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督徒
余秋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余秋雨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下面几个故事触及了这些主题。据我所知,由于现存的关于约翰教皇的传记中没有一本曾提到过他与罗马教廷的冲突,因而即使它们否认这些故事的真实性,那也完全不足为信。第一件事是关于他在1944年去巴黎前,拜见庇护十二世(piusⅫ)时的逸闻。庇护十二世在开始接见他时,先告诉这位新任命的罗马教廷大使,他只有七分钟时间可以和他谈话。于是龙卡利就立刻提出告辞,并且说:“既然这样,那么剩下的六分钟也是多余的。”而第二件事则很有趣,它讲的是一位从外国来的年轻神甫在梵蒂冈非常勤快,试图在高层神职人员那里获得一个好印象以便于晋升。据说,约翰二十三世曾对他说:“亲爱的孩子,不要再这么焦虑了。你应该放松些,同时相信在审判日耶稣不会过来问你:你和宗教法庭相处得怎么样?”最后一件事是一篇报道,里面说他在逝世几个月前收到了霍赫胡特(hochhuth)的剧本《代表》(the deputy),有人问他该怎样来反驳它。而他却照着这个人的话回答说:“反驳它?你能做什么来反驳真相呢?”
)相处了。毋宁说,是他强大的自信使他能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无论高低贵贱。只要是他觉得有必要建立这样一种平等的地方,他都尽可能去。因此,他到监狱里向那些盗贼和杀人犯说话时,是把他们当做“儿子和兄弟”;而为了使他们相信这不是一句空话,他告诉他们,他在童年时是如何偷了一个苹果而没有被抓住,以及他的一个兄弟是如何未经许可就去偷猎并被人逮住的事。当人们带他到“关押无可救药的罪犯的单人牢房”时,他“以最威严的声音命令道:‘打开门。不要将他们和我隔开。他们都是天主的孩子。’”的确,所有这些话都是牢固而经久的基督教教义,但它们在很长的时期里仅仅只是理论罢了。即使是《新事物》(rerum novarum)——这一由“劳动人民的伟大教皇”利奥十三世发出的通谕,也没有阻止梵蒂冈教会向工人们支付饥饿工资。约翰这位新教皇可以和任何人谈话,这一让人不安的习惯几乎立即招来了对他的诽谤。按阿尔登·哈奇(alden hatch)的描述,他曾问过一位工人:“你的情况如何?”这位工人回答:“很糟很糟,教皇陛下。”然后他便告诉教皇他的薪水是多少,他需要养活几口人。“我们一定会为此做些事的。在你我之间,我并不是你的陛下,我是教皇。”而这句话意味着:忘掉所有的头衔,我是这里的首脑,我可以改变事情。后来,有人告知这项新的花费只能用慈善救济款来支付时,他仍然保持泰然自若:“那么,我们就从中拿一些出来吧。因为……正义(justice)要优先于慈善(charity)。”这些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到痛快,是因为它们都拒绝屈从于那种普遍的想法,即“连教皇每天所说的话都应该保持神秘和敬畏”,这种想法在约翰教皇看来明显与“耶稣的榜样”相矛盾。而的确令人感动的是,在那次引起高度争议的对苏维埃俄国代表的接见结束时,教皇作出了一次非常符合耶稣的“榜样”的发言:“现在,既然你们允许,是该祝福你们的时候了。一些祝福根本不会伤害你们。请接受它们,如它们被赠与时那样。”
