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今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江今九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或许她和自己一样,也去了一个陌生的时代,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再不用像这辈子一样做牛做马,还遭家人嫌弃。
想到这些魏如兰就没了心情,把手里那把豆子撒回框中。而周根呢,惦记着李有才家的牛,出门了。
去粮所交公粮的时候,还因为秕谷清理的不够干净,被粮所的干部批评了。
从医院回到这个家后,根据零碎听到的信息,她了解到原身也叫李娟,是魏如兰和第一人丈夫生的孩子,四岁那边跟着魏如兰来到周家。
魏如兰看着只隔了一个木门的房间,知道这话肯定被屋子里的女儿听了去,不过她并不在意。相反的,她其实也差不多是这想法。
她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个老人,不小心被耙子刺穿了脚跟,没多久就去世了,后来听人说是因为什么破伤风。
周根当然知道,但依旧不满冷哼了声,故意提高嗓门抱怨道:“可真是会挑时间生病,一年那么多日子,偏挑农忙的时候。”
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萌芽发展,但绝大部分人骨子里还是信仰吃公家饭,少部分有胆识的人洞察到先机,抓住了机会,艰苦创业。
外头传来重物掉落地的声音,打断了李娟的思绪。
“手电筒才那么点光,万一不小心伤到了怎么办?要不还是明天吧,李有才不是说今天忙完牛就能借我们吗?”
周根很着急,却只能忍着。
答案是会。
她连忙竖起耳朵,听外面发生什么事。
听到丈夫说要打着手电筒把地犁了,魏如兰不赞同。
从掌握的信息来看,原身应该是一个被驯化得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牺牲型长姐。
那对夫妻怎么不说了?
对于上辈子的最后记忆,是晚上九点还在公司加班,口干了想给自己倒杯水,谁知道站起身后却一阵天旋地转……再有意识,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不过却是这个时代的病床。
同村的李有才说今天晚上牛就能借给他们,他打算打着手电筒都要把家里那几亩田给犁好,明天一早就把秧苗种下去。
“行吧,就听你的。”
听到妻子这话,周根很生气:“万一明天李有才忽然要用牛,我们岂不是又得等上两天?还插不插秧了?”
丈夫话说得难听,但魏如兰不敢吭声。
虽然同叫李娟,但她却是五天前才来到这个时代的,不,准确的说是她的灵魂是五天前才来到这个时代的。
两人是夫妻,周根却说‘你女儿’,一切皆因两人其实是半路夫妻。
“都躺了五天了还没好,乡下人哪有这么娇贵的。”周根意见很大。
想起来也是可笑,如果不是穿越,她可能都想不到自己还会有躺平的一天。
刚才那砰一声,正是他把牛按扔下地所致。他成功从李有才那借到牛,打算随便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就下地干活。
活动完筋骨的李娟闭上眼,不由开始思考在这个时代要怎样才能活得轻松些。
她也不懂什么是破伤风,只觉得太恐怖了,明明血都止住了,人却还是没了。
从苦难年代走过来的人,深知粮食的重要,所以把田地里的活看得格外重。
砰。
在那一门之隔的破败的房间里,躺在铺着破旧凉席的木板床上的李娟,在听不到外头的声音后,缓缓睁开眼。
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让普通人没得停下来喘口气的时代。
那应该是原身这辈子第一次去大医院,也是最后一次。
这时节多忙啊,要把晒干的谷子拖去镇上的粮所交公粮,要收豆子,要育秧苗,要插秧……
至于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她想,应该是二十一世纪的她在连续上了三十五天班后猝死了。
李娟不得不承认,周根确确实实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农民。
魏如兰叹了口气,告诉丈夫:“前天彻底退烧了,但人还是虚弱得很。”
多说点,她才能多了解目前身处什么情况。
刚为早稻忙活完的李家村人,又要开始勤勤恳恳为插秧忙碌。
罢了罢了,996社畜的日子,上辈子经历过就够了,这辈子怎么轻松怎么活吧,什么理想、奋斗、上进、建设社会主义,就交给其他有能力之人。
