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处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沈处默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等待中间人的过程,有如有情人祈盼月老牵绳,可遇不可强求。待到第三方人选出现,还得统筹安排,时间、地点、人物、盟约誓词的分寸把握等等,无一事不重要,无一细节不需推敲。士燮本是严谨至苛的人,事无巨细均一一过问,可说是心力交瘁。
郤至入卿后,执掌晋国南面的外交事务。平日里来往奔波,积下不少好口碑。“联吴制楚”和“弭兵会盟”的背后都有郤至的身影。有了这两功,郤至的名声更是大震。虽说有元老提拔在先,然而其才能本事可说是无愧于卿士的地位,不枉堂兄对其青眼有加。
肯定了这一事实,屈巫于晋之功自然不可不提。以此类推,将他延揽入朝的伯乐——郤至理所应当的与有荣焉。
楚国的两位重臣加在一起,一年奔走七次应对吴国的骚扰,可说是疲于奔命。屈巫用行动实践了当初的诺言,把两个家族仇人拖累不浅。
随着实力增强,吴国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在中原也具备了一定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一度遮盖了晋国的霸主威风。为此,晋国还曾联合鲁、齐、邾三国声讨郯国,责问它为何要投向吴国的怀抱。
吴王也很清楚,吴国地处东南一隅,能把楚国拿下已是不得了,战线拉得太长,必然首尾难顾,尾大不吊。所以,郯国最后又倒向晋国,吴国并未追究。吴国的态度相当于默认了两国的相处模式:吴王一心一意对付楚国,即是对晋国的最大回报和支持。
郤至之所以能上位,与栾书私相授受的提拔有关,也跟郤锜这个当家的巧妙运作有关。郤氏枝繁叶茂,叔伯兄弟众多,为何偏偏他能入郤锜的法眼,早早被重用,跟他个人的才干见识不无关联。
作为晋国签约代表,士燮居功甚伟。
公元前579年5月,筹划已久的晋楚弭兵盟会终于召开。晋国派出代表士燮,楚国则派出公子罢和许偃,5月4日,两国代表在宋国都城的西门之外正式结盟。
其时吴国国王寿梦刚刚继位,满腹雄心正无处施展。由于地处偏僻蛮荒,农业生产不发达,武器装备落后,作战方式也跟中原相去甚远。楚国国力渐长之后,四处征服四周夷国,吴国处于下风,不得不听命于楚。
这是自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役”半世纪以来,中原两个大国签订的第一个“停火”协议,也是春秋时期的第一次弭兵会盟。它标志着晋楚两国暂息金鼓,中原天空暂别烟尘。如果认真追究,这次协议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质意义,未来的历史演变将会揭示事情的真相。
尽管只是象征意义,对两国的影响却不能不深远。
相对而言,秦国对晋国的威胁明显小于吴国对楚国的制约。当然,晋国握有天时地利,本身国力强于楚国也是事实。无论如何,吴国这个盟友在晋楚对抗中立下汗马功劳,乃是不争的事实。
对楚国而言则是——两线作战实在难以负荷,既然北线无战事,楚国就可以一心一意对付东面不停骚扰的吴国了。
除此之外,吴国还声东击西。他们用武力逼迫,将大部分本已听命于楚国的蛮夷尽收于旗下。从此,吴国领土迅速扩张,从无名小国渐渐成长为不容小觑的诸侯国,引得中原诸侯侧目。中原盟会开始出现吴国的身影。
这次弭兵会盟,从提起之初到最终践行,耗时将近四年。历经晋国两任国君,过程不可谓不曲折,个中艰难不足为外人道也。因国君薨逝,被迫中断,之后再重启。迎来对方使臣,派人聘问楚国。等到双方均有使者往来后,还得苦苦寻觅得中间人。
楚国及盟国频频受到侵扰,不胜苦楚。再加新任国王共王年纪尚轻,经验浅显,东北两线作战显然非常吃力。于是,弭兵会盟应时而生。
尽管如此,吴国却没有对晋国造成实质性的威胁。晋国对郯国的质问,不过是对吴国隔空喊话:成为我的帮手即可,千万不能危及我的切身利益。
对晋国而言,之所以停战,除了之前提及的外部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国内卿族势力强大,君主无力对外。所以,停战协议意味着,君主终于可以专注整顿内政。
晋国的付出很快获得回报,羽翼日渐丰满的吴国四处试水。他们先是把目标瞄准巢、徐两地。截获情报,楚国令尹子重马上奔赴战场,飞身灭火;此后的马陵之会,吴国攻入州来。此时,令尹子重正与郑国周旋,不得不抽身赶到州来;不光如此,司马子反的忙碌也不亚于令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盟的达成,除了士燮之外,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这个人就是——如今炙手可热的郤氏家族中才华谋略最卓著的人物,郤至。
三年前,吴王寿梦还亲率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司马子反兵败而退。经此一役,吴国声势大涨,一个南方强国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当然,付出终有回报。他收获了国君的肯定,晋厉公对他大加赞赏,并将郇、栎两地封赏给他。此次会盟,成为他政治生涯中最耀眼的外交成绩,士氏家族的发展壮大也由此进入新的征程。
说起郤至,他并非郤氏嫡系,更非宗主。郤氏宗主是郤克的嫡子郤锜。郤至是郤克的堂弟的儿子,跟郤锜是堂兄弟,算起来关系还颇周折,血缘关系也较远。为何早早就被拉入八卿,如今贵为新军佐?
