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改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谢改成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杜祥紧皱眉头看审计报告念:“李海龙贪污近150万元,个人非法盈利近100万元,梁收得好处50万元,梁艳得各种好处近20万元。”
六是有实变虚,就地消化。由于有些物品在使用以后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原来的形态、数量、气味都经客观作用发生了变化,变成另一种表现形式,其形态、气味都与原来不一样,现实的条件无法对原来所购买的物品、价格、数量、质量进行科学评估,所以,支出凭证有多少是多少,无法对实物再评估短长和轻重。如李海龙用公用经费进行大量的吃喝招待,还有支出的水、电、薰仓药、纸、墨、汽车用油等费用,都找不到原始的物证,弄不清真假。
程鹏摸摸鼻子,他想说什么但又没有说。杜祥喝口茶,指指程鹏:“你是市局搞审计的,原来是怎么审计的?这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李周说:“大家分析查证得比较到位。既然李海龙弄虚作假,我想问一下,他的非法
二是以小变大。实际物价低,但在开票时数量和价格高于实物价。如单位购买一台电视机仅2700元,实际开票是2台,每台4700元,共计9400元,增开4000元,据为私有。
彭顺喝口茶水继续说:“李海龙进行隐瞒收入,采用如下手段:一是屈指减项法。在收入票据里隐瞒收入款数,他们在收入部分只显示国家平价收入和市场议价入,但他们在卖高价得回扣部分,却没入账。二是断节矮指法。单项如手指,故意断一节使之短,这就是断节矮指法。李海龙采用老鼠搬仓——明搬暗藏之术,隐瞒高价卖出的粮食和仓数,经查全部露馅。三是遮三埋四减少收入法。其表现形式是先把收入隐埋,据为私有。一旦单位需要或者上级追问,又以公务支出。为了显示这笔收入,李海龙以自己暂支、集资、贷款之名,把款入到外欠账上,再支出去,单位收入少,借贷大,支出多,其实这些外欠账还是单位的钱;他以偷天换日之术,一旦审计不严格,认可外欠款属实,公款就堂而皇之地装到他们个人腰包。”
杜祥握着李周的手,热情地说:“谢谢,欢迎你。”
杜祥说:“梁收的家底与他们父女供述的财产基本相符,可是查抄李海龙的家产时,仅搜出现金5万元,存款近20万元。”
收入是多少?”
李周质疑:“我认为仅靠审计结果,还不能定李海龙的的罪。李海龙贪占的资金在哪里?”
李周又问:“查抄他们家时,实际有多少钱?”
杜祥点点头,说:“李书记说得有道理。我们下步要扩大调查范围,寻找李海龙的资金流向!”
杜祥看看李周,问:“李书记,你还有什么问题?”
调查小组成员彭顺拨浪着笔杆接着说:“梁收的账上,显示支出大于收入。给人印象是收入少,办事多,欠账多。但通过调查取证,李海龙他们隐瞒了收入。如他们把政策允许买的小麦和非法倒卖的国家储备粮,都是当时国家测算的粮价,但实际市场价格比较高,他们却在账上隐瞒了实际价格,高出的部分收入,他们不纳入收入账,而归自己,从而大发横财。”
一是开假票据,支出子虚乌有。他们购买的物品地点、品牌、用途、时间等都与实际不相符。
四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支出是真,但在支出过程中,他抽走资金,挪作它用。如粮所申报修仓资金,资金到位后,他却抽走,投资入股,自己获红获息。
程鹏挠挠头,不敢正视杜祥,吞吞吐吐地回答:“在省粮食厅调研组没来之前,市局审计组也进行年度审计,但走马观花,吃吃喝喝,应付了之。梁收也知道,必须收支平衡。他添减收支,使二者总体平衡,忽悠了市局审计组。但是这次省厅来的都是审计高手,对他俩的骗局一一揭穿,发现他们的收支票据都有弄虚作假之处。”接着程鹏道出真相,“他们平时设两本账,一本账是公开的,供单位和上级检查,收支凭据真实,日清月结,月平年终。但一部分收入单列出来,俩人暗支,这就是小金库,这部分钱大部分供李海龙和梁收吃喝玩乐挥霍。李海龙除私设小金库外,在对外公开的收入和支出上,为保平衡时常不是瞒一笔收入,就是漏掉或添上一笔支出,有时月平季不平,有时季平年不平,有时上下月平季不平,查起账来难度很大。出现这些问题,主要还是我们平时教育不到,监督不力,审计不严造成的。”
