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油炸凤尾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爱吃油炸凤尾菇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蝗灾已经影响到了长安城,甚至如今的长安城内,都会有些许的蝗虫从低空飞过,带着让人憎恶的刺耳振翅声,可以想象作为蝗灾发源地的关东地区此时已经是怎样的人间炼狱了。
一位年长的老臣低声提醒,旧话重提。
若非日头西偏,李贤毫不怀疑他一个人能一直挖下去。
加上最初的一千套,足以组成三千精锐军,是可以改变这场战斗结果的力量。
说是突如其来也不太准确,毕竟去年异常的冬季就已经让大部分人意识到了今年必定不会是个太平年,甚至有不少的豪门大族已经率先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
这个问题没等李贤多做考虑。www.suxinwx.com
李贤站了起来,环视一圈,声音更加坚定。
只要能广泛种植起来,甚至能在未来几年内,便可根治此类蝗灾造成的后果。
“陛下,朝廷内外已有不少声音,认为此次蝗灾是天命不济,陛下是否考虑发布罪己诏,亲自祭天,以平息民愤?”
同时,他也在大唐各地紧急开设义仓,将朝廷所储备的粮草发放到急需的百姓手中,保证民生不至于立刻崩溃。
“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蝗灾啊……这个在华夏响彻了数千年的名词,早就如妖魔鬼怪一样,让人闻之色变。
李贤虽然从未经历过蝗灾,但也从相关的视频上看到过蝗灾的现场,无数密密麻麻的虫子在天空飞过,像是漫天的黄沙,让天空都变得一片阴沉。
这会儿蝗灾来了,他又说这玩意儿跟上苍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甚至于无法分辨出哪里是地面,哪里是天空。
“当务之急,就是将土豆的种子移栽到举国范围内,这有点困难。”
众臣纷纷点头。
即便是地上的茎叶被啃噬,但这时候地底的果实却已经差不多成熟,不怎么依赖地表的茎叶进行光合作用了。
“这次能否安然度过蝗灾,土豆、花生这些作物才是关键,土豆能够在贫瘠土地上生长,且高产,且花生等作物也耐旱、抗风,既能增加粮食来源,也能改善民众的营养问题。
整个大唐机器保持高速运转,在蝗灾兴起的初期,就已经展现出了一定效果。
蝗灾能被称之为“灾”,绝对不是这些寻常的方案能解决的。
更不要说在如今这个科技落后的大唐时代了。
它们爬过绿地,飞上枝头,啃噬一切目光所及之物。
但这话姚崇能说,李贤却不能说。
倭国使者心满意足的走了,以三倍的单价购买了两千套甲胄和武器装备。
面对这种灾难,所有人类的智慧和技术似乎都变得苍白无力,无法与这场天灾抗衡。
这是李贤第一次举行“公开演讲”。
只是当蝗虫漫天飞起的这一刻,还是让人的心忍不住紧紧揪了起来。
对于李贤这位大唐的传奇帝王,至少整个长安城的百姓已经拥戴到了极致。
“同时,暂时中断一些不必要的财政支出,集中资源用于抗灾。至于民间的恐慌,朕会命人向百姓宣讲,普及防治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大地上的庄稼瞬间化为废墟,农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辛苦耕作的田地被吞噬,毫无反抗之力。就连树木上刚抽出的嫩芽,也在它们的侵袭下,瞬间死去,残断的枝条甚至还没落地,就已经被啃噬干净。
老臣闻言,神色稍显尴尬。
“从今天起,立即组织举国之力,做好防治蝗虫的工作,广开义仓,调集粮草,确保各地民生无虞。
姚崇大声呵斥那位老臣,而后站出列请示:“陛下圣明,以孔明灯让我大唐百姓遨游九天,广修天下歧路以令通途,种土豆、结花生、殖祥瑞,令我大唐百姓免饥荒之苦,这般盛世之辉煌,又何曾祈求过上苍!
