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臭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南无臭蛋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既然徐州兵战斗力爆表,与其耗费人力物力苦苦镇压,还不如化敌为己用,让他们去抗击南诏。
唐懿宗于是向前线监军李维周了解情况,却得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高骈拥兵不前,玩寇自重,图谋不轨!
徐州银刀军(指包括银刀军在内的七个军)出了名的骄横难制。因为他们是“牙兵”(或做“衙兵”),不属于国家正规军,而是私人武装性质。是由节度使等将帅私人招募的武装,其装备、军饷等也由节度使自掏腰包。所以他们只对节度使本人负责,而不听从朝廷号令。
实际上,高骈已经把南诏残余力量全部压缩进了交趾城,并围困了他们十多天,“蛮困蹙甚”,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击毙了南诏侵略军总指挥、大元帅段宗榜。
银刀军试探性地说道:“忠武、义成二镇之师,平乱归来,立下了赫赫战功,当然也师老兵疲。我们虽然不如二镇之师勇武,却也勉强可以维护本地治安,不敢说路不拾遗吧,老百姓终归还是能够安居乐业的,可以不必麻烦二镇之师……要不然,大人您就遣散二镇兵……也好为朝廷省下一大笔军费开销啊!”
同时,田牟给银刀军的犒赏日以万计。即便这样,也不足以满足贪婪无度的银刀军,他们时常聚众喧哗鼓噪,动辄武力相逼,索要更多赏赐。
咸通三年(862)七月,银刀军终于发动哗变,驱逐节度使温璋。
王式在驻地大犒三军。
高骈仰天长叹,只带了百余名随从,奉诏北返。
而当朝廷询问的时候,李维周就污蔑高骈消极怠战、玩寇不前,暗示高骈要谋反。
王式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军令也很简单,就一个字:给我杀!
银刀军被王式屠杀之后,漏网之鱼们死走逃亡,散落各地,成为流寇。朝廷多次下诏,说准许他们回家务农,既往不咎。但他们始终心怀恐惧,不敢归案,一直啸聚山林,做着打家劫舍的营生。
他的凶狠果断,在平定裘甫之乱时就展现得淋漓尽致。裘甫及其核心成员穷极来投,他没有给予丝毫的怜悯,甚至不顾战场纪律,下令处决了二十多个骨干。
同年七月,慧眼识珠的夏侯孜又为唐懿宗举荐了一个可以打退南诏的人才——高骈。
王式奉命,带着跟随他平定裘甫的三千忠武、义成两镇精锐之师,渡淮北上。
镇抚安南、平定裘甫、大破银刀军,成为王式的一生中最辉煌的三大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之后高骈连战连捷,而奏捷的文书却被李维周截留。这就是高骈失联的原因。
大唐帝国的丧钟,也就在此刻悄然敲响。
留给银刀军的时间不多了。王式率二镇雄师很快就到了徐州城外,在大彭馆驻扎。
王智兴镇徐州的时候,曾在当地招募了两千勇士,编做七个军,号为“银刀军”、“雕旗军”、“门枪军”等,作为自己的私人部曲。之后,银刀军等就成了徐州的遗产,也成了后续镇帅们的烫手山芋。
唐朝中期,徐州一带发生叛乱,王智兴平叛有功,累功受赏,后来逐步占据了徐州。
当时制度,赴边疆戍卒是三年一换。但这次不同,朝廷制书写得明明白白:“待岭外事宁之后,即与替代归还”。并没有给出具体换防期限。
于是朝廷任命王式为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徐泗濠观察使等,接替原徐州武宁军节度使温璋,即刻赴镇。
徐州银刀军的所作所为已触及朝廷红线,无法继续姑息,徐州现状亟待改变。这个历史重任就交到王式的手中。
唐懿宗大怒,立刻调派大将王晏权赶往前线,接替高骈,急召高骈回朝,打算重重地贬他。
所幸高骈派去朝廷报捷的亲信机智敏捷,他们在海上远远望见一支高扬旌旗的船队,于是向当地渔民打听,得知是王晏权与李维周的船队后,急忙在海岛间躲藏,没有被李维周等人发现。之后,驰谒京师,上达天听。
平乱之初,他不止一次地下达明文规定,严肃军纪,凡是被裹挟、胁迫或是无法生计而投贼的俘虏,一律当场释放,不准追究其过往罪过。军队所过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人事调动的消息传到徐州,银刀军吓得魂飞魄散。
高骈出身渤海高氏,他的祖父是唐朝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高骈之前在与党项羌人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在祖国西陲立有赫赫战功。
前任节度使田牟,更是与他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甚至亲自给他们打着板子唱歌助兴。击节打板,最为下贱。田牟已经屈尊到了不顾廉耻的地步。
没想到剽悍的高骈愣是用这五千人奇袭了南诏五万人,缴获大量稻米,充作军粮。
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王式好言抚慰,与前几任节度使并无太大差别。
唐懿宗余怒未消,却又得到另一份截然相反的前线奏报:交趾大捷!
