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灭亡之,蔡邕
鱼炒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鱼炒饭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我问,董卓算不算人才?
我说,西汉时期的军事劲敌是匈奴,那东汉时期的军事劲敌又是谁呢?
我说,袁绍袁术兄弟俩,在《三国演义》里总感觉蠢蠢的。
他说,那是错觉。若不是因为内讧,大汉江山就姓袁了!东汉末年,他俩分别在一南一北称霸,遥相呼应,大有一统天下的势头,当时的贵族门阀也希望袁家来实现改朝换代。事实上呢,和大家期望的刚好相反,袁氏兄弟俩是同父异母,娘的身份不同,一直以来彼此瞧不上,甚至想弄死对方。袁术与袁绍的死对头公孙瓒结盟,袁绍则联合袁术的强敌刘表,兄弟俩成天窝里斗。后来的风云人物曹操、刘备当时都还是打酱油状态。所以说,历史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偶然性。
他说,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易中天,他身上有一股力量,胸怀大志,想成为一个刘歆、班固、蔡邕这样的人。你知道吗,在古代,每一代都有“史学家”想以一己之力重写历史。易中天在参加《百家讲坛》后,就发了大愿,重写中华史,用十年来完成。我认为这会使他站在全新的高度,不仅仅会在当代史学研究领域有位置,在未来的史学研究领域也有一席之地。
他说,东汉时期也要打匈奴,但是匈奴整体呈没落状,已是吊打模式。历史进入东汉后,主要工作是内部维稳,尤其是对付西部羌族势力。彼时疆域上羌族已经属于大汉王朝,只是内心还有那么一丝倔强,不愿臣服,先后爆发过三次大规模的起义,这三次羌族起义持续六十余年,客观上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他说,一个有司马迁史学抱负的张衡,只是把张衡的发明创造替换为书法+音乐,前面我们提到了多个开山鼻祖,那么蔡邕可以理解为书法界的祖师爷,他还是东汉时期的大音乐家。我问,王允、董卓、蔡邕,算不算三国时期的人物?
我问,不是还有何进吗,他也拿捏不住董卓吗?
我问,是不是那时曹操还没有话语权?
他说,蔡邕是个文学家、史学家,当时是有计划以一己之力重写中华史,王允想了想,那这个人不能留,还不知道他把我写成什么样子。于是,给咔嚓了。王允其实比董卓更加心狠手辣,王允拒绝了董卓部下的投降,还有就是杀了蔡邕,因而失了民心,掌权不到一个月,下台了。你知道为什么易中天一定要重写中华史不?就是对历史人物研究多了,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偶像与史学者的使命,而且往往是什么情况?爹写不完儿子继续写,这是何等的信念。易中天写完中华史后,哪天他真的要离开了,他也会心满意足的闭上眼默念:此生已完成。我问,我该怎么理解蔡邕呢?
他说,看过。
他说,肯定是曹操!
我问,这些学者解读历史有没有局限性?
我问,三国时期的历史,为什么如此精彩?
我问,请你着重给我讲一下三国吧。
他说,是的。郑吉当年迎降日逐王时,日逐王就是匈奴王,带着万多人马归降大汉王朝。那大汉又如何处理这些匈奴呢?就是把他们融入高浓度的汉族生活区。当时汉宣帝封日逐王为归德侯,留居长安。对付羌族也是如此,第一步是先给撵到甘肃区域,你若是还不老实?则会继续往关中撵,甚至撵至长安。后面我会给你讲到五胡乱华,整个黄河流域成了胡人的天下,可最终结果呢,我们反过头来把他们给汉化了,你就知道汉族文化有多强的渗透力,这就是为什么我调侃你未必不是胡人之后,我不是乱讲的,是有历史依据的。
我问,王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杀的蔡邕?
