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疆生活
今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今稚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因为第二年春天,二十三岁生日前夕,她接受了相亲。媒人要带男方过来。妈妈决定亲自捞鱼,指挥她和妹妹去集市上买小排,顺便绕路到裁缝铺拿做好的三条格纹布拉吉。
通完电话,她沉默了好几天。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失去了奶奶,爸爸,哥哥后,她又失去了妈妈。
寒暄一番后,她倚着落雪的车窗听了一路叮叮当当,各色闲言碎语,车里车外热闹又蓬勃。黎含之讲,这地方人气特别旺,烟火气特别足。
翻遍遗物,跟爸妈以前同事领导多方打听后,终于挖出重要线索:她妈在上海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在面粉厂上班。
“你妈妈借了马去捞鱼,谁知湖里有小孩一浮一沉在喊救命。她就跳下去了……”
家里带不走又放不住的东西都送给了邻居。
隔了半个月,某个温暖的午后,奶油色阳光斜照在木地板上,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你好,黎蔓在你们这里上班吗?我是她舅妈付绢。”
结果,写挂号信没人回。辗转打听到单位电话,打过去后,对方说自己压根没有侄女。
家里就剩下姐妹俩个了,怎么能分开?她拒绝了。
。
办好手续返城手续后,她带着妹妹回到喀什,给奶奶,爸妈,哥哥磕了头。
历经数个日夜流逝,火车一路哐当,跋涉千万里奔向新的天地,人们脸上被锅炉的热汽熏得格外喜气。可她和故园,从此音尘各悄然。
“没有。只有表弟表妹。两个大的跟着你舅妈在和平饭店上班,一个小的在念初中。她家负担挺重的,住的地方也小。你们要是有能力就多帮帮她吧,毕竟是亲戚。”
到家后,舅妈拿出焦糖色小甜水石库门黄酒给她俩接风洗尘。吃饭碰杯期间,不少邻居来串门,讲话一个比一个嘎嘣脆跌宕咋劲,犹如五百只麻雀开会。
她被巨大的恐慌填满。她不想再失去妹妹。也不想让妹妹失去姐姐,重新变成孤儿。
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亲弟弟。这就是她亲舅舅了。可电话打到面粉厂后,对方诧异极了:“你舅舅周崇年三年前就去世了,你不知道吗?”
下了车,顶着小雪拐过几棵大梧桐树匆匆走进筒子楼天井后,油烟味伴随着乒铃乓啷的炒菜声、碗筷桌椅声、说话声瞬间呼啸而来。
“筒子楼烟火气更足,人气更旺,一层楼住十七八户,一天到晚哇啦哇吵得人脑壳痛。你俩要是喜欢安静,住里头八成要吃苦头。”
回到家,妈妈正站在自家门前草坡上张望。远远的看到她,一路小跑,看起来身体好了许多。还亲自下厨擀面,炸熏鱼。
她心一沉,赶紧追问:“啊?那我有表哥表姐吗?”
黎含之刚念初中,非常单纯的小姑娘,并不是很懂生死。含泪点点头安慰她:“我听姐姐的。”
汽笛长鸣,窗外蒙蒙风雪渐渐淹没山林,畜群,河流,直到天地一片苍茫。
葬礼结束,送走所有来宾,她借用老乡的厨房煮了鱼面。
此时,筒子楼不少人循声探头,“哦哟,你外甥女这么大啦?多少岁数?工作落实了没?漂亮蛮漂亮,可惜人不响额,不叫人。”
直到发动机轰鸣,黄土戈壁缓缓倒退的那一刻,她才在空荡荡的客车里放声大哭。
可等她们回到家。
“含之,我们回上海。”
“你哥哥排雷时,为了保护别人,牺牲了。”
舅妈和俩表妹挤大隔间,她和妹妹挤小隔间,表弟睡在阳台上,小赤佬抗冻。
面汤里放了椒蒿,野韭菜。熏鱼连汁舀起浇上去,浓油赤酱,香得跳脚。尝一口,丰厚扎实,滋味咸甜,鲜美无比。
顺眼看过去,出站口有个时髦的寸头阿姨,冒雪举着香烟壳,上面用记号笔写着接黎蔓黎含之。
舅妈是个很直的人,坦言过来可以,要分担开支行用。工作么,和平饭店在招服务员。
之后几个月里,她把妹妹留在家里照顾妈妈,自己孤身长途跋涉处理哥哥的身后事,把哥哥埋在爸爸身边。
妹妹安慰她,“要不你就工作调动过去算了。我没上海户籍没关系,留在老家也挺好。”
舅妈收到钱,打来电话反复叮嘱:“这年头人贩子猖獗,出门在外要学会虚张声势。万一有人问你哪来的,去哪儿,你别说,就说你爸军队退役后开火车,是这趟火车的司机,带你出来体验生活。”
她婉拒了,希望能开返城证明回上海。
妈妈见义勇为牺牲,镇里、村里和她一起把骨灰送回喀什。安葬在哥哥旁边。那天,喀什下了她一生中最大的一场雪。< /p>
果然好吵。和小时候爸爸弹琴、妈妈清唱《茉莉花》的吴侬软语完全不一样。
“侬去老虎灶伐?帮阿拉带一壶。”
现买的冷水鱼斩块腌一腌,用菜油炸的金黄酥脆。酱汁酱油葡萄酒醋冰糖香料熬的,很浓稠。
“买菜?一道去。”
迟疑间,黎含之扯了扯她衣袖,怯生生的问:“姐姐,你看,那是不是舅妈?”