七是他山之石,化为金玉。李海龙他们借出差外出之便,为自己谋取好处,投物价地差之机,从远地购买与所在地产品质量相同或劣质产品,从时间上、空间上、距离上增开支票。如图书、仪器、电器、粮类、油类等,都是低价购买,高价入账,或高价转手卖掉,从中获利。”
三是一石二鸟,支一报三。本该一项支出,一次支出,但李海龙在同一支出项目上多次显示,进行重支。多支出部分就是贪污部分。
五是四处开花,各表一枝。专项资金本该专用,但李海龙和梁收为了转移支出,迷惑职工,虚造预算,虚造项目,如建仓资金,分别用于建大门,维修伙房,设立花坛,结果账面支出大于实际支出,给人们钱少却办事多的假象,实则是每项支出都有水分,个人从中渔利。
李周推推眼镜平静地说道:“从上午查仓看,李海龙倒卖国家储备粮属实。从账面看,李海龙非法倒卖国家储备粮占原入库总量的60%。所得收入,通过推算和查证,发现李海龙和会计梁收狼狈为奸,在收支上弄虚作假。他们是如何弄虚作假的?主要表现七个方面——
李周点头,跟着查看——一号库,门口堵着装小麦的麻袋。杜祥命令粮食所职工打开仓库门和窗,但库内空空。杜祥又令打开二号库,但库内半空,剩余的小麦已变霉,散发出的灰烟,呛得杜祥、彭顺咳嗽、流泪......
晚上。孔庙镇招待所301房间。杜祥正和调研组成员分析案情:“上午我们现场查仓,下午审账。大家根据看仓调查和账目审计谈谈自己的看法。”他对李周说,“李书记,你先说。”
上午。www.baijiawenxue.com省粮厅调研组长杜祥,成员彭顺、程鹏在孔庙镇粮所查看国家粮食储备库。李周主动上前自我介绍:“我叫李周,是纪委派来协作查案的。请领导指示。”
【作者题外话】:李海龙和梁收狼狈为奸,在收支账目上弄虚作假,是一些基层单位领导惯用的伎俩。
] 杜祥紧皱眉头看审计报告念:“李海龙贪污近150万元,个人非法盈利近100万元,梁收得好处50万元,梁艳得各种好处近20万元。”
六是有实变虚,就地消化。由于有些物品在使用以后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原来的形态、数量、气味都经客观作用发生了变化,变成另一种表现形式,其形态、气味都与原来不一样,现实的条件无法对原来所购买的物品、价格、数量、质量进行科学评估,所以,支出凭证有多少是多少,无法对实物再评估短长和轻重。如李海龙用公用经费进行大量的吃喝招待,还有支出的水、电、薰仓药、纸、墨、汽车用油等费用,都找不到原始的物证,弄不清真假。
程鹏摸摸鼻子,他想说什么但又没有说。杜祥喝口茶,指指程鹏:“你是市局搞审计的,原来是怎么审计的?这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李周说:“大家分析查证得比较到位。既然李海龙弄虚作假,我想问一下,他的非法
二是以小变大。实际物价低,但在开票时数量和价格高于实物价。如单位购买一台电视机仅2700元,实际开票是2台,每台4700元,共计9400元,增开4000元,据为私有。
彭顺喝口茶水继续说:“李海龙进行隐瞒收入,采用如下手段:一是屈指减项法。在收入票据里隐瞒收入款数,他们在收入部分只显示国家平价收入和市场议价入,但他们在卖高价得回扣部分,却没入账。二是断节矮指法。单项如手指,故意断一节使之短,这就是断节矮指法。李海龙采用老鼠搬仓——明搬暗藏之术,隐瞒高价卖出的粮食和仓数,经查全部露馅。三是遮三埋四减少收入法。其表现形式是先把收入隐埋,据为私有。一旦单位需要或者上级追问,又以公务支出。为了显示这笔收入,李海龙以自己暂支、集资、贷款之名,把款入到外欠账上,再支出去,单位收入少,借贷大,支出多,其实这些外欠账还是单位的钱;他以偷天换日之术,一旦审计不严格,认可外欠款属实,公款就堂而皇之地装到他们个人腰包。”
杜祥握着李周的手,热情地说:“谢谢,欢迎你。”
杜祥说:“梁收的家底与他们父女供述的财产基本相符,可是查抄李海龙的家产时,仅搜出现金5万元,存款近20万元。”
收入是多少?”
