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委月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矢委月半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随便找了位置坐下,其他人小声的交流着。张海强并不多说话,只是平静的看着这一切。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领导和同事,这些都让他的内心有点惴惴不安,当然也满是期待。
也正是因为这点爱好,张海强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中考和高考都借助语文成绩的提携,有惊无险的通过了最低分数线。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到手的时候,父母这才恍然明白自己的儿子以后不必像自己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高兴的拉着张海强去安宁县城,阔绰的买了一应大学报到必备的各种用品。
路上他们几个已经互相做了介绍,大家都是年轻人,很容易就能打成一片。但张海强记性一般,现在已经记不住他们几个人的名字了,也不好意思再问,只能微笑着跟着一起到了三楼。
大学的生活在张海强眼里跟高中没什么区别。只是课余时间多了许多,让他更有闲暇出去闲逛。每天按部就班的随着同学去上课,然后是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当别的同学忙着参加各种活动,或者约异性朋友花前月下的时候,他要么是在街上溜达,要么是躺在寝室里看书。大学四年,就在一页页的黄易,金庸,莫言,梁晓声,贾平凹的作品里悄然滑过。
洛州金马集团,前身是洛州自行车厂,是市属企业里面效益排名前三的龙头企业。得益于八十年代中期,与日本铃木公司合作制造摩托车而得到的纯进口的技术,金马集团在九十年代整个摩托车行业呼风唤雨,一副行业领军者的架势。摩托车行业素有北轻骑,南嘉陵,金马摩托坐中央的说法,金马摩托在整个行业里,俨然有超越轻骑和嘉陵两个巨无霸的趋势。每年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大量的广告,“金马摩托,走遍中国”的广告语几乎妇孺皆知。
题记:人生就像是马拉松比赛,谁也不可能用同一个速度跑完全程。m.yyun.net人生就像是精密的机器,不会永远只有一个转速。人生更像是收音机,适时的改变频率,才能领会不同的精彩。
依然没有厂里领导出现,大家只能跟身边的人低声聊着,互相打听对方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老家是哪里的。多数人的学校都不是显赫的名校,名校的毕业生能来金马集团上班的不多,就算是有,也被厂里当宝贝似的留在了总部,哪会舍得分给分厂。
枯坐到了十点多,陆续的又坐下来十几个人之后,从门口进来两个年级偏大的人,都穿着蓝
好在张海强脑子并不算笨,而且具有同龄人里面不多见的沉稳性格。天生喜欢阅读,从小学时借阅的《故事会》、《儿童文学》开始,慢慢读到了金庸、琼瑶。当然他的阅读也仅限于这些通俗的作品,至于世界名著之类的,譬如《百年孤独》《飘》这些,他都从同学手里拿到过,但看到里面人物的名字竟然差不多要十个字,就没了读下去的兴趣。
第一章
这都是上班之后,张海强才慢慢知道的。报到的那天他的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些概念,话说回来了,即便是有,他又能怎么样?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无权无势又不认识任何人,哪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位置?
