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天八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狐天八月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看来她想赖在娘家吃白饭的想法得落空了。
京中人都说常家姐妹俩嫁得好,其实这其中少不了老太太的火眼金睛。
老太太这是不是嫌她败坏常家门风了?
常沁之相貌昳丽,曾在宫中做过女官,才学出众还得过元武帝夸赞,这样的女子,谁不想娶回家?
最终李承学和常沁之一同前往杭州,常沁之后来产下一子,彻底坐稳了同知夫人的位置。
李承学出自镇国公府,虽是庶子,但为人勤奋上进,只不过担了庶子的名头,出不了头。
岳氏摸摸常润之的脸,打了个哭嗝方才道:“三姑娘受委屈了。”
安远侯的爵位要从常景山之下开始降等袭爵,小韩氏是常景山之妻,那可是一品侯夫人,有面见宫中贵人的资格。
老太太韩氏,是整个安远侯府的老祖宗,为人严肃,雷厉风行,大概是因为年岁大了,为人有些古板,听到哪家媳妇儿被休,哪家寡妇再嫁,都颇有微词。
小韩氏这话挑明,从现在起,她代表常家,不打算与方家再有任何往来,若是两家女主人要见面,就只能是入宫参加宫宴的时候,而方朔彰才不过五品,只能到他三品的时候,宫中有宴,家眷才有资格入宫,甚至三品官的家眷能不能入宫赴宴,那还得看宫中有没有旨意下来。就是不知道方朔彰成为三品官的时候,沈氏是否还活着。
小韩氏话说完,嗤笑一声,也不罗嗦,带着常润之就回侯府了。
方家的后续变化,常润之是不知道的,可奈何小韩氏派人盯着方家呢,方朔彰去太子府讨了人的事儿,小韩氏门儿清。
现在的常润之,好像是脱离了不幸一般,整个人言笑晏晏,光彩照人,瞧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而瑞王清心寡欲,后院女人不多,又极重嫡妻,后来又封了王。常沐之也一连生下三个儿子,谁不说常沐之嫁得好?
留下沈氏和方朔彰母子二人,脸色很是不好。
回了侯府小韩氏就将此事当笑话告诉常润之了。
拿到和离书,方、常两家再不是亲家。
小韩氏将和离书收好,似笑非笑道:“方老太太,咱们这就作别了,下次见面,恐怕要等到方大人位列三品大员的时候了。这资历可不好熬,希望您能熬得住啊。”
再想起他替常润之整理嫁妆时,从府里下人口听来的那些琐事杂事,方朔彰的眸子越发深沉了。
常润之不免有些紧张。
安远侯还不服气。
小韩氏冷笑一声,接过茶抿了一口:“依那老太太的性子,能善罢甘休才怪。等着瞧吧,方家消停不了多久。”
“这方朔彰倒也不算太拎不清,想来他自己清点你的嫁妆,也觉出了他方家后宅的猫腻。只怕现在那老太太气得牙痒痒不说,还得腆着笑脸好好供奉那老嬷嬷呢。”
后来那状元郎三妻四妾,妾室父兄仗了他的名头做下恶事,在元武帝跟前挂了名,状元郎再不得重用。
安远侯觉得方朔彰有前途,又因为方朔彰出自寒门,料定他忌惮安远侯府势力,不敢对常润之不好,所以拍板定下了这么个女婿。
岳氏脸上这才露出点儿笑:“太太说,老太太要回来了,你的亲事恐怕要老太太做主。老太太的眼光比老爷好。”
常润之顿时有些语噎。
“此事倒也不急,急的是另一件事。”小韩氏微微皱眉,搁下茶道:“昨个儿你大姐姐遣人来说了,老太太那边她已经亲自去禀报了这事。和离这两字既然是从我口里说出去的,老太太倒也不会口出反对打我的脸。只是她老人家礼佛礼得好好的,听了此事却是要回府了,瞧着那意思,是想赶紧瞧好一门亲事,把你许出去。”
沈氏抱怨的话还没说完,方朔彰就冷声打断道:“母亲有何话,回府再说吧。”
方朔彰的动作很快,他到底也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虽然整理发妻嫁妆这样的事情对他而言也是头一遭,但理着理着却也熟悉了。
