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处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是当然。”韩厥插话道:“郑国大夫石制企图分裂郑国,欲立公子鱼臣为君,所以引楚军前来。他料定,郑国必定兵败,到时便可借楚国之口废除国君,另立他人。谁知我国参战,最终虽是楚国胜出,但是楚王并没有顺他的意,仍旧拥立襄公为君。战役结束后,郑国内部有人告发,大夫石制和公子鱼臣均被处死。”
“君子曰:‘史佚所谓毋怙乱者’,说的就是这一类人。想要依仗动乱趁机攫取好处,注定是要失败的。”士燮说道。
“‘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动乱一起,祸国殃民,哪能有好归宿?一切罪责都要归于企图依靠动乱谋取私利的人。”智罃补充道。
“我军战败,归来后君主可有责罚?”赵武从小到大听到谈及的战役很多,少有晋国战败。此次打了败仗,料想君主一定震怒,有人必定因此遭殃。
“这——”韩厥和士燮都看向智罃。
“此事由我来说。”智罃倒是非常爽快,“说了那么多,你也听到了,此役之败,主要是我军不团结一心,各行其是不听指挥。最主要的责任自然落在主将身上,主将正是我大伯。”其余三人面色尴尬,智罃却不以为意,反而侃侃而谈。“大伯向国君请死,国君满口答应,却被一人劝阻。”说完,他看向士燮,脸上挂着神秘微笑。
赵武不解这二人的互动,正准备开口提问,士燮却先开了口,说道:“是我堂兄出面劝说国君。后来,国君答应赦免荀将军,并官复原职。之后,荀将军灭潞立下战功,果然没有辜负国君的厚爱。”
“多得士将军美言,我大伯才侥幸留存一条命。灭潞之役得胜,多得国君信任,更赖士将军的挺身而出,才得戴罪立功。”说起这件事情,智罃感慨不已。
当日,虽有先穀自行其事在先,士会、赵朔、栾书等人均站在伯父一边。就算先穀加上赵氏三兄弟,还有凑巧来帮倒忙的魏锜和赵旃一起,也不至于把全军拖入战败之境。
大伯虽有指挥不力,没有严令约束三军的失职之罪,可他最致命的错误,却是在全军渡河之前下的那道命令——“先济者有赏”。不知是他太过焦急,想催促大军尽快过河,还是心慌错乱失去判断,才有如此荒唐的决定。总之,就是这声令下将晋军推向混乱,终至溃不成军。
大军争抢渡河时,智罃已被楚国所擒。归来听父亲说,晋国军士的哭喊喧闹折腾了整夜,实在是令天下人贻笑大方。
父亲私下曾告诉过他,大伯深以此为辱,就算得赦仍是怏怏不乐。于国,他愧对三军,于家,自己的侄子因此落入敌手,羞愧内疚长年折磨他。之所以苟活性命重新接过军职,乃是憋了一口气想要重整旗鼓。灭潞之后,大伯毅然辞职告老,一心在家静心修养。每逢吉日,他就请人卜筮,盼着智罃能早点归来。
幸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十年后,荀罃毫发无伤的回到晋国。相见那一刻的情形,每每想起,智罃心头还泛起层层心酸。
母亲不用说,怀胎十月的儿子,本是陪同父亲上阵练兵而已。毕竟,当时的智罃,年纪轻,职级不高,并未被寄予重望。肩负的责任不大,相应的,上场作战风险也不高。谁曾想,战事扑朔迷离,他竟成了战场唯一的俘虏。初闻此讯,母亲差点哭瞎了眼。
父亲的日子也不好过。嫡子身陷敌阵,自己身在现场却无力将他救出,他的痛心无人能及。
大伯的表现则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平日里,他不苟言笑,喜怒不形于色,见到智罃的瞬间,他泪流满面,抱着智罃断断续续哭了将近半个时辰,仿佛自己的亲生子女失而复得般。想来这些年他也是痛苦煎熬过来的,否则,断然不会如此无状,不顾场合放声痛哭。
智罃倒成了全场最镇定的一位。经历了被俘,甚至可能被处死的惊惧之后,他反而淡定了许多。
在楚国的日子,他没有被为难。日常和楚国令尹、司马不时相聚,还同楚国君臣一道,经历孙叔敖病逝、楚庄王薨逝。十年的俘虏生涯,在异国的所见所遇,磨砺了他。
如果没有那十年,他最多是个在晋国官员序列里平稳升迁的卿大夫。多了这十年,他迅速成长。他以一个异乡人的身份见证了楚国国运由盛转衰,冷眼旁观晋国的卿族竞逐。这些历练是他一辈子的养分,他比从前从容、宽容、沉稳,全部得益于这些特殊的遭遇。
