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西湖遇雨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举石锁测试结束后,紧接着是跑步测试,以检验体能和耐力,在校场上划定了一条长一千步的跑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往返跑。
然而,吕氏却只是默默地抹泪。
这时候,身后有人说道:“好教大哥知道,韩琦此言乃是野史。”
朱雄英的身高放到现代世界都算挺高的了,在大明世界因为营养的原因,百姓的平均身高比现代世界是要更矮的,虽然皇室成员基本上可以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可凭啥一个十岁小孩能长到一米八啊?而且朱高煦还不是竹竿身材,而是一身极其夸张的肌肉。
朱雄英离得近,到的也早,盯着“东华门”的牌匾出神。
而“舍”是元代男性用来恭维对方的常用的两个称呼,“舍”是“舍人”的省称,除了作官职名称外,还是宋代民间对官员子弟的称呼,类似于现代世界的“少”,譬如很多男性的同学朋友之间会开玩笑,戏称对方为“某少”,实际上与家境很多时候没什么关系,在元代不仅官员亲属,即使平民子弟也可以被恭维作“舍”,这类风气在元末极盛,朱元璋收养的孤儿中,就有不少以“舍”为名。
宋代跟明代,东华门都是皇城的东门,只不过在宋代,东华门外是整个开封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每次殿试结束后,朝廷会在东华门报出新科状元、榜眼、探花的名字,即“临轩唱名”,在韩琦看来,只有通过科举考试制度出来的读书人才是国家的栋梁,言外之意就是你们这些贼配军算什么人才?
但李景隆年纪大了,肯定不可能跟他们这些少年一起训练,而是来当教官的。
为了幼军的事情,府军前卫已经经过了一轮大换血,很快他们就见到了现在府军前卫的指挥官们。
梅殷和平安站在校场的高台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下方的皇孙们。
朱雄英思考了刹那,也只能归结为天赋异禀,实际上,他能很明显的看出来,军事训练这件事今天到场的就属朱高煦最兴奋。
东华门外。
朱雄英回头一看,是燕王家的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朱高炽能来他是没想到的,因为朱高炽有先天跛足,身材又从小肥胖,其实不太适合军事训练,而朱高煦就是另一个极端了,朱雄英不太清楚这小子是吃什么长大的,但是十岁长得跟他差不多高这事就真离谱。
朱高煦站在人群中,一脸不屑地看着那些石锁,仿佛在他眼里这些重量根本不值一提。
梅殷和平安站在高台上也悄声讨论了几句。
“大哥。”朱允熥忍不住问道“你在看什么?”
府军前卫的指挥使是驸马都尉梅殷,此人长着张国字脸,身材高大神情严肃,按照辈分来讲,是众人的大姑父,他娶了朱元璋嫡长女宁国公主为妻,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处事老成谨慎,不仅是明初的一代儒宗,而且还精于骑射通晓兵事,可以说是老朱最喜欢的女婿了,基本上是拿他当半个亲儿子看的,有什么露脸的事情,比如当学政主持考试、检阅军队,都会优先考虑让梅殷去露脸。
而府军前卫的指挥同知则是平安,平安是朱元璋的义子,也算是半个亲儿子,其人满脸络腮胡,身材高大,据说力大无穷临阵喜欢挥舞数十斤的浑铁枪厮杀,锐不可当,小名保儿。
朱雄英并未因众人的目光而感到紧张,而是带头走到了迎接他们的军官面前。
坏人有平安来当,相信皇孙们会有一段难忘的时光了。
很快,皇孙们便集合整齐了。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柔和地洒在东华门城楼的金顶上,闪烁着暖光。
李景隆冲朱雄英挤了挤眼睛,然后带他去见府军前卫的将领。
“准备!”不需要扩音喇叭,平安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响起,镇住了场中的议论声。
掇石就是举石锁,石锁武举里分为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共三个等级,要求是“掇石必去地一尺”,也就是把石锁提起来一尺,看起来不难,但事实上对腿力、腰力、臂力、指力的要求极高,因为你完全可以把这个场景想象为用手指抠着装满了重物的小冰箱外侧,然后给它举起来.不过少年们肯定不会去弄这么难的,而是分为了五十斤、七十斤、一百斤三个类型的石锁,毕竟太沉重的石锁,以这些十几岁少年的臂力,绝大多数人是举不起来的。
