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千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裴千羽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老太太兴致上来,叫张姨娘整治两桌炙羊肉办围炉,主子们欢声笑语到半夜,只是苦了下人房的那些丫头小厮,吃着冷风扫雪到天明。
从前,晴秋只有被指派做活时才得以进来一趟,如今也算正大光明迈进门来。
其中除了海米煨萝卜是一等丫鬟的例菜外,剩下大家份例都一样,饭跟下人房也一样,都是各人一碗豆饭。
一进来,晴秋便嗅到了满屋子熟肉和烤饼的香气,她往大条案上一看,有这样几碗菜:炒兔、羊脚馔、海米煨萝卜,还有三大盆叠到冒尖的炙烤猪胰炉饼。
不知不觉,晴秋已经在燕双飞待了有半月有余。
王妈推推晴秋,招呼下一个小丫头过来。
她指点晴秋如何借用四柱法做钱物帐,怎样划归“旧管”,如何算是“新收”,再以内库房每日支取实例,让她演算“实在”等。
厨房上的老妈子也不是好相与的,张口就道那茯苓鸡清香得很,倒也有福气享受才是!
……
……
只是周身气度过于寡淡素净,她紧抿的唇,平展的眉,不悲不喜的面容,都让周遭一切变得缓慢沉重,唯有庭前秋槐透过窗棂洒出的斑驳光潋的影儿,映在她脸上,平添一股动人生气。
雪后几日,她哪儿也没去,就窝在内库房,和张红玉将内库房细致盘点了一遍。
晴秋忍不住微微抬头,打量眼前人——她瞧着约莫三十岁上下年纪,身量比姨奶奶还高,骨肉匀称,面貌清清秀秀,眉不染黛,唇不点朱,穿一件靛色得罗道袍,沉着气行针走线时竟有几分仙气付骨。
这是连张红玉都无能为力的事儿,况且她也没这个多余的功夫教晴秋识字。
旁人都没说什么,连张红玉也没有一句赞赏的话,晴秋自己也不在意,她宁愿少说多做。
小丫鬟们提食盒也不安生,这个说我不吃芫荽,那个说一连三天都吃羊脚子,多腻歪得很。
……
张红玉罕见地卖起关子,“这有什么稀奇,他在比咱们连州更北更冷的地界呢……阿弥陀佛,别腊月里到家,那样全家人都操心得睡不着了。”
首当其中便是做账。
晴秋无法,便盘算着等这月开支,好赖也买上一副笔墨纸砚。
也有两样的,比如红昭绿袖,她们是姨奶奶跟前的行走——二人一进门,便有老妈子一呼啦殷切围上来,亲自捡菜拿饭不说,又问是否顺口,又问还想要吃什么,没有的另起炉灶炒个小炒也行。
分菜的王大娘是锁儿的娘,见了她先露出一个笑,说道:“恭喜姑娘升发。”
他一年里有半年不着家,就算回了连州也要日日出门请托、赴宴;而即便在家,不是在书房不蠹斋里倒着就是回张姨娘的东厢房里窝着,旁人拿家事问他,他只会说一句话:“找你姨奶奶去。”
不过这一受冷,手上的冻疮又加重了,稍一活动便痒得生疼。
抛去这些细碎的胆战心惊与如履薄冰,晴秋也有自己的愁绪。
眼下是午时末刻,正该是府上仆人们用饭的时候,厨房里挤满了来提食盒的小丫鬟,多半都是二等,那些一等丫鬟的食盒自然有这些小丫头上赶子帮着提。
内库房暂时不必应卯,晴秋便是跟着张红玉来燕双飞伺候。
拐过落地罩,但见西窗下,坐着一位绾发妇人,正全神贯注地在一幅尺寸宽的绢布上绣下层层叠叠的白。
晴秋提着食盒往外走了两步,终究抵不过亏心,掀开食盒,把那颗鸭蛋拿了出来,当着厨房管事的面放回去。
这个厨房是府上正经做饭的大厨房,虽说是耳房,但也有三丈三的进深,满地铺着散水方砖,点着三五口大锅大灶,里面十来个帮厨老妈子,供着上到老太太,下到二等仆人们百来口人的吃食。
焕春送的那罐獾子油晴秋舍不得多使,便又添了二十钱,往厨房上买了二斤生姜,夜夜烧姜水,这么着一连数日又烫手又抹油,才稍稍好些。
“没碍的,拿着吃去。”
这段时日下来,她从初时一步不敢乱走,到如今也渐渐揣摩出一点门道——
那油茶是用面粉佐以各色果仁加牛骨髓炒制的,闻之便有一股子香甜气息。
王大娘给她装好食盒,又悄悄拿了个咸杬子往里一放,晴秋眼疾手快按住了,摇头示意不要。