他的父母亲人则不作如是想。在他们看来,他是历经磨难、受尽委屈的孩子,无端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终得脱离苦海,回到幸福的海洋。他们对孩子亏欠甚多,恨不得用尽全副身心对他一一弥补。
智罃微笑着将一众老小一一搀扶,一一安慰。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是家中的顶梁柱,父母的余生所赖。从前他从未在意的、身为智氏继承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升至前所未有之高度。每每回想当日的情景,只有四个字才能诠释他的所有情绪,那便是——百感交集。
“智将军,智将军——”智罃被推了一把,他恍了恍,回过神来,看向众人。“看来我又恍神了,让众位见笑了。”
“智将军定是受了不少苦,想到那段日子仍是感慨唏嘘,陷入沉思也在所难免。但愿......已经走出阴影才好。”士燮语气关切。
“士将军放心,智某早已将苦难屈辱放下。”智罃正色道:“吃一堑长一智,无论晋国还是我本人,经过这次战败都受益良多。只管将益处全数接纳,其余不须理会就是。”
“智将军豁达如此,韩某万分钦佩。”韩厥由衷的说道。
纵然楚国知道智罃的身份特殊,没有故意为难,毕竟,那场战役是智罃入仕后的首次出战。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刚刚崭露头角,便遭此挫败,换成是谁也必定将之视为抹不去的屈辱。虽得全身而退平安归来,定然也是久久难以释怀。何况是身在豪门世族的公子哥,能想得如此通透的恐怕屈指可数。
“时过境迁,苦苦执著也于事无补,放下方是解脱之道。”智罃淡淡一笑。他生性本就疏旷洒脱,再加上在楚国的日子,跟孙叔敖等一干楚国名臣的交流叙谈令他收获匪浅。回顾那些年,他的得远多于失。所以,他不是故作潇洒,他是发自内心的不再追究。
“晚辈有一事想请教——”赵武终于寻得空隙插嘴。
“我知道武儿想问什么——”智罃接过话正要往下说,忽然响起脚步声,只得停下来。
定睛一看,原来是赵家的仆役过来招呼三位将军用膳,会谈只能中断,祭祀五脏庙成了首要大事。
“君子曰:‘史佚所谓毋怙乱者’,说的就是这一类人。想要依仗动乱趁机攫取好处,注定是要失败的。”士燮说道。
“‘乱离瘼矣,爰其适归?’,动乱一起,祸国殃民,哪能有好归宿?一切罪责都要归于企图依靠动乱谋取私利的人。”智罃补充道。
“我军战败,归来后君主可有责罚?”赵武从小到大听到谈及的战役很多,少有晋国战败。此次打了败仗,料想君主一定震怒,有人必定因此遭殃。
“这——”韩厥和士燮都看向智罃。
“此事由我来说。”智罃倒是非常爽快,“说了那么多,你也听到了,此役之败,主要是我军不团结一心,各行其是不听指挥。最主要的责任自然落在主将身上,主将正是我大伯。”其余三人面色尴尬,智罃却不以为意,反而侃侃而谈。“大伯向国君请死,国君满口答应,却被一人劝阻。”说完,他看向士燮,脸上挂着神秘微笑。
赵武不解这二人的互动,正准备开口提问,士燮却先开了口,说道:“是我堂兄出面劝说国君。后来,国君答应赦免荀将军,并官复原职。之后,荀将军灭潞立下战功,果然没有辜负国君的厚爱。”
“多得士将军美言,我大伯才侥幸留存一条命。灭潞之役得胜,多得国君信任,更赖士将军的挺身而出,才得戴罪立功。”说起这件事情,智罃感慨不已。
当日,虽有先穀自行其事在先,士会、赵朔、栾书等人均站在伯父一边。就算先穀加上赵氏三兄弟,还有凑巧来帮倒忙的魏锜和赵旃一起,也不至于把全军拖入战败之境。
大伯虽有指挥不力,没有严令约束三军的失职之罪,可他最致命的错误,却是在全军渡河之前下的那道命令——“先济者有赏”。不知是他太过焦急,想催促大军尽快过河,还是心慌错乱失去判断,才有如此荒唐的决定。总之,就是这声令下将晋军推向混乱,终至溃不成军。
大军争抢渡河时,智罃已被楚国所擒。归来听父亲说,晋国军士的哭喊喧闹折腾了整夜,实在是令天下人贻笑大方。