吕氏抽泣着将事情告诉了朱允炆,听完母亲的话,朱允炆挺直了胸膛,说道:“娘,你放心吧,我会好好表现的,不会让你失望的。”
朱允炆听了以后打了个寒噤,但还是撑着胆子道:“娘,我是皇孙,不会的。”
平安一声令下,少年们纷纷走向摆放在场边的石锁,朱雄英第一个走上前去,他选择了七十斤的石锁,深吸一口气,稳稳地举过了一尺,他的动作流畅而有力,显然还留有余力,赢得了在场众人的喝彩。
朱允炆这时候在几个宦官的跟随下走了过来,似是也想搭话,但仰望了一下比他高了快两头的朱雄英和朱高煦,最后啥都没说。
朱雄英站在一旁,看着那些石锁并没有说话,但身上散发出的自信让周围的人都不禁多看了几眼。
所谓“东华门外状元唱名”,最出名的倒不是字面意思,而是当年北宋时韩琦整顿军务拿狄青手下焦用开刀,狄青向韩琦求情,说焦用有军功是好男儿,韩琦反唇相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方是好男儿”,随后就杀了焦用。
其实这些名字跟元末华夏的胡风流俗有着很大关系,譬如“保儿”就跟王保保的“保保”是类似的意思,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就有记载“今人呼其子曰保保,或曰阿保,保儿,有保抱护恤之意”,属于是对少年的爱称。
少年们立刻安静下来,整齐地站好队伍,等待着测试的开始。
而派梅殷和平安这两个都属于半个亲儿子的人来府军前卫,其实朱元璋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两人的性格、能力,也正好能形成搭配,梅殷负责抓总,平安负责具体训练。
当他们坐着马车抵达城外府军前卫的驻地时,只见广阔的校场上已经聚集了许多少年,这些人要么是勋贵家的孩子,要么是直隶良家子出身,他们或站或坐,有的在整理装备,有的在互相交流。
来迎接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景隆。
几名皇孙的到来,立刻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他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想要看看这些出身皇室的少年们会有怎样的表现。
老大太子家的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老二秦王家的朱尚炳,老三晋王家的朱济熺,老四燕王家的朱高炽、朱高煦,老五周王家的朱有燉,一共是八名皇孙,今日就要前往府军前卫报到,开始他们的军事训练。
周围的少年们开始讨论起来,有的人担心自己举不起来会被嘲笑,有的人则跃跃欲试想要展现自己的力量。
“第一项就是举石锁”朱允炆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他的眼神在五十斤和七十斤的石锁之间徘徊,显然有些拿不定主意,他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把五十斤的举起来。
“我在想,也不知东华门外状元唱名是个什么场景。”
别说七十斤,就是一百七十斤他都能举起来,不过朱雄英很清楚,让他们先当普通士兵肯定是第一步,个人的体能和武艺绝对不是最重要的表现因素,这些东西拉满了也只是一员猛将而已,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指挥能力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梅殷得到了稀稀拉拉、声音高低不一的回应,不过他并不生气,而是对着平安稍稍抬首。
朱允熥凑到他身边,低声问道:“大哥,你觉得你能举多重?”
不过考虑到幼军都是少年,所以没给他们整太难的项目,基本检验一共就三项,分别是掇石、跑步、拉弓。
嗯,老朱一共收养过二十余人为义子,他将这些义子扶养成人后,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而起的小名也基本都是一言难尽的水平,比如平安叫保儿,沐英叫周舍,徐司马叫马儿听起来很奇怪是不是?