常润之笑着捧了热茶到小韩氏跟前,轻声道:“可不是么,老太太想掌家,现在掌家权却被个外来人给拿了去,偏又是太子府里出来的人,她又不敢怠慢,只能咬牙忍了。不过只要她放宽心,过好吃好喝的日子也不难。”
常润之有些忐忑又有些迷茫,生怕自己刚出了虎穴,又进了狼窝。
常润之一愣。
这是一桩。
接下来就是去府衙和离上档。
常润之笑着应是:“再怎么不消停,也与我们不相干了。当笑话看还行。”
老太太身子好后回来,见了方朔彰倒也觉得人不错。
安远侯觉得两个女儿的婚事他都没说得上话,卯足了劲儿要给常润之寻个好夫婿来。
哪知李承学当即发下誓言,声称绝不纳妾。
安远侯不乐意女儿嫁个国公府庶子,老太太斥他同女人一样头发长见识短。安远侯被骂得狗血淋头,只能让老太太做主了二女儿的婚事。
此后两年时间,常润之也没说过方家半句不好,只是眼瞧着回娘家的时候越来越少,每回来一次人就瘦一圈儿,老太太便有些嘀咕说她在夫家过得不如意。
小韩氏是韩氏定给安远侯的,岳氏、钱氏也是在韩氏跟前过了明路才成的妾,这些年,安远侯的后宅可是干干净净,没一点儿龌龊事,比起其他高门大户来不知道省了多少心。
“不过是个要降等袭爵的侯府,神气什么,等我儿升了官儿,再娶个……”
沈氏一口气顿时堵在喉咙口,瞪大了眼睛。
申时末,岳氏红着眼睛来了常润之院里,拉了她的手也不说话,就时不时吸吸鼻子,拿帕子抹抹泪。
小韩氏瞧了她一眼,安慰道:“放心吧,老太太最重门风,不会随便给你许亲。你大姐姐好歹是个王妃,就是考虑到她,也不会寻个不靠谱的人给瑞王作连襟。”
沈氏还被拘在安远侯府上,方朔彰也不敢耽误,嫁妆缺失的部分,他全都折合了银两,一并送回了常家。
可岳氏说的也是大实话。
当时同求常沁之的还有另外几家高门,好几个还是嫡子。
这一比较,方朔彰更觉无地自容。
常润之二姐常沁之的夫婿李承学,也是老太太拍板定下的。
常润之笑着腻到岳氏怀里:“这下我回来,又能陪姨娘一段时间了。”
而当初方家给常润之的聘礼,常家早就送了回去。
常润之轻轻松松在娘家待了两天,第三天,老太太回府了。
结果事实证明,安远侯真的是眼光不好。
他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总觉得离开了方家的常润之,再不似往常那样病怏怏的,让人看着心烦。
李承学有能力也有运气,成婚第二年,杭州同知突发旧疾去世,元武帝便点了李承学去补缺,夫妻俩临出行前,常沁之被诊出有孕,怕路上颠簸,便打算让两个丫鬟伺候李承学去杭州。
小韩氏望向常润之,默了片刻才道:“和离之事既定,你姨娘那儿,我会同她说个清楚,过后她若仍是想不通,还得你安慰两句。”
当年安远侯嫡长女常沐之到了年岁要说亲,常景山相中了前一年的金科状元郎,韩氏愣是没同意,牵线搭桥,将常沐之成功嫁给了那会儿还不是瑞王的五皇子。
只是轮到常润之说亲时,老太太身子骨不好,去了普寿庵静养,常润之的婚事交给了小韩氏办。
也是,她出嫁两年,都十七岁了。大户人家倒是有些疼女儿的,女儿十八九岁出嫁的也有,毕竟大魏民风开放,也没人说什么。可老太太为人守旧古板,哪能容许她久留在家?
顿了顿,方朔彰道:“儿子从太子府讨了个老嬷嬷来供奉着,以后府中后宅的事,就赖她打点了,母亲记得对她尊敬着些。”
常润之只能好声劝道:“姨娘都听太太说了吧?方家人不好,我要是还留在方家,怕是没几年好活了。姨娘该为我庆幸高兴才是,好在有太太做主,才能离了方家。”
“没呢,这不还有姨娘疼我吗?”
不理不要紧,这一理,真是让他羞愧难当。
常润之面上笑着,肚子里肠子都搅成一团了。
结果看上了方朔彰。
方朔彰又见到了常润之。
常润之想到岳氏,心里有些难受。
小韩氏虽觉得这门亲事不是那么好,却也不好拂了他的意思,便将常润之嫁去了方家。
偏偏这么多人里面,常沁之自己看中了与她有过交集的李承学。
岳氏这话要让安远侯听到,怕是要得罪他了。
可是,真的要听从老太太的安排吗?