独张姨娘并不爱使唤下人房,所以燕双飞的雪是红昭绿袖领着丫鬟们自己打扫的——这其中晴秋很出了大力气,她一个人几乎扫了半个院子。
不过,也正因为这份沉静,压得人心里闷闷的。
……
其他小丫鬟见状,有过来凑趣也多拿的,亦有横眉冷眼,叽叽咕咕的。
晴秋捧起油茶提篮拿给崔氏看,道:“姨奶奶打发奴婢来给太太送下头田庄里敬上来的油茶。”
崔氏手上不停,口里推拒道:“难得好东西,可惜我是居士,要守身口斋,吃不得荤,你拿回去给容姐儿吃罢。”
所以不论是规格还是规矩都是下人房那个小厨房不可比拟的,这里没有嚷嚷哄哄凑在一桌用饭的场面,从来都是按着时辰、按着份例,装拣菜品,分派食盒的。
第二则是关于三太太崔氏的。
顷刻,便有一个鹅蛋脸的侍女从里屋快步走出来,晴秋在燕双飞这些时日,跟院里所有丫鬟都有打交道,自然知道她的名字,忙叫了她一声冬青姐姐。
这就是府上三太太,崔氏了。
她心里着实感激张红玉,因此便越发苦学苦记。只是叫外人看了,不免觉得她犯了魔怔,镇日嘴巴里嘀嘀咕咕的。
不过,七八日后,晴秋却有幸见过她本人一次——
从前在下人房时,晴秋镇日洗衣裳扫地,四处当碎催,只有刘嬷嬷用她时才能稍稍做些动脑筋的轻省活计,况且也从未真正教导过这些。
她由着张红玉使唤的同时,也目睹着燕双飞众人或跟着老爷外出买卖交易,或跟着姨娘统管秋后收粮诸事。
“从前你在下人房,那两本薄册子压根算不上‘做账’,做账要讲究四柱,何为四柱?便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你刚上手,摸不着头脑也不打紧,只是要勤练,勤问。”
除却这一层,还有一事令她内心焦灼烦闷,便是每日里层出不穷的生字——账本上不认识的字太多了,刚认识了一个,扭头就忘了,下了值倒在炕上,更觉得脑瓜子沉甸甸的,压根回忆不起来那些方方块块。
回耳房这一路,香味儿也飘散了一路,晴秋提着沉甸甸的食盒,已经忘记了大半烦忧。吃了三年下人房的清汤寡水,不管别的丫鬟怎么看待这份饭食,她是觉得已经顶顶好了。
冬青利索地将油茶收封在瓮中,又拿油纸另包了一包,送给晴秋。
崔氏无子,又甚少露面,府上关于她的传言不比张姨娘少,好听难听的都有,到底怎样,晴秋乍一进来也不甚清楚。况且,除了年节大宴,晨昏定省,三太太的确很少再踏出房门一步,连老太太似乎都默许她这种“隐身”。
……
崔氏面上淡淡的,过一会儿,才喊了一声冬青。
寒露一过,忽儿又下了场雪。这回不比往日的雪粒子,雨夹雪,落在地上影儿也不见,这回是扎扎实实膝深的大雪,天也扎扎实实冷了下来。
戍北的冬天马上就要到了,整个穆府就像一窝草原上的瞎老鼠,正在疯狂地为越冬做储备。
教书先生怎么说来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况且她的记性在识字方面着实也不怎么样。
……
大家便纷纷气馁,叽咕一会子便走了。
不过,据晴秋的鼻子发话,这里的豆饭似乎放了更多粳米,闻着就有不一样的香甜。
红昭摆了摆手,绿袖多拿了个咸杬子(咸鸭蛋,yuán),厨房上的自是没话,满面堆笑地把她二人送出门去。
*
和喜堂离着燕双飞有些远,是在穆府的东南角,正屋是一间穿堂,连着后头的车库马厩,西耳房是茅房,东耳房是厨房。【喜孤文学】
她没理会管事的脸上作何表情,紧迈着步子离去。
厅堂里空无一人,丫鬟们也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地毯吞没了她的脚步声,越发显得安静……这里不像姨奶奶那处锦绣罗绮遍地,往来络绎不绝,但也胜在格局轩敞,高柜矮几错落有致,地毯暖炉无一不全,不像外头传闻那般寒窑洞似的。
头一则是关于穆三爷的。
那时天已渐冷,正是做油茶的时候,佃农们敬上来几篓子,姨奶奶打发人往各处分送,轮到三太太时,恰巧腊梅不在,便让晴秋打个支应。
晴秋为她打起伞,疑道:“眼下都快霜降了,天寒地冻的,怎么还有大车在外头?”