张海强的运气还算不错,二厂里正好有人来一厂办事,他们几个分到二厂的学生就搭着那辆叮当作响的皮卡,横穿半个市区,挤的像罐头盒里沙丁鱼似的被拉到了二厂的办公楼下。
金马集团一共四个分厂,一厂是公司总部,整个集团的管理,财务,后勤都集中在这里,而且还包括一个规模不小的印刷厂,公司的标书,宣传页,产品说明书都是在这里完成。当然还包括令人羡慕的设计部门,技术部,工艺部,质检部都是一厂的编制。毕业生被分到一厂,那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张海强的父母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民。老实本分任劳任怨勤俭节约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他们对张海强姐弟俩除了最基本的传统教育之外,再没其他任何方面的教育。安安稳稳的长大,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做个农民或者工人,这就是他们认为农家子弟的最好归宿了。
三厂的活儿就相对轻松一些,喷涂,电镀,烤漆都是不需要耗费多大体力的。四厂是最后的总装厂,二厂三厂完成的零部件都是在这里各就各位的组合成一台完整的机车。在四个分厂之外,还有集团销售公司,负责联系各地的代理商和售后服务。在整个金马集团内部,在一厂上班就如同在北京做官似的荣耀,二厂虽然跟一厂名字上离得最近,但却是所有人都最不想去的地方。
幸运的是他读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这是个万金油专业,机械和电子电力行业都有涉及,就业的选择余地倒是很大。当然有得必有失,选择面虽然广,但各行业涉及的深度不足,那些设计院或者科研所这些工作轻松的单位,是很少选择他们这个专业的。不过洛东省是工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张海强要求又不高,所以选择一个工作,还是比较简单的。
之所以这样,跟张海强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张海强的老家是洛东省最北部的洛宁市安宁县,一个以种植棉花为主业的纯农业县。整个县城的人,工作都和棉花沾点边。张海强的父母就是地道的棉农。从记事起,张海强就跟着父母在棉花地里玩耍,等稍微大了,能干活了,就帮着父母在棉田里忙活了。
但张海强并不了解这些,在他想来,自己学的机电专业,去车间上班好像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二厂是金马集团的制造基地,所有的粗重制造都是在二厂完成。二厂又分了五个分厂,包括铸造分厂,锻压分厂,机加工分厂等,每个分厂下面又有几个车间。二厂领导是副总级,分厂的领导级别跟办公楼里各个科室的科长们一样,但手下的员工却比他们多很多。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张海强觉得自己参赛多年,却一直在起点徘徊。
办公楼的外观很新,一共四层,楼前是一大片开阔的停车场,不过没停几辆车,倒是正冲着大楼的工厂大门两边的自行车停车棚里,密密麻麻的停满了各种型号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张海强他们几个在楼前下了车,有点畏手畏脚的站在那里,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洛东省的经济形势跟全省各地的海拔高度成反比。最东面临海的几个城市,海拔低但却经济发达。而省会城市洛州地处洛东省西段,经济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但毕竟是省会城市,洛州市作为中国早期九大重工业基地之一,不论是汽车制造,机床制造,重型机械制造,都在国内首屈一指。并且洛东市离张海强的老家安宁市只有百十公里,张海强自然而然的把工作地选择在洛州。
所以他小学初中高中都平凡的几乎被所有人淡忘。大学都毕业了,听说高中同学聚会几次了,也没人记得通知他。
三楼的会议室异常的简陋,屋里横七竖八的摆着十几张课桌一样的桌子,前面主 席台位置也是一个类似于讲桌一样的桌子,桌子后面的墙上挂着几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写着“欢迎新同事”几个颇为漂亮的楷书。
所有的这些行动都是他一个人独自完成。按性格的属性划分,张海强明显的偏内向。他不善于主动跟人交流,在学校里关系好的朋友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女朋友了。大学四年,班里那几个长相普通但却备受男生关注的女生,从没正眼看过他。不论从穿衣戴帽的外在形象,还是谈吐交流的临场发挥,都跟自己的成绩在班里的排名一样,勉强合格毫无闪光点。
二厂在洛州的郊区,占地面积很大。厂房的四周是零散的农家房屋和大片的玉米地。这个季节的玉米已经一人多高,郁郁葱葱的长势极好。
陆陆续续的,又走进来几个学生模样的人,课桌后面坐的人越来越多,张海强偷偷数了数,三十七个人了,这些人都将是自己的同事,当然也是未来的竞争对手。三十七个人里面绝大多数都是男的,仅有的三位女士,身材模样都普通的让人不愿多看一眼。
1
