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道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随笔道人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孟浚看着这八旗兵离去的身影,思考片刻后对孟必安和书生说道“走我们去那边山坡上看看”
“那你觉得姚广孝此人是正是邪,我看史书,有人说他一代奇才,也有人说他是一介妖僧”
书生不顾孟浚阻拦慷慨道“孟大人,我等如今剃发异服,死后以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与其如此屈辱活着,不如我们...反了”书生在最后反了两字上加重了语气。
孟浚忽然觉得有些心情激荡,原来吾道不孤啊,满清入关以来,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人心向背,这时候更是剃发异服,江南民心早已鼎沸,只是现在各地义军各自独立作战,要是能有一人可以统合各地义军,不说北伐中原,据长江对峙北望中原还是有希望的。此时孟浚忽然觉得平时没太注意到孟必安,想不到他消息挺灵通的,还有这种观察力和思维。
时间又过了数日,王守备传来命令,孟浚明日率领常熟营押送辎重送往嘉兴城外的李成栋军中。
而附近的孟必之林士奇和宋建平看到孟浚,听到前方有八旗军在平叛,孟必之和林士奇则立刻跟了过去,而宋建平顿足想了想也跟了过去。
“好了,别吵了,容我好好思量一下”孟浚烦的喝止了两人的吵嘴
孟浚和书生在湖边一旁闲聊之时,孟必安侍立在后边,这时忍不住擦嘴到“大人,听说福建隆武帝已经登基称帝,福建郑氏海船千条,精兵数十万,尚有福建江西两广湖广各省,浙江鲁王已经在绍兴监国,如今剃发令之下人心惶惶,各地皆有义举,这时候如果官军北伐我觉得肯定会成功的”
收到命令的孟浚辞别母亲周氏,周氏虽担忧但也是让孟浚一路小心,自己会为他祈福的
三人一言一语的讨论下,书生显的心情激动荡,此时更是对孟浚说道“大人不如我们...”
孟浚觉得虽然这书生看着有些许迂腐,但还是有些才华的,出口成章,历史典故信手拈来。
“时势造英雄,天下之大草莽英雄何其多也”
第二日,孟浚带着孟必安回到军营接受辎重后,开始率领常熟营离开驻扎的营房往嘉兴方向而去。
“这有何难,此处便是阳澄湖,附近必有店家,想吃可以买一些”孟浚笑着对书生说道
“必安言之有理”孟浚夸赞了一句
“清军入关并不是真的天下无敌,而是因为朝廷积弱,腐败党争,居高层勇于内耗,却怯于外敌,如果不是朝廷腐败无能,如果不是李自成攻破京师,如果不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可惜现实没有那么多如果,李自成打破了北京,吴三桂开了山海关,但我相信只要革除时弊,训练精兵,粮草充足,天下尤可作为”孟浚宽慰的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你个懦弱之徒”书生轻蔑的看了孟必安一眼。孟必安被这书生一激,气的嘴巴一抽一抽的。
“黑衣僧人姚广孝,我知道”书生淡淡的说道
孟必安听到书生的话,立刻反驳道“你个书生之见,现在这种情况怎么反,官军还没有北伐,就我们这几百个人,说好听点是军队,说难听点那就是一群民夫,现在怎么反,再说了扬州砍了八十万人,江北四镇几十万大军都降了,就这几百号人还不够八旗兵砍的,少爷你可别听这书生胡说八道啊”
“此地便是阳澄湖了,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阳澄湖蟹之肥美,余数年前与好友曾品尝过,真是回味无穷啊”
“哒...哒...哒...哒哒哒”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孟浚定眼望去一个八旗兵骑马疾驰而来,八旗兵到了孟浚跟前趾高气扬的说道“你等在此休整一阵,前方有些许乱民,大军平叛后尔等再前进”说完不待孟浚回话便掉转马头奔驰而去。
