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老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苏家老三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斜利泰退下后,忽里温心中恼火不已。此次南征,虽有所波折,但总体上还是按照事先的计划推进。唯有出现了苏圣平这个意外,不仅自己这边损兵折将,而且自己还拿他没办。
斜利泰没有刻意夸大和贬低,忽里温心想这应该是实情,看来对方也比不过贵卫赤和怯薛军。点头道:“照你这说法,关键还在于那种武器。”
斜利泰答道:“新军是越朝官军中最强的,国民军比之更加厉害。因为那种武器,我军成溃败之势,并未真正的正面交战。若无那种武器,我认为国民军和我军不相上下。”
待到苏圣平下马后,蒋子明上前几步,朝苏圣平拱手道:“蒋某替新军上下感谢苏大人救援之恩。”
好在脱脱没有让他思考太长时间,随着夜幕降临,蚌埠城能否简单拿下,就看今晚了。忽然心中一动,看向地图,想到:只要能拿下蚌埠,再看看迭哥那边的进展,参照斜利泰想出的办法,就有机会歼灭国民军和新军了。不管怎么样,总要先看今天晚上蚌埠的战情。
蒋子明没有参与最后的反击,见苏圣平带领一队人马疾驰而来,心里五味杂陈。这一年时间下来,苏圣平用事实给了他极大的打击。国民军在温州轻易击败新军,国民军支援的炮队帮助他守住涡阳,帮助新军突围南下,又解了固镇之危。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进帐,递给忽里温一封战报。忽里温拆开后越看腮帮子咬的越紧,右手把战报揉成一团,嘴里恶狠狠的说道:“苏圣平,早晚有一天,定要你好看!”
帐内,斜利泰跪在忽里温面前,忽里温似乎正在发呆。过了一会,方才重重呼出口气,道:“斜利泰,苏圣平趁机偷袭,还动用那种武器,这次战败我不怪你。但是,既然战败就不得不罚。即日起,免除你一切职务,在脱脱帐前听令,失去的荣耀你自己凭借战功再挣回来。”
斜利泰的大军受创严重,最终只逃出来一千多人,和北上的援军接头后,苦口婆心拦下想趁机北上进攻国民军的将领,之后就撇开大队人马,疾驰南下,十五日傍晚来到蚌埠城外元军大营。
苏圣平嗯的一声,道:“自从元军南侵以来,新军将士始终奋战在一线,苏某十分佩服。这样,此战我军亦有不少伤亡军士,我本在濠城设有军医所,如若子明兄不弃,我立刻传令军医所赶来固镇,负责救治贵我两军受伤军士,如何?”
元人虽已占据中原三十余年,但还是保留了很多草原部落中的习俗,比如军队所属。原先草原上,元人全民皆兵,部落首领就是当然的部队首领。占据中原后,除留在草原的外,原来的大汗和国师并未拆分各个部落,而是采取集中分封安置的策略。
元军并未突破防线攻入固镇,因此镇内并未遭到破坏,只是民众大多已经跑掉,此时镇内的民居都被新军征用。经过两天的激战,尤其是最后元军倾力一击,新军伤亡惨重,除了在最后参与反击的,大多身上带伤。镇内,随处都可以听到新军军卒哀嚎的声音。
如今看来,苏圣平当真会成为自己一统天下的大敌。早知道如此,当初怎么也不会放他离开?是不是该动用那秘密武器了?忽里温一时后悔,一时又犹豫不定。
斜利泰直起身子,双眼微红的看着忽里温,哽咽道:“斜利泰谢大汗不杀之恩!”
忽里温认真听完,道:“照你这么说,只要冲阵或者靠近,或者说只要我们用弓弩远攻,他们反倒拿我们没办法?”
当然,西路进攻吴朝的巴师图就是嫡系之一,毕竟谁也不敢把一支大军交给外人。斜利泰也不是忽里温的嫡系,而是忠于大汗,谁当大汗他忠于谁,像他这样的人,在元军中还有很多。
忽里温道:“斜利泰,起来吧!你是正面跟国民军交战过的,我问你,国民军与我军和越朝官军相比如何?”
苏圣平眉头一皱,道:“子明兄,受伤军士为何没有救治?”
