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处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沈处默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此时,无需郤克煽风点火,晋景公也坐不住了。前有齐国侮辱晋国使者,拒绝与晋国联盟。中间,一度达成短暂共识,握有齐国质子在手。如今,齐国冒犯的又是晋国的忠实拥趸——鲁卫两国。旧恨新仇一起算,景公决定派兵讨伐齐国,并派八百乘给到郤克。郤克任主帅,一同出战的还有——上军佐士燮、下军将栾书、司马韩厥。
六月,晋齐两军在鞌地摆开阵势,史称“鞌之战”。
双方讨价还价,终于在七月达成共识,两国在爰娄结盟。齐国归还鲁国的汶阳之国,两国结为盟友。
当时的齐国,虽已不复齐桓公称霸时的风光,毕竟是与晋、秦、楚齐名的四个大国。郤克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见志在必战。
郤克主战的动机,源自报仇私怨,却歪打正着令晋国借机回复了霸主威风,功劳不可谓不大。“邲之战”失利的阴霾一扫而光,晋景公大喜过望。不久,便提出“恩及卿族”——实行军制改革,将三军六卿扩充为六军十二卿。
十二个席位中,荀氏(包括中行氏、智氏,荀氏别支,他们是兄弟,暂归一家)和赵氏均是三席,并列第一。韩氏和士氏各两席,排名紧随其后。郤氏和栾氏各一席,排在最末。
新中军将:韩厥 新中军佐:赵括
后来,他超拔栾书,难免有私相授受的嫌疑。然而,依照他对赵氏举荐的逻辑,也可能是,他对这位十年无人提拔的挚友非常同情和怜悯。他认可栾书的才华,二人又惺惺相惜,所以,伸出援手提携。
在景公看来,六军十二卿的实施即是君恩推及卿族。更多的人进入这份名单,他们都应该感激国君,进而上下一心和谐共处才对。毕竟,八年前,先氏被灭族,多多少少打击了众卿,令到君臣之间生出不少猜忌,破坏了晋国内部的团结。
赵氏位居第一,可见郤克对赵家的眷顾。郤氏家大人多,却未提拔一人入卿。可知郤克虽难免霸道强势,有时甚至倔强无礼,却是个知恩图报之人。赵盾故去多年,赵朔又早逝。嫡系退场,照理旁枝再难上位。郤克有心提拔,可见对早亡故友的情深义重。
“君子的喜怒,要么用来阻止祸乱,要么,必定增加祸患。郤子可能是想借攻打齐国阻止祸乱也未可知。如果不是,恐怕适得其反。我只有退出,以逞他志,才能解除祸乱。将来,你要跟随几位卿大夫,务必恭敬从事。”
郤氏与赵氏交好,郤克和赵朔又是知交。赵朔已离世两年,他的儿子仍年幼,无法继承卿位。显然,郤克是个重情义的人,赵同已入卿在前,他又亲自举荐赵括、赵旃入卿。
所以,回顾郤克及其事迹显得如此重要。他的成就包括却并不限于他推动的“鞌之战”,他在晋国执政期间军事、政治、外交上的杰作。他走之后,他在世时的举动仍影响深远。因为他的刻意安排,给三个家族的命运打上镂骨铭心的烙印,才是最要命的。
这也意味着,“邲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优势被削弱。再加上,一代名臣孙叔敖和雄心勃勃的楚庄王相继离世,楚国的霸业初露疲态。晋国复霸的机率则缓缓上升。
依照士会的推断,如果郤克的怒气得以宣泄,如愿对齐开战,能从齐国讨到便宜,算立了功又报了私仇。如果一味阻挠,说不定他大为不满,在国内制造祸端,造成内部混乱。以当时晋国的处境,那是大大的不利。
正如一场闹剧为齐国招来兵祸一样,闻之只觉荒诞不经,不敢相信。堂堂国君为何如此傲慢轻浮,将三位地位尊显的使者当猴子般戏耍?普通人对自己的朋友都不会如此,何况是两国交往招待上宾?然而,历史总是如此——惊悚不断,闹剧频出,重复更迭。
一开始,齐国很自信,顷公下令“灭此朝食”,齐军大受鼓舞,气势如虹。郤克被箭射伤血流不止,韩厥的左右护卫都被杀死,战况异常激烈。所幸,晋军众将并未因伤下阵,军士受到鼓励,气势盖过齐国。经过顽强对抗,晋国大胜,齐国兵败。