不过舅妈收拾碗筷、整理她带来的羊肉、葡萄干时都讲清爽了,这里房租便宜,买菜方便,走路半个钟头能到上班地方。今晚睡一觉,这两天办好各种手续就可以去报到。
至此,她原本安静的世界,一下子变得无比喧嚷闹腾,生机勃勃。当然,各种意外也接踵而至。
消息传开后,有的指责她心比天高嫌贫爱富忘本。有的劝她三思,你家里在上海没直系亲戚了,不一定找得到接收人。而且回去后工作也不好落实。
但她完全不在意这些,每天带着自己的画的服装设计手稿去问。最后相关负责人在村委会的说情下,终于松口,只要找得到接收人就给办。
“你们到啦?家里在炖鸡汤呢,我们先回去再说,不然冻感冒了。”
“早点勿用卖,昨夜虎皮蛋还有,烧葱油拌面配配吃,香得来。”
她从妈妈的遗物里发现,原来她在上海有个亲姑妈,家里套间200平。肯定能接收她俩。
话题很快转变为其他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琐碎事,夹着刮辣松脆的朝天骂。
她俩根本不睡不着,可又疑心一开口能吵醒好几户,硬是憋着一肚子话熬到下半夜。本担心睡过头起不来,谁知天蒙蒙亮,整栋楼开始闹腾。
村委会派人送她们到火车站,淳朴哈萨克族大叔让她们路上要小心,晚上要警醒,别搭理陌生人,别吃陌生人的水和食物,遇到可怜的求助的没钱吃饭的,叫他们自己打110。
回到伊犁,她提出辞职。组织没同意,再三询问有没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是想要其他岗位,还是想要妹妹入读更好的学校,都可以商量。
她同意了。立刻给舅妈打了一笔钱,用以调整家里的布局。
司机是本镇人,也不停地擦眼睛,彼此都没有询问打扰。
记忆里,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吃妈妈做的熏鱼面。
大表妹周萦之,表弟周以南,小表妹周宛之听到动静,分头从筒子楼迷宫一样的过道里,风风火火地跑下来,大喊:“妈,土豆色拉、面拖蟹、酱油荷包蛋、红烧素鸡都烧好了,酱爆猪肝我们烧不来。”
冬山如睡,她在喧闹的窗边,写下散乱简短没有意义的句子,以此道别家山,问候将来。
黎蔓听得懂话音,淡淡一笑,只同表妹表弟们打招呼。
“奶奶,爸爸,哥哥,我们今晚吃面。这里没有黄鱼。但三道黑也很不错。肉质很嫩,放了紫苏,香气馥郁,快尝尝。”
还没来得及开口叫人,她俩就被舅妈一手一个拉着坐上了电车。
那一刻,她整个人是麻木的。一滴眼泪都没有。点点头,知道了。
舅妈声线陡然拨高,尖锐的像指甲挠墙:“侬讲啥?教了多少遍了!还烧勿来?”