“是正是邪,因人而异,在建文帝看来此人那一定是妖僧,祸乱天下之源。在成祖看来姚广孝运筹帷幄,得之犹如高皇帝得子房,太宗得房杜,不过姚广孝此人辅佐成祖,各种谋划,决胜千里之外。关键之时帮助成祖做出关键而又正确之决策。”书生说完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当今天下,东虏横行天下,不知今日何人可安天下”
看着几十车上钱粮辎重兵械,孟浚满肚子里的心思就没停过,不过看着这常熟营近千营兵,一个人麻木不仁的样子,孟浚不管有什么心思都不敢暴露出来,孟浚转头看向在身旁的书生,自从把书生安置在营中,孟浚便把他当做自己的幕僚,只是这书生一路上沉默寡言。
一路上孟浚拿着一本孙子兵法一有空就拿出来学习,虽然很多意思一知半解,但孟浚强迫自己学习,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看书总是没有坏处的,偶尔也和书生探讨孙子兵法,但是书生虽有才气,但显然不在这兵事之上。
孟浚看着书生情绪低落,便转移话题说道“阳澄湖在明初之时也出过一位奇人,书生你知道是谁吗”
“自萨尔浒之战后,官军对战东虏胜则小胜,败则大败,到了如今,更是战不敢战,江北四镇刘良佐,刘泽清坐拥数万大军,竟不发一矢而降,各级官员投降成风,真是可笑,可耻,可叹”书生痛心疾首道
孟浚不待书生说下去便摆摆手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先放肚子里,以后再说”
押运辎重的速度极为缓慢,一天时间的行程不过25里(差不多现代的12公里)行军途中枯燥乏味,孙子兵法全书不过六千字,这三四天时间孟浚早就已经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于是孟浚便时常与这书生闲聊,书生谈兴不高,偶尔回应孟浚几句,不过这时书生忽然有了些许兴致
“阳澄湖还在,蟹年年都有,只是故人已经不在已”说完书生看着远处的阳澄湖喃喃自语道“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啊”
] 孟浚看着这八旗兵离去的身影,思考片刻后对孟必安和书生说道“走我们去那边山坡上看看”
“那你觉得姚广孝此人是正是邪,我看史书,有人说他一代奇才,也有人说他是一介妖僧”
书生不顾孟浚阻拦慷慨道“孟大人,我等如今剃发异服,死后以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与其如此屈辱活着,不如我们...反了”书生在最后反了两字上加重了语气。
孟浚忽然觉得有些心情激荡,原来吾道不孤啊,满清入关以来,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人心向背,这时候更是剃发异服,江南民心早已鼎沸,只是现在各地义军各自独立作战,要是能有一人可以统合各地义军,不说北伐中原,据长江对峙北望中原还是有希望的。此时孟浚忽然觉得平时没太注意到孟必安,想不到他消息挺灵通的,还有这种观察力和思维。
时间又过了数日,王守备传来命令,孟浚明日率领常熟营押送辎重送往嘉兴城外的李成栋军中。
而附近的孟必之林士奇和宋建平看到孟浚,听到前方有八旗军在平叛,孟必之和林士奇则立刻跟了过去,而宋建平顿足想了想也跟了过去。
“好了,别吵了,容我好好思量一下”孟浚烦的喝止了两人的吵嘴
孟浚和书生在湖边一旁闲聊之时,孟必安侍立在后边,这时忍不住擦嘴到“大人,听说福建隆武帝已经登基称帝,福建郑氏海船千条,精兵数十万,尚有福建江西两广湖广各省,浙江鲁王已经在绍兴监国,如今剃发令之下人心惶惶,各地皆有义举,这时候如果官军北伐我觉得肯定会成功的”
收到命令的孟浚辞别母亲周氏,周氏虽担忧但也是让孟浚一路小心,自己会为他祈福的
三人一言一语的讨论下,书生显的心情激动荡,此时更是对孟浚说道“大人不如我们...”