父亲私下曾告诉过他,大伯深以此为辱,就算得赦仍是怏怏不乐。于国,他愧对三军,于家,自己的侄子因此落入敌手,羞愧内疚长年折磨他。之所以苟活性命重新接过军职,乃是憋了一口气想要重整旗鼓。灭潞之后,大伯毅然辞职告老,一心在家静心修养。每逢吉日,他就请人卜筮,盼着智罃能早点归来。
幸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十年后,荀罃毫发无伤的回到晋国。相见那一刻的情形,每每想起,智罃心头还泛起层层心酸。
母亲不用说,怀胎十月的儿子,本是陪同父亲上阵练兵而已。毕竟,当时的智罃,年纪轻,职级不高,并未被寄予重望。肩负的责任不大,相应的,上场作战风险也不高。谁曾想,战事扑朔迷离,他竟成了战场唯一的俘虏。初闻此讯,母亲差点哭瞎了眼。
父亲的日子也不好过。嫡子身陷敌阵,自己身在现场却无力将他救出,他的痛心无人能及。
大伯的表现则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平日里,他不苟言笑,喜怒不形于色,见到智罃的瞬间,他泪流满面,抱着智罃断断续续哭了将近半个时辰,仿佛自己的亲生子女失而复得般。想来这些年他也是痛苦煎熬过来的,否则,断然不会如此无状,不顾场合放声痛哭。
智罃倒成了全场最镇定的一位。经历了被俘,甚至可能被处死的惊惧之后,他反而淡定了许多。
在楚国的日子,他没有被为难。日常和楚国令尹、司马不时相聚,还同楚国君臣一道,经历孙叔敖病逝、楚庄王薨逝。十年的俘虏生涯,在异国的所见所遇,磨砺了他。
如果没有那十年,他最多是个在晋国官员序列里平稳升迁的卿大夫。多了这十年,他迅速成长。他以一个异乡人的身份见证了楚国国运由盛转衰,冷眼旁观晋国的卿族竞逐。这些历练是他一辈子的养分,他比从前从容、宽容、沉稳,全部得益于这些特殊的遭遇。
他的父母亲人则不作如是想。在他们看来,他是历经磨难、受尽委屈的孩子,无端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终得脱离苦海,回到幸福的海洋。他们对孩子亏欠甚多,恨不得用尽全副身心对他一一弥补。
智罃微笑着将一众老小一一搀扶,一一安慰。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是家中的顶梁柱,父母的余生所赖。从前他从未在意的、身为智氏继承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升至前所未有之高度。每每回想当日的情景,只有四个字才能诠释他的所有情绪,那便是——百感交集。
“智将军,智将军——”智罃被推了一把,他恍了恍,回过神来,看向众人。“看来我又恍神了,让众位见笑了。”
“智将军定是受了不少苦,想到那段日子仍是感慨唏嘘,陷入沉思也在所难免。但愿......已经走出阴影才好。”士燮语气关切。
“士将军放心,智某早已将苦难屈辱放下。”智罃正色道:“吃一堑长一智,无论晋国还是我本人,经过这次战败都受益良多。只管将益处全数接纳,其余不须理会就是。”
“智将军豁达如此,韩某万分钦佩。”韩厥由衷的说道。
纵然楚国知道智罃的身份特殊,没有故意为难,毕竟,那场战役是智罃入仕后的首次出战。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刚刚崭露头角,便遭此挫败,换成是谁也必定将之视为抹不去的屈辱。虽得全身而退平安归来,定然也是久久难以释怀。何况是身在豪门世族的公子哥,能想得如此通透的恐怕屈指可数。
“时过境迁,苦苦执著也于事无补,放下方是解脱之道。”智罃淡淡一笑。他生性本就疏旷洒脱,再加上在楚国的日子,跟孙叔敖等一干楚国名臣的交流叙谈令他收获匪浅。回顾那些年,他的得远多于失。所以,他不是故作潇洒,他是发自内心的不再追究。
“晚辈有一事想请教——”赵武终于寻得空隙插嘴。
“我知道武儿想问什么——”智罃接过话正要往下说,忽然响起脚步声,只得停下来。
定睛一看,原来是赵家的仆役过来招呼三位将军用膳,会谈只能中断,祭祀五脏庙成了首要大事。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