他说,肯定会有,身份的局限性。若是让清朝皇帝来解读三国,肯定又是另外一番味道,因为他们处于平行高度,感同身受,视角相似。学者也是老百姓,是有想象力天花板的,就如同王立群解读张良,讲的头头是道,而在我看来,他讲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只是恰好跟我重名而已。
他说,董卓进京前,何进脑袋就搬家了!宦官集团一听,你要调集集团军来灭我们?那我们先把你灭了,董卓还没到,就设计把何进杀了。袁绍、曹操一听,啥?老大脑袋被人砍了?于是带兵把宦官集团给灭了。最初何进应该听曹操的,曹操反对召董卓进京,觉得就是杀几个太监而已,咱自己就办了,何必用牛刀?
我问,出现群雄争霸的根源是什么?
我说,给予汉化呗。
他说,行不通。西域都护府设立的前提是西域众多小国拥护,就如同美国在日韩驻兵的前提是日韩是亲美的,美国在俄罗斯驻兵试试?当整个羌族区域都不怎么亲汉时,驻兵是驻不住的。
他说,何进请来的。当时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外戚与宦官夺权。何进是外戚,皇后的亲哥,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已经基本独揽大权了,但是被宦官们视为眼中钉,彼此都想清除对方。袁绍建议何进把董卓喊进来,利用董卓骁勇善战的西北军把宦官集团一窝端。这就如同村里选举,一方喊来黑社会助阵,董卓扮演的就是这么个角色!结果,没想到,董卓一进京,没人能拿捏得了他,鸠占鹊巢了。历史总是不断的重演,到西晋时期,司马家族内乱,兄弟爷们之间打仗,打不过就喊外族盟友来助阵,结果导致胡人霸**原,后面的唐朝安史之乱也喊过外族盟友来助阵,而且是官方喊的。
我问,当时,甘肃不是董卓的天下吗?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他说,青海、甘肃一带。
我问,羌族在今天什么位置?
我问,若是让您评选三国男一号,您选谁?
我问,那采取什么管理策略?
他说,易中天是一个很幽默的人,能把枯燥的学问幽默化输出,这是天才级选手,还有那个讲刑法的罗翔,比深入浅出的境界更高的是深入笑出。
他说,绝对是人才,他的形象取决于后人的书写,你可以把他理解为王莽的翻版,成王败寇。文人是很有骨气的,大学问家蔡邕在董卓死后都表示过叹息、缅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董卓应该是一个很有魄力、很有家国情怀的人,至于说鸠占鹊巢,之前我也讲过,谁遇到权力不迷糊?
他说,那是后来了,已经到东汉末年了。董卓能发展起来,就是借助的羌族叛乱风。董卓是这个区域比较有名的乡绅,德高望重。大汉朝廷觉得,应该在羌族区寻找有威望、有实力的代理人。选来选去就选到了董卓,一次次镇压羌族叛乱的结果就是,董卓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道理很简单,羌族叛乱规模越大,东汉政府给董卓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否则镇压不了,最终把董卓养成了一方霸主。霸到什么程度?甚至敢觊觎大汉江山。
我问,董卓为什么进京?
他说,就是撵鸡模式,你在青海不老实是吧?我要求你必须举家搬迁到甘肃,哪个区域不老实,要求哪个区域整体搬迁,迁到汉族居住区,与汉民杂居生活。同时又在今青海西宁、乐都一带建立屯田区,长期驻军屯垦,切断羌族群体汉居区与暴乱区的联络,让他们搞不起大串联,类似森林火灾时主动砍伐以建隔离带。
他说,这个观点前面谈过多次,就是帝王基因逐步弱势了,压不住冉冉升起的强势基因了。所有的内讧都是因为老大不行。郭德纲在,岳云鹏、于谦都反不了,若是郭德纲不在了?很快就会三分天下,一派是拥护郭麒麟的,一派是拥护于谦的,一派是拥护岳云鹏的,三派争来争去,结果最终姜昆成了德云社的新掌门。
他问,你读后感觉如何?
他说,一般人也敢想,只是想了也白想,写了也白搭,因为你没有名气,出版社是不会给你出版的,最终也无法面世。他是天时地利人和。
我说,耳目一新,对他这个人也有了新的认识。过去觉得他不过是个研究文学和历史的网红教授,但认真审视了一下他做的这个事,还是会让人肃然起敬,至少他敢想,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
他说,你的初衷是着眼大局,熟悉历史框架,而三国是三岁小儿皆知,并且每个人对三国都有自己的解读,无论谁来讲,哪怕易中天来讲,也是一人难称百人心。我问,您如何评价易中天?