这次军制改革,郤克功不可没。然而,他绝对没有想到,成就赵氏,在没有强势家长的扶持下,登上卿家人数第一的是他,将赵氏拖入深渊,几乎全军覆灭的人也出自他手。
郤克执政后,经过不懈努力,景公终于松口,讨齐之役最终成行。
士会做出决定后,曾对儿子说过这样一番话:“燮儿啊,我听闻,喜怒很少合于礼法,违背礼义的却很多。《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战争结束的次年,齐顷公亲自朝晋,成为晋国的铁杆盟友。此举预示着,一度被楚国夺走的中原霸主之位,有重新回归晋国之势。
“成也郤氏,败也郤氏”,或可作为日后总结赵氏惨遭毒手的结语。郤克无意间的筹划,竟在冥冥之中成为有形之手,将他昔日的挚友一族推落悬崖,这个结局定是他始料不及的。
新下军将:荀骓(荀氏别支) 新下军佐:赵旃
扩军之后,卿位也相应扩容一倍。哪些人入围,郤克的意见显然最被看重。
齐国不复齐桓公时的风采,化身为机会主义者。晋、楚、秦三国相互牵制,中原暂时无事。于是,齐国就近小动作频频,对邻国鲁国侵扰不断。为此,鲁国不胜其苦。
然而,事与愿违。正是这份名单,催生了之后一系列的矛盾,赵氏成了倒霉蛋。
公元前589年,齐国再次对鲁国发难。卫国作为友好邻邦,义不容辞派兵支援。齐国毕竟仍是大国,鲁、卫加起来也未必是齐国的对手。于是鲁、卫两国都派出使者向晋国救援,郤克负责接待来使。
要知道,周天子才设六军。诸侯向来只有三军,小国甚至只有一两军。由此可见,景公确实是“龙颜”大悦,迫不及待想要昭告天下,自己是何等英明神勇。
公元前591年春,晋景公与卫国的太子臧共同发兵进攻齐国。两国来势汹汹,很快到达阳穀。齐国慌作一团,齐顷公提出和谈。并与晋景公约好,在缯地会见,两国订立盟约。盟约之外,齐国还派公子彊在晋国做人质。目的已达,晋军打道回府。
经过扩军,十二卿的名单如下:
经过仔细思量,士会果断退出卿位。这样一来,郤克便能顺位升至中军将,他的权势更盛,其志必定会达成。
如果士会不退出,身为中军将,战或不战必定要问他的意见。他势必会被裹挟进去,进退两难。还不如主动退位,避离祸难。郤克任职中军将,让他直接和国君对话,伐齐与否,他们定夺就好。
上军将:荀庚(中行氏) 上军佐:士燮
下军将:栾书 下军佐:赵同
甫看到这份名单,根本无法预料,十二卿中人数最少、排名最末的两家,竟然在不久后的将来,在晋国政坛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目标竟是他们曾经的至交。
士会与郤克共事三年,两人一将一佐,郤克的脾气,他是相当了解。郤氏跟先氏、赵氏一样,发家很早,家族势力雄厚。郤克竟然提出要用亲兵出战对抗齐国,可见郤氏的实力。
中军将:郤克 中军佐:智首
新上军将:巩朔(士氏族人) 新上军佐:韩穿
“鞌之战”的胜利,扭转了晋国在中原的被动不利局面。齐国由楚国的盟友转变为晋国的盟友,晋国东面的威胁解除,楚国的压力增大。
夏季,深受齐国困扰的鲁国,派使者到楚国请求出兵,进攻齐国。很不巧,楚庄王去世,楚军无法出兵,鲁国只得作罢。
郤氏走到郤克这一代,已有四人入卿。就在景公进行军事改制的第二年,郤克因病去世。去世之前,他将栾书超拔成中军将。栾书执政的十三年间,郤氏家族更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十二席跟六席相比,总人数多了一倍,结果却难全众意。从名单来看,多者三席,少者仅一席。跟从前六席的“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相比,无疑是加重了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势必会加剧卿族的矛盾。这一点,与景公设立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生活总在意料之外,历史亦难逃窠臼。
