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桥中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胡月仙咋舌。野兔嘛倒不难,但和和那黄狗奔跑角逐了小半天的矫健兔子比肯定差远了。土灶嘛,在她来望里镇的那一年夏天,镇里搞现代化改革,退伍回来的镇长儿子带着民兵挨家挨户捣土灶,给换上煤气灶。说来好笑,好多妇女烧了大半辈子的土灶,没出过一点儿事,倒是换了美观卫生方便的煤气灶后,镇上频发了好几场火灾。还有人用高压锅煲汤,散气的时候出了事故,整个锅都炸开了,“嘭——”地一声惊天巨响,能把门砸出一个坑,好不吓人!她也是在华老太太的指导下才壮着胆子学了恩咯久才敢拧那个小旋纽的呢。
“我拿来剁成小块,用小米辣和大蒜炒了一盘野兔肉,两个人吃了一大盆饭,还喝了二两小酒。”
不一会儿,传来劈里啪啦震天响。
正说着话,山下传来了汽车鸣笛声。车轮滚滚,一辆接着一辆。大家都止住话头站起来往山下看,就连那个沉默的男孩子脸上也出现了期待的神色。只见前面首尾相连八辆奔驰,后面跟着一辆红旗,再后面又有八辆旅游巴车。车子开得不快不慢,右侧后视镜上都绑着红绸布。绸布被山风吹得骄傲地飘扬起来。大巴车头挂着红色的长条幅,上面有一排金色大字——“华氏宗祠,福泽绵长。”
“什么东西那么稀罕?那么大一个梁州,只要有钱,除了龙肝凤胆,还有什么东西是买不到的?”
“呀,怪吓人的。”
车轮声越来越远,他们依旧站在原地久久凝视。车子驶去的方向,是华氏更久远更正统的祖坟所在。华明虎、华明鹤和菜花奶奶的脑海里都浮现出那宏伟的殿宇、入云的石梯、盘龙的栋梁、雕凤的栏杆……
西边的墓里葬着兄弟俩的父母。第二阶留着四孔墓给他们自己,最底下的一阶有两孔墓门上刻着红字,另外两孔已经严严实实封死了,上面没有字,斑斑驳驳,痕迹重重。
华敏之隐隐约约记得,在很小很小的时候,他似乎也去过那里,印象最深刻的是祠堂旁边的一棵毛桃树,结出的果子只有爷爷的指甲盖那么大,尾巴尖尖上冒出一点儿红,可好看了。桃叶细长嫩绿,也很美。
他们一直等到蜡烛燃尽了才离开。华明虎扛着锄头挑着豆秧先走了。华老太太还是向往年一样请二哥二嫂回潜园吃饭。菜花奶奶摆摆手拒绝了。胖女儿女婿还要搭下午的班车回市里,晚上得给他们的女儿女婿做饭。一群人就这样短暂地相聚,即刻分离。
鞭炮声惊动了一些在梯田上劳作的人。他们循着声音发现了山上焚香祭拜的明公和他二哥。有人跑回镇子里说了这事儿,绝大部分人的心都安定了下来。明公带头去扫墓了,说明赤海那一代没事儿,没有狼,没有熊,也没有鬼。
华明鹤临走前在山溪边来来回回接了几捧水泼在燃尽的香烛和火盆上。这年的清明就算又这样过去了。下山的时候,他们遇见了几拨来上坟的人,他们也是听到了鞭炮声才过来的。山里稀稀落落闪动着五颜六色的人影。
华家大房就那么一个儿子,为了不断香火,当时的老族长,也就是俩老兄弟的爷爷,经过一番斟酌,便将二房的次子过继给大房。过继后次子成长房长子,为了合乎家族礼法,次子华明虎改名华明龙,二房长子华明龙改名华明虎,从此龙虎颠倒,命运也悄然发生变化。如今的华明龙,便是坐在红旗车里朝宗祠方向去的那一位,现在已然是华氏的族长了。这里也留着两孔墓,在等着他们夫妇归来。
华敏之淡淡笑着,不说敢,也不说不敢。她在丽兹吃过兔肉的,烤好的一整只兔腿,就坐在美术馆后门的台阶上用手拿着啃,沾一手的油。她又想起了陆师桓。
”