他说,算是序幕吧,因为当时核心主角都还没有登场,虽然此时是群雄逐鹿,但是大家都只能做地下主角,台上的主角依然是汉献帝刘协。
他说,精彩取决于两点:第一、有文学作品加持,《三国演义》结构宏伟,写了大量精彩的战争场面,既有情节也有韬略,把整个三国时期的人物全部推成了网红,至今人人耳熟能详。其实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精彩,但不是每个朝代都有幸被创作成《三国演义》类的传世大片;第二、三国时期是群雄逐鹿模式,不是一个势力推翻另外一个势力,而是主角陨落了,几大配角争相上位。群雄逐鹿就是你射死了鹿也未必能拿走鹿,整个局势是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让人应接不暇。最初是何进占领先机,请董卓入京,结果引狼入室,董卓据有优势后,然后王允杀董卓,王允独占鳌头不到一个月,机会又落到了袁绍与袁术兄弟俩身上。
我问,您看过《百家讲坛》吗?
我问,借鉴西域都护府的屯田政策不行吗?直接在这些区域驻兵。
我说,感觉刘协太窝囊了。
我问,易中天与于丹还有王立群,你更喜欢谁?
书接上回。继续做梦。
我说,貌似已经完工了,前两本,我买过。
他说,当时他跟袁绍都还是何进的小跟班,而且他跟袁绍也没法比,袁家那可是四世三公,大贵族。而曹操呢,虽然也算贵族出身,但有污点,就像郭德纲调侃于谦是宦官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这个时期的曹操只是初露锋芒,舞台上唱戏的主角还是何进、董卓、王允。
我问,能记住谁?他说,易中天、于丹,因为他们俩属于招牌系列,王立群我也关注过,因为他讲过关于我的专题,探讨张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我问,董卓算不算人才?
我说,西汉时期的军事劲敌是匈奴,那东汉时期的军事劲敌又是谁呢?
我说,袁绍袁术兄弟俩,在《三国演义》里总感觉蠢蠢的。
他说,那是错觉。若不是因为内讧,大汉江山就姓袁了!东汉末年,他俩分别在一南一北称霸,遥相呼应,大有一统天下的势头,当时的贵族门阀也希望袁家来实现改朝换代。事实上呢,和大家期望的刚好相反,袁氏兄弟俩是同父异母,娘的身份不同,一直以来彼此瞧不上,甚至想弄死对方。袁术与袁绍的死对头公孙瓒结盟,袁绍则联合袁术的强敌刘表,兄弟俩成天窝里斗。后来的风云人物曹操、刘备当时都还是打酱油状态。所以说,历史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偶然性。
他说,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易中天,他身上有一股力量,胸怀大志,想成为一个刘歆、班固、蔡邕这样的人。你知道吗,在古代,每一代都有“史学家”想以一己之力重写历史。易中天在参加《百家讲坛》后,就发了大愿,重写中华史,用十年来完成。我认为这会使他站在全新的高度,不仅仅会在当代史学研究领域有位置,在未来的史学研究领域也有一席之地。
他说,东汉时期也要打匈奴,但是匈奴整体呈没落状,已是吊打模式。历史进入东汉后,主要工作是内部维稳,尤其是对付西部羌族势力。彼时疆域上羌族已经属于大汉王朝,只是内心还有那么一丝倔强,不愿臣服,先后爆发过三次大规模的起义,这三次羌族起义持续六十余年,客观上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他说,一个有司马迁史学抱负的张衡,只是把张衡的发明创造替换为书法+音乐,前面我们提到了多个开山鼻祖,那么蔡邕可以理解为书法界的祖师爷,他还是东汉时期的大音乐家。我问,王允、董卓、蔡邕,算不算三国时期的人物?
我问,不是还有何进吗,他也拿捏不住董卓吗?