] 此时,无需郤克煽风点火,晋景公也坐不住了。前有齐国侮辱晋国使者,拒绝与晋国联盟。中间,一度达成短暂共识,握有齐国质子在手。如今,齐国冒犯的又是晋国的忠实拥趸——鲁卫两国。旧恨新仇一起算,景公决定派兵讨伐齐国,并派八百乘给到郤克。郤克任主帅,一同出战的还有——上军佐士燮、下军将栾书、司马韩厥。
六月,晋齐两军在鞌地摆开阵势,史称“鞌之战”。
双方讨价还价,终于在七月达成共识,两国在爰娄结盟。齐国归还鲁国的汶阳之国,两国结为盟友。
当时的齐国,虽已不复齐桓公称霸时的风光,毕竟是与晋、秦、楚齐名的四个大国。郤克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见志在必战。
郤克主战的动机,源自报仇私怨,却歪打正着令晋国借机回复了霸主威风,功劳不可谓不大。“邲之战”失利的阴霾一扫而光,晋景公大喜过望。不久,便提出“恩及卿族”——实行军制改革,将三军六卿扩充为六军十二卿。
十二个席位中,荀氏(包括中行氏、智氏,荀氏别支,他们是兄弟,暂归一家)和赵氏均是三席,并列第一。韩氏和士氏各两席,排名紧随其后。郤氏和栾氏各一席,排在最末。
新中军将:韩厥 新中军佐:赵括
后来,他超拔栾书,难免有私相授受的嫌疑。然而,依照他对赵氏举荐的逻辑,也可能是,他对这位十年无人提拔的挚友非常同情和怜悯。他认可栾书的才华,二人又惺惺相惜,所以,伸出援手提携。
在景公看来,六军十二卿的实施即是君恩推及卿族。更多的人进入这份名单,他们都应该感激国君,进而上下一心和谐共处才对。毕竟,八年前,先氏被灭族,多多少少打击了众卿,令到君臣之间生出不少猜忌,破坏了晋国内部的团结。
赵氏位居第一,可见郤克对赵家的眷顾。郤氏家大人多,却未提拔一人入卿。可知郤克虽难免霸道强势,有时甚至倔强无礼,却是个知恩图报之人。赵盾故去多年,赵朔又早逝。嫡系退场,照理旁枝再难上位。郤克有心提拔,可见对早亡故友的情深义重。
“君子的喜怒,要么用来阻止祸乱,要么,必定增加祸患。郤子可能是想借攻打齐国阻止祸乱也未可知。如果不是,恐怕适得其反。我只有退出,以逞他志,才能解除祸乱。将来,你要跟随几位卿大夫,务必恭敬从事。”
郤氏与赵氏交好,郤克和赵朔又是知交。赵朔已离世两年,他的儿子仍年幼,无法继承卿位。显然,郤克是个重情义的人,赵同已入卿在前,他又亲自举荐赵括、赵旃入卿。
所以,回顾郤克及其事迹显得如此重要。他的成就包括却并不限于他推动的“鞌之战”,他在晋国执政期间军事、政治、外交上的杰作。他走之后,他在世时的举动仍影响深远。因为他的刻意安排,给三个家族的命运打上镂骨铭心的烙印,才是最要命的。
这也意味着,“邲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优势被削弱。再加上,一代名臣孙叔敖和雄心勃勃的楚庄王相继离世,楚国的霸业初露疲态。晋国复霸的机率则缓缓上升。
依照士会的推断,如果郤克的怒气得以宣泄,如愿对齐开战,能从齐国讨到便宜,算立了功又报了私仇。如果一味阻挠,说不定他大为不满,在国内制造祸端,造成内部混乱。以当时晋国的处境,那是大大的不利。
正如一场闹剧为齐国招来兵祸一样,闻之只觉荒诞不经,不敢相信。堂堂国君为何如此傲慢轻浮,将三位地位尊显的使者当猴子般戏耍?普通人对自己的朋友都不会如此,何况是两国交往招待上宾?然而,历史总是如此——惊悚不断,闹剧频出,重复更迭。
一开始,齐国很自信,顷公下令“灭此朝食”,齐军大受鼓舞,气势如虹。郤克被箭射伤血流不止,韩厥的左右护卫都被杀死,战况异常激烈。所幸,晋军众将并未因伤下阵,军士受到鼓励,气势盖过齐国。经过顽强对抗,晋国大胜,齐国兵败。
这次军制改革,郤克功不可没。然而,他绝对没有想到,成就赵氏,在没有强势家长的扶持下,登上卿家人数第一的是他,将赵氏拖入深渊,几乎全军覆灭的人也出自他手。