即便是在大学期间,他也是属于那种绿叶型的学生。既不是班干部,更不是入党积极分子,成绩呢,也仅仅是中游。虽然每门功课都能及格,但这是得益于任课老师的网开一面。虽然学校有补考率的要求,但也不能让卷面不及格的人都参加补考,这有损老师的脸面。张海强就属于那种虽然肯定称不上优秀,但也绝不是最差的那种。往往就是网开一面的受益者。
张海强读的大学,是洛东省内的一所普通高校。洛东省虽然是经济大省,但在教育方面乏善可陈,省内只有一两所国内勉强叫得响的院校。而张海强的母校-----洛东理工学院,只能算得上省内二流大学。虽然名字冠以洛东,但却坐落在偏远的北山市,而且是在离市区百十公里的小县城里。大学四年,张海强利用课余时间,把这个不大的小县城转了个遍。哪里有便宜的台球厅,哪里的录像厅偶尔放一些带颜色的片子,哪里的小食铺饭菜可口价格便宜,他都能轻车熟路的摸过去。
张海强是在九八年七月九日到金马集团报到的。他们这一批入厂的大学生,有二百一十四人。其中不乏大连理工、华南理工这样的名校毕业生。洛东理工学院的名头在这些毕业生里面只能算是末流。集团公司人事处负责毕业生接待的小姑娘明显的对洛东理工学院毕业的张海强有种轻视的感觉,在人员分配表里查了半天,抬起头,面无表情的说:“你被分到二厂了,你去二厂那边吧。”
不管是懵懂无知的幼年,还是浑浑噩噩的中小学期间,能在张海强脑海里留下点印象的事情,几乎没有。他感觉自己就像洛州城北的黄河里一粒沙子,前进还是后退都由不得自己决定,只能按部就班的随大流,走到哪算哪儿。
司机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精壮男人,他指了指楼上,对他们说:“你们先去三楼的会议室,厂长等会儿要开会欢迎你们。”说着自顾自的走了。
张海强在这种清静无为的环境下默默生长。不论是在学习成绩还是生活能力他都算不上优秀。父母也从没有过多的要求过什么,不管他的成绩如何,他也从不担心父母的责骂。在父母眼里,上学就像当年在生产队里上坡干活一样,去是必须去的,至于活干的好坏,那就没必要细究了。
] 随便找了位置坐下,其他人小声的交流着。张海强并不多说话,只是平静的看着这一切。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领导和同事,这些都让他的内心有点惴惴不安,当然也满是期待。
也正是因为这点爱好,张海强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中考和高考都借助语文成绩的提携,有惊无险的通过了最低分数线。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到手的时候,父母这才恍然明白自己的儿子以后不必像自己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高兴的拉着张海强去安宁县城,阔绰的买了一应大学报到必备的各种用品。
路上他们几个已经互相做了介绍,大家都是年轻人,很容易就能打成一片。但张海强记性一般,现在已经记不住他们几个人的名字了,也不好意思再问,只能微笑着跟着一起到了三楼。
大学的生活在张海强眼里跟高中没什么区别。只是课余时间多了许多,让他更有闲暇出去闲逛。每天按部就班的随着同学去上课,然后是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当别的同学忙着参加各种活动,或者约异性朋友花前月下的时候,他要么是在街上溜达,要么是躺在寝室里看书。大学四年,就在一页页的黄易,金庸,莫言,梁晓声,贾平凹的作品里悄然滑过。
洛州金马集团,前身是洛州自行车厂,是市属企业里面效益排名前三的龙头企业。得益于八十年代中期,与日本铃木公司合作制造摩托车而得到的纯进口的技术,金马集团在九十年代整个摩托车行业呼风唤雨,一副行业领军者的架势。摩托车行业素有北轻骑,南嘉陵,金马摩托坐中央的说法,金马摩托在整个行业里,俨然有超越轻骑和嘉陵两个巨无霸的趋势。每年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大量的广告,“金马摩托,走遍中国”的广告语几乎妇孺皆知。
题记:人生就像是马拉松比赛,谁也不可能用同一个速度跑完全程。m.yyun.net人生就像是精密的机器,不会永远只有一个转速。人生更像是收音机,适时的改变频率,才能领会不同的精彩。
依然没有厂里领导出现,大家只能跟身边的人低声聊着,互相打听对方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老家是哪里的。多数人的学校都不是显赫的名校,名校的毕业生能来金马集团上班的不多,就算是有,也被厂里当宝贝似的留在了总部,哪会舍得分给分厂。
枯坐到了十点多,陆续的又坐下来十几个人之后,从门口进来两个年级偏大的人,都穿着蓝
好在张海强脑子并不算笨,而且具有同龄人里面不多见的沉稳性格。天生喜欢阅读,从小学时借阅的《故事会》、《儿童文学》开始,慢慢读到了金庸、琼瑶。当然他的阅读也仅限于这些通俗的作品,至于世界名著之类的,譬如《百年孤独》《飘》这些,他都从同学手里拿到过,但看到里面人物的名字竟然差不多要十个字,就没了读下去的兴趣。
第一章
这都是上班之后,张海强才慢慢知道的。报到的那天他的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些概念,话说回来了,即便是有,他又能怎么样?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无权无势又不认识任何人,哪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位置?