其他少年们也纷纷尝试举起石锁,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朱高煦是最夸张的,三个手指单手把石锁给抠了起来嗯,动作不规范,成绩不合格。
随着一声令下,少年们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朱雄英一如既往地稳健,他保持着均匀的速度带着弟弟们
基本检验,其实就是武举的那些内容,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经唐宋,元朝时期没有实施武举,到了明初才恢复,而不同朝代对武举的考核内容有所不同,唐朝武举考核内容有马射、步射、马槊、负重、摔跤,宋代武举考核内容还加了兵法,而明代武举则是先考兵法后考体能武艺。
平安走上前一步,他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震撼人心:“很好!记住,在战场上,敌人不会因为你的身份而手下留情。所以,你们必须自己变得足够强!现在,跟幼军的其他士兵一起去做基本检验!”
“确实是野史,所以非是东华门外出来的,也不能说就不是好男儿。”
朱允炆看到朱雄英轻松的表现,心中不禁有些紧张,他犹豫了片刻,最终选择了五十斤的石锁,朱允炆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终于将石锁举了起来,虽然手一直在抖,动作有些僵硬,但还是举了起来。
朱雄英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说:“尽力而为吧。”
炆心中一慌,急切地问:“娘,到底怎么了?你告诉我呀!”
过了半晌,她才压低声音说道:“允炆,你不知道,军队都是那些勋贵武臣们的地盘,我怕你去了会受欺负,会有人害你。”
梅殷的脸上带着一丝和蔼的微笑,但眼中流露出的严肃神情却不容小觑,他开口道:“今日你们来到府军前卫,意味着你们将开始一段不同的历练。这里,没有皇室的尊荣,没有身份的贵贱,只有士兵与军官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不过,嘴上不害怕,心里却非是如此,次日一早,朱允炆是顶着一双熊猫眼起来的。
] 举石锁测试结束后,紧接着是跑步测试,以检验体能和耐力,在校场上划定了一条长一千步的跑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往返跑。
然而,吕氏却只是默默地抹泪。
这时候,身后有人说道:“好教大哥知道,韩琦此言乃是野史。”
朱雄英的身高放到现代世界都算挺高的了,在大明世界因为营养的原因,百姓的平均身高比现代世界是要更矮的,虽然皇室成员基本上可以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可凭啥一个十岁小孩能长到一米八啊?而且朱高煦还不是竹竿身材,而是一身极其夸张的肌肉。
朱雄英离得近,到的也早,盯着“东华门”的牌匾出神。
而“舍”是元代男性用来恭维对方的常用的两个称呼,“舍”是“舍人”的省称,除了作官职名称外,还是宋代民间对官员子弟的称呼,类似于现代世界的“少”,譬如很多男性的同学朋友之间会开玩笑,戏称对方为“某少”,实际上与家境很多时候没什么关系,在元代不仅官员亲属,即使平民子弟也可以被恭维作“舍”,这类风气在元末极盛,朱元璋收养的孤儿中,就有不少以“舍”为名。
宋代跟明代,东华门都是皇城的东门,只不过在宋代,东华门外是整个开封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每次殿试结束后,朝廷会在东华门报出新科状元、榜眼、探花的名字,即“临轩唱名”,在韩琦看来,只有通过科举考试制度出来的读书人才是国家的栋梁,言外之意就是你们这些贼配军算什么人才?