眼前的上海,人声鼎沸。但……
“死相,吃饭时倒马桶,恶心不恶心。”
] 因为第二年春天,二十三岁生日前夕,她接受了相亲。媒人要带男方过来。妈妈决定亲自捞鱼,指挥她和妹妹去集市上买小排,顺便绕路到裁缝铺拿做好的三条格纹布拉吉。
通完电话,她沉默了好几天。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失去了奶奶,爸爸,哥哥后,她又失去了妈妈。
寒暄一番后,她倚着落雪的车窗听了一路叮叮当当,各色闲言碎语,车里车外热闹又蓬勃。黎含之讲,这地方人气特别旺,烟火气特别足。
翻遍遗物,跟爸妈以前同事领导多方打听后,终于挖出重要线索:她妈在上海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在面粉厂上班。
“你妈妈借了马去捞鱼,谁知湖里有小孩一浮一沉在喊救命。她就跳下去了……”
家里带不走又放不住的东西都送给了邻居。
隔了半个月,某个温暖的午后,奶油色阳光斜照在木地板上,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你好,黎蔓在你们这里上班吗?我是她舅妈付绢。”
结果,写挂号信没人回。辗转打听到单位电话,打过去后,对方说自己压根没有侄女。
家里就剩下姐妹俩个了,怎么能分开?她拒绝了。
。
办好手续返城手续后,她带着妹妹回到喀什,给奶奶,爸妈,哥哥磕了头。
历经数个日夜流逝,火车一路哐当,跋涉千万里奔向新的天地,人们脸上被锅炉的热汽熏得格外喜气。可她和故园,从此音尘各悄然。
“没有。只有表弟表妹。两个大的跟着你舅妈在和平饭店上班,一个小的在念初中。她家负担挺重的,住的地方也小。你们要是有能力就多帮帮她吧,毕竟是亲戚。”
到家后,舅妈拿出焦糖色小甜水石库门黄酒给她俩接风洗尘。吃饭碰杯期间,不少邻居来串门,讲话一个比一个嘎嘣脆跌宕咋劲,犹如五百只麻雀开会。
她被巨大的恐慌填满。她不想再失去妹妹。也不想让妹妹失去姐姐,重新变成孤儿。
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亲弟弟。这就是她亲舅舅了。可电话打到面粉厂后,对方诧异极了:“你舅舅周崇年三年前就去世了,你不知道吗?”
下了车,顶着小雪拐过几棵大梧桐树匆匆走进筒子楼天井后,油烟味伴随着乒铃乓啷的炒菜声、碗筷桌椅声、说话声瞬间呼啸而来。
“筒子楼烟火气更足,人气更旺,一层楼住十七八户,一天到晚哇啦哇吵得人脑壳痛。你俩要是喜欢安静,住里头八成要吃苦头。”
回到家,妈妈正站在自家门前草坡上张望。远远的看到她,一路小跑,看起来身体好了许多。还亲自下厨擀面,炸熏鱼。
她心一沉,赶紧追问:“啊?那我有表哥表姐吗?”
黎含之刚念初中,非常单纯的小姑娘,并不是很懂生死。含泪点点头安慰她:“我听姐姐的。”
汽笛长鸣,窗外蒙蒙风雪渐渐淹没山林,畜群,河流,直到天地一片苍茫。
葬礼结束,送走所有来宾,她借用老乡的厨房煮了鱼面。
此时,筒子楼不少人循声探头,“哦哟,你外甥女这么大啦?多少岁数?工作落实了没?漂亮蛮漂亮,可惜人不响额,不叫人。”
直到发动机轰鸣,黄土戈壁缓缓倒退的那一刻,她才在空荡荡的客车里放声大哭。
可等她们回到家。
“含之,我们回上海。”
“你哥哥排雷时,为了保护别人,牺牲了。”
舅妈和俩表妹挤大隔间,她和妹妹挤小隔间,表弟睡在阳台上,小赤佬抗冻。
面汤里放了椒蒿,野韭菜。熏鱼连汁舀起浇上去,浓油赤酱,香得跳脚。尝一口,丰厚扎实,滋味咸甜,鲜美无比。
顺眼看过去,出站口有个时髦的寸头阿姨,冒雪举着香烟壳,上面用记号笔写着接黎蔓黎含之。
舅妈是个很直的人,坦言过来可以,要分担开支行用。工作么,和平饭店在招服务员。
之后几个月里,她把妹妹留在家里照顾妈妈,自己孤身长途跋涉处理哥哥的身后事,把哥哥埋在爸爸身边。
妹妹安慰她,“要不你就工作调动过去算了。我没上海户籍没关系,留在老家也挺好。”
舅妈收到钱,打来电话反复叮嘱:“这年头人贩子猖獗,出门在外要学会虚张声势。万一有人问你哪来的,去哪儿,你别说,就说你爸军队退役后开火车,是这趟火车的司机,带你出来体验生活。”
她婉拒了,希望能开返城证明回上海。
妈妈见义勇为牺牲,镇里、村里和她一起把骨灰送回喀什。安葬在哥哥旁边。那天,喀什下了她一生中最大的一场雪。< /p>
果然好吵。和小时候爸爸弹琴、妈妈清唱《茉莉花》的吴侬软语完全不一样。
“侬去老虎灶伐?帮阿拉带一壶。”
现买的冷水鱼斩块腌一腌,用菜油炸的金黄酥脆。酱汁酱油葡萄酒醋冰糖香料熬的,很浓稠。
“买菜?一道去。”
迟疑间,黎含之扯了扯她衣袖,怯生生的问:“姐姐,你看,那是不是舅妈?”
