,又去村里买了染坏的丝线。
说着,婶娘就要给纪彬塞钱。
这些礼物就足够了。
从刘铁匠这进货一个铜板三根好针,出给货郎们一个铜板一根。
铁匠姓刘,看着四十多岁,古代农人的四十多已经老态横生,背也有点驼,他儿子接了他的铁匠活计,一家能补贴点用度,但也好不到哪去。
但李老二就有点黑了。
刘铁匠见纪彬做事利落,又看天色已晚,干脆道:“要不然你在我家住下,明日再走也行,晚上有狼不太安全。”
可见古代的知识获取有多难。
货郎还好说,毕竟走街串巷,赚的是个力气活。
纪彬快速回家,也想让引娘放心。
至于那乡人说他买些残次品只能赚脚力钱,他也是愿意的。
这一下就跟刘铁匠关系拉近了很多。
现在的纪彬一心只有赚钱。
一个买针线的婶娘也愣了,忽然道:“你可识字,能不能帮我看封信,我多买些针线。”
古代女子生存本就不易,尽他所能让引娘不因为这些事难受,也是他为数不多能做的了。
纪彬忙道:“会的,认识几个字。也不用买针线就行,我帮您看。”
不管怎么样,纪彬揣着银钱紧赶慢赶,到邑伊县的时候天都快黑了。
好在他对买什么心里都有数,先买了只大公鸡,寓意吉祥如意,然后又买了鸡蛋跟肉,再买点邑伊县出名的点心一包。
不过他还是准备帮这个婶娘看看信,毕竟能碰到识字的人应该不容易。
纪彬赶紧道:“不用了,这本就是小事。我现在收拾东西就去隔壁庄子了,回头需要什么再买就好。”
意思就是,有需要再买,没需要也无所谓的。
但这些都是他亲自送到县城。
等婶娘把信拿过来的时候,纪彬就觉得有点不对,这信封的纸张特殊,不像是平常人家用的。
但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先回邑伊县买礼物,明天一早就要带着引娘回门,必须把礼数做足了。
纪彬再醒过来,天也还没亮,这家人已经出来洒洗,准备一天的忙碌。
如果换成大点的郡县,那专门做针线买卖就够维持生计,因为有足够多的人买。
纪彬当然不介意,这只是他打开销路的第一步而已。
其实村子也好,庄户也好,还是种田为生,像这种针线买卖也只是农闲的时候做着玩的,毕竟大多数人买针线也珍惜的很,不会常常购买。
婶娘的儿子前年去当兵,今年才找机会寄信,大概说的就是他在边关一切都好,自己学了点字,但写的不好,来信就是报平安的。
人家东封村的乡人常卖针线,自然是知道行情的。
纪彬心里有数,这些钱也不能长久,毕竟李老二能垄断这些买卖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他暂时不知道而已。
回程的路总是格外轻快。
纪彬刚开始做,自然先要了解情况。
他们这种乡村之间,买得起的人就少,自然做这种生意的人也少。
纪彬把早就买好的烧饼拿出来给铁匠一家人吃,自己也啃着干粮就些凉水。
说到这刘铁匠果然有点愤慨,但又不能多说,只讲李老二那边收,他就给。
可能是他们私塾也就教了这么多。
在纪彬那个年代,回门都是很重要的礼节,更不要说古代了。
而且他们这里远的很,平日里很少有货郎过来,这些便宜针还是很受欢迎的。
第3章
也是乡里人老实,更是纪彬直接找东封村铁匠的原因,普通货郎去李老二那进货,肯定赚不到这么多。
刘铁匠也只是农闲的时候做一批送过来,他给邑伊县刘老二的价格是完好的绣花针一个铜钱三根,残次品的一个铜板八个。
成语对现代人来说基本手到擒来,到了古代则成了有学问的人。
有人忍不住道:“你这货郎架也太空了,下次能多带点东西吗?”
纪彬又笑:“自然可以,下次来的时候,肯定琳琅满目。”
毕竟还有两天时间就要陪引娘回门。
这正合纪彬的意,他本就想留宿。
这乡人果然没怀疑什么,收残次品倒也正常。
果然,偏远的庄户或者村落人家立刻被便宜的绣花针吸引。
一个铜板可以买两个不太好的绣花针,薄利多销,他也不坑人。
不求回门风风光光,但不能让引娘因为他受委屈。
他也不骗人,直接说这些针哪里不好,价格也更低。
接下来一天半里,纪彬脚都要磨出水泡,但好在把这五个偏远的村落都走了个遍,针线荷包全都卖完了。
既来之则安之,总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卖完东西之后还要会邑伊县准备回门礼物,时间紧张的很。
货郎架的前面是给引娘回门准备的,货郎架后面则是他们日常要用的米面。
刘铁匠点头:“可以的,只是一个月也能出一百多根,再多卖不出去。”
这也是纪彬没想到的。
纪彬暗暗记下,开口道:“回头我这残次品的针卖完了,还能来拿吗?”