我问,是不是那时曹操还没有话语权?
他说,蔡邕是个文学家、史学家,当时是有计划以一己之力重写中华史,王允想了想,那这个人不能留,还不知道他把我写成什么样子。于是,给咔嚓了。王允其实比董卓更加心狠手辣,王允拒绝了董卓部下的投降,还有就是杀了蔡邕,因而失了民心,掌权不到一个月,下台了。你知道为什么易中天一定要重写中华史不?就是对历史人物研究多了,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偶像与史学者的使命,而且往往是什么情况?爹写不完儿子继续写,这是何等的信念。易中天写完中华史后,哪天他真的要离开了,他也会心满意足的闭上眼默念:此生已完成。我问,我该怎么理解蔡邕呢?
他说,看过。
他说,肯定是曹操!
我问,这些学者解读历史有没有局限性?
我问,三国时期的历史,为什么如此精彩?
我问,请你着重给我讲一下三国吧。
他说,是的。郑吉当年迎降日逐王时,日逐王就是匈奴王,带着万多人马归降大汉王朝。那大汉又如何处理这些匈奴呢?就是把他们融入高浓度的汉族生活区。当时汉宣帝封日逐王为归德侯,留居长安。对付羌族也是如此,第一步是先给撵到甘肃区域,你若是还不老实?则会继续往关中撵,甚至撵至长安。后面我会给你讲到五胡乱华,整个黄河流域成了胡人的天下,可最终结果呢,我们反过头来把他们给汉化了,你就知道汉族文化有多强的渗透力,这就是为什么我调侃你未必不是胡人之后,我不是乱讲的,是有历史依据的。
我问,王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杀的蔡邕?
他说,肯定会有,身份的局限性。若是让清朝皇帝来解读三国,肯定又是另外一番味道,因为他们处于平行高度,感同身受,视角相似。学者也是老百姓,是有想象力天花板的,就如同王立群解读张良,讲的头头是道,而在我看来,他讲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只是恰好跟我重名而已。
他说,董卓进京前,何进脑袋就搬家了!宦官集团一听,你要调集集团军来灭我们?那我们先把你灭了,董卓还没到,就设计把何进杀了。袁绍、曹操一听,啥?老大脑袋被人砍了?于是带兵把宦官集团给灭了。最初何进应该听曹操的,曹操反对召董卓进京,觉得就是杀几个太监而已,咱自己就办了,何必用牛刀?
我问,出现群雄争霸的根源是什么?
我说,给予汉化呗。
他说,行不通。西域都护府设立的前提是西域众多小国拥护,就如同美国在日韩驻兵的前提是日韩是亲美的,美国在俄罗斯驻兵试试?当整个羌族区域都不怎么亲汉时,驻兵是驻不住的。
他说,何进请来的。当时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外戚与宦官夺权。何进是外戚,皇后的亲哥,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已经基本独揽大权了,但是被宦官们视为眼中钉,彼此都想清除对方。袁绍建议何进把董卓喊进来,利用董卓骁勇善战的西北军把宦官集团一窝端。这就如同村里选举,一方喊来黑社会助阵,董卓扮演的就是这么个角色!结果,没想到,董卓一进京,没人能拿捏得了他,鸠占鹊巢了。历史总是不断的重演,到西晋时期,司马家族内乱,兄弟爷们之间打仗,打不过就喊外族盟友来助阵,结果导致胡人霸**原,后面的唐朝安史之乱也喊过外族盟友来助阵,而且是官方喊的。
我问,当时,甘肃不是董卓的天下吗?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他说,青海、甘肃一带。
我问,羌族在今天什么位置?
我问,若是让您评选三国男一号,您选谁?
我问,那采取什么管理策略?
他说,易中天是一个很幽默的人,能把枯燥的学问幽默化输出,这是天才级选手,还有那个讲刑法的罗翔,比深入浅出的境界更高的是深入笑出。
他说,绝对是人才,他的形象取决于后人的书写,你可以把他理解为王莽的翻版,成王败寇。文人是很有骨气的,大学问家蔡邕在董卓死后都表示过叹息、缅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董卓应该是一个很有魄力、很有家国情怀的人,至于说鸠占鹊巢,之前我也讲过,谁遇到权力不迷糊?