和粗鲁啊……这让我感到痛苦不堪”,并且,“这世上所有的聪明人和精明者,包括梵蒂冈的那些人,显露出的是如此可怜的形象——如果用耶稣和圣徒们所发出的单纯、仁慈的光来照一照他们的话”。
然而,没有人会相信,是谦卑使他如此平易近人:他在和囚犯或“罪人”们在一起时也仍然感到快乐,更不用说和他花园里的工人、厨房里的修女(肯尼迪夫人及其女儿,以及女婿赫鲁晓夫
根据他的这本自传,他是在战争期间的土耳其开始与犹太人组织进行接触的(并且,他有一次阻止了土耳其**把数百名从欧洲纳粹占领区逃亡而来的犹太儿童重新运回德国
)时,问道:“为什么人们就不能看到我呢?我又没有行为不端,是吧?”同样一种机智的精神气质——法语中称之为“esprit”(灵气
)所有这些故事都表明,他身上具有一种彻底的独立性,它来自对世事的真正超然,来自摆脱成见和习惯的伟大自由。这种自由通常会带来一种近乎伏尔泰式的智慧,一种令人惊讶的扭转局面的机敏。因此,他在反对在他每天散步时关闭梵蒂冈花园(据说关闭花园是因为以他的身份,不适合让普通人看到
)。他后来为此对自己进行了非常罕见的自我批评——尽管对所有的“良知测试”而言,他一点也用不着这样做。他写道:“我为什么就不去、为什么就不能做得更多呢?为什么我不去作一些更坚决的努力,来抵制我天性中的倾向呢?是否我对舒适和安宁的追求——我认为它们与主的精神更能保持和谐——其实只是在掩饰我对拿起武器作斗争的勉强?”然而,在那个时代,他只有一次允许自己发怒。在德国向俄国开战时,德国大使弗朗兹·冯·巴本(franz von papen)找到他,请他利用他在罗马的影响力来让教皇宣布支持德国。他对此的回答是:“那么,我又怎么去向数百万被杀害在波兰和德国的犹太人——你的同胞们——交待呢?”当时是在1941年,大屠杀刚刚开始。
以上这些故事从来没有公开发表过。然而,尽管在关于他的文献中一部分文献有些奇怪的变动,但是在其中我们仍然足以发现它们。(如果“口头传统”的说法是真的话,那么约翰教皇就接见过第一个犹太使团,并问候他们说:“我是你们的兄弟约瑟。”而这句话是《创世记》中的约瑟,在埃及与自己的兄弟们相认时所说的话。现在有报道说,这句话在他当选教皇、接见红衣主教们时也被他说过。我担心这个故事可能更加似是而非,但是无论如何,这句话在前一件事中的确是非常伟大的,而在后一件事中也同样非常好。
他年轻时曾非常喜欢讲话,喜欢逗留在厨房中并讨论各种事物。后来他批评自己“天性倾向于像所罗门王那样下断语”,去教诲“汤姆、迪克和哈瑞他们……在某种情况下该如何行事”,并且爱管闲事,“无论是报纸上的、主教们的事情,还是每日的话题”。他还会“拿起武器,来捍卫我认为遭到了不公正攻击的东西,以及我觉得值得拥护的事物”。无论他是否曾克制住这些品性,他肯定从来没有丧失过它们,它们一直在他身上伸展,直到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受到“折磨”和“羞辱”的时期(他认为这对于他灵魂的圣化非常必要
)地说:“你的旨意将行在地上。”在《灵魂之旅》中,我们很难在一层层的虔敬言辞(对我们来说可能有些陈腐,但对他并非如此)之下,发现那主导他生命的基本音调(chord)。我们甚至很难期待在其中看到他得自此种音调的笑的智慧。不过,当他告诉他的朋友们,教皇这一职位所带来的新的沉重责任,是如何在最开始时使他焦虑甚至彻夜难眠,直到有一天早晨他对自己说:“吉奥瓦尼,不要对自己这么严肃!”此后他便睡得安稳了——这些如果不是在宣扬谦卑,那还会是什么呢?
