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想上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鱼想上岸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沈瑶却很自信:“我看过,我教你。”她又不要什么巧夺天工的成品,只是要给布上添点花样而已,她的画的花也就只是五个不同方向的线来表示,所以就算就一整条铺花的布也很简单。
沈大郎不会绣花,但裁衣也需要穿针引线的,还要求针脚,所以沈瑶说的那种只需要短线的绣法在他眼里不算难。
沈母因为有竹编生意,在自己的山上种了不少竹子,除了自己用,有时村民要用竹子也会和沈母打个招呼,然后去砍来用。
“我们方法不一样呀。”沈瑶早就想明白了,“镇上我直接找小孩子卖,你却是找大人卖,大人不愿意买,小孩子当然没办法了。”
沈二郎瞪眼,不理解了:“为啥,你不是说县城还没有镇上卖的好吗?”
沈瑶是真的不会,扎的针长短不一,没两下线就乱七八糟了。沈大郎看不下去,接过了布,把前头沈瑶弄得都拆了,自己动起手来。
既然布没得选,那就只能往上面添东西了。兄妹俩去找沈大郎,沈大郎听了沈瑶的疑问,想了想道:“想要布好看点啊,那就往上染颜色,或者绣花。”
沈瑶哼了一声:“但你就是剩了一个,你没卖完。我要是带十个,在镇子上也能卖得完,你卖的完吗?”
沈瑶一锤定音,随着她做买卖的次数增加,家里也不拦着她自己出主意。沈瑶也有分寸,一般不会做太费本钱的事,大多用她自己攒下来的钱就能解决。
姚氏整理了一下沈母带回来的枣子,学着大夫家那样铺在竹筛里晒:“这些也不少了,大概有三十几斤,大夫说晒了轻一半,也有十五斤了。”
沈二郎有些委屈,他今天卖竹球也花了很大力气的:“其实好多小孩愿意买的,都是大人不愿意。”
姚氏对沈母的话都是很信服的,听罢点头:“我外家那儿也有,要是村里找不着,我过年回去让娘帮我们找找。”
沈瑶点头,觉得这是一个办法:“也行,但是我们家的布没有他们自己的好看呀,不知道行不行。”
沈二郎松了口气,咔哧咔哧地吃掉手里的红枣,满意了。
沈二郎去县城只能在卖农贸的街上卖竹球,那都是来买菜的大人,带小孩的只有一部分,而愿意因为小孩撒娇拿出四五文钱哄的又是这一部分中的一小部分,自然难卖了。
她花了两天的时间,把村子周围的山坡都大概走了一遍,然后回来说:“我找了,有七棵枣树。今年晚了,看不出来能结的果多不多。”
沈瑶低头一看,这花确实简陋,不太写实,也难怪沈大郎认不出来。但是复杂的她又不会,所以就这样吧。
这两天他又和沈瑶去过一次镇子,他也接受了沈瑶的那套解释。
姚氏便按耐下性子。
沈瑶也不示弱:“那好,我还拿了一个订单回来,他跟我定了一个六文钱的竹球,加上这个,我卖的钱就和你一样了。我还比你多卖出去一个。”
沈瑶摇头:“还是要去县城卖。”
沈瑶拍掌:“对,县城的小孩肯定比镇上的有钱,这就卖得多了呀。”
沈瑶哪里知道,反正她决定:“我们染一捆麻线,大哥,你帮我往布条上绣这种花样。”
沈大郎摇手:“我可不会绣花。”
沈瑶今天也有此感,于是点了下脑袋:“大人都比较小气。”
沈二郎也想不管不顾地说当然卖的完,但沈母在一旁接了话:“竹球的生意确实不算好,需要许久才有人愿意来买。”
沈瑶不甘示弱地回瞪过去:“谁说的,我只是说你在县城那么***我在镇上那么卖,卖的少。”
沈瑶自有一套道理:“你卖六个是只有六个人来买,我卖六个是因为我只有六个球呀。那球没多久我就卖光了,但是你还剩一个回来呢。我还不用早起去县城,回来还比你早,我还有时间去大集卖了红枣,挣得比你多。”
大家都觉得,男子只要会织布裁衣就够用了,要是会染布,那就是很不错的了。
别看沈瑶在镇子里卖竹球很顺利,但如果加上那些回去拿钱被大人拒绝的小孩,她能卖出去的量还能加两倍。
沈母先去了自己的山上找,这是村子划给她的口分田,大约八十亩,每个成丁都有。在长涧村甚至周围几个村,大家的口分田都是附近的山。
所以她去织布间转了一圈,又跑去厨房灶里掏了一截没烧尽的树枝,在布条上画了两笔。
毕竟竹球四五文一个的价钱,和草编不是一个级别的。
姚氏早就心痛得不行,直到沈母忍不住开口让沈瑶收
姚氏对撒娇卖乖的沈瑶向来没有办法,让她端了一盆粥出去。
沈二郎点头,觉得有道理。沈瑶却还没说完:“我们这次要做的好看一点,有人嫌弃它不好看呢。”
还没咬呢,就被屋子里出来的沈大郎看个正着。沈二郎动作一僵,然后沈大郎就瞪了他一眼,但没出声,转身去厨房了。
姚氏点点她的脑袋:“你倒是胆子大了,敢说爹的坏话?”