“大唐从来都不是靠上苍救济才能存在的盛世之朝,而如今,又岂能在所谓的蝗灾面前畏缩不前?”
姚崇这人可真是双标。
如今的大唐最让李贤满意的点就在于这里,朝中官员虽在政见上会有分歧,但当李贤拍案表决后,官员们都能将力量拧成一股绳,往一处使劲。
“但姚卿所言也有几分道理,所谓的天命与罪己诏,并不能解决眼前的困境。蝗灾只是表象,根本问题在于民生的困顿。”
蝗灾盛行的时候都是秋初或是秋中,实际上也和自然作物的开花结果的规律有关,这个时期的庄稼都处于初熟的阶段,已经可以食用,充足的食物满足了蝗虫繁衍的条件。
作为现代人灵魂的李贤很想说一句“给我好处、风调雨顺的便敬你是上苍,真要天灾人祸不断的,你是个狗屁!”
如今的花生已经近乎全民种植,但土豆还差了一些,如今的土豆几乎还只在关内种植,毕竟这东西到现在才只经历了两代栽培,即便再怎么高产,也没办法瞬间普及全国。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作物都是地下结果,位于地面上的茎叶就算被啃噬,实际影响也不会太大。”
这需要足够的重视,因此,李贤在朱雀门前搭了一个巨大的台子,邀请整个长安城的人来集中“表决”民意。
这些来自关东的蝗虫,飞速蔓延,吞噬一切生机。原本丰盈的麦田如今已被碧绿的蝗虫群吞噬殆尽,禾苗尽毁,大片的土地变成了荒芜一片。再加上夏末炎热,蝗虫的繁殖速度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皇帝这个位子有太多的眼睛盯着,被称为天子的人,就应当一言一行最符合“天意”。
整个朝堂上愁云惨淡。
但这点问题对于花生和土豆这类地下结果的作物来说影响却不算大。
自古以来,蝗虫灾害几乎都是天灾人祸交织的产物,给百姓带来的不仅仅是眼前的饥荒,还有无尽的恐慌与愁苦。
李贤心中已然有了决断,在笔记本上又开始写了下来。
实际上不止朝堂,最初蝗灾兴起的关东,甚至已经开始设坛祭拜,祈求所谓的蝗神。
周遭地区也有恐慌,某些地方更是出现了粮食抢购潮,百姓的情绪越来越不稳。
这话让朝中一片惊呼。
所以自古以来,百姓们预料到蝗灾的时候往往都会提前收割庄稼,即便是少收一些,也好过颗粒无收。
他顿了顿,又道:“姚爱卿所言不无道理,火烧坑埋,蚕食虫害,这是当务之急。但更重要的是,要寻找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
即便是在后世那个现代化的社会,面对铺天盖地的虫子,人也只能感到绝望。
亩产数千斤的土豆被分发到所有百姓手中,能榨油的花生、个顶个肥的凤凰、
大唐一方也几乎赚够了足够的钱去修建四条官道。
蝗灾来临,正是百姓稀缺粮食的时候,关内的百姓好不容易种植出来了足以让自家安稳度过这次蝗灾的粮食,如果将这些粮食当做种子分发全国,那将意味着他们也会过上食不果腹的生活。
“呼……至少尝试一下吧。”
……
接下来的几天,李贤忙得几乎没空喘息。
除了这些短期内能立刻见效的措施外,李贤并未放下警惕。
在得知大唐的皇帝要在朱雀门前搞所谓的“演讲”,整个长安城几乎来了大半人,将五十丈宽的朱雀大街围得密密麻麻。
或是心有不轨,也或许是时代的局限,就像老母鸡、土豆面世的时候被称作祥瑞一般,当蝗灾降临后,百官们秉承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认为是天子不修德行所致,呼吁李贤应该下罪己诏,祭祀上天。
他听从姚崇的建议,立即调集了无数由农民和兵丁组成的蝗虫防治队伍,四面八方出动,烧坑埋尸,燃起熊熊烈火,焚烧那些在麦田中肆意吞噬的蝗虫群。
舍己为人的品德被歌颂,从来都是因为它的难得。
李贤还没回应,姚崇就站了出来,喝道:“放屁!蝗虫终究是虫,火烧坑埋便是!”