)——在另一个未发表过的故事中也得到了证实。当他还是法国的罗马教廷大使时,在一次外交使团宴会上,有一位绅士想令他难堪,于是便在餐桌上给每个人分发一张裸体女人照片。龙卡利看了一眼这张照片,便把它交还给这位绅士,并且说:“这位是您的夫人吧,我猜。”
他身上这种对信仰的忠诚,从来没有被怀疑所困扰、被经历所动摇,也从来没有被狂热所歪曲——“这种狂热,即使是天真的狂热,也永远是有害的”。当这种忠诚体现在行动和活生生的言辞中时,它是极好的,而当它变成印在纸上的僵死的文字时,就有些苍白和乏力了。这一点甚至适用于附在书后的那少数文件,唯一的例外是《致“龙卡利家族”的精神遗嘱》这封信。在这份文件中,他向他的兄弟们、兄弟的孩子及外孙们解释了他为何到现在仍然和以前一样,拒绝“把他们从可贵和安心的贫困”中提升出来,尽管他曾“经常帮助他们,就像一个穷人帮助其他穷人”一样。他还解释了为何“任何东西——地位、金钱或好感——我从未要求过这些,无论是为我自己,还是为我的亲人和朋友”。这是因为,“既然生来一无所有……我也为我死时一无所有而感到特别幸福。我已将我手中所有的东西散发完毕,尽管它们非常之少,但它们是我当神甫和主教时获得的全部物品”。在这些段落中包含着一种轻微的道歉的音
这种摆脱了顾虑和担忧的彻底的自由,就是他谦卑(humility)的方式,而他之所以能够自由,是因为他能毫无保留(无论是心理或情感的保留
)之后,他突然就抵达了天主教教阶的最高位置。在这里,不再有上级的声音告诉他“上帝的意志”。在《灵魂之旅》中他写道,他明白他已经“接受了这项服役:对主的意志的纯粹顺从。这项服役通过红衣主教团的声音传达给我”;也就是说,他从来就不认为是红衣主教们选举了他,而永远是“天主选取了我”。这样一种信念,肯定又因为他对自己当选的纯粹偶然性的意识而得到了极大的强化。正是由于他知道这根本就是一场误解,他才能够写出下面这些话,它们不是在宣称某种教条式的普遍性,而只是向他自己指出:“基督的代理人知道基督要求他什么。”《灵魂之旅》的编者、约翰教皇的前任秘书路易斯·卡波维拉(loris capovilla)经理,在这本书的导言中提到了一些肯定会让许多人恼怒和困惑的事情:“他在上帝面前保持的谦卑,以及他在人们面前对自身价值的清醒意识——它是如此之清醒,以至于它让人感到不安。”但是,尽管他有着绝对的自信,并且不向任何人征求意见,他仍然没有犯假装知道未来的错误,也没有假装知道自己努力的最终结果。他总是像野地里的百合花那样,满足于“日复一日”,甚至是“一小时又一小时”地生活。他为自己这种崭新的状态立下了如下“行为的基本法则”:“不为明天而忧虑”,不去“为未来作人工的准备”,小心地“不去向任何人自负和随便地谈论它”。正是他的信仰——而非神学或政治的理论——一直在守护着他,使他能抵制“所有对恶的纵容,并希望这样做能对某些人有益”。
] 下面几个故事触及了这些主题。据我所知,由于现存的关于约翰教皇的传记中没有一本曾提到过他与罗马教廷的冲突,因而即使它们否认这些故事的真实性,那也完全不足为信。第一件事是关于他在1944年去巴黎前,拜见庇护十二世(piusⅫ)时的逸闻。庇护十二世在开始接见他时,先告诉这位新任命的罗马教廷大使,他只有七分钟时间可以和他谈话。于是龙卡利就立刻提出告辞,并且说:“既然这样,那么剩下的六分钟也是多余的。”而第二件事则很有趣,它讲的是一位从外国来的年轻神甫在梵蒂冈非常勤快,试图在高层神职人员那里获得一个好印象以便于晋升。据说,约翰二十三世曾对他说:“亲爱的孩子,不要再这么焦虑了。你应该放松些,同时相信在审判日耶稣不会过来问你:你和宗教法庭相处得怎么样?”最后一件事是一篇报道,里面说他在逝世几个月前收到了霍赫胡特(hochhuth)的剧本《代表》(the deputy),有人问他该怎样来反驳它。而他却照着这个人的话回答说:“反驳它?你能做什么来反驳真相呢?”