张海强的运气还算不错,二厂里正好有人来一厂办事,他们几个分到二厂的学生就搭着那辆叮当作响的皮卡,横穿半个市区,挤的像罐头盒里沙丁鱼似的被拉到了二厂的办公楼下。
金马集团一共四个分厂,一厂是公司总部,整个集团的管理,财务,后勤都集中在这里,而且还包括一个规模不小的印刷厂,公司的标书,宣传页,产品说明书都是在这里完成。当然还包括令人羡慕的设计部门,技术部,工艺部,质检部都是一厂的编制。毕业生被分到一厂,那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张海强的父母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民。老实本分任劳任怨勤俭节约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他们对张海强姐弟俩除了最基本的传统教育之外,再没其他任何方面的教育。安安稳稳的长大,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做个农民或者工人,这就是他们认为农家子弟的最好归宿了。
三厂的活儿就相对轻松一些,喷涂,电镀,烤漆都是不需要耗费多大体力的。四厂是最后的总装厂,二厂三厂完成的零部件都是在这里各就各位的组合成一台完整的机车。在四个分厂之外,还有集团销售公司,负责联系各地的代理商和售后服务。在整个金马集团内部,在一厂上班就如同在北京做官似的荣耀,二厂虽然跟一厂名字上离得最近,但却是所有人都最不想去的地方。
幸运的是他读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这是个万金油专业,机械和电子电力行业都有涉及,就业的选择余地倒是很大。当然有得必有失,选择面虽然广,但各行业涉及的深度不足,那些设计院或者科研所这些工作轻松的单位,是很少选择他们这个专业的。不过洛东省是工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张海强要求又不高,所以选择一个工作,还是比较简单的。
之所以这样,跟张海强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张海强的老家是洛东省最北部的洛宁市安宁县,一个以种植棉花为主业的纯农业县。整个县城的人,工作都和棉花沾点边。张海强的父母就是地道的棉农。从记事起,张海强就跟着父母在棉花地里玩耍,等稍微大了,能干活了,就帮着父母在棉田里忙活了。
但张海强并不了解这些,在他想来,自己学的机电专业,去车间上班好像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二厂是金马集团的制造基地,所有的粗重制造都是在二厂完成。二厂又分了五个分厂,包括铸造分厂,锻压分厂,机加工分厂等,每个分厂下面又有几个车间。二厂领导是副总级,分厂的领导级别跟办公楼里各个科室的科长们一样,但手下的员工却比他们多很多。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张海强觉得自己参赛多年,却一直在起点徘徊。
办公楼的外观很新,一共四层,楼前是一大片开阔的停车场,不过没停几辆车,倒是正冲着大楼的工厂大门两边的自行车停车棚里,密密麻麻的停满了各种型号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张海强他们几个在楼前下了车,有点畏手畏脚的站在那里,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洛东省的经济形势跟全省各地的海拔高度成反比。最东面临海的几个城市,海拔低但却经济发达。而省会城市洛州地处洛东省西段,经济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但毕竟是省会城市,洛州市作为中国早期九大重工业基地之一,不论是汽车制造,机床制造,重型机械制造,都在国内首屈一指。并且洛东市离张海强的老家安宁市只有百十公里,张海强自然而然的把工作地选择在洛州。