唐懿宗这才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大骂李维周误国误朕,赶紧撤销成命,让高骈继续帅军讨伐。
收复安南的奏报飞抵京师,百官入朝称贺,唐懿宗龙颜大悦,大赦天下,普天同庆。长安城内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王智兴之后的节度使多是文官,根本奈何不了银刀军。银刀军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时常拔刀威胁恐吓,以致于后续的节度使都在府衙开有后门,作为紧急逃生通道。
咸通五年(864),五月,朝廷想出一个一石三鸟的妙招:命徐泗团练使挑选三千徐州兵,赴邕州(今广西南宁)戍边。
温璋对银刀军也采取了温和绥靖的态度,好言抚慰。然而银刀军很忌惮以严格执法、铁面无私而着称的温璋。温璋赐给他们酒食,他们从来都是一口不吃、一滴不沾,猜忌之心到了这种程度。
社会你式哥,人狠话不多。
田牟死后,温璋镇徐州。
重新得到任命之后,高骈回到交趾前线,一鼓作气,攻克交趾城,斩杀南诏侵略军三万多人,击毙为南诏充当带路党的土蛮酋长,俘虏招降土蛮数万人……安南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对待百姓,他又像春天般温暖。
王式频频点头,先对银刀军表示“同志们辛苦啦”,又说自己原本就有这种打算,二镇之师的任务只是护送自己到岗,既然已经送到了徐州,按理说也没有久驻之理,待等犒赏一番之后,就遣返他们回家。
然而令唐懿宗没有想到的是,高骈挂帅出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接收不到前线发来的消息。如此重要的战争,主帅居然失联了,朝廷对战争处于失控状态。
报捷之人是高骈的亲信,随捷报而来的,是南诏大元帅段宗榜的人头。
银刀军这才极不情愿又胆战心惊地前来迎谒,嘴上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心里盘算的是打探王式对银刀军的态度。
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天下闻名。徐州一带的银刀军余毒、土匪流寇更是让朝廷伤透脑筋。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与此同时,大唐在与南诏的“安南战争”中屡屡失利,大唐被逼多次易帅,蔡袭、蔡京、康承训、张茵……依然抵挡不住南诏的强大攻势。
王晏权和李维周的军事水平与高骈不可同日而语。交趾前线重围解开,原本穷途末路的南诏军队借机逃走大半。
不得不说,王式是儒生中比较另类的一位。他从来不迷信什么道德说教,对于叛乱分子,他表现得更像行伍出身的武将,直接搞**消灭。不是都说徐州兵骄横难制吗?难制就不制,有一个杀一个,杀个干干净净。简单粗暴,行之有效。
平定徐州军乱,王式只用了三天。
“徐卒三千余人,是日尽诛,由是凶徒悉殄。”——《旧唐书》
当时的王式刚刚在浙东道平息了裘甫之乱,恢复了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也疏通了朝廷贡路,保障了中央财政。文治武功,有目共睹。
三天之后,按照约定,王式集结起了二镇之师,穿好盔甲、拿好兵刃,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银刀军驻地。
这就为日后埋下了一个大大的定时炸弹。
原来,监军李维周对赫赫威名的高骈是羡慕嫉妒恨。早在高骈初到前线时,李维周就动了借刀杀人的心思,屡次催促高骈出兵讨伐,并与高骈约定好,由高骈先率五千士兵打先锋,李维周率主力随后跟进。可当高骈率领五千兵马出征之后,李维周却不发一兵一卒,想借南诏之手害死高骈。
银刀军被搞懵圈了。你们不是要回河南老家吗,不认路?