但李景隆年纪大了,肯定不可能跟他们这些少年一起训练,而是来当教官的。
为了幼军的事情,府军前卫已经经过了一轮大换血,很快他们就见到了现在府军前卫的指挥官们。
梅殷和平安站在校场的高台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下方的皇孙们。
朱雄英思考了刹那,也只能归结为天赋异禀,实际上,他能很明显的看出来,军事训练这件事今天到场的就属朱高煦最兴奋。
东华门外。
朱雄英回头一看,是燕王家的朱高炽和朱高煦两兄弟,朱高炽能来他是没想到的,因为朱高炽有先天跛足,身材又从小肥胖,其实不太适合军事训练,而朱高煦就是另一个极端了,朱雄英不太清楚这小子是吃什么长大的,但是十岁长得跟他差不多高这事就真离谱。
朱高煦站在人群中,一脸不屑地看着那些石锁,仿佛在他眼里这些重量根本不值一提。
梅殷和平安站在高台上也悄声讨论了几句。
“大哥。”朱允熥忍不住问道“你在看什么?”
府军前卫的指挥使是驸马都尉梅殷,此人长着张国字脸,身材高大神情严肃,按照辈分来讲,是众人的大姑父,他娶了朱元璋嫡长女宁国公主为妻,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处事老成谨慎,不仅是明初的一代儒宗,而且还精于骑射通晓兵事,可以说是老朱最喜欢的女婿了,基本上是拿他当半个亲儿子看的,有什么露脸的事情,比如当学政主持考试、检阅军队,都会优先考虑让梅殷去露脸。
而府军前卫的指挥同知则是平安,平安是朱元璋的义子,也算是半个亲儿子,其人满脸络腮胡,身材高大,据说力大无穷临阵喜欢挥舞数十斤的浑铁枪厮杀,锐不可当,小名保儿。
朱雄英并未因众人的目光而感到紧张,而是带头走到了迎接他们的军官面前。
坏人有平安来当,相信皇孙们会有一段难忘的时光了。
很快,皇孙们便集合整齐了。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柔和地洒在东华门城楼的金顶上,闪烁着暖光。
李景隆冲朱雄英挤了挤眼睛,然后带他去见府军前卫的将领。
“准备!”不需要扩音喇叭,平安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响起,镇住了场中的议论声。
掇石就是举石锁,石锁武举里分为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共三个等级,要求是“掇石必去地一尺”,也就是把石锁提起来一尺,看起来不难,但事实上对腿力、腰力、臂力、指力的要求极高,因为你完全可以把这个场景想象为用手指抠着装满了重物的小冰箱外侧,然后给它举起来.不过少年们肯定不会去弄这么难的,而是分为了五十斤、七十斤、一百斤三个类型的石锁,毕竟太沉重的石锁,以这些十几岁少年的臂力,绝大多数人是举不起来的。
吕氏抽泣着将事情告诉了朱允炆,听完母亲的话,朱允炆挺直了胸膛,说道:“娘,你放心吧,我会好好表现的,不会让你失望的。”
朱允炆听了以后打了个寒噤,但还是撑着胆子道:“娘,我是皇孙,不会的。”
平安一声令下,少年们纷纷走向摆放在场边的石锁,朱雄英第一个走上前去,他选择了七十斤的石锁,深吸一口气,稳稳地举过了一尺,他的动作流畅而有力,显然还留有余力,赢得了在场众人的喝彩。
朱允炆这时候在几个宦官的跟随下走了过来,似是也想搭话,但仰望了一下比他高了快两头的朱雄英和朱高煦,最后啥都没说。
朱雄英站在一旁,看着那些石锁并没有说话,但身上散发出的自信让周围的人都不禁多看了几眼。
所谓“东华门外状元唱名”,最出名的倒不是字面意思,而是当年北宋时韩琦整顿军务拿狄青手下焦用开刀,狄青向韩琦求情,说焦用有军功是好男儿,韩琦反唇相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方是好男儿”,随后就杀了焦用。
其实这些名字跟元末华夏的胡风流俗有着很大关系,譬如“保儿”就跟王保保的“保保”是类似的意思,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就有记载“今人呼其子曰保保,或曰阿保,保儿,有保抱护恤之意”,属于是对少年的爱称。
少年们立刻安静下来,整齐地站好队伍,等待着测试的开始。
而派梅殷和平安这两个都属于半个亲儿子的人来府军前卫,其实朱元璋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两人的性格、能力,也正好能形成搭配,梅殷负责抓总,平安负责具体训练。
当他们坐着马车抵达城外府军前卫的驻地时,只见广阔的校场上已经聚集了许多少年,这些人要么是勋贵家的孩子,要么是直隶良家子出身,他们或站或坐,有的在整理装备,有的在互相交流。
来迎接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景隆。
