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天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项天鹰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塔尔摩现在能做的,只有发展教团,积蓄力量,等到沙贾汗的儿子奥朗则布政变的时候,再试图做些改变。
不久前,斯里兰卡国王拉杰辛赫出兵渡海,在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恢复了当年葡萄牙人修筑的要塞,迫使马尔代夫苏丹向斯里兰卡朝贡。塔尔摩不太喜欢这样,但他也没说什么,跟一个十七世纪的国王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用吗?李自成这边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朝鲜、日本、琉球、越南四国的事应该归自己管呢,他没打算派人来册封斯里兰卡国王和阿曼苏丹,已经算是在王瑾的影响下观念有巨大改变了。只要没有大屠杀,没有强制改信,国王爱怎么折腾就随他去吧。
所谓的“舟滨城”,此时只是一个木栅栏围起来的村子而已,修建了简易的码头。塔尔摩在此经营已经颇有些时日了,因此这里也汇聚了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岸各地的各色各样的人种。
之所以在这样的边角之地花这么大力气,是因为塔尔摩对于印度的起义已经不报太大期望了。这么多年来,他成功建立了不少农村教团,但是所有试图夺取政权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虽然一个大和尚成天组织人摘燕窝捞海参,忙于破坏生态环境,未免太不像话,销赃更是丢人现眼,但塔尔摩倒不是很在乎这个,先苦一苦岛上的小动物,总比另一时空安达曼人在英国、日本、印度的轮番冲击下几乎灭绝要好。虽然口号是众生平等,但还是难免让人类比别的生物更平等。
马尔代夫这样的小岛国,谈不上有什么自然资源,除非把海龟、玳瑁、珊瑚、贝壳也算上。拉杰辛赫出兵马尔代夫,当然是为了贸易的利润。不过,他可能要大失所望了,控制马尔代夫的政权越强大,与西亚势力越友好,马尔代夫就越衰败。
塔尔摩来了之后,引种了番薯和木薯,也开始尝试种植谷类和豆类,此外,还栽种了香蕉、番木瓜、烟草和辣椒。毕竟塔尔摩是个印度人,他完全理解不了王瑾这种穿越不种辣椒的行为。
印度洋中的安达曼群岛上,大部分人口都居住于南安达曼岛,这里有一座港口,在另一时空被称为“布莱尔港”,这个名字来自第一个抵达这里的英国人,英国东印度公司海军陆战队中尉布莱尔。
甚至还有海盗船跑到这里销赃,塔尔摩是斯里兰卡的国师,又是印度佛教徒起义军的精神领袖,关系能往东能通到东亚的中国、朝鲜、日本,往西能通到阿曼控制下的东非沿海,上万里的海岸线上,黑白两道通吃,卖点赃物自然不算什么。
最近两年,也开始由零星的船只在舟滨城停靠补给,至少这里有新鲜的水果蔬菜、野猪肉和烟叶,这是远航船员急需的。因为是穷乡僻壤,所以东西卖得很便宜,在这里补给比那些正规港口便宜。
安达曼人是尼格利陀人的一支,身材矮小,肤色漆黑,他们使用的语言不属于任何一个语系,还处在十分原始的部落状态,以渔猎、采集为生,没有穿衣的习惯,。南方的尼科巴群岛的居民是和来自缅甸的南亚语系民族与马来人的混血,他们已经进入了村社阶段,刀耕火种,也有简单的纺织。
印度的情况,的确与东亚大不相同,搞农民起义难度太大。莫卧儿帝国的沙贾汗在阿富汗刚刚赢得胜利,面对一个有军事优势的帝国,农民的战斗力还是弱了一些。
对于塔尔摩来说,这种没有国家政权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地了,他和他的徒弟们用医药和馈赠工具的方式轻易地赢得了本地居民的信任,然后非常顺利地将一种混合了本地巫术和祖先崇拜的魔改版佛教传播开来。
