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处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沈处默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这么说,奶奶对先家倒是挺在意的啊。”赵武推断道:“一定是我爹回来说的,对吧?”
“快给我说说。”赵武忽然兴奋起来,拽住贺风的衣角,急急追问。
偏偏有人做贼心虚,害怕国君秋后算账,做了一个愚蠢至极的决定——“邲之战”第二年的春天,先穀勾结赤狄攻打晋国。冬天事发,两役之账合并清算,先穀及族人全部被处死。
“哈哈——”想到自己须发花白,弯腰驼背的样子,赵武不禁失笑。笑容收敛,好像想起什么,他拍拍身边的座位,让贺风坐下。“你认识先穀将军吗?”
如果早生几年,他一定能从父亲口中听到这番论述,相信身为当事人的父亲,对这场战役的印象一定也非常深刻。可惜,父亲虽在战场,他却还没来到人间。等他落地之后,还未及好奇发问,父亲便撒手而去。这场战役有他父亲的身影,却只能由第三人口中转述,想来又禁不住一阵感伤。
“就说......就说......”赵武也愣住了。刚才正在想先穀为何要背叛晋国,贺风突然出现,想到他比自己年长,应该见过他,于是就冲口而出。具体要问什么,他还真没想好。停顿了一会,他继续道:“你见他的时候,是在咱们府上吗?”
先氏与赵氏渊源颇深,赵武曾听叔祖父和奶奶提起过。先穀并非先轸将军的嫡孙(按:先轸的嫡子为先且居,嫡孙只得先克一人。),可怜先克去得早,祖父顾念两家的交情,对他极力栽培,大力提拔。先穀二十岁便入了卿,升任中军佐时才过而立,正是前途锦绣之时。为何会有如此大逆不道之举,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可是,那会叔祖父不是已经不在这里住了吗?”赵武不解。
“那是自然,”贺风一脸的想当然,“小的懂事之后就在赵府打杂跑腿,哪敢四处瞎逛,不怕我干爹收拾我啊?”
“印象?”从前,赵府住着三代人,当时贺风还小。记住这些人的面孔都算不错了,哪里还会留意一位客人?既然少爷如此着急想知道,他只得勉为其难,绞尽脑汁拼命苦想。“哇,都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我那会还小,只记得......他脸色黝黑却气质不凡,看起来很是威猛。对对对,就是很高大,气势很吓人,好像不太爱理人。”
这场战役的闪光点,非士伯伯的父亲士会将军莫属。其次便是智首将军,以及士伯伯的堂兄——凭借三寸之舌将主帅命运扭转的能人。
“这个......小的就不知道了。只知老夫人很难过,说是先氏一脉竟断子绝孙,非常感慨。”这件事情在接下来的好几年仍被反复提起,所以贺风印象很深。
“老爷是赵府的主人,当然要见他了。”贺风瞪大眼睛,少爷今天是怎么了,尽问怪问题。“不过,他好像注意力都在三位叔祖父身上,跟老爷不过匆匆一面而已。”
一来,感激三人对自己的眷顾爱惜。三位将军均身居要职,却在百忙之中愿意拨冗跟一位无知少年闲聊,为其解惑答疑,这是多么珍贵的心意。
二来,他们谈及的那场扭转中原局势的战役折射出的道理、暴露出的问题、对晋国政治格局的影响之深,令他震憾不已。
“有那么一两次吧。”贺风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少爷怎么突然对这位先将军感兴趣了?”
“我正在想一些事情,正好跟他有关。”赵武也不隐瞒,“你知道他后来的结局吗?”
“老夫人还在,他们也要时不时回来聚一聚啊。”贺风解释道:“那次好像就是,他们三人都回来了,才坐下不久,先穀将军就来了。”
那日用膳时他都在想,一位指挥不当,甚至可以说是失控失态的主帅,理应处死。当然,他没有说出口,毕竟那是智伯伯的亲属。可是,这些年来听到的种种关于战争的论述,推动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唯有处死主帅才能平息国内众怒,包括国君之怒。
“少爷要我说什么?”贺风呆愣着,不知从何说起。
士伯伯将堂兄的话转述给他听后,他才豁然开朗。
“我见少爷愁眉紧锁,故此才轻手轻脚。”贺风解释道:“况且老夫人也说了,我这年纪,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冒失,是要稳重些了。所心喽——”说完,他的神情颇为自得,似乎已被少爷肯定。
“你对他印象如何?”