几名皇孙的到来,立刻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他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想要看看这些出身皇室的少年们会有怎样的表现。
老大太子家的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老二秦王家的朱尚炳,老三晋王家的朱济熺,老四燕王家的朱高炽、朱高煦,老五周王家的朱有燉,一共是八名皇孙,今日就要前往府军前卫报到,开始他们的军事训练。
周围的少年们开始讨论起来,有的人担心自己举不起来会被嘲笑,有的人则跃跃欲试想要展现自己的力量。
“第一项就是举石锁”朱允炆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他的眼神在五十斤和七十斤的石锁之间徘徊,显然有些拿不定主意,他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把五十斤的举起来。
“我在想,也不知东华门外状元唱名是个什么场景。”
别说七十斤,就是一百七十斤他都能举起来,不过朱雄英很清楚,让他们先当普通士兵肯定是第一步,个人的体能和武艺绝对不是最重要的表现因素,这些东西拉满了也只是一员猛将而已,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指挥能力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梅殷得到了稀稀拉拉、声音高低不一的回应,不过他并不生气,而是对着平安稍稍抬首。
朱允熥凑到他身边,低声问道:“大哥,你觉得你能举多重?”
不过考虑到幼军都是少年,所以没给他们整太难的项目,基本检验一共就三项,分别是掇石、跑步、拉弓。
嗯,老朱一共收养过二十余人为义子,他将这些义子扶养成人后,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而起的小名也基本都是一言难尽的水平,比如平安叫保儿,沐英叫周舍,徐司马叫马儿听起来很奇怪是不是?
其他少年们也纷纷尝试举起石锁,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朱高煦是最夸张的,三个手指单手把石锁给抠了起来嗯,动作不规范,成绩不合格。
随着一声令下,少年们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朱雄英一如既往地稳健,他保持着均匀的速度带着弟弟们
基本检验,其实就是武举的那些内容,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经唐宋,元朝时期没有实施武举,到了明初才恢复,而不同朝代对武举的考核内容有所不同,唐朝武举考核内容有马射、步射、马槊、负重、摔跤,宋代武举考核内容还加了兵法,而明代武举则是先考兵法后考体能武艺。
平安走上前一步,他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震撼人心:“很好!记住,在战场上,敌人不会因为你的身份而手下留情。所以,你们必须自己变得足够强!现在,跟幼军的其他士兵一起去做基本检验!”
“确实是野史,所以非是东华门外出来的,也不能说就不是好男儿。”
朱允炆看到朱雄英轻松的表现,心中不禁有些紧张,他犹豫了片刻,最终选择了五十斤的石锁,朱允炆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终于将石锁举了起来,虽然手一直在抖,动作有些僵硬,但还是举了起来。
朱雄英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说:“尽力而为吧。”
炆心中一慌,急切地问:“娘,到底怎么了?你告诉我呀!”
过了半晌,她才压低声音说道:“允炆,你不知道,军队都是那些勋贵武臣们的地盘,我怕你去了会受欺负,会有人害你。”
梅殷的脸上带着一丝和蔼的微笑,但眼中流露出的严肃神情却不容小觑,他开口道:“今日你们来到府军前卫,意味着你们将开始一段不同的历练。这里,没有皇室的尊荣,没有身份的贵贱,只有士兵与军官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不过,嘴上不害怕,心里却非是如此,次日一早,朱允炆是顶着一双熊猫眼起来的。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的爷爷朱元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我的爷爷朱元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