郤克执政后,经过不懈努力,景公终于松口,讨齐之役最终成行。
士会做出决定后,曾对儿子说过这样一番话:“燮儿啊,我听闻,喜怒很少合于礼法,违背礼义的却很多。《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战争结束的次年,齐顷公亲自朝晋,成为晋国的铁杆盟友。此举预示着,一度被楚国夺走的中原霸主之位,有重新回归晋国之势。
“成也郤氏,败也郤氏”,或可作为日后总结赵氏惨遭毒手的结语。郤克无意间的筹划,竟在冥冥之中成为有形之手,将他昔日的挚友一族推落悬崖,这个结局定是他始料不及的。
新下军将:荀骓(荀氏别支) 新下军佐:赵旃
扩军之后,卿位也相应扩容一倍。哪些人入围,郤克的意见显然最被看重。
齐国不复齐桓公时的风采,化身为机会主义者。晋、楚、秦三国相互牵制,中原暂时无事。于是,齐国就近小动作频频,对邻国鲁国侵扰不断。为此,鲁国不胜其苦。
然而,事与愿违。正是这份名单,催生了之后一系列的矛盾,赵氏成了倒霉蛋。
公元前589年,齐国再次对鲁国发难。卫国作为友好邻邦,义不容辞派兵支援。齐国毕竟仍是大国,鲁、卫加起来也未必是齐国的对手。于是鲁、卫两国都派出使者向晋国救援,郤克负责接待来使。
要知道,周天子才设六军。诸侯向来只有三军,小国甚至只有一两军。由此可见,景公确实是“龙颜”大悦,迫不及待想要昭告天下,自己是何等英明神勇。
公元前591年春,晋景公与卫国的太子臧共同发兵进攻齐国。两国来势汹汹,很快到达阳穀。齐国慌作一团,齐顷公提出和谈。并与晋景公约好,在缯地会见,两国订立盟约。盟约之外,齐国还派公子彊在晋国做人质。目的已达,晋军打道回府。
经过扩军,十二卿的名单如下:
经过仔细思量,士会果断退出卿位。这样一来,郤克便能顺位升至中军将,他的权势更盛,其志必定会达成。
如果士会不退出,身为中军将,战或不战必定要问他的意见。他势必会被裹挟进去,进退两难。还不如主动退位,避离祸难。郤克任职中军将,让他直接和国君对话,伐齐与否,他们定夺就好。
上军将:荀庚(中行氏) 上军佐:士燮
下军将:栾书 下军佐:赵同
甫看到这份名单,根本无法预料,十二卿中人数最少、排名最末的两家,竟然在不久后的将来,在晋国政坛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目标竟是他们曾经的至交。
士会与郤克共事三年,两人一将一佐,郤克的脾气,他是相当了解。郤氏跟先氏、赵氏一样,发家很早,家族势力雄厚。郤克竟然提出要用亲兵出战对抗齐国,可见郤氏的实力。
中军将:郤克 中军佐:智首
新上军将:巩朔(士氏族人) 新上军佐:韩穿
“鞌之战”的胜利,扭转了晋国在中原的被动不利局面。齐国由楚国的盟友转变为晋国的盟友,晋国东面的威胁解除,楚国的压力增大。
夏季,深受齐国困扰的鲁国,派使者到楚国请求出兵,进攻齐国。很不巧,楚庄王去世,楚军无法出兵,鲁国只得作罢。
郤氏走到郤克这一代,已有四人入卿。就在景公进行军事改制的第二年,郤克因病去世。去世之前,他将栾书超拔成中军将。栾书执政的十三年间,郤氏家族更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十二席跟六席相比,总人数多了一倍,结果却难全众意。从名单来看,多者三席,少者仅一席。跟从前六席的“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相比,无疑是加重了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势必会加剧卿族的矛盾。这一点,与景公设立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生活总在意料之外,历史亦难逃窠臼。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