] 看来她想赖在娘家吃白饭的想法得落空了。
京中人都说常家姐妹俩嫁得好,其实这其中少不了老太太的火眼金睛。
老太太这是不是嫌她败坏常家门风了?
常沁之相貌昳丽,曾在宫中做过女官,才学出众还得过元武帝夸赞,这样的女子,谁不想娶回家?
最终李承学和常沁之一同前往杭州,常沁之后来产下一子,彻底坐稳了同知夫人的位置。
李承学出自镇国公府,虽是庶子,但为人勤奋上进,只不过担了庶子的名头,出不了头。
岳氏摸摸常润之的脸,打了个哭嗝方才道:“三姑娘受委屈了。”
安远侯的爵位要从常景山之下开始降等袭爵,小韩氏是常景山之妻,那可是一品侯夫人,有面见宫中贵人的资格。
老太太韩氏,是整个安远侯府的老祖宗,为人严肃,雷厉风行,大概是因为年岁大了,为人有些古板,听到哪家媳妇儿被休,哪家寡妇再嫁,都颇有微词。
小韩氏这话挑明,从现在起,她代表常家,不打算与方家再有任何往来,若是两家女主人要见面,就只能是入宫参加宫宴的时候,而方朔彰才不过五品,只能到他三品的时候,宫中有宴,家眷才有资格入宫,甚至三品官的家眷能不能入宫赴宴,那还得看宫中有没有旨意下来。就是不知道方朔彰成为三品官的时候,沈氏是否还活着。
小韩氏话说完,嗤笑一声,也不罗嗦,带着常润之就回侯府了。
方家的后续变化,常润之是不知道的,可奈何小韩氏派人盯着方家呢,方朔彰去太子府讨了人的事儿,小韩氏门儿清。
现在的常润之,好像是脱离了不幸一般,整个人言笑晏晏,光彩照人,瞧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而瑞王清心寡欲,后院女人不多,又极重嫡妻,后来又封了王。常沐之也一连生下三个儿子,谁不说常沐之嫁得好?
留下沈氏和方朔彰母子二人,脸色很是不好。
回了侯府小韩氏就将此事当笑话告诉常润之了。
拿到和离书,方、常两家再不是亲家。
小韩氏将和离书收好,似笑非笑道:“方老太太,咱们这就作别了,下次见面,恐怕要等到方大人位列三品大员的时候了。这资历可不好熬,希望您能熬得住啊。”
再想起他替常润之整理嫁妆时,从府里下人口听来的那些琐事杂事,方朔彰的眸子越发深沉了。
常润之不免有些紧张。
安远侯还不服气。
小韩氏冷笑一声,接过茶抿了一口:“依那老太太的性子,能善罢甘休才怪。等着瞧吧,方家消停不了多久。”
“这方朔彰倒也不算太拎不清,想来他自己清点你的嫁妆,也觉出了他方家后宅的猫腻。只怕现在那老太太气得牙痒痒不说,还得腆着笑脸好好供奉那老嬷嬷呢。”
后来那状元郎三妻四妾,妾室父兄仗了他的名头做下恶事,在元武帝跟前挂了名,状元郎再不得重用。
安远侯觉得方朔彰有前途,又因为方朔彰出自寒门,料定他忌惮安远侯府势力,不敢对常润之不好,所以拍板定下了这么个女婿。
岳氏脸上这才露出点儿笑:“太太说,老太太要回来了,你的亲事恐怕要老太太做主。老太太的眼光比老爷好。”
常润之顿时有些语噎。
“此事倒也不急,急的是另一件事。”小韩氏微微皱眉,搁下茶道:“昨个儿你大姐姐遣人来说了,老太太那边她已经亲自去禀报了这事。和离这两字既然是从我口里说出去的,老太太倒也不会口出反对打我的脸。只是她老人家礼佛礼得好好的,听了此事却是要回府了,瞧着那意思,是想赶紧瞧好一门亲事,把你许出去。”
沈氏抱怨的话还没说完,方朔彰就冷声打断道:“母亲有何话,回府再说吧。”
方朔彰的动作很快,他到底也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虽然整理发妻嫁妆这样的事情对他而言也是头一遭,但理着理着却也熟悉了。
常润之笑着捧了热茶到小韩氏跟前,轻声道:“可不是么,老太太想掌家,现在掌家权却被个外来人给拿了去,偏又是太子府里出来的人,她又不敢怠慢,只能咬牙忍了。不过只要她放宽心,过好吃好喝的日子也不难。”