李周质疑:“我认为仅靠审计结果,还不能定李海龙的的罪。李海龙贪占的资金在哪里?”
李周又问:“查抄他们家时,实际有多少钱?”
杜祥点点头,说:“李书记说得有道理。我们下步要扩大调查范围,寻找李海龙的资金流向!”
杜祥看看李周,问:“李书记,你还有什么问题?”
调查小组成员彭顺拨浪着笔杆接着说:“梁收的账上,显示支出大于收入。给人印象是收入少,办事多,欠账多。但通过调查取证,李海龙他们隐瞒了收入。如他们把政策允许买的小麦和非法倒卖的国家储备粮,都是当时国家测算的粮价,但实际市场价格比较高,他们却在账上隐瞒了实际价格,高出的部分收入,他们不纳入收入账,而归自己,从而大发横财。”
一是开假票据,支出子虚乌有。他们购买的物品地点、品牌、用途、时间等都与实际不相符。
四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支出是真,但在支出过程中,他抽走资金,挪作它用。如粮所申报修仓资金,资金到位后,他却抽走,投资入股,自己获红获息。
程鹏挠挠头,不敢正视杜祥,吞吞吐吐地回答:“在省粮食厅调研组没来之前,市局审计组也进行年度审计,但走马观花,吃吃喝喝,应付了之。梁收也知道,必须收支平衡。他添减收支,使二者总体平衡,忽悠了市局审计组。但是这次省厅来的都是审计高手,对他俩的骗局一一揭穿,发现他们的收支票据都有弄虚作假之处。”接着程鹏道出真相,“他们平时设两本账,一本账是公开的,供单位和上级检查,收支凭据真实,日清月结,月平年终。但一部分收入单列出来,俩人暗支,这就是小金库,这部分钱大部分供李海龙和梁收吃喝玩乐挥霍。李海龙除私设小金库外,在对外公开的收入和支出上,为保平衡时常不是瞒一笔收入,就是漏掉或添上一笔支出,有时月平季不平,有时季平年不平,有时上下月平季不平,查起账来难度很大。出现这些问题,主要还是我们平时教育不到,监督不力,审计不严造成的。”
七是他山之石,化为金玉。李海龙他们借出差外出之便,为自己谋取好处,投物价地差之机,从远地购买与所在地产品质量相同或劣质产品,从时间上、空间上、距离上增开支票。如图书、仪器、电器、粮类、油类等,都是低价购买,高价入账,或高价转手卖掉,从中获利。”
三是一石二鸟,支一报三。本该一项支出,一次支出,但李海龙在同一支出项目上多次显示,进行重支。多支出部分就是贪污部分。
五是四处开花,各表一枝。专项资金本该专用,但李海龙和梁收为了转移支出,迷惑职工,虚造预算,虚造项目,如建仓资金,分别用于建大门,维修伙房,设立花坛,结果账面支出大于实际支出,给人们钱少却办事多的假象,实则是每项支出都有水分,个人从中渔利。
李周推推眼镜平静地说道:“从上午查仓看,李海龙倒卖国家储备粮属实。从账面看,李海龙非法倒卖国家储备粮占原入库总量的60%。所得收入,通过推算和查证,发现李海龙和会计梁收狼狈为奸,在收支上弄虚作假。他们是如何弄虚作假的?主要表现七个方面——
李周点头,跟着查看——一号库,门口堵着装小麦的麻袋。杜祥命令粮食所职工打开仓库门和窗,但库内空空。杜祥又令打开二号库,但库内半空,剩余的小麦已变霉,散发出的灰烟,呛得杜祥、彭顺咳嗽、流泪......
晚上。孔庙镇招待所301房间。杜祥正和调研组成员分析案情:“上午我们现场查仓,下午审账。大家根据看仓调查和账目审计谈谈自己的看法。”他对李周说,“李书记,你先说。”
上午。www.baijiawenxue.com省粮厅调研组长杜祥,成员彭顺、程鹏在孔庙镇粮所查看国家粮食储备库。李周主动上前自我介绍:“我叫李周,是纪委派来协作查案的。请领导指示。”
【作者题外话】:李海龙和梁收狼狈为奸,在收支账目上弄虚作假,是一些基层单位领导惯用的伎俩。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