《八零之继姐》
已是傍晚时分,那一片片望不到尽头的水田,四处散落着忙碌的身影。
不否认丈夫这话有道理,加上魏如兰向来不敢反抗丈夫,只能同意。
带着拖油瓶嫁人,魏如兰也非常有自知之明,并未指望周根能多真心对自己的大女儿。在她看来,只要愿意给个地方住给口饭吃,她认为就做得很好了。
不一会,她就听到周根喜气洋洋说:“快随便搞点吃的,吃完饭抓紧去犁地。”
他们家的秧苗今年长势格外好,得抓紧种下去才行。
这具身体大病一场后真的很虚,所以她打算尽可能让自己修养久一些,至少要到耕种结束。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么多日子可以生病,偏偏挑这时候。
在丈夫发泄了一通后,魏如兰才讨好笑了笑,“医生不是说她积劳成疾,还伤了元气,好起来是需要点时间的。”
往年这些事都不用她操心,有大女儿操持。今年大女儿一病,全都压她肩上了。
从地里回来,周根先进了厨房,拿起水瓢直接从水缸里舀了半勺凉水,咕噜噜咕噜喝下肚后,才来到客厅,对正在挑黄豆的妻子说了自己的打算。
但外头的聊天显然停止了,确定自己不会再听到什么,李娟微不可察叹了口气。
人生就是那么的无可奈何,哪怕你不愿意卷,可大环境如此,像他们这种没有家庭可以依托的普通人,想要生存下去,只能被迫去卷。
魏如兰:“……”
四年级就彻底辍学帮着家里干活,为这个家做牛做马多年,终于在一个星期前积劳成疾倒下。
1982年7月,正是夏耕时节。
十六年前,魏如兰的第一个丈夫意外去世,婆婆和小叔子又容不下她和女儿。没办法,经人介绍,她带着女儿嫁到李家村,和家庭极度困难娶不上媳妇的周根结成夫妻。
李娟翻了个身,动了动躺到有些发酸的手和脚。
可他们家没牛,没牛就没办法犁地,而插秧第一件事便是灌水犁地。所以他只能等别人家忙完了,借人家的牛把自己那两亩水田犁好。
周根站在田埂上,看着别人都在忙碌,急得直跺脚。
但也仅此而已。
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些天,除了尽可能掌握有用的信息,李娟也时常会想,如果上辈子知道努力奋斗的结果会是这样,还会那样拼命吗?
原身的灵魂离开了,也解脱了。
这十几年,周根也做到了。
见妻子妥协,周根便不再说这事,改而问:“你女儿怎么样了?”
] 或许她和自己一样,也去了一个陌生的时代,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再不用像这辈子一样做牛做马,还遭家人嫌弃。
想到这些魏如兰就没了心情,把手里那把豆子撒回框中。而周根呢,惦记着李有才家的牛,出门了。
去粮所交公粮的时候,还因为秕谷清理的不够干净,被粮所的干部批评了。
从医院回到这个家后,根据零碎听到的信息,她了解到原身也叫李娟,是魏如兰和第一人丈夫生的孩子,四岁那边跟着魏如兰来到周家。
魏如兰看着只隔了一个木门的房间,知道这话肯定被屋子里的女儿听了去,不过她并不在意。相反的,她其实也差不多是这想法。
她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个老人,不小心被耙子刺穿了脚跟,没多久就去世了,后来听人说是因为什么破伤风。
周根当然知道,但依旧不满冷哼了声,故意提高嗓门抱怨道:“可真是会挑时间生病,一年那么多日子,偏挑农忙的时候。”
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萌芽发展,但绝大部分人骨子里还是信仰吃公家饭,少部分有胆识的人洞察到先机,抓住了机会,艰苦创业。
外头传来重物掉落地的声音,打断了李娟的思绪。
“手电筒才那么点光,万一不小心伤到了怎么办?要不还是明天吧,李有才不是说今天忙完牛就能借我们吗?”
周根很着急,却只能忍着。
答案是会。
她连忙竖起耳朵,听外面发生什么事。
听到丈夫说要打着手电筒把地犁了,魏如兰不赞同。
从掌握的信息来看,原身应该是一个被驯化得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牺牲型长姐。
那对夫妻怎么不说了?
对于上辈子的最后记忆,是晚上九点还在公司加班,口干了想给自己倒杯水,谁知道站起身后却一阵天旋地转……再有意识,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不过却是这个时代的病床。
同村的李有才说今天晚上牛就能借给他们,他打算打着手电筒都要把家里那几亩田给犁好,明天一早就把秧苗种下去。
“行吧,就听你的。”
听到妻子这话,周根很生气:“万一明天李有才忽然要用牛,我们岂不是又得等上两天?还插不插秧了?”