常润之有些忐忑又有些迷茫,生怕自己刚出了虎穴,又进了狼窝。
常润之一愣。
这是一桩。
接下来就是去府衙和离上档。
常润之笑着应是:“再怎么不消停,也与我们不相干了。当笑话看还行。”
老太太身子好后回来,见了方朔彰倒也觉得人不错。
安远侯觉得两个女儿的婚事他都没说得上话,卯足了劲儿要给常润之寻个好夫婿来。
哪知李承学当即发下誓言,声称绝不纳妾。
安远侯不乐意女儿嫁个国公府庶子,老太太斥他同女人一样头发长见识短。安远侯被骂得狗血淋头,只能让老太太做主了二女儿的婚事。
此后两年时间,常润之也没说过方家半句不好,只是眼瞧着回娘家的时候越来越少,每回来一次人就瘦一圈儿,老太太便有些嘀咕说她在夫家过得不如意。
小韩氏是韩氏定给安远侯的,岳氏、钱氏也是在韩氏跟前过了明路才成的妾,这些年,安远侯的后宅可是干干净净,没一点儿龌龊事,比起其他高门大户来不知道省了多少心。
“不过是个要降等袭爵的侯府,神气什么,等我儿升了官儿,再娶个……”
沈氏一口气顿时堵在喉咙口,瞪大了眼睛。
申时末,岳氏红着眼睛来了常润之院里,拉了她的手也不说话,就时不时吸吸鼻子,拿帕子抹抹泪。
小韩氏瞧了她一眼,安慰道:“放心吧,老太太最重门风,不会随便给你许亲。你大姐姐好歹是个王妃,就是考虑到她,也不会寻个不靠谱的人给瑞王作连襟。”
沈氏还被拘在安远侯府上,方朔彰也不敢耽误,嫁妆缺失的部分,他全都折合了银两,一并送回了常家。
可岳氏说的也是大实话。
当时同求常沁之的还有另外几家高门,好几个还是嫡子。
这一比较,方朔彰更觉无地自容。
常润之二姐常沁之的夫婿李承学,也是老太太拍板定下的。
常润之笑着腻到岳氏怀里:“这下我回来,又能陪姨娘一段时间了。”
而当初方家给常润之的聘礼,常家早就送了回去。
常润之轻轻松松在娘家待了两天,第三天,老太太回府了。
结果事实证明,安远侯真的是眼光不好。
他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总觉得离开了方家的常润之,再不似往常那样病怏怏的,让人看着心烦。
李承学有能力也有运气,成婚第二年,杭州同知突发旧疾去世,元武帝便点了李承学去补缺,夫妻俩临出行前,常沁之被诊出有孕,怕路上颠簸,便打算让两个丫鬟伺候李承学去杭州。
小韩氏望向常润之,默了片刻才道:“和离之事既定,你姨娘那儿,我会同她说个清楚,过后她若仍是想不通,还得你安慰两句。”
当年安远侯嫡长女常沐之到了年岁要说亲,常景山相中了前一年的金科状元郎,韩氏愣是没同意,牵线搭桥,将常沐之成功嫁给了那会儿还不是瑞王的五皇子。
只是轮到常润之说亲时,老太太身子骨不好,去了普寿庵静养,常润之的婚事交给了小韩氏办。
也是,她出嫁两年,都十七岁了。大户人家倒是有些疼女儿的,女儿十八九岁出嫁的也有,毕竟大魏民风开放,也没人说什么。可老太太为人守旧古板,哪能容许她久留在家?
顿了顿,方朔彰道:“儿子从太子府讨了个老嬷嬷来供奉着,以后府中后宅的事,就赖她打点了,母亲记得对她尊敬着些。”
常润之只能好声劝道:“姨娘都听太太说了吧?方家人不好,我要是还留在方家,怕是没几年好活了。姨娘该为我庆幸高兴才是,好在有太太做主,才能离了方家。”
“没呢,这不还有姨娘疼我吗?”
不理不要紧,这一理,真是让他羞愧难当。
常润之面上笑着,肚子里肠子都搅成一团了。
结果看上了方朔彰。
方朔彰又见到了常润之。
常润之想到岳氏,心里有些难受。
小韩氏虽觉得这门亲事不是那么好,却也不好拂了他的意思,便将常润之嫁去了方家。
偏偏这么多人里面,常沁之自己看中了与她有过交集的李承学。
岳氏这话要让安远侯听到,怕是要得罪他了。
可是,真的要听从老太太的安排吗?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