银刀军欢欣鼓舞,精神稍稍松懈。
眼看就要全歼南诏侵略军,取得辉煌战果了,朝廷调令却发到前线,解除高骈兵权,命他即刻返回京师,接受组织调查。
] 既然徐州兵战斗力爆表,与其耗费人力物力苦苦镇压,还不如化敌为己用,让他们去抗击南诏。
唐懿宗于是向前线监军李维周了解情况,却得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高骈拥兵不前,玩寇自重,图谋不轨!
徐州银刀军(指包括银刀军在内的七个军)出了名的骄横难制。因为他们是“牙兵”(或做“衙兵”),不属于国家正规军,而是私人武装性质。是由节度使等将帅私人招募的武装,其装备、军饷等也由节度使自掏腰包。所以他们只对节度使本人负责,而不听从朝廷号令。
实际上,高骈已经把南诏残余力量全部压缩进了交趾城,并围困了他们十多天,“蛮困蹙甚”,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击毙了南诏侵略军总指挥、大元帅段宗榜。
银刀军试探性地说道:“忠武、义成二镇之师,平乱归来,立下了赫赫战功,当然也师老兵疲。我们虽然不如二镇之师勇武,却也勉强可以维护本地治安,不敢说路不拾遗吧,老百姓终归还是能够安居乐业的,可以不必麻烦二镇之师……要不然,大人您就遣散二镇兵……也好为朝廷省下一大笔军费开销啊!”
同时,田牟给银刀军的犒赏日以万计。即便这样,也不足以满足贪婪无度的银刀军,他们时常聚众喧哗鼓噪,动辄武力相逼,索要更多赏赐。
咸通三年(862)七月,银刀军终于发动哗变,驱逐节度使温璋。
王式在驻地大犒三军。
高骈仰天长叹,只带了百余名随从,奉诏北返。
而当朝廷询问的时候,李维周就污蔑高骈消极怠战、玩寇不前,暗示高骈要谋反。
王式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军令也很简单,就一个字:给我杀!
银刀军被王式屠杀之后,漏网之鱼们死走逃亡,散落各地,成为流寇。朝廷多次下诏,说准许他们回家务农,既往不咎。但他们始终心怀恐惧,不敢归案,一直啸聚山林,做着打家劫舍的营生。
他的凶狠果断,在平定裘甫之乱时就展现得淋漓尽致。裘甫及其核心成员穷极来投,他没有给予丝毫的怜悯,甚至不顾战场纪律,下令处决了二十多个骨干。
同年七月,慧眼识珠的夏侯孜又为唐懿宗举荐了一个可以打退南诏的人才——高骈。
王式奉命,带着跟随他平定裘甫的三千忠武、义成两镇精锐之师,渡淮北上。
镇抚安南、平定裘甫、大破银刀军,成为王式的一生中最辉煌的三大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之后高骈连战连捷,而奏捷的文书却被李维周截留。这就是高骈失联的原因。
大唐帝国的丧钟,也就在此刻悄然敲响。
留给银刀军的时间不多了。王式率二镇雄师很快就到了徐州城外,在大彭馆驻扎。
王智兴镇徐州的时候,曾在当地招募了两千勇士,编做七个军,号为“银刀军”、“雕旗军”、“门枪军”等,作为自己的私人部曲。之后,银刀军等就成了徐州的遗产,也成了后续镇帅们的烫手山芋。
唐朝中期,徐州一带发生叛乱,王智兴平叛有功,累功受赏,后来逐步占据了徐州。
当时制度,赴边疆戍卒是三年一换。但这次不同,朝廷制书写得明明白白:“待岭外事宁之后,即与替代归还”。并没有给出具体换防期限。
于是朝廷任命王式为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徐泗濠观察使等,接替原徐州武宁军节度使温璋,即刻赴镇。
徐州银刀军的所作所为已触及朝廷红线,无法继续姑息,徐州现状亟待改变。这个历史重任就交到王式的手中。
唐懿宗大怒,立刻调派大将王晏权赶往前线,接替高骈,急召高骈回朝,打算重重地贬他。
所幸高骈派去朝廷报捷的亲信机智敏捷,他们在海上远远望见一支高扬旌旗的船队,于是向当地渔民打听,得知是王晏权与李维周的船队后,急忙在海岛间躲藏,没有被李维周等人发现。之后,驰谒京师,上达天听。
平乱之初,他不止一次地下达明文规定,严肃军纪,凡是被裹挟、胁迫或是无法生计而投贼的俘虏,一律当场释放,不准追究其过往罪过。军队所过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人事调动的消息传到徐州,银刀军吓得魂飞魄散。
高骈出身渤海高氏,他的祖父是唐朝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高骈之前在与党项羌人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在祖国西陲立有赫赫战功。
前任节度使田牟,更是与他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甚至亲自给他们打着板子唱歌助兴。击节打板,最为下贱。田牟已经屈尊到了不顾廉耻的地步。
没想到剽悍的高骈愣是用这五千人奇袭了南诏五万人,缴获大量稻米,充作军粮。
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王式好言抚慰,与前几任节度使并无太大差别。
唐懿宗余怒未消,却又得到另一份截然相反的前线奏报:交趾大捷!