丈夫话说得难听,但魏如兰不敢吭声。
虽然同叫李娟,但她却是五天前才来到这个时代的,不,准确的说是她的灵魂是五天前才来到这个时代的。
两人是夫妻,周根却说‘你女儿’,一切皆因两人其实是半路夫妻。
“都躺了五天了还没好,乡下人哪有这么娇贵的。”周根意见很大。
想起来也是可笑,如果不是穿越,她可能都想不到自己还会有躺平的一天。
刚才那砰一声,正是他把牛按扔下地所致。他成功从李有才那借到牛,打算随便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就下地干活。
活动完筋骨的李娟闭上眼,不由开始思考在这个时代要怎样才能活得轻松些。
她也不懂什么是破伤风,只觉得太恐怖了,明明血都止住了,人却还是没了。
从苦难年代走过来的人,深知粮食的重要,所以把田地里的活看得格外重。
砰。
在那一门之隔的破败的房间里,躺在铺着破旧凉席的木板床上的李娟,在听不到外头的声音后,缓缓睁开眼。
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让普通人没得停下来喘口气的时代。
那应该是原身这辈子第一次去大医院,也是最后一次。
这时节多忙啊,要把晒干的谷子拖去镇上的粮所交公粮,要收豆子,要育秧苗,要插秧……
至于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她想,应该是二十一世纪的她在连续上了三十五天班后猝死了。
李娟不得不承认,周根确确实实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农民。
魏如兰叹了口气,告诉丈夫:“前天彻底退烧了,但人还是虚弱得很。”
多说点,她才能多了解目前身处什么情况。
刚为早稻忙活完的李家村人,又要开始勤勤恳恳为插秧忙碌。
罢了罢了,996社畜的日子,上辈子经历过就够了,这辈子怎么轻松怎么活吧,什么理想、奋斗、上进、建设社会主义,就交给其他有能力之人。
《八零之继姐》
已是傍晚时分,那一片片望不到尽头的水田,四处散落着忙碌的身影。
不否认丈夫这话有道理,加上魏如兰向来不敢反抗丈夫,只能同意。
带着拖油瓶嫁人,魏如兰也非常有自知之明,并未指望周根能多真心对自己的大女儿。在她看来,只要愿意给个地方住给口饭吃,她认为就做得很好了。
不一会,她就听到周根喜气洋洋说:“快随便搞点吃的,吃完饭抓紧去犁地。”
他们家的秧苗今年长势格外好,得抓紧种下去才行。
这具身体大病一场后真的很虚,所以她打算尽可能让自己修养久一些,至少要到耕种结束。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么多日子可以生病,偏偏挑这时候。
在丈夫发泄了一通后,魏如兰才讨好笑了笑,“医生不是说她积劳成疾,还伤了元气,好起来是需要点时间的。”
往年这些事都不用她操心,有大女儿操持。今年大女儿一病,全都压她肩上了。
从地里回来,周根先进了厨房,拿起水瓢直接从水缸里舀了半勺凉水,咕噜噜咕噜喝下肚后,才来到客厅,对正在挑黄豆的妻子说了自己的打算。
但外头的聊天显然停止了,确定自己不会再听到什么,李娟微不可察叹了口气。
人生就是那么的无可奈何,哪怕你不愿意卷,可大环境如此,像他们这种没有家庭可以依托的普通人,想要生存下去,只能被迫去卷。
魏如兰:“……”
四年级就彻底辍学帮着家里干活,为这个家做牛做马多年,终于在一个星期前积劳成疾倒下。
1982年7月,正是夏耕时节。
十六年前,魏如兰的第一个丈夫意外去世,婆婆和小叔子又容不下她和女儿。没办法,经人介绍,她带着女儿嫁到李家村,和家庭极度困难娶不上媳妇的周根结成夫妻。
李娟翻了个身,动了动躺到有些发酸的手和脚。
可他们家没牛,没牛就没办法犁地,而插秧第一件事便是灌水犁地。所以他只能等别人家忙完了,借人家的牛把自己那两亩水田犁好。
周根站在田埂上,看着别人都在忙碌,急得直跺脚。
但也仅此而已。
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些天,除了尽可能掌握有用的信息,李娟也时常会想,如果上辈子知道努力奋斗的结果会是这样,还会那样拼命吗?
原身的灵魂离开了,也解脱了。
这十几年,周根也做到了。
见妻子妥协,周根便不再说这事,改而问:“你女儿怎么样了?”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