晴秋忙洗了洗手,赶紧提着篮子去了。
这还是她第一次迈进燕双飞后院正堂门槛,眼下正值午后未时,老爷儿正足的时候,阳光透过庭前张牙舞爪的秋槐,往地毯上洒出一片斑驳的影儿。
轮到晴秋,她知道自己人小份底,自然不肯行差踏错一步。
晴秋心里叹一声张姨娘料事如神,忙笑回道:“姨奶奶料定您必有这番话,告诉我说,这油茶是人人都有的,您只留着便罢,或赏人,或赈济乡里,都使得。”
*
“行了,眼下也就这么着,等最后一拨货车回来时,咱们再来看。”红玉锁了库房大门,钥匙紧别在腰上。
晴秋一头雾水,他是谁?满府两个能带商队的老爷都在家呀。
晴秋忙道:“不敢称姑娘,大娘还是照从前那么叫我的名儿罢。”
] 老太太兴致上来,叫张姨娘整治两桌炙羊肉办围炉,主子们欢声笑语到半夜,只是苦了下人房的那些丫头小厮,吃着冷风扫雪到天明。
从前,晴秋只有被指派做活时才得以进来一趟,如今也算正大光明迈进门来。
其中除了海米煨萝卜是一等丫鬟的例菜外,剩下大家份例都一样,饭跟下人房也一样,都是各人一碗豆饭。
一进来,晴秋便嗅到了满屋子熟肉和烤饼的香气,她往大条案上一看,有这样几碗菜:炒兔、羊脚馔、海米煨萝卜,还有三大盆叠到冒尖的炙烤猪胰炉饼。
不知不觉,晴秋已经在燕双飞待了有半月有余。
王妈推推晴秋,招呼下一个小丫头过来。
她指点晴秋如何借用四柱法做钱物帐,怎样划归“旧管”,如何算是“新收”,再以内库房每日支取实例,让她演算“实在”等。
厨房上的老妈子也不是好相与的,张口就道那茯苓鸡清香得很,倒也有福气享受才是!
