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三春景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噌’地一声,杨宜君随身携带的短刀被拔了出来,直接抵在了身前:“瞎了你的眼了,也敢来冒犯播州杨氏的女眷!还不快滚!”
絮絮叨叨好一会儿,这才放杨宜君上马——不只是杨宜君骑马,带去的平儿和晴雯也是骑马。本来该带紫鹃去的,就是因为她不会骑马,路上怕有麻烦,这才没带她!
过去杨宜君也曾去过成都,但那已经是数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她才十来岁。而且当时排场很大,他们一家跟着伯父播州候行动,绕了远路,同时也就避开了许多山路,这就使得她上次的远行最多的记忆是在车里、母亲的怀抱里受马车的颠簸。
这也是为什么谷雨那日信就到了,杨宜君却等了十余日才能出发动身。
她只是担心女儿如此‘不合时宜’,不肯去‘和光同尘’,将来会吃苦。
从播州去成都,一路上虽有地方为了行商修的大路,但如今到底是四方割据的年月,比不上正儿八经的官道,真正是能过路就行——有些地方是还是颇为险峻的山路,只能由马队、驴队通行,不能过车呢!
走水路是很快的,商队搭乘的两只大船很快就进入了成都府...当然,成都府和成都城是两个概念。
除了成都有而眉山无的商品,商队大多是愿意在眉山采买货物的,这里的物价怎么也比成都便宜一些...很多号称是锦官城所出的丝织品,其实都是从眉山购入的。
谷雨之后十来日,总不到立夏时候,遵义县城‘崇仁坊’东边最里面的一条巷子,马匹、毛驴、小车儿等,从两扇黑漆大门口,一直往外延伸,停到了巷子中间。
水军的军船开出去和商船碰瓷,是常见操作。只不过船主没有想到,离成都城这么近的地方也有人敢这么做。
毕竟成都城是蜀地精华所在,哪怕是一艘商船,也说不准里头带了哪家勋贵的货,又或者主事之人背后有没有个大靠山。这样‘莽莽撞撞’做事,说不准就踢到铁板了。
一主二婢都戴了帷帽,为了方便还穿了圆领袍服。这是一种男装,不过女子也可以穿。
别的都记不起来了。
商队在眉山停留的时候,杨宜君也借机在眉山逛了逛,自觉涨了些见识,丝毫不觉得耽误功夫。
杨段和周氏不可能让小女儿一个人出门,所以托付了一位常常在成都、遵义之间跑商的族人。这年头外出跑商,都是全副武装的,请人家捎带个去成都探亲的侄女儿,事情并不难,而杨宜君的安全也得到了保证。
这一路人困马乏,但商队还是在眉山停留了两天。眉山此时也是相当繁荣的,和成都一样纺织业发达、有完备的水陆码头,是本地重要的商道枢纽,而且更比成都多一种风流。商队在这里停留,也是为了卖一些播州货。等到之后回程的时候,也会在眉山采办一些商品。
“平日在家也就罢了,只是出门在外得小心。”
她大概是那种被人威逼之后,会拿两把刀,一把架对方脖子上,一把架自己脖子上的那种人——你不让我好过,我也就不让你好过,就算你权势滔天,我们也可以一起死!
这样的大帽子扣下来,船主已经脸色煞白。他如何不知道这是这些水军士兵在碰瓷——军中除了那些将军,小军官们日子都不好过,更别提以下的兵士了。所以平日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有各的捞头。
两日之后,商队重新出发,这时离成都就近了。更关键的是,从眉山到成都可以走水路...之前路段,其实也有许多水道,只是黔蜀之间多山,就算有河道也是十分湍急的那种,除了某些特定河道,根本不利于通行。
这次行路,虽然辛苦,但杨宜君却出奇地喜欢。这一路她真正不再像平常一样过着内宅小娘子的生活了,见识了过去没见识过的人情世故,也经历了精神和身体上的锻炼。对她来说,辛苦不让她畏惧,她只欢喜于自己的有所得。
“损了军船是一回事,只当赔付就是了!可误了军事,那就是杀头的罪过!”
意外发生在马上要到成都城的时候,杨宜君所在的船迎面过来一艘打着官军旗帜的大船。本着民不与官斗的原则,船主早早就让水手合力将船往一边靠去,让官船先过了。然而那官船却像是故意的一样,偏往他们这艘船船头撞。
族叔见有这样的事,立刻让仆人带着杨宜君回舱房,自己则是上前理论...虽说船是船主的,但船上的货可是他的。谁知道这碰瓷,或者说是敲诈勒索什么时候会到自己身上!他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杨宜君一路跟着商队,过珍州、泸州、富世、公井...直到眉山,终于接近成都。
然而动作还是迟了,一个军官眼睛四处乱睃,一下看到了戴着帷帽的杨宜君,以及杨宜君身边的平儿、晴雯。先不说有没有看清杨宜君,只晴雯就是一个美人胚子!