“对对对,守株待兔!你二哥手起刀落,给狗留个个血淋淋的兔头,剩下的往脖子口划一刀,往下一扒,半张兔皮就剥下来了。”菜花奶奶一边说,两只手一边往自己脖子上一套,把华老太太吓得身子往后一缩。
“没什么配方,就两样东西最关键,你说你有没有?要我说啊,你一定没有。”
华明鹤心里默默地鄙夷了一句——“俗”。偷偷瞥眼看他二哥的脸色,谁知那老家伙也正往他这边看来,两个年纪加起来一百多岁的老头孩子般的一跺脚一扭头,谁也不理谁了。
西边的坟看起来新些,东边的坟看起来旧些。然而,它们其实是同一时期修建的。东边最上头“住着”的是俩兄弟的爷爷奶奶、大伯和大伯母。堂哥本应也葬在这里,但他是在战场上立过功勋的烈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年纪轻轻还没成家立业,就身死异乡。十多年前他的遗体被庄重地接回故乡,安葬在梁州烈士陵园里。但祖坟里还是为他留着一席之地,墓碑上刻着一个正红色的“忠”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
“配方呢?二婶,你倒是说呀。”
胖女婿不明白二叔今天怎么突然想起要放鞭炮了?政府规定清明扫墓禁烟禁火的,搞这么大动静不怕被嚼舌根吗?华家是最爱惜门楣的了。不过他也不敢多问。镇长还说不能点蜡烛不能上香呢,现在他老婆和岳母不正在烧纸钱吗?这里头有好多条款管不到望里镇,更加管不到华家头上。
他们先在西边祭拜完,又去了东边。华明鹤拿出一串鞭炮递给胖女婿,要他去山下马路上点燃。
“蛮蛮比梅强,肯定敢。”菜花奶奶说。她一边说一边仔细看华敏之,这孩子长得一年比一年好看,真招人心疼。不知道三弟要给她安排个什么样的婆家呢?
“守株待兔。”
菜花奶奶得意地说:“第一样,在山上跑了一年以上的野兔,临死之前要和黄狗赛跑过的,肉有劲;第二样,得是柴火灶,火舌舔锅底,蹿起来有半人高,你有没有?”
“啧啧啧,那个兔头哟,两只耳朵还抽抽呢。”
扫墓放鞭炮其实是古早的风俗,那时候大户人家还兴分墓糕,鸡蛋饼、冬瓜茶和糖果,也有人分一块钱的硬币或两块钱的纸币的。这都是孝子贤孙们为祖宗积阴德呢。放鞭炮就是在告诉附近的乡民们过来领墓糕。但是这几年山林禁火,人们也不像以前那么穷了,这个风俗也就渐渐消失了。
女人们带着孩子在墓前拜了又拜。菜花奶奶和华老太太坐在石墩上一边烧经文和纸钱,一边和公公婆婆爷爷奶奶说了好久的话,孩子们就在旁边静静地听着。菜花奶奶当初也是这样,小时候坐在妈妈和奶奶旁边,听着听着就大了,然后嫁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听着听着,就从那个听的人变成了说的人。
“老太太什么都好,就是胆小。”胡月仙说,“蛮蛮呢?蛮蛮敢不敢吃兔肉?”
女人们的聊天缓解了两位老人之间的尴尬。华明虎一言不发地用绳子在捆豆秧,他的力气很大,闷着黑脸,凶巴巴的。他的女儿女婿一边听着菜花奶奶和胡月仙拌嘴,一边逗孙女。只有那个男孩子,对这一切充满了既新鲜又厌烦的矛盾。
“是吓人,不过吃起来就啥都忘了。”
当再也听不到任何车声时,所有人都跪下朝东方三拜。女人们从篮子里拿出蜡烛和竹香准备祭拜。
“要吃你们吃,我是不敢的。”华老太太说。
她说得绘声绘色,把坐在旁边的胡月仙也给馋到了。“二婶把配方告诉我呗,明儿我去县里也去买一只兔子炒一盘。话说从山上下来后多少年没吃过兔肉了。护台宫边天天有人卖野猪肉,怎么没人卖兔肉呢?”