不过舅妈收拾碗筷、整理她带来的羊肉、葡萄干时都讲清爽了,这里房租便宜,买菜方便,走路半个钟头能到上班地方。今晚睡一觉,这两天办好各种手续就可以去报到。
至此,她原本安静的世界,一下子变得无比喧嚷闹腾,生机勃勃。当然,各种意外也接踵而至。
消息传开后,有的指责她心比天高嫌贫爱富忘本。有的劝她三思,你家里在上海没直系亲戚了,不一定找得到接收人。而且回去后工作也不好落实。
但她完全不在意这些,每天带着自己的画的服装设计手稿去问。最后相关负责人在村委会的说情下,终于松口,只要找得到接收人就给办。
“你们到啦?家里在炖鸡汤呢,我们先回去再说,不然冻感冒了。”
“早点勿用卖,昨夜虎皮蛋还有,烧葱油拌面配配吃,香得来。”
她从妈妈的遗物里发现,原来她在上海有个亲姑妈,家里套间200平。肯定能接收她俩。
话题很快转变为其他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琐碎事,夹着刮辣松脆的朝天骂。
她俩根本不睡不着,可又疑心一开口能吵醒好几户,硬是憋着一肚子话熬到下半夜。本担心睡过头起不来,谁知天蒙蒙亮,整栋楼开始闹腾。
村委会派人送她们到火车站,淳朴哈萨克族大叔让她们路上要小心,晚上要警醒,别搭理陌生人,别吃陌生人的水和食物,遇到可怜的求助的没钱吃饭的,叫他们自己打110。
回到伊犁,她提出辞职。组织没同意,再三询问有没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是想要其他岗位,还是想要妹妹入读更好的学校,都可以商量。
她同意了。立刻给舅妈打了一笔钱,用以调整家里的布局。
司机是本镇人,也不停地擦眼睛,彼此都没有询问打扰。
记忆里,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吃妈妈做的熏鱼面。
大表妹周萦之,表弟周以南,小表妹周宛之听到动静,分头从筒子楼迷宫一样的过道里,风风火火地跑下来,大喊:“妈,土豆色拉、面拖蟹、酱油荷包蛋、红烧素鸡都烧好了,酱爆猪肝我们烧不来。”
冬山如睡,她在喧闹的窗边,写下散乱简短没有意义的句子,以此道别家山,问候将来。
黎蔓听得懂话音,淡淡一笑,只同表妹表弟们打招呼。
“奶奶,爸爸,哥哥,我们今晚吃面。这里没有黄鱼。但三道黑也很不错。肉质很嫩,放了紫苏,香气馥郁,快尝尝。”
还没来得及开口叫人,她俩就被舅妈一手一个拉着坐上了电车。
那一刻,她整个人是麻木的。一滴眼泪都没有。点点头,知道了。
舅妈声线陡然拨高,尖锐的像指甲挠墙:“侬讲啥?教了多少遍了!还烧勿来?”
眼前的上海,人声鼎沸。但……
“死相,吃饭时倒马桶,恶心不恶心。”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嫁给银行家老公[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今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嫁给银行家老公[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