无论陆路水路,经商都避不开‘收税’,而且会重复收好多次...这种事太平盛世避免不了,各方割据的如今就更不要提了。不只是官家人会在关口收税,一些地方豪强也设卡拦路索要过路费呢。
最后倒是没有发生大事故,只不过相撞的两船船首都有一些刮痕。杨宜君原本就在甲板上,见到这一幕脑海里只浮现了两个字——碰瓷!
她自问现在的自己是做不到那样的,主要还是她从小没真正吃过苦,尝过处处受制、必须求人的滋味儿。像这样处处伏低做小,各种合理的、不合理的敲诈都尽力周旋,周旋不过就尽量满足,中间一点儿纰漏也没有...她想想就知道自己拉不下脸那样。
看着女儿离开,周氏忍不住与杨段道:“都是你,自小太由着娇娇了!若不是你将她充男儿教养,还让她去书院读书,她的心哪里会那样大?”
但眉山不同,鼎鼎有名的都江堰从秦国起,再历经后世多次休整完善,在蜀中平原上打通了水路交通,而都江堰最南边的点就是眉山——灌溉了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不只有利于农事,也有利于商业呢。
她不怕苦,只怕自己成为一个无知的人。她的性格就是这样,总是如饥似渴地想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事。这有她天生性格原因,也有双胞胎哥哥留下来的那些影视剧替她打开了眼界的原因。
“或者,尔等贱民是故意为之,要造反?”
“站住!事情尚未了结,如何可以随意走动!”那军官叫住了杨宜君一行,首先看向了晴雯:“你这小娘子,与这造反的船主是一伙儿的,来人,先把她们绑起来,押回去问话!”
周氏从小也是和家中兄弟们一起读书的,所以当时并不觉得女儿想要去书院读书有什么不对。眼下如此说话,也只不过是‘玩砸了’之后分锅而已——也不是周氏觉得小女儿有什么问题,事实上有个漂亮聪明的小女儿她可骄傲了,平常人说起来她都是抬着下巴的。
杨小乙看面相四五十岁,正是富有经验,而又不至于精力不济的年纪。他是杨段家的大管事,今日站在家门首是为了打点家中小娘子去成都探亲的事。
这年头,坐船出行就是最舒服的了,或许有晕船的,但受不得晃荡的人去骑马坐车恐怕会更辛苦。
说着还伸手往晴雯身上去。
杨段叹息道:“夫人啊!你要讲道理,当初娇娇要去书院读书,我说要考虑考虑。是夫人你受不住娇娇歪缠,帮着她说话,这才定下来的。”
好在成都府算是‘天子脚下’,有太多人眼睛盯着了,就算有人乱来,也有个限度。所以一路过关给钱并不很过分,杨宜君那个族叔也一一照章办事——这一点杨宜君看得分明,心里也很敬佩。
众人高呼的‘撞船啦’声里,商船走不脱了,商船被官船逼住,两边搭起了桥板。有两个军官打扮的人,带着一队兵士上了商船的甲板。故意板着一张面孔,喝骂道:“船主在何处,还不滚过来!民船冲撞水军的军船,该当何罪?”
族人的商队会在北城门外等着,家里这边仆人们也准备停当了。不一会儿,杨宜君一家人从门首走了出来,杨段与小儿子站在靠后的位置不动,周氏则站在台阶前,拉着小女儿的手,道:“娇娇,这一路要听你叔父的话,不要任性...你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只是从小大家都心爱你,你顺风顺水惯了,便在为人处世上差了些。”
而就在家中父母、小弟的担心中,杨宜君随着族叔一路往成都而去。这一路确实辛苦,山路难行只是一方面,路上的种种不方便更磨人!有几次甚至得露宿荒郊——这种时候,那两辆小车就派上用场了,杨宜君和平儿、晴雯三个女孩子还可以睡在车里。
也因此,杨小乙安排的多是马、驴做役畜,行李也大多直接装载在驴马的背上。车队中有的两辆单马拉小车,主要是应急用的!出门的是家中小娘子,谁知道路上会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同去的人除了娘子的婢女,还有十来个奴仆,这些人要看牲口、要驾车、要壮声势——主要也就是壮声势,真正的护卫工作轮不到他们来。
] ‘噌’地一声,杨宜君随身携带的短刀被拔了出来,直接抵在了身前:“瞎了你的眼了,也敢来冒犯播州杨氏的女眷!还不快滚!”