要想让安达曼人不重蹈另一时空的覆辙,只能让他们参与到世界市场中来,这年头,没有银子什么都不好使,就算是和尚也需要钱。只有从过往商船、海盗和中国人手上赚到些白银,才有可能进口更多物资,建立起一个小型的农耕文明,才能摆脱与世隔绝的孤岛状态,先经受一点小的外来冲击,这才有慢慢改变的时间,才有可能把祖先的语言、文化传承下去。否则的话,与世隔绝几万年,然后直接撞上刚刚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那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塔尔摩已经编制了一套字母用于拼写安达曼语,但未来安达曼人能不能生存下去,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这里还是有一些经济价值的,比如说木材资源很充沛,还产椰子和可以作为染料的槟榔、郁金。本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芋头,芋头不够吃,就靠采摘菠萝蜜、芭蕉和捕捞海产来补充。
随着中国南方局势稳定和闯军水师的发展,对热带硬木的需求一直在增长,安达曼红木做家具和用于造船都是很好的材料。自从去过中国之后,塔尔摩又发现了两项财路——燕窝和海参,本地原住民根本不知道这两样东西能吃,但卖给中国人却能赚大钱。闯军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对烟草种植采取了很多限制措施,如果安达曼群岛的烟草生产规模能扩大,也有出口的可能。
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位于马六甲海峡以西,地处交通要道,所以大陆上的各民族很早就知道这里,中国的古籍中也有不少对这片群岛的记载。然而,这里又是一个十分鸡肋的地方,岛屿狭小,气候湿热,既不是重要的港口,又没有什么物产可以交易,连水资源都很少,因此过往的船只一般都不会在这里停靠。另一时空,直到英国东印度公司把这里当作流放地,没有一个政权对这里感兴趣。
在这个时空,塔尔摩当然不会用英国人的名字来命名这座港口,“布莱尔”这个姓氏来自凯尔特语,本义是“多沼泽的战场”,倒是很符合这里湿热的气候,于是塔尔摩用一个安达曼语中的词命名此地,意为“独木舟停靠的水滨”(别问我怎么读),跟随塔尔摩来此的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将此地的汉字名称定为了听起来颇像日本地名的“舟滨城”。
] 塔尔摩现在能做的,只有发展教团,积蓄力量,等到沙贾汗的儿子奥朗则布政变的时候,再试图做些改变。
不久前,斯里兰卡国王拉杰辛赫出兵渡海,在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恢复了当年葡萄牙人修筑的要塞,迫使马尔代夫苏丹向斯里兰卡朝贡。塔尔摩不太喜欢这样,但他也没说什么,跟一个十七世纪的国王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用吗?李自成这边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朝鲜、日本、琉球、越南四国的事应该归自己管呢,他没打算派人来册封斯里兰卡国王和阿曼苏丹,已经算是在王瑾的影响下观念有巨大改变了。只要没有大屠杀,没有强制改信,国王爱怎么折腾就随他去吧。
所谓的“舟滨城”,此时只是一个木栅栏围起来的村子而已,修建了简易的码头。塔尔摩在此经营已经颇有些时日了,因此这里也汇聚了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岸各地的各色各样的人种。
之所以在这样的边角之地花这么大力气,是因为塔尔摩对于印度的起义已经不报太大期望了。这么多年来,他成功建立了不少农村教团,但是所有试图夺取政权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虽然一个大和尚成天组织人摘燕窝捞海参,忙于破坏生态环境,未免太不像话,销赃更是丢人现眼,但塔尔摩倒不是很在乎这个,先苦一苦岛上的小动物,总比另一时空安达曼人在英国、日本、印度的轮番冲击下几乎灭绝要好。虽然口号是众生平等,但还是难免让人类比别的生物更平等。
马尔代夫这样的小岛国,谈不上有什么自然资源,除非把海龟、玳瑁、珊瑚、贝壳也算上。拉杰辛赫出兵马尔代夫,当然是为了贸易的利润。不过,他可能要大失所望了,控制马尔代夫的政权越强大,与西亚势力越友好,马尔代夫就越衰败。
塔尔摩来了之后,引种了番薯和木薯,也开始尝试种植谷类和豆类,此外,还栽种了香蕉、番木瓜、烟草和辣椒。毕竟塔尔摩是个印度人,他完全理解不了王瑾这种穿越不种辣椒的行为。