斜利泰答道:“末将南下的时候,认真回想昨日的战况,发现那种武器有两大不足之处,一是需要点火,这样一来若是下雨天,就发挥不了作用了。二是似乎只能用一次,只要扛住它第一次发射,之后就无碍了,而且那种武器攻击的距离不远,甚至还没弓弩的射程远。但是,他们还有一种可以手仍会爆的武器,一旦我们接近,又会受损严重。而对方军阵齐整,轻易不受我军冲击影响。这样一来,我们无法靠近,靠近了还冲不破他们的军阵。”
蒋子明相信苏圣平的提议定然不会有什么阴谋,在温州的时候就见识过国民军的军医,他本来就想请求苏圣平支援,这会听苏圣平开口,欣喜的答应道:“如此甚好。”
此次南侵,因为战略目的并不是为了彻底灭亡南边两朝,而且忽里温和也呼温另有目的,因此南征军将中,忽里温真正的嫡系并不多。就连脱脱都算不上核心嫡系,只是他当上大汗之后,最先表忠心的大将,因此才受重用。
涡阳当天爆炸的详情已经送来,忽里温知道那种武器的厉害。听斜利泰这么说,嗯的一声,道:“你可有办法克制那种武器?”
斜利泰点点头,答道:“应是如此。”
蒋子明苦笑一声,道:“我军涡阳和宿州各有两名大夫,突围南下的时候还死了一个,这受伤的弟兄实在太多,三名军医忙不过来啊!”
斜利泰听到这个战报,不由的心中一松,看来自己还不是最惨的,好歹还跑出来一千多人。
说完这些后,苏圣平就告辞离开。国民军既然能够在固镇储备支援国民军的粮食,自然对固镇相当了解。新军也不能把镇内所有房屋都给占了,后勤部的人开始忙碌起来,先给军士们准备吃食和住宿的地方。至于苏圣平,则是选了一间稍大的屋子,开始接见此战的大小将领......
忽里温沉思片刻,道:“斜利泰,这些时日你就专门负责研究针对国民军的战法。等蚌埠这些地方搞定之后,我给你报仇雪恨的机会。”
除了有明确效忠对象的军将或者说原来的部落首领,还有很多没有明确选边站队的,而是只忠于大汗的,就如斜利泰一般。这些人,就像是“墙头草”,换句话说,如果现在大皇子趁机控制大都成为大汗,那么这些人就会忠于大皇子。因此,忽里温就想让更多的人忠于他,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这是此次南征的重要目的之一,如今看来效果不错,比如迭哥,比如仆力持斤,已经表现出要完全效忠他的意思了。经此一事,斜利泰刚刚也表现出了彻底忠于他的意思。
斜利泰赶紧躬身领命道:“末将定不辱使命,想出打败国民的办法。”忽里温这才点点头让他退下。
以前的大皇子、忽里温等人都拉拢了一批效忠自己的军将,也因此形成了各自的势力圈子。大皇子一着不慎,被国师阴了一把,输给了忽里温。但是,实际上大皇子的实力并未受损。因为,地方上忠于大皇子的势力仍在。
大家确实都在抗击元人,但你是反贼,我可是朝廷的官军。暗地里守望相助可以,表面上岂能亲如一家。蒋子明不好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干笑着不说话,请苏圣平进入固镇。
苏圣平哈哈一笑,道:“子明兄客气了,大家都是为了抗击元人,何必分的那么清楚。”
苏圣平道:“那行,到时还需子明兄吩咐新军弟兄们不要抵触。另外,元军的五千援军虽然没有继续北上,但还是要注意防范。我意调派我军军士布防,还请子明兄配合。”这是必然之举,新军也无力继续防守固镇,只能点头答应。
斜利泰答道:“末将敢肯定,若无那种武器,就算末将会败,也不至于败得那么快,败得那么彻底。”
斜利泰狐疑的看着他,忽里温这才说道:“仆力持斤来报,涡阳和宿州追击新军的五千骑军已全军覆没。已证实是中了国民军的圈套,卜孩儿他们在蕲县集遭遇国民军,两军在蕲县集外大战,我军不敌,卜孩儿当场战死。其他骑军仓皇逃跑,却落入国民的圈套,被他们全歼。想必是卜孩儿等人轻敌,中了苏圣平的圈套,又遭到那种会爆炸的武器攻击,方才有此大败。”