絮絮叨叨好一会儿,这才放杨宜君上马——不只是杨宜君骑马,带去的平儿和晴雯也是骑马。本来该带紫鹃去的,就是因为她不会骑马,路上怕有麻烦,这才没带她!
过去杨宜君也曾去过成都,但那已经是数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她才十来岁。而且当时排场很大,他们一家跟着伯父播州候行动,绕了远路,同时也就避开了许多山路,这就使得她上次的远行最多的记忆是在车里、母亲的怀抱里受马车的颠簸。
这也是为什么谷雨那日信就到了,杨宜君却等了十余日才能出发动身。
她只是担心女儿如此‘不合时宜’,不肯去‘和光同尘’,将来会吃苦。
从播州去成都,一路上虽有地方为了行商修的大路,但如今到底是四方割据的年月,比不上正儿八经的官道,真正是能过路就行——有些地方是还是颇为险峻的山路,只能由马队、驴队通行,不能过车呢!
走水路是很快的,商队搭乘的两只大船很快就进入了成都府...当然,成都府和成都城是两个概念。
除了成都有而眉山无的商品,商队大多是愿意在眉山采买货物的,这里的物价怎么也比成都便宜一些...很多号称是锦官城所出的丝织品,其实都是从眉山购入的。
谷雨之后十来日,总不到立夏时候,遵义县城‘崇仁坊’东边最里面的一条巷子,马匹、毛驴、小车儿等,从两扇黑漆大门口,一直往外延伸,停到了巷子中间。
水军的军船开出去和商船碰瓷,是常见操作。只不过船主没有想到,离成都城这么近的地方也有人敢这么做。
毕竟成都城是蜀地精华所在,哪怕是一艘商船,也说不准里头带了哪家勋贵的货,又或者主事之人背后有没有个大靠山。这样‘莽莽撞撞’做事,说不准就踢到铁板了。
一主二婢都戴了帷帽,为了方便还穿了圆领袍服。这是一种男装,不过女子也可以穿。
别的都记不起来了。
商队在眉山停留的时候,杨宜君也借机在眉山逛了逛,自觉涨了些见识,丝毫不觉得耽误功夫。
杨段和周氏不可能让小女儿一个人出门,所以托付了一位常常在成都、遵义之间跑商的族人。这年头外出跑商,都是全副武装的,请人家捎带个去成都探亲的侄女儿,事情并不难,而杨宜君的安全也得到了保证。
这一路人困马乏,但商队还是在眉山停留了两天。眉山此时也是相当繁荣的,和成都一样纺织业发达、有完备的水陆码头,是本地重要的商道枢纽,而且更比成都多一种风流。商队在这里停留,也是为了卖一些播州货。等到之后回程的时候,也会在眉山采办一些商品。
“平日在家也就罢了,只是出门在外得小心。”
她大概是那种被人威逼之后,会拿两把刀,一把架对方脖子上,一把架自己脖子上的那种人——你不让我好过,我也就不让你好过,就算你权势滔天,我们也可以一起死!
这样的大帽子扣下来,船主已经脸色煞白。他如何不知道这是这些水军士兵在碰瓷——军中除了那些将军,小军官们日子都不好过,更别提以下的兵士了。所以平日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有各的捞头。
两日之后,商队重新出发,这时离成都就近了。更关键的是,从眉山到成都可以走水路...之前路段,其实也有许多水道,只是黔蜀之间多山,就算有河道也是十分湍急的那种,除了某些特定河道,根本不利于通行。
这次行路,虽然辛苦,但杨宜君却出奇地喜欢。这一路她真正不再像平常一样过着内宅小娘子的生活了,见识了过去没见识过的人情世故,也经历了精神和身体上的锻炼。对她来说,辛苦不让她畏惧,她只欢喜于自己的有所得。
“损了军船是一回事,只当赔付就是了!可误了军事,那就是杀头的罪过!”
意外发生在马上要到成都城的时候,杨宜君所在的船迎面过来一艘打着官军旗帜的大船。本着民不与官斗的原则,船主早早就让水手合力将船往一边靠去,让官船先过了。然而那官船却像是故意的一样,偏往他们这艘船船头撞。
族叔见有这样的事,立刻让仆人带着杨宜君回舱房,自己则是上前理论...虽说船是船主的,但船上的货可是他的。谁知道这碰瓷,或者说是敲诈勒索什么时候会到自己身上!他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杨宜君一路跟着商队,过珍州、泸州、富世、公井...直到眉山,终于接近成都。
然而动作还是迟了,一个军官眼睛四处乱睃,一下看到了戴着帷帽的杨宜君,以及杨宜君身边的平儿、晴雯。先不说有没有看清杨宜君,只晴雯就是一个美人胚子!