他说,那是后来了,已经到东汉末年了。董卓能发展起来,就是借助的羌族叛乱风。董卓是这个区域比较有名的乡绅,德高望重。大汉朝廷觉得,应该在羌族区寻找有威望、有实力的代理人。选来选去就选到了董卓,一次次镇压羌族叛乱的结果就是,董卓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道理很简单,羌族叛乱规模越大,东汉政府给董卓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否则镇压不了,最终把董卓养成了一方霸主。霸到什么程度?甚至敢觊觎大汉江山。
我问,董卓为什么进京?
他说,就是撵鸡模式,你在青海不老实是吧?我要求你必须举家搬迁到甘肃,哪个区域不老实,要求哪个区域整体搬迁,迁到汉族居住区,与汉民杂居生活。同时又在今青海西宁、乐都一带建立屯田区,长期驻军屯垦,切断羌族群体汉居区与暴乱区的联络,让他们搞不起大串联,类似森林火灾时主动砍伐以建隔离带。
他说,这个观点前面谈过多次,就是帝王基因逐步弱势了,压不住冉冉升起的强势基因了。所有的内讧都是因为老大不行。郭德纲在,岳云鹏、于谦都反不了,若是郭德纲不在了?很快就会三分天下,一派是拥护郭麒麟的,一派是拥护于谦的,一派是拥护岳云鹏的,三派争来争去,结果最终姜昆成了德云社的新掌门。
他问,你读后感觉如何?
他说,一般人也敢想,只是想了也白想,写了也白搭,因为你没有名气,出版社是不会给你出版的,最终也无法面世。他是天时地利人和。
我说,耳目一新,对他这个人也有了新的认识。过去觉得他不过是个研究文学和历史的网红教授,但认真审视了一下他做的这个事,还是会让人肃然起敬,至少他敢想,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
他说,你的初衷是着眼大局,熟悉历史框架,而三国是三岁小儿皆知,并且每个人对三国都有自己的解读,无论谁来讲,哪怕易中天来讲,也是一人难称百人心。我问,您如何评价易中天?
他说,算是序幕吧,因为当时核心主角都还没有登场,虽然此时是群雄逐鹿,但是大家都只能做地下主角,台上的主角依然是汉献帝刘协。
他说,精彩取决于两点:第一、有文学作品加持,《三国演义》结构宏伟,写了大量精彩的战争场面,既有情节也有韬略,把整个三国时期的人物全部推成了网红,至今人人耳熟能详。其实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精彩,但不是每个朝代都有幸被创作成《三国演义》类的传世大片;第二、三国时期是群雄逐鹿模式,不是一个势力推翻另外一个势力,而是主角陨落了,几大配角争相上位。群雄逐鹿就是你射死了鹿也未必能拿走鹿,整个局势是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让人应接不暇。最初是何进占领先机,请董卓入京,结果引狼入室,董卓据有优势后,然后王允杀董卓,王允独占鳌头不到一个月,机会又落到了袁绍与袁术兄弟俩身上。
我问,您看过《百家讲坛》吗?
我问,借鉴西域都护府的屯田政策不行吗?直接在这些区域驻兵。
我说,感觉刘协太窝囊了。
我问,易中天与于丹还有王立群,你更喜欢谁?
书接上回。继续做梦。
我说,貌似已经完工了,前两本,我买过。
他说,当时他跟袁绍都还是何进的小跟班,而且他跟袁绍也没法比,袁家那可是四世三公,大贵族。而曹操呢,虽然也算贵族出身,但有污点,就像郭德纲调侃于谦是宦官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这个时期的曹操只是初露锋芒,舞台上唱戏的主角还是何进、董卓、王允。
我问,能记住谁?他说,易中天、于丹,因为他们俩属于招牌系列,王立群我也关注过,因为他讲过关于我的专题,探讨张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鱼炒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