……
……
只是周身气度过于寡淡素净,她紧抿的唇,平展的眉,不悲不喜的面容,都让周遭一切变得缓慢沉重,唯有庭前秋槐透过窗棂洒出的斑驳光潋的影儿,映在她脸上,平添一股动人生气。
雪后几日,她哪儿也没去,就窝在内库房,和张红玉将内库房细致盘点了一遍。
晴秋忍不住微微抬头,打量眼前人——她瞧着约莫三十岁上下年纪,身量比姨奶奶还高,骨肉匀称,面貌清清秀秀,眉不染黛,唇不点朱,穿一件靛色得罗道袍,沉着气行针走线时竟有几分仙气付骨。
这是连张红玉都无能为力的事儿,况且她也没这个多余的功夫教晴秋识字。
旁人都没说什么,连张红玉也没有一句赞赏的话,晴秋自己也不在意,她宁愿少说多做。
小丫鬟们提食盒也不安生,这个说我不吃芫荽,那个说一连三天都吃羊脚子,多腻歪得很。
……
张红玉罕见地卖起关子,“这有什么稀奇,他在比咱们连州更北更冷的地界呢……阿弥陀佛,别腊月里到家,那样全家人都操心得睡不着了。”
首当其中便是做账。
晴秋无法,便盘算着等这月开支,好赖也买上一副笔墨纸砚。
也有两样的,比如红昭绿袖,她们是姨奶奶跟前的行走——二人一进门,便有老妈子一呼啦殷切围上来,亲自捡菜拿饭不说,又问是否顺口,又问还想要吃什么,没有的另起炉灶炒个小炒也行。
分菜的王大娘是锁儿的娘,见了她先露出一个笑,说道:“恭喜姑娘升发。”
他一年里有半年不着家,就算回了连州也要日日出门请托、赴宴;而即便在家,不是在书房不蠹斋里倒着就是回张姨娘的东厢房里窝着,旁人拿家事问他,他只会说一句话:“找你姨奶奶去。”
不过这一受冷,手上的冻疮又加重了,稍一活动便痒得生疼。
抛去这些细碎的胆战心惊与如履薄冰,晴秋也有自己的愁绪。
眼下是午时末刻,正该是府上仆人们用饭的时候,厨房里挤满了来提食盒的小丫鬟,多半都是二等,那些一等丫鬟的食盒自然有这些小丫头上赶子帮着提。
内库房暂时不必应卯,晴秋便是跟着张红玉来燕双飞伺候。
拐过落地罩,但见西窗下,坐着一位绾发妇人,正全神贯注地在一幅尺寸宽的绢布上绣下层层叠叠的白。
晴秋提着食盒往外走了两步,终究抵不过亏心,掀开食盒,把那颗鸭蛋拿了出来,当着厨房管事的面放回去。
这个厨房是府上正经做饭的大厨房,虽说是耳房,但也有三丈三的进深,满地铺着散水方砖,点着三五口大锅大灶,里面十来个帮厨老妈子,供着上到老太太,下到二等仆人们百来口人的吃食。
焕春送的那罐獾子油晴秋舍不得多使,便又添了二十钱,往厨房上买了二斤生姜,夜夜烧姜水,这么着一连数日又烫手又抹油,才稍稍好些。
“没碍的,拿着吃去。”
这段时日下来,她从初时一步不敢乱走,到如今也渐渐揣摩出一点门道——
那油茶是用面粉佐以各色果仁加牛骨髓炒制的,闻之便有一股子香甜气息。
王大娘给她装好食盒,又悄悄拿了个咸杬子往里一放,晴秋眼疾手快按住了,摇头示意不要。
独张姨娘并不爱使唤下人房,所以燕双飞的雪是红昭绿袖领着丫鬟们自己打扫的——这其中晴秋很出了大力气,她一个人几乎扫了半个院子。
不过,也正因为这份沉静,压得人心里闷闷的。
……
其他小丫鬟见状,有过来凑趣也多拿的,亦有横眉冷眼,叽叽咕咕的。
晴秋捧起油茶提篮拿给崔氏看,道:“姨奶奶打发奴婢来给太太送下头田庄里敬上来的油茶。”
崔氏手上不停,口里推拒道:“难得好东西,可惜我是居士,要守身口斋,吃不得荤,你拿回去给容姐儿吃罢。”
所以不论是规格还是规矩都是下人房那个小厨房不可比拟的,这里没有嚷嚷哄哄凑在一桌用饭的场面,从来都是按着时辰、按着份例,装拣菜品,分派食盒的。
第二则是关于三太太崔氏的。
顷刻,便有一个鹅蛋脸的侍女从里屋快步走出来,晴秋在燕双飞这些时日,跟院里所有丫鬟都有打交道,自然知道她的名字,忙叫了她一声冬青姐姐。
这就是府上三太太,崔氏了。
她心里着实感激张红玉,因此便越发苦学苦记。只是叫外人看了,不免觉得她犯了魔怔,镇日嘴巴里嘀嘀咕咕的。