“你说吧,先家跟我们赵家本来交情非常好,为何出事也是一前一后?”赵武灵光一闪,忽然迸出这样一个问题,他自己也没料到。
“原先是风风火火,如今是蹑手蹑脚,怎么转变如此大?”赵武打趣贺风。
三位将军来到赵府相聚过后的若干天,赵武的心情仍久久难以平复。
“他就来过一次?”
主帅身负国君重托,执掌三军将令,约束不了属下,以致场面失控,招致战败。不管是被动失职也好,才不配位也罢,肯定要以死谢罪。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说了怎样有份量的话,令他得以偷生?
“那倒不会。”贺风“嘿嘿”的笑起来,“我成小老头的时候,少爷应该也差不多了吧。”
处死主将荀林父已不能改变晋国战败的事实,只会搅动军心,灭己方志气。楚国闻之,必是喜悦之至,气势大涨。还不如把眼界格局提高,不予治罪。荀林父感恩君命,必定寻思将功补过,发奋图强,报效国家。事后证明,的确如此。所以,这个处理办法可说是两全其美,兼顾全局。
“啊——”贺风显然没想到少爷竟会把两件事情联系起来,他大惊失色,连忙摆摆手,“只是巧合罢了,少爷怎会有如此联想?”
“先穀将军——”贺风摸摸脑袋努力回想,好半晌才回道:“应该见过,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吧。”
景公不语,士贞子继续道:“荀将军事君恭敬,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实属捍卫社稷之能人。怎么能杀呢?他的失败,如同日月之食,怎么会折损日月的光明呢?”谁人无过,过而能改就好。更何况,荀林父向来忠君爱国,瑕不掩瑜。
“不是,”贺风摇头道:“是来找少爷的叔祖父三兄弟的。”
“‘城濮之役’,晋师大胜,食楚谷三日,文公仍有忧色。左右不解,问‘有喜却忧,难不成有忧才能喜?’文公回,‘得臣犹在,忧不可止。困兽犹斗,何况一国之相?’待楚王杀子玉,文公才转忧为喜。道其原因,乃是‘再也无人与我作对。’子玉被杀是晋国的再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次失利。从此,楚国两世无法与我国抗衡。”
“我胡乱猜测而已,你慌什么?”赵武用手肘撞了撞贺风,“我听说,先家出了两位中军将,两位中军佐。照理说,如此权势,不应该再作他想。可是,先穀将军为何会联合狄国攻打自己的国家呢?不合常理啊。”
“万万不可!”晋景公要杀荀林父,士贞子引用“城濮之战”以为鉴戒——
“既然来到咱们府上,可有跟我爹照面?”
“你真是——”赵武又问:“你见他时,他是来找我爹吗?”
士贞子的一番话铿锵有力,令人信服。处死主将的确可以泄愤,也能平息众人对主将能力的质疑。可是,如果将对手考虑进来,则又大不同。
“又来了——”赵武摇摇头道:“不就长我几岁而已,天天在我面前老气横秋的。我看啊,再过几年,你恐怕就自称小老头了。”
“知道,当然知道。”贺风突然来劲了,“为了他的事情,老夫人的情绪还低落了好几天呢。”
引用过往,以鉴当下。“如今我方败绩,如果斩杀主帅,如同当年楚国处死子玉般。此举无疑是加重对方的胜利,同时也加深我国的失败。岂不是逞了敌人的威风,却由我国亲手助其一臂之力?”以史为镜,士贞子劝晋景公三思。
主帅只有约束不严指挥不力之责,免除死罪还属情有可原。那个带头我行我素的中军佐,才是晋军战败的罪魁祸首。然而,主帅既然已被赦免,其余人的责任只能一并不予追究。
“少爷,原来你在这儿。”冷不丁冒出一个声音打断了赵武的思绪,抬头一看,正是贺风。
] “这么说,奶奶对先家倒是挺在意的啊。”赵武推断道:“一定是我爹回来说的,对吧?”