这一纸协议的签订,中原小国自是求之不得。随着晋楚两个大国的执政重心发生改变,两国内部暗潮汹涌,几度波澜。
毫不夸张的说,“联吴制楚”已然成为晋国与楚国议和的重要筹码。没有吴国在楚国后方频频制造干扰,楚国专注一心对付晋国,晋国也未必占得上风。毕竟,楚秦联盟依然稳固,秦国在西面时不时来几下,晋国也会手忙脚乱。
楚国大夫屈巫逃到晋国后官运亨通,很快就被景公任命为邢大夫,一切全赖郤至从中牵线。这个邢大夫不简单,他提出“联吴抗楚”并且身体力行。没有他的殷切关照,吴国不可能成长如此迅速,并对楚国产生不小的威胁。
对吴王而言,只有富国强兵才能摆脱楚国的控制。冲破太湖,将势力伸展到楚国的地盘,争取成为南方有影响的大国是他的梦想。当他接过晋国赠予的人车马之后,他的梦想便插上了翅膀。
双方签订的盟约内容包括: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
屈巫的到来,吴王寄予厚望,积极配合。他信任屈巫,放手让他训练士兵、操习阵法。屈巫的背后是晋国的大力支持,兵车、御者、射手免费赠送,不遗余力的教他们如何使用战车,上场杀敌使用何种阵法。吴国因此受益良多,对屈巫以及身后的晋国自是言听计从。
大意为:晋楚两国不再交兵,共同进退,扶危救难,共逞凶患。背楚者,晋将讨伐,背晋者,楚也将加兵于之。双方交质,相互信任,有异议则商量,有违背意愿者则公开讨伐。如背此盟,明神处决,务必使三军恪守此盟,以佑国运。
] 等待中间人的过程,有如有情人祈盼月老牵绳,可遇不可强求。待到第三方人选出现,还得统筹安排,时间、地点、人物、盟约誓词的分寸把握等等,无一事不重要,无一细节不需推敲。士燮本是严谨至苛的人,事无巨细均一一过问,可说是心力交瘁。
郤至入卿后,执掌晋国南面的外交事务。平日里来往奔波,积下不少好口碑。“联吴制楚”和“弭兵会盟”的背后都有郤至的身影。有了这两功,郤至的名声更是大震。虽说有元老提拔在先,然而其才能本事可说是无愧于卿士的地位,不枉堂兄对其青眼有加。
肯定了这一事实,屈巫于晋之功自然不可不提。以此类推,将他延揽入朝的伯乐——郤至理所应当的与有荣焉。
楚国的两位重臣加在一起,一年奔走七次应对吴国的骚扰,可说是疲于奔命。屈巫用行动实践了当初的诺言,把两个家族仇人拖累不浅。
随着实力增强,吴国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在中原也具备了一定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一度遮盖了晋国的霸主威风。为此,晋国还曾联合鲁、齐、邾三国声讨郯国,责问它为何要投向吴国的怀抱。
吴王也很清楚,吴国地处东南一隅,能把楚国拿下已是不得了,战线拉得太长,必然首尾难顾,尾大不吊。所以,郯国最后又倒向晋国,吴国并未追究。吴国的态度相当于默认了两国的相处模式:吴王一心一意对付楚国,即是对晋国的最大回报和支持。
郤至之所以能上位,与栾书私相授受的提拔有关,也跟郤锜这个当家的巧妙运作有关。郤氏枝繁叶茂,叔伯兄弟众多,为何偏偏他能入郤锜的法眼,早早被重用,跟他个人的才干见识不无关联。
作为晋国签约代表,士燮居功甚伟。
公元前579年5月,筹划已久的晋楚弭兵盟会终于召开。晋国派出代表士燮,楚国则派出公子罢和许偃,5月4日,两国代表在宋国都城的西门之外正式结盟。
其时吴国国王寿梦刚刚继位,满腹雄心正无处施展。由于地处偏僻蛮荒,农业生产不发达,武器装备落后,作战方式也跟中原相去甚远。楚国国力渐长之后,四处征服四周夷国,吴国处于下风,不得不听命于楚。
这是自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役”半世纪以来,中原两个大国签订的第一个“停火”协议,也是春秋时期的第一次弭兵会盟。它标志着晋楚两国暂息金鼓,中原天空暂别烟尘。如果认真追究,这次协议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质意义,未来的历史演变将会揭示事情的真相。
尽管只是象征意义,对两国的影响却不能不深远。
相对而言,秦国对晋国的威胁明显小于吴国对楚国的制约。当然,晋国握有天时地利,本身国力强于楚国也是事实。无论如何,吴国这个盟友在晋楚对抗中立下汗马功劳,乃是不争的事实。