比如斜利泰的父亲,当时就带领他们的部落分封在山西长治府一带。这样一来,那个部落还是斜利泰的,斜利泰父子两代也都是长治府的最高军政长官。虽说这样会导致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军阀,但这无关眼光,跟元人的人数不足有很大关系,是无奈之举。
]
斜利泰退下后,忽里温心中恼火不已。此次南征,虽有所波折,但总体上还是按照事先的计划推进。唯有出现了苏圣平这个意外,不仅自己这边损兵折将,而且自己还拿他没办。
斜利泰没有刻意夸大和贬低,忽里温心想这应该是实情,看来对方也比不过贵卫赤和怯薛军。点头道:“照你这说法,关键还在于那种武器。”
斜利泰答道:“新军是越朝官军中最强的,国民军比之更加厉害。因为那种武器,我军成溃败之势,并未真正的正面交战。若无那种武器,我认为国民军和我军不相上下。”
待到苏圣平下马后,蒋子明上前几步,朝苏圣平拱手道:“蒋某替新军上下感谢苏大人救援之恩。”
好在脱脱没有让他思考太长时间,随着夜幕降临,蚌埠城能否简单拿下,就看今晚了。忽然心中一动,看向地图,想到:只要能拿下蚌埠,再看看迭哥那边的进展,参照斜利泰想出的办法,就有机会歼灭国民军和新军了。不管怎么样,总要先看今天晚上蚌埠的战情。
蒋子明没有参与最后的反击,见苏圣平带领一队人马疾驰而来,心里五味杂陈。这一年时间下来,苏圣平用事实给了他极大的打击。国民军在温州轻易击败新军,国民军支援的炮队帮助他守住涡阳,帮助新军突围南下,又解了固镇之危。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进帐,递给忽里温一封战报。忽里温拆开后越看腮帮子咬的越紧,右手把战报揉成一团,嘴里恶狠狠的说道:“苏圣平,早晚有一天,定要你好看!”
帐内,斜利泰跪在忽里温面前,忽里温似乎正在发呆。过了一会,方才重重呼出口气,道:“斜利泰,苏圣平趁机偷袭,还动用那种武器,这次战败我不怪你。但是,既然战败就不得不罚。即日起,免除你一切职务,在脱脱帐前听令,失去的荣耀你自己凭借战功再挣回来。”
斜利泰的大军受创严重,最终只逃出来一千多人,和北上的援军接头后,苦口婆心拦下想趁机北上进攻国民军的将领,之后就撇开大队人马,疾驰南下,十五日傍晚来到蚌埠城外元军大营。
苏圣平嗯的一声,道:“自从元军南侵以来,新军将士始终奋战在一线,苏某十分佩服。这样,此战我军亦有不少伤亡军士,我本在濠城设有军医所,如若子明兄不弃,我立刻传令军医所赶来固镇,负责救治贵我两军受伤军士,如何?”
元人虽已占据中原三十余年,但还是保留了很多草原部落中的习俗,比如军队所属。原先草原上,元人全民皆兵,部落首领就是当然的部队首领。占据中原后,除留在草原的外,原来的大汗和国师并未拆分各个部落,而是采取集中分封安置的策略。
元军并未突破防线攻入固镇,因此镇内并未遭到破坏,只是民众大多已经跑掉,此时镇内的民居都被新军征用。经过两天的激战,尤其是最后元军倾力一击,新军伤亡惨重,除了在最后参与反击的,大多身上带伤。镇内,随处都可以听到新军军卒哀嚎的声音。
如今看来,苏圣平当真会成为自己一统天下的大敌。早知道如此,当初怎么也不会放他离开?是不是该动用那秘密武器了?忽里温一时后悔,一时又犹豫不定。
斜利泰直起身子,双眼微红的看着忽里温,哽咽道:“斜利泰谢大汗不杀之恩!”
忽里温认真听完,道:“照你这么说,只要冲阵或者靠近,或者说只要我们用弓弩远攻,他们反倒拿我们没办法?”
当然,西路进攻吴朝的巴师图就是嫡系之一,毕竟谁也不敢把一支大军交给外人。斜利泰也不是忽里温的嫡系,而是忠于大汗,谁当大汗他忠于谁,像他这样的人,在元军中还有很多。
忽里温道:“斜利泰,起来吧!你是正面跟国民军交战过的,我问你,国民军与我军和越朝官军相比如何?”
苏圣平眉头一皱,道:“子明兄,受伤军士为何没有救治?”