“快给我说说。”赵武忽然兴奋起来,拽住贺风的衣角,急急追问。
偏偏有人做贼心虚,害怕国君秋后算账,做了一个愚蠢至极的决定——“邲之战”第二年的春天,先穀勾结赤狄攻打晋国。冬天事发,两役之账合并清算,先穀及族人全部被处死。
“哈哈——”想到自己须发花白,弯腰驼背的样子,赵武不禁失笑。笑容收敛,好像想起什么,他拍拍身边的座位,让贺风坐下。“你认识先穀将军吗?”
如果早生几年,他一定能从父亲口中听到这番论述,相信身为当事人的父亲,对这场战役的印象一定也非常深刻。可惜,父亲虽在战场,他却还没来到人间。等他落地之后,还未及好奇发问,父亲便撒手而去。这场战役有他父亲的身影,却只能由第三人口中转述,想来又禁不住一阵感伤。
“就说......就说......”赵武也愣住了。刚才正在想先穀为何要背叛晋国,贺风突然出现,想到他比自己年长,应该见过他,于是就冲口而出。具体要问什么,他还真没想好。停顿了一会,他继续道:“你见他的时候,是在咱们府上吗?”
先氏与赵氏渊源颇深,赵武曾听叔祖父和奶奶提起过。先穀并非先轸将军的嫡孙(按:先轸的嫡子为先且居,嫡孙只得先克一人。),可怜先克去得早,祖父顾念两家的交情,对他极力栽培,大力提拔。先穀二十岁便入了卿,升任中军佐时才过而立,正是前途锦绣之时。为何会有如此大逆不道之举,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可是,那会叔祖父不是已经不在这里住了吗?”赵武不解。
“那是自然,”贺风一脸的想当然,“小的懂事之后就在赵府打杂跑腿,哪敢四处瞎逛,不怕我干爹收拾我啊?”
“印象?”从前,赵府住着三代人,当时贺风还小。记住这些人的面孔都算不错了,哪里还会留意一位客人?既然少爷如此着急想知道,他只得勉为其难,绞尽脑汁拼命苦想。“哇,都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我那会还小,只记得......他脸色黝黑却气质不凡,看起来很是威猛。对对对,就是很高大,气势很吓人,好像不太爱理人。”
这场战役的闪光点,非士伯伯的父亲士会将军莫属。其次便是智首将军,以及士伯伯的堂兄——凭借三寸之舌将主帅命运扭转的能人。
“这个......小的就不知道了。只知老夫人很难过,说是先氏一脉竟断子绝孙,非常感慨。”这件事情在接下来的好几年仍被反复提起,所以贺风印象很深。
“老爷是赵府的主人,当然要见他了。”贺风瞪大眼睛,少爷今天是怎么了,尽问怪问题。“不过,他好像注意力都在三位叔祖父身上,跟老爷不过匆匆一面而已。”
一来,感激三人对自己的眷顾爱惜。三位将军均身居要职,却在百忙之中愿意拨冗跟一位无知少年闲聊,为其解惑答疑,这是多么珍贵的心意。
二来,他们谈及的那场扭转中原局势的战役折射出的道理、暴露出的问题、对晋国政治格局的影响之深,令他震憾不已。
“有那么一两次吧。”贺风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少爷怎么突然对这位先将军感兴趣了?”
“我正在想一些事情,正好跟他有关。”赵武也不隐瞒,“你知道他后来的结局吗?”
“老夫人还在,他们也要时不时回来聚一聚啊。”贺风解释道:“那次好像就是,他们三人都回来了,才坐下不久,先穀将军就来了。”
那日用膳时他都在想,一位指挥不当,甚至可以说是失控失态的主帅,理应处死。当然,他没有说出口,毕竟那是智伯伯的亲属。可是,这些年来听到的种种关于战争的论述,推动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唯有处死主帅才能平息国内众怒,包括国君之怒。
“少爷要我说什么?”贺风呆愣着,不知从何说起。
士伯伯将堂兄的话转述给他听后,他才豁然开朗。
“我见少爷愁眉紧锁,故此才轻手轻脚。”贺风解释道:“况且老夫人也说了,我这年纪,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冒失,是要稳重些了。所心喽——”说完,他的神情颇为自得,似乎已被少爷肯定。
“你对他印象如何?”