沈大郎看了两眼,不确定地问:“你这画的,是花?”
不一会儿,一条带花的布条就完成了。沈瑶摸了摸,看了看,觉得很满意。
沈家的家境很少吃肉,为了给孩子补营养,也多是半个多月买一次鱼,猪肉是过年过节才可能出现的,所以每次吃肉都是家里很值得庆祝的事。这块猪肉瘦多肥少,肥的部分都在沈瑶和沈二郎的碗里了。俩小孩吃得很香,三个大人就吃着瘦肉和汤里的萝卜白菜也觉得不错。
沈瑶穿的衣服是麻布的原生颜色,没染过,村里人都穿的一样,便没人在意这个。觉得什么颜色不都是同样的衣服,还要花力气染干什么。
沈瑶连连道歉:“爹,我不是说你,我是说镇子上的人。我去卖竹球的时候,有大人不让小孩子来买嘛。”
沈母没同意,还趁机教育孩子:“虽说山现在是我的,但那些东西不是我种出来的,那都是野物,是不能占为己有的。只要我们勤快点,早点摘就行,可不能那么霸道。”
沈瑶讨好地说:“爹,你才不小气,你给我做衣裳,还给我们买肉吃。”
口分田又不能拿来种,所以大家也不是多看重。只要不是大规模地砍树烧荒,随便人来去。
沈瑶从织布间跑出去,跟小牛犊一样撞进沈母的怀里,好在沈母事先瞧见了,一把抱住她。
不过这次,沈瑶没有收住,她不满足于给竹球上绑布条,还想给整个球都蒙上布。这不仅要费许多布,还有很多线。
可长涧村就是个穷山村,能做到花钱送男孩去学手艺的人家太少了,况且,学会了也不一定常用得起,绣线可是丝做的,不便宜。
至于绣花,那比染布的人家还少。这是个手艺活,是和竹编一样,要送去学或者家里有人教才能学会的。
姚氏正好端菜出来,没好气地看了沈瑶一眼。沈瑶瞬间闭嘴,心虚地对姚氏笑笑,跳下桌子:“爹,我帮你拿菜。”
“能!”
她把画了底的布往沈大郎面前一摊:“大哥,你就照着这个绣好了。”
沈母坐下休息:“明年早点去,应该能多摘些。”
这时枣树已经结果一段时间了,所以沈母仅找到的几棵枣树上果子都剩的不多,所以她也就装了半箩筐,记下树的位子就回来了。
进来凑热闹的姚氏倒是多看了一会儿:“这么看,倒有点像花样了。这算是绣吗?”
沈瑶对刺绣有点印象,不是她自己的印象,而是做过梦的印象。她这大半年已经习惯相信自己的梦,她的梦比她懂得多多了。
见沈大郎捏着针手足无措,沈瑶干脆接过来,这里刺一下那里刺一下:“就这样嘛,这里刺进去,这里穿出来,就有线留在上面了。”
他瞪大眼睛,下意识回头看一眼沈母。见她和姚氏面对面说话,这才转回来,没忍住也上手摸了一颗。
沈二郎就想,怎么样才算好看呢。他想到镇上小孩的竹球:“我们也用碎布绑一下?”