所以他小学初中高中都平凡的几乎被所有人淡忘。大学都毕业了,听说高中同学聚会几次了,也没人记得通知他。
三楼的会议室异常的简陋,屋里横七竖八的摆着十几张课桌一样的桌子,前面主 席台位置也是一个类似于讲桌一样的桌子,桌子后面的墙上挂着几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写着“欢迎新同事”几个颇为漂亮的楷书。
所有的这些行动都是他一个人独自完成。按性格的属性划分,张海强明显的偏内向。他不善于主动跟人交流,在学校里关系好的朋友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女朋友了。大学四年,班里那几个长相普通但却备受男生关注的女生,从没正眼看过他。不论从穿衣戴帽的外在形象,还是谈吐交流的临场发挥,都跟自己的成绩在班里的排名一样,勉强合格毫无闪光点。
二厂在洛州的郊区,占地面积很大。厂房的四周是零散的农家房屋和大片的玉米地。这个季节的玉米已经一人多高,郁郁葱葱的长势极好。
陆陆续续的,又走进来几个学生模样的人,课桌后面坐的人越来越多,张海强偷偷数了数,三十七个人了,这些人都将是自己的同事,当然也是未来的竞争对手。三十七个人里面绝大多数都是男的,仅有的三位女士,身材模样都普通的让人不愿多看一眼。
1
即便是在大学期间,他也是属于那种绿叶型的学生。既不是班干部,更不是入党积极分子,成绩呢,也仅仅是中游。虽然每门功课都能及格,但这是得益于任课老师的网开一面。虽然学校有补考率的要求,但也不能让卷面不及格的人都参加补考,这有损老师的脸面。张海强就属于那种虽然肯定称不上优秀,但也绝不是最差的那种。往往就是网开一面的受益者。
张海强读的大学,是洛东省内的一所普通高校。洛东省虽然是经济大省,但在教育方面乏善可陈,省内只有一两所国内勉强叫得响的院校。而张海强的母校-----洛东理工学院,只能算得上省内二流大学。虽然名字冠以洛东,但却坐落在偏远的北山市,而且是在离市区百十公里的小县城里。大学四年,张海强利用课余时间,把这个不大的小县城转了个遍。哪里有便宜的台球厅,哪里的录像厅偶尔放一些带颜色的片子,哪里的小食铺饭菜可口价格便宜,他都能轻车熟路的摸过去。
张海强是在九八年七月九日到金马集团报到的。他们这一批入厂的大学生,有二百一十四人。其中不乏大连理工、华南理工这样的名校毕业生。洛东理工学院的名头在这些毕业生里面只能算是末流。集团公司人事处负责毕业生接待的小姑娘明显的对洛东理工学院毕业的张海强有种轻视的感觉,在人员分配表里查了半天,抬起头,面无表情的说:“你被分到二厂了,你去二厂那边吧。”
不管是懵懂无知的幼年,还是浑浑噩噩的中小学期间,能在张海强脑海里留下点印象的事情,几乎没有。他感觉自己就像洛州城北的黄河里一粒沙子,前进还是后退都由不得自己决定,只能按部就班的随大流,走到哪算哪儿。
司机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精壮男人,他指了指楼上,对他们说:“你们先去三楼的会议室,厂长等会儿要开会欢迎你们。”说着自顾自的走了。
张海强在这种清静无为的环境下默默生长。不论是在学习成绩还是生活能力他都算不上优秀。父母也从没有过多的要求过什么,不管他的成绩如何,他也从不担心父母的责骂。在父母眼里,上学就像当年在生产队里上坡干活一样,去是必须去的,至于活干的好坏,那就没必要细究了。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