印度洋中的安达曼群岛上,大部分人口都居住于南安达曼岛,这里有一座港口,在另一时空被称为“布莱尔港”,这个名字来自第一个抵达这里的英国人,英国东印度公司海军陆战队中尉布莱尔。
甚至还有海盗船跑到这里销赃,塔尔摩是斯里兰卡的国师,又是印度佛教徒起义军的精神领袖,关系能往东能通到东亚的中国、朝鲜、日本,往西能通到阿曼控制下的东非沿海,上万里的海岸线上,黑白两道通吃,卖点赃物自然不算什么。
最近两年,也开始由零星的船只在舟滨城停靠补给,至少这里有新鲜的水果蔬菜、野猪肉和烟叶,这是远航船员急需的。因为是穷乡僻壤,所以东西卖得很便宜,在这里补给比那些正规港口便宜。
安达曼人是尼格利陀人的一支,身材矮小,肤色漆黑,他们使用的语言不属于任何一个语系,还处在十分原始的部落状态,以渔猎、采集为生,没有穿衣的习惯,。南方的尼科巴群岛的居民是和来自缅甸的南亚语系民族与马来人的混血,他们已经进入了村社阶段,刀耕火种,也有简单的纺织。
印度的情况,的确与东亚大不相同,搞农民起义难度太大。莫卧儿帝国的沙贾汗在阿富汗刚刚赢得胜利,面对一个有军事优势的帝国,农民的战斗力还是弱了一些。
对于塔尔摩来说,这种没有国家政权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地了,他和他的徒弟们用医药和馈赠工具的方式轻易地赢得了本地居民的信任,然后非常顺利地将一种混合了本地巫术和祖先崇拜的魔改版佛教传播开来。
要想让安达曼人不重蹈另一时空的覆辙,只能让他们参与到世界市场中来,这年头,没有银子什么都不好使,就算是和尚也需要钱。只有从过往商船、海盗和中国人手上赚到些白银,才有可能进口更多物资,建立起一个小型的农耕文明,才能摆脱与世隔绝的孤岛状态,先经受一点小的外来冲击,这才有慢慢改变的时间,才有可能把祖先的语言、文化传承下去。否则的话,与世隔绝几万年,然后直接撞上刚刚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那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塔尔摩已经编制了一套字母用于拼写安达曼语,但未来安达曼人能不能生存下去,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这里还是有一些经济价值的,比如说木材资源很充沛,还产椰子和可以作为染料的槟榔、郁金。本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芋头,芋头不够吃,就靠采摘菠萝蜜、芭蕉和捕捞海产来补充。
随着中国南方局势稳定和闯军水师的发展,对热带硬木的需求一直在增长,安达曼红木做家具和用于造船都是很好的材料。自从去过中国之后,塔尔摩又发现了两项财路——燕窝和海参,本地原住民根本不知道这两样东西能吃,但卖给中国人却能赚大钱。闯军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对烟草种植采取了很多限制措施,如果安达曼群岛的烟草生产规模能扩大,也有出口的可能。
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位于马六甲海峡以西,地处交通要道,所以大陆上的各民族很早就知道这里,中国的古籍中也有不少对这片群岛的记载。然而,这里又是一个十分鸡肋的地方,岛屿狭小,气候湿热,既不是重要的港口,又没有什么物产可以交易,连水资源都很少,因此过往的船只一般都不会在这里停靠。另一时空,直到英国东印度公司把这里当作流放地,没有一个政权对这里感兴趣。
在这个时空,塔尔摩当然不会用英国人的名字来命名这座港口,“布莱尔”这个姓氏来自凯尔特语,本义是“多沼泽的战场”,倒是很符合这里湿热的气候,于是塔尔摩用一个安达曼语中的词命名此地,意为“独木舟停靠的水滨”(别问我怎么读),跟随塔尔摩来此的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将此地的汉字名称定为了听起来颇像日本地名的“舟滨城”。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磷火常同日色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项天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磷火常同日色鲜最新章节。