沈二郎被绕晕了,听得半懂,不过也抓着听懂的反驳:“卖红枣不算,我就算卖竹球的钱。”
姚氏和沈母说了红枣的事,沈母斟酌道:“移栽先不急,这么冷种了也活不了。这两天我上山找找,先摘一些回来晒晒,如果能卖上价,我们明年就种。”
会染布的人家也有,比如村长家。村长家人要去镇子上开铺子,村长自己也比较注重这些,所以家里染色的布比较多,小篓就会在节日时把染布衣裳穿到身上。
沈二郎一转眼珠子,听明白了:“你是说,我们也直接去找小孩子卖球?”
沈二郎拿出筐里仅剩的一个竹球:“卖了六个,剩一个。”
沈瑶欢声笑了一阵,这才说起镇上的事,她问沈二郎竹球的情况。
沈大郎觉得自己绣得怪模怪样的,不太好意思:“这,这能有人喜欢吗?”
沈二郎不服气:“那是明天的,不是今天的。”
而颜色鲜亮的布,即使是碎布,也不便宜,沈瑶觉得用来装饰三四文一个的竹球不划算。
确实,沈家的布都是自家织的麻布,所以多是麻色,穿久了就是白褐色或者发灰。
沈二郎在旁边出主意:“能不能把娘山上的树围起来,不让人摘,就我们一家摘。”
沈瑶比较了一下:“那还是镇上更好卖?”
沈二郎觉得不对,反驳:“你卖六个,我也卖六个,我的还贵呢,怎么会是镇上更好卖?”
吃完,他和沈瑶说话:“以后我们就只去镇上卖球吗?”
沈二郎虚虚地点头,扭头想看沈瑶,却发现她正悄咪咪地摸果子偷吃。
沈母就笑了笑:“先不急着让岳母帮忙,离年还早呢。”
] 沈瑶却很自信:“我看过,我教你。”她又不要什么巧夺天工的成品,只是要给布上添点花样而已,她的画的花也就只是五个不同方向的线来表示,所以就算就一整条铺花的布也很简单。
沈大郎不会绣花,但裁衣也需要穿针引线的,还要求针脚,所以沈瑶说的那种只需要短线的绣法在他眼里不算难。
沈母因为有竹编生意,在自己的山上种了不少竹子,除了自己用,有时村民要用竹子也会和沈母打个招呼,然后去砍来用。
“我们方法不一样呀。”沈瑶早就想明白了,“镇上我直接找小孩子卖,你却是找大人卖,大人不愿意买,小孩子当然没办法了。”
沈二郎瞪眼,不理解了:“为啥,你不是说县城还没有镇上卖的好吗?”
沈瑶是真的不会,扎的针长短不一,没两下线就乱七八糟了。沈大郎看不下去,接过了布,把前头沈瑶弄得都拆了,自己动起手来。
既然布没得选,那就只能往上面添东西了。兄妹俩去找沈大郎,沈大郎听了沈瑶的疑问,想了想道:“想要布好看点啊,那就往上染颜色,或者绣花。”
沈瑶哼了一声:“但你就是剩了一个,你没卖完。我要是带十个,在镇子上也能卖得完,你卖的完吗?”