无论陆路水路,经商都避不开‘收税’,而且会重复收好多次...这种事太平盛世避免不了,各方割据的如今就更不要提了。不只是官家人会在关口收税,一些地方豪强也设卡拦路索要过路费呢。
最后倒是没有发生大事故,只不过相撞的两船船首都有一些刮痕。杨宜君原本就在甲板上,见到这一幕脑海里只浮现了两个字——碰瓷!
她自问现在的自己是做不到那样的,主要还是她从小没真正吃过苦,尝过处处受制、必须求人的滋味儿。像这样处处伏低做小,各种合理的、不合理的敲诈都尽力周旋,周旋不过就尽量满足,中间一点儿纰漏也没有...她想想就知道自己拉不下脸那样。
看着女儿离开,周氏忍不住与杨段道:“都是你,自小太由着娇娇了!若不是你将她充男儿教养,还让她去书院读书,她的心哪里会那样大?”
但眉山不同,鼎鼎有名的都江堰从秦国起,再历经后世多次休整完善,在蜀中平原上打通了水路交通,而都江堰最南边的点就是眉山——灌溉了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不只有利于农事,也有利于商业呢。
她不怕苦,只怕自己成为一个无知的人。她的性格就是这样,总是如饥似渴地想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事。这有她天生性格原因,也有双胞胎哥哥留下来的那些影视剧替她打开了眼界的原因。
“或者,尔等贱民是故意为之,要造反?”
“站住!事情尚未了结,如何可以随意走动!”那军官叫住了杨宜君一行,首先看向了晴雯:“你这小娘子,与这造反的船主是一伙儿的,来人,先把她们绑起来,押回去问话!”
周氏从小也是和家中兄弟们一起读书的,所以当时并不觉得女儿想要去书院读书有什么不对。眼下如此说话,也只不过是‘玩砸了’之后分锅而已——也不是周氏觉得小女儿有什么问题,事实上有个漂亮聪明的小女儿她可骄傲了,平常人说起来她都是抬着下巴的。
杨小乙看面相四五十岁,正是富有经验,而又不至于精力不济的年纪。他是杨段家的大管事,今日站在家门首是为了打点家中小娘子去成都探亲的事。
这年头,坐船出行就是最舒服的了,或许有晕船的,但受不得晃荡的人去骑马坐车恐怕会更辛苦。
说着还伸手往晴雯身上去。
杨段叹息道:“夫人啊!你要讲道理,当初娇娇要去书院读书,我说要考虑考虑。是夫人你受不住娇娇歪缠,帮着她说话,这才定下来的。”
好在成都府算是‘天子脚下’,有太多人眼睛盯着了,就算有人乱来,也有个限度。所以一路过关给钱并不很过分,杨宜君那个族叔也一一照章办事——这一点杨宜君看得分明,心里也很敬佩。
众人高呼的‘撞船啦’声里,商船走不脱了,商船被官船逼住,两边搭起了桥板。有两个军官打扮的人,带着一队兵士上了商船的甲板。故意板着一张面孔,喝骂道:“船主在何处,还不滚过来!民船冲撞水军的军船,该当何罪?”
族人的商队会在北城门外等着,家里这边仆人们也准备停当了。不一会儿,杨宜君一家人从门首走了出来,杨段与小儿子站在靠后的位置不动,周氏则站在台阶前,拉着小女儿的手,道:“娇娇,这一路要听你叔父的话,不要任性...你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只是从小大家都心爱你,你顺风顺水惯了,便在为人处世上差了些。”
而就在家中父母、小弟的担心中,杨宜君随着族叔一路往成都而去。这一路确实辛苦,山路难行只是一方面,路上的种种不方便更磨人!有几次甚至得露宿荒郊——这种时候,那两辆小车就派上用场了,杨宜君和平儿、晴雯三个女孩子还可以睡在车里。
也因此,杨小乙安排的多是马、驴做役畜,行李也大多直接装载在驴马的背上。车队中有的两辆单马拉小车,主要是应急用的!出门的是家中小娘子,谁知道路上会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同去的人除了娘子的婢女,还有十来个奴仆,这些人要看牲口、要驾车、要壮声势——主要也就是壮声势,真正的护卫工作轮不到他们来。
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