)相处了。毋宁说,是他强大的自信使他能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无论高低贵贱。只要是他觉得有必要建立这样一种平等的地方,他都尽可能去。因此,他到监狱里向那些盗贼和杀人犯说话时,是把他们当做“儿子和兄弟”;而为了使他们相信这不是一句空话,他告诉他们,他在童年时是如何偷了一个苹果而没有被抓住,以及他的一个兄弟是如何未经许可就去偷猎并被人逮住的事。当人们带他到“关押无可救药的罪犯的单人牢房”时,他“以最威严的声音命令道:‘打开门。不要将他们和我隔开。他们都是天主的孩子。’”的确,所有这些话都是牢固而经久的基督教教义,但它们在很长的时期里仅仅只是理论罢了。即使是《新事物》(rerum novarum)——这一由“劳动人民的伟大教皇”利奥十三世发出的通谕,也没有阻止梵蒂冈教会向工人们支付饥饿工资。约翰这位新教皇可以和任何人谈话,这一让人不安的习惯几乎立即招来了对他的诽谤。按阿尔登·哈奇(alden hatch)的描述,他曾问过一位工人:“你的情况如何?”这位工人回答:“很糟很糟,教皇陛下。”然后他便告诉教皇他的薪水是多少,他需要养活几口人。“我们一定会为此做些事的。在你我之间,我并不是你的陛下,我是教皇。”而这句话意味着:忘掉所有的头衔,我是这里的首脑,我可以改变事情。后来,有人告知这项新的花费只能用慈善救济款来支付时,他仍然保持泰然自若:“那么,我们就从中拿一些出来吧。因为……正义(justice)要优先于慈善(charity)。”这些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到痛快,是因为它们都拒绝屈从于那种普遍的想法,即“连教皇每天所说的话都应该保持神秘和敬畏”,这种想法在约翰教皇看来明显与“耶稣的榜样”相矛盾。而的确令人感动的是,在那次引起高度争议的对苏维埃俄国代表的接见结束时,教皇作出了一次非常符合耶稣的“榜样”的发言:“现在,既然你们允许,是该祝福你们的时候了。一些祝福根本不会伤害你们。请接受它们,如它们被赠与时那样。”
和粗鲁啊……这让我感到痛苦不堪”,并且,“这世上所有的聪明人和精明者,包括梵蒂冈的那些人,显露出的是如此可怜的形象——如果用耶稣和圣徒们所发出的单纯、仁慈的光来照一照他们的话”。
然而,没有人会相信,是谦卑使他如此平易近人:他在和囚犯或“罪人”们在一起时也仍然感到快乐,更不用说和他花园里的工人、厨房里的修女(肯尼迪夫人及其女儿,以及女婿赫鲁晓夫
根据他的这本自传,他是在战争期间的土耳其开始与犹太人组织进行接触的(并且,他有一次阻止了土耳其**把数百名从欧洲纳粹占领区逃亡而来的犹太儿童重新运回德国
)时,问道:“为什么人们就不能看到我呢?我又没有行为不端,是吧?”同样一种机智的精神气质——法语中称之为“esprit”(灵气
)所有这些故事都表明,他身上具有一种彻底的独立性,它来自对世事的真正超然,来自摆脱成见和习惯的伟大自由。这种自由通常会带来一种近乎伏尔泰式的智慧,一种令人惊讶的扭转局面的机敏。因此,他在反对在他每天散步时关闭梵蒂冈花园(据说关闭花园是因为以他的身份,不适合让普通人看到
)。他后来为此对自己进行了非常罕见的自我批评——尽管对所有的“良知测试”而言,他一点也用不着这样做。他写道:“我为什么就不去、为什么就不能做得更多呢?为什么我不去作一些更坚决的努力,来抵制我天性中的倾向呢?是否我对舒适和安宁的追求——我认为它们与主的精神更能保持和谐——其实只是在掩饰我对拿起武器作斗争的勉强?”然而,在那个时代,他只有一次允许自己发怒。在德国向俄国开战时,德国大使弗朗兹·冯·巴本(franz von papen)找到他,请他利用他在罗马的影响力来让教皇宣布支持德国。他对此的回答是:“那么,我又怎么去向数百万被杀害在波兰和德国的犹太人——你的同胞们——交待呢?”当时是在1941年,大屠杀刚刚开始。
以上这些故事从来没有公开发表过。然而,尽管在关于他的文献中一部分文献有些奇怪的变动,但是在其中我们仍然足以发现它们。(如果“口头传统”的说法是真的话,那么约翰教皇就接见过第一个犹太使团,并问候他们说:“我是你们的兄弟约瑟。”而这句话是《创世记》中的约瑟,在埃及与自己的兄弟们相认时所说的话。现在有报道说,这句话在他当选教皇、接见红衣主教们时也被他说过。我担心这个故事可能更加似是而非,但是无论如何,这句话在前一件事中的确是非常伟大的,而在后一件事中也同样非常好。
他年轻时曾非常喜欢讲话,喜欢逗留在厨房中并讨论各种事物。后来他批评自己“天性倾向于像所罗门王那样下断语”,去教诲“汤姆、迪克和哈瑞他们……在某种情况下该如何行事”,并且爱管闲事,“无论是报纸上的、主教们的事情,还是每日的话题”。他还会“拿起武器,来捍卫我认为遭到了不公正攻击的东西,以及我觉得值得拥护的事物”。无论他是否曾克制住这些品性,他肯定从来没有丧失过它们,它们一直在他身上伸展,直到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受到“折磨”和“羞辱”的时期(他认为这对于他灵魂的圣化非常必要
)地说:“你的旨意将行在地上。”在《灵魂之旅》中,我们很难在一层层的虔敬言辞(对我们来说可能有些陈腐,但对他并非如此)之下,发现那主导他生命的基本音调(chord)。我们甚至很难期待在其中看到他得自此种音调的笑的智慧。不过,当他告诉他的朋友们,教皇这一职位所带来的新的沉重责任,是如何在最开始时使他焦虑甚至彻夜难眠,直到有一天早晨他对自己说:“吉奥瓦尼,不要对自己这么严肃!”此后他便睡得安稳了——这些如果不是在宣扬谦卑,那还会是什么呢?