沈瑶一锤定音,随着她做买卖的次数增加,家里也不拦着她自己出主意。沈瑶也有分寸,一般不会做太费本钱的事,大多用她自己攒下来的钱就能解决。
姚氏整理了一下沈母带回来的枣子,学着大夫家那样铺在竹筛里晒:“这些也不少了,大概有三十几斤,大夫说晒了轻一半,也有十五斤了。”
沈二郎有些委屈,他今天卖竹球也花了很大力气的:“其实好多小孩愿意买的,都是大人不愿意。”
姚氏对沈母的话都是很信服的,听罢点头:“我外家那儿也有,要是村里找不着,我过年回去让娘帮我们找找。”
沈瑶点头,觉得这是一个办法:“也行,但是我们家的布没有他们自己的好看呀,不知道行不行。”
沈二郎松了口气,咔哧咔哧地吃掉手里的红枣,满意了。
沈二郎去县城只能在卖农贸的街上卖竹球,那都是来买菜的大人,带小孩的只有一部分,而愿意因为小孩撒娇拿出四五文钱哄的又是这一部分中的一小部分,自然难卖了。
她花了两天的时间,把村子周围的山坡都大概走了一遍,然后回来说:“我找了,有七棵枣树。今年晚了,看不出来能结的果多不多。”
沈瑶低头一看,这花确实简陋,不太写实,也难怪沈大郎认不出来。但是复杂的她又不会,所以就这样吧。
这两天他又和沈瑶去过一次镇子,他也接受了沈瑶的那套解释。
姚氏便按耐下性子。
沈瑶也不示弱:“那好,我还拿了一个订单回来,他跟我定了一个六文钱的竹球,加上这个,我卖的钱就和你一样了。我还比你多卖出去一个。”
沈瑶摇头:“还是要去县城卖。”
沈瑶拍掌:“对,县城的小孩肯定比镇上的有钱,这就卖得多了呀。”
沈瑶哪里知道,反正她决定:“我们染一捆麻线,大哥,你帮我往布条上绣这种花样。”
沈大郎摇手:“我可不会绣花。”
沈瑶今天也有此感,于是点了下脑袋:“大人都比较小气。”
沈二郎也想不管不顾地说当然卖的完,但沈母在一旁接了话:“竹球的生意确实不算好,需要许久才有人愿意来买。”
沈瑶不甘示弱地回瞪过去:“谁说的,我只是说你在县城那么***我在镇上那么卖,卖的少。”
沈瑶自有一套道理:“你卖六个是只有六个人来买,我卖六个是因为我只有六个球呀。那球没多久我就卖光了,但是你还剩一个回来呢。我还不用早起去县城,回来还比你早,我还有时间去大集卖了红枣,挣得比你多。”
大家都觉得,男子只要会织布裁衣就够用了,要是会染布,那就是很不错的了。
别看沈瑶在镇子里卖竹球很顺利,但如果加上那些回去拿钱被大人拒绝的小孩,她能卖出去的量还能加两倍。
沈母先去了自己的山上找,这是村子划给她的口分田,大约八十亩,每个成丁都有。在长涧村甚至周围几个村,大家的口分田都是附近的山。
所以她去织布间转了一圈,又跑去厨房灶里掏了一截没烧尽的树枝,在布条上画了两笔。
毕竟竹球四五文一个的价钱,和草编不是一个级别的。
姚氏早就心痛得不行,直到沈母忍不住开口让沈瑶收
姚氏对撒娇卖乖的沈瑶向来没有办法,让她端了一盆粥出去。
沈二郎点头,觉得有道理。沈瑶却还没说完:“我们这次要做的好看一点,有人嫌弃它不好看呢。”
还没咬呢,就被屋子里出来的沈大郎看个正着。沈二郎动作一僵,然后沈大郎就瞪了他一眼,但没出声,转身去厨房了。
姚氏点点她的脑袋:“你倒是胆子大了,敢说爹的坏话?”
沈大郎看了两眼,不确定地问:“你这画的,是花?”