走这一圈纪彬对自己以后要卖什么,心里都有数了。
这话说完,不少人觉得纪彬这个小货郎还挺有学问的,竟然会用成语。
不仅如此,纪彬还记下这些村子里的人都需要什么,下次过来一定给带上。
说起三天回门的规矩,有些地方是第三天回门,但有些地方是过了三天,第四天回去。
东封村的人见纪彬说得客气,也就答应带着他回乡,知道他是隔壁纪滦村的之后,对他更没什么顾虑。
就算只拿引娘当妹妹对待,这种礼数必须做足。
他以后想跟刘铁匠做长久生意,自然要搞好关系。
纪彬装做无意道:“我瞧李老二那边,出个货郎的价格都是一个铜板一根针,竟然能赚那么多吗。”
来到东封村后,乡人把他直接带到铁匠家里,现在的绣花针并不像后世那样漂亮,多是粗沙铜跟顶头的铁结合,一个铜板可以买十根残次品绣花针,多是些不太好看,或者凹凸不平。
不过纪彬本人自然不同,他好歹也是大学毕业,这里的字跟他那个时空的繁体字又很像,基本可以认全。
“宣引兰,你还好意思当我们纪家的儿媳妇,赶紧收拾东西滚吧!”
纪彬看了看手里的钱,针线荷包都卖出去,去掉成本,到手差不多三钱银子。
晚上吃过饭,自然是没事闲聊。
这些东西都没问题,纪彬直接装好,白天赚的一钱银子已经花得七七八八。
婶娘听完忍不住落泪,直言:“平安就好,平安就好。”
为引娘,也为他的以后。
真是世事无常。
他们这边的规矩就是后者。
纪彬点头:“我刚开始做货郎,也没甚本钱,赚些脚力钱就好。”
乡人又道:“针线又卖不了几个钱,顶多卖到更偏远的庄子上,他们手上没钱,只能买些不好用的,可这样你也只能挣个脚力钱啊。”
纪彬打定主意,要在这几天赚够钱,而且他也托同村的婶子交代过了,自己要在外多待几天,一定会赶在回门前到家。
去一次县城对很多农人来说太远了,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自己村子,所以就需要走南闯北的货郎们带来新鲜物件。
谁知道刚走到村口,就看到他家门口似乎有个人在那叫骂,骂的还很难听。
好在纪彬反应极快,笑着道:“只是想买些残次品,若是李老二家店铺不收的次品,我也是要的。”
“你这个新媳妇儿到底怎么做事的?”
纪彬也没让婶娘额外买什么,走得也快,这本就是小事一桩。
如今纪彬自己找过来,也就给他一个铜板十个,毕竟这针容易断,实在买不上价格。
纪彬脸上带笑,说话也好听,大家自然愿意跟这样的人做买卖。
两人不再闲聊,纪彬也回到柴房准备睡觉。
果然,这信竟然是从军中寄过来的。
“刚成亲一天,男人就跑了两天,你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
他先赚些辛苦钱,顺便了解东封村做针线买卖的情况,以后总有挣大钱的时候。
出门两天弄回来这么多东西,也算是满载而归了吧!
不过好在这个国家还算平稳,这附近山贼也不少,不跟隔壁郡县山贼横行,否则他还不敢做这生意呢。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县的,戒心也就少了很多。
纪彬随便吃了点干粮,就去更偏远的庄子上卖这些绣花针。
之前纪彬整理记忆的时候,发现原身会的字也少之又少,基本那就是最简单的十几个字。
没想到来古代的第二天,自己竟然是在农户人家的柴房里睡的。
原本纪彬要走,毕竟他要在两天内把进的货全都卖完,至少要走四五个村落。
而且他的毛笔字写得还可以,上辈子也算他的业余爱好。
只是纪彬带的东西太少,货郎架上只有针线跟几个香囊荷包,买了这些东西就没意思了。
纪彬当然了解怎么回事,一个地方的购买力跟财力直接挂等号。
礼物包得也喜庆,看着鼓鼓囊囊的,提着就很有面子。
货郎们售价多在两个或者三个铜板一根。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