对楚国而言则是——两线作战实在难以负荷,既然北线无战事,楚国就可以一心一意对付东面不停骚扰的吴国了。
除此之外,吴国还声东击西。他们用武力逼迫,将大部分本已听命于楚国的蛮夷尽收于旗下。从此,吴国领土迅速扩张,从无名小国渐渐成长为不容小觑的诸侯国,引得中原诸侯侧目。中原盟会开始出现吴国的身影。
这次弭兵会盟,从提起之初到最终践行,耗时将近四年。历经晋国两任国君,过程不可谓不曲折,个中艰难不足为外人道也。因国君薨逝,被迫中断,之后再重启。迎来对方使臣,派人聘问楚国。等到双方均有使者往来后,还得苦苦寻觅得中间人。
楚国及盟国频频受到侵扰,不胜苦楚。再加新任国王共王年纪尚轻,经验浅显,东北两线作战显然非常吃力。于是,弭兵会盟应时而生。
尽管如此,吴国却没有对晋国造成实质性的威胁。晋国对郯国的质问,不过是对吴国隔空喊话:成为我的帮手即可,千万不能危及我的切身利益。
对晋国而言,之所以停战,除了之前提及的外部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国内卿族势力强大,君主无力对外。所以,停战协议意味着,君主终于可以专注整顿内政。
晋国的付出很快获得回报,羽翼日渐丰满的吴国四处试水。他们先是把目标瞄准巢、徐两地。截获情报,楚国令尹子重马上奔赴战场,飞身灭火;此后的马陵之会,吴国攻入州来。此时,令尹子重正与郑国周旋,不得不抽身赶到州来;不光如此,司马子反的忙碌也不亚于令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盟的达成,除了士燮之外,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这个人就是——如今炙手可热的郤氏家族中才华谋略最卓著的人物,郤至。
三年前,吴王寿梦还亲率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司马子反兵败而退。经此一役,吴国声势大涨,一个南方强国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当然,付出终有回报。他收获了国君的肯定,晋厉公对他大加赞赏,并将郇、栎两地封赏给他。此次会盟,成为他政治生涯中最耀眼的外交成绩,士氏家族的发展壮大也由此进入新的征程。
说起郤至,他并非郤氏嫡系,更非宗主。郤氏宗主是郤克的嫡子郤锜。郤至是郤克的堂弟的儿子,跟郤锜是堂兄弟,算起来关系还颇周折,血缘关系也较远。为何早早就被拉入八卿,如今贵为新军佐?
这一纸协议的签订,中原小国自是求之不得。随着晋楚两个大国的执政重心发生改变,两国内部暗潮汹涌,几度波澜。
毫不夸张的说,“联吴制楚”已然成为晋国与楚国议和的重要筹码。没有吴国在楚国后方频频制造干扰,楚国专注一心对付晋国,晋国也未必占得上风。毕竟,楚秦联盟依然稳固,秦国在西面时不时来几下,晋国也会手忙脚乱。
楚国大夫屈巫逃到晋国后官运亨通,很快就被景公任命为邢大夫,一切全赖郤至从中牵线。这个邢大夫不简单,他提出“联吴抗楚”并且身体力行。没有他的殷切关照,吴国不可能成长如此迅速,并对楚国产生不小的威胁。
对吴王而言,只有富国强兵才能摆脱楚国的控制。冲破太湖,将势力伸展到楚国的地盘,争取成为南方有影响的大国是他的梦想。当他接过晋国赠予的人车马之后,他的梦想便插上了翅膀。
双方签订的盟约内容包括: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
屈巫的到来,吴王寄予厚望,积极配合。他信任屈巫,放手让他训练士兵、操习阵法。屈巫的背后是晋国的大力支持,兵车、御者、射手免费赠送,不遗余力的教他们如何使用战车,上场杀敌使用何种阵法。吴国因此受益良多,对屈巫以及身后的晋国自是言听计从。
大意为:晋楚两国不再交兵,共同进退,扶危救难,共逞凶患。背楚者,晋将讨伐,背晋者,楚也将加兵于之。双方交质,相互信任,有异议则商量,有违背意愿者则公开讨伐。如背此盟,明神处决,务必使三军恪守此盟,以佑国运。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