唐懿宗这才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大骂李维周误国误朕,赶紧撤销成命,让高骈继续帅军讨伐。
收复安南的奏报飞抵京师,百官入朝称贺,唐懿宗龙颜大悦,大赦天下,普天同庆。长安城内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王智兴之后的节度使多是文官,根本奈何不了银刀军。银刀军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时常拔刀威胁恐吓,以致于后续的节度使都在府衙开有后门,作为紧急逃生通道。
咸通五年(864),五月,朝廷想出一个一石三鸟的妙招:命徐泗团练使挑选三千徐州兵,赴邕州(今广西南宁)戍边。
温璋对银刀军也采取了温和绥靖的态度,好言抚慰。然而银刀军很忌惮以严格执法、铁面无私而着称的温璋。温璋赐给他们酒食,他们从来都是一口不吃、一滴不沾,猜忌之心到了这种程度。
社会你式哥,人狠话不多。
田牟死后,温璋镇徐州。
重新得到任命之后,高骈回到交趾前线,一鼓作气,攻克交趾城,斩杀南诏侵略军三万多人,击毙为南诏充当带路党的土蛮酋长,俘虏招降土蛮数万人……安南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对待百姓,他又像春天般温暖。
王式频频点头,先对银刀军表示“同志们辛苦啦”,又说自己原本就有这种打算,二镇之师的任务只是护送自己到岗,既然已经送到了徐州,按理说也没有久驻之理,待等犒赏一番之后,就遣返他们回家。
然而令唐懿宗没有想到的是,高骈挂帅出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接收不到前线发来的消息。如此重要的战争,主帅居然失联了,朝廷对战争处于失控状态。
报捷之人是高骈的亲信,随捷报而来的,是南诏大元帅段宗榜的人头。
银刀军这才极不情愿又胆战心惊地前来迎谒,嘴上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心里盘算的是打探王式对银刀军的态度。
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天下闻名。徐州一带的银刀军余毒、土匪流寇更是让朝廷伤透脑筋。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与此同时,大唐在与南诏的“安南战争”中屡屡失利,大唐被逼多次易帅,蔡袭、蔡京、康承训、张茵……依然抵挡不住南诏的强大攻势。
王晏权和李维周的军事水平与高骈不可同日而语。交趾前线重围解开,原本穷途末路的南诏军队借机逃走大半。
不得不说,王式是儒生中比较另类的一位。他从来不迷信什么道德说教,对于叛乱分子,他表现得更像行伍出身的武将,直接搞**消灭。不是都说徐州兵骄横难制吗?难制就不制,有一个杀一个,杀个干干净净。简单粗暴,行之有效。
平定徐州军乱,王式只用了三天。
“徐卒三千余人,是日尽诛,由是凶徒悉殄。”——《旧唐书》
当时的王式刚刚在浙东道平息了裘甫之乱,恢复了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也疏通了朝廷贡路,保障了中央财政。文治武功,有目共睹。
三天之后,按照约定,王式集结起了二镇之师,穿好盔甲、拿好兵刃,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银刀军驻地。
这就为日后埋下了一个大大的定时炸弹。
原来,监军李维周对赫赫威名的高骈是羡慕嫉妒恨。早在高骈初到前线时,李维周就动了借刀杀人的心思,屡次催促高骈出兵讨伐,并与高骈约定好,由高骈先率五千士兵打先锋,李维周率主力随后跟进。可当高骈率领五千兵马出征之后,李维周却不发一兵一卒,想借南诏之手害死高骈。
银刀军被搞懵圈了。你们不是要回河南老家吗,不认路?
银刀军欢欣鼓舞,精神稍稍松懈。
眼看就要全歼南诏侵略军,取得辉煌战果了,朝廷调令却发到前线,解除高骈兵权,命他即刻返回京师,接受组织调查。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五代十国往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南无臭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