李贤将目光放在了眼前的笔记本上。
这让姚崇有点急眼,刚想争辩,李贤又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激动。
远处的房屋在厚重的虫潮压迫下,屋顶和窗户都被密集的蝗虫覆盖,村民们无助地用手中的工具驱赶着,却根本无法阻挡这场天灾。
“一天烧埋不干净,便烧埋一个月,一个月烧埋不干净,那就烧埋一年!等到他日大雪覆地,这些虫子无庇护之所,天寒地冻便能冻死!当务之急非是什么罪己不罪己的,而是当解决民生,让百姓们能度过眼下的饥灾!”
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李贤又一次召回了倭国使者。
李贤看似是在口头上训诫姚崇,但实际却很明显是采用了姚崇的建议。
“姚卿言过了。”李贤平淡的说了句。
随后,又看向那位曾提议罪己诏的老臣,语气柔和但坚定:“朕深知国运与民心息息相关,天命不可违,但更不能只依赖上天的眷顾。唯有施策安民,才能安抚百姓的恐慌。”
当初土豆面世的时候,就当属他喊祥瑞的嗓门最大,挖土豆的兴致也最浓,先农坛的籍田拢共一千多亩,他一个人就挖了一亩多地。
在这个迷信的时代,姚崇这句话无疑就是在挑战“权威”。
但此时,李贤却丝毫高兴不起来。
“大唐以原定价格的三倍兜售武器甲胄与倭国,若是出售同样的武器装备给新罗,当同样以三倍的价格兜售。”
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从关东袭来,只是夏末,蝗虫就已经有了铺天盖地之势。
可是这样的双标……真是好样的!
这是他长久以来记下的感悟和灵机一动。
] 蝗灾已经影响到了长安城,甚至如今的长安城内,都会有些许的蝗虫从低空飞过,带着让人憎恶的刺耳振翅声,可以想象作为蝗灾发源地的关东地区此时已经是怎样的人间炼狱了。
一位年长的老臣低声提醒,旧话重提。
若非日头西偏,李贤毫不怀疑他一个人能一直挖下去。
加上最初的一千套,足以组成三千精锐军,是可以改变这场战斗结果的力量。
说是突如其来也不太准确,毕竟去年异常的冬季就已经让大部分人意识到了今年必定不会是个太平年,甚至有不少的豪门大族已经率先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
这个问题没等李贤多做考虑。www.suxinwx.com
李贤站了起来,环视一圈,声音更加坚定。
只要能广泛种植起来,甚至能在未来几年内,便可根治此类蝗灾造成的后果。
“陛下,朝廷内外已有不少声音,认为此次蝗灾是天命不济,陛下是否考虑发布罪己诏,亲自祭天,以平息民愤?”