不过,七八日后,晴秋却有幸见过她本人一次——
从前在下人房时,晴秋镇日洗衣裳扫地,四处当碎催,只有刘嬷嬷用她时才能稍稍做些动脑筋的轻省活计,况且也从未真正教导过这些。
她由着张红玉使唤的同时,也目睹着燕双飞众人或跟着老爷外出买卖交易,或跟着姨娘统管秋后收粮诸事。
“从前你在下人房,那两本薄册子压根算不上‘做账’,做账要讲究四柱,何为四柱?便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你刚上手,摸不着头脑也不打紧,只是要勤练,勤问。”
除却这一层,还有一事令她内心焦灼烦闷,便是每日里层出不穷的生字——账本上不认识的字太多了,刚认识了一个,扭头就忘了,下了值倒在炕上,更觉得脑瓜子沉甸甸的,压根回忆不起来那些方方块块。
回耳房这一路,香味儿也飘散了一路,晴秋提着沉甸甸的食盒,已经忘记了大半烦忧。吃了三年下人房的清汤寡水,不管别的丫鬟怎么看待这份饭食,她是觉得已经顶顶好了。
冬青利索地将油茶收封在瓮中,又拿油纸另包了一包,送给晴秋。
崔氏无子,又甚少露面,府上关于她的传言不比张姨娘少,好听难听的都有,到底怎样,晴秋乍一进来也不甚清楚。况且,除了年节大宴,晨昏定省,三太太的确很少再踏出房门一步,连老太太似乎都默许她这种“隐身”。
……
崔氏面上淡淡的,过一会儿,才喊了一声冬青。
寒露一过,忽儿又下了场雪。这回不比往日的雪粒子,雨夹雪,落在地上影儿也不见,这回是扎扎实实膝深的大雪,天也扎扎实实冷了下来。
戍北的冬天马上就要到了,整个穆府就像一窝草原上的瞎老鼠,正在疯狂地为越冬做储备。
教书先生怎么说来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况且她的记性在识字方面着实也不怎么样。
……
大家便纷纷气馁,叽咕一会子便走了。
不过,据晴秋的鼻子发话,这里的豆饭似乎放了更多粳米,闻着就有不一样的香甜。
红昭摆了摆手,绿袖多拿了个咸杬子(咸鸭蛋,yuán),厨房上的自是没话,满面堆笑地把她二人送出门去。
*
和喜堂离着燕双飞有些远,是在穆府的东南角,正屋是一间穿堂,连着后头的车库马厩,西耳房是茅房,东耳房是厨房。【喜孤文学】
她没理会管事的脸上作何表情,紧迈着步子离去。
厅堂里空无一人,丫鬟们也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地毯吞没了她的脚步声,越发显得安静……这里不像姨奶奶那处锦绣罗绮遍地,往来络绎不绝,但也胜在格局轩敞,高柜矮几错落有致,地毯暖炉无一不全,不像外头传闻那般寒窑洞似的。
头一则是关于穆三爷的。
那时天已渐冷,正是做油茶的时候,佃农们敬上来几篓子,姨奶奶打发人往各处分送,轮到三太太时,恰巧腊梅不在,便让晴秋打个支应。
晴秋为她打起伞,疑道:“眼下都快霜降了,天寒地冻的,怎么还有大车在外头?”
晴秋忙洗了洗手,赶紧提着篮子去了。
这还是她第一次迈进燕双飞后院正堂门槛,眼下正值午后未时,老爷儿正足的时候,阳光透过庭前张牙舞爪的秋槐,往地毯上洒出一片斑驳的影儿。
轮到晴秋,她知道自己人小份底,自然不肯行差踏错一步。
晴秋心里叹一声张姨娘料事如神,忙笑回道:“姨奶奶料定您必有这番话,告诉我说,这油茶是人人都有的,您只留着便罢,或赏人,或赈济乡里,都使得。”
*
“行了,眼下也就这么着,等最后一拨货车回来时,咱们再来看。”红玉锁了库房大门,钥匙紧别在腰上。
晴秋一头雾水,他是谁?满府两个能带商队的老爷都在家呀。
晴秋忙道:“不敢称姑娘,大娘还是照从前那么叫我的名儿罢。”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