孟浚觉得虽然这书生看着有些许迂腐,但还是有些才华的,出口成章,历史典故信手拈来。
“时势造英雄,天下之大草莽英雄何其多也”
第二日,孟浚带着孟必安回到军营接受辎重后,开始率领常熟营离开驻扎的营房往嘉兴方向而去。
“这有何难,此处便是阳澄湖,附近必有店家,想吃可以买一些”孟浚笑着对书生说道
“必安言之有理”孟浚夸赞了一句
“清军入关并不是真的天下无敌,而是因为朝廷积弱,腐败党争,居高层勇于内耗,却怯于外敌,如果不是朝廷腐败无能,如果不是李自成攻破京师,如果不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可惜现实没有那么多如果,李自成打破了北京,吴三桂开了山海关,但我相信只要革除时弊,训练精兵,粮草充足,天下尤可作为”孟浚宽慰的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你个懦弱之徒”书生轻蔑的看了孟必安一眼。孟必安被这书生一激,气的嘴巴一抽一抽的。
“黑衣僧人姚广孝,我知道”书生淡淡的说道
孟必安听到书生的话,立刻反驳道“你个书生之见,现在这种情况怎么反,官军还没有北伐,就我们这几百个人,说好听点是军队,说难听点那就是一群民夫,现在怎么反,再说了扬州砍了八十万人,江北四镇几十万大军都降了,就这几百号人还不够八旗兵砍的,少爷你可别听这书生胡说八道啊”
“此地便是阳澄湖了,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阳澄湖蟹之肥美,余数年前与好友曾品尝过,真是回味无穷啊”
“哒...哒...哒...哒哒哒”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孟浚定眼望去一个八旗兵骑马疾驰而来,八旗兵到了孟浚跟前趾高气扬的说道“你等在此休整一阵,前方有些许乱民,大军平叛后尔等再前进”说完不待孟浚回话便掉转马头奔驰而去。
“是正是邪,因人而异,在建文帝看来此人那一定是妖僧,祸乱天下之源。在成祖看来姚广孝运筹帷幄,得之犹如高皇帝得子房,太宗得房杜,不过姚广孝此人辅佐成祖,各种谋划,决胜千里之外。关键之时帮助成祖做出关键而又正确之决策。”书生说完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当今天下,东虏横行天下,不知今日何人可安天下”
看着几十车上钱粮辎重兵械,孟浚满肚子里的心思就没停过,不过看着这常熟营近千营兵,一个人麻木不仁的样子,孟浚不管有什么心思都不敢暴露出来,孟浚转头看向在身旁的书生,自从把书生安置在营中,孟浚便把他当做自己的幕僚,只是这书生一路上沉默寡言。
一路上孟浚拿着一本孙子兵法一有空就拿出来学习,虽然很多意思一知半解,但孟浚强迫自己学习,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看书总是没有坏处的,偶尔也和书生探讨孙子兵法,但是书生虽有才气,但显然不在这兵事之上。
孟浚看着书生情绪低落,便转移话题说道“阳澄湖在明初之时也出过一位奇人,书生你知道是谁吗”
“自萨尔浒之战后,官军对战东虏胜则小胜,败则大败,到了如今,更是战不敢战,江北四镇刘良佐,刘泽清坐拥数万大军,竟不发一矢而降,各级官员投降成风,真是可笑,可耻,可叹”书生痛心疾首道
孟浚不待书生说下去便摆摆手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先放肚子里,以后再说”
押运辎重的速度极为缓慢,一天时间的行程不过25里(差不多现代的12公里)行军途中枯燥乏味,孙子兵法全书不过六千字,这三四天时间孟浚早就已经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于是孟浚便时常与这书生闲聊,书生谈兴不高,偶尔回应孟浚几句,不过这时书生忽然有了些许兴致
“阳澄湖还在,蟹年年都有,只是故人已经不在已”说完书生看着远处的阳澄湖喃喃自语道“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啊”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