“你说吧,先家跟我们赵家本来交情非常好,为何出事也是一前一后?”赵武灵光一闪,忽然迸出这样一个问题,他自己也没料到。
“原先是风风火火,如今是蹑手蹑脚,怎么转变如此大?”赵武打趣贺风。
三位将军来到赵府相聚过后的若干天,赵武的心情仍久久难以平复。
“他就来过一次?”
主帅身负国君重托,执掌三军将令,约束不了属下,以致场面失控,招致战败。不管是被动失职也好,才不配位也罢,肯定要以死谢罪。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说了怎样有份量的话,令他得以偷生?
“那倒不会。”贺风“嘿嘿”的笑起来,“我成小老头的时候,少爷应该也差不多了吧。”
处死主将荀林父已不能改变晋国战败的事实,只会搅动军心,灭己方志气。楚国闻之,必是喜悦之至,气势大涨。还不如把眼界格局提高,不予治罪。荀林父感恩君命,必定寻思将功补过,发奋图强,报效国家。事后证明,的确如此。所以,这个处理办法可说是两全其美,兼顾全局。
“啊——”贺风显然没想到少爷竟会把两件事情联系起来,他大惊失色,连忙摆摆手,“只是巧合罢了,少爷怎会有如此联想?”
“先穀将军——”贺风摸摸脑袋努力回想,好半晌才回道:“应该见过,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吧。”
景公不语,士贞子继续道:“荀将军事君恭敬,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实属捍卫社稷之能人。怎么能杀呢?他的失败,如同日月之食,怎么会折损日月的光明呢?”谁人无过,过而能改就好。更何况,荀林父向来忠君爱国,瑕不掩瑜。
“不是,”贺风摇头道:“是来找少爷的叔祖父三兄弟的。”
“‘城濮之役’,晋师大胜,食楚谷三日,文公仍有忧色。左右不解,问‘有喜却忧,难不成有忧才能喜?’文公回,‘得臣犹在,忧不可止。困兽犹斗,何况一国之相?’待楚王杀子玉,文公才转忧为喜。道其原因,乃是‘再也无人与我作对。’子玉被杀是晋国的再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次失利。从此,楚国两世无法与我国抗衡。”
“我胡乱猜测而已,你慌什么?”赵武用手肘撞了撞贺风,“我听说,先家出了两位中军将,两位中军佐。照理说,如此权势,不应该再作他想。可是,先穀将军为何会联合狄国攻打自己的国家呢?不合常理啊。”
“万万不可!”晋景公要杀荀林父,士贞子引用“城濮之战”以为鉴戒——
“既然来到咱们府上,可有跟我爹照面?”
“你真是——”赵武又问:“你见他时,他是来找我爹吗?”
士贞子的一番话铿锵有力,令人信服。处死主将的确可以泄愤,也能平息众人对主将能力的质疑。可是,如果将对手考虑进来,则又大不同。
“又来了——”赵武摇摇头道:“不就长我几岁而已,天天在我面前老气横秋的。我看啊,再过几年,你恐怕就自称小老头了。”
“知道,当然知道。”贺风突然来劲了,“为了他的事情,老夫人的情绪还低落了好几天呢。”
引用过往,以鉴当下。“如今我方败绩,如果斩杀主帅,如同当年楚国处死子玉般。此举无疑是加重对方的胜利,同时也加深我国的失败。岂不是逞了敌人的威风,却由我国亲手助其一臂之力?”以史为镜,士贞子劝晋景公三思。
主帅只有约束不严指挥不力之责,免除死罪还属情有可原。那个带头我行我素的中军佐,才是晋军战败的罪魁祸首。然而,主帅既然已被赦免,其余人的责任只能一并不予追究。
“少爷,原来你在这儿。”冷不丁冒出一个声音打断了赵武的思绪,抬头一看,正是贺风。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