同时,他也在大唐各地紧急开设义仓,将朝廷所储备的粮草发放到急需的百姓手中,保证民生不至于立刻崩溃。
“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
蝗灾啊……这个在华夏响彻了数千年的名词,早就如妖魔鬼怪一样,让人闻之色变。
李贤虽然从未经历过蝗灾,但也从相关的视频上看到过蝗灾的现场,无数密密麻麻的虫子在天空飞过,像是漫天的黄沙,让天空都变得一片阴沉。
这会儿蝗灾来了,他又说这玩意儿跟上苍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甚至于无法分辨出哪里是地面,哪里是天空。
“当务之急,就是将土豆的种子移栽到举国范围内,这有点困难。”
众臣纷纷点头。
即便是地上的茎叶被啃噬,但这时候地底的果实却已经差不多成熟,不怎么依赖地表的茎叶进行光合作用了。
“这次能否安然度过蝗灾,土豆、花生这些作物才是关键,土豆能够在贫瘠土地上生长,且高产,且花生等作物也耐旱、抗风,既能增加粮食来源,也能改善民众的营养问题。
整个大唐机器保持高速运转,在蝗灾兴起的初期,就已经展现出了一定效果。
蝗灾能被称之为“灾”,绝对不是这些寻常的方案能解决的。
更不要说在如今这个科技落后的大唐时代了。
它们爬过绿地,飞上枝头,啃噬一切目光所及之物。
但这话姚崇能说,李贤却不能说。
倭国使者心满意足的走了,以三倍的单价购买了两千套甲胄和武器装备。
面对这种灾难,所有人类的智慧和技术似乎都变得苍白无力,无法与这场天灾抗衡。
这是李贤第一次举行“公开演讲”。
只是当蝗虫漫天飞起的这一刻,还是让人的心忍不住紧紧揪了起来。
对于李贤这位大唐的传奇帝王,至少整个长安城的百姓已经拥戴到了极致。
“同时,暂时中断一些不必要的财政支出,集中资源用于抗灾。至于民间的恐慌,朕会命人向百姓宣讲,普及防治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大地上的庄稼瞬间化为废墟,农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辛苦耕作的田地被吞噬,毫无反抗之力。就连树木上刚抽出的嫩芽,也在它们的侵袭下,瞬间死去,残断的枝条甚至还没落地,就已经被啃噬干净。
老臣闻言,神色稍显尴尬。
“从今天起,立即组织举国之力,做好防治蝗虫的工作,广开义仓,调集粮草,确保各地民生无虞。
姚崇大声呵斥那位老臣,而后站出列请示:“陛下圣明,以孔明灯让我大唐百姓遨游九天,广修天下歧路以令通途,种土豆、结花生、殖祥瑞,令我大唐百姓免饥荒之苦,这般盛世之辉煌,又何曾祈求过上苍!
“大唐从来都不是靠上苍救济才能存在的盛世之朝,而如今,又岂能在所谓的蝗灾面前畏缩不前?”
姚崇这人可真是双标。
如今的大唐最让李贤满意的点就在于这里,朝中官员虽在政见上会有分歧,但当李贤拍案表决后,官员们都能将力量拧成一股绳,往一处使劲。
“但姚卿所言也有几分道理,所谓的天命与罪己诏,并不能解决眼前的困境。蝗灾只是表象,根本问题在于民生的困顿。”
蝗灾盛行的时候都是秋初或是秋中,实际上也和自然作物的开花结果的规律有关,这个时期的庄稼都处于初熟的阶段,已经可以食用,充足的食物满足了蝗虫繁衍的条件。
作为现代人灵魂的李贤很想说一句“给我好处、风调雨顺的便敬你是上苍,真要天灾人祸不断的,你是个狗屁!”