] 胡月仙咋舌。野兔嘛倒不难,但和和那黄狗奔跑角逐了小半天的矫健兔子比肯定差远了。土灶嘛,在她来望里镇的那一年夏天,镇里搞现代化改革,退伍回来的镇长儿子带着民兵挨家挨户捣土灶,给换上煤气灶。说来好笑,好多妇女烧了大半辈子的土灶,没出过一点儿事,倒是换了美观卫生方便的煤气灶后,镇上频发了好几场火灾。还有人用高压锅煲汤,散气的时候出了事故,整个锅都炸开了,“嘭——”地一声惊天巨响,能把门砸出一个坑,好不吓人!她也是在华老太太的指导下才壮着胆子学了恩咯久才敢拧那个小旋纽的呢。
“我拿来剁成小块,用小米辣和大蒜炒了一盘野兔肉,两个人吃了一大盆饭,还喝了二两小酒。”
不一会儿,传来劈里啪啦震天响。
正说着话,山下传来了汽车鸣笛声。车轮滚滚,一辆接着一辆。大家都止住话头站起来往山下看,就连那个沉默的男孩子脸上也出现了期待的神色。只见前面首尾相连八辆奔驰,后面跟着一辆红旗,再后面又有八辆旅游巴车。车子开得不快不慢,右侧后视镜上都绑着红绸布。绸布被山风吹得骄傲地飘扬起来。大巴车头挂着红色的长条幅,上面有一排金色大字——“华氏宗祠,福泽绵长。”
“什么东西那么稀罕?那么大一个梁州,只要有钱,除了龙肝凤胆,还有什么东西是买不到的?”
“呀,怪吓人的。”
车轮声越来越远,他们依旧站在原地久久凝视。车子驶去的方向,是华氏更久远更正统的祖坟所在。华明虎、华明鹤和菜花奶奶的脑海里都浮现出那宏伟的殿宇、入云的石梯、盘龙的栋梁、雕凤的栏杆……
西边的墓里葬着兄弟俩的父母。第二阶留着四孔墓给他们自己,最底下的一阶有两孔墓门上刻着红字,另外两孔已经严严实实封死了,上面没有字,斑斑驳驳,痕迹重重。
华敏之隐隐约约记得,在很小很小的时候,他似乎也去过那里,印象最深刻的是祠堂旁边的一棵毛桃树,结出的果子只有爷爷的指甲盖那么大,尾巴尖尖上冒出一点儿红,可好看了。桃叶细长嫩绿,也很美。
他们一直等到蜡烛燃尽了才离开。华明虎扛着锄头挑着豆秧先走了。华老太太还是向往年一样请二哥二嫂回潜园吃饭。菜花奶奶摆摆手拒绝了。胖女儿女婿还要搭下午的班车回市里,晚上得给他们的女儿女婿做饭。一群人就这样短暂地相聚,即刻分离。
鞭炮声惊动了一些在梯田上劳作的人。他们循着声音发现了山上焚香祭拜的明公和他二哥。有人跑回镇子里说了这事儿,绝大部分人的心都安定了下来。明公带头去扫墓了,说明赤海那一代没事儿,没有狼,没有熊,也没有鬼。
华明鹤临走前在山溪边来来回回接了几捧水泼在燃尽的香烛和火盆上。这年的清明就算又这样过去了。下山的时候,他们遇见了几拨来上坟的人,他们也是听到了鞭炮声才过来的。山里稀稀落落闪动着五颜六色的人影。
华家大房就那么一个儿子,为了不断香火,当时的老族长,也就是俩老兄弟的爷爷,经过一番斟酌,便将二房的次子过继给大房。过继后次子成长房长子,为了合乎家族礼法,次子华明虎改名华明龙,二房长子华明龙改名华明虎,从此龙虎颠倒,命运也悄然发生变化。如今的华明龙,便是坐在红旗车里朝宗祠方向去的那一位,现在已然是华氏的族长了。这里也留着两孔墓,在等着他们夫妇归来。
华敏之淡淡笑着,不说敢,也不说不敢。她在丽兹吃过兔肉的,烤好的一整只兔腿,就坐在美术馆后门的台阶上用手拿着啃,沾一手的油。她又想起了陆师桓。
”
“对对对,守株待兔!你二哥手起刀落,给狗留个个血淋淋的兔头,剩下的往脖子口划一刀,往下一扒,半张兔皮就剥下来了。”菜花奶奶一边说,两只手一边往自己脖子上一套,把华老太太吓得身子往后一缩。