不一会儿,一条带花的布条就完成了。沈瑶摸了摸,看了看,觉得很满意。
沈家的家境很少吃肉,为了给孩子补营养,也多是半个多月买一次鱼,猪肉是过年过节才可能出现的,所以每次吃肉都是家里很值得庆祝的事。这块猪肉瘦多肥少,肥的部分都在沈瑶和沈二郎的碗里了。俩小孩吃得很香,三个大人就吃着瘦肉和汤里的萝卜白菜也觉得不错。
沈瑶穿的衣服是麻布的原生颜色,没染过,村里人都穿的一样,便没人在意这个。觉得什么颜色不都是同样的衣服,还要花力气染干什么。
沈瑶连连道歉:“爹,我不是说你,我是说镇子上的人。我去卖竹球的时候,有大人不让小孩子来买嘛。”
沈母没同意,还趁机教育孩子:“虽说山现在是我的,但那些东西不是我种出来的,那都是野物,是不能占为己有的。只要我们勤快点,早点摘就行,可不能那么霸道。”
沈瑶讨好地说:“爹,你才不小气,你给我做衣裳,还给我们买肉吃。”
口分田又不能拿来种,所以大家也不是多看重。只要不是大规模地砍树烧荒,随便人来去。
沈瑶从织布间跑出去,跟小牛犊一样撞进沈母的怀里,好在沈母事先瞧见了,一把抱住她。
不过这次,沈瑶没有收住,她不满足于给竹球上绑布条,还想给整个球都蒙上布。这不仅要费许多布,还有很多线。
可长涧村就是个穷山村,能做到花钱送男孩去学手艺的人家太少了,况且,学会了也不一定常用得起,绣线可是丝做的,不便宜。
至于绣花,那比染布的人家还少。这是个手艺活,是和竹编一样,要送去学或者家里有人教才能学会的。
姚氏正好端菜出来,没好气地看了沈瑶一眼。沈瑶瞬间闭嘴,心虚地对姚氏笑笑,跳下桌子:“爹,我帮你拿菜。”
“能!”
她把画了底的布往沈大郎面前一摊:“大哥,你就照着这个绣好了。”
沈母坐下休息:“明年早点去,应该能多摘些。”
这时枣树已经结果一段时间了,所以沈母仅找到的几棵枣树上果子都剩的不多,所以她也就装了半箩筐,记下树的位子就回来了。
进来凑热闹的姚氏倒是多看了一会儿:“这么看,倒有点像花样了。这算是绣吗?”
沈瑶对刺绣有点印象,不是她自己的印象,而是做过梦的印象。她这大半年已经习惯相信自己的梦,她的梦比她懂得多多了。
见沈大郎捏着针手足无措,沈瑶干脆接过来,这里刺一下那里刺一下:“就这样嘛,这里刺进去,这里穿出来,就有线留在上面了。”
他瞪大眼睛,下意识回头看一眼沈母。见她和姚氏面对面说话,这才转回来,没忍住也上手摸了一颗。
沈二郎就想,怎么样才算好看呢。他想到镇上小孩的竹球:“我们也用碎布绑一下?”
沈二郎被绕晕了,听得半懂,不过也抓着听懂的反驳:“卖红枣不算,我就算卖竹球的钱。”
姚氏和沈母说了红枣的事,沈母斟酌道:“移栽先不急,这么冷种了也活不了。这两天我上山找找,先摘一些回来晒晒,如果能卖上价,我们明年就种。”
会染布的人家也有,比如村长家。村长家人要去镇子上开铺子,村长自己也比较注重这些,所以家里染色的布比较多,小篓就会在节日时把染布衣裳穿到身上。
沈二郎一转眼珠子,听明白了:“你是说,我们也直接去找小孩子卖球?”
沈二郎拿出筐里仅剩的一个竹球:“卖了六个,剩一个。”
沈瑶欢声笑了一阵,这才说起镇上的事,她问沈二郎竹球的情况。
沈大郎觉得自己绣得怪模怪样的,不太好意思:“这,这能有人喜欢吗?”
沈二郎不服气:“那是明天的,不是今天的。”
而颜色鲜亮的布,即使是碎布,也不便宜,沈瑶觉得用来装饰三四文一个的竹球不划算。
确实,沈家的布都是自家织的麻布,所以多是麻色,穿久了就是白褐色或者发灰。
沈二郎在旁边出主意:“能不能把娘山上的树围起来,不让人摘,就我们一家摘。”
沈瑶比较了一下:“那还是镇上更好卖?”
沈二郎觉得不对,反驳:“你卖六个,我也卖六个,我的还贵呢,怎么会是镇上更好卖?”
吃完,他和沈瑶说话:“以后我们就只去镇上卖球吗?”
沈二郎虚虚地点头,扭头想看沈瑶,却发现她正悄咪咪地摸果子偷吃。
沈母就笑了笑:“先不急着让岳母帮忙,离年还早呢。”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女尊之农女发家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鱼想上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女尊之农女发家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