)——在另一个未发表过的故事中也得到了证实。当他还是法国的罗马教廷大使时,在一次外交使团宴会上,有一位绅士想令他难堪,于是便在餐桌上给每个人分发一张裸体女人照片。龙卡利看了一眼这张照片,便把它交还给这位绅士,并且说:“这位是您的夫人吧,我猜。”
他身上这种对信仰的忠诚,从来没有被怀疑所困扰、被经历所动摇,也从来没有被狂热所歪曲——“这种狂热,即使是天真的狂热,也永远是有害的”。当这种忠诚体现在行动和活生生的言辞中时,它是极好的,而当它变成印在纸上的僵死的文字时,就有些苍白和乏力了。这一点甚至适用于附在书后的那少数文件,唯一的例外是《致“龙卡利家族”的精神遗嘱》这封信。在这份文件中,他向他的兄弟们、兄弟的孩子及外孙们解释了他为何到现在仍然和以前一样,拒绝“把他们从可贵和安心的贫困”中提升出来,尽管他曾“经常帮助他们,就像一个穷人帮助其他穷人”一样。他还解释了为何“任何东西——地位、金钱或好感——我从未要求过这些,无论是为我自己,还是为我的亲人和朋友”。这是因为,“既然生来一无所有……我也为我死时一无所有而感到特别幸福。我已将我手中所有的东西散发完毕,尽管它们非常之少,但它们是我当神甫和主教时获得的全部物品”。在这些段落中包含着一种轻微的道歉的音
这种摆脱了顾虑和担忧的彻底的自由,就是他谦卑(humility)的方式,而他之所以能够自由,是因为他能毫无保留(无论是心理或情感的保留
)之后,他突然就抵达了天主教教阶的最高位置。在这里,不再有上级的声音告诉他“上帝的意志”。在《灵魂之旅》中他写道,他明白他已经“接受了这项服役:对主的意志的纯粹顺从。这项服役通过红衣主教团的声音传达给我”;也就是说,他从来就不认为是红衣主教们选举了他,而永远是“天主选取了我”。这样一种信念,肯定又因为他对自己当选的纯粹偶然性的意识而得到了极大的强化。正是由于他知道这根本就是一场误解,他才能够写出下面这些话,它们不是在宣称某种教条式的普遍性,而只是向他自己指出:“基督的代理人知道基督要求他什么。”《灵魂之旅》的编者、约翰教皇的前任秘书路易斯·卡波维拉(loris capovilla)经理,在这本书的导言中提到了一些肯定会让许多人恼怒和困惑的事情:“他在上帝面前保持的谦卑,以及他在人们面前对自身价值的清醒意识——它是如此之清醒,以至于它让人感到不安。”但是,尽管他有着绝对的自信,并且不向任何人征求意见,他仍然没有犯假装知道未来的错误,也没有假装知道自己努力的最终结果。他总是像野地里的百合花那样,满足于“日复一日”,甚至是“一小时又一小时”地生活。他为自己这种崭新的状态立下了如下“行为的基本法则”:“不为明天而忧虑”,不去“为未来作人工的准备”,小心地“不去向任何人自负和随便地谈论它”。正是他的信仰——而非神学或政治的理论——一直在守护着他,使他能抵制“所有对恶的纵容,并希望这样做能对某些人有益”。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经典人文——人文精神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余秋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经典人文——人文精神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