如今的花生已经近乎全民种植,但土豆还差了一些,如今的土豆几乎还只在关内种植,毕竟这东西到现在才只经历了两代栽培,即便再怎么高产,也没办法瞬间普及全国。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作物都是地下结果,位于地面上的茎叶就算被啃噬,实际影响也不会太大。”
这需要足够的重视,因此,李贤在朱雀门前搭了一个巨大的台子,邀请整个长安城的人来集中“表决”民意。
这些来自关东的蝗虫,飞速蔓延,吞噬一切生机。原本丰盈的麦田如今已被碧绿的蝗虫群吞噬殆尽,禾苗尽毁,大片的土地变成了荒芜一片。再加上夏末炎热,蝗虫的繁殖速度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皇帝这个位子有太多的眼睛盯着,被称为天子的人,就应当一言一行最符合“天意”。
整个朝堂上愁云惨淡。
但这点问题对于花生和土豆这类地下结果的作物来说影响却不算大。
自古以来,蝗虫灾害几乎都是天灾人祸交织的产物,给百姓带来的不仅仅是眼前的饥荒,还有无尽的恐慌与愁苦。
李贤心中已然有了决断,在笔记本上又开始写了下来。
实际上不止朝堂,最初蝗灾兴起的关东,甚至已经开始设坛祭拜,祈求所谓的蝗神。
周遭地区也有恐慌,某些地方更是出现了粮食抢购潮,百姓的情绪越来越不稳。
这话让朝中一片惊呼。
所以自古以来,百姓们预料到蝗灾的时候往往都会提前收割庄稼,即便是少收一些,也好过颗粒无收。
他顿了顿,又道:“姚爱卿所言不无道理,火烧坑埋,蚕食虫害,这是当务之急。但更重要的是,要寻找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
即便是在后世那个现代化的社会,面对铺天盖地的虫子,人也只能感到绝望。
亩产数千斤的土豆被分发到所有百姓手中,能榨油的花生、个顶个肥的凤凰、
大唐一方也几乎赚够了足够的钱去修建四条官道。
蝗灾来临,正是百姓稀缺粮食的时候,关内的百姓好不容易种植出来了足以让自家安稳度过这次蝗灾的粮食,如果将这些粮食当做种子分发全国,那将意味着他们也会过上食不果腹的生活。
“呼……至少尝试一下吧。”
……
接下来的几天,李贤忙得几乎没空喘息。
除了这些短期内能立刻见效的措施外,李贤并未放下警惕。
在得知大唐的皇帝要在朱雀门前搞所谓的“演讲”,整个长安城几乎来了大半人,将五十丈宽的朱雀大街围得密密麻麻。
或是心有不轨,也或许是时代的局限,就像老母鸡、土豆面世的时候被称作祥瑞一般,当蝗灾降临后,百官们秉承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认为是天子不修德行所致,呼吁李贤应该下罪己诏,祭祀上天。
他听从姚崇的建议,立即调集了无数由农民和兵丁组成的蝗虫防治队伍,四面八方出动,烧坑埋尸,燃起熊熊烈火,焚烧那些在麦田中肆意吞噬的蝗虫群。
舍己为人的品德被歌颂,从来都是因为它的难得。
李贤还没回应,姚崇就站了出来,喝道:“放屁!蝗虫终究是虫,火烧坑埋便是!”
李贤将目光放在了眼前的笔记本上。
这让姚崇有点急眼,刚想争辩,李贤又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激动。
远处的房屋在厚重的虫潮压迫下,屋顶和窗户都被密集的蝗虫覆盖,村民们无助地用手中的工具驱赶着,却根本无法阻挡这场天灾。
“一天烧埋不干净,便烧埋一个月,一个月烧埋不干净,那就烧埋一年!等到他日大雪覆地,这些虫子无庇护之所,天寒地冻便能冻死!当务之急非是什么罪己不罪己的,而是当解决民生,让百姓们能度过眼下的饥灾!”
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李贤又一次召回了倭国使者。
李贤看似是在口头上训诫姚崇,但实际却很明显是采用了姚崇的建议。
“姚卿言过了。”李贤平淡的说了句。
随后,又看向那位曾提议罪己诏的老臣,语气柔和但坚定:“朕深知国运与民心息息相关,天命不可违,但更不能只依赖上天的眷顾。唯有施策安民,才能安抚百姓的恐慌。”
当初土豆面世的时候,就当属他喊祥瑞的嗓门最大,挖土豆的兴致也最浓,先农坛的籍田拢共一千多亩,他一个人就挖了一亩多地。
在这个迷信的时代,姚崇这句话无疑就是在挑战“权威”。
但此时,李贤却丝毫高兴不起来。
“大唐以原定价格的三倍兜售武器甲胄与倭国,若是出售同样的武器装备给新罗,当同样以三倍的价格兜售。”
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从关东袭来,只是夏末,蝗虫就已经有了铺天盖地之势。
可是这样的双标……真是好样的!
这是他长久以来记下的感悟和灵机一动。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