斜利泰答道:“末将南下的时候,认真回想昨日的战况,发现那种武器有两大不足之处,一是需要点火,这样一来若是下雨天,就发挥不了作用了。二是似乎只能用一次,只要扛住它第一次发射,之后就无碍了,而且那种武器攻击的距离不远,甚至还没弓弩的射程远。但是,他们还有一种可以手仍会爆的武器,一旦我们接近,又会受损严重。而对方军阵齐整,轻易不受我军冲击影响。这样一来,我们无法靠近,靠近了还冲不破他们的军阵。”
蒋子明相信苏圣平的提议定然不会有什么阴谋,在温州的时候就见识过国民军的军医,他本来就想请求苏圣平支援,这会听苏圣平开口,欣喜的答应道:“如此甚好。”
此次南侵,因为战略目的并不是为了彻底灭亡南边两朝,而且忽里温和也呼温另有目的,因此南征军将中,忽里温真正的嫡系并不多。就连脱脱都算不上核心嫡系,只是他当上大汗之后,最先表忠心的大将,因此才受重用。
涡阳当天爆炸的详情已经送来,忽里温知道那种武器的厉害。听斜利泰这么说,嗯的一声,道:“你可有办法克制那种武器?”
斜利泰点点头,答道:“应是如此。”
蒋子明苦笑一声,道:“我军涡阳和宿州各有两名大夫,突围南下的时候还死了一个,这受伤的弟兄实在太多,三名军医忙不过来啊!”
斜利泰听到这个战报,不由的心中一松,看来自己还不是最惨的,好歹还跑出来一千多人。
说完这些后,苏圣平就告辞离开。国民军既然能够在固镇储备支援国民军的粮食,自然对固镇相当了解。新军也不能把镇内所有房屋都给占了,后勤部的人开始忙碌起来,先给军士们准备吃食和住宿的地方。至于苏圣平,则是选了一间稍大的屋子,开始接见此战的大小将领......
忽里温沉思片刻,道:“斜利泰,这些时日你就专门负责研究针对国民军的战法。等蚌埠这些地方搞定之后,我给你报仇雪恨的机会。”
除了有明确效忠对象的军将或者说原来的部落首领,还有很多没有明确选边站队的,而是只忠于大汗的,就如斜利泰一般。这些人,就像是“墙头草”,换句话说,如果现在大皇子趁机控制大都成为大汗,那么这些人就会忠于大皇子。因此,忽里温就想让更多的人忠于他,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这是此次南征的重要目的之一,如今看来效果不错,比如迭哥,比如仆力持斤,已经表现出要完全效忠他的意思了。经此一事,斜利泰刚刚也表现出了彻底忠于他的意思。
斜利泰赶紧躬身领命道:“末将定不辱使命,想出打败国民的办法。”忽里温这才点点头让他退下。
以前的大皇子、忽里温等人都拉拢了一批效忠自己的军将,也因此形成了各自的势力圈子。大皇子一着不慎,被国师阴了一把,输给了忽里温。但是,实际上大皇子的实力并未受损。因为,地方上忠于大皇子的势力仍在。
大家确实都在抗击元人,但你是反贼,我可是朝廷的官军。暗地里守望相助可以,表面上岂能亲如一家。蒋子明不好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干笑着不说话,请苏圣平进入固镇。
苏圣平哈哈一笑,道:“子明兄客气了,大家都是为了抗击元人,何必分的那么清楚。”
苏圣平道:“那行,到时还需子明兄吩咐新军弟兄们不要抵触。另外,元军的五千援军虽然没有继续北上,但还是要注意防范。我意调派我军军士布防,还请子明兄配合。”这是必然之举,新军也无力继续防守固镇,只能点头答应。
斜利泰答道:“末将敢肯定,若无那种武器,就算末将会败,也不至于败得那么快,败得那么彻底。”
斜利泰狐疑的看着他,忽里温这才说道:“仆力持斤来报,涡阳和宿州追击新军的五千骑军已全军覆没。已证实是中了国民军的圈套,卜孩儿他们在蕲县集遭遇国民军,两军在蕲县集外大战,我军不敌,卜孩儿当场战死。其他骑军仓皇逃跑,却落入国民的圈套,被他们全歼。想必是卜孩儿等人轻敌,中了苏圣平的圈套,又遭到那种会爆炸的武器攻击,方才有此大败。”
比如斜利泰的父亲,当时就带领他们的部落分封在山西长治府一带。这样一来,那个部落还是斜利泰的,斜利泰父子两代也都是长治府的最高军政长官。虽说这样会导致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军阀,但这无关眼光,跟元人的人数不足有很大关系,是无奈之举。
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