“没什么配方,就两样东西最关键,你说你有没有?要我说啊,你一定没有。”
华明鹤心里默默地鄙夷了一句——“俗”。偷偷瞥眼看他二哥的脸色,谁知那老家伙也正往他这边看来,两个年纪加起来一百多岁的老头孩子般的一跺脚一扭头,谁也不理谁了。
西边的坟看起来新些,东边的坟看起来旧些。然而,它们其实是同一时期修建的。东边最上头“住着”的是俩兄弟的爷爷奶奶、大伯和大伯母。堂哥本应也葬在这里,但他是在战场上立过功勋的烈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年纪轻轻还没成家立业,就身死异乡。十多年前他的遗体被庄重地接回故乡,安葬在梁州烈士陵园里。但祖坟里还是为他留着一席之地,墓碑上刻着一个正红色的“忠”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
“配方呢?二婶,你倒是说呀。”
胖女婿不明白二叔今天怎么突然想起要放鞭炮了?政府规定清明扫墓禁烟禁火的,搞这么大动静不怕被嚼舌根吗?华家是最爱惜门楣的了。不过他也不敢多问。镇长还说不能点蜡烛不能上香呢,现在他老婆和岳母不正在烧纸钱吗?这里头有好多条款管不到望里镇,更加管不到华家头上。
他们先在西边祭拜完,又去了东边。华明鹤拿出一串鞭炮递给胖女婿,要他去山下马路上点燃。
“蛮蛮比梅强,肯定敢。”菜花奶奶说。她一边说一边仔细看华敏之,这孩子长得一年比一年好看,真招人心疼。不知道三弟要给她安排个什么样的婆家呢?
“守株待兔。”
菜花奶奶得意地说:“第一样,在山上跑了一年以上的野兔,临死之前要和黄狗赛跑过的,肉有劲;第二样,得是柴火灶,火舌舔锅底,蹿起来有半人高,你有没有?”
“啧啧啧,那个兔头哟,两只耳朵还抽抽呢。”
扫墓放鞭炮其实是古早的风俗,那时候大户人家还兴分墓糕,鸡蛋饼、冬瓜茶和糖果,也有人分一块钱的硬币或两块钱的纸币的。这都是孝子贤孙们为祖宗积阴德呢。放鞭炮就是在告诉附近的乡民们过来领墓糕。但是这几年山林禁火,人们也不像以前那么穷了,这个风俗也就渐渐消失了。
女人们带着孩子在墓前拜了又拜。菜花奶奶和华老太太坐在石墩上一边烧经文和纸钱,一边和公公婆婆爷爷奶奶说了好久的话,孩子们就在旁边静静地听着。菜花奶奶当初也是这样,小时候坐在妈妈和奶奶旁边,听着听着就大了,然后嫁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听着听着,就从那个听的人变成了说的人。
“老太太什么都好,就是胆小。”胡月仙说,“蛮蛮呢?蛮蛮敢不敢吃兔肉?”
女人们的聊天缓解了两位老人之间的尴尬。华明虎一言不发地用绳子在捆豆秧,他的力气很大,闷着黑脸,凶巴巴的。他的女儿女婿一边听着菜花奶奶和胡月仙拌嘴,一边逗孙女。只有那个男孩子,对这一切充满了既新鲜又厌烦的矛盾。
“是吓人,不过吃起来就啥都忘了。”
当再也听不到任何车声时,所有人都跪下朝东方三拜。女人们从篮子里拿出蜡烛和竹香准备祭拜。
“要吃你们吃,我是不敢的。”华老太太说。
她说得绘声绘色,把坐在旁边的胡月仙也给馋到了。“二婶把配方告诉我呗,明儿我去县里也去买一只兔子炒一盘。话说从山上下来后多少年没吃过兔肉了。护台宫边天天有人卖野